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06275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人和三个人称

①我、你、他,这是人人皆知的三个人称代词。

在一定的语境中,它们被用在不同的人身上。

有的作家喜欢用不同的人称来叙述同一个主人公,不断变换视角,使得人物的形象富有立体感。

我觉得,我们每一个人也可以用这种方式来看自己。

②涉及到自己,使用第一人称是习惯成自然的事情了,好像无须多说。

我是谁,我要什么,我做了什么,我爱某某,我恨某某,如此等等,似乎一目了然。

然而,真正做自己,行己胸臆,表里一致,敢作敢当,并不是容易的事。

正因为如此,许多哲人把“成为你自己”看作一个很高的人生目标。

另一方面呢,一个人如果只是我行我素,从来不跳出来从别的角度看一看自己,他又是活得很盲目的。

所以,其他两个人称的视角也是不可缺少的。

③先说第三人称。

在别人的眼里,我是一个“他”(或“她”)。

因此,用第三人称看自己,实际上就是用别人的或者说社会的眼光看自己,审视一下自己在别人眼里是什么样子,在社会上扮演着什么角色。

人不能脱离社会而生活,所以这个视角是必要的。

做自己的一个冷眼旁观者和批评者,这是一种修养,它可以使我们保持某种清醒,避免落入自命不凡或者顾影自怜的可笑复可悲的境地。

当然,别人的意见只能做参考,为人处世还得自己拿主意。

据我观察,在不少人身上,这个视角是过于强大了,以至于他们只是在依据别人的意见生活,陷入了另一种盲目。

④如果说第一人称是做自己,第三人称是做自己的旁观者,那么,第二人称就是做自己的朋友。

把一个人当做“你”对待,就意味着和这个人面对面,像朋友一样敞开心怀,诚恳交流。

如果不是这样,心里仍偷偷地打量着和提防着面前的这个人,那就不是把这个人当做一个“你”,而是当作一个“他”了。

⑤与此相类似,当我们把自己看作一一个“他”的时候,那眼光往往是冷静的,有时候还是很功利的,衡量的是自己在社会上的表现、作用、地位、名声之类的东西。

相反,对自己以“你”相待,就需要一种既超脱又体贴的眼光,所关心的是人生中更本质的方面。

这时候,我们就好像把那个在人世间活动着、快乐着、痛苦着的自己迎回家中,怀着关切和理解之情和他促膝谈心。

⑥人在世上都离不开朋友,但是,最忠实的朋友还是自己,就看你是否善于做自己的朋友了。

要能够做自己的朋友,你就必须比那个外在的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从而能够从人生的全景出发给他以提醒、鼓励和指导。

(文/周国平,基于命题需要有删改)

5.下列有关“用第一人称看自己”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用第一人称看自己,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习惯成自然的事情。

B.第一人称就是做自己,但要做到表里一致,敢作敢当,并不容易。

C.许多哲人把“成为你自己”作为很高的人生目标,所以真正做自己很难。

D.如果始终只用第一-人称看自己,就容易我行我素,陷入盲目的自我之中。

6.下列有关“用第二人称看自己”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用第二人称看自己,就是把自己当成最忠实的朋友,敞开心怀,诚恳交流。

B.第二人称就是做自己的朋友,就不要像第三人称那样打量、提防着自己。

C.用第二人称看自己,就要满怀关切理解之情,关心自己的表现、地位和名声。

D.用第二人称看自己,就要站在更高的角度,对自己予以提醒、鼓励和指导。

7.下列有关“用第三人称看自己”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第三人称是做自己的旁观者,就是用别人的或者说社会的眼光看自己。

B.人不能脱离社会而生活,所以我们有必要用第三人称来审视自己。

C.想要始终保持清醒,就要让自己成为受人冷眼和批评的第三人称。

D.有不少人过度使用第三人称来看自己,结果盲目地依据别人的意见生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有什么用

①如果要评选人类最莫名其妙的问题,“做这个有什么用”肯定能位列仙班。

②小学三年级时,语文考试开始考写作文。

有次期中考试,我自己感觉作文写得还不错。

吃饭时,我爸问:

“你作文写的啥?

”我说:

“作文要求写生活中遇到的一件意想不到的事。

我写的是养花时弄断了一条蚯蚓,没想到蚯蚓身子断了还能继续活……”没等我把话说完,我爸就劈头盖脸地把我骂了一顿:

“蚯蚓?

那是什么上不得台面的东西,期中考试30分的题,写什么不好,偏要去写蚯蚓!

写蚯蚓有什么用?

”这顿骂像冷水一样把兴冲冲的我给泼了个透心凉。

然后我就忍不住后悔:

对啊,我为什么要写这么不起眼的东西呢?

那几天我心情特别低落,结果等到语文试卷发下来,我发现作文竟然得了满分30分!

老师的评语是题材有趣,观察细致,文字活泼。

我把试卷拿回家给我爸看,他扔下一句“我还不是为你好”就不搭理我了。

我人生中第一次发现,原来父母说的话也不一定都对,而我自己的想法也不一定没道理。

③读中学时,我看到家里订的杂志上面的文章就觉得特别好,心里直痒痒,开始给报社投稿。

那时候投稿如果没有被采用,还会收到退稿信。

开始同学们看到我老收到信还觉得挺新鲜的,后来知道我收到的是退稿信他们就开始笑话我。

连班主任也怕我影响成绩,跟父母说我花太多时间和精力在写文章上了。

回家我爸就把我打了一顿,他打人特别狠,不过打得再狠都没他说的话狠:

“你一天到晚写这些东西有什么用?

能给你挣钱?

能帮你考大学?

还是能帮你找工作?

”我妈对我稍微宽容些,不过在退稿信一封接着一封的情况下也发话了:

“我觉得你还是踏实搞好学习吧,别做这些没有用的。

”那时候还没有“兴趣教育”的说法,对绝大部分孩子来说,你只需要学好课本知识,考一个好成绩就行了。

④这种日子过了好几年,忽然有一天,我的文章在北京一家影响很大的报纸上发表了,在二十多年前这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顿时我就成了学校的标兵,也没人再说嘲笑的话了。

那篇文章还替我“赚”了20元稿费,这在当时算是一笔巨款。

我跟我爸说:

“看,写文章是可以赚钱的。

”可我爸已经把他说过什么话给忘了。

从那时开始,我便再也不拿正眼看“这东西有什么用”这种问题了。

因为我已经发现,这个问题根本就没什么意义,比如我后来不就做到了靠写字挣钱、吃饭、养家吗?

实际上,人生的很多次突破和变化都来自异想天开和周围人的不理解。

⑤2004年开始,我在工作之余写博客,很多人说“在网上写这些有什么用”。

那时候网上写东西基本上就是自娱自乐。

可是没想到后来博客会风靡一时,还成就了我的第一本书。

之后我开始写故事,也有人说“写这些有什么用”,结果同样我在网上开了连载、出了书、卖了影视版权。

⑥有一天路过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我一时兴起去报了个击剑班;

还有一天,我看着别人跑步腿痒,一时兴起就开始跑步。

别人看着看着,总会问一句“这有什么用”,我说这能锻炼身体啊,人家就会跟一句:

“除了锻炼身体,还有什么用?

”我无语了,这年头光是能锻炼身体这件事,不就非常值得一做吗?

⑦我总在想,能随时问出“这有什么用”的人,一定善于把生活和工作打理得井井有条、蒸蒸日上吧?

非也非也,事实证明,他们才是过得最一塌糊涂的那种人——看你年少时写文章问这有什么用的人,他的功课未必超过你;

看你青年时跑步问这有什么用的人,他的身体未必强过你;

看你中年学画画问这有什么用的人,他的审美未必高过你……经过了这些貌似“没什么用”的过程,你已经腹有诗书、身体轻盈、审美独到了,他们却依然在浑浑噩噩、芸芸众生、大腹便便地腌躜度日。

⑧真的,“有没有用”这句话是甄别一个人“有没有趣”的最好标尺——凡是喜欢问这个问题的人,生活中一定无趣至极;

而有趣的人,从来不问这个问题。

⑨说到底,“有没有用”其实是一种特别功利的想法——如果做事一定要以有没有用来衡量,那清风的舒爽惬意、美景的心旷神怡、文字的引人入胜、书画的陶冶情操,所有这些心灵上的收益,能用“有没有用”来衡量吗?

⑩每个人的成长,无论是内在还是外在,都是非常个人的经历和体验,别人不身在其中,不知其中甘苦。

置身事外,却又放不下看客心怀,于是就轻易地对别人指手画脚。

经常用这句话来指点自己的,他的人生精彩程度一定有限;

而经常被人用这句话来指点的,那祝贺你,你正在变得越来越有趣。

(文/曾鹏宇,基于命题需要有删改)

8.读第②段,“我爸”认为“有用”的作文题材应该是什么类型的?

请简要概括。

9.第④段划线句“我再也不拿正眼看‘这东西有什么用’这种问题了”的原因是什么?

10.结合第②-⑥段中作者自述的亲身经历,简要概括最容易让人问“这有什么用”的是怎样的事情。

11.读第⑦-⑩段,作者认为能随时问出“这有什么用”的人具有哪些特点?

请分条概括。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孟尝君在薛,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

孟尝君舍业厚遇之,以故倾天下之士。

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①等。

孟尝君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史,主记君所与客语,问亲戚居处。

客去,孟尝君已使使存问,献遗其亲戚。

孟尝君曾待客夜食,有一人蔽火光。

客怒,以饭不等,辍食辞去。

孟尝君起,自持其饭比之。

客惭,自刭。

士以此多归孟尝君。

孟尝君客无所择,皆善遇之。

人人各自以为孟尝君亲己。

秦昭王闻其贤,乃先使泾阳君为质于齐,以求见孟尝君。

孟尝君将入秦,宾客莫欲其行,谏,不听。

苏代谓曰:

“今旦代从外来,见木禺人②与土禺人相与语。

木禺人日:

‘天雨,子将败矣。

’土禺人曰我生于土败则归土今天雨流子而行,未知所止息也。

’今秦,虎狼之国也,而君欲往,如有不得还,君得无为土禺人所笑乎?

”孟尝君乃止。

(节选自《史记·

孟尝君列传》)

[注释]①文:

即孟尝君。

孟尝君姓田名文。

②木禺(yú

)人:

即木偶人,用木头做的人像。

12.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尝君待客坐语语:

交谈

B.献遗其亲戚遗:

赠送

C.有一人蔽火光蔽:

遮住

D.乃先使泾阳君为质于齐使:

使者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土禺人曰我生于土败则归土今天雨流子而行

A.土禺人曰我/生于土/败则归土/今天雨流/子而行

B.土禺人曰/我生于土/败则归土/今天雨/流子而行

C.土禺人曰/我生于土/败则归土/今天雨流子而行

D.土禺人曰/我生于土败/则归土今/天雨/流子而行

14.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尝君在薛邑,招揽各诸侯国的宾客以及犯罪逃亡的人,很多人归附了孟尝君。

B.孟尝君经常让侍史在屏风后记录自己与宾客的谈话内容,记载宾客亲戚的住处。

C.孟尝君热情待客,但有次晚餐吃得不同,有个客人认为没受到平等对待而自杀了。

D.宾客苏代用木偶人与土偶人的故事规劝孟尝君,孟尝君才放弃了去秦国的打算。

四、翻译

15.将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五、综合性学习

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昆虫记》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也是八年级同学必读的经典名著之一。

近期,八年级各班将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展示阅读《昆虫记》的学习成果。

16.(完成知识卡片)甲班同学想用制作昆虫知识卡片的形式展示学习成果,请你完成该卡片上的问题。

知识卡片

普通的蝉喜欢在干的细枝上产卵。

它选择最小的枝,像枯草或铅笔那样粗细,而且往往是向上翘起,差不多已经枯死的小枝。

它找到适当的细树枝,就用胸部的尖利工具刺成一排小孔。

这些小孔的形成,好像用针斜刺下去,把纤维撕裂,并微微挑起。

如果它不受干扰,一根枯枝常常刺出三四十个孔。

卵就产在这些孔里。

小孔成为狭窄的小径,一个个斜下去。

一个小孔内约生十个卵,所以生卵总数约为三四百个。

……它之所以产这许多卵,是为了防御某种特别的危险。

(1)以上语段介绍了蝉产卵的____、____和____。

(2)划线处所说的“某种特别的危险”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设计板报栏目)乙班同学想办一期以“独特的昆虫世界”为主题的黑板报,请设计三个栏目(不能重复交叉)。

18.(表达阅读见解)鲁迅曾评价法布尔的《昆虫记》是“一部很有趣,也很有益的书”。

你认为这本书很“有趣”还是很“有益”呢?

请结合具体内容表达你的观点和理由(100~120字)。

六、作文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每年岁末年初、辞旧迎新之时,很多家庭都会根据实际需要丢弃一些东西。

哪些东西需要丢?

哪些东西不能丢?

往往颇费思量。

是啊,在人的一生中,经常会面临要不要“丢”的选择。

丢,有时会使人心疼令人惋惜;

丢,有时又会让人畅快促人前进。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以《丢》为题,或叙述生活经历,或论述其中道理,写一篇文章。

要求:

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不少于600字。

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参考答案

1.C

【详解】

团结是由多种情感聚集在一起而产生的一种精神。

团结就是相互配合。

封闭:

严密盖住或关住使不能通行或随便打开。

分析前两个空,结合语境,明显是两对反义词,即“团结、分裂”“开放、封闭”,排除BD。

抗拒,意思是抵抗、拒绝。

对抗,对立起来相持不下。

第三空与“合作”对应的是“对抗”;

排除A。

危险:

有遭到损害或失败的可能。

危机,意思是有危险、祸害的时刻,是给测试决策和问题解决能力的一刻,是人生、团体、社会发展的转折点,生死攸关、利益转移,有如分叉路。

结合最后一空的语境,应是“危机中有转机”。

故选C。

2.B

B.“改善电动自行车道路交通伤害死伤率”搭配不当,应是“降低电动自行车道路交通伤害死伤率”。

故选B。

3.C

C.“却对一个民族非常重要”后面的句号改为逗号,结合后面语句可知,这里话未说完。

4.B

B.理解有误。

这两句的意思是“感怀时局,见到花开不禁伤心落泪;

怨恨离别,听到鸟鸣不由心惊”。

作者以花、鸟为“感”“恨”的主体,移情于物,写花、鸟的落泪惊心,表达了作者感时伤世(忧伤国事)的深沉感情。

5.C

6.C

7.C

【分析】

5.

C.“许多哲人把‘成为你自己’作为很高的人生目标,所以真正做自己很难”因果关系倒置。

第②段原文是:

真正做自己,行己胸臆,表里一致,敢作敢当,并不是容易的事。

6.

C.“用第二人称看自己,就要满怀关切理解之情,关心自己的表现、地位和名声”有误。

第④段原文是:

第二人称就是做自己的朋友。

7.

C.“想要始终保持清醒,就要让自己成为受人冷眼和批评的第三人称”有误。

第③段原文是:

8.重大的事件(意义大、价值高、影响深远、很醒目等均可)。

9.

(1)我发现这种问题没什么意义;

(或:

曾经被质问“有什么用”的行为最终产生了作用。

或:

事实证明那些被质疑的事是有用的。

(2)人生的很多次突破和变化都来自异想天开和周围人的不理解。

“有什么用”的质问,反而是突破和变化的契机。

10.个人觉得有趣的事情。

11.过得糊涂;

无趣至极;

特别功利;

轻易评论他人(看客心态)。

8.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阅读第②段,找到有关爸爸描写的句子理解体会。

”由此分析,爸爸认为“有用”的作文题材应该是上得台面的重大的事件。

9.

考查对段落内容的理解。

为文章中找到“我再也不拿正眼看‘这东西有什么用’这种问题了”,结合上下语境分析原因。

结合“我的文章在北京一家影响很大的报纸上发表了”,“顿时我就成了学校的标兵,也没人再说嘲笑的话了”,“我已经发现,这个问题根本就没什么意义”,“人生的很多次突破和变化都来自异想天开和周围人的不理解”,结合以上语句整理答案即可。

10.

考查对文章事件的概率能力。

阅读第②-⑥段,了解主要内容。

第②段叙述了小学时写生活中遇到的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我”写的是关于对蚯蚓的发现,被爸爸劈头盖脸地骂了一段;

第③、④段叙述了中学时,我坚持给报社投稿,当一封接着一封的退稿信时,身边的人嘲笑“我”,认为没有用。

最后“我”的文章在北京一家影响很大的报纸上发表,再也不拿正眼看“这东西有什么用”这种问题了;

第⑥段“我”报了感兴趣的击剑班,一时兴起还开始跑步。

这几件事都是作者喜欢并且非常感兴趣的事。

根据第⑧段“‘有没有用’这句话是甄别一个人‘有没有趣’的最好标尺——凡是喜欢问这个问题的人,生活中一定无趣至极;

而有趣的人,从来不问这个问题”,概括最容易让人问“这有什么用”的是:

个人觉得有趣的事情。

11.

考查对段落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阅读第⑦-⑩段,找到作者对能随时问出“这有什么用”的人的分析评价的句子提炼概括。

“能随时问出‘这有什么用’的人,一定善于把生活和工作打理得井井有条、蒸蒸日上吧?

非也非也,事实证明,他们才是过得最一塌糊涂的那种人”,“凡是喜欢问这个问题的人,生活中一定无趣至极”,“‘有没有用’其实是一种特别功利的想法”,“置身事外,却又放不下看客心怀,于是就轻易地对别人指手画脚”,结合以上语句提炼概括能随时问出“这有什么用”的人的特点。

即:

生活过得最一塌糊涂;

生活中一定无趣至极;

轻易地对别人指手画脚。

12.D

13.B

14.C

12.

D.句意:

就先派泾阳君到齐国作人质。

使:

动词,派、派遣。

故选D。

13.

本题考查句子停顿。

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

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

这句话的意思是:

土偶人说:

“我是由泥土生成的,即使坍毁,也归回到泥土里。

若天真的下起雨来,水流冲着你跑”。

故可断句为:

土禺人曰/我生于土/败则归土/今天雨/流子而行。

14.

C.“有次晚餐吃得不同,有个客人认为没受到平等对待而自杀了”有误。

从“孟尝君曾待客夜食,有一人蔽火光。

客惭,自刭”可知,有个人遮住了灯光,那个宾客很恼火,认为饭食的质量肯定不相等,放下碗筷就要辞别而去。

孟尝君马上站起来,亲自端着自己的饭食与他的相比,那个宾客惭愧得无地自容,就以刎颈自杀表示谢罪。

吃食是相同的,客人是因为惭愧得无地自容而自杀。

【点睛】

译文:

孟尝君在薛邑,招揽各诸侯国的宾客以及犯罪逃亡的人,很多人归附了孟尝君。

孟尝君宁肯舍弃家业也给他们丰厚的待遇,因此使天下的贤士无不倾心向往。

他的食客有几千人,待遇不分贵贱一律与田文相同。

孟尝君每当接待宾客,与宾客坐着谈话时,总是在屏风后安排侍吏,让他记录孟尝君与宾客的谈话内容,记载所问宾客亲人的住处。

宾客刚刚离开,孟尝君就已派使者到宾客亲人家里抚慰问候,献上礼物。

有一次,孟尝君招待宾客吃晚饭,有个人遮住了灯光,那个宾客很恼火,认为饭食的质量肯定不相等,放下碗筷就要辞别而去。

贤士们因此有很多人都情愿归附孟尝君。

孟尝君对于来到门下的宾客都不挑拣,一律都给予优厚的待遇。

所以宾客人人都认为孟尝君与自己亲近。

秦昭王听说孟尝君贤能,就先派泾阳君到齐国作人质,来请求拜见孟尝君。

孟尝君就准备去秦国,而宾客们都不想让他去,规劝他,他不听从。

苏代对他说:

“今天早上我从外面来,见到一个木偶人与一个土偶人在一起谈话。

木偶人说:

‘天一下雨,你就要坍毁了。

’土偶人说:

‘我是由泥土生成的,即使坍毁,也归回到泥土里。

若天真的下起雨来,水流冲着你跑,不知道你会被冲到什么地方去。

当今的秦国,是个如虎似狼的国家,而您执意前往,如果一旦回不来,您恐怕会被土偶人嘲笑吧?

”孟尝君就作罢了。

15.孟尝君舍弃家业给他们丰厚的待遇(或:

优待他们),因此使天下的贤士倾心(向往)。

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

句中重点词:

舍,舍弃;

业,家业;

以故,因此;

“倾”是使动用法,使……倾心。

16.地点(处所)方式(过程)、数量。

天敌(蚋)会毁掉蝉卵。

蚋的幼虫以蝉卵为食,取代蝉的家族。

17.示例:

(1)独特的捕食方式;

(2)独特的产卵方式;

(3)独特的居住环境;

(4)昆虫独特的个性;

(5)昆虫独特的外观;

(6)昆虫独特的本领……

18.“有趣”之处,可以从所描写的昆虫本身有趣、有意思的地方来说,也可以从语言的生动活泼、诙谐有趣等方面来说。

“有益”之处,可以从昆虫给人类的启示来谈,也可以从作者的写作态度、科学精神等方面来谈。

示例1:

我认为这本书很有趣。

比如作者写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面料的短身燕尾服;

还比如他说小甲虫为它的后代做出无私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

这些描写非常生动有趣,让我喜欢上了这些小虫子。

所以我觉得这本书非常有趣。

(108字)

示例2:

我认为这本书很有益。

作者细致入微地观察毛毛虫的旅行,不顾危险捕捉黄峰,他大胆假设,谨慎实验,反复推敲实验过程和数据,让我们了解到了昆虫的科学知识。

他严谨的实验方法,对昆虫的热爱和尊重,科学的探索精神等都值得我们学习。

16.

(1)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概括。

由“普通的蝉喜欢在干的细枝上产卵”“用胸部的尖利工具刺成一排小孔。

……卵就产在这些孔里。

小孔成为狭窄的小径,一个个斜下去”“生卵总数约为三四百个”可概括出语段介绍了蝉产卵的地点、过程、数量。

(2)考查名著积累。

原著中内容:

蝉刚把卵装满一个小孔,到稍高的地方另做新孔蚋立刻来到这里。

虽然蝉的爪可以够着它,蚋却很镇静,一点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