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膨胀计法测聚合反应速度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07181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74.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一膨胀计法测聚合反应速度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实验一膨胀计法测聚合反应速度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实验一膨胀计法测聚合反应速度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实验一膨胀计法测聚合反应速度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实验一膨胀计法测聚合反应速度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实验一膨胀计法测聚合反应速度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实验一膨胀计法测聚合反应速度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实验一膨胀计法测聚合反应速度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实验一膨胀计法测聚合反应速度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实验一膨胀计法测聚合反应速度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实验一膨胀计法测聚合反应速度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验一膨胀计法测聚合反应速度Word格式.docx

《实验一膨胀计法测聚合反应速度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一膨胀计法测聚合反应速度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实验一膨胀计法测聚合反应速度Word格式.docx

2.了解动力学实验数据的处理和计算方法。

二、实验原理

聚合动力学主要是研究聚合速率、分子量与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聚合温度等因素间的定量关系。

连锁聚合一般可分成三个基元反应:

引发、增长、终止。

若以引发剂引发,其反应式及动力学如下:

引发:

(1)

增长:

(2)

终止:

(3)

式中:

I、M、R*、M*、P分别表示引发剂、单体、初级游离基或聚合物游离基及无活性聚合物。

Ri、Rp、Rt、kd、kp、kt分别表示各步反应速率及速率常数。

f表示引发效率,[]表示浓度。

聚合速率可以用单位时间内单体消耗量或者聚合物生成量来表示,即聚合速度应等于单体消失速度,

只有增长反应才消耗大量单体,因此也等于增长反应速率。

在低转换率下,稳态条件成立,Rf=Rt,则聚合反应速率为:

(4)

式中K为聚合反应总速率常数。

单体转化为聚合物时,由于聚合物密度比单体密度大,体积将发生收缩。

根据聚合时体积的变化,可以计算反应转化率。

P.02

膨胀计法测定聚合反应速率姓名:

学号:

本实验采用膨胀计法测聚合反应速率,膨胀计法的原理是利用聚合过程中体积收缩与转化率的线性关系。

膨胀计是上部装有毛细管的特殊聚合器,体系的体积变化可直接从毛细管液面下降读出。

根据下式计算转化率:

(5)

式中C为转化率;

V’为不同反应时间t时体系体积收缩数,从膨胀计的毛细管刻度读出;

V为该容量下单体100%转化为聚合物时体积收缩数。

(6)

式中d为密度,下标M、P分别表示单体和聚合物。

本实验以过氧化二苯甲酰(BPO)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在60℃下聚合。

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在60℃的密度取

g/cm3,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取

g/cm3。

三、实验仪器及药品

仪器:

仪器名称规格数量

膨胀剂定制加工一套

烧杯50mL一只

恒温水浴槽一套

量筒25mL一只

玻棒一根

秒表一只

另:

试管夹、橡皮筋、乳胶管、乳胶手套、铁旋塞、洗耳球等。

试剂:

试剂名称规格用量

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新鲜蒸馏16mL

过氧化二苯甲酰(BPO)重结晶0.15g

丙酮化学纯

乙醇化学纯

四、实验步骤

1.向恒温水浴槽内加入一定量的水,打开电源,升温至60℃。

2.准确量取16mLMMA和0.15gBPO,在50mL烧杯内混合均匀后,倒入膨胀计下部至半磨口处,插上毛细管,此时液面上升至毛细管(1/4~1/3)刻度处,检查膨胀计内有无气泡后,用橡皮筋固定膨胀计的毛细管与下部。

3.将装有反应物的膨胀计浸入60℃的恒温水浴中,膨胀计下端距恒温槽底部5cm左右为宜。

由于热膨胀,毛细管内液面不断上升,当液面稳定不动时,可认为体系达到热平衡。

记录时间及膨胀计的液面高度作为实验起点,观察液面变化。

液面一开始下降表示反应开始,记时。

随后,每隔5min读一次毛细管体积变化至实验结束。

(一般做5个点,点数太多,体系粘度过大,使毛细管难以取下)

4.反应结束后马上取出样品,迅速使反应器与毛细管分离,以免膨胀计粘结;

用丙酮将反应器与毛细管

清洗干净。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称取的BPO质量为0.1488克

1、诱导期:

从到达热平衡至反应开始为止的时间:

5分38秒

2、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反应时间

t/min

5

10

15

20

25

毛细管读数V/mL

8.490

8.450

8.420

8.381

8.350

8.320

数据处理:

体积收缩V’/mL

0.040

0.070

0.109

0.140

0.170

转化率

C/%

0

1.0404

1.8207

2.8351

3.6415

4.4218

0.01046

0.01838

0.02876

0.03709

0.04523

其中转化率C的计算式:

计算示例:

以反应时间5min为例

体积收缩V’=8.490-8.450=0.040mL

转化率C=0.040/3.8446*100%=1.0404%

ln(1/(1-C))=ln(1/(1-0.010404))=0.01046

3、转化率~时间(C~t)曲线,如图1所示

 

图1转化率~时间(C~t)曲线

Equation

y=a+b*x

Adj.R-Square

0.99723

Value

StandardError

C

Intercept

0.000842245

0.00063014

Slope

0.00177

4.16257E-05

故C~t曲线方程为C=0.0008422+0.00177*t,r2=0.99723>

0.99,符合线性

反应速率R=-d[M]/dt=[M]0*dC/dt=ρ/M*dC/dt=0.8957*1000/100.12*0.00177=0.01583mol/(L*min)

4、反应总速率常数:

上式可以变形为:

,积分得

,所以

对t作图,其斜率为K[I]1/2。

在低转化率下,[I]可认为不变,即[I]等于引发剂起始浓度[I]0,则可得反应总速率常数K。

图2ln(1/(1-C))~t曲线

0.99776

ln(1/(1-C))

0.000717725

0.000579459

0.00181

3.82778E-05

故ln(1/(1-C))~t曲线方程为ln(1/(1-C))=0.0007177+0.00181*t,r2=0.99776>

由曲线斜率得K[I]1/2=0.00181

可认为[I]=[I]0=0.1488/(242.23*0.016)=0.03839mol/L

求得K=0.00181/[I]1/2=0.00181/0.038391/2=9.237*10-3L1/2mol-1/2min-1

已知BPO在60℃下的

及引发MMA的引发速率f(查得60℃时

),进一步可求得

kp/kt1/2=K/(fkd)1/2=9.237*10-3/(60*(0.492*1.12*10-5)1/2)=0.06558L1/2mol-1/2s-1/2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1、C~t曲线方程为C=0.0008422+0.00177*t(t:

min)

反应速率R=[M]0*dC/dt=0.01583mol/(L*min)

2、ln(1/(1-C))=0.0007177+0.00181*t(t:

K=9.237*10-3L1/2mol-1/2min-1

kp/kt1/2=0.06558L1/2mol-1/2s-1/2

七、思考题

1、分析在实验过程中诱导期产生的原因。

为防止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由热引发、光引发等在储存中发生聚合,生产中会添加阻聚剂来终止自由基,常添加对苯二酚。

尽管实验中的MMA经过蒸馏,但仍有少量阻聚剂存在。

诱导期内BPO产生的自由基进攻阻聚剂,当阻聚剂消耗完后,诱导期结束,开始MMA的聚合反应。

2、本实验应注意哪些实验操作?

单体和引发剂要混合均匀,引发剂充分溶解;

膨胀计内要检查有无气泡;

膨胀计磨口的配套,使用时毛细管与反应器要耳朵对耳朵,橡皮筋一定要扎紧,严格防止实验时水进入膨胀剂内;

膨胀计完全进入恒温槽,但不能过于接近加热棒;

记录点数不能太多,反应时间不宜超过30min;

反应结束马上取出样品,迅速使反应器与毛细管分离,以免膨胀计粘结;

用丙酮将反应器与毛细管清洗干净。

注意数据读取,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3、如果反应改在65℃下进行,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反应温度上升,聚合速率常数增大且增加幅度大,反应速率加快,应更加注意观察体系的热膨胀、热平衡等现象。

由于反应速率变大,注意反应可能会较快出现自动加速现象。

4、查询60℃下MMA的kp和kt,与实验结果对比,分析误差产生原因并提出应改进的地方。

60℃下MMA的kp=

,kt=

kp/kt1/2=367/(0.93*107)1/2=0.1203L1/2mol-1/2s-1/2

实验结果kp/kt1/2=0.06558L1/2mol-1/2s-1/2

误差E=(0.1203-0.06558)/0.1203*100%=45%

本次实验误差较大,产生原因可能为:

(1)由于实验中体积每5分钟仅下降0.03~0.04ml,变化非常不明显,使得反应开始时液面下降的时间点判断有所延迟,诱导期偏长,反应时间偏小,使得反应时间与转化率不对应。

(2)由于体积变化不明显,使得体积读数存在误差。

(3)量取MMA时,体积量取可能有偏差,使得反应液浓度有偏差。

(4)MMA和BPO混合时,未能够完全搅拌均匀使引发剂完全溶解。

可改进的地方:

实验中毛细管的内径可再减小,使得液体体积变化更为明显。

5、自由基反应动力学推导有哪些假定条件。

链转移反应无影响、等活性、聚合度大、稳态等4个假定。

6、为什么膨胀计法只适用于低转化率下聚合速率的测定?

高转化率下为什么不适用?

在低转化率下聚合,各速率常数基本不变,短期内引发剂浓度变化不大近于常数,且满足上述4个假定,故聚合速率与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等满足

在转化率较高的情况下,实际情况将偏离上式,主要时因为由凝胶效应产生的自动加速现象,此时已偏离了微观动力学行为,属于宏观范畴,速率方程的处理比较复杂多采用经验式。

且高转化率下,产物粘度较大,会使得膨胀计粘结。

参考文献:

潘祖仁主编.高分子化学.第五版.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5:

75-77,85-92,1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