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湘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05785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12 大小:52.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湘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2页
最新湘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2页
最新湘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2页
最新湘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2页
最新湘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2页
最新湘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2页
最新湘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2页
最新湘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2页
最新湘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2页
最新湘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2页
最新湘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2页
最新湘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12页
最新湘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12页
最新湘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12页
最新湘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12页
最新湘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12页
最新湘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12页
最新湘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12页
最新湘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12页
最新湘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湘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

《最新湘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湘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1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湘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

最新湘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湘教版小学科学下册教案(全册)

 

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

 

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

 

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

 

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

 

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

 

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

 

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三、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整体学习兴趣高,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学习习惯较

1

 

差。

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因而学生对

 

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

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比较缺

 

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

家长们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

 

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

 

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着重培养和训练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

围绕“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开展探究活动。

安排了“植物的一生”、“生生不息”、“位置与运动”、“力与运动”、“物质的变化”、“整理信息,让我

 

们发现更多”六个主题单元,共设计了44个活动。

 

“植物的一生”:

根据植物一生所经历的过程安排教学内容,通过种植、观察、记录、整理信息等活动,使学生了解植物一生所经历的过程,发现植物生长变化规律。

 

“生生不息”:

教材以植物的繁殖与动物的繁殖、有性繁殖与无性繁殖两条主线安排教学内容。

引领学生通过观察、实验、阅读活动了解生物繁殖的方式。

对于本单元教学内容的探究方式以接受式探究为主。

“位置与运动”:

通过观察、描述、游戏、实验、测量、统计分析

2

 

等活动,引领学生发现:

描述物体位置时需要用到参照物、方位和距离3个因素;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用到参照物、位置、方向和快慢(速度)

 

“力与运动”:

首先通过游戏、体验等活动使学生感受到在生活中力无处不在;然后通过试验、游戏、测量、统计等活动指导学生认识弹力、重力、摩檫力。

 

“物质的变化”:

首先在帮助学生建立物质的变化分为可逆的变化

 

与不可逆的变化的概念;然后指导学生认识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物质,渗透化学变化的概念;最后,综合前面所学进行应用,同时渗透物质守恒的原理。

 

“整理信息,让我们发现更多”:

回顾本学期整理资料的活动,归

 

纳总结整理资料的方法。

激励学生在后继的探究活动中继续应用这些方

 

法整理信息。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

 

研讨中学习。

 

六、教学进度表:

 

周次教材内容课时

3

 

1

播撒希望的种子

2

2

小苗快快长

1

3

开花结果

1

4

花开花落为哪般

2

5

无心插柳柳成荫

1

单元评价

1

6

翩翩雌与雄

2

7

科技发展话克隆

1

单元评价

1

8

它在哪里

2

9

谁在运动

1

10

谁运动得更快

1

11

它是怎样运动的

1

单元评价

1

12

无处不在的力

1

13

弹簧和橡皮筋

2

14

苹果落地的秘密

2

15

巧推棋子

1

单元评价

1

16

变来变去的盐

2

17

失去光泽的铜镜

1

18

燃烧的蜡烛

1

单元评价

1

4

 

19

我们怎样整理信息

1

20

科学自己做,我也能成功

1

单元评价

1

期末评价

1

 

第1单元植物的一生

 

1播撒希望的种子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够认真观察、记录种子的结构以及种子的萌发过程。

 

2、会利用对比实验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3、会正确播种,使自己的种子顺利萌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到生命世界的神奇与伟大,体验种植的乐趣。

 

科学知识

 

1、了解种子的结构特征。

 

2、知道种子的萌发条件。

 

3、了解种子的萌发过程。

5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有关种子萌发的视频资料、高大种子植物与其种子的对比图片、某种植物的果实;浸泡过的种子、放大镜、培养皿、镊子;黄豆和辣椒的种子。

 

学生准备:

不同植物的种子、花盆、透明玻璃杯。

 

课时分配

 

第1课时完成活动1与活动2的教学。

 

第2课时完成活动3与活动4的教学。

 

教学过程

第1节

第1课时一、教学导入

 

春天,是个充满希望的季节。

在这个美丽的春天里,让我们一同撒

 

播希望的种子。

(板书课题)

 

二、活动:

搜集并认识种子

 

1、认识种子的多样性。

 

请学生相互介绍自己搜集的种子。

让学生感受到种子的多样性,教

 

师可以适当指出。

 

2、认识种子的共同特征。

 

⑴激发观察兴趣。

 

学生观看一个过程:

一粒小小的种子逐渐长成参天的大树、结出香

 

甜的果实。

 

为什么种子如此奇妙?

 

⑵观察大豆的种子。

6

 

*观察大豆种子之前,向学生讲解正确的解剖、观察方法。

 

*组织观察并填写记录表:

让学生猜想种子内部的每一部分将来能发育成植物的哪一部分。

 

*观察种子记录表:

(用画图的方法描述自己的发现)

 

观察发现(图)猜想将来它能长经过观察发现它

 

成植物的哪一部分原来是

 

植物的哪一部分

 

*描述自己的发现,说出自己的猜想。

⑶观察其它植物的种子。

 

其他种子里面有相同的结构吗?

 

学生分组观察胚比较大的种子(绿豆、蚕豆)

 

总结:

种子的共同特征,即种子里面都有胚。

(胚能生长发育成一

 

株植物)。

 

三、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师:

在上一个活动中你们对胚的各部分将发育成植物的哪一种器官

 

进行了猜想,那么猜想是否正确呢?

可以怎么办?

(用种植的方法验证)

 

那种子萌发的条件是什么?

 

方法一

 

7

 

*组织学生观察图片,分析每一个培养皿中的种子分别具有什么条件?

猜想哪个培养皿中的种子能够萌发?

 

和学生共同分析在不同环境下的种子:

一号种子暴露在空气中但是没有水;二号种子浸在水中但是隔绝了空气;三号、四号种子放置在湿润的环境中而且都能接触到新鲜的空气,但是三号放置在常温下,四号放置在寒冷的温度下。

四种不同的环境暗含两组对比试验:

第一组对比实验是在相同的室温条件下,比较只有空气、只有水、又有空气又有水三种环境哪种环境适合种子萌发;第二组对比实验在同时具备空气和水的条件下,比较温度对种子萌发条件的影响。

最后通过对比实验发现:

 

种子萌发需要温度、空气、水三个基本条件。

 

*布置学生课下验证,并记录实验结果。

方法2(学生探究法)

 

先组织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猜想种子的萌发条件;再指导学生

 

设计对比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最后组织同学课下验证,并记录实验结

 

果。

 

组织学生总结种子萌发条件:

萌发需要温度、空气、水三个基本条

 

件。

 

学生总结种子的特征。

 

教师引导:

大豆,玉米和菜豆的种子结构完全一样吗?

(大豆一样,玉米完全一样)

 

①不同点:

我们一起来比较一下菜豆、大豆和玉米种子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玉米种子有胚乳,菜豆、大豆的种子没有,菜豆、大豆有两

8

 

片子叶,而玉米只

 

有一片子叶)我们把像菜豆、大豆种子这样有两片子叶的植物种子叫做双子叶植物,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双子叶植物的种子?

如:

绿豆、黄瓜、向日葵等。

把像玉米种子这样有一片子叶的植物种子叫做单子叶植物,如:

水稻、小麦、高粱、谷子等)

 

②共同点:

同学在对比一下这些植物种子的结构有共同点吗?

(都有胚根、胚芽、胚轴、子叶)我们把胚根、胚芽、胚轴、子叶统称为胚,它是有生命的,能发育成一个新的植物个体。

 

第2节

第2课时一、复习引疑

 

种子萌发需要哪三个条件?

请依据自己的经验说说怎样播种?

二、学习播种

 

1、看教材第4页提供的图片,补充完善播种过程。

 

2、组织学生亲自把植物种子播种到花盆里。

 

3、学生讨论播种时我们是怎样为种子的萌发创造条件的?

 

垫瓦片的主要作用是保证水分能够缓缓流出,又使泥土不会堵塞排

 

水孔保证空气及水分的流通。

 

二、观察种子破土而出

 

师提出问题:

怎样才能知道种子在土壤里发生的变化呢?

怎样才能

 

观察到种子在萌发的过程中胚的各个部分分别发育成植物的哪一器

 

官?

9

 

学生讨论找到方法:

把种子种在透明杯里。

 

布置学生回家完成实验,观察种子破土而出的过程,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完成活动1的记录表格,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待学生观察完过程后要特别提醒:

在玻璃杯里播种便于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但是由于杯子小,营养不够,植物很难正常开花结果,因此当种子萌发之后教师还应组织学生把幼苗移植到花盆里。

 

本课教学反思:

 

第3节

 

2小苗快快长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够管理好自己种植的植物,使其健康成长。

 

2、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能够随时观察、记录植物生长数据。

 

3、学会用绘制曲线图的方法整理数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到生命世界的神奇与伟大,体验种植的乐趣。

 

科学知识

 

通过观察小苗生长数据发现小苗生长规律。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尺子

 

教学过程

10

 

一、教学导入

 

组织学生交流种子萌发过程的记录。

适时提起的话题。

让学生感受

 

有时猜想和事实之间是有差距的。

 

二、活动观察小苗的生长

 

1、课堂指导

 

首先,教师组织学生讨论:

小苗逐渐长大将会发生哪些变化?

通过

 

讨论,使学生明确观察内容。

 

其次,组织学生讨论观察方法。

教材第6页出示的观察方法是用直

 

尺测量小苗的高度,数叶子的数量,用绘图纸(网格纸)测量叶子的大

 

小、宽窄。

 

最后,提醒大家观察的同时要记录下观察数据。

 

2、课后观察、记录

 

注意在此教学环节中教师与学生同时栽种一盆小苗,当小苗生长到某一阶段后,教师适时提醒同学观察、记录、交流小苗的生长数据。

鼓励学生在其余时间保持自由观察的兴趣。

 

注意:

整理数据的活动可以在小苗生长到一定阶段之后,开花结果之前,结合本单元第3课内容进行教学。

 

三、拓展寻找植物生长的“证据”

 

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寻找。

活动前讲清安全注意事项,给每个小组安排好观察场地,以便每一个学生都有合适观察的角度。

 

采用晋级制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趣与激情:

发现4个植物生长的“证据”为C级,发现5~7为B级,发现8个以上为A级。

 

本课教学反思:

11

 

3开花结果第4节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植物的花和果实,初步认识植物的花和果实。

 

2、会利用简单的图像、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植物花和果实的资料。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植物的花和果实,会利用简单的图像、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植物花和果实的资料。

 

教学准备:

 

一盆开花的植物、一盆挂满果实的植物等。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探究法、观察比较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

我们的植物一天天在长大,当枝上出现第一个花蕾的时候,它带给了我们什么信息?

 

二、新课

 

1、花的记录

 

(1)生交流第一次发现花蕾的日期,观察并记录花蕾的变化。

 

(2)填写种植记录三。

 

(3)师:

一株植物一生中会开多少朵花?

你有办法统计吗?

12

 

(4)学生讨论交流,填写种植记录四。

 

2、观察果实。

 

师:

植物开花一般会怎么样?

我们来观察辣椒果实的生长位置和外

 

形特点。

 

生观察后交流,并画出辣椒果实。

 

师:

我们怎么统计一株植物一生中会结多少果实?

 

3、比较花和果实的数量,并画出花和果实数量统计图。

 

4、数种子

 

师:

数一数,一个果实中有多少粒种子?

 

师指导学生把辣椒切开,为学生准备好镊子、手套、白纸,指导学

 

生用正确的方法数种子,以免伤害学生的皮肤和眼睛。

 

学生讨论:

通过自己的观察数据,想到了什么。

 

5、整理我们的植物种植记录

 

师:

植物的一生要经历怎么样的过程?

 

讨论小结:

播种、发芽、长出花蕾、开花、结果、收获种子。

 

三、全课小结

 

四、课外作业

 

搜集植物一生的趣闻与同学交流。

 

本课教学反思:

 

单元总结与评价:

一课时第5节

 

13

 

简要过程:

教师简要总结本单元学生养植物中的表现,表扬那些能坚持长期观察记录的学生。

 

学生翻看个人或小组记录,完成单元评价页P65制作变化曲线

 

图。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述植物的一生。

 

学生完成单元自我评价。

 

教师简要总结,鼓励学生在以后的科学学习中要能坚持这种中长期的观察。

 

第2单元生生不息

 

1

花开花落为哪般

教学目标

第6节

科学探究

1、会借助工具观察花。

 

2、会使用解剖的方法细致而有序地观察花的构造。

 

3、能用文字或画图的方式表述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观察花蕾的活动中使学生获得亲近自然的情感体验。

 

2、激发学生观察花的变化的兴趣。

 

3、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

 

科学知识

14

 

1、知道花的各部分名称,如:

萼片、花柄、花瓣、雌蕊、雄蕊等。

 

2、了解完全花的结构特点。

 

3、了解花在生长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4、知道植物的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之一。

 

教学准备

 

1、开花植物的花蕾(或实物、图片);身边常见开花植物的花朵。

 

2、放大镜、镊子、白纸。

 

3、有关解剖花、植物传粉、受精的CD。

 

课时安排建议

 

本课教学时间用2课时。

 

第1课时完成活动1的教学。

 

第2课时完成活动2的教学。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教学导入

 

师:

身边的开花植物开始长出花蕾来了,这是植物生长的又一证据。

 

那么植物的花蕾是什么样的?

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让我们一起去观

 

察吧。

 

二、活动观察花蕾

 

1、观察花蕾的外形特征

 

调动学生已有的观察经验,看一看、摸一摸并且指导学生使用放大

 

镜来观察花蕾。

教师要提示学生可以利用照片、图画、文字等形式记录

 

自己的观察结果。

在交流观察结果的时候,学生认识到:

不同植物的花

15

 

蕾颜色、大小、形状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是他们都有花柄、萼片两部分。

在观察花蕾外形特征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活动前教师提前考察适合学生观察的场地,注意观察地点是否安

 

全,思考怎样合理安排才能够便于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清楚地观察花蕾。

 

②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爱护环境的教育,教育学生不要随意采摘花蕾。

 

③对于采用照片记录观察结果的学生教师要指导学生对于自己的重要发现照特写,避免在观察过程中不加思考的对花蕾的外形进行简单复制。

 

④为了落实观察活动的时效性,要求每个同学只观察一到两种植物的花蕾。

 

2、鼓励学生继续留心观察花蕾的变化过程。

 

第2课时第7节

 

一、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观察了花蕾,它们在一段时间后,会竞相开放。

 

么里面的构造又是怎样的呢?

让我们一起来观察花的构造。

 

二、活动观察花的构造

 

1、教师指导。

 

学生观看CD,学习解剖方法

 

教师强调解剖时要用镊子尖夹住每一部分的根部,用力拔下,避免

 

学生破坏花的每一部分的完整性。

 

2、学生解剖花,观察记录。

16

 

在观察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解剖方法的指导,还要提示学生边观察边

 

记录。

 

3、交流总结。

 

在学生交流展示自己的观察结果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花

 

有哪些相同的结构,每一部分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4、后继激趣。

 

“花在生长过程中各个部分会发生哪些变化?

”“植物开花就一

 

定能结果吗?

”组织学生对这些问题展开讨论,激发学生之间的认知矛

 

盾,从而激励学生继续观察花的变化的兴趣。

 

拓展花的传粉

 

学生观看CD,了解不同的传粉方式。

 

植物有的依靠异花传粉(如:

菊花),有的依靠自花传粉(如:

黑麦花、大豆花);有的是虫媒花(如:

菊花),有的是风媒花(如:

黑麦花);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人们还经常对植物进行人工授粉。

 

在观看之后指导学生继续观察花授粉之后的发生的变化。

告诉学生这样能更深入地了解了花的作用。

 

本课教学反思:

 

2无心插柳柳成荫8

第节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7

 

能使用扦插、嫁接的方法帮助植物繁殖后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植物繁殖方式的多样性。

 

2、关注与植物繁殖有关的生物技术问题。

 

科学知识

 

1、知道植物可以通过根、茎、叶繁殖后代。

 

2、了解扦插、嫁接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易于利用扦插技术繁殖后代的植物的茎(如:

大蒜、太阳花、马铃薯)、花盆、枝剪。

植物繁殖方式的课件。

 

一、教学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植物可以利用传粉的方式繁殖后代。

 

学生讨论:

植物还可以用什么方式繁殖后代吗?

 

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不同,可能有的学生应用过扦插、嫁接技术,

 

可能有的同学从书本上了解过扦插、嫁接技术,还有的同学可能对扦插、

 

嫁接技术一无所知。

教师可以根据前测情况导入下面的教学。

具体操作

 

如下:

 

前测情况亲身经历直接经验书本间接经验无经验

 

这些方式是怎

请有经验的同学介

导入对策么回事?

怎么教师直接介绍绍方法

 

操作呢?

 

二、活动植物分身术

 

1、指导。

18

 

在学生操作之前,必须掌握规范的扦插方法。

学生观看相关CD。

 

另外教师还要给学生提出实践要求:

使用枝剪时应注意安全,要爱

 

护植物。

 

为学生特别讲述:

 

*教材图示中,剪除部分叶子是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枝条下端剪成斜口,便于与土壤充分接触,在土中挖小坑的作用是防止擦伤植物的新断面。

 

*植物扦插能否成活,关键还要看扦插后的养护工作。

提醒学生细心照料所扦插植物。

 

2、扦插。

 

教师选择成活率高的植物(如:

大蒜、土豆、太阳花、芦荟)组织

 

学生进行扦插的实践活动。

 

3、介绍。

 

教师借助课件向学生介绍利用其他器官繁殖后代的方法。

如:

大蒜、

 

马铃薯利用茎繁殖后代,榕树用气生根繁殖后代、落叶生根用叶繁殖后

 

代等。

 

4、阅读。

 

阅读科技史,指导学生了解植物的另一种繁殖方式——嫁接。

感悟

 

科技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

 

拓展移花接木

 

1、活动安排学生课外进行实践。

 

2、让学生意识到嫁接能够结合不同植物的优点,在果树、蔬菜、

 

花卉等方面应用广泛。

19

 

本课教学反思:

 

3翩翩雌与雄9

第节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对物体进行细致有序的观察,能用自己

 

喜欢的方式记录观察结果。

 

2、能够利用调查的方法搜集资料。

 

3、能够利用分析、比较、归纳的方法整理搜集到的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乐于探究动物繁殖的奥秘,感受自然界生命的生生不息。

 

2、感受到父母养育子女的辛苦。

 

3、乐于参与主动接受式探究活动。

 

科学知识

 

1、知道动物的两种繁殖方式:

卵生和胎生。

 

2、认识动物繁殖的多样性及相似性。

 

教学准备

 

新鲜鸡蛋、放大镜、实验记录表。

其他动物繁殖后代的相关资料。

 

课时分配

 

第1课时完成阅读资料1和活动1的教学;第2课时完成阅读资料

 

2的教学。

20

 

教学过程

 

第1课时一、教学导入

 

提出问题:

小鸡是从哪里来的?

请学生根据已有经验介绍小鸡是怎

 

样出生的。

 

二、阅读从蛋到鸡

 

1、学生观察图片,了解鸡蛋中胚胎发育的各阶段产生的变化。

 

教师可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描述,而后教师可依据学生的描述进行补充或完整讲述:

第一幅图是受精卵时期:

请学生重点观察蛋黄上的小白点,这个是鸡蛋的胚盘,是由受精卵分裂形成的,是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

第二幅图到第四幅图是胚胎发育阶段,这段时期胚胎不断分裂发育成幼小的个体,身体结构逐步形成,逐渐长出喙和羽毛。

第五幅图是出生时期,发育成熟的小鸡用稚嫩的喙将蛋壳啄破跃跃而出。

 

后一幅图破壳而出的小鸡将羽毛晾干后就可以开始四处行走觅食了。

告知学生觅食和行走是动物的本能。

 

2、组织全班交流,使学生对小鸡出生过程的认识不断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