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策略的多维度思考Word文档格式.docx
《教学策略的多维度思考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策略的多维度思考Word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的课程改革在关注课程设置的同时,把关注的目光也投向了教学对象的主体和客体及其在教学过程中的生存状况,研究者不仅注重教学过程中教学对象的活动,更加注意到了对活动的预设状况及其质量的考察──教学策略的研究。
全方位的关注学生的发展,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及其价值,成为教师教学工作中的一种追求,而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有着特殊的重要作用,所以,教学策略的研究成为教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实际上,教学策略是教师在教学预设和实施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运用一定的教学理论,结合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去解决相关问题的谋略。
我们常说“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即认为教学要有方法、有策略。
教学策略不同于教学设计,也不同于教学方法,它是教师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活动的整体性把握和推进的措施,是教学方法的理性升华,是更高层次的教学研究。
从实践层面上看,教学策略既有为实现某种教学目标而指定的教学实施总体方案,也有如何实现目标的措施、程序, 更为主要的是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对策略的理解、把握和灵敏度。
所以,教学策略需要关注教学活动中与教学对象相关的元认知过程,教学活动的调控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执行过程,真正体现教学策略对教学活动的谋划、引领等价值。
唯此,对教学策略的研究应该从更加广泛的维度展开,以期从更高层次上探索对课堂教学的指导作用。
一、教学策略的对象视角
教学策略主要针对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对象,当然这里除了学生,还有各种教学资源和教师自身。
从教学实践中发现:
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当他们的智力水平、认知方式、人格特征和学习与认知策略等与教师的课堂教学策略相匹配并出现良好的交互作用时,课堂教学就会显现出无穷的魅力。
而这种状态的出现,就是把学生的发展情况列入策略研究视野的结果。
(一)对象视角注意对象的层次性
课堂教学中教学对象往往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常常提到要面向全体实施教学,而实际情形却是教师对着几个颇有灵性的同学,进行着课堂交流,一些有心眼的同学私下里嘀咕教师偏心,多数同学自认不及,认同让他人的观点指挥自己的思维,实际上在课堂中形成了仅仅只有几个同学在积极思维,而这几个同学并不能代表全体同学的学习状况的局面,如果教师长期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这样的单独交流,必然对其他同学的学习造成影响,长此以往多数同学的思维习惯和学习方式会变得被动、机械。
学生认知程度的层次性导致其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批判性和灵活性都有不同的差异,这种差异并非一朝一夕能够改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应用教学策略整体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尽量缩小对象间的差异。
在课堂预设和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地注意到学生面对问题时思维和反映的不同切入点,层层设置不同的教学策略,引导全体学生的认知策略逐渐优化,让全体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的认知结构和方式都在得到改变,进而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主动性,提高有意义学习的成分。
(二)对象视角关注策略应用中的灵活性
因为策略本身是一种事前的谋略,很难保证应用过程中对接受者具有完全的匹配性和新颖性,虽然事前设计者已经考虑到了对象的背景、相关的环境、可能出现的结果,但毕竟教学活动主要是人的思维之间的活动,设计者对策略应用过程中的问题很难完全估计到。
比如,在原先认知水平下可以解决的问题,或许由于某种干扰变得困难,也可能由于某种启发而变得过于简单。
教学过程是一种引导、激励学生不断成长、发展的过程,认知水平的高低、认知策略的优劣本身有一个相对的参照系,在某些方面薄弱的同学或许在另一方面方面很有优势,在某一阶段学习激情低下的同学另一阶段可能会走出低谷,所以教学策略除了准确设置还必须适时灵活地调整,既考虑整体的综合安排,又注意个体的不同情形,以较高的认可度来保证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对象视角重视教师因素
教师常常是教学策略的使用者或者设计者,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对教学策略考虑的成熟程度、在时间管理与课堂整体情况的管理、讲授、提问与讨论、运用教学媒体及实践、情绪控制、评价与自我监控等维度上的把握和调控水平,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程度。
因此在教学策略的设计或使用中,除了考虑学生等因素,同时不可忽视教师自身的因素,这在以往的教学研究中是比较薄弱的。
作为策略的设计者,首先应该注意到,教学策略实践者的认知程度和应用水平有没有达到相应的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的整个过程中,应该把自己的功课做足、做好,不断地思考和追求从理论及实践角度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其次,应注意教师的教学策略和学生的认知风格之间的差异性,并非一定是提倡要让教师去适应学生的学习风格,但教师的教学风采能否为学生所认可或欣赏,这应该引起教师的在意,甚至重视。
许多优秀的教学工作者有着相当多的教学经验或案例介绍,我们不可能照搬,但认真学习和思考,有时确实会有许多的收益,教师的成长可能这里就有一个很高的节点。
二、教学策略的本质视角
作为一种谋略,教学策略实际上更着重于对学习者的心理诱导,或许也可以说教学策略是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一种心智的运作。
从这个角度看,可以认为教学策略的本质意义在于按照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想学、乐学到欲罢不能的心理追求。
想学,即有一种心理需求,它是个性积极性的源泉,是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内部驱动力。
由于年龄特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需求,让学生把学习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并坚持不断地追求,需要教师不断地引导、督促。
说实在的,我们以前的教学方式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并非都是十分恰当的。
教师的教学策略应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时时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产生强烈的学习追求,这也是教学的一种艺术。
比如,在平时的学习生活或课堂引入中,经常给学生推荐一些能激发学习情趣的学习材料或者学习信息,设置一些比较有趣的问题拉动学生主动去思考等,就是一种无声的策略性引导;
或者,在学习环境中设立一些有趣的小组,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营造一个快乐、民主的学习团体;
对年段比较高的学生,则可以从就业、创新等角度介绍一些相关知识,让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学习需求,一种紧迫感,这就是策略的推动作用。
乐学,即把学习作为一种乐趣。
如果仅仅把学习作为一种升学、谋职的手段,这样的学习没有快乐、缺少乐趣、不能激发人的整体潜能的发挥。
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仅通过制造趣味故事来吸引学生,那只是低层次的引导,许多课程也不可能制造出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有趣故事来。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进行正确的学习目的性教育外,较多的情况下,应该通过课程本身的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比如,数学上许多命题所探求的结果是一种相当美妙的图形、许多定理本身和它的推导过程具有精巧的结构、引人入胜的思维过程,许多解题的方法巧妙、完美,使人无法忘怀等等,教师的教学策略就是通过方法和措施,引导学生从数学学习的实质内容中来体会、理解学习数学的意义和它的乐趣,我们可以发现一些理科教师可能并非口若悬河、语音优美,可他们照样拥有一大批崇拜者,这其中很大程度是教学艺术策略的吸引力。
学习进入到最佳状态是欲罢不能,教学策略如若能把学生的学习引导到如此状态来,也就把它的功能发挥到了极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或者通过调查实践才能够解决的问题,并且问题循环相连、层层递进,逐渐把学生的思维引入到不断深化的状态中去;
也可以在问题的分析过程中,采用一些相应的策略。
比如一个比较典型的问题:
鸡兔同笼问题的解决,对这个古老的数学题目的分析,不同的解题策略可以得到不同的解法,虽然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有的策略如让鸡兔足数相同的策略,可以使学生产生豁然开朗的惊喜和欲罢不能的激情,不仅消除了对数学解题过程的烦恼,使问题变得有趣明了,而且能激发起学生进一步探求的激情。
三、教学策略的操作视角
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教学策略,在实际操作中,有一个度的问题。
教学策略的应用或者把握不能用一个具体的标准来衡量它是否正确,不同的导演不同的对象可以有不同的精彩表演,但具体实践中,我们应该追求比较恰当。
这种要求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理念、对教学内容及其相关材料的理解、对教学策略的认知程度等等因素,从操作层面上分析,教学策略如何展开应该是一个重点考虑的角度,课堂氛围的营造和教学载体的介入影响着教学策略的实施效果。
(一)和谐的民主课堂
课堂民主就是在课堂上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可以按自己的方式思考问题,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研究。
和谐的民主课堂,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有意义选择,给学生提供利于身心发展的机会和条件,提供有益的启发和引导。
民主的教学原则和课堂氛围能保障和促成学生真正的参与,使不同的学生各自得到自由的发展,教学策略的实施以和谐民主的生态课堂作为前提。
在民主课堂中,教师的作用不是削弱,而是更加重要了,但突出教师的作用并非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角。
教师和学生应该在各自的领域努力,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用教学策略调控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帮助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或研究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思维积极地与原有的和新的知识点发生冲撞,通过自身的同化与顺应或通过学习伙伴之间的讨论研究,达到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吸收掌握。
没有民主的课堂,教师的课堂教学策略就只能是一种强制性的教学行为,学生的被动学习情绪将影响到学习的顺利进行和知识的掌握。
(二)交流的开放性
教学策略包含着教师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和调控,但教学策略具体落实在教学对象和教学资源的交流之中。
师生和生生之间的关系,影响着教学策略的实施和教学过程的进展,和谐的生态课堂,师生间相对于“传”和“授”的关系而言是开放的。
因为在许多问题的研究中,师生关系不再仅仅是“教”和“学”的关系,教师可能从系统、全面的讲解变为专注地听取学生的发言,课堂由教师提问变为学生提问,课堂交流也有师生间的单向交流变为还有生生之间、人机之间或生机师之间的多向交流。
学生的思考时间相对增加,思维的空间开阔,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增强。
师生经常在平等、商量的气氛中讨论研究学习中的问题,课堂内外,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都明显提高。
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和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是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实施的一种保障,因为既是策略,则不能囿于封闭的程式之中,应该以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作为基点,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参与和创新的机会,打破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完全由教师确定的格局,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的快乐。
(三)载体介入的适度性
时下比较流行的教学公开课,大多以多媒体作为教学的主要手段,似乎运用教学课件才可显示出执教者的水平,评价者甚至把其列为评优的一项指标,虽然私下里已经有许多人对此有异议。
事实上,教学手段的选择应该以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作为依据,现代化教学手段确实为课堂教学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平台,给教堂教学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资源,拓展了人们的思维和想象力,增强了内容的直观性,加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等等,但是不加选择地一概应用可能并非时时合适,有时也许还会适得其反,这在平时的听课中其实经常碰到。
教堂策略的设计,应该注意到载体介入的适时、适度和实效性,在恰当的场合,我们可以借助网络的力量选择、补充、优化课堂教学资源,扩展学生的眼界;
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练习反馈,而不必限于时间和板演面过于狭隘,无法表示学生的优秀作法和错误原因;
在生生和师生间进行合作交流,针对性强又有较高效益;
利用“学习课件”进行自主探究,寻找思考和假设的真实性;
模拟实验,验证课本的结论或者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等等。
但是,载体的介入一定要注意是必需而不是勉强,在许多情况下一种简单的教具,甚至凭空想象也能使问题得以很好的解决,关键在于使用得恰当、得法,在于设计教学策略时是否真正用心思考。
四、教学策略的价值视角
教学策略的实施,意在促成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吸收率、师生在教学互动过程中的达成率,并非主张教给学生怎样去进行学习,而是研究通过各种方法措施的作用,使学生自觉的采取有效的学习方式来进行学习,获得心智和身心的全面发展。
(一)教学策略具有“无痕”的作用力
作为一种策略,其作用其实常常是无形的,教学策略产生的是一种“无痕”的作用力,它没有强制性的、灌输性的成份,不是强加给学生的、一定要让学生按照教师的意图去实施的教育。
教学策略的实施,可以无形地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有效的去学习,通过这种“无痕”的教育──教堂策略的作用,可以使学生在自己知识或能力的框架中构建深刻的、有效的、新的知识结构。
为他们的后续学习或社会生活,留下一种“有痕”的记忆或一种学习技能、习惯、方法,作用于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升和发展。
教学是一门艺术,它是教学活动中运用的各种技艺的综合。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育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我们所研究的课堂教学策略,展现的也是一种教学的艺术,意在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苦学转向乐学,从生硬、勉强转向和谐、自如,从被动转向主动,从机械转向灵活,让学生从自身的学习过程中体验教育的目的和美妙过程。
(二)教学策略的调控价值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教学预设方案只决定教学过程的基本程序,为了保证教学过程的流畅和有效,我们需要课堂活泼轻松、和谐民主,也需要课堂井然有序、高效理性,充分保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索创新的有效学习。
真正为学生接纳,同时又能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运用教学智慧和经验,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有效调控,也就是运用教学策略。
一个重要的定理或者一种重要的方法,可能你反复强调仍然有学生感到茫然,一个恰当的比喻,一个简单的命题,一种有效的引导程序也许即使人茅塞顿开。
简单机械的重复或陈述教学内容,或许也可以完成教学任务,但合理地安排教学过程,巧妙地分散教学难点,恰当地展示教学的重点,可以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这就是教学策略的价值体现。
(三)教学策略的研究为教师的成长提供台阶
教学策略的实施和研究过程,也为教师的发展提供平台,实际上多数新手教师刚刚上阵的时候,很难想到运用策略进行教学,也较难把握现成的教学策略,只有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反思,从模仿到探索,逐渐感悟,逐渐完善,才能逐渐达到知己知彼,使自己对课堂的把握不断自如,对策略的把握能力逐渐提高,自然,教学能力和整体教学素质也得到提升和发展。
所以,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的突现过程,也是教师成长提高的过程。
教学策略的多维度思考,不仅是策略层面的深入研究,更重要的是引发教师对影响教学过程诸因素的全面认识。
我们不仅关注对教学内容的预设和实施,更关注教学对象的变化发展,关注对学生身心的引导,关注教学策略的如何落实和教学策略的意义、价值。
就是说对教学的研究不仅仅在课堂内,同时也把视野伸展至课堂外,这对揭示教学策略与学生、教师、教学资源间的内在联系,把握教学规律,实现教学研究的真正目的,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参考文献
[1]韦义平.策略的三维研究视角[J].教师教育研究,2006,
(1):
29-33.
[2]张先华.先进的教育策略[M].成都:
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12.
[3]陈心五.中小学课堂教学策略[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3.
[4]周小山.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M].成都:
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7.
2012-09-10人教网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