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现代文阅读题解题方略.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06672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50.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现代文阅读题解题方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高考现代文阅读题解题方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高考现代文阅读题解题方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高考现代文阅读题解题方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高考现代文阅读题解题方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高考现代文阅读题解题方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高考现代文阅读题解题方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高考现代文阅读题解题方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高考现代文阅读题解题方略.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高考现代文阅读题解题方略.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高考现代文阅读题解题方略.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高考现代文阅读题解题方略.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高考现代文阅读题解题方略.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高考现代文阅读题解题方略.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高考现代文阅读题解题方略.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高考现代文阅读题解题方略.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高考现代文阅读题解题方略.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高考现代文阅读题解题方略.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高考现代文阅读题解题方略.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高考现代文阅读题解题方略.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现代文阅读题解题方略.docx

《高考现代文阅读题解题方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现代文阅读题解题方略.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现代文阅读题解题方略.docx

高考现代文阅读题解题方略

2013年高考现代文阅读题解题方略

  语文高考要求考生能阅读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

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的分类,大致着眼于文本的功用,若着眼于表达方式,则是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三大常用文体。

  论述类文本解题方略

  现代文论述类文章阅读考查侧重于逻辑思维能力,主要让考生借助语文学习的方法和规律,捕捉语言信息,主动获取知识,不是要求考生全面、系统、透彻地弄懂相关科技知识,更不是从专业知识理解的角度来考查。

这类文章由于内容覆盖面宽、思维量大、能力要求高,具有较强综合性。

  

(一)命题特点

  1.选用材料新鲜、新颖。

高考选用的材料,往往是反映某一个领域最新动向的文章,包含了社会科学的研究动态和成果,或是对人们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的评价和看法,淡化文章背景,内容有积极意义,有一定文化底蕴,也有一定的理解难度。

新鲜、新颖。

  2.设置选项误导、迷惑。

语言是信息的载体,高考对处理信息能力的考查都要落到语言上,因此高考题设置选项,往往具有误导、迷惑性,进行多种干扰。

善于识破选项陷阱,无疑是提高答题准确率的关键。

常见的干扰点有:

  ⑴混淆范围。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常夸大事物的范围、作用、程度,或者故意夸大事物实有的能力、功能和效用,或者任意扩大概念外延等。

  ⑵误划类别。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把同类的拆开,或把不同类的归在一起。

  ⑶因果颠倒。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一是把“因”错断为“果”,“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的关系;二是强加因果,就是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是因果关系。

  ⑷主次颠倒。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将“主要”的一面和“次要”的一面倒置。

  ⑸是非颠倒。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将阅读材料中肯定了的事物加以否定,或者将否定的事物加以肯定。

  ⑹以偏概全。

把其中一方面或一部分所具有的某些特点说成是所有同类事物所具有的特点。

  ⑺张冠李戴。

把甲的发明说成是乙的发明,或者把甲的特点说成是乙的特点。

  ⑻无中生有。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故意设置原文中没有的信息。

  ⑼答非所问。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选项与题干毫不相干,答与问游离,完全没有内在的联系。

  ⑽偷换概念。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将选项中的词语同原文中的词语非等值概念交换,或选项在表述原文意思时漏掉了原文中的一些重要词语,或把原文对中心语的陈述,换成对修饰语的陈述,或有意扩大或缩小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⑾断章取义。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不是从全文主旨去理解内容,而是背离主旨,抽取只言片语,组合成貌似正确的选项来误导人。

  ⑿已然与未然。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故意把“尚未发生的事情”转述为“既成事实”。

  ⒀偶然、可然与必然。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事情说成“既成事实”。

  

(二)方法技巧

  做一般论述类文章的阅读试题,要掌握大体的解题思路和步骤:

  1.先通读原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用铅笔标记重要符号的信息。

这是正确解题的第一步。

在阅读中,通过把握文章的关键处,了解文章主旨和作者的价值趋向。

一般来说,论述类文章的标题、起始段落的中心句,开启几个重点主体段落的起始句,收束几个重点主体段落的收束句,全文总结性段落的总括句,往往直接表明了作者的价值取向。

整体阅读时快速抓住这些语句,对于理清文章局部的内容要点或分论点,把握文章局部内容的内在关联,具有全局性的定向作用。

  2.审析题干,吃透选项。

有了对全文的整体把握,不难迅速找准区域。

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的题干设置,限定了考生答题的内容,指示着思维的方向。

我们在解答现代文阅读试题时就要仔细地审析题干,弄清题目要求,然后按照要求吃透各选项的含意,根据上下文的意脉,寻找答题的信息,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解答试题。

但是有的选项涉及的信息不止一处,考生常常择其一点而丢掉其他。

这就要求考生在实际阅读中要培养自己的“多点意识”,力求找准找全对应点,也就是答题的区间。

  3.阅读时,先看题目涉及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确定对应的语句,再仔细分析这一段里每一句话的意思,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

阅读题一般是从选文里有可能被考生忽略且又不一定真懂的地方抽出来编成各种形式的问题,用来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

阅读题解题的核心是“提取信息”,亦即筛选,因此,答案要从选文里找,只要认真揣摩上下文意,准确抓住关键语句,大多数题目的答案在原文中是能够“抠”出来的。

  4.在辨析过程中,找到题干在原文中的位置,大体确定作答范围。

把题中每一选项的表述与文中相关内容仔细比较,看有无变化。

从句式、陈述对象、句意侧重点、范围大小、程度轻重等方面辨析异同,认清命题者设题常用的干扰方法,避免误入陷阱。

其中,有的变化可能是形式上的,其核心内容并无改变;有的变化是本质上的,如偷换概念、张冠李戴、以偏概全等,其表述内容与原文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有些选项在文中找不到相关语句,这就需要仔细辨别其是无中生有还是合理分析。

  5.阅读题的题干不仅能显示答题的区域,还能显示答题的方式。

要站在命题人所“问”的角度回答问题,问什么答什么,使所答充分、到位、准确、有条理。

整合时一定要确保文通句顺。

牢记:

①弄清题干语言的构成形式,确定答题的语言形式。

②弄清题干中作者的话和命题者的话。

题目中出现作者的语句,一般是考生要理解和分析的对象,而命题者的话一般起到引导考生明确解答重点或者提供限制条件的作用。

③弃含蓄为直接,弃分说为概括。

④多从原文中筛选、提炼、整合语句作答。

  6.要认真分析题干中的每一个词语的含义。

如“意义”“解释”“作用”“原因”“证据”“主要的”“根本的”“属于”“不属于”等。

特别注意文中某些虚词,如“可能、大概、也许、将会”等,甄别正误。

  (三)常见失误

  1.急功近利,摆不正阅读与做题的关系。

阅读投入少,做题投入多,还没从整体上控制全文的要旨,就急于动手做题。

在做题中遇到了困难,又到原文中反复搜寻查找。

考场一旦阅读不顺,便产生烦躁情绪,越烦躁越读不进去,以致严重影响了做题质量。

  2.缺乏阅读的敏感性,不能快速找准找全包含答题信息的语句,不能从众多信息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必要信息。

论述类文章语言简明,信息含量大,一旦阅读不细,很重要的信息就会从眼边溜走。

等于囫囵吞枣,一时收不回来,势必在考场上丢失应得的分数。

无论是筛选信息,还是正误比照判断,锁定答题区域都是非常必要的。

  3.论述类文章阅读的试题是单选性的,题肢干扰性很强,过早地阅读题肢,极容易把头脑搞乱,给自己招来了更多的干扰因素。

有的学生看不透这一点,做题中,读完题干,不假思索,就急于读题肢,以期迅速得到该题的答案。

其结果,只有欲速则不达,不但没有节省时间,反而找来了更多的麻烦。

  4.由于情绪紧张,或由于急于求成,往往粗心大意,出现了不该出现的错误而失分。

例如没有注意“主要”,而答了“次要”;没看清“选错”,而变成了“选对”;或对概念的理解有所偏颇;如此等等,不一而足,错得五花八门,离奇古怪。

  5.解答归纳概括性的题目,必须进行条理分明、要点完整、切合题意的表述。

但是有些学生却不善于抓住中心论题,抓住主旨,抓住事情的本质或人物的思想性格特质,抓住线索脉络或总体纲要,并且在此基础上抓住关键句,把握不同方面,因此,导致的结果不是答非所问,就是残缺不全,或者主次颠倒。

有些题目,虽然从某段中提出,却要综合全文或前后段才能答全;有的过渡性的问题,需要看上下文才能把握;有的解说象征意义类问题,要在比照联想中才能理解。

  6.任何文章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任何试题的答案也必须依附在这个整体之上,有的考生不从整体着眼,只盯着局部去找答案,就难免把答案搞错。

信息的完整与正确筛选,需要细心。

如果粗心大意,不能紧扣题干的要求,将文中有关信息全部筛选出来,在答题时就容易出现错误。

这就需要做好“文题对应”的工作,但如果审题或者阅读不严谨,必然缺少文章整体感,就将犯“文不对题”的错误。

  文学类文本解题方略

  【小说】

  小说的主题、作者的思想倾向是在情节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清晰起来的。

所以,阅读小说首先要感知作品内容,弄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发展、高潮、结局,有哪些矛盾,这些矛盾又是怎样解决的,等等。

一般情况下,理顺、理清了情节,大脑中对人物形象会有一个概括、笼统的印象;要让这个印象清楚、明晰、具体起来,还需要对小说中的具体描写,结合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做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合理的分析与推断。

同时结合环境描写及写作背景,就可以对作品的主题有比较清晰的透析。

然后组织语言,简明表述。

  组织答案。

要注意以下几点:

  1.紧扣题意,选用合理句式。

紧扣题意,就是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使答与问有直接的关联性。

选用合理句式,就是明确不同题型的答题模式,如比喻、拟人,其答题模式一般是: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征;设问,其答题模式一般是:

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等等;或引述原文中的某一词语、短语或句子:

只要把原文引述下来,写在规定的答案处就行了。

如填空题。

  2.紧扣原文,优化整合。

小说阅读题的答案一般都在原文中,即使需要概括的题目,答案涉及的一些关键词语、句子也在原文中,这就要求组织答案时必须在弄懂题意的基础上,先确定答题的范围,再筛选出相关的语言信息,然后依据题目要求,对相关的语言信息实施重组。

整合信息一般不宜一字不差地摘录原文,而是要根据题目要求变换表达角度,把文章中那些实质一致而表达方式不同的内容加以整理,形成答案。

  3.综合分析,分条表述。

有的题目要充分运用材料信息,从一定角度切人选项,从而推断出准确答案。

有的题目要根据题意,确定了答题的范围,但不宜用文中现成的语言作答,最好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

评分时一般都是按点给分,因此答题时可以从多个角度,条分缕析地组织答案,而且对赋分较高的概括性题目,最好用数字标明每一点,以使要点清晰明白,一目了然。

  4.简洁用语,注意字限。

有些题目有字数限制对这一点要严格遵守,不可超字。

即使没有规定答案字数,也应表达简洁、准确,当然不能遗漏要点,言而不明,说而不透。

  

(一)命题特点

  1.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具体说来,大致可能涉及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等。

设题方式通常有: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请概括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3)某人物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

  2.鉴于小说的情节在表现主题和刻画人物方面的重要性,命题者往往围绕情节构思及其作用命题。

设题方式通常有:

  

(1)分析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

  

(2)理解情节高潮或结尾的作用;

  (3)小说在叙述故事情节过程中顺叙、倒叙、插叙等方法的使用;

  (4)哪一个情节最吸引你;

  (5)情节的合理性探究;

  (6)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或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

请依次加以概括,或用填空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3.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跟人物的塑造与作品主题有极其重要的关系,社会环境描写能呈现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小说中自然环境的描写,可以起到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表现人物心理、推动情节发展和增添诗情画意等作用。

命题者往往围绕这些方面设题。

环境描写设题方式通常有:

  

(1)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

  

(2)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

  (3)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分析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或表现主题所起的作用;

  (4)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4、主题是小说的灵魂,主题的深浅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

因此,欣赏小说必须分析小说的主题,这就要到题材中去寻找,要联系小说的时代背景,要联系作者的创作意图。

要分析人物描写的方法技巧,从主题角度设题方式通常有:

 

(1)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

  

(2)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

谈谈你的一点体会);

  (3)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5.“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我们看问题的角度往往是多方面的,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同一个问题,得到的答案往往是不同的。

在阅读小说中,由于我们审视的角度不同,因而所解读出的主题也就不同。

对小说个性化解读和个性体验的考查几乎融合在每一篇小说的阅读题中。

题型是多种多样的,大致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

  

(1)阐述自己对某个问题的个性看法;

  

(2)与作品中的人物对话;

  (3)依据具体情境补写续写人物语言;

  (4)提炼从小说中获得的启示。

  

(二)方法技巧

  1.对人物形象塑造的题目一般从哪些方面进行分析?

  

(1)在小说情节发展中总体把握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特点,注意人物所处的环境,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注意把握情节的矛盾变化,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

  

(2)借助作者的议论或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该人物评价的语句来分析。

  (3)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2.小说中人物形象的作用一般从哪些方面来考虑?

  从衬托人物、主旨、情节等方面。

  3.小说情节的作用一般从哪些方面进行考虑?

  一般应从两个方面人手:

内容上,情节本身对人物性格的塑造和主题思想的表达有何直接或间接的具体作用;结构上,有无设置悬念、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照应前文、线索、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

  4.分析某一事物在小说中的作用主要从哪些角度来考虑?

  小说中引入特别重要的物件,其基本作用不外乎是突出人物性格、揭示深化主题等。

有时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文章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

  5.小说情节结构的安排一般有哪些方式?

有什么作用?

 

(1)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

作用是引人人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2)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

作用是使结构紧凑、完整。

  (3)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

  (4)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

此外,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喜剧式等。

  6.环境描写有哪两种基本类型?

作用分别是什么?

  

(1)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作用:

①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决定人物性格;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2)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

作用:

①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

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地点和环境特点;②渲染气氛,为刻画人物作铺垫;③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④展开、推动情节发展;⑤深化主旨;⑥象征和暗示。

  7.就环境的一般作用而言,主要从哪几个角度来组织答案?

  

(1)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

  

(2)推动(暗示或铺垫)故事情节;

  (3)烘托或映衬人物形象;

  (4)表达(寄托、暗示或揭示)主题。

  8.小说的主题主要有哪些表现形式?

  

(1)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

  

(2)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

  (3)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

  (4)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9.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

  

(1)从小说的题目人手思考小说的主题。

标题的作用通常有以下几种:

①设置悬念;②标题就是小说的线索;③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④推动情节的发展或推动故事情节的转折,化解人物矛盾冲突;⑤突出主题,一语双关,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2)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人手。

  (3)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来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

  (4)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在把握主题时,要从作品的客观实际出发,不能出现认识上的偏见和情感、情绪上的偏激。

在没有认真阅读原文时,不能拿自己已知的道理去生搬硬套,这样评价作品缺乏针对性。

  (5)从文中能揭示主旨的重要句子人手。

  10.对小说表达技巧(或表现手法)的分析鉴赏主要从哪几个方面进行?

  

(1)表达方式。

  

(2)修辞方式。

  (3)表现方法。

  (4)结构方式。

  11.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有什么区别?

  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是经常提及的两个名词术语,它们之间区别很大。

修辞方式是指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使情感真挚、强烈而又引人人胜。

表达方式也叫表达方法,其内涵包括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五个方面。

  12.小说一般有哪几种叙述方式?

有何作用?

  

(1)顺叙:

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2)倒叙:

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造成悬念,引人人胜。

  (3)插叙:

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其他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着原来的事件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

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作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使内容更加完整。

  (5)平叙:

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13.小说叙述中各种人称有什么作用?

  第一人称:

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

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

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14.常见的描写方式有哪些?

有什么作用?

  

(1)描写方式: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环境描写。

  

(2)作用:

人物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

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白描:

纯用线条勾画,不加渲染烘托。

以小见大,寥寥几笔勾勒出画面,表现出主题。

景物描写:

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15.对小说表达技巧方面的题目,一般怎样来组织答案?

  

(1)小说用了什么表达方法?

(要辨明本语句所运用的是哪一种修辞或表现手法)

  

(2)表达了什么内容?

(分析这种修辞或表现手法在文句中是要表现什么内容)

  (3)有何效果或作用?

(要清楚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并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说明)

  16.小说探究性题目的设置一般有哪些特点?

  

(1)设题情境紧扣文本:

要求考生结合全文来阐释,联系自己的实际来阐述。

此时考生不能游离文本内涵凭自己固有的知识随意肯定或否定,必须根据文本所提供的有关信息有所发现。

  

(2)设题角度的多样性:

有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多维解读,有对人物安排的匠心的思考,有对小说结构的特色的探讨,有对重要情节作用的思辨。

  (3)设题内容的开放性:

要求考生多元思维,适度开放,允许考生有不同的表述,只要扣住题干要求,言之成理即可,力争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言之有序。

对素质较好的学生来说,这是展示才华、展现创新能力的极佳平台,具有极大的的鼓舞作用。

答案的不确定性对考生有较大的挑战。

  17.就小说来讲主要有哪些探究的命题类型?

请谈谈的看法。

  

(1)文本研讨类。

  

(2)个性解读类。

 (3)知识积淀类。

  (4)联系现实类。

  (5)技巧分析类。

  【散文】

  拿到一篇文章,不要急着去做题,一定要学会整体阅读。

通过阅读,初步把握作品的大致内容,形成对作品的整体印象。

然后,再带着问题仔细地读文章。

带着问题去读文章,有助于很快地找到答案。

第一遍阅读很重要,第一印象往往起决定作用,因此必须认真地读,把握全文。

阅读时,要注意关键性的词句,要把握住文章的中心,要了解段意和层次,要理清作者的思路和倾向。

然后,再一题一题地解答,注意不要任意打乱试题顺序,因为命题者在安排题目顺序时往往有整体构思,上下题往往有关联。

一般说来,考题的形式不外乎选择题、是非题、填空题、简答题等。

做题时,应根据题型的不同特点进行解答。

对于选择题的选项要进行比较,多方位多角度地思考,明确差异,去伪存真。

要抓住文章的主旨与立意的核心,注意排除干扰,选出正确的选项。

  对于简答题,除了应该采用上面介绍过的答题方法来答题之外,答题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有整体观念,应把全文看做一个大的语言场,注意前后文的联系,不要只取一点,不及其余。

  2.要充分利用原文的关键词句,它们往往有最明确的提示性与暗示性,有些文句就是答题的基本语言材料。

  3.要以作品的思想内容为前提,去鉴赏表达技巧;依据表达技巧,去分析作品的感情基调和思想内容;以联想与想象去体味、完善作品的形象,用自己对语言的感悟去体味作品语言的精妙。

  4.抓住文体特点,用自己掌握的基本的文体知识,巧妙答题。

  5.注意突破思维定式,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随意拔高,也不随意贬损。

  

(一)命题特点

  1.词语理解

  解释词语在语境中被临时赋予的含义是常见的命题形式。

一般来说,散文试题考查词语的含义,特别关注词语的语境义,而不是词典中所诠释的规范义。

该题型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根据文意写出某词语的含义。

这就要重点把握以下几种类型的词语:

  

(1)体现作用思想观点的词语;

  

(2)体现作者情感的词语;

  (3)运用比喻、借代、拟人、夸张及移用或移情、反语等修辞手法的词语;

  (4)体现文章主旨及作者意图的“文眼”及“居要”的“片言”;:

  (5)展示文章脉络及过渡衔接的词语;

  (6)表示指代性的词语。

  2.句子理解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是散文阅读主要的命题形式。

所谓重要的句子通常是指以下几种语句:

①..结构比较复杂、意思难懂的句子;②.使用了修辞、内涵丰富的句子;③.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即文中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以及过渡句;④统摄全篇,即人们常说的文眼或者是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情感的句子。

该题型常见的命题形式有:

  

(1)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释某句的深刻含意。

  

(2)从文中看,某句指的是什么?

  (3)依据某段文字,如何理解某句话?

  3.筛选整合

  信息的筛选与整合是散文阅读的主打题型,这种题型要求考生必须对多方面的信息或对象进行辨别并加以选择,然后对筛选出的信息或对象进行重组、概括并将它们融为一体。

常见的命题形式是:

  

(1)文中刻画的人、事、物或景象具有怎样的特点?

  

(2)文章是分几个方面、几个阶段来写的,或者其变化过程是怎样的,要求概括说明。

  4.技巧分析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是丰富多彩的,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方面的技巧,有想象、联想、象征、渲染、衬托、对比、悬念、类比等表现手法方面的技巧,有主次、详略、线索等材料安排方面的技巧,有铺垫、伏笔、过渡、照应、衔接等布局谋篇方面的技巧,有比喻、夸张、排比、拟人、对偶、反复等修辞手法方面的技巧。

这种题型常见的提问方式是:

  

(1)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