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模拟考试化学卷二解析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07679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90.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模拟考试化学卷二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模拟考试化学卷二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模拟考试化学卷二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模拟考试化学卷二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模拟考试化学卷二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模拟考试化学卷二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模拟考试化学卷二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模拟考试化学卷二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模拟考试化学卷二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模拟考试化学卷二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模拟考试化学卷二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模拟考试化学卷二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模拟考试化学卷二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模拟考试化学卷二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模拟考试化学卷二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模拟考试化学卷二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模拟考试化学卷二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模拟考试化学卷二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模拟考试化学卷二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模拟考试化学卷二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模拟考试化学卷二解析版.docx

《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模拟考试化学卷二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模拟考试化学卷二解析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模拟考试化学卷二解析版.docx

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模拟考试化学卷二解析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化学卷

(二)

(分值:

100分,建议用时:

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P31 Na23 Fe56

一、选择题(本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泥、水玻璃、水晶均属于硅酸盐产品

B.防晒霜能够防止强紫外线引起皮肤中蛋白质的盐析

C.利用肥皂水处理蚊虫叮咬,主要是利用肥皂水的弱碱性

D.食品包装盒中的生石灰或铁粉,都可以起到抗氧化作用

C [水泥、水玻璃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属于硅酸盐产品,但水晶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不属于硅酸盐,A错误;紫外线能使蛋白质变性,不是盐析,应注意防晒,B错误;铁在食品包装盒中起到了吸收氧气的作用即抗氧化作用,生石灰不能与氧气反应,可以作干燥剂,不能作抗氧化剂,D错误。

]

2.在化学学习与研究中,运用类推的思维方法有时会产生错误的结论,因此类推所得结论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确定其是否正确。

下列几种类推结论中正确的是(  )

A.由2Cu+O2

2CuO可推出同族的硫也可发生反应Cu+S

CuS

B.Na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则K、Ca也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气

C.Fe3O4可表示为FeO·Fe2O3,则Pb3O4可表示为PbO·Pb2O3

D.CO2与Na2O2反应只生成Na2CO3和O2,则SO2与Na2O2反应只生成Na2SO3和O2

B [S的氧化性较弱,与Cu反应生成Cu2S,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2Cu+S

Cu2S,A项错误;Na、K、Ca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都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气,B项正确;Pb的常见化合价有+2、+4,故Pb3O4可表示为2PbO·PbO2,不能表示为PbO·Pb2O3,C项错误;SO2与Na2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Na2SO4,D项错误。

]

3.(2019·浙江4月选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8O2和16O3互为同位素

B.正己烷和2,2二甲基丙烷互为同系物

C.C60和C70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不同核素

D.H2NCH2COOCH3和CH3CH2NO2是同分异构体

B [同位素的研究对象为原子,而18O2和16O3为单质,A项错误;正己烷和2,2二甲基丙烷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1个“CH2”原子团,两者互为同系物,B项正确;C60和C70均为单质,不是核素,C项错误;H2NCH2COOCH3的分子式为C3H7NO2,而CH3CH2NO2的分子式为C2H5NO2,两者不是同分异构体,D项错误。

]

4.一定温度下,探究铜与稀硝酸反应,过程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过程Ⅰ中生成无色气体的离子方程式是3Cu+2NO

+8H+===3Cu2++2NO↑+4H2O

B.过程Ⅲ反应速率比Ⅰ快的原因是NO2溶于水,使c(HNO3)增大

C.由实验可知,NO2对该反应具有催化作用

D.当活塞不再移动时,再抽入空气,铜可以继续溶解

B [过程Ⅰ中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气体,离子方程式为3Cu+8H++2NO

===3Cu2++2NO↑+4H2O,A项正确;随着反应进行,溶液中生成硝酸铜,根据氮元素守恒,过程Ⅲ中硝酸的浓度没有Ⅰ中的大,因此反应速率增大的原因不是硝酸的浓度增大,B项错误;过程Ⅲ反应速率比Ⅰ快,结合B项分析及实验过程可知,NO2对反应具有催化作用,C项正确;当活塞不再移动时,再抽入空气,NO与氧气、水反应生成硝酸,能与铜继续反应,D项正确。

]

5.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22.4L的H2和22.4L的F2混合后,气体分子数为2NA

B.30g乙酸和葡萄糖混合物中的氢原子数为2NA

C.常温下,pH=12的NaOH溶液中,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数为10-12NA

D.标准状况下,2.24LC2H6含有的σ键数为0.6NA

B [标准状况下,HF是液态,22.4L的H2和22.4L的F2混合后,气体分子数少于2NA,A错误;乙酸和葡萄糖的实验式均为CH2O,相对原子质量为30,30g乙酸和葡萄糖混合物中的氢原子数为2NA,B正确;常温下,pH=12的NaOH溶液,由于缺少溶液的体积,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无法计算,C错误;1molC2H6含有7molσ键数,标准状况下,2.24LC2H6含有的σ键数为0.7NA,D错误。

]

6.三种常见单萜类化合物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香叶醇和龙脑互为同分异构体,分子式均为C10H20O

B.香叶醇和龙脑均可发生消去反应

C.龙脑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在同一个平面上

D.1mol月桂烯最多能与2molBr2发生加成反应

B [根据两者的结构可得,二者的分子式均为C10H18O,A错误;龙脑分子中含有甲基、亚甲基和次甲基,故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共平面,C错误;1mol月桂烯中含3mol碳碳双键,则最多可与3molBr2发生加成反应,D错误。

]

7.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合理的是(  )

A.用pH试纸检测气体的酸碱性时,需要预先润湿

B.蒸馏实验中,忘记加沸石,应立即趁热加入沸石

C.要量取15.80mL溴水,须使用棕色的碱式滴定管

D.用酸性KMnO4溶液检验FeCl3溶液中混有的Fe2+

A [蒸馏实验中,忘记加沸石,需要先冷却后再加入沸石,以防剧烈的暴沸,B错误;溴水具有强氧化性,应该用酸式滴定管量取,C错误;由于Cl-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所以不能用酸性KMnO4溶液检验FeCl3溶液中混有的Fe2+,D错误。

]

8.已知X、Y、Z是三种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

甲、乙、丙分别是三种元素形成的单质,A、B、C、D分别是由三种元素中的两种形成的化合物,且A与C中均含有10个电子。

它们之间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

Z>Y>X

B.B、C的空间构型均为直线形

C.Y有多种同素异形体,且均具有高熔点、高沸点、硬度大的性质

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A

D [A与C中均含有10个电子,A燃烧可生成C,由转化关系可知A应为CH4,丙为O2,B为CO2,C为H2O,B、C都可与乙在高温下反应,乙应为C,则D为CO,甲为H2,则X为氢元素,Y为碳元素,Z为氧元素,以此解答该题。

]

9.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的能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ΔH5<0

B.ΔH1>ΔH2+ΔH3+ΔH4

C.ΔH1+ΔH2+ΔH3+ΔH4+ΔH5=0

D.O—H的键能为ΔH1

B [A项,水从液态转化为气态,需要吸收热量,所以ΔH5>0,错误;B项,根据盖斯定律知,ΔH1=ΔH2+ΔH3+ΔH4+ΔH5,而ΔH5>0,所以ΔH1>ΔH2+ΔH3+ΔH4,正确;C项,由B项分析可知,ΔH1+ΔH2+ΔH3+ΔH4+ΔH5≠0,错误;D项,ΔH1表示生成1molH2O,即形成2molH—O键放出的热量,所以H—O的键能为

ΔH1,错误。

]

10.向两个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均充入1mol的A2和2mol的B2,发生反应:

A2(g)+2B2(g)2AB2(g) ΔH。

维持两个容器的压强分别为p1和p2,在不同温度下达到平衡,测得平衡时AB2的体积分数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已知:

图中Ⅰ、Ⅱ、Ⅲ点均处于曲线上;Ⅳ点不在曲线上。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Ⅰ点和Ⅱ点反应速率相等

B.Ⅳ点时反应未到达平衡:

v(正)

C.Ⅰ点时,A2的平衡转化率为40%

D.将Ⅱ点所对应容器冷却到600K,可变成Ⅰ点

B [A2(g)+2B2(g)2AB2(g)正反应气体物质的量减小,根据图示,相同温度,压强为p1条件下,达到平衡时AB2的体积分数大于p2,所以p1>p2,Ⅱ点比Ⅰ点温度高、压强大,所以反应速率Ⅱ点大于Ⅰ点,故A错误;Ⅳ点对应的温度下,达到平衡时AB2的体积分数减小,反应逆向进行,所以Ⅳ点时反应未到达平衡,v(正)

    A2(g)+2B2(g)2AB2(g)

起始/mol  1   2     0

转化/molx2x2x

平衡/mol1-x2-2x2x

=0.4,x=0.5,Ⅰ点时,A2的平衡转化率为50%,故C错误;将Ⅱ点所对应容器冷却到600K,Ⅱ点在压强为p1的曲线上向左移动,故D错误。

]

11.向含有物质的量均为0.01mol的NaOH和Na2CO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aL0.01mol·L-1的稀盐酸。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当a=1时,发生的离子反应:

OH-+H+===H2O

B.当a=2时,发生的离子反应:

OH-+CO

+2H+===HCO

+H2O

C.当1

和HCO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10-2-0.01)∶(0.02-a×10-2)

D.当a≥3时,发生的离子反应:

3H++OH-+CO

===2H2O+CO2↑

C [H+先与OH-反应生成H2O,再与CO

反应生成HCO

,最后与HCO

反应生成CO2和H2O,A、B项正确;C项,当1

===HCO

,剩余n(CO

)=0.01mol-(a×10-2-0.01)mol=(0.02-a×10-2)mol,故n(CO

)∶n(HCO

)=(0.02-a×10-2)∶(a×10-2-0.01),不正确;D项,当a≥3时,OH-与CO

都完全反应,正确。

]

12.已知一定条件下硝酸铵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5NH4NO3

2HNO3+4N2↑+9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解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B.N2是还原产物,HNO3是氧化产物

C.被氧化与被还原的氮原子数之比为3∶5

D.每生成4molN2转移15mol电子

[答案] D

13.海水资源丰富,海水中主要含有Na+、K+、Mg2+、Cl-、SO

、Br-、CO

、HCO

等离子。

火力发电时排放的烟气可用海水脱硫,其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海水pH约为8的主要原因是CO

、HCO

发生水解

B.吸收塔中发生的反应是SO2+H2OH2SO3

C.氧化主要是氧气将H2SO3、HSO

、SO

氧化为SO

D.经稀释“排放”出的废水中,SO

的浓度与海水相同

D [海水中主要含有Na+、K+、Mg2+、Cl-、SO

、Br-、CO

、HCO

等离子,这些离子中CO

、HCO

发生水解反应:

CO

+H2OHCO

+OH-、HCO

+H2OH2CO3+OH-,使海水呈碱性,A项正确;分析流程图可知,吸收塔中发生的反应为SO2+H2OH2SO3,B项正确;海水呈弱碱性,吸收了含SO2的烟气后,硫元素转化为H2SO3、HSO

、SO

,所以氧化主要是氧气将H2SO3、HSO

、SO

氧化为SO

,C项正确;经海水稀释“排放”出的废水中,SO

的浓度比海水中SO

的浓度大,D项错误。

]

14.H3BO3(一元弱酸)可以通过电解NaB(OH)4溶液的方法制备,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M室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2H2O-4e-===O2↑+4H+

B.N室中:

a%

C.b膜为阴膜,产品室发生反应的化学原理为强酸制弱酸

D.理论上每生成1mol产品,阴极室可生成标准状况下5.6L气体

D [阳极室的H+穿过阳膜扩散至产品室,原料室的B(OH)

穿过阴膜扩散至产品室,二者反应生成H3BO3,则b膜为阴膜,C正确;每生成1mol产品,转移电子数目为2mol,阴极室生成1mol氢气,其标准状况下为11.2L气体,D错误。

]

15.(2019·四川名校联考)已知:

p[c(HX)/c(X-)]=-lg[c(HX)/c(X-)]。

室温下,向0.10mol·L-1HX溶液中滴加0.10mol·L-1NaOH溶液,溶液pH随p[c(HX)/c(X-)]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

a

B.图中b点坐标为(0,4.75)

C.c点溶液中:

c(Na+)=10c(HX)

D.室温下HX的电离常数为10-4.75

C [电离平衡常数只受温度的影响,因此用a或c点进行判断,用a点进行分析,c(HX)/c(X-)=10-1,c(H+)=10-3.75mol·L-1,HX的电离平衡常数的表达式Ka=c(X-)×c(H+)/c(HX),代入数值,Ka=10-4.75,由于a、b、c均为酸性溶液,因此溶质均为“HX和NaX”,不可能是NaX或NaX和NaOH,pH<7说明HX的电离程度大于X-的水解程度,即只考虑HX电离产生H+对水的抑制作用,然后进行分析。

]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5分)

16.(12分)工业上乙醚可用于制造无烟火药。

实验室合成乙醚的原理如下:

主反应:

2CH3CH2OH

CH3CH2OCH2CH3+H2O;

副反应:

CH3CH2OH

CH2===CH2↑+H2O。

[乙醚制备]装置设计如图(部分装置略):

(1)仪器a是________(写名称);仪器b应更换为下列的________(填标号)。

A.干燥管 B.直形冷凝管

C.玻璃管D.安全瓶

(2)实验操作的正确排序为________(填标号),取出乙醚立即密闭保存。

a.安装实验仪器

b.加入12mL浓硫酸和少量乙醇的混合物

c.检查装置气密性

d.熄灭酒精灯

e.通冷却水并加热烧瓶

f.拆除装置

g.控制滴加乙醇速率与馏出液速率相等

(3)反应温度不超过145℃,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滴入乙醇的速率明显超过馏出液速率,则反应速率会降低,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醚提纯]

(4)粗乙醚中含有的主要杂质为________;无水氯化镁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_;进行该操作时,必须用水浴代替酒精灯加热,其目的与制备实验中将尾接管支管接至室外相同,均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仪器a是三颈烧瓶。

仪器b为球形冷凝管,应更换为直形冷凝管。

(2)实验操作顺序:

先按照从左到右,从下到上安装实验仪器,再检查装置气密性,然后加入反应物,为了防止冷凝管遇冷破裂同时保证冷凝效果,先通冷却水后加热烧瓶,实验过程中控制滴加乙醇速率与馏出液速率相等,实验结束后先熄灭酒精灯后停止通入冷却水,最后拆除装置。

(3)根据提供信息,反应温度为170℃时,有副反应发生,因此反应温度不超过145℃,其目的是避免副反应发生。

若滴入乙醇的速率明显超过馏出液速率,则反应混合物的温度会降低,从而导致反应速率降低。

(4)乙醇容易挥发,因此粗乙醚中含有的主要杂质为乙醇。

无水氯化镁的作用是干燥乙醚。

(5)操作a是从干燥后的有机层(主要含乙醇和乙醚)中分离出乙醚,故操作a为蒸馏。

无水乙醚遇热容易爆炸,故蒸馏时用水浴代替酒精灯加热,目的是避免引发乙醚蒸气燃烧或爆炸。

[答案] 

(1)三颈烧瓶(三口烧瓶) B 

(2)acbegdf (3)避免副反应发生 温度骤降导致反应速率降低 (4)乙醇(或其他合理答案) 干燥乙醚 (5)蒸馏 避免引发乙醚蒸气燃烧或爆炸

17.(9分)锂离子电池是目前具有最高比能量的二次电池。

LiFePO4可极大地改善电池体系的安全性能,且具有资源丰富、循环寿命长、环境友好等特点,是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理想选择。

生产LiFePO4的一种工艺流程如图:

已知:

Ksp(FePO4·xH2O)=1.0×10-15,Ksp[Fe(OH)3]=4.0×10-38。

(1)在合成磷酸铁时,步骤Ⅰ中pH的控制是关键。

如果pH<1.9,Fe3+沉淀不完全,影响产量;如果pH>3.0,则可能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Ⅱ中,洗涤是为了除去FePO4·xH2O表面附着的________等离子。

(3)取3组FePO4·xH2O样品,经过高温充分煅烧测其结晶水含量,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1

2

3

固体失重质量分数

19.9%

20.1%

20.0%

固体失重质量分数=

×100%,则x=________(精确至0.1)。

(4)步骤Ⅲ中研磨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步骤Ⅳ中生成了LiFePO4、CO2和H2O(g),则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解析] 

(1)由于Ksp[Fe(OH)3]=4.0×10-38,由合成磷酸铁时,pH<1.9,Fe3+沉淀不完全;pH>3.0,易生成Fe(OH)3沉淀,影响磷酸铁的纯度。

(2)步骤Ⅰ在反应釜中进行,加入H3PO4、Fe(NO3)3溶液,并用氨水调pH=2.0~3.0,控制反应物的量,反应生成磷酸铁后,溶液中的溶质主要是NH4NO3,故洗涤是为了除去FePO4·xH2O表面吸附的NH

、NO

、H+等离子。

(3)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FePO4·xH2O样品固体失重质量分数的平均值为20.0%,取mg固体样品进行计算:

n(FePO4)=

,n(H2O)=

,则有x=

≈2.1。

(4)步骤Ⅲ是在FePO4·xH2O中加入葡萄糖和Li2CO3研磨、干燥,作用是使反应物混合均匀,增大反应速率,提高反应产率。

(5)步骤Ⅳ是在Ar气保护下、用600℃温度煅烧,生成了LiFePO4、CO2和H2O(g),其中铁元素由+3价降低到+2价,葡萄糖则被氧化生成CO2和H2O(g),则氧化剂为FePO4·xH2O,还原剂为葡萄糖(C6H12O6),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得:

n(FePO4·xH2O)×(3-2)=n(C6H12O6)×(4-0)×6,则有n(FePO4·xH2O)∶n(C6H12O6)=24∶1。

[答案] 

(1)生成Fe(OH)3杂质,影响磷酸铁的纯度

(2)NO

、NH

、H+(只要写出NO

、NH

即可)

(3)2.1

(4)使反应物混合均匀,增大反应速率,提高反应产率(答案合理即可)

(5)24∶1

18.(12分)许多含氮物质是农作物生长的营养物质。

(1)肼(N2H4)、N2O4常用于航天火箭的发射。

已知下列反应:

①N2(g)+O2(g)===2NO(g) ΔH=+180kJ·mol-1

②2NO(g)+O2(g)2NO2(g) ΔH=-112kJ·mol-1

③2NO2(g)N2O4(g) ΔH=-57kJ·mol-1

④2N2H4(g)+N2O4(g)===3N2(g)+4H2O(g) ΔH=-1136kJ·mol-1

则N2H4与O2反应生成氮气与水蒸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定温度下,向某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NO2,发生反应:

2NO2(g)N2O4(g),测得反应体系中气体体积分数与压强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①a、b、c三点逆反应速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

平衡时若保持压强、温度不变,再向体系中加入一定量的Ne,则平衡________移动(填“正向”“逆向”或“不”)。

②a点时NO2的转化率为______,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也可求出平衡常数Kp,则该温度下Kp=______Pa-1。

(3)已知在一定温度下的可逆反应N2O4(g)2NO2(g)中,v正=k正c(N2O4),v逆=k逆c2(NO2)(k正、k逆只是温度的函数)。

若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10,则k正=________k逆。

升高温度,k正增大的倍数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k逆增大的倍数。

(4)氨气是合成众多含氮物质的原料,利用H2N2生物燃料电池,科学家以固氮酶为正极催化剂、氢化酶为负极催化剂,X交换膜为隔膜,在室温条件下即实现了合成NH3的同时还获得电能。

其工作原理图如下:

则X膜为________交换膜,正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由盖斯定律知(①+②+③+④)/2即可得到N2H4(g)+O2(g)===N2(g)+2H2O(g) ΔH=-562.5kJ·mol-1。

(2)①由图知,a点到c点的过程中,N2O4的体积分数不断增大,故逆反应速率不断增大。

一定温度下,保持压强不变,加入稀有气体,相当于降低压强,故平衡向左移动;②a点时,设消耗了xmolNO2,则生成0.5xmolN2O4,剩余(1-x)molNO2,1-x=0.5x,x=2/3mol,此时NO2的转化率约为66.7%,平衡时p(N2O4)=0.96p0,p(NO2)=0.04p0,由此可求出Kp=600/p0。

(3)当反应达到平衡时,v正=v逆,即k正·c(N2O4)=k逆·c2(NO2)。

k正=k逆·c2(NO2)/c(N2O4)=k逆·k=10k逆;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正方向移动,k正增大的倍数大于k逆增大的倍数。

(4)由图知,正极上N2转化为NH3时需要结合氢元素,故负极上生成的H+应移向正极,X膜为质子交换膜或阳离子交换膜,N2在正极上得到电子后转化为NH3。

[答案] 

(1)N2H4(g)+O2(g)===N2(g)+2H2O(g) ΔH=-562.5kJ·mol-1 

(2)c>b>a 逆向 66.7% 600/p0 (3)10 大于 (4)阳离子(或质子) N2+6e-+6H+===2NH3

19.(10分)N、Fe是两种重要的元素,其单质及化合物在诸多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1)基态氮原子最高能级的电子云轮廓图形状为__________;氢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