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06832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93.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4页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4页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4页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4页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4页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4页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4页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4页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4页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4页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4页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4页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4页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4页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4页
亲,该文档总共6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docx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docx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1藻类植物:

(1)生活环境:

大都生活在水中,靠孢子繁殖后代。

(2)形态特征:

植物体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但是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3.)作用:

给鱼类提供了食物和氧,而且是大气中氧的重要来源(占95%)。

有些可供人类食用和供药用。

(4)代表植物:

衣藻(单细胞,叶绿体杯状)水绵(多细胞叶绿体带状)

2、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结构简单,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

3苔藓植物:

1生活环境:

生活在阴湿的陆地环境中,靠孢子繁殖后代2形态特征:

植株低矮弱小,一般具有茎和叶,但是茎中没有导管(即无输导组织),不能运输水分。

所以苔藓植物不能脱离开水的环境。

叶中没有叶脉,根是假根只起固定。

3苔藓植物的作用:

(1).苔藓植物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十分敏感苔藓植物可作为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2、)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

4代表植物:

葫芦藓,地钱。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形容的是苔藓植物。

4、苔藓植物特征:

苔藓植物的根是假根,固定作用,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而苔藓植物的茎和叶中没有输导组织,不能运输水分。

所以苔藓植物不能脱离开水的环境。

5.蕨类植物:

1、生活环境:

生活在森林的阴湿的环境中。

2、形态特征:

植株出现根、茎、叶,不开花,没有果实和种子,靠孢子繁殖后代。

3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在于:

①有些可食用;②有些可供药;③有些可供观赏;④有些可作为优良的绿肥和饲料;⑤古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蕨菜(食用)4代表植物:

满江红,肾蕨,蕨。

6蕨类植物的特征:

出现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而且还具有输导组织、机械组织,所以植株比较高大。

7种子植物比藻类、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藻类、苔藓、蕨类是由孢子繁殖,孢子是生殖细胞。

8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联系和区别:

都有种子,区别是有无果皮。

裸子植物只形成种子而无果实,被子植物形成种子也形成果实。

9被子植物包括粮食作物、蔬菜、水果、花卉。

而裸子植物包括银杏,水杉,铁树,松树。

被子植物中的单子叶植物有小麦,玉米,水稻,高粱,谷子等,其他平常所见之物几乎都是被子植物中的双子叶植物。

二章.1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环境条件:

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自身条件:

子粒饱满,胚完整,具有生命力(活的),已度过休眠期。

2、种子萌发过程:

首先吸收水分——接着子叶或胚乳转运营养物质——随后胚根发育成根——胚芽胚轴发育成茎、叶。

食用豆芽的白胖部分是由胚轴发育来的

3、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因为该区长有大量的根毛。

4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根尖的伸长区。

根的生长一方面要靠分生区细胞分裂增加数量,另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5庄稼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包括水、无机盐,有机物(光合作用合成)其中需要最多的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缺氮时叶片发黄,植株矮小瘦弱;磷充足促进花和果实的提早成熟。

缺钾时茎杆软弱,充足是茎杆抗倒伏

6种子植物包括被子植物(分布范围最广)和裸子植物(生活在山野的干燥环境里)。

被子植物(分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

7种子的构造P85、种子的结构

双子叶植物的代表:

菜豆种子结构:

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2片储存养料)、

单子叶植物的代表玉米种子结构:

果皮和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1片转运营养)胚乳(储存营养)。

8种皮—保护幼嫩的胚,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发育成连接茎和根的部位。

胚根—发育成根。

双子叶植物子叶两片储存养料。

单子叶植物,子叶一片转运营养。

胚乳—储存营养

9种子萌发的过程:

首先吸收水分--营养物质转运--胚根发育成根--胚芽胚轴发育成茎、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食用豆芽的白胖部分是由胚轴发育来的

10.孢子和种子哪一个生命力更强?

为什么?

种子的生命力更强。

因为孢子只是一个生殖细胞,只有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才能萌发,否则很快失去生命力.种子则不同,在比较干旱的地方也能萌发;如果遇到过于干燥或寒冷的环境,它可以待到气候适宜时再萌发.。

11种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环境,成为陆生植物中占绝对优势的类群,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

能够产生种子。

12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联系和区别:

都有种子,区别是有无果皮

13.被子植物:

种子外面有果皮,种子被包在果实之中的植物。

可以形成果实。

14.裸子植物:

种子裸露,外面没有保护它的果皮的植物。

例如:

松、杉、柏、

15.我国北方早春播种后,为什么要地膜覆盖?

可以提高地表层土壤温度,同时可以减少水分散失,促使种子提早发芽。

16如果你到种子公司购买当年播种所需的种子,应选择什么样的种子?

挑选贮存时间短的、渡过了休眠期的、饱满、破损率极低种子。

17.发芽率=(萌发的种子数/供待测种子数)×100%

18幼根(从下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生长最快的部位是:

伸长区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

1花最重要的结构是花蕊,包括雄蕊和雌蕊。

2雄蕊包括花药、花丝。

,雌蕊子房、花柱、柱头。

3花的基本结构:

花瓣、花托、花萼、雄蕊、雌蕊。

4雌蕊发育成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中,须经过传粉和受精两个重要过程。

5花由花芽发育而来,。

6传粉:

花开放后,雄蕊的花药破裂,花粉散出,落到雌蕊的柱头上,这一过程叫传粉

5受精:

花粉落到柱头上以后,在柱头上黏液的刺激下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

花粉管中的精子随着花粉管的伸长而向下移动,最终进入胚珠内部,胚珠里面有卵细胞,它跟来自花粉管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

种子和果实的形成:

受精完成后,花瓣、雄蕊以及柱头和花柱都完成了“历史使命“,因而纷纷凋落。

惟有子房继续发育,最终成为果实。

其中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里面的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里面的受精卵发育成胚

6.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子房——果实、子房壁——果皮、胚珠——种子、珠被——种皮、受精卵——胚

7、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

芽的分生组织的细胞不断分裂产生新的细胞,逐渐的分化成芽轴发育成茎,芽的幼叶发育成叶,幼叶的叶腋发育成侧芽,最后,叶芽发育成新的枝条。

可总结芽的发育:

(1)芽轴——发育成茎

(2)芽原基——发育长成侧芽(3)生长点——使芽轴不断伸长,并产生出新的芽原基和叶原基(4)叶原基——发育成幼叶

8.自花传粉:

一朵花的雄蕊产生的花粉粒,落在同一朵花雌蕊的柱头上。

9.异花传粉:

借助外力作用,一朵花的雄蕊产生的花粉粒,落在另一朵花雌蕊的柱头上。

10.虫媒花的特点:

颜色鲜艳,气味芳香,花蜜甘甜。

11风媒花的特点:

花粉多而轻盈,容易被风吹散他们的柱头上有分叉和黏液容易接受花粉。

12在果树开花季节,如果遇到阴雨连绵的天气,常会造成果树减产。

这是什么原因?

传粉不足。

当传粉不足的时候可以人工辅助授粉

13有的花并不结果,如黄瓜、南瓜、丝瓜的花多半都不结果。

请解释这种现象?

因为这些植物的花分为雌花和雄花,雄花是不会结果的。

14记住常见的裸子植物(银杏、铁树、松、杉、柏)和被子植物(粮食、蔬菜、水果、花卉)

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38.植物的生活为什么需要水?

(1.)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2.)水能保持植株硬挺、直立和叶片舒展的姿态。

(3)无机盐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体吸收、运输。

(4.)用于蒸腾作用,散失大量水分。

(5.)水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

39.大量的根毛对吸水有什么意义?

可以大大增加吸水的面积,增大根吸收的功能。

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

40.运输途径:

导管:

位于木质部:

向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

筛管位于韧皮部:

向下输送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

木本植物的茎可以不断长粗,因为木质部与韧皮部之间有(形成层),所以嫁接时,要确保(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接穗才能成活。

使茎变的粗大:

形成层可以向外分裂形成新的木质部,向内分裂形成新的韧皮部。

茎的结构:

从外到里:

树皮:

韧皮部(有筛管)、形成层;木质部(有导管)。

、19世纪30年代,两位德国生物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共同创建了细胞学说,恩格斯将它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四章1。

叶片的结构:

表皮、叶肉、叶脉、气孔。

表皮由上下表皮、叶肉由栅栏组织、海绵组织组成、叶脉其内有导管和筛管、气孔(由两个半月形保卫细胞围成)。

2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分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气孔的结构是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

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

白天气孔张开,晚上气孔闭合。

3.天竺葵的实验:

1暗处理:

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目的:

把叶片内的淀粉全部运走耗尽)2、对照实验:

将一片叶子的一半的上下面用黑纸片遮盖3、脱色:

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进酒精里隔水加热。

4染色:

用碘液染色.5、结论:

(1)淀粉遇碘变蓝,

(2)可见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4光合作用实质:

(1)把无机物变成淀粉等有机物

(2)并将光能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里。

5光合作用的意义: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公式: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

场所:

叶绿体原料:

二氧化碳和水产物:

有机物和氧气

6呼吸作用:

1在线粒体里进行,2,有机物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储存的能量也被释放,供生命活动需要。

公式:

7蒸腾作用的意义:

(1)、降低植物的温度,使植物不至于被灼伤

(2)、是根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体内运输的主要动力(3)、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体内运输(4)、可增加大气湿度,降低环境温度,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8、小明今年比去年长高了5厘米,这与细胞的(分裂和生长)有关。

9,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维持了生物圈的碳-氧平衡栽培作物时要注意合理密植

10叶放在凉开水中,放在阳光下照射,叶不会放出气泡.原因是 烧开的水水中缺二氧化碳,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

9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1、植被覆盖率低,仅为16.55%

10、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

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11、人粪尿有来源广、养分全、肥效持久、改良土壤,成本低等优点。

人粪尿中有大量的病菌、虫卵等有害物质,会污染土壤、空气、水源及农作物,传播疾病,危害健康,因此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可以采用建立沼气池、高温堆肥建立生态厕所等方法。

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生物知识点汇总(八年级上)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1、目前已知的动物约150万种,按有无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2、水生动物最常见的是鱼,此外,还有:

1)腔肠动物,如海葵、珊瑚2)软体动物,如乌贼、章鱼

3)甲壳动物,如虾、蟹4)海豚、龟等其他水生动物

3、鱼适应水中生活最重要的两个特点:

1)能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来取食和避敌。

2)用鳃在水中呼吸。

4、陆地环境特点及陆生动物的适应:

1)气候干燥------有防止体内水分散失的结构,如角质的鳞或甲,外骨骼.

2)缺少水的浮力------具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有多种运动方式.

3)气态氧供呼吸------具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呼吸器官,如肺和气管(蚯蚓例外,靠体表呼吸)

4)昼夜温差大,环境变化快而复杂------有发达的感官和神经系统,对多变环境及时作出反应5、蚯蚓生活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中,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靠湿润的体壁呼吸.可根据环带着生在身体前端来判断首尾。

6、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的动物叫环节动物,如蚯蚓、沙蚕、水蛭。

7、哺乳动物:

具胎生,哺乳,体表被毛,体温恒定等特征.如兔、大熊猫。

8、恒温动物:

可通过自身的调节而维持体温的恒定,使体温不随外界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

包括鸟类和哺乳动物。

反之,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改变的动物是变温动物,如蛇、昆虫等。

恒温意义:

1)减少对外界环境依赖性2)扩大生活和分布范围

9、兔体表被毛,用肺呼吸,心脏四腔,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体温恒定,牙分门齿和臼齿,盲肠发达(在细菌作用下,有助于植物纤维质的消化),大脑发达,四肢灵活。

10、足够的食物、水分、隐蔽地是陆生动物生存的基本环境条件。

11、空中飞行的动物有昆虫、蝙蝠、鸟类

12、鸟适于飞行的特点:

1)身体呈流线型;2)体表被羽,前肢特化为翼;3)骨薄而中空,胸部有高耸的龙骨突;4)胸肌发达;

5)食量大,消化快;6)心脏四腔,心搏次数快,循环系统完善7)有发达的气囊;减轻体重、双重呼吸.总之鸟类是体表被羽、前肢特化为翼、具有迅速飞翔能力、内有气囊、体温高而恒定的一类动物

鸟类适于飞行的主要特征?

1.体形为流线型——可减小飞行阻力2.体表被覆羽毛——保温和飞行3.前肢变成翼——扇形适于扇动空气4.胸肌、龙骨突发达——适于完成飞行动作5.体温高而恒定——释放大量能量适于飞行6.骨骼中空——可减轻身体比重7.体内有气囊8.食量大,消化吸收能力强

13、昆虫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超过100万种,也是唯一会飞的无脊椎动物,因而分布最广泛.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一般有3对足,2对翅。

13、昆虫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超过100万种,也是唯一会飞的无脊椎动物,因而分布最广泛.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一般有3对足,2对翅。

14、蜘蛛、蜈蚣、虾、蟹等都不是昆虫,但它们都是节肢动物.其特点是:

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15、两栖动物: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为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

16、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

【或骨、关节、骨骼肌】17、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一组肌肉的两端分别附着在不同骨上。

骨骼肌受神经刺激后有收缩的特性。

18、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所以与骨相连的肌肉至少有两组,相互配合完成各种活动【特别是伸、曲肘动作:

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则相反】

19、运动系统在神经系统控制和调节,以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配合下共同完成运动。

运动能力发达,利于捕食和避敌,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20、可将动物行为分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

而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如蜘蛛织网,对维持最基本的生存必不可少。

而学习行为则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能力也就越强,对生存也就越有意义。

21、社会行为:

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从而具有的行为。

(注意:

并非所有群体生活的动物都具社会行为,如蝗虫群体没有)

因为社会行为大多具以下特征:

1)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2)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3)有的还形成等级

22、通讯:

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的现象。

分工合作需随时交流信息,交流方式有动作、声音、和气味等。

83、温室效应:

CO2排放过量酸雨:

燃烧产生二氧化硫臭氧层破坏:

氟利昂使用

84、鱼类的主要特征是:

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大多覆盖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有脊柱。

85、节肢动物:

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都有外骨骼,足和触角都分节,节肢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

86、先天性行为:

膝跳反射、鸟类迁徙、、蚂蚁做巢、学习行为:

大山雀偷喝牛奶、小鸡模仿母鸡扒地索食

87、腔肠动物:

海葵、海蜇、珊瑚虫软体动物:

乌贼、章鱼、河蚌环节动物:

蚯蚓、水蛭、沙蚕节肢动物:

1、甲壳动物:

虾、蟹、水蚤;2、昆虫:

蝗虫、蜻蜓、金龟子、蝇3、蜘蛛、蜈蚣

88、家兔的牙齿有门齿、臼齿,没有犬齿,它的盲肠发达,与其植食性相适应;狼的牙齿有门齿、臼齿,犬齿.这是与它们的肉食性相适应。

89、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会飞的动物。

81、动物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90、蝗虫用气管呼吸;鲫鱼用鳃呼吸;海豚用肺呼吸;鸟类用肺进行呼吸,用气囊辅助呼吸。

91、人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92、关节组成:

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肩关节,肘关节踝关节膝关节93、当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围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94、动物能帮植物传粉、传播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促进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维持生态平衡95、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生态平衡。

96、仿生:

飞机(模仿鸟的飞翔),薄壳建筑(乌龟的背甲),荧光灯(萤火虫的发光原理),雷达(蝙蝠的回声定位);生物反应器:

乳房生物反应器。

97、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98、细菌和真菌的生活方式有三种:

腐生、寄生和共生。

足癣(真菌寄生);牛的胃肠中的细菌与牛共生;细菌和真菌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的过程叫腐生。

99、法国科学家巴斯德用著名的“鹅颈瓶实验”证明了肉汤的腐败来自于空气中的细菌,证明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有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100、蒸熟的馒头松软多孔,是因为和面时加入了酵母菌,使面粉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遇热膨胀的缘故。

4食品与其常用的保存方法用线连接。

A干香菇a真空包装法

B蜜饯b脱水法

C盒装牛奶c巴斯德消毒法

D咸肉d渗透保存法

E袋装肉肠e腌制法

F鱼类罐头f罐藏法

3请你根据下列菌类与其作用用线连接起来。

101、古诗中常有借动物以言志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A乳酸菌a细菌杀虫剂

B青霉菌b引起水果腐烂

C甲烷菌c制泡菜

D酵母菌d固氮作用

E枯草杆菌e使人患扁桃体炎

F苏云金杆菌f净化污水

G链球菌g制作馒头,面包

H根瘤菌h产生青霉素

102、细菌和真菌的培养的方法:

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高温灭菌;接种_;培养。

103、细菌: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无叶绿体和成形的细胞核)、有的具有鞭毛和荚膜; 分裂生殖;营养方式:

异养(腐生、寄生、共生)真菌: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无叶绿体但有成形的细胞核);孢子生殖、出芽生殖(酵母菌);异养(腐生、寄生、共生)

104、一般来说,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水生到陆生、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

105、.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0药物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OTC)。

106、生命在生物圈中的延续和发展,最基本的环节是生物通过_生殖_和发育.世代相续,生生不息。

比较

无性生殖

有性生殖

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新个体的产生

由母体直接产生

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

繁殖速度

变异性大小

小,容易保持亲本性状

大,具有双亲遗传性

后代适应能力

107、有性生殖:

由亲本产生有性生殖细胞,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产生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108、列表比较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

109、无性生殖的应用:

(1)嫁接(砧木与接穗的形成层紧密结合才能成活,开花结果与接穗保持一致)

(2)扦插(3)压条 以上都需要提供适宜的条件。

注意: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

110、完全变态发育:

卵.幼虫蛹.成虫。

蚊、菜粉蝶、蜜蜂;不完全变态发育卵.若虫.成虫。

蝗虫、螳螂、蟋蟀

111、两栖动物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幼体要经过变态发育才能上陆生活(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112、鸟卵:

卵黄是主要营养成分,卵中的胚盘将来可以发育成雏鸟。

卵细胞包括:

卵黄、卵黄膜、胚盘三部分。

113、.遗传:

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

亲子代间或子代个间的差异

114、性状:

可以遗传的生物体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等;相对性状:

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形式。

111、性状的遗传实质:

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给子代;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15、人的生殖细胞(精子和卵子)的染色体是单个存在的,只有体细胞中染色体的一半,如人的精子有23条染色体,而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存在,为23对。

116.基因经精子和卵细胞进行传递。

117.科学研究表明:

生男生女由_男_方决定。

118、.染色体:

DNA+蛋白质(其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基因位于DNA上)

119、.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状之分

120.相对性状的遗传中,表现为隐性性状的,基因组成只有一种aa;表现为显性的有两种,即AA、Aa

121、.基因组成是Dd的,虽然d控制的隐性性状不表现,但d仍然会遗传下去

122、.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隐性基因的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120、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来决定的;.生男生女的机会是均等的

121、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

1220可遗传变异:

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引起(如太空椒);.不可遗传变异:

遗传物质不改变,仅由外界环境直接作用引起的变异(如光照的差异引起同种作物叶片颜色差异)

 

123、亲代将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称为遗传,亲代与子代之间的性状表现存在差异的现象称为变异;

124、控制性状的基因一般是成对存在的,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显性基因,而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隐性基因;

125、一对直发夫妇生了一个卷发的孩子,则直发由显性基因控制,卷发由隐性基因控制,若他们再生一个孩子是卷发的可能性是1/4

6、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叫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无关的叫做常染体

7、人体细胞共有23对染色体,其中性染色体1对,常染色体22对;

8、男性体细胞的性染色体是由X染色体和Y染色体组成的,女性体细胞的性染色体是由X染色体组成的;

9、性状是由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10、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是随着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的,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11、每条染色体上一般只有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包含多个基因。

5.羊的毛色白色是显性(用B表示),黑色是隐性(用b表示)。

一只白色公羊与一只黑色母羊交配,生下的小羊全部是白羊。

请问公羊的基因组成是BB,母羊的基因组成是bb。

6.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123.人的性别主要由性染色体决定,XY为男性,XX为女性。

人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23对,可写成:

44+XY或44+XX,则精子中的染色体可以写成22+X或22+Y。

124.观赏植物藏报春,在温度为20℃~25℃的条件下,红色(A)对白色(a)为显性,基因组合为AA和Aa的为红花,基因组合为aa的为白花,若将开红花的藏报春移到30℃的环境中,基因组合为AA、Aa的也为白花,这个事实说明了:

⑴ 生物表现出的性状是基因型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⑵在不同的生活环境条件下,基因组合相同,表现性状不同。

(三)生物进化1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分析解释狼的进化过程:

(1)狼群中存在不同种类的个体,有的跑的快,有的跑的慢,这说明生物具有_变异_的特性,而这种特性一般是可以遗传的,它为生物的进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