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科学素质知识测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07067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6.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民科学素质知识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公民科学素质知识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公民科学素质知识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公民科学素质知识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公民科学素质知识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公民科学素质知识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公民科学素质知识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公民科学素质知识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公民科学素质知识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公民科学素质知识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公民科学素质知识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公民科学素质知识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公民科学素质知识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公民科学素质知识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公民科学素质知识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公民科学素质知识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公民科学素质知识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公民科学素质知识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公民科学素质知识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公民科学素质知识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民科学素质知识测试题及答案.docx

《公民科学素质知识测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民科学素质知识测试题及答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公民科学素质知识测试题及答案.docx

公民科学素质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公民科学素质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发布日期:

2014-09-1516:

35:

28    来源:

印江门户网站    点击次数:

241

作者:

科协字数:

17458

     1.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圈的时间是(B)。

A、1天 B、1年 C、1.9年

2.地球自转一圈的时间就是(C)。

A、24小时37分B、1年C、1天

3.地球公转产生了(B)的交替,地球的自转产生了(C)的交替。

A、雨季、旱季B、春、夏、秋、冬四季 C、白天和黑夜

D、大陆板块分裂、漂移

4.月亮是(B)而发亮。

A、本身发光B、反射太阳光C、反射恒星光

5.在宇宙中,只有(B )才能发光。

A、行星B、恒星C、流星

6.太阳系中的行星、小行星、彗星都是(B)旋转的,这些天体在运行轨道上距离太阳最远的那一点叫做(F),距离太阳最近的那一点叫做(E)。

A、绕地球B、绕太阳C、远星D、近星E、近日点F、远日点

7.地球和太阳系中的每颗行星一样,都沿着自己的椭圆轨道环绕太阳旋转。

地球在远日点时距离太阳15210万千米,近日点时14710万千米。

地球在夏至后过(B),通常在7月初;在冬至后过( A),通常在1月初。

A、近日点B、远日点

8.地球近日点到太阳的距离比远日点到太阳的距离少(B)。

因此,距离太阳的远近对地球接收太阳热量的多少(E )。

A、30.2%B、3.2%C、32% D、很有影响E、并无太大影响

9.地球表面温度的高低,主要取决(B)。

A、地球自身的温度B、太阳阳光的辐射C、距离太阳的远近

10.过去靠迷信骗钱的阴阳先生们把一年365年,分成“吉”、“凶”两类。

今天是“离”日或“绝”日,干什么事都不相宜,叫做“黑道凶日”,而某一天干什么事情都毫无禁忌的,就是好日子,叫做“黄道吉日”。

这是(C)。

A、有一些根据的B、有道理的C、毫无科学根据和科学道理的

11.一年四季和24个节气,是根据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各个不同位置、不同角度、太阳光直射地球的不同部位和太阳光强弱不同的程度等,科学概括出来的(A)。

一年365天,除了有(C )的区别外,哪一天都一样,根本就没有什么“好”、“坏”的分别,更没什么“黑道凶日”和“黄道吉日”。

A、气候变化规律 B、凶日和吉日C、天晴、天阴、下雨、下雪、刮风和打雷

12.地球大约是在(B)年前形成的,那时候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上的环境和现在的不同,天空中或赤日炎炎,或闪电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

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氢气、氨、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构成了地球原始的(D)。

A、146亿B、46亿C、对流层D、大气层

13.地球的内部结构为一同心状圈层构造,由地表至地心依次分化为地壳、地幔、地核,地核又分为内地核与外地核两部分。

地球内部越接近地心,温度(A)。

A、越高B、越低C、越温和

14.我们呼吸的氧气来源于植物,(A )。

A、对B、错C、不一定

15.自然界的氧气一般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形成的,另外通过(C )也能产生氧气。

A、海藻 B、阳极反应C、电解水

16.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对地球生物圈意义重大:

一是完成了物质转化,将(B),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植物生长的需要,还为其它生物提供食物来源,同时放出氧气供生物呼吸利用;二是完成了能量转化,将(D)储存在有机物中,是自然界中的能量源泉之一;三是使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F),促进了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A、有机物转化成无机物B、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

C、光能转变成能源  D、光能转变成化学能

E、氧气和氢气 F、氧气

17.宇宙大爆炸是迄今关于(C )形成最有影响的一种学说。

A、银河系B、太阳系C、宇宙

18.宇宙大爆炸学说认为,宇宙在其孕育的初期,集中于一个很小、温度极高、密度极大的原始火球。

在150亿年到200亿年前,原始火球发生大爆炸,物质开始向外大膨胀,于是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D)。

A、星系团B、银河系C、太阳系D、宇宙

19.20世纪30年代,射电望远镜诞生。

与接收可见光的光学望远镜不同,射电望远镜接收的是天体发出的(D)。

A、引力波B、无线电短波C、无线电长波D、无线电波

20.射电望远镜由(C)两大部分组成。

A、光学望远镜和接收系统B、发射和接收系统C、天线和接收系统

21.世界上最大的射电天文望远镜——( A)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位于我国贵州省平塘县克度镇绿水村的大窝凼洼地,项目正在建设中,预计2016年建成。

 A、500米 B、1000米C、1500

22.世界上最大的射电天文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sApertureSphericalTelescope),简称(B )。

A、NASAB、FASTC、FST

23.(C)观测的天文学内容,从宇宙初始混沌、暗物质分布与大尺度结构、星系与银河系的演化,到恒星类天体乃至太阳、行星与邻近空间事件等,涵盖广泛。

A、FSTB、NASAC、FAST

24.FAST的科学目标主要是:

1、巡视宇宙中的中性氢,研究宇宙大尺度物理学,探索(B )。

2、(D ),研究极端状态下的物质结构与物理规律。

3、主导国际甚长基线干涉测量网,并获得天体超精细结构。

4、探测星际分子,研究(E )、星系核心黑洞以及探索太空生命起源。

5、搜索星际通讯信号,搜寻(G )。

6、其他应用领域。

A、银河系起源和演化 B、宇宙起源和演化   C、黑洞  D、观测脉冲星 E、恒星形成与演化F、太阳形成与演化 G、地外文明

25.FAST借鉴国外大射电望远镜的经验,吸收当今世界上先进的望眼镜技术,其独到之处在于:

1、利用贵州天然的(B)作为台址;2、洼坑内铺设数千块单元组成500米球冠状主动反射面,球冠反射面在射电电源方向形成300米口径瞬时抛物面,使望远镜接收机能与传统抛物面天线一样处在焦点上;3、采用轻型索拖动机构和并联机器人,实现接收机的(E )。

A、高山B、喀斯特洼坑C、喀斯特溶洞D、高精度灵敏 E、高精度定位

26.混沌天体中的爆炸诞生了宇宙,在形成星球的同时也逐渐形成了星系,星系中有(F)银河系,其中一个银河系中有一个太阳系,太阳系中有(B)行星,其中的一个行星就是地球。

A、七大 B、八大C、九大D、一个E、二个F、N多

27.地球生命从最原始的无细胞结构生物进化为有细胞结构的原核生物,从原核生物进化为真核单细胞生物,然后按照不同方向发展,出现了(C )。

A、真菌界 B、植物界和动物界C、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

28.人类是从较早期的动物进化而来的吗?

(A )。

A、是的 B、不是

29.人类经历了漫长的进化演变历程,从东非直立人进化到早期智人,一直到约10万年前进化到(C ),即今天的现代人类。

A、早期人类B、智人 C、晚期智人

30.大约450万年前,(C)开始分化,产生腊玛古猿,以后在由腊玛古猿演化成200万年前的南方古猿,进一步再发展为现代人类。

A、人和猩猩 B、人和猴 C、人和猿

31.根据古生物学研究,人类的进化过程大致有(B)阶段,即( D)阶段。

A、三个B、四个C、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智人

D、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

32.最早期的人类与恐龙生活在同一个年代吗?

(A )

 A、是的 B、不是

33.任何含碳物质,只要测定其剩下的放射性(C)含量,就可推断出它的年龄。

A、碳-12B、碳-13 C、碳-14

34.1912年,德国地质学家、气象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在《大陆与海洋的形成》一书中提出大陆漂移学说,认为中生代地球表面存在一个泛大陆,这个超极大陆由于地球自西向东(A )后来产生多次分裂、漂移,经过二亿多年的时间,形成了现在的七大洲四大洋。

A、自转的分力B、公转的分力C、旋转

35.地震的产生有很多原因,最重要的是(C)运动。

A、地核B、地幔C、板块(地壳)

36.地震带是(B )的地带。

 A、地震分布零散B、地震集中分布

37.声音可在(C )中传播。

A、气体、导体 B、固体、半导体C、固体、液体、气体

38.打雷闪电都是先看到闪电后听见雷声、炸弹爆炸先看到光后听见爆炸声,这是因为(C)。

A、距离远B、人的听觉不如视觉反应快C、光速比声速快

39.(A )是目前已知的自然界物体运动的最大速度。

A、光速B、声速C、超音速

40.(D)是物质中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该物质一切化学特性的最小微粒。

A、电子B、中子、C、质子D、分子

41.由电子与中子、质子所组成的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

相对于中子和质子所组成的原子核,电子的质量显得(A )。

A、极小B、极大C、跟原子核一样大

42.父亲和母亲各提供一半的遗传基因,但是母亲只有X染色体,父亲则有X、Y两种染色体。

当形成受精卵时,如果精子进入卵子时,携带的是(A)染色体,那么生出来的孩子就是男孩,如果携带的是(C)染色体,那么生出来的就是女孩。

所以,生男生女其实都取决于(E )。

A、Y B、X、Y C、X D、母亲E、父亲

43.在计算机里,一切信息都采用数字化的形式表示,无论是数值、文字,还是图形、声音等等,在计算机里都统一到(B )的数字化表示上。

A、十进制B、二进制 C、满二进一制D、满十进一制

44.二进制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进位制,由于在现代被用于电子计算机中而重新复活。

二进制只由(C)组成,采用“满二进一”的原则。

A、1和1 B、1和2 C、1和0

45.计算机为什么采用二进制?

这是因为(A  )

A、1、技术上容易实现。

2、可靠性高。

3、运算规则简单。

4、与逻辑量相吻合。

5、二进制数与十进制数之间的转换相当容易。

B、技术上容易实现、成本低、效率高。

C、运算简化、制作工艺简单。

46.科学研究者提出假说来解释自然现象,然后设计实验来检验这些假说,核对从这些假说所推导出的预言是否正确无误。

这些步骤必须具有(B )。

A、不可重复性B、可重复性 C、可模拟性

47.科学家用动物进行科学实验,是通过对活动物进行试验和观察,认识有机界的各种规律。

从生物学的角度看,人与动物(B),能保证动物实验的可靠性。

A、根本不同 B、大同小异C、完全一致

48.英国医生哈维用狗、蛙、蛇、鱼、蟹和其他动物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发现了(B),证实了动物体内的血液循环现象,并阐明了(C)在此过程中的作用。

A、血液B、血液循环C、心脏D、动脉

49.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用动物做大量实验,在(C )活动三个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A、心脏、生理、消化B、消化、生理和神经

  C、心脏生理、消化生理和高级神经

50.德国内科医生冯梅林,俄国内科医学、病理学家闵可夫斯基在研究胰脏在消化过程中的功能时,用狗做实验,揭开了糖尿病之谜,催生了用(C)控制糖尿病的方法,并从家犬体内分离出胰岛素,拯救了无数糠尿病患者的生命。

A、牛结晶胰岛素B、猪胰腺C、胰岛素

51.人体生物钟是指人体随时间作(B)变化的内在节律。

A、昼夜B、周期C、运动

52.人体生物三节律是(A )。

A、体力盛衰期、情绪波动期、智力强弱期B、高潮期、低潮期、临界区

53.生命科学家们已经确认,人脑功能的全部丧失才是(A )死亡的标志。

A、一个人整个生命  B、植物人  C、大脑

54.“哈佛标准”规定,鉴定死亡必须符合四大技术指标:

(C ),这四大技术指标必须相隔6小时重复检查两次,而且必须是人体处在非深低温控制状态和(E)状态之下所做的检验才有效。

A、无深呼吸、深昏迷、脑电波平坦、脑干反应消失

B、一切肌肉运动消失、无自主呼吸、深昏迷、脑干反应消失

C、无自主呼吸、深度昏迷、脑电波平坦、脑干反应消失

D、药物控制

E、非药物控制

55.(A )是指事物各部分间一定的数学比例关系,即将整体一分为二,较大部分与较小部分之比等于整体与较大部分之比,其比值约为1∶0.618,即长段为全段的0.618。

A、黄金分割律B、二八定律

56.DNA是存在于一切细胞中的(A),为英文Deoxyribonucleicacid的缩写,中文译名为(D)。

A、生物遗传物质B、生物物质C、核糖核酸D、脱氧核糖核酸

57.利用医学、生物学和遗传学的理论和技术,从子代和亲代的形态构造或生理机能方面的相似特点分析遗传特征,判断父母与子女之间是否是亲生关系,称为( )鉴定。

A、DNA亲子 B、DNA亲属 C、B、DNA亲人

58.一个办公室或一个单位的计算机网络称为(C),一个公司或一个地区的计算机网络称为(D)。

(A)是全球通信网络和计算机网络的总和。

A、因特网B、物联网C、局域网D、区域网E、万维网

59.物联网,就是(C)的互联网。

A、物业管理B、传递信息C、物物相连D、物资相联

60.(B )指的是当代社会林林种种的海量资讯,其体量如海洋般浩瀚磅礴、无比巨大,以至于无法通过目前计算机及其主流软件在(C)内采集、储存、分析、处理并应用于国家治国理政、企业经营决策和个人的学习生活。

A、信息 B、大数据 C、合理时间D、短时间

61.从海量的各种数据中快速获取有价值信息的技术,叫做( B  )技术。

A、信息B、大数据C、数据处理

62.大数据有(B)V特点:

(D )。

A、3 B、4 C、1、Volume(大量);2、Variety(多样);3、Velocity(高速) D、1、Volume(大量);2、Variety(多样);3、Velocity(高速);4、Value(价值)。

63.“云”,是对计算机集群及IT基础设施的一种形象比喻,每一计算机集群包括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台计算机,就好像天上大朵大朵的云团。

云计算,通俗地讲,是一种基于网络的计算机(A)新方式(模式)。

A、交付、使用、服务B、使用与服务C、运算

64.1964年,按照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建议,将“受激发射”的光简称为(C  )。

A、镭射 B、莱塞 C、激光

65.激光主要有四大特性:

(C )。

A、高强度、高方向性、高单色性和高相干性

B、高强度、高亮度、高单色性和高相干性

C、高亮度、高方向性、高单色性和高相干性。

66.激光是一种方向性极好的(C)。

利用激光来有效地传送信息,叫做(E )。

A、相干波B、单色光 C、单色相干光 D、光纤通信

 E、激光通信

   67.激光通信的优点是:

(D)。

   A、1、通信容量大;2、速度快;3、保密性强 B、1、通信容量大;2、速度快;3、造价低。

C、1、速度快 2、设备轻便经济 3、原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D、1、通信容量大;2、保密性强;3、速度快;4、设备轻便经济;5、原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68.激光钻孔的原理,是应用激光束汇集使金属外表焦点温度疾速上升,温升可达每秒(C)度。

当热量尚未发散之前,光束就烧熔金属,直至汽化,留下一个个小孔。

A、l万B、10万C、l00万

69.激光武器以每秒( E)千米的速度,将强大的光发射到目标上。

由于速度极快,不需要考虑提前量和弹道,激光只要瞄准了目标,即可发射击中目标,目标几乎没有躲避的可能,因此命中率极高。

所以人们形象地将激光称之为(A)。

A、死光 B、星光C、强光D、3万E、30万F、300万

70.军事上主要应用了5项激光技术:

(B )。

A、1、激光测距;2、激光制导;3、激光通信4、激光雷达5、激光导航

B、1、激光测距;2、激光制导;3、激光通信;4、强激光;。

5、激光模拟训练

C、1、激光测距;2、激光制导;3、激光通信;4、强激光;5、战术激光武器和战略激光武器

71.生物芯片又称蛋白芯片或基因芯片,是指通过缩微技术、将(A)材料集成于硅芯片或玻璃芯片表面的微型生物化学分析系统。

A、生物 B、电子C、基因

72.医学上,基于基因水平进行的诊断和治疗,称为(A)。

A、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 B、基因诊断和疾病治疗

73.纳米是一个(B)单位。

A、毫微米B、长度C、度量衡

1微米为千分之一毫米,(B)又等于千分之一微米,相当于头发丝的十万分之一。

A、0.1纳米B、1纳米

74.纳米技术,是指在(D )的尺度里,研究电子、原子和分子内的运动规律和特性的一项崭新技术。

A、0.1—10纳米B、1-10纳米C、1-100纳米D、0.1-100纳米

75.药物与磁性纳米颗粒相结合制成的药物,服用后,纳米药物颗粒可以自由地在(C )运动,再在人体外部施加磁场加以导引,使药物集中到患病的组织中,药物治疗的效果会大大提高。

A、人体组织内B、血管C、血管和人体组织内

76.科学家将可降解的淀粉和不可降解的塑料通过特殊研制的设备粉碎至(A )后,进行物理结合产生新原料。

A、纳米级 B、微米级C、毫米

77.以纳米技术制造的电子器件,其性能大大优于传统的电子器件:

1、工作速度快,纳米电子器件的工作速度是硅器件的(A)倍;2、功耗低,纳米电子器件的功耗仅为硅器件的1/1000;3、信息存储量大,在一张不足巴掌大的5英寸光盘上,至少可以存储(D)个北京图书馆的全部藏书;4、体积小、重量轻,可使各类电子产品体积和重量大为减小。

A、1000 B、10000 C、3 D、30

78.(C)是一种未充分分化,尚不成熟的细胞,具有再生各种组织器官和人体的潜在功能,医学界称为“万用细胞”。

A、细胞  B、活细胞C、干细胞

   79.人体的衰老,皱纹的出现,究其根源实质上都是细胞的衰老和减少。

而细胞的衰老和减少则是由(A)老化引起的。

   A、干细胞 B、细胞C、活细胞

80.干细胞美容原理是通过输注特定的( B),激活人体自身的“自愈功能”,对病变的细胞进行补充与调控,激活细胞功能,增加正常细胞的数量,提高细胞的活性,改善细胞的质量,防止和延缓细胞的病变,恢复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从而达到疾病康复、对抗衰老的目的。

A、干细胞    B、多种细胞  C、免疫细胞

81.转基因包含(B)。

A、植物性转基因食品、动物性转基因食品、微生物性转基因食品。

B、转基因技术、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

82.把人体形态学、物理学和生物学等信息,通过大型计算机处理而实现的数字化虚拟人体,可(A)真实人体进行实验研究的技术平台。

A、代替B、辅助C、部分代替

83.科学家从自愿捐献遗体的无重大病史志愿者中筛选出一具尸体标本,将其切成亚毫米级的薄片,利用数码相机或扫描仪对切片切面进行拍照和存储,之后将图片进行分割标识,建立数据集,再通过计算机合成三维的立体(C)结构,最后把数据整合成一个研究平台。

A、真人B、标本C、人体

84.放射治疗是目前治疗肿瘤疾病的一个重要手段,病人往往担心在此过程中受到过量的辐射。

有了(B),医生就可以先对虚拟人作放射治疗,通过其身体的变化来测定实际辐射量的使用,最后再用到真正的病人身上,这样就进一步提高了治疗的安全性。

A、动物、B、虚拟人C、假人

85.核电站的核燃料用铀制成。

用中子轰击铀-235原子核能产生链式反应,核能在链式反应中会源源不断地释放出来。

1千克铀-235全部裂变放出的能量相当于(C)吨标准煤燃烧放出的能量。

A、1000 B、1700 C、2700

86.进入21世纪后,人们更加注重生存环境和生存空间的质量。

大量燃用化石能源产生的温室效应、酸雨现象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同时,化石能源经长期开采,其资源日趋枯竭,已不足以支撑全球经济的发展。

在寻找替代能源的过程中,人们开始越来越重视核能的应用,而核能最主要的应用就是(A )。

A、核能发电 B、核武器

87.核电站的组成通常有两部分:

核系统及核设备,又称为(B);常规系统及常规设备,又称为(D )。

这两部分就组成了核能发电系统。

A、核反应堆B、核岛C、常设岛D、常规岛 

88.火电站是通过化石燃料在锅炉设备中燃烧产生热量,而核电站则是通过(B )产生热量。

 A、核聚变    B、核燃料链式裂变反应

89.由重的原子核变化为轻的原子核,称为(B  )。

A、核聚变B、核裂变

90.由较轻的原子核变化为较重的原子核,称为(A )。

A、核聚变 B、核裂变

91.原子弹爆炸是(B)。

A、核聚变 B、核裂变

92.恒星的持续发光发热是(A  )。

A、核聚变 B、核裂变

93.核裂变能产生巨大的能量,但裂变堆的核燃料蕴藏极为有限,还会产生强大的(C)伤害人体,而且遗害千年的废料也很难处理。

核聚变产生的能量(B)核裂变,辐射则少得多。

A、远远小于B、远远大于C、辐射D、X光

94.在地球的自然条件下,核聚变只能在(A )下实现。

A、人工条件 B、天然条件 D、地下条件

95.安全、清洁、低碳、可靠是核电最大的优点,但是,(A)是核电的两大难题,而如果一旦发生核泄露事故,那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A、核废料和热污染B、核废料和核泄露C、核废料和核污染

96.核电站的安全问题主要是(B)的处理。

A、核废料和热污染B、核泄露和核废料

97.太空垃圾学名为(C)。

A、空间废物B、航天器残留物C、空间碎片

98.现在太空垃圾很多,正常工作的航天器与大碎片相碰的机会是(B )的。

A、极大B、极小

99.太空垃圾越来越多,大大增加航天器与太空垃圾的(B  )。

A、安全系数   B、碰撞概率。

100.自人类应用电力160多年来,电能的输送都靠电线,目前应用较多的是用铜、铝等金属做成的导线。

与之配套的还有铁塔、电杆等。

导线输电有三大弊端,一是造价太高,二是用电线送电损耗太大,三是铁塔、电杆占用大量土地,导线耗用大量金属。

能不能省去导线,用其他办法输电呢?

(B)。

A、省去导线无法输电 B、微波输电就是一种无线输电

 101.全球气候变暖指的是在一段时间中,地球的大气和海洋温度上升的现象。

人们焚烧化石矿物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也就是常说的(A),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A、温室效应B、热岛效应

102.《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A)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于1992年在巴西城市里约热内卢签署生效。

A、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B、化石燃料燃烧

103.臭氧层能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A)的伤害。

A、短波紫外线 B、红外线 C、氟里昂

104.当太阳能辐射到达森林树冠叶面时,约有70%的能量被(A )所吸收,变成有机物或用于汽化水,20%左右的能量被叶面反射到大气中,透过叶片的光一般在10%左右,树冠下的温度比无树木遮荫处低5.2℃-14℃。

A、绿叶 B、黄叶

105.都市森林的蒸腾作用,能够吸收热量,减轻城市(A)和改善城市的小气候。

A、热岛效应 B、温室效应

106.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中的气温明显(A)的现象。

A、高于外围郊区B、低于外围郊区

107.沙尘暴是(B)两者兼有的总称,是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物质吹起并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一千米的严重风沙天气现象。

A、沙尘暴和风暴 B、沙暴和尘暴

108.沙尘暴是一种风与沙相互作用的灾害性天气现象。

气象学上,有利于产生大风或强风的天气形势,有利的(A)分布和有利的空气不稳定条件是沙尘暴或强沙尘暴形成的主要原因。

A、沙、尘源 B、地势

109.人口膨胀导致的( B  )才是造成沙尘暴频发的“元凶”。

A、大规模开垦土地 B、过度开发自然资源、过量砍伐森林、过度开垦土地

110.人类一直致力于改造自然,造福人类,但一些自以为是之举,酿成了大规模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