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机械能真题分类汇编实验题共17题 有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05722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88.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机械能真题分类汇编实验题共17题 有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考物理机械能真题分类汇编实验题共17题 有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考物理机械能真题分类汇编实验题共17题 有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考物理机械能真题分类汇编实验题共17题 有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考物理机械能真题分类汇编实验题共17题 有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中考物理机械能真题分类汇编实验题共17题 有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中考物理机械能真题分类汇编实验题共17题 有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中考物理机械能真题分类汇编实验题共17题 有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中考物理机械能真题分类汇编实验题共17题 有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中考物理机械能真题分类汇编实验题共17题 有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中考物理机械能真题分类汇编实验题共17题 有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中考物理机械能真题分类汇编实验题共17题 有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中考物理机械能真题分类汇编实验题共17题 有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中考物理机械能真题分类汇编实验题共17题 有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中考物理机械能真题分类汇编实验题共17题 有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中考物理机械能真题分类汇编实验题共17题 有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中考物理机械能真题分类汇编实验题共17题 有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机械能真题分类汇编实验题共17题 有答案.docx

《中考物理机械能真题分类汇编实验题共17题 有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机械能真题分类汇编实验题共17题 有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物理机械能真题分类汇编实验题共17题 有答案.docx

中考物理机械能真题分类汇编实验题共17题有答案

2019中考物理机械能真题分类汇编-实验题(共17题,有答案)

1.(2019•丹东)小明在做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同一滑轮组进行了3次实验,如图所示,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次数

钩码重/N

购码上升距离/cm

弹簧测力计示数/N

弹簧测力计上升距离/cm

机械效率

1

2

10

0.8

30

83.8%

2

4

10

1.5

30

3

6

10

30

90.9%

(1)第2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如图丙所示,第3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

(3)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得出结论同一滑轮组,  。

(4)在第2次实验时,如果拉力方向与竖直方向有一定夹角,那么所测得的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会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2019•西宁)小李同学想要利用如图13所示的装置来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1)在探究“动能的大小与速度的关系”时,应保持小车的  相同,让小车从斜面上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高度滑下,以不同的速度推动木块移动。

(2)本实验运用了两种研究方法:

一是  ,二是转换法。

就本题来说用木块  来反映小车动能大小的方法就是转换法。

他在实验的过程中又发现只要去掉木块,就可以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如图2所示,他将毛巾、棉布和玻璃分别铺在水平面上,让小车分别从斜面上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

(3)每次均让同一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的目的是:

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  。

(4)实验发现,小车在玻璃面上运动的距离最远,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最  ,进一步推理得出:

如果小车运动时不受阻力,小车将做  运动。

3.(2019•常州)2019年4月15日起,新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正式实施。

要求:

最大速度≤25km/h,电动机输出功率≤400W,质检员小华对某款电动自行车进行测试,沿水平直路从A出发骑行至D结束,如图所示。

测试情况如表格所示。

AB

BC

CD

路程/km

0.6

4.8

0.6

用时/h

0.05

0.2

0.05

速度特点

逐步加速

以最大速度匀速行驶

逐步减速

阻力特点

越来越大

恒为60N

越来越小

(1)测试过程中,小华看到路旁的树木向西,她是以  (选填“自己”或“地面”)为参照物,此时她是向  (选填“东”或“西”)骑行。

(2)BC段,电动自行车的速度为  km/h,  (选填“符合”或“不符合”)新《规范)关于最大速度的要求。

(3)BC段,电动自行车的动力做功  J.电动机的输出功率为  W,  (选填“符合”或“不符合”)新《规范》关于电动机输出功率的要求。

(4)从A到D全程,电动自行车的平均速度为  km/h。

4.(2019•仙桃)小明实验小组做“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甲、乙所示。

(1)按照甲图装置实验,小明应竖直向上  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从A处升高到A′处。

由图可知拉力为  N,钩码上升的高度为  cm。

(2)小明实验小组又用图乙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

实验次数

钩码重力G/N

钩码上升高度h/m

拉力F/N

绳端移动的距离s/m

机械效率η

1

2.0

0.02

  

0.04

83%

2

4.0

0.03

2.2

0.06

  

①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请在图乙中画出实验时绳子的绕法(要求向下拉绳子的自由端使钩码升高)。

②由表格数据可知,第一次实验时的拉力是  N(结果精确到0.1N);第二次实验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结果精确到1%)。

③由两次实验可知,用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时,物体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  (选填“高”或“低”)。

5.(2019•玉林)小明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进行了4次测量,测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次数

钩码所受的重力G/N

钩码提升的高度h/m

拉力F/N

绳端移动的距离s/m

机械效率η

1

1.0

0.1

0.8

0.4

31.25%

2

1.0

0.2

0.8

0.8

31.25%

3

2.0

0.1

1.2

0.4

41.67%

4

3.0

0.1

1.5

(1)根据表中的数据计算得出第4次实验时绳端移动的距离s=  m,机械效率η=  。

(2)通过比较1、3和4三次实验数据得出:

同一滑轮组,物重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

(3)在忽略摩擦力和绳重的前提下,通过第1次数据可算出动滑轮的重力为  N。

(4)以下选项中不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是  

A.动滑轮的重力

B.绳子与滑轮之间的摩擦

C.物体上升的高度

6.(2019•淄博)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提高机械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提高机械效率,要从研究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出发,寻求办法。

(1)为了探究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小明选取了大小相同的滑轮,利用图甲和图乙装置进行实验,并把数据整理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

次数

滑轮

材质

钩码重G/N

提升的高

度h/m

有用功

W有用/J

拉力

F/N

绳端移动

的距离s/m

总功

W总/J

机械效率。

η

1

1

0.1

0.1

0.6

0.3

0.18

56%

2

2

0.1

0.2

1.0

0.3

0.3

67%

3

2

0.2

0.4

1.0

0.6

0.6

67%

4

塑料

2

0.2

0.4

0.8

0.6

0.48

83%

5

塑料

2

0.2

0.4

2.1

0.2

0.42

95%

①比较1和2两次实验发现:

在所用滑轮组一定时,提升的钩码  ,机械效率越高。

②比较3和4两次实验发现: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还与  有关。

③比较  两次实验发现:

在所用滑轮组一定时,机械效率与提升钩码的高度无关。

④第5次实验室利用了图  的装置完成的,判断依据是  。

⑤利用图甲的装置,把重4N的物体用2.5N的拉力迅速拉起,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

可见如果没有刻度尺,只有测力计,也可以测量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小明利用图丙装置实验发现:

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和摩擦有关,与物重无关。

保持斜面倾斜程度不变,可以采用  的方法减小摩擦,从而提高斜面的机械效率。

(3)实验表明:

额外功越小,总功越接近有用功:

进一步推理得出:

假设没有额外功,总功等于有用功;可见使用任何机械都  。

下列物理规律的得出运用了这种研究方法的是  。

A、焦耳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

C、阿基米德原理

D、欧姆定律

7.(2019•绥化)如图,某实验小组在“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让小球从同一斜面某处由静止释放,撞击同一水平面上的同一木块,木块移动一段距离后停止。

(1)小球滚下斜面的过程中,它的  能转化为动能,其动能大小是通过木块移动的距离来反映的。

(2)分析比较  两次实验,可探究出的结论是:

质量相同的物体,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3)甲实验中若木块的重力为1N,水平移动的距离是30cm,则重力对木块做功  J。

(4)如果水平面光滑,则  (选填“能”或“不能”)完成本实验。

8.(2019•绥化)如图是智慧小组“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装置。

测得的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次数

物重G/N

物体上升高度h/m

拉力F/N

绳端移动距离s/m

机械效率η

1

1

0.1

0.6

0.3

55.6%

2

2

0.1

1.0

0.3

66.7%

3

4

0.1

1.8

0.3

(1)实验过程中,应竖直向上  拉动弹簧测力计。

(2)第三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

(3)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同一滑轮组,物重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4)若在第三次实验中,物体上升的速度为0.1m/s,则拉力F的功率为  W

(5)创新小组也利用重为1N、2N、4N的物体进行了三次实验,每次测得的机械效率均大于智慧小组的测量值,则创新小组测量值偏大的原因可能是  。

(填字母)

A.测拉力时,弹簧测力计未调零,指针指在零刻度线下方

B.弹簧测力计每次拉动物体时均加速上升

C.所使用的动滑轮的重力小于智慧小组

9.(2019•贵港)如图是探究“动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图。

(1)若让同一钢球分别从斜面不同的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高度h越高,钢球运动到水平面时速度越  ,木块B被撞得越  。

(2)若让不同质量的钢球分别从斜面相同的高度h由静止开始滚下,比较木块B被撞击后运动距离s的远近。

这是为了探究动能的大小与  的关系。

10.(2019•安顺)小军同学为了探究“使用动滑轮的省力情况及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使用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实验前,小军用轻质弹簧测力计测得动滑轮的重力为1.0N,每个钩码的重力为0.5N,实验过程中,小军多次改变动滑轮所挂钩码的数量,分别记下了每次所挂钩码的重力及对应的轻质弹簧测力计示数(见下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动滑轮重G0/N

1.0

1.0

1.3

1.0

1.0

1.0

1.0

1.0

所挂钩码的重力G/N

0.5

1.0

1.5

2.0

2.5

3.0

3.5

4.0

弹簧测力计示数F/N

0.8

1.2

1.3

1.6

1.8

2.2

2.3

2.7

(1)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到:

在动滑轮的重力大于或等于物体的重力的条件下,使用该滑轮组  (选填“省力”或“不省力”)

(2)在忽略摩擦、绳重及实验误差的条件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被提升钩码重力G以及动滑轮重力G0的关系为  

(3)小军同学又研究了滑轮组水平拉动物体的情况,用另一组滑轮组将重为50N的物块从位置A匀速直线拉到位置B,请在图中画出最省力的绕线方法:

物块移动的距离为  cm;若此时绳自由端所用拉力为10N,物块受到的摩擦力为18N,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

11.(2019•邵阳)某物理兴趣小组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过程如下: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沙和袋所受总重力G并填入表格。

②按图安装滑轮组,分别记下沙袋和绳端的位置。

③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沙袋升高,读出拉力F的值,用刻度尺测出沙袋上升的高度h和绳端移动的距离s,将这三个量填入表格。

④算出有用功W有,总功W总,机械效率η。

⑤改变沙袋中沙子的重量,重复上面的实验。

次数

沙和袋所受的总重力G/N

提升高度h/m

有用功W有/J

拉力F/N

绳端移动的距离s/m

总功W总/J

机械效率η

1

0.6

0.2

0.12

0.3

0.18

66.7%

2

0.9

0.2

0.18

0.4

0.6

0.24

3

1.2

0.2

0.24

0.5

0.6

0.30

80%

请根据实验过程和实验记录,思考并回答:

(1)在第一次实验中,粗心的小冬同学忘记在表格中填写绳端移动的距离s,你认为s应该为  m。

(2)根据表中数据,可计算得出第二次实验的机械效率为  。

(3)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得出所用动滑轮的重为  N.(绳重和摩擦忽略不计)

(4)分析三次实验中的数据,可以发现用同一个滑轮组提升重物,物重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

(选填“越大”、“越小”或“不变”)

12.(2019•黄石)探究小组为探究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因素,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数据如表所示。

次数

钩码重力(N)

提升高度(cm)

有用功(J)

拉力(N)

总功(J)

机械效率

1

1.0

40

0.4

1.1

0.88

45%

2

1.5

40

0.6

1.4

1.12

54%

3

2.0

30

  

1.7

  

  

4

2.5

40

1.0

2.0

1.60

63%

(1)请把表格中三个未完成的空补充完整。

(2)甲同学根据表格数据可以得出钩码重力逐渐增大,滑轮组机械效率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请你解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

(3)乙同学进一步研究,测出动滑轮的质量为100g,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得出:

总功总是大于有用功与克服动滑轮重力的功之和,即:

W总>W有+W轮,他猜测还有  因素影响机械效率。

(答一种因素即可)

(4)丙同学计算出每一组总功与有用功和克服动滑轮重力的功的差值△W=W总﹣W有﹣W轮,通过比较第1、2和  组的数据,发现重物的重力越大,差值△W  (选“越大”、“越小”或“不变”),请你利用所学知识对此作出解释  。

13.(2019•长沙)如图,小海在研究“物体的动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将质量为m的小钢球从斜槽的某高度h处由静止释放,钢球运动到水平面时,将水平面上静止的木块撞出一段距离s。

小海的部分实验数据和现象记录如下:

实验次数

1

2

3

钢球质量m/g

20

40

60

钢球下落高度h/cm

20

20

20

木块滑行距离s

较远

(1)上述3次实验中,第  次实验钢球滑到斜槽底端时动能最大;

(2)上述实验数据表明:

当速度一定时,钢球的质量越大,动能越  ,这个结论可用于解释汽车  (选填“超速”或“超载”)带来的危害。

14.(2019•天津)小明同学在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

物体的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猜想二:

物体的重力势能与物体所在高度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他计划利用小桌、沙子、质量不同的铁块和刻度尺进行实验:

如图所示,将小桌桌腿朝下放在平整的沙面上,把铁块从距桌面某一高度由静止释放,撞击在桌面的中心部位,记录桌腿进入沙子的深度。

按上述方案进行实验,其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

序号

铁块质量

m/g

铁块距桌面高度

H/cm

桌腿进入沙子

的深度h/cm

20

20

1.9

20

30

2.9

20

40

3.8

30

20

2.9

40

20

4.1

(1)实验中通过比较  来判断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

(2)为了验证猜想一,需选择表中  (填实验序号)三组数据进行分析;

(3)分析表中①②③的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

15.(2019•遂宁)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某组同学选择了如图所示的两种滑轮组进行多次实验,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钩码重

G/N

钩码上升高度

H/cm

拉力

F/N

绳端移动距离

S/cm

机械效率

1

0.5

10

30

2

1.5

10

0.8

30

62.5%

3

0.5

10

0.5

40

25.0%

4

1.5

10

0.7

40

53.6%

(1)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判断出第一次实验所选择的是  (选填“甲”或“乙“)滑轮组。

(2)在第一次实验中,当  拉动滑轮组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丙所示,拉力F为  N;该次实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机械效率是机械性能好坏的重要标志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分析实验数据可知,下列提高机械效率的措施不可行的是  (选填符号)

A.增加所提物重B.减轻机械自重C.机械加润滑油D.增加重物上升高度

16.(2019•娄底)如图是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图,其中,mA=mB<mC,hA=hC>hB。

(1)实验中,探究的动能是指  (填序号)

A.小球在斜面上的动能

B.小球撞击木块时的动能

C.小球撞击木块后的动能

D.木块被小球撞击的动能

(2)使质量相同的小球从斜面上不同高度处自由滚下,是为了研究动能大小与  的关系。

(3)在做了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后,有些同学对“质量不同的小球从同一光滑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刚到达底部时的速度大小相等”有疑惑,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让质量不同的小球A、C同时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沿光滑斜面滚下,观察和比较两球相对运动情况,若C球相对于A球  (选填“运动”或“静止”),就可以说明任一时刻两球的速度大小相等。

表面

毛巾

棉布

木板

摩擦力

最大

较大

最小

小车运动距离

最近

较远

最远

(4)完成实验后,同学们还联想到以前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也用到了斜面:

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在三个不同的表面上能滑行的距离不同(如上表),小车在这三个表面上滑行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17.(2019•眉山)为了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倾斜程度之间的关系,探究小组的同学利用木板、刻度尺、弹簧测力计、木块等器材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实验测得的数据如下表:

实验

次数

斜面倾

斜程度

木块重力

G/N

斜面高度

h/m

沿斜面拉

力F/N

斜面长度

S/m

机械

效率

1

较缓

3

0.2

1.6

1

37.5%

2

较陡

3

0.3

1.8

1

3

最陡

3

0.4

2.0

1

60%

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解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要求用沿斜面向上的力拉着木块在斜面上做  运动,该过程中木块的机械能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第2次实验中,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斜面对木块的摩擦力为  N。

(3)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之间的关系是:

  。

(4)试列举出生活中利用斜面的一个实例:

  。

参考答案

1.88.9%;2.2;提升物体的重力越大,机械效率越高;变小;2.质量;不同;控制变量法;木块移动的距离;初速度;小;匀速直线;3.自己;东;24;符合;2.88×105;400;符合;20;4.匀速;0.8;5;1.2;91%;1.2;91%;高;5.0.4;50%;越高;2.2;C;6.重力越大;动滑轮的重力;2、3;乙;绳子的效段数为1;53.3%;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不省功;B;7.重力势;甲、乙;0;不能;8.匀速;74.1%;越大;0.54;C;9.大;远;质量;10.不省力;F=

;3.10;60%;11.0.6;75%;0.3;越大;12.0.6;1.02;59%;增大;动滑轮重力不变,随着钩码重力增大,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增大,机械效率变大;绳重、各种摩擦;4;越大;所挂钩码增多,摩擦力增大,额外功增多;13.3;大;超载;14.桌腿进入沙子的深度;①④⑤;质量相同的物体,高度越大,重力势能越大;15.甲;竖直向上匀速;0.4;41.7%;D;16.B;速度;静止;相等;17.匀速直线;变大;50%;0.9;斜面越陡,其机械效率越高;盘山公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