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7003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8.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初稿(NO.8)

第5课黄河颂

 

 一、学会朗读,感悟诗歌的节奏美

 

 1.朗读时,要注意热血沸腾、壮怀激烈的情感,同时要融合国难当头的悲壮情怀。

 2.自由、有感情地朗读。

 

(1)诗歌分为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2)“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

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掀”“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3)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4)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3.四人小组中的成员进行朗读交流,相互做出评价。

  

 二、再读诗歌,感悟诗歌整体美

 

 1.再读诗歌,概括诗歌大意。

  这首诗写得很有气势,写出了黄河在中华儿女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黄河两岸是我们的母亲河,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中华民族。

黄河代表我们的民族精神,英雄的黄河代表着英雄的中华民族。

  2.悟读诗,体会诗歌的整体美。

 1、诗由朗诵词和歌词两部分组成,从全诗来看,你认为朗诵词这部分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2、诗人在歌颂黄河之前,对黄河作了一番描绘,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

 

 4、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三、研读课文,欣赏诗歌的语言美

1.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

黄河!

”起了怎样的作用?

 

  2.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3.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4.诗歌中多次出现第二人称“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诗歌结尾处“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出现两次是否重复?

为什么?

 

6.概括本诗的语言特点。

 

四、个人反思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澎湃(pài)  发源(yuán)  屏障(zhàng)

B.浊流(zhú)  流泻(xiè)  构筑(zhù)

C.哺育(bǔ)  山巅(diān)  劈开(pī)

D.体魄(pò)  宛转(wǎn)  扮演(bàn)

2.判断下列加点词语的释义和用法是否相同,并作简要分析。

(1)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多少英雄的故事。

(2)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3.请根据课文,补出下列空缺的词语或句子。

(1)啊!

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    !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     。

 

(2)啊!

黄河!

/你一泻万丈,/    ,/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      。

 

4.请补写出下列描写黄河的诗句。

(1)         ,奔流到海不复回。

 

(2)         ,将登太行雪满山。

 

(3)九曲黄河万里沙,         。

 

(4)黄河远上白云间,         。

 

5.阅读全诗,回答问题。

(1)本诗歌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

哪一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其内容是什么?

 

(2)这首歌词的第一、二两节之间有什么关系?

 

(3)主体部分中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找出一个词来统领,应该是哪个词?

它所统领的内容是什么?

 

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初稿(NO.9)

第6课 最后一课(第一课时)

主备人:

侯韦华审核人:

一、检查预习

 1.读准字音。

 哽()赚()踱()捂 ()惩罚() 祈祷()

 诧异()郝叟()懊悔()钥匙()

 2.解释下列词语。

 

(1)哽:

 

(2)惩罚:

 (3)征发:

 (4)祈祷:

 (5)诧异:

(二)简介作者。

都德(1840─1897),十九世纪下半叶法国小说家。

他的作品《最后一课》和《柏林之围》由于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而享有极高的声誉,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中的杰作。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小东西》、短篇小说集《星期一故事集》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

 2.依据时间顺序,将本文划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那天早晨上学”到“赶到韩麦尔先生的小院子里”。

这一部分描述了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的见闻和心理活动。

作者以简洁的笔触,交代了故事的背景和小弗郎士的身份、性格特征,同时为情节的发展做了巧妙的铺垫。

 第二部分从“平常日子”到“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

这是小说的中心部分,主要写小弗郎士和韩麦尔老师在“最后一课”中表现的爱国热情。

 最后一部分,从“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到小说结尾。

写韩麦尔老师在“最后一课”结束时的悲壮情感和不屈精神。

二、研读重点,理解内容

  1.研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下面问题。

 下列语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1)“原先觉得课本‘那么讨厌’,‘现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

 

(2)“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2.研读文章结尾部分,完成下面问题。

 

(1)“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中的“高大”指什么?

 

 

(2)文中哪些动词很好地表达了韩麦尔先生的思想感情?

 

 (3)找出表现韩麦尔先生内心痛苦的词句,分析它的作用。

 

三、分析描写,探究人物

 1.外貌描写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有何作用?

 

 2.试举一例神态描写的句子,并说说其作用。

 

 3.文中动作描写最传神的是哪几句话?

它有何作用?

 

 4.“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属于什么描写?

其含义是什么?

 6.概述“韩麦尔先生是一个         的人”。

四、个人反思

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初稿(NO.10)

第6课 最后一课(第二课时)

主备人:

赵兴红审核人:

 

一、前情回顾

  初步了解了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的基本特征。

这堂课就让我们走进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的内心世界,看看文章是怎样进行细节刻画的。

 二、研读语言,洞察心理

(一)学生有目的地在每一个阶段找出描写小弗郎士心理活动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1.分析“上课前”。

 

(1)“我想就别上学了”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2)“这些景象”指什么?

觉得“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说明了什么?

 

 2.分析“上课中”。

 

(1)今天的情形和平时不同,表现了小弗郎士怎样的心理?

  

(2)在最后一课上,小弗郎士的思想感情与平时有哪些不同?

请找出有关语句。

 

 3.分析“下课后”。

 “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中的“高大”指什么?

 

(2)在“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的感情有怎样的起伏变化?

 

 

三、疑读课文,探究环境描写

 1.找出开始的两处环境描写:

 

 2.“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边”这一环境描写又表明什么?

 

 3.上课前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4.分析“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一句的作用。

 

5.对教室和韩麦尔先生的小院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4、细读课文,研读语言

学会如何借助语句与人物、中心的关系辨析语句的表达效果的方法。

1.“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可是我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

”这两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儿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的。

”这句话表现了小弗郎士什么样的心理?

 

 3.“啊!

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

”为什么“忘不了”?

“永远忘不了”的是什么?

 

 4.“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请你想象韩麦尔先生当时的思想状况,把在此句中没说出来的话补写出来。

五、个人反思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赫叟(hǎosǒu)  诧异(chà)  哽住(gěng)

B.祈祷(qí)  懊悔(ào)  夹着(jiá)

C.惩罚(chěng)  板凳(dèng)  捂(wǔ)

D.紫藤(téng)  钥匙(yàochí)  赚(zhuà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祈祷  督学     B.思量  墙璧

C.惨白  阻塞     D.戒尺  溜冰

3.下面的几个句子采用了何种描写方法,请将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在括号里。

A.语言描写 B.神态描写 C.动作描写 D.心理描写 E.服饰描写 F.环境描写

(1)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

(  )

(2)我也不停步,只在心里思量:

“又出了什么事啦?

”(  )

(3)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几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  )

(4)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

(  )

(5)我本来打算趁那一阵喧闹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

(  )

4.指出下列各句的描写方法和作用。

(1)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2)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儿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的。

(3)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

二、课内语段阅读

5.在文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标点。

6.选段开头写教堂的钟声、祈祷的钟声、普鲁士兵的号声,有什么作用?

17.“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忽然”二字表明了什么?

8.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几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韩麦尔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

19.常见的破折号的用法有以下几种: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语音延长 C.表示意思的递进 D.表示语意的转折。

判断下列两句中的破折号是哪种用法。

(1)“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

(2)“放学了,——你们走吧。

”(   )

 

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初稿(NO.11)

第7课 土地的誓言

主备人:

审核人:

王国飞

1、疏通字词,扫清障碍

 1.读准下列字音。

 挚痛(  ) 嗥鸣(  ) 斑斓(  )

 怪诞(  ) 亘古(  ) 谰语(  )

 默契(  ) 田垄(  ) 蚱蜢(  )

 污秽(  ) 丰饶(  ) 辘辘(  )

 白桦林(  ) 镐头(  ) 泛滥(  )

 2.解释下列词语。

 

(1)挚痛:

     

(2)嗥鸣:

      (3)斑斓:

      

 (4)谰语:

     (5)亘古:

    (6)污秽:

        (7)怪诞:

      (8)默契:

      (9)泛滥:

      

3.了解作者。

 【生在组内交流搜集的信息,教师补充点拨。

 端木蕻良,原名曹京平,满族。

辽宁昌图人。

1928年入天津南开中学读书。

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历史系,同年加入“左联”。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江南风景》《大江》,短篇小说《土地的誓言》《憎恨》《风陵渡》,童话《星星记》,京剧《戚继光斩子》《除三害》,评剧《罗汉钱》《梁山伯与祝英台》及长篇历史小说《曹雪芹》等。

二、感情读文,触摸土地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朗读时对语气、语速、重音等的把握和处理。

 2.画出自己深受触动的句子或词语。

 

三、自主研读,探究土地

 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如下问题,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问题一:

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

 

 问题二:

作者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誓言?

 

 问题三:

作者的家乡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问题四:

作者对故乡有怎样的感情,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问题五:

作者是怎样抒发这种感情的?

 四、比较阅读,回味土地

 1.问题:

课文总共只有两段,请大家想一想,这两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何异同?

 

 

 2、所选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为何选取不同景物?

 

  

三、细读课文,探究语言

1.怎样理解“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中的“泛滥”与“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中的“埋葬”这两个词语的确切含义?

 

2.如何理解第一段最后几句话?

 

3.为什么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用“她”来称呼,而到了后面时却又改口说“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

你必须站立”?

 

4.作者把广大的关东原野,以“她”而不是“它”相称,这是为什么?

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四、个人反思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

A.喷涌 蛛丝马迹 缠绕 黎明

B.谰语 斑斓   亘古 呻吟

C.丰绕 飘洋过海 泛烂 桨液

D.镐头 土壤   蚱蜢 原野

2.下面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挚痛(诚恳而深切) 斑斓(灿烂多彩)

镐头(刨土用的工具)

B.嗥鸣(大声嚎叫) 怪诞(离奇荒诞)

标直(笔直)

C.默契(投合) 田垄(田埂) 污秽(肮脏)

D.亘古(远古) 谰语(没有根据) 遏制(用尽)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我总是被这种声音所缠绕,   我走到哪里,   我睡得很沉,   在睡梦中突然惊醒的时候,我   会突然想到是我应该回去的时候了。

 

A.不管   还是   或者   总

B.不管   即使   或者   都

C.不论   或者   还是   都

D.不论   即使   还是   总

4.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1)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

(  )

(2)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

(  )

(3)我向那边注视着,注视着,直到天边破晓。

(  )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充溢着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

B.“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当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运用了排比的手法。

C.题目“土地的誓言”,是“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的誓言”。

D.本文的写作时间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之时。

 

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初稿(NO.12)

第8课 木兰诗(第一课时)

主备人:

王国飞审核人:

一、朗读诗歌

 1、 辨析字音。

 机杼(  )  军帖(  )  可汗(  )  鞍鞯(  )  辔头(  )  燕山(  )  胡骑(  )  鸣啾啾(  )  鸣溅溅(  )  赴戎机(  )  传金柝(  )  阿姊(  )  著我旧时裳(  )  磨刀霍霍(  )

2.注意体会朗读的语调、语速、节奏等,尤其应注意朗读节拍的把握。

 

(1)唧唧/复/唧唧 昨夜/见/军帖

 可汗/大/点兵 万里/赴/戎机

 归来/见/天子 天子/坐/明堂

 

(2)不闻/机杼声 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 问女/何所忆

 愿为/市鞍马 从此/替爷征

 (3)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

 (4)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2、疏通文意

1.结合课下注释,借用工具书,自主翻译诗歌。

2.画出疑难词语和语句,组内交流,班内集中释疑。

3.班内交流翻译效果。

4.重点语句(特殊句式)翻译展示。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4)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三、积累词汇

 

(一)积累如下重点词语。

 

唯闻女叹息()愿为市鞍马()旦辞爷娘去()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

木兰不用尚书郎()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出郭相扶将()著我旧时裳()雄兔脚扑朔()

 雌兔眼迷离()安能辨我是雄雌()

1.一词多义

 市

 策

 强

 2.古今异义

木兰当户织古义:

今义: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古义:

今义:

 

出郭相扶将古义:

今义:

双兔傍地走古义:

今义:

 

3.词类活用

 愿为市鞍马策勋十二转

4、初读感知

 1.这首诗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2.《木兰诗》是按什么顺序安排故事情节的?

全诗可分为几部分?

各部分都写了什么内容?

 

五、个人反思

 

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初稿(NO.13)

第8课 木兰诗(第二课时)

主备人:

审核人:

 

一、前情回顾

  1.按要求用原句填空。

 

(1)诗中写木兰从军的原因是:

 

 

(2)诗中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繁忙、周密有序的准备情形的诗句是:

 

 (3)诗中写爷娘、姐姐、弟弟迎接木兰归来的诗句是:

 

 (4)《凉州词》诗云: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木兰诗》中有相似的两句诗是:

 

  2.翻译下列句子。

 

(1)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2)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3)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2、再读课文,探究人物

研读课文细节、分析人物描写的能力。

 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

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1.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2.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4.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5.第五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现了木兰的什么情操?

 6.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3、精读课文,读透技法

1.繁简相宜、详略得当的构思。

 

(1)本诗写木兰从军的全过程,共写了几件事?

哪些详?

哪些略?

这样的详略安排突出了木兰哪些方面的思想品格?

 

(2)再读第四段和第六段,思考作品详略安排的用意。

2.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1)仍以第三、六段为例,详写就是行文中大量运用铺陈、渲染、烘托等修辞手法来刻画人物。

 思考:

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加以详写的?

 复沓:

如“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八句。

 排比:

如“爷娘闻女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六句。

 互文:

如“东市买骏马……北市买长鞭”“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以上修辞手法都很好地起到了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的效果。

 

 

(2)除了上述修辞手法以外,诗歌还运用了其他的修辞手法。

请举例并赏析。

 

四、齐背课文,畅谈感悟

 1.思考:

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2.思考:

学完本诗,我们应该从木兰身上学习什么?

 

五、个人反思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可汗(kèhán)  辔头(pèi)  鞍鞯(jiān)

B.啾啾(jiūjiū)  朔气(suò)  燕山(yān)

C.云鬓(bìn)  金柝(tuò)  铠甲(kǎi)

D.红妆(zhuāng)  著(zhuó)  傍地(bàng)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昨夜见军贴,可汗大点兵

B.万里赴戎机,关山渡若飞

C.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D.双兔傍地走,安能辩我是雄雌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愿为市鞍马 市:

东市买骏马 市:

集市

B.出郭相扶将 郭:

外城

木兰不用尚书郎 不用:

不愿做

C.朔气传金柝 朔:

北方

策勋十二转 策勋:

记功

D.军书十二卷 十二卷:

十二本

赏赐百千强 强:

有余

4.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对偶手法的一项是  (  )

A.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B.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C.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D.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5.对诗句品味有误的一项是  (  )

A.万里赴戎机:

“万里”极言征程之远,“赴”表现动作之迅速、果敢。

B.关山度若飞:

跨越关和山,像飞一样,展现了木兰的矫健雄姿。

C.朔气传金柝:

朔,指北方。

用打更的声音在寒气中传送,表现军旅生活的单调、无聊。

D.寒光照铁衣:

用寒光和铁衣,展示边关将士的英武风采。

6.对第三段中的“不闻……但闻……”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采用对比手法,反映战事紧迫。

B.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切怀念。

C.采用对比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刻思念,极大地丰富了女英雄的形象。

D.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与亲人分离极其悲痛的心理。

 

单元质量评估

(时间:

120分钟 满分:

120分)

一、语言积累和运用(共3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错的一项是  (  )

A.屏障(zhànɡ)  澎湃(pài)

哺育(fǔ)  狂澜(lán)

B.嗥鸣(háo)  怪诞(dàn)

默契(qì)  蚱蜢(zhà)

C.祈祷(qí)  哽住(gěnɡ)

劈开(pī)  宛转(wǎn)

D.山巅(diān)  惩罚(chéng)

老叟(sǒu)  污秽(huì)

2.加点字释义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狂澜(大波浪)  哽住(声气阻塞)

亦复如是(这样)  木兰当户织(门)

B.阻抑(控制)  亘古(遥远)

出郭相扶将(外城)  崎岖(形容山路不平)

C.挚痛(热烈)  哺育(喂养)

旦辞爷娘去(早晨)  关山度若飞(过)

D.山巅(山顶)  怪诞(荒唐的)

愿为市鞍马(买)  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报到那天,我在陌生的教室里与五十多位同学不期而遇。

B.有人说:

“生活提高了,生产就会提高。

”这真是舍本逐末的说法。

C.他们个个生机勃勃,决心大干一场。

D.这篇文章观点十分新颖,见解十分深刻,的确不同凡响。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在学习中,我们要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

B.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

C.课堂上,老师对我们提出了“独立思考,积极合作”的要求。

D.这几年的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使我们开阔了视野,增强了能力。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光未然作词,聂耳谱曲。

B.《最后一课》作者是都德,英国人。

C.《土地的誓言》作者端木蕻良,作者在文中表达了难以遏制的思乡之情。

D.《木兰诗》选自唐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首叙事诗写的是一位女子代父从军的故事。

6.对下面的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②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③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④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A.①拟人 ②比喻 ③夸张 ④复沓

B.①互文、排比 ②对偶 ③比喻 ④对偶

C.①比喻 ②对偶 ③夸张 ④对偶

D.①互文、对偶 ②顶真 ③拟人 ④复沓

7.按要求填空。

(1)《木兰诗》中描写战斗惨烈旷日持久的诗句是:

        ,        。

表现木兰归乡心切的诗句是:

        ,        。

 

(2)《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出征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