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图表题答题方法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06392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图表题答题方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考政治图表题答题方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考政治图表题答题方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考政治图表题答题方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考政治图表题答题方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高考政治图表题答题方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高考政治图表题答题方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高考政治图表题答题方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高考政治图表题答题方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高考政治图表题答题方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高考政治图表题答题方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高考政治图表题答题方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高考政治图表题答题方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政治图表题答题方法Word文件下载.docx

《高考政治图表题答题方法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政治图表题答题方法Word文件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政治图表题答题方法Word文件下载.docx

例75题第三问的主体是国有大型企业,客体是改革的现实意义,在回答时脱离主客体而谈提高企业效益的重要性显然不合题意。

77题第三问的主客体则是对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看法而不是如何提高企业效益。

⒉审图表。

审图表要做到“三读”:

⑴读图格标题。

图表标题名称规定着表格的主题。

⑵读表格内的项目和数据等内容。

这是图表题中的主要信息源。

要仔细研读。

研读表格内容要做到“三比”:

①纵向比较。

即对同一项目内的数据进行比较。

它反映的是一事物自身变化发展的趋势或基本特征。

例76题表二,通过分别对利润和安全投入两项目内不同年份的数据比较,可知该企业利润逐年快速增长,而安全投入则较少,则增长缓慢。

②横向比较。

即对两个以上项目内的数据进行比较。

通过横向比较,可以发现两个不同的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的差异性或联系等,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发现新信息,得出新结论。

例75题表一,通过对科技投入和利润两个项目的横向比较,就能得出一个新的结论:

该企业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利润大幅度增长,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③表间比较。

通过表间比较,才能抓住表与表之间的联系,从而产生新的认识。

例76题第二问“分析图表一、二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要注意分析价格、产值加与利润的关系;

生产安全与安全投入的关系。

从而得出的显性结论是:

价格上涨、产值增加、安全投入少导致利润增加;

生产扩大、安全投入少导致安全事故频发、环境污染严重。

而这背后的隐性结论则是市场调节的自发性。

⑶读图表注释。

图表注释一般分两种:

①解释性注释。

它是对图表的信息加以解释。

既可能是对图表中的关键概念在内涵上阐释,又可能是对图表中的信息从原因上进行解释。

②补充性注释。

它是对图表中信息加以补充可说明。

注释是对图表中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判断的重要依据。

往往对答题有重要的提示作用。

例77题材料三,注释告诉我们三个重要信息: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低、我国科技研发投入少、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

如果不细读注释,就不可能对材料三进行全面的认识和分析。

二、图表题的答题策略。

⒈对于“图表(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问题)”这类问题:

⑴先要弄清图表中有几个项目,有几组数据,然后逐一分析遵循从具体到抽象、从显性到隐性、从现象到本质的原则,先归纳每一个项目所体现出来的总体特征或发展趋势,也就是将图表数据及注释转换为文字语言,再从中抽象出隐藏的一般性结论(如果后面的设问单独考查本质则另当别论)。

例76题第一问“图表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以图表一为例,要分别分析表中的5组数据从2002年2004年的变化情况,分别概括出产值、占地区GDP比重、生产事故、环境状况的变化趋势,从而说明该企业是以牺牲安全和环境为代价发展生产。

⑵值得注意的是,有时图表中的部分数据可能与命题主旨联系不大,这样的数据信息在答题时要注意删除,以免干扰答题。

例77题表三,从中的确可以看出大企业相对比较重视科技研发,但这一信息显然和本题的主旨无关,如果受其影响,容易得出相反的结论:

即大企业比较重视科技研发。

这显然和本题考查意图背道而驰。

而对我们有用的信息是:

我国企业科技投入低(即使是大中型企业,相对应的两个数据也只有38.4%和0.71%),自主创新能力差,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大。

⒉对于“图表(材料)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等关系揭示类问题:

⑴首先从总体上把握表间联系的类型。

图表间的联系主要包括四种情况:

原因和结果的关系、一分为二的关系、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前后相继的关系。

⑵要注意不能仅从显性信息的层面上揭示图表间的关系,应上升到本质、制度的高度。

⒊对于“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问题)”这类问题,要从“重要性”、“必要性”(或“原因”、“意义”)两方面思考,必要性通常包括理论依据(原理、规律、规定、原则、制度、地位等)、现实依据(即现状),重要性包括作用和意义,要从不同主体思考(国家、社会、不同个体等),从不同层次思考(内部影响、外部联系;

眼前的、长远的),从不同方面思考(政治意义、经济意义、社会意义)等,因题目具体要求而异。

⒋对于“怎么办”这类问题,答案要做到:

由一般到具体,要有针对性,忌只讲大话空话;

教材、材料、时政“三结合”要注意多角度作答。

怎样做到多角度?

⑴从题目所给的材料思考:

材料中有哪些针对该问题的有效信息?

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尤其重要,答案往往就隐含在材料中,关键是要会提炼。

切忌答题偏离材料,漫无边际、泛泛而谈。

例75题第二问“谈谈对国有企业改革的认识”,该问要侧重谈国有企业改革的措施,如何组织答案?

将表一、表二、表三综合比较可得出:

该企业利润大幅度增长,经济效益好的原因是加大科技投入、融资渠道多元化及先进的营销策略。

这就为答案的组织提供了极其重要的信息。

⑵从教材基础知识思考:

教材在这一问题上有哪些基本观点?

⑶从时政背景思考:

党和政府在这一方面有什么重要规定或政策?

例77题第三问“谈谈你对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看法”,首先应想到的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等重大时政观点。

⑷从不同主体思考:

该问题的解决涉及到哪些主体?

(提问中对主体有明确限制的,则另当别论。

)例77题第三问“谈谈你对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看法”,就应从国家和企业两个主体思考。

⑸其它角度如正面、反面等,具体答题时要因题而异。

选择题的答题技巧

1、政治选择题中常见的十二种干扰方式

(1)张冠李戴法:

这类题目往往以相关的知识或相近的时事作干扰题肢,考生如果记忆模糊,就会失误。

启示:

在平时的复习中,考生要注意对相关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对重要时事,要尽可能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防止混淆不清。

(2)鱼目混珠法:

试题通常以相近、相似、易混的知识作干扰题肢,主要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

在高考政治试题中,几乎每年都有类似的题目。

考生在平时的复习中,必须对相关、相近、易混、易错的知识进行比较和辨析,才能排除干扰准确作答。

(3)偷梁换柱法:

这类题目通常是在题肢中偷换概念或转换论题,考生稍不注意就会误选。

解答这类题目,一定要将题干所涉及的概念和题肢的概念作对照,看其内涵和外延是否一致,若不一致则不可选。

(4)正逆颠倒法:

命题者在试卷的中间部分,一改正向思维的模式,插上一道逆向思维的试题,常常导致一些考生失误。

解答这类选择题,关键在于判明题干的方向,在确认题目是逆向选择题的前提下,只要将原来正确的题肢舍去即可。

(5)主次颠倒法:

这类题目常将概念间的主次关系颠倒,粗略看来,题肢意思和题干非常吻合,其实是以非辩证性干扰辩证法。

答这类题一定要注意对应概念间的主次关系,诸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与政治、物质和意识、实践和理论、国体和政体等,无论在什么情形下,都是前者决定后者,要警惕命题者以貌似辩证性的手法加以干扰。

(6)因果倒置法:

命题者在因果关系的选择题中,将原因和结果倒置,以混淆视线,主要考查考生是否准确和透彻理解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之间、现象与本质之间固有的因果联系。

解这类题,一要注意是因果型试题,还是果因型试题;

二要注意题干和题肢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如果是因果型的试题要注意题干和题肢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否成立,题肢是不是题干所述原因的原因。

如果是果因型试题尤其要注意检查题肢所述原因是不是同义反复,有没有因果倒置。

(7)同义反复法:

这种手法通常是在果因型,或者题干有“说明”、“表明”之类的选择题中,设置重复题干意思的题肢,考生如不仔细辨析,就会错选。

解这类题,要注意将题肢和题干逐一比较,舍去不属于题干的原因的题肢,如果是最佳选择题,只能选出最符合题干要求的一个题肢。

 

(8)以偏概全法:

在这类题目中,命题者设计的题肢,常以局部代替全部,以部分代替整体,以一种情形代替所有情形。

考生在解答这类题目时,要运用辩证思维的方式对各个题肢进行全面分析,将观点片面性、绝对化的题肢舍去。

(9)添枝加叶法:

命题者在题干或题肢中增加一些修饰、限制成分,使观点趋向绝对化。

答这类题,考生首先要抓住题干或题肢中的主干成分,然后再对那些修饰、限制成分反复琢磨,看其是否和原来观点一致,若不一致,则必须舍去。

对题中出现的“所有”、“任何”、“一定”、“都”等字词一定要慎重推敲。

(10)似是而非法:

这类题目一般以相关、相似、相近或相反的知识组成干扰题肢,主要考查考生的理解和辨析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一定要根据所学理论和题干的规定性,对相关题肢逐一辨析,谨防被似是而非的题肢所干扰。

(11)答非所问法:

在这类题目中,命题者有意识设置一些说法正确,但和题干无关的题肢作干扰。

考生如果不对照题干,仔细辨析,就会误选。

解答这类试题,只能选择那些和题干之间存在联系,且意思一致的题肢。

对那些和题干无关的题肢,不论其本身的说法多么正确也不能选。

(12)舍本求末法:

试题以现象或假象否定本质和规律,以细枝末节、无关紧要的东西来代替根本的、主要的东西。

解答这类试题,考生必须把“现象只看作是入门的向导,一进了门就要抓住它的实质”,自觉地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才能排除干扰,否则就会舍本求末,导致失误。

 2、选择题的类型

 

综合几年来政治高考选择题,根据题干的指向,我们把它分成五种类型:

说明型、内涵型、外延型、因果型、逆向型。

①说明型

即题干通常由一段话或由一个政治、经济、社会现象引出。

题干指向通常表述为“……是说明”、“……这体现了”、“……所包含的道理是”等等。

例如,1998年高考第28题“某村原是一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上级多次给钱给物,但该村面貌总是变化不大,后来,在上级的帮助下,建立起坚强有力的党支部,党支部一班人带领全村干部和群众连续苦干几年,面貌大变。

村民们感慨地说,给钱给物,不如建设一个好党支部。

这一事实说明”。

②内涵型

即题干的指向是对教材中的概念、原理、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或对材料的理解。

通常表述为“……是”等形式。

如1998年高考第20题“科学家不断地培养良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某农作物品种在种植几年后,其品性会逐渐退化,由此导致其产量降低,抗虫害的能力下降。

这表明发展是”。

③外延型

即题干指明一个本质或具有共性特征的事物,由此指向要求找出适用的范围。

通常表述为“……有”等等形式。

如1994年高考题中的第14题“在下列选项中,采用多党制的君主立宪制国家有”。

④因果型

即题干的指向要求选出原因或结果。

通常表述为“……这是因为”或者“……所以说”、“……因此”等等形式。

如1998年高考题中的第26题“在我国,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之所以能够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因为”。

又如1996年高考第9题“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点,都是人类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都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作出了贡献,因此”。

⑤逆向型

通常有两种类型,第一种题干指向是正面的、肯定的,但材料中的引言或现象是错误的。

第二种类型是题干的指向要求就是反向的、否定的。

如1993年高考第7题“下列行为中不符合我国宗教改革的是”。

3、解题的基本要求

①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是做好选择题的基本前提。

因此,在平时的复习中必须力求全面、准确地掌握《考试说明》中规定的知识要点。

②仔细阅读与分析题干,明确题干的要求和规定是进行选择的出发点。

因此,在平时的训练中必须养成认真分析题干的习惯,反复阅读题干材料,吃透题干精神。

③坚持“以干求肢”的解题原则。

即以题干的规定性为准绳,逐一分析题肢,选出最能与之“挂钩”的选项,排除与题干的规定性相悖的、脱钩的错误选项或同义反复的选项,才能做到准确无误的选择。

4、解题规则

解答选择题似乎有个不成文的规则:

凡是题干与选择项有联系就选,没有联系的则舍。

问题是联系的情况比较复杂,有直接的间接的,显露的隐蔽的,客观的臆断的,等等。

并且哪种联系应当选,哪种联系不应当选,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甚至在有些情况下,间接联系可以选,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又不能选,以致造成混乱。

因此,关于题干与选项的联系问题,应当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以便有所遵循。

就高考政治命题而言,题干与选项的联系应当是客观的、内在的。

这是从性质上的界定。

从程度上如何界定呢?

有相当一部分选择题,特别是师生普遍感到比较困难的不定项选择题,题干和选项之间都有不同程度的引申。

这种引申不能简单地归属为直接联系或是间接联系。

为了保证试题的科学性、思想性和规范性的统一,一般规定,题干与选项之间的联系,凡是一级引申的就选,凡是二级或多级引申的则舍。

当然,选择与否的首要前提还是看联系是否是客观的、内在的。

所谓一级引申,简单地说就是题干与选项之间的联系,不需要任何中介条件就能成立,所谓二级或多级引申,简单地说就是题干与选项之间的联系需要一些中介条件(例如以其他选项的存在为前提)才能成立。

5、解题的基本方法

解答政治选择题应遵循先审题干、后审题肢。

肢干相连、以干求肢的原则。

要贯彻这一原则,在解题时必须做到“四审”和“四排”。

“四审”:

一审题型。

要确定好思维方向。

明确哪些是正向选择题,哪些是逆向选择题。

逆向选择题要求考生选择错误的选项,正确的选项不能入选。

二审题干的规定性。

审题干就是要弄清题意,明确题干的规定性,这是做好选择题的关键。

如何确定题干的规定性呢?

可从如下两方面入手。

首先,要明确题意。

从2000年高考试题看,绝大部分选择题的题干都以材料的形式出现,这一段材料主要讲什么意思,必须读懂、弄通。

同时,要明确材料后面的要求,规定我们解决哪些问题。

如“表明”、“说明”、“启示”、“体现”、“原因”等规定性。

其次,要着重弄清题干在时空、内容、逻辑三方面的规定性,以便确定题干规定性的知识范围。

如时空范围的规定性是“现阶段”,还是“历史上”;

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

又如内容范围的规定性是“经济常识”,还是“政治常识”或“哲学常识”;

是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面的知识”内容,还是有关“国家制度方面的知识”内容。

再如逻辑方面的规定性是以果寻因,还是以因求果;

是找区别点,还是要找共同点等。

三审题肢。

遵循审以干求肢的原则。

大家在审题肢时要注意确定四种不同的题肢:

第一、确定哪些是正确的题肢,即符合题干规定性要求的题肢。

第二、确定哪些是错误题肢,即存在明显知识性错误的题肢。

第三、确定哪些是干扰性题肢,即题肢本身的知识内容正确,但与题干规定性的要求不符。

第四、确定哪些是一级引申题肢,哪些是二级引申或多级引申题肢。

做到正确题肢或一级引申题肢入选,错误题肢、干扰题肢、二级引申或多级引申题肢不选。

四审题干与题肢之间的关系。

从语文基础知识的角度来看,题干与题肢之间的知识结构是陈述句结构,题干是主谓结构,题肢则是宾语。

这一结构形式就决定了在解选择题时,只能做到以干求肢。

通过分析寻找题干与题肢之间的最佳联系,即题肢与题干规定性的一致性。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肢干相连,上下结构相通。

“四排”:

一排错项。

题肢的观点本身错误或包含着部分错误的要排除,但逆向选择题除外。

二排重项。

题肢的观点不在于说明题干的规定性,而是对题干规定性的变相重复。

这就要求我们对干、肢进行反复的比较,找出两者的相同相异点,如果题肢的观点与题干规定性的要求是变相重复的,应排除。

三排异项。

题肢的观点虽然正确,但与题干的规定性无关,这样的选项应排除。

四排大于或小于项。

题肢的知识内容大于或小于题干规定性的要求,这样的选项也应排除。

6、选择题现场操作要领:

(1)注意找关键词:

一般来说,每个选择题的关键词大多在题干的最后一句话中。

如:

“范围关键词”:

体现的经济学道理、哲学道理等。

“内容关键词”:

措施、制度等。

“形容词关键词”:

根本、主要等。

“动词关键词:

表明、说明、体现等。

(2)注意试试以下方法;

排误法,即题肢自身有错误的应首先排除,但逆向选择题除外

排重法:

即排除表述变相重复的题肢

排倒法:

即排除与题干在因果或递进关系上颠倒的题肢

排宽法:

即排除外延大于或小于题干规定性的题肢

排乱法:

即排除题肢的共性与个性同题干的共性与个性逻辑混乱的题肢

(3)想想解选择题的几项原则;

①直接性原则:

最能直接表达或说明题干意思的题肢入选,间接说明或引申意义的题肢一般情况下均不入选。

②整体性原则。

能从整体上全面说明题干意思的题意思的题肢入选,只能说明题干局部意思的题肢不选。

(该项不适合用于组合式选择题或多项选择题)

③根本性原则(或深刻性原则)

能从根本上回答或最为深刻地回答题干提出的问题,该选肢入选。

只能从相对肤浅的层面上回答题干的问题,是题干意思的同义反复,该选肢不选。

④对应性原则(或一致性原则)

  题肢强调的意思和题干的意思对应或一致,该选肢入选。

题干强调这个方面,题肢强调那个方面,造成意思“错位”,该选肢不选。

审题时,要多斟酌、多揣摩,分别找准题干和题肢各自所强调意思的“重心”。

然后进行对照,看看是否吻合,方可确定。

 ⑤角度性原则(或限制性原则)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题肢都符合材料的意思,符合设问角度者入选。

常见的设问角度有“从经济角度看”、“从政治角度看”、“从哲学角度看”、“从唯物论角度”等。

   有些选择题,不能机械套用某一原则,而要灵活运用几项原则才可解决问题。

非选择题答题技巧

(一)非选择题解答的一般要求

思路正确清晰,逻辑性强,要点准确全面,字体工整清楚,答题要规范。

(二)非选择题的答题步骤

一般分三步:

先审题,后构思,最后作答。

(1)审题

回答论述题,关键在于审题。

审清材料和题目的设问,吃透题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看清题目的设问,弄清题目要求回答的中心问题究竟是什么(题目究竟考察课本中的什么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以免答非所问。

(2)构思 

要通过构思来理清答题思路,要搞清用什么原理(单个原理还是多个原理)以及如何运用该原理进行表达;

要找准答题的切入点;

可以采取在心中打草稿的方式来理清答题思路。

(3)作答

把该回答的问题理清思路以后,就可以动笔作答了。

作答时要注意把它们分成几个自然段,以要点化的方式,正确运用学科语言(学科术语),认真工整地书写(要书写清楚),将答案准确完整地表达出来。

作答(答题)要求:

①要有针对性,即答题思路要正确,要针对题目的设问作答,不要答非所问。

②要有逻辑性,即先答什么,后答什么;

先说那句话,后说那句话。

③要有层次性,要层层分析,大的层次包含哪些小的层次。

④要点化,即一定要用阿拉伯数字清楚地表明答题要点,使人对你的答案能够一目了然。

⑤全面化,答题要点要全面,不要遗漏答题要点。

⑥规范化,包括书写规范和语言表达规范。

书写规范主要是指书写认真工整,清楚明白;

用语规范是指要正确运用学科语言、学科术语来答题。

我们要准确使用政治术语(课本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答题,禁止使用自己创造的或社会上的语言;

语言要简洁明了准确。

(三)解答非选择题的注意事项

要注意克服以下常见的毛病:

1.急于求成。

不审题,不构思,怕时间不够,想一句写一句,结果不是会错题意,用错原理,就是重重复复,颠三倒四,该回答的没回答好,不用回答的却写了很多。

2.照本宣科。

不理会题目的具体要求,不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紧扣题意进行回答,只是一味地按照复习资料或辅导老师给的相似题的答案答,结果由于答题的针对性不强,得分率不高。

3.表达不准确、不科学。

原理表述不准确,分析用词不当。

4.书写不认真。

字体潦草,涂改过多,论述不分要点,卷面不清晰。

5.贪多求稳。

认为回答得越多越好,来个撒网式战术,掩盖了重点,浪费了时间。

四、要注意检查试卷

检查内容:

(1)检查过程的第一步工作是看有无遗漏或没有做的题目,发现之后,应迅速完成。

(2)对各类题型的作答过程和结果,有时间要全面复查一遍,时间不够则重点检查。

(3)选择题的检查主要是查看有无遗漏,并复核你心存疑虑、把握不太准的项目。

但若没有充分的理由,一般不要改变你依据第一感觉作出的选择。

(4)对非选择题的检查,一是要改正错字和病句,另外补充遗漏的内容,删去错误的观点。

另外,检查的内容还应包括考生对答题卡以及卷Ⅱ中应该由考生填写部分内容的检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