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五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07170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五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五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五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五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五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五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五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五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五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五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五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五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五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五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五篇.docx

《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五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五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五篇.docx

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五篇

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五篇

【篇一】

摘要:

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地位不容忽视,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情感和法律意识的重要途径。

但是由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一些教学内容比较晦涩、枯燥,所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是很高,对此建议教师在教学中要有创新意识,积极采取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激活策略,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关键词:

初中教学;道德与政治;激活策略

初中生正处于思想行为和法律意识培养的关键阶段,如果没有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容易出现思想行为偏差。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学生思想行为和法制意识教育的有效载体,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观,所以是学生在学习与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

为了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价值最大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多采取趣味化、生动化的教学方法,从而让学生实现更加主动、更加高效的学习。

一、对课堂导入进行有效设计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一些教学内容较为枯燥,很多初中生对其进行直接理解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单纯进行机械背诵又容易打消学生的学习热情,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而通过有效的课堂导入和设计,可以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有效集中起来,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

同时,课堂导入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的选择余地比较大,所以教师在平时要重视导入艺术,以提高课堂教学成效。

例如,在“情绪的管理”的教学中,学生在平时普遍对个人的情绪管理和控制不忘初心,在学习这类内容时也缺乏兴趣,教师可以通过设计课堂导入活动来实现有效“激趣”,如教师可以将某个人因为不良情绪造成的恶性事件制作成小视频,通过微课的形式导入课堂,这样的形式新颖有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去了解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微课播放完毕后,教师在对教材中涉及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在不知不觉中导入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兴趣将会得到有效的激发。

二、对情感教育进行有效融入

情感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有段,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情感的投入,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以便在师生之间搭建起互动交流的桥梁。

同时,当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后,学习行为会更加主动,个人在思想、道德、法治方面的素质也可以得到更好的完善。

对再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发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情感教育因素,制定更加科学、完善的情感教育方案,以便对学生的情感素质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

例如,在讲解“集体生活成就我”的内容时,首先要激发学生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意识,这就需要情感教育的实施,一方面可以向学生讲解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让学生感受班级、国家等集体力量和凝聚力的伟大之处,如发生重大事件如地震、疫情、洪灾时,正是由于国家集体力量的存在,才让灾区个人顺利度过难关,所以个人是要依存和服从集体的。

三、对教学内容进行生活对接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很多内容,都可以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建立起有效的联系,其教学目标最终也是要服务于学生未来的学习、成长和生活实践的,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要有生活化教学意识,要尽可能的结合教材内容,开发一些生活化的教学素材和教学方式,实现与学生现实生活的有效对接,让学生在更多的生活实践中加强对道德与法治问题的反思和理解,让学生尝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增强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和领悟,实现学科思维素质和能力的有效发展。

例如,在“认识自己”的教学中,可以使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优点、缺陷,对生活的影响有哪些?

面对自己的素质缺陷该如何完善自我,这样的生活化教学可以促进学生不断的完善自我、提升自我。

四、对教学手段进行创新丰富

为了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激活,离不开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的支撑,尤其是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可以让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更加形象、生动的展现出来,增加课程知识传授过程的趣味性,从而更好的调动学习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学生收获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

例如,在“法律为我们护航”的教学中,单纯的法律知识讲解较为枯燥,这是教师可以多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给学生播放一些法制故事片,让学生在更多的真实案例中学习。

如此一来,当学生个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或威胁时,学会利用法律保护自己和处理问题的良好意识。

结语

总之,初中道德与法制课程的教学,对学生构建健康的心理和人格,增强道德与法制意识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为,为了提高其教学质量和育人成效,教师要具备创新教学意识,敢于打破常规,重视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让课堂教学实现激活、激趣,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促进课堂互动,最终实现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兰明惠.创设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率[J].甘肃教育,2016(16)

【篇二】

[摘 要]随着社会各行各业竞争程度的加剧,社会各界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尤其是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质已经成为一个人的必备素质。

初中生正处于思想和行为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自然也就承担起了非常重要的教学职能。

“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应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初中教育;道德与法治;学为中心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教学的最终目标不仅仅局限于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要点,促进学生智力素质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法治素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初中阶段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之一,需要做到“学为中心”。

通过道德与法治教学可以帮助初中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及时纠正可能存在的思想和行为偏差,促进初中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一、树立“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一切教学活动开展的总体指导,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首先

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基于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坚持“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要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坚持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需求出发,制定符合学生长远发展的教学计划和目标,保证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改变以往单纯从教学内容出发的教学思想,而是要从学生出发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教师要对学生建立全面深入的认知,尽可能全面的分析初中学生的思想状况、道德状况、心理健康状况、法律意识等,实现对班级学情的重要把握,然后制定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案。

其次,教师重视学生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例如,在“让友谊之树长青”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由组合成若干学习小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进行集体探索性的学习等,让学生分享彼此之音质生活收获、趣味经历、学习成果等,也可以开展一些集体学习活动、实践活动,让学生明白友谊的伟大之处,树立起互帮互助的良好意识和情感,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品德和行为素质。

二、采取“学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初中阶段的教学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初中生年龄偏小,认知和理解能力相对有限,学习自制力和专注力通常不高,对于较为枯燥的学习内容通常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得不到保证。

尤其是对于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来说,其本身趣味性不强,教师教学时如果刻板的照本宣科将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老师采取“学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改进和创新教学方式,采用学生喜爱的教学手段,不断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尤其是要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加强对于网络媒体、新媒体等教学工具的应用,促进课堂教学的互动和交流,多让学生获得新奇有趣的学习体验,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德育素质的更好发展。

例如,在讲到《我敬畏生命》一课时,单纯依靠教师讲解“敬畏生命”的理论知识难免比较平淡,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与“生命”相关的震撼画面或短片,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生命力的顽强,明白生命的来之不易,在学生受到视觉冲击和情感冲击后,教师在引入课堂上与“敬畏生命”相关的知识内容,这样一来教学效果将得到大大改善。

此外,还可以充分运用初中生喜爱的趣味化教学方式如游戏、表演等,将理论化的知识通过趣味性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

三、开展“学为中心”的实践活动

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和法治素质,便于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健康成长和发展,由此可见,道德与法治教学成果的最终落脚点是生活和实践,因此在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时,要重视实践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开展。

具体而言,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因此学校要定期组织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结合教材理论知识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相关的实践活动,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结合,促进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的统一,在实践活动中加强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如,在讲解《生活需要法律》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自己在生活中有过哪些与法律相关的事件,反思法律意识的淡薄将造成什么后果,最后法律在事件的解决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让学生将生活实践中的所见所想制作成一个典型案例,然后拿到课堂上进行分析,以此让初中生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

总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学为中心”,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多从学生需求出发,制定更有针对性和吸引力的教学方案,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积极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进而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人文情感素质和法治观念,为初中生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连常生,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03)

【篇三】

法治意识指的是人们对于法律的认同、崇尚与遵从,对高中生法治意识的培养实际上就是提高学生在法律上的规则意识、程序意识与权利义务意识。

在深化培养高中生法治意识的过程中,案例教学法指的是教师根据所学内容,从现实生活、时事热点中选取具有针对性、直观性、现实性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分析、灵活探究,帮助学生形成理性的法治意识。

一、结合文本,探究对应案例

案例的选择需要保证其与具体教学内容、教材文本的对应性,这是因为案例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实现教学目标、完成相应任务的手段,其选择的合理性、针对性直接影响到了学生法治意识的形成、课堂教学的整体成效。

因此,在选择具体的案例之前,教师首先必须要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分析,从中把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在分析教材文本内容的同时,案例的选择还需要结合学生的法治意识培养现状,即将学生作为案例教学活动开展的主体,让所选择的案例能够被学生主动感知、主动分析,这样才能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在多个方面的能力、正确的情感态度与意识观念。

例如在必修二《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引入《2016政府工作报告》,通过“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等理论观念的初步奠定,让学生结合教材、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文本对于“法治”等相关知识点有一个大概的认知。

随后,教师可以引入“佛山货车司机遭执法人员围殴事件”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案例的整体经过,结合案例中的文本内容分析在这一事件中佛山市交通、交警和特警组成的治超执法队为什么需要承担打人的责任?

交通部门事后对肇事车辆的惩处是否合理?

你认为政府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应该做到什么?

为了深化学生的认知,教师还可以引入一些高素质的执法队伍或者是案例进行比较分析,在具体文本内容的指引下,让学生认识到成为一名学法、懂法、守法以及用法的合格公民的重要性,更为准确地认识到政府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重要价值。

二、与时俱进,分析热门案例

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过于陈旧的案例内容不利于学生把握我国法治理论与思想的发展趋势,也不利于学生结合实际加深对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准确认识。

教师应该认识到,思想政治本身就是一门紧跟时代的学科,在案例引入的过程中同样应该把握其时代性。

而从目前课本上所提供的案例来看,绝大多数案例都较为滞后,虽然能够直接用于课堂,省去了资源搜索、整合的时间与精力,但是其时效性却并不明显。

因此,教师应该将及时性作为案例选编的重要原则,尽可能选择一些热门的案例与时事热点,组织学生在分析案例的基础上进行灵活自主的讨论,阐述自己的观点与想法。

例如为了让学生对于依法治国方略的贯彻、基本职能的依法履行、行政工作的依法开展等知识点有着更为全面的认识。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入这一热点:

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2016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从中进一步突出我国社会、政府对于构建法治政府,提高行政执法公开性、公平性的重视程度。

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教师不能仅一味地对这些文件进行简单枯燥的介绍,这样不利于学生对于具体文件、热点话题的分析,而是应该提出一些具有探索性、讨论性的问题。

例如在《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分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目前我国法治政府在建设上取得的成绩,然后探讨可以从哪些路径入手,提高法治政府的构建水平,将案例的讲解分析与书本上的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实现知识在运用与理解上的贯彻落实。

三、联系生活,感悟真实案例

生活实际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资源的重要来源,也为教学案例的丰富提供了支持。

新课标也做出了较为明确的要求:

“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

对此,为了树立学生的法治意识,在案例引入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找到政治教学的入手点,在保证案例等教学内容的真实性的同时,让学生在分析的基础上主动去关注现实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更为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让学生获得长足的发展。

例如为了让学生形成依法纳税的意识,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这样一个案例:

王四在某电子商城购买了一款价值2000元的手机,交钱后他向店主索要发票,却得知这家店没有发票。

店主向王四解释道,这款手机的价格比市场略低就是因为不包含税款,如果王四想要发票就得多给80块。

随后又补充说道:

如果这部手机出现什么问题,可以拿着收据和保修单来进行维修或者是换机。

王四一听,也觉得很有道理,便没有再向店主索要发票了。

这一案例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出现,教师的讲述可以充分引起学生的共鸣。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将案例讲述与分析的机会转交给学生,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过的类似案例,分析店主与王四在行为上的对错与否,帮助学生形成依法纳税的意识与态度。

最后,教师才对依法纳税的必要性、重要性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到这一行为是对自身合法权益、市场秩序、我国税法的维护,带动学生主动成为合法的公民。

四、链接影视,讨论经典案例

在运用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既可以通过语言或者是文本的分析来对具体的案例进行透彻性的讲解,同时也可以通过视频播放的形式,让学生能够更为直观全面地了解案例发生的经过,从不同角色的不同角度入手对一些经典的案例进行探讨。

对此,教师不仅应该拓宽其自身的眼界,多从网络上搜索、整理可以利用的影视材料;另外,教师还应该多开展讨论性的、主题性的案例分析活动,促使学生能够更为全面地加深对于案例内容的思考与评价,鼓励学生运用目前掌握的理论知识去解决案例中的问题,从而达到以理说案的教学目的。

例如在经济生活《市场配置资源》的执教中,教师可以有目的性地导入《反对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等相关法律知识,让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的过程中对有关市场经济的法律条例有一个初步的认知。

在法律知识的讲授上,教师可以通过视频案例的引入来提高讲解分析的直观性、生动性。

对此教师可以引入互联网上大众点评起诉XX不正当竞争的案例,让学生在观看视频、了解案件详情的基础上,结合课本所学与《反对不正当竞争法》进行准确详细的分析。

另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在课下搜集更多的经典案例,为论证自己的观点提供帮助,也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于相关法律的认知水平。

高中生法治意识的形成并不在朝夕之间,在我国全面推进法治社会,强调依法治国的新时期,教师应该认识到高中生法治意识培养的重要性,结合学生现有的思想认知、意识形态,在准确把握教学目标、联系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运用丰富多样的案例来实现法治意识的传播,鼓励学生开展自主性的分析,从而将法律思想内化为法治意识,实现高中思想政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刘素娟.基于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素养的法治意识培育探究[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7(02).

[2]徐林.高中生法治意识培育途径探究[J].中学教学参考,2017(16).

[3]刘海.资源整合:

法治教育的路径选择[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7(04).

【篇四】

摘要: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引入时政教学是教育教学发展中的一个必然趋势,也是众多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一个必然结果。

时政教学与一般的课堂教学方式不同,其有着更多的现实需求和更高的教学期待。

学生们了解时政不仅会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国的发展形势,同时也会影响着学生的“三观”,有着显著的教育性和实效性。

关键字:

初中道德与法治;时政;导入策略

道德与法治是初中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初中生需要借助这门课程来学习关于政治的基本理论,提高政治分析的能力,了解国内外的热点政治事件以及发展形势等等。

当前教师需要做的是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来强化初中生的政治意识。

因此,最有效的方式便是要引入时政热点问题,进行时政教学,全面激发起学生的分析与思考政治的兴趣。

一、精心策划时政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其实,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已经逐渐有了独立思考和表达的能力,我们需要引领他们从更加成熟且全面的角度来理解社会政治,让他们对政治有更深层次的一份领悟。

教师必须要从基础性的知识来导入,让学生们逐渐掌握政治、经济、思想以及国内外时政等知识。

引入时政教学,教师就必须要对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导入环节进行更加真实和现实化的设计,找准时政内容的精准切入点,要谨慎结合初中生的兴趣爱好以及认知风格,这样不仅仅有效保证了时政内容教学时机的合理性,同时也成功提升了初中生对时政教学内容的关注度。

比如,在九年级,有一节课的题目是“融入社会,肩负使命”。

为了让初中生更加充分且深入地了解我们国家的基本政策、共产党的宗旨以及基本路线,教师便可以结合当前的时政来精心策划和设置课堂导入环节:

以两会热点作为基础,将课堂导入设置成为“人大代表有话说”,举出人大代表的具体信息,诸如,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等60多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交提案呼吁,在日常生活中多动笔写字,在纸正笔正、身正心正中升华品质。

“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宇华教育集团董事局主席李光宇建议高考取消英语科目,把中小学生的英语必修课改为选修课等等信息,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必须要谨慎选择初中生理解范围内并且与初中生紧密相关的例子。

这样在导入环节,学生的注意力会很快被吸引。

教师再抓住时机向学生提问:

为什么会有人大代表?

他们的发生有什么意义?

等问题,这样学生们就会对我国的政治制度到底是什么有更大的探究动力。

二、借助课堂讨论,来提升学生的时政意识

时政,就是当下最聚焦的时事政治,所以,时政的时代气息是非常浓厚的,与时政相关的知识自然也会更具实践性和动态性。

教师在引用时政来进行教学的时候,首先要做到的一点就是要彻底割断传统教学模式的联系,紧密结合初中生的特点以及时政内容的特点来设计全新的教学方式,比如,当前最有效的探索式教学模式就是课堂讨论,让初中生能够有更多自由民主的时间和权利去评论时事政治。

比如,在初中阶段,会讲到人身权利,关于这一章节的内容,教师便可以从当今社会和时代的特色来入手,将切入点定位在互联网上面,来科学有效地引入时政事件,进而引导初中生树立起大是大非的正确观念。

现代社会,热点新闻非常之多,诸如,山东某一大学生被诈骗电话骗光全部学费;某地一高中女生在放学途中离奇失踪等等,教师便可以将这一类热点新闻事件整理成课件的形式,播放给学生观看,然后,让学生们以课堂讨论或者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进行讨论,分析当前的环境安全、人身安全、社会安全隐患等等问题,还可以让学生们在讨论之后,就人身权利发表自己的观点和了解,进一步强化学生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以及法律意识。

三、做好时事政治的归纳与整理工作

初中阶段,教师所引用的时政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分别是政治要事、国家政策以及社会热点等等内容,同时还会适当穿插一些当前的国际格局和国家关系等内容。

因此,教师需要做好时事政治的归纳与整理工作,将各类时事政治分门别类,进行清晰地划分,这样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作用也会更具针对性。

比如,随着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的热播,反腐倡廉工作又进入到了高峰阶段,教师便可以以反腐倡廉为主题来对当前的时事政治以及新动向进行整理,诸如:

扎紧制度笼子,强化党内监督;推动制定国家监察法,筹备组建国家监察委员会;加大问责力度,激发担当精神;纪委自我监督与党内监督、社会监督相结合;实现党中央一届任期巡视全覆盖目标等等一系列反腐新信号,这样进行统一的整理和归纳,学生们理解起来难度就会降低不少。

结束语: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引入时政教学的策略是非常丰富和多元化的,以上是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的几点拙见,希望能够在当前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马昌荣.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科学:

全文版》,2017

(1):

00038-00038

【2】陈太伟.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分析与改进[J].《教育》,2016(11):

00062-00062

【3】文江于.新课改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新思路[J].《教育科学:

全文版》,2017

(2):

00024-00024

【篇五】

【摘要】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拓宽中学生思维和行为空间的同时,也给广大中学生带来了较大的消极影响。

本文试从教育内部、教育外部和中学生本身三个方面客观分析网络环境下中学思想道德教育的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网络 中学生 思想道德教育  问题 对策

网络是把“双刃剑”,它在拓宽了中学生思维和行为空间的同时,也给当代中学生带来了较大的消极影响,给中学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带来非常严峻的挑战。

如何正确认识网络时代中学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

如何确立中学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

这些问题已无法回避地摆到了我们面前。

   

一、网络环境下中学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分析

受良莠不齐的网络文化冲击,当前中学思想道德教育存在一系列问题。

  

㈠从教育内部来看:

  

一是思想道德教育目标过于理想化,形式单一,缺乏针对性和实践性。

长期以来教师侧重德育知识的集中灌输,难于解决道德情感、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等更为深层的东西,不利于将中学生的道德观念外化为道德行为。

二是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已经成为中学的一道绚丽风景,但网络文化、微信文化等非主流文化已经成为校园中的不和谐音符。

 

三是中学片面追求升学率,评价形式主义,造成实效低下和弱化。

中学普遍重智育轻德育,只注重道德量化,至于培养中学生高尚的情操、健全的人格,教育者就考虑得较少,容易导致他们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双重人格的形成。

   

㈡从教育外部来看:

 

一是在社会转型期,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对正面教育形成了强烈的冲击。

   

二是家庭教育方面。

有些家长过分强调子女的智力发展,过分宠惯和溺爱,而且本身的思想道德就有问题,极容易使子女产生道德错觉。

 

三是网络行为的隐蔽性,网络交往的虚拟性,再加上西方意识形态和不良异质文化的侵袭,对中学生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挑战,将导致中学生不道德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增多。

㈢从思想道德教育主体方面看:

一是部分中学生政治观念淡薄,价值观、人生观模糊不清,是非、善恶、美丑不明。

二是多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