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现代文阅读高考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12753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现代文阅读高考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现代文阅读高考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现代文阅读高考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考现代文阅读高考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考现代文阅读高考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高考现代文阅读高考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高考现代文阅读高考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高考现代文阅读高考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高考现代文阅读高考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高考现代文阅读高考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高考现代文阅读高考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高考现代文阅读高考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高考现代文阅读高考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高考现代文阅读高考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高考现代文阅读高考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高考现代文阅读高考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现代文阅读高考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docx

《高考现代文阅读高考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现代文阅读高考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现代文阅读高考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docx

高考现代文阅读高考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

高考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

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是指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原理、规律和方法来表现文章内容的。

对表达技巧的评价鉴赏,就是分析文章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等。

鉴赏的核心是审美,即挖掘作品中的美感因素,达到某种美感享受。

对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不同的文体应从不同的角度考虑。

   记叙文(包括散文)应从以下方面去分析:

①从表达方式角度:

各种表达方式是否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叙述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的好处;叙述顺序的安排,倒插叙手法的运用及作用;描写的特点(白描细描、细腻生动),心理描写、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等的作用。

②从选材剪裁角度:

看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③从表现手法角度:

是否运用了象征法、对比法、衬托法、先抑后扬法、托物言志法、借景抒情法等手法。

④从结构安排角度:

是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⑤从语言运用角度:

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具有怎样独特的语言风格(幽默、辛辣、平实、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等);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

        小说还应从人物塑造是否丰满、典型,情节的安排是否合理、严密、变化、曲折等方面来考虑。

议论文主要从论证方法来考虑,特别是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引申论证等手法及其作用。

说明文主要看是否突出了事物的特点功用,顺序安排是否适当等。

        表达方式,是指写文章时所采用的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介绍事物事理的方式手段。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5种,即:

记叙(叙述)、议论、抒情、描写和说明。

记叙文主要以记叙和描写为主,其中兼有说明、抒情和议论;说明文主要以说明为主,也有叙述、议论甚至描写;议论文以议论为主,兼有记叙、说明或是抒情。

         写作方法,也叫表现手法,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

包括:

对比、象征、托物言志(托物喻人)、欲扬先抑、衬托(烘托)、夸张讽刺、借景抒情、前后照应等。

分辨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几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并分析其表达作用:

        记叙文的四种记叙方式:

顺叙、倒叙、插叙、平叙(分叙)。

记叙文的描写分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记叙文的间接抒情方式:

寓情于景、寓情于事、寓情于理。

         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细节描写描写要抓住事物特点。

“画眼睛”是形象的说法,指写人要写出人的心灵,写事要写出事件的本质,写景要写出人对景的感悟,景的个性。

         描写要生动形象,这是描写的特点决定的,也是描写有别于叙述的地方。

所谓生动形象,无非是使描写对象有形、有声、有色地再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此外,描写要根据对象特点决定描写方法,描写时往往要带有一定的情感,描写有白描与细描等等。

  议论:

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记叙文的议论是“画龙点睛”。

记叙文的议论的“画龙点睛”作用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阐发事物的意义

(二)表达作者的看法

(三)揭示文章的主题

抒情:

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爱乐等主观感情。

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不同情形下的术语:

评价主旨用语:

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意境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

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

言简意丰:

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意在言外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弦外音,味外味言有尽而意无穷

含蓄蕴藉委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语意含而不露,或表达得不明显,耐人寻味。

分析手法用语:

  卒章显志:

在文章末尾点明主旨。

  画龙点睛:

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主旨。

  直抒胸臆:

直接抒发感情。

  托物言志象征:

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来。

  以小见大:

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

  开门见山:

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寄寓寄托:

把感情、主题放在一种事物上表现。

  衬托烘托:

用一个事物来陪衬另一个事物,以使后者更突出。

  渲染:

描摹色彩以加强效果。

侧面描写:

  对比:

目的是突出一方。

  怀古伤今借古讽今:

追念古代,伤感现实。

  起兴(xìng):

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借景抒情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

语言特点用语:

  勾勒:

简洁的语言描写,介绍事物的大概。

  浓墨重彩:

描写详尽、细腻。

  惟妙惟肖:

描写逼真,多指人或动物。

  体物入微穷形尽态(相):

描写细致入微、刻画细致生动。

语言风格用语

行云流水:

结构、语言自然流畅。

形神兼备:

语言、结构等形式与内容主旨都无可挑剔。

  简洁洗炼(练):

语言简练利落。

  浅显明白如话:

不雕塑饰,不加修饰。

平淡无奇质朴清新淡雅

  词藻华丽明快:

明白通畅。

  沉郁顿挫苍凉:

低沉、苍劲、舒缓、悲凉等。

雄健雄浑:

雄壮、强健、浑厚。

文章结构用语:

做铺垫:

在情节发生前的交代、暗示。

埋伏笔:

前段为后段埋下的线索。

呼应照应:

前后的互相联系。

浑然天成:

结构非常完整,如同自然生成的。

行文技巧用语:

虚实相生:

虚,多指文章中想像的部分。

水乳交融:

紧密结合在一起。

  其它:

构思精巧新颖独树一帜别具一格不落窠臼不落俗套

自出机杼:

有创新,不沿用陈旧的格式、作法。

  颇具匠心感情细腻感情真挚跃然纸上曲折层次分明一气呵成琅琅上口

考题在鉴赏作品的语言时,常常涉及以下内容:

⑴分析作品语言特点,如准确、简练、生动、形象等;

⑵理解作品语言风格,如幽默、辛辣、自然、简明、含蓄、深沉等;

⑶辨析作品采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主要包含:

⑴表达方式,如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⑵表现手法,如想象、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等;⑶选材剪材,如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详略是否得当等;⑷行文的结构,如开头和结尾、烘托铺垫、前后呼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承上启下、起承转合等;⑸意境的创设,人物形象的塑造、修辞方法的运用等等。

掌握运用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及效果:

    比喻:

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运用比喻可以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比拟:

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运用比拟,可使人或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

  借代:

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借代可使表达具体形象。

     夸张:

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夸张要合情合理,其作用是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增强表达效果。

对偶:

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用对偶,句子整齐,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排比:

可增强语言的气势。

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其作用在加强语气、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设问:

总的作用是引起读者思考。

用在标题上,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更好地体现文章的中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对“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及其效果(作用)”题,结合原文信息和所学语文知识进行解答。

答题要点包括三个方面:

1、用了什么方法。

要辨明本语句所运用的是哪一种修辞或表现手法。

2、表达了什么内容。

分析这种修辞或表现手法在文句中是要表现什么内容,要清楚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

3、有何效果或作用。

要清楚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并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说明。

答案表述的原则:

  1、忠实于题干。

题干包含了题目的要求和一些答题的信息,题干中往往隐含了表述的范围、角度和表达方式。

审清题干是做好阅读题的前提。

  2、忠实于原文。

“现代文阅读题的答案在原文之中,不要凭空去想。

”这教给我们做现代文阅读题的一条基本原则,即答案在文中找。

即使有些题目找不出原词句组成答案,也要弄通语境,得其要旨,不能自由生发,离“题”万里。

  3、忠实于语言规则。

阅读题答案表述要依据题干要求和文中答案信息作答,做到要点全面,内容精确,用词准确,语言简洁,字数不超过规定数。

如何在原文中寻找语句答题:

  1.定区域。

先确定题干中的语句在原文中哪个段落,从而划定选择答案的有效区域。

  2.明方向。

认真审读题目,弄清所问,找准答题方向,再“瞻前顾后”结合上下文(包括上下段落)进行分析,找出最切题的语句作答。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答题技巧

考查能力:

1、文中重要词语、句子含义的理解

2、文中有效信息的筛选及整合

3、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4、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5、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6、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7、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具体题型分类:

(一)理解类:

理解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

(二)结构类:

句子作用,段落作用,文章思路,材料安排。

(三)技巧类:

各种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各种表现手法及其作用(多与理解类结合)。

(四)主旨类:

文章中心思想,文章主旨、主题。

(五)概括类:

形象特点、信息筛选(08)、作者的情感变化。

(六)观点态度类。

(七)鉴赏类:

某一段落、某一方面。

高考题型解读

(一)、理解类(08高考涉及11个省市)

1、问法 

a“……”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

b如何理解“……”?

C解释下列几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d谈谈你对·····的理解。

2、答题内容:

一、句子含意,二、句子作用(结构、情感)

3、作答技巧:

浓缩句子主干

句子作用定位

结合语境阐发

结合事例推断

例1:

08全国Ⅰ卷《阳关古道苍凉美》

例2(08重庆高考)《时间怎样地行走》

例3:

(08山东卷)《歌德之勺》

例4、(08福建卷)《吟风)

(二)结构类

1、注意两大方面:

作者行文思路

  句子段落结构作用

2、问法:

aXX段写了XX,这样写对全文结构安排有什么作用?

b文章以XX为线索来展开,请梳理作者的思路/具体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

c指出本文的结构方式(结构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d某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

e作者从哪几方面来写XX的。

   f文章主写XX,却又从XX写起,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3、总括:

分析段内句间关系,看懂每一段内容,分层,概括层意。

4、具体应对技巧:

(1)抓文章中标志性语句。

即具有提示、总括、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

还要注意关联词和标点符号的提示功能。

(2)扣文体特征。

记叙文、小小说、散文常按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来组织结构。

议论文按引论、本论、结论组织文章结构。

本论部分有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总分式。

(3)分析思路情感脉络

(4)把握语句衔接特点。

句与句之间排列组合大致三种:

并列、承接、总分。

5、术语储备

句、段的位置特点及作用:

段落或文章开头:

引起下文,为后文铺垫(打伏笔),设置悬念;揭示文章中心,突出强调,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等

段落或文章中间:

自然过渡,承上启下,转换话题,线索连接,推动情感或情节的发展。

段落或文章结尾:

总结上文,揭示文章中心,照应文章开头,升华主旨等

例1(08北京卷)《碧云寺的秋色》

例2(08江西卷)《朦胧的敬慕》

例3(08山东卷)《我所认识的梁漱溟》

例4、(08湖北卷)《雾》

(三)表达技巧类

1、这类试题主要分成三个方面:

一是表达方式:

包括记叙、说明、抒情、议论、描写

二是修辞手法:

主要考察比喻、拟人、反语、反复、双关、对比等手法的特点。

三是表现手法:

比如衬托、象征等。

回答这类问题,很关键的一点是能积极记忆部分常见手法的作用及术语。

2、问法:

a文章(第X段文字)使用了什么手法?

有什么效果?

b文章使用了XX手法,有何作用(效果、XX了什么)?

3、术语储备

几种表达方式及作用:

顺叙:

交代清楚明白。

倒叙:

引起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插叙:

使叙述完整。

补叙:

对前面的叙述加以补充解释。

抒情(直接抒情)1、往往抒发作者的主要情感,是文章的主旨。

2、开头奠定基调。

3结尾升华主题。

描写(细描、白描):

精雕细琢,使人物或事物更加具体形象,更好地表达主题;抓住特点,简洁传神,表现主题。

正(侧)面描写人物描写(肖像、心理等):

多角度表现人物或心理。

议论:

1、开头或结尾往往是揭示主题,点明中心。

2、中间常常是过渡,引出对主旨的作用说明解释,有利于展示人、事、物的表现。

例1、(08辽宁卷)《雨韵》

4、表现手法、修辞类题的解析

(一)、知识梳理:

   1、手法:

象征、对比、衬托、渲染、铺垫

        伏笔、照应、悬念、白描等。

   2、修辞:

比喻、拟人、排比、反复、反语

        双关、反问等。

(二)、典型手法作用解析:

  1、象征:

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的思想、感情、概念(事物),使之形象生动,也能把不便说出的东西含蓄地表现出来。

解读:

就目前的高考情况看,象征主要考在重点词语、句子的理解上。

2、引用:

增强文章的文艺性和趣味性,丰富文章内容。

议论的文段中则可能是论证作者观点,增强文章说服力。

3、反语:

揭露批判,辛辣讽刺,深化文章主题,幽默有趣,使文章富有战斗性

注意:

答这类题,切忌只答术语,一定要分析这种手法在文中是怎样体现出来的,一定要结合上下文具体作答。

5、常见修辞的作用概述

拟人:

使形象更加生动,表意更加丰富,感情更加充沛,爱憎更加鲜明。

比喻:

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增强文章的生动性、趣味性。

双关:

使语言幽默,表达含蓄曲折,生动活泼,增强文章表现力。

反复:

突出思想,强调感情,突出重点,深化主题。

夸张:

突出特征,生动形象,给读者冲击强烈。

对偶:

语言整齐,有节奏感,形成对称美。

排比:

语言整齐,有气势,突出意思的重心;说理可以把道理阐明得严密、透彻;抒情能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反问:

意思更鲜明,感情更强烈,紧凑有气势,表达效果更强烈。

对比:

本写A但又写B,目的使二者形成对比(反衬),使要表现的内容、情感更突出。

6、常见表现手法作用概述:

铺垫:

引出后文,意思表现更突出、增加吸引力。

呼应:

使结构完整、严谨、紧凑,升华主题。

衬托(烘托)突现正面(反面),增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深化中心。

抑扬:

突出强调作者肯定(先抑后扬)或否定(先扬后抑)的观点,在变化的反差中,使意思表达得更突出。

夹叙夹议:

记叙是议论的基础,议论是记叙的深化、升华,是文章的点睛之笔。

托物言志:

简单生动的形象,传达深刻抽象的思想。

景物描写:

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寄托感情。

白描:

简洁勾勒,准确、传神,表现特点;渲染萧索气氛。

细节描写:

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展示人物心理,突出人(事)特征,揭示文章主题,丰富文章内容,增强文章情趣和趣味性。

(四)主旨类:

文章中心思想,文章主旨、主题

(五)概括类

答法:

(1)找到答题区,找出具有概括性的话、词。

(2)根据原文内容,分条列举,力求全面。

1、形象概括

问法:

根据原文,简要分析文中人物(或所写景物)的特点。

例1、08浙江卷17题

本文着意勾勒了乌米的形象,请从两个方面概括乌米的主要性格特征。

(各不超过两个词)(2分)

答案:

坚忍、乐观

例2、08广东卷9题

2、作者情感变化概括

问法:

文中XX处,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作者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例1、07重庆高考卷

3、文章内容的概括

例1、08天津卷4题

例2、08四川卷6题

(六)观点态度类

1、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方法:

(1)抓住中心句、关键句,从文章主旨突破。

(2)分析事例、引文,从主要内容突破。

(3)比较不同观点、态度,用求同存异法突破。

(4)巧借注释、旁批,从背景材料突破。

(七)、鉴赏评价类

1、鉴赏角度:

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此类题只需理清思路、分析技巧、把握修辞即可鉴赏。

2、评价角度:

文章主旨,作者观点态度。

此类题要把握作品的主旨,揣摩作者的情感和写作意图,联系时代背景和作家风格,掌握作者的观点态度。

在此基础上借助自身阅历,发挥联想,联系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去评价。

例1、08上海春招卷《灯笼红》168套P27

例2、08高考浙江卷17题

现代文阅读常用术语解说

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是指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原理、规律和方法来表现文章内容的。

对表达技巧的评价鉴赏,就是分析文章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等。

鉴赏的核心是审美,即挖掘作品中的美感因素,达到某种美感享受。

对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不同的文体应从不同的角度考虑。

记叙文(包括散文)应从以下方面去分析:

①从表达方式角度:

各种表达方式是否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叙述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的好处;叙述顺序的安排,倒插叙手法的运用及作用;描写的特点(白描细描、细腻生动),心理描写、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等的作用。

②从选材剪裁角度:

看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③从表现手法角度:

是否运用了象征法、对比法、衬托法、先抑后扬法、托物言志法、借景抒情法等手法。

④从结构安排角度:

是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⑤从语言运用角度:

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具有怎样独特的语言风格(幽默、辛辣、平实、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等);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

小说还应从人物塑造是否丰满、典型,情节的安排是否合理、严密、变化、曲折等方面来考虑。

议论文主要从论证方法来考虑,特别是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引申论证等手法及其作用。

说明文主要看是否突出了事物的特点功用,顺序安排是否适当等。

表达方式,是指写文章时所采用的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介绍事物事理的方式手段。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5种,即:

记叙(叙述)、议论、抒情、描写和说明。

记叙文主要以记叙和描写为主,其中兼有说明、抒情和议论;说明文主要以说明为主,也有叙述、议论甚至描写;议论文以议论为主,兼有记叙、说明或是抒情。

写作方法,也叫表现手法,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

包括:

对比、象征、托物言志(托物喻人)、欲扬先抑、衬托(烘托)、夸张讽刺、借景抒情、前后照应等。

分辨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几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并分析其表达作用:

记叙文的四种记叙方式:

顺叙、倒叙、插叙、平叙(分叙)。

记叙文的描写分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记叙文的间接抒情方式:

寓情于景、寓情于事、寓情于理。

  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细节描写描写要抓住事物特点。

“画眼睛”是形象的说法,指写人要写出人的心灵,写事要写出事件的本质,写景要写出人对景的感悟,景的个性。

  描写要生动形象,这是描写的特点决定的,也是描写有别于叙述的地方。

所谓生动形象,无非是使描写对象有形、有声、有色地再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此外,描写要根据对象特点决定描写方法,描写时往往要带有一定的情感,描写有白描与细描等等。

  议论:

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记叙文的议论是“画龙点睛”。

记叙文的议论的“画龙点睛”作用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阐发事物的意义

(二)表达作者的看法(三)揭示文章的主题

抒情:

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爱乐等主观感情。

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不同情形下的术语:

评价主旨用语:

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

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

言简意丰:

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意在言外、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弦外音,味外味、言有尽而意无穷。

含蓄蕴藉委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语意含而不露,或表达得不明显,耐人寻味。

分析手法用语:

  卒章显志:

在文章末尾点明主旨。

画龙点睛:

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主旨。

直抒胸臆:

直接抒发感情。

托物言志象征:

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来。

以小见大:

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

开门见山:

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寄寓寄托:

把感情、主题放在一种事物上表现。

衬托烘托:

用一个事物来陪衬另一个事物,以使后者更突出。

渲染:

描摹色彩以加强效果。

对比:

目的是突出一方。

怀古伤今借古讽今:

追念古代,伤感现实。

起兴(xìng):

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借景抒情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

语言特点用语:

  勾勒:

简洁的语言描写,介绍事物的大概。

浓墨重彩:

描写详尽、细腻。

惟妙惟肖:

描写逼真,多指人或动物。

体物入微穷形尽态(相):

描写细致入微、刻画细致生动。

诗情画意:

  议论类富有哲理淋漓尽致。

语言风格用语

行云流水:

结构、语言自然流畅。

形神兼备:

语言、结构等形式与内容主旨都无可挑剔。

  简洁洗炼(练):

语言简练利落。

  浅显明白如话:

不雕塑饰,不加修饰。

平淡无奇质朴清新淡雅  词藻华丽明快:

明白通畅。

  沉郁顿挫苍凉:

低沉、苍劲、舒缓、悲凉等。

雄健雄浑:

雄壮、强健、浑厚。

文章结构用语:

做铺垫:

在情节发生前的交代、暗示。

埋伏笔:

前段为后段埋下的线索。

呼应照应:

前后的互相联系。

浑然天成:

结构非常完整,如同自然生成的。

行文技巧用语:

虚实相生:

虚,多指文章中想像的部分。

水乳交融:

紧密结合在一起。

其它:

构思精巧新颖独树一帜别具一格不落窠臼不落俗套

自出机杼:

有创新,不沿用陈旧的格式、作法。

  颇具匠心感情细腻感情真挚跃然纸上曲折层次分明一气呵成琅琅上口

考题在鉴赏作品的语言时,常常涉及以下内容:

⑴分析作品语言特点,如准确、简练、生动、形象等;⑵理解作品语言风格,如幽默、辛辣、自然、简明、含蓄、深沉等;⑶辨析作品采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三)、散文的分类

(1)抒情散文

(2)记叙散文(3)议论散文

(四)、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

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

以小见大

(五)、散文的线索

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

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

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找线索的方法:

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六)、散文的主题

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