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参第五单元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07994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9.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参第五单元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参第五单元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参第五单元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参第五单元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参第五单元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参第五单元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参第五单元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参第五单元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参第五单元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参第五单元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参第五单元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参第五单元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参第五单元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参第五单元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参第五单元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参第五单元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参第五单元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参第五单元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参第五单元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参第五单元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参第五单元文档格式.docx

《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参第五单元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参第五单元文档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参第五单元文档格式.docx

第一次擦火柴是想暖和冻僵的小手,看到了烧得旺旺的大火炉;

第二次擦火柴,她看到冒着香气的烤鹅;

第三次擦火柴,她看到美丽的圣诞树;

第四次擦火柴,她看到慈爱的奶奶;

第五次擦火柴是想把奶奶留住,最后她和奶奶飞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第三部分(第12~13自然段),写小女孩被冻死了。

〔语意理解〕

“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

”“雪花落在她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

这两句话是描写小女孩的外貌,表现小女孩的家庭生活状况及悲惨的处境。

第1句话写小女孩在卖火柴时的外部形象,只写了两点:

“光着头”“赤着脚”。

“赤”即光着,“赤脚”就是光着脚。

“光着头”并非指没有头发,而是指没戴围巾,也没戴帽子。

前文写“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在这样情况下女孩却光脚光头,足见其家境贫寒,小女孩要忍受多大的痛苦!

令人心寒、难过。

后一句写小女孩的美丽可爱,是从头发的颜色和形状上写的。

金黄头发打着卷又披在肩上,是多么漂亮可爱。

这与前句联在一起,构成一种反差,漂亮的女孩却没得到应有的重视与关爱,反而饱受饥寒的折磨。

女孩都爱美,但这个女孩“没注意这些”,难道她失去了爱美之心吗?

不是。

温饱都无法保证,哪里顾上“美”呢?

“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

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这两句描写小女孩第一次擦火柴的情形。

第1句使用反问句式,说小女孩不敢擦火柴取暖。

这里用“成把”和“一根”形成对比,突出小女孩的胆怯心理。

一盒火柴,多得“成把”。

实际上抽出“一根”是看不出来的。

她所以不敢,主要是因为家中太贫穷,到了大年夜还无钱买年货,她卖了火柴能贴补家用,多卖一根就多挣一点钱。

所说的“不敢”,在这时是“不忍”“舍不得”,也含有担心爸爸责备的意思。

第2句用“终于”表现小女孩擦火柴的心理斗争的结果,她是实在耐不住寒冷了,尽管擦一根会少卖一个钱,可能受责备,但在耐不住冷的情况下,也顾不了这些了。

这两句话进一步体现了小女孩的可怜。

“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大火炉有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

这句话写小女孩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的幻象。

幻象是由幻觉产生的形象,是没有实在事物出现的虚幻的感觉。

人在神志不清或精神不正常的情况下都有可能出现幻觉。

小女孩光头赤脚走在寒冷的雪夜里,长时间受冻挨饿,已经神志不清,濒临死亡了,所以就出现了幻象。

这种幻象是与小女孩的现实需求联系在一起的。

现实生活中的她被冻得手脚发僵,就渴望得到温暖,幻觉中就会出现使自己获得温暖的大火炉,而且“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

“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这是写小女孩第五次擦火柴的幻象。

小女孩在现实中又冷又饿,没人怜爱,她自然在心里想念疼爱她的慈祥的奶奶,于是出现了这种幻觉。

实际上是小女孩离开了这个世界。

小女孩想得到快乐却得不到,她想没有饥饿、寒冷和痛苦,只能随奶奶去———奶奶早已死了———小女孩也只能到另一个世界去得到这些。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对小女孩的无限怜爱。

作者是为小女孩鸣不平,为小女孩向世界控诉!

“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小女孩死了。

人们只能从燃烧后的火柴梗猜测她想以擦火柴来取暖。

但是,谁也不知道她所看到的幻象。

小女孩是美丽可爱的,但却冻死了;

女孩生前有理想,有需求,但现实却不能满足她。

小女孩所要的幸福,只能在冥冥虚幻中得到,这是什么现实!

句中有两个“幸福”,第一个“幸福”是小女孩临死前在幻觉中得到的;

第二个“幸福”表明小女孩死了,自然感觉不到寒冷、饥饿和痛苦,当然彻底“幸福”了。

这句话似乎说得平静,但它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情感。

读着这两句话,我们似乎听到作者愤懑的叹息,看到作者压在心头的怒火。

这是对贫富悬殊社会的不满,是对吃人社会的抗议,是对贫苦人民的同情与爱怜。

〔写作特点〕

1.瑰丽奇异的幻想,震撼人心的结局。

本文除直接描写小女孩所处的恶劣环境和不幸遭遇外,着重写小女孩5次擦火柴后产生的幻想。

作者以人物的希望、幻灭,幻灭、希望的交替出现,营造出一个十分奇异、瑰丽无比的意境,自然而巧妙地把理想与现实结合起来,使人物心理活动得到细致地刻画,反映了小女孩的美好追求。

通过幻想与现实的鲜明对比,充分展示了贫苦儿童悲惨的命运和不幸的结局,使自己强烈的情感得到宣泄,使读者受到震撼。

2.用创新的手法,增强艺术感染力。

首先,作者把事件锁定在极为特殊的时空环境中———大年夜的街头。

大年夜本该去玩耍,吃美食,穿漂亮衣服,然而小女孩却光头赤脚在大街上卖火柴;

大年夜本该快乐,而小女孩却冻死街头。

这种让人物处在典型环境之中,通过对比形成巨大反差,收到了非凡的效果。

其次,作者不按普通童话形式,也不采取一般讲故事人那种叙述方式,而采取了有完整的情节的结构方式。

在语言上又接近散文诗,比如对幻觉的描写,简直就是诗。

既像小说,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又像诗歌,流畅地勾画一幅幅美妙的图画,使读者得到艺术享受。

再次,让善与恶形成对比。

本文是一个悲剧童话。

文章在前边活画出一个美丽可爱的小女孩,人见人爱。

但这美丽可爱的小女孩却在黑暗的社会中,饥寒交迫、冻饿而死。

悲剧本来就是把美的东西毁坏给人们看,作者如此描写,自然增强了悲剧效果。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对贫苦儿童悲惨处境的同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写本课的11个生字,认识8个生字。

4.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小女孩一次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与她悲惨生活的联系。

2.体会文中字里行间,特别是最后三个自然段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建议本课教学3课时。

〔操作要点〕

1.读书指导。

⑴创设情境导入,为学生渲染读书氛围。

①教师可以充满感情地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以配上挂图或课件。

②板书、齐读课题后,可以引导学生根椐预习情况简介作者和时代背景,为阅读理解课文做好铺垫。

⑵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学生默读全文,全面了解课文内容。

②让学生简单地谈一谈故事的梗概和听了故事后的感受。

⑶学生自读课文,进一步了解内容,理清层次。

①让学生带着预习中的问题边读课文边思考。

②教师可重点引导学生思考:

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每次都看到了什么?

最后她怎么样了?

③在学生读懂内容的基础上,给课文分段,如有困难,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板书或语言提示来理清文章层次。

⑷深入学习课文,理解重点词句,从小女孩看到的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及作者想象的合理。

还要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①可让学生默读课文,弄清小女孩看到的第一种幻象。

可提问:

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的原因是什么?

她看到什么?

你从小女孩看到的东西中想到些什么?

结果怎样?

在给学生充裕的时间默读思考后,老师引导学生讨论。

②朗读指导,可略加评议。

③总结学习方法。

老师可引导学生一起总结学习步骤,先带着问题默读思考,然后回答问题谈体会,最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④指导学生按上述方法自学6~11自然段,教师可出示下列思考题:

小女孩后几次擦燃火柴的原因是什么?

她看到了什么?

从小女孩看到的东西中你体会到什么?

要给学生读书与交流的时间,然后汇报自学成果。

⑤要着重理解“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的含义。

对这句话的理解,要先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弄清这里所指的“地方”就是死亡,是离开这个世界。

⑥体会作者把现实的痛苦与想象中的幸福结合在一起写、从而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现实苦难的深刻认识的写法,进而引导学生总结出读了这些内容的体会。

2.积累内化。

⑴自选词语,由学生独立完成。

⑵完成课后练习。

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后摘录自己喜欢的语句或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识字写字。

⑴认读生字。

在课文中标出含有生字的词语或句子,利用工具书或结合上下文来弄懂生字词。

并注意生字的正确读音。

⑵指导书写生字。

①“灌”字笔画繁多,教师要重点指导,并强调这是一个左右结构的字。

②“商”字框内是“八”和“口”,不是“古”字。

③“福”字强调左半部分是“礻”部,而不是“衤”部。

④出示形近字,帮助学生在字形辨析中识学生字。

如:

烤———拷  焰———陷  堵———赌 披———坡  搂———楼

4.练习。

课后请学生再找几篇安徒生的童话来读一读,并与同学交流交流,或写一篇读后感。

资料

〔安徒生(1805-1875)〕19世纪丹麦著名童话作家。

全名为汉斯赫里斯蒂安安徒生,出生在丹麦中部奥登塞镇的一个鞋匠家里。

他少年丧父,靠母亲替别人洗衣服维持生活。

但是,贫困的生活并没有吓倒年少志高的安徒生。

14岁时,他离开了家乡,到哥本哈根自寻出路。

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得到一份奖学金,17岁正式上学。

同年发表了诗作《阿尔芙索尔》,从此走上文学创作道路。

安徒生一生创作了160多篇童话故事。

他的作品想象丰富,情节生动,语言朴素。

著名的作品有《柳树下的梦》《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衣》《丑小鸭》等。

10 古代诗歌三首

卖炭翁(节选)

《卖炭翁》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新乐府诗。

全诗较长,本课只选取前8句。

后面的内容是: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下邽(今陕西渭南县)人。

德宗贞元十五年中进士,曾作过翰林学士、左拾遗等官。

白居易生活的时代,是唐王朝封建统治日趋没落,社会矛盾十分尖锐的时代,白居易大胆揭露与批判社会现实,把现实主义诗歌创作推向高潮。

现存白居易诗2806首,共集有75卷,是唐代诗人中存诗最多的。

他的诗分四类:

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和杂律诗。

《卖炭翁》属于讽喻诗类。

中唐统治者,在剥削掠夺人民的做法上有许多“独创”,宫市制度便是其中之一。

统治者派出宦官,用极少的代价甚至不用代价到市场上去强夺民财,美其名曰“宫市”。

这种“宫市”引起了广大人民的强烈不满,也引起一些封建士大夫的抗议。

白居易在《卖炭翁》中,通过一个卖炭老汉的遭遇,以及卖炭翁与宫使的矛盾,揭露了“宫市”的本质是掠夺,给人民造成极大的痛苦,鞭挞了统治者对劳动人民的残酷迫害。

本课选取《卖炭翁》的前8句。

从内容上可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第1~4句),写卖炭翁的炭来之不易。

前两句写老翁烧炭的地点,后两句写老翁烧炭的艰辛。

第二层(第5~8句),写老翁卖炭是为了养家糊口。

第5、6句,指出老翁卖炭为买粮食和衣服,最后两句承接5、6句,写出老翁家境贫寒,盼望炭能尽快卖出,多卖几个钱,希望天气再冷点。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薪”,可以砍伐了当柴烧的树木。

“伐薪”就是砍伐当柴烧的树木,本诗指砍伐能烧炭的树木。

“炭”,木炭,是对木柴进行特殊烧制,使其发生变化而成的燃料。

“南山”,指终南山,在陕西省西安市南。

这两句的意思是:

卖炭的老汉,在终南山中砍柴烧炭。

这句点明老翁烧炭的地点。

“伐薪”“烧炭”,概括了复杂的工序和漫长的劳动过程。

南山山高林密,荒无人烟,豺狼出没,在这样环境中烧炭该多么艰苦。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苍苍”,黑白相间的颜色,本诗指老翁头发花白。

由于烟熏火燎,老翁已经满面灰尘,两鬓花白,十指变得黑黑的。

这两句画出卖炭翁的肖像,也表现了卖炭翁劳动的艰辛。

联系上两句,我们可以想象出老翁烧炭的情景:

他在恶劣危险的环境里烧炭,披星戴月,凌霜冒雪,一斧一斧地伐薪,一窑一窑地烧炭,炭中渗透老翁的心血,炭中凝聚着老翁的希望。

“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

“营”,经营,谋求。

“食”,指人吃的东西。

卖炭得到的钱做什么用?

卖炭的钱用来买穿的衣裳和吃的食物。

诗人用一问一答的方式介绍了老翁卖炭的目的,使读者清楚地看到老翁为温饱而辛劳,在贫困线上挣扎的处境。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忧”,担忧,担心。

“炭贱”,炭的价格太低了,不值钱。

“愿”,心愿,希望达到某种目的的想法。

“寒”,寒冷,温度很低。

可怜老翁的身上正穿着单薄的衣裳,但他却担心炭价钱太低,只盼望天气再冷些。

这两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身上衣正单”,本该希望天暖。

然而这位老翁却不然,他把解决衣食问题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卖炭得钱”上,所以他“心忧炭贱愿天寒”,在冻得发抖之时,还一心盼望天再冷一些,以便人们更需要炭取暖而尽快卖出炭,卖个大价钱。

“可怜”表现了诗人对老翁深切的同情。

1.用叙事的手法突显主题。

这首诗写了一个有头有尾的小故事,情节完整。

通过对事件的描述,以及对人物外形与内心的刻画,塑造出一个勤劳、善良的卖炭老人的形象。

诗中描述了老人伐薪烧炭的艰辛,细致地刻画了“心忧炭贱愿天寒”的矛盾心理,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统治阶级与不合理制度的愤怒与抗议。

这是本诗的主题。

2.通过形象来表现主题。

这首诗叙事简洁,形象鲜明,结构完整。

诗人没有用“卒章显其志”的手法来表达作者的爱憎,而是通过人物形象本身显示立场。

对老翁的极端穷困,诗人没有出面向读者作介绍,而是采用外貌刻画的方式,让人读了后自然得出结论。

3.语言朴实、通俗。

白居易诗歌大多语言朴实、通俗,有很强的音乐性。

语句朗朗上口,便于诵读,用词平实无华,朴实易懂。

悯农

  〔解题〕

《悯农》是南宋大诗人杨万里写的一首七言绝句。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

绍兴二十四年中进士,历任县丞、国子博士、常州知州、秘书少监等职。

杨万里在南宋诗坛上,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合称“中兴四大家”,在文学史上引人注目。

杨万里一生写诗逾两万首,现存四千余首。

本诗诗题中的“悯农”,“悯”是可怜的意思,“悯农”即可怜农民。

本诗是杨万里写的反映农民生活的诗。

诗人描述了农民的不幸遭遇:

由于天气不好,农作物没有好收成,只能准备忍饥挨饿过残冬了。

全诗渗透出诗人对农民疾苦的深切同情。

全诗共4句,可分两个层次。

第一层(第1、2句),描述田地里农作物长势不好的情景。

农作物长势不好的原因是气候不好,风不调,雨不顺,又过早下了霜。

第二层(第3、4句),写在歉收之年,农民只能忍饥挨饿了。

先写因歉收必定受饥寒,再写今年是闰年,又多了一个月,受饥寒的时间也更长了。

“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

“稻”,稻子,一年生草本植物。

叶狭长,花白色或绿色。

子实叫稻谷,碾去壳后叫大米。

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

“不雨”,不下雨,指天旱。

无论水稻还是旱稻,雨水不充足是难以生长的。

如果夏天时节,雨水不足,稻便难以成熟。

“不多黄”,稻穗黄的不多,说明成熟的不多,自然收到的稻谷也不会多。

“荞麦”,子实磨成粉供食用。

荞麦也是一种农作物。

“空花”,不结果实的花。

“早着霜”,早早地被秋霜打了。

老天有云却无雨,田里的稻子黄的很少,丰收希望不大了。

而荞麦只是开了不结果实的空花,并且已经早早地被霜打了,收成更是没有什么希望的。

这两句诗,勾画出遭灾图景,为后两句表现农民的疾苦与忧愁打下基础。

“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

“分”,是料定、早知道的意思。

“已分”,就是已经料到。

“岁”,即“年”。

“残岁”,就是一年中剩下的时间。

“堪”,是忍受的意思,本诗句的“堪”是“不堪”“何堪”之意。

“闰”,指闰年,农历有闰月的一年叫闰年。

每3年一闰,5年两闰,19年7闰,每逢闰年所加的一个月叫闰月,闰月加在某月之后就称闰某月。

有闰月这一年为13个月,即383天或384天。

本诗指农历的闰年。

“添长”,增加了一个月,这一年变得更长。

农民已经料定自己必定要忍饥挨饿去度过残冬了,然而,更为不幸的是今年又是闰年,更无法忍受延长了的艰难岁月。

1.展现正直诗人的忧民之心。

杨万里是一个刚正廉洁和爱国的儒者。

他自诩“谁言月餐云客,中有忧时致主心”。

因此,他的诗虽多从自然景物吸收题材,但他也写下不少表现忧国忧民情感的诗,本诗与他的《插秧歌》《竹枝词》等都对农民的痛苦深表同情。

本诗先写年成不济,谷物歉收,继而用农民的语言道出歉收之年,只能忍饥挨饿。

诗人为强化“悯农”之情,又设定这一年是“闰年”,天数长,因而痛苦更甚。

“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字里行间渗透出诗人的忧民之情。

2.于平淡中见新奇。

诗中没有写重大事件,也无慷慨的愤世嫉俗的语句,只写一个极为平凡的农村现象:

雨水不调,庄稼歉收,农民生活会更苦。

写庄稼歉收,也只貌似平淡地写稻子不黄,荞麦空花。

但细一读,就能体会到诗人愁苦的情绪及对统治者不关心农民的愤懑不平,使人仿佛看到诗人正望着歉收的庄稼叹息。

3.活泼自然的语言。

杨万里继承了民歌的朴实之风,以及白居易、张籍和杜荀鹤等人的语言传统,写诗时力求语言浅近,并大量吸收俚语谣谚入诗。

给当时诗坛注入了新鲜的空气。

本诗除第3句的“分”,第4句的“堪”稍生涩外,其他都平白如话。

赤日炎炎

这是宋元时代的一首民歌,摘自《水浒传》。

选入教科书时后加的标题。

《水浒传》是我国古代一部杰出的长篇小说,深刻地揭示北宋末年梁山农民起义军成长、壮大以至失败的过程。

一百二十回本第十六回题目为“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

这一回写梁中书收买十万贯礼物,差杨志带队押送给京城太师庆贺生日。

途中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等好汉设计将蒙汗药投入酒中,药翻杨志和押运军士人等,智取了十万贯生辰纲。

这一回小说中有个挑酒上山的汉子叫“白日鼠”白胜,他挑酒上山时口里唱着一首歌,第一句便是“赤日炎炎似火烧”。

《赤日炎炎》本是民歌,并无题目。

诗中描绘在炎热的夏季里农夫与公子王孙两个不同阶级的人的不同的生活,表达了两种人不同的思想感情。

诗歌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愁苦与辛劳,揭露了封建社会的不公平与不合理的制度,抨击了统治者好逸恶劳的本质。

本诗共4句,从内容上可分两层。

第一层(第1、2句),描绘在盛夏里烈日狂晒下的田野景象。

先写烈日,再写稻子等农作物被晒枯萎了。

第二层(第3、4句),写面对禾稻被晒枯萎的情景,农夫与公子王孙的截然不同的态度与表现。

农夫焦虑万分,公子王孙毫不在意,照样悠闲自得。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赤日”,火红的太阳。

“炎炎”,势猛的样子,这里形容夏天阳光强烈,如火焰燃烧,天气极热。

“禾稻”,这里泛指地里的庄稼。

“枯”是失去水分。

“焦”是物体受热失去水分,呈现黄黑色,并发硬、发脆。

“枯焦”,就是干枯了,变焦了。

“半枯焦”,在本诗中写稻子的禾苗在烈日暴晒下,有一半枯死了。

这两句描画出盛夏干旱下的田野图。

诗一开篇,便展现出一幅残酷的图景,天上烈日当空,地上禾苗枯萎。

1、2句为因果关系,因为烈日暴晒,才会禾苗“半枯焦”。

这是写景,也是提出一个问题,面对禾苗枯萎这一情况,人们作何感想?

“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汤”,热水,开水。

“汤煮”,用开水煮。

“公子王孙”,泛指旧时的贵族、官僚或皇亲国戚的子弟。

面对半枯焦的禾苗,农民心里十分焦虑,好似被开水煮烫一样;

而公子王孙们毫不在意,仍然悠闲自得地轻摇着扇子。

诗人写完大自然和田地,一下子把视线拉到人的表现上,对比着写了两类不同阶级人的表现,一类是劳动人民———农夫,一类是剥削阶段———公子王孙。

由于阶级地位不同,生活处境不同,自然表现出不同的心态。

农夫靠土地种出粮食以维持生计,自然对庄稼的长势十分关注。

丰年,可能日子好过些;

而灾年,则要饱受饥寒。

当他们见到赖以生存的禾苗“半枯焦”时,就知道灾难来了,当然焦虑万分。

而公子王孙则相反,他们靠剥削劳动人民来生活,衣食无忧,自然不关心禾苗。

在他们看来,丰年、灾年,一样能衣食无忧、尽情享乐,所以,他们不急、不焦、不虑,仍然“把扇摇”。

1.语言简单朴素。

民歌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诗歌或歌曲,多为集体创作。

它用人民大众的语言,反映人民大众的生活,表达人民大众的思想感情。

从语言上看,都平白如话。

比如写太阳照烤用“似火烧”;

写内心焦虑不安,用“如汤煮”;

写剥削者“把扇摇”。

这些词语都是百姓口中平时常说的话,又通俗,又晓畅,又流利。

全诗只有“赤日”略有点文言味,其余26个字都十分简单朴素。

2.恰当而生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