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生练习题1 13章.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08072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0.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生练习题1 13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病生练习题1 13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病生练习题1 13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病生练习题1 13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病生练习题1 13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病生练习题1 13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病生练习题1 13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病生练习题1 13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病生练习题1 13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病生练习题1 13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病生练习题1 13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病生练习题1 13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病生练习题1 13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病生练习题1 13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病生练习题1 13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病生练习题1 13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病生练习题1 13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病生练习题1 13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病生练习题1 13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病生练习题1 13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病生练习题1 13章.docx

《病生练习题1 13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生练习题1 13章.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病生练习题1 13章.docx

病生练习题113章

第二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一、名词解释

等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水肿凹陷性水肿低钾血症

高钾血症反常性酸性尿反常性碱性尿脱水热脱水征

二、填空题

1.细胞外液的阳离子以_______为主,正常血浆钠的浓度______mmol/L.

2.按其细胞外液渗透压不同脱水可分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种类型。

3.,机体失水的途径除皮肤和肺外还有_______和_________。

4.高渗性脱水时细胞内、外液均减少,但以_______减少为主。

5.低钾血症的原因之一是钾丢失过多,钾丢失过多主要由_______和______丢失。

6.急性严重高钾血症时,神经肌肉兴奋性_________,心肌兴奋性___________。

7.补钾最好______,不能_______或病情严重时,才考虑__________。

一般只有当每小时尿量在_________以上时,才允许静脉内补钾。

8.严重高钾血症对心肌的毒性作用极强,可发生致命性_________或__________。

9..急性低钾血症时神经肌肉的兴奋性______,心肌组织的兴奋性___________。

10.低钾血症可引起________中毒。

高钾血症会导致______中毒。

三、单选题

1、构成成人体液总量的ECF和ICF各约占体重的

A、30%、50%B、25%、45%C、20%、40%

D、15%、35%E、10%、30%

2、血浆中最主要的阳离子和阴离子分别是

+-+-2+2-与HPOC、CaA、NaCl与B、K与HCO4232+2-2+-与Pr、ED、MgFe与SO43、容易较早引起休克的是下列哪一种水、钠代谢紊乱?

A、水肿B、水中毒C、低渗性脱水D、等渗性脱水E、高渗性脱水

4.高渗性脱水体液丢失最多的部分是

A、ECFB、组织液C、血浆D、ICFE、淋巴液

造成机体失水过多的因素不包括5.

A、剧烈呕吐B、过度通气C、渴感丧失D、尿崩症E、大汗

6、细胞外液容量不足最常见的肾外失水因素是

A、严重腹泻B、渗透性利尿C、大面积烧伤

D、大量腹水形成E、肺通气过度

7、按水肿发生的器官组织分类,应排除

A、皮下水肿B、炎性水肿C、脑水肿D、视乳头水肿E、肺水肿

8、肾病综合征引起水肿的主要机制在于

A、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B、淋巴回流障碍C、原发性钠水潴留形成D、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E、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升高

9、机体排钾最主要的器官是

A、皮肤B、胃肠道C、肺D、肾E、胰腺

10、低钾血症对神经-肌肉兴奋性最严重的影响是

A、肌张力降低B、睫反射减弱C、呼吸肌麻痹

D、肠鸣音减少E、肠蠕动消失

11、对重度低钾血症患者静脉滴注补钾的原则应排除

A、低浓度B、慢滴速C、见尿量

D、配合心电监护E、检测血钾浓度

12、高钾血症时随着血清钾浓度的增高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变化为

A、先增高后降低B、先降低后增高C、增高

D、降低E、保持不变

13、高钾血症对心脏的最主要危害是引发

A、窦性心动过速B、心脏停搏C、期前收缩

D、房室传导阻滞E、心房纤颤

14、脱水热产生的原因是

A.散热减少B.产热增加C.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

D.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E.产热增加和散热减少

15、患者口渴,尿少,尿中钠高,血清钠>145mml/L,其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的类型是

A、等渗性脱水B、水中毒C、高渗性脱水D、水肿E、低渗性脱水

呼吸增快易出现,、高热患者出汗多16.

A.高渗性脱水B.低渗性脱水C.等渗性脱水D.水中毒E.低钠血症

17.低渗性脱水的婴儿发生皮肤弹性降低眼窝凹陷,前囟下陷主要是由于

A.血容量减少B.细胞内液减少C.淋巴减少

D.组织间液减少E.细胞外液减少

18.给严重低渗性脱水患者输入大量水分而未补钠盐可引起

A.高渗性脱水B.等渗性脱水C.水中毒D.低钾血症E.水肿

19.下列哪一项不是低钾血症的原因

A.长期使用排钾利尿剂B.腹膜透析C.禁食

D.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E.代谢性酸中毒

20.细胞内的钾转移到细胞外引起高钾血症见于

A.碱中毒B.静脉输入大量葡萄糖C.静脉输入大量胰岛素

D.血管溶血E.静脉输入大量氨基酸

21.大面积肌肉挤压伤患者易出现

A.低钾血症B.低镁血症C.低钠血症D.高钠血症E.高钾血症

22.正常血清钾浓度的范围是

A.3-5mmol/LB.3.5-5.5mmol/LC.5-7mmol/L

D.7-9mmol/LE.小于3.5mmol/L

四、问答题

1、低渗性脱水为何较早出现循环衰竭症状?

2、列表比较低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和等渗性脱水(三种脱水体液丢失特点、主要失水部位、临床表现及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等)。

3、试述高渗性脱水和低渗性脱水的病因及对机体有何影响?

4、水肿对机体的影响都有哪些?

5、简述低钾血症的常见病因、对机体的影响及防治原则。

第三章酸碱平衡紊乱

一、名词解释

酸碱平衡紊乱动脉血CO分压标准碳酸氢盐实际碳酸氢盐缓冲2碱

呼吸性碱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代谢性酸中毒阴离子间隙碱剩余.

中毒

二、填空题

1.正常人动脉血pH的变动范围是_______。

2.机体酸碱平衡的维持是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调节来完成的

3.排泄固定酸的器官是______,排出挥发酸的器官是_______。

-]原发性_______,[HCO]代偿性________。

4.代谢性酸中毒时,血浆[HCO3325.酸中毒常伴有_______血钾;碱中毒常伴有______血钾。

6.急性呼吸性酸中毒时机体的主要代偿措施是_______;慢性呼吸性酸中毒时,机体的主要代偿措施是__________。

7.代谢性碱中毒时,AB_____,BB_______,BE_______,PaCO_______。

28.肺泡通气过度可引起_______,其特征是_______原发性________。

9.急性呼吸性碱中毒时,机体的主要代偿方式是________;慢性呼吸性碱中毒时,机体的主要代偿方式是________。

三、单选题

1、对血浆pH具有决定作用的缓冲系统是

A、磷酸盐缓冲系统B、碳酸氢盐缓冲系统C、血红蛋白缓冲系统

D、蛋白质缓冲系统E、氧合血红蛋白缓冲系统

2、反映呼吸性酸碱平衡紊乱的重要指标是

A、血浆pHB、BBC、BED、SB与ABE、PaCO23、机体对代谢性酸中毒的代偿调节机制不包括

A、增强呼吸运动,加大CO排出使PaCO降低22-]恢复性增多B、增强肾小管排酸保碱功能使血浆[HCO3+使缓冲碱消耗性减少HC、血浆缓冲系统缓冲增多的

+D、细胞内缓冲系统缓冲以离子交换方式进入细胞的H

E、抑制呼吸中枢,减少CO排出使PaCO相应升高224、急性呼吸性酸中毒的原因应排除

A、颅脑损伤B、喉头水肿C、异物堵塞D、急性肾衰E、溺水

5、急性呼吸性碱中毒的血气参数变化是

A、PaCO降低,BB增高B、PaCOAB=SB降低,22.

C、PaCO降低,BE负值减少D、PaCO降低,ABSB26、机体对慢性呼吸性碱中毒的主要代偿方式是

-++交H-NaBA、促使血浆HCO、增强细胞内、外大量进入红细胞3换

++-的功能H及重吸收泌NHHCOC、抑制肾小管泌34D、致使呼吸中枢抑制CO排出减少2+HE、通过蛋白质缓冲系统缓冲进入细胞的

7、引起呼吸性碱中毒的原因是

A.吸人CO过少B.输入NaHCO过多C.肺泡通气量减少32D.输入库存血E.呼吸中枢兴奋,肺通气量增大

-]原发性增高可见于8.血浆[HCO3A.代谢性酸中毒B.代谢性碱中毒C.呼吸性酸中毒

D.呼吸性碱中毒E.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9.血浆[HCO]继发性增高可见于32A.代谢性酸中毒B.代谢性碱中毒C.慢性呼吸性酸中毒

D.慢性呼吸性碱中毒E.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10.下述哪项原因不易引起代谢性酸中毒

A.糖尿病B.休克C.呼吸心跳骤停D.呕吐E.腹泻

11.急性呼吸性酸中毒时,机体的主要代偿机制是

A.增加肺泡通气量B.细胞内、外离子交换和细胞内缓冲

C.肾小管泌H+、泌NH3增加D.血浆碳酸氢盐缓冲系统进行缓冲

E.肾重吸收HCO3-减少

12.纠正呼吸性酸中毒的最根本措施是

A.吸氧B.改善肺泡通气C.给予NaHCO3D.抗感染E.给予乳酸钠

13.代谢性碱中毒常可引起低血钾,其原因是

A.K+摄入减少B.细胞外液量增多使血钾稀释

C.细胞外H+与细胞内K+交换增加D.消化道排K+增加

增加K+肾排E.

14.反常性酸性尿可见于

A.代谢性酸中毒B.呼吸性酸中毒C.缺钾性碱中毒

D.呼吸性碱中毒E.乳酸酸中毒

四、问答题

1、机体对酸碱平衡的调节机制有哪些?

各有何特点?

2、血液pH正常,是否表示机体无酸碱平衡紊乱?

为什么?

3、简述四种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的常见原因及对机体产生的影响?

4、某癔病发作2小时的患者,化验结果示动脉血pH7.60,PaCO25mmHg,AB220mmol/L,SB24mmol/L,BE+0.5mmol/L。

其酸碱平衡紊乱类型及其诊断依据是什么?

第四章缺氧

一、名词解释

缺氧低张性缺氧循环性缺氧血液型缺氧组织性缺氧紫绀

氧中毒

二、填空题

1.常用的血氧指标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缺氧的四种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急性缺氧初期,心率______,心肌收缩力________,心输出量_______,此为机体适应性反应。

4.缺氧时皮肤粘膜颜色往往发生改变,严重贫血呈__色,CO中毒呈__色,淤血呈__色,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呈__色,氰化物中毒呈__色。

三、单选题

1、血氧变化特点为COmax正常,PaO、CaO和SaO均降低,A-VdO减少22222应是

A、低张性缺氧B、血液性缺氧C、循环性缺氧

D、组织性缺氧E、贫血性缺氧

2、血液性缺氧最常见的原因是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C、贫血B、一氧化碳中毒A

D、大量输入库存血E、硫化物中毒

3、除A-VdO增大外,其它血氧指标PaO、SO、CaO、CaOmax均正常的一22222种缺氧应为

A、循环性缺氧B、组织性缺氧C、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D、低张性缺氧E、血浓性缺氧

4、除A-VdO减小外,PaO、SO、CaO、COmax等血氧指标均正常的一种缺22222氧,应为

A、低张性缺氧B、贫血性缺氧C、血液性缺氧

D、循环性缺氧E、组织性缺氧

5、对缺氧最为敏感的器官是

A、心B、肺C、肾D、脑E、肝

6、急性缺氧时机体最重要的代偿反应是

A.毛细血管增生B.RBC增多C.肌红蛋白增多D.肺通气增多E.心率加快

7、一氧化碳中毒病人皮肤粘膜的颜色常呈

A、咖啡色B、玫瑰红色C、苍白色D、樱桃红色E、青紫色

四、问答题

1、简述血液性缺氧的常见原因。

2、低张性缺氧时呼吸系统会出现什么变化?

3、试述四种类型缺氧的血氧变化特点,其皮肤黏膜颜色的变化如何?

4、影响机体对缺氧的耐受性的因素有哪些?

为什么做心脏手术时,用低温麻醉?

第五章发热

一、名词解释

发热发热激活物内源性致热源过热热型

二、填空题

1.发热激活物包括_______和_______。

2.发热三期经过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发热时,呼吸中枢兴奋性_______,呼吸________,可起到散热作用,但使中毒。

_______发生呼吸性PaCO2______,.

4.发热的处理原则是积极进行_______,对于原因不明、体温不过高同时无严重

疾病者可_______。

5.体温升高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病理性体温升高分为___和___。

三、选择题

1、高热持续期的热代谢特点为

A、以产热为主,体温逐步上升B、以散热为主,体温逐步下降

C、产热与散热维持高水平平衡,体温保持高水平

D、产热与散热维持平衡,体温呈较高水平波动

E、产热与散热失衡,体温呈大幅度波动

2、发热时脂肪代谢的特点是

A、脂肪分解明显增强D、脂肪动员明显减弱

B、脂肪合成明显增强E、脂肪贮备明显增多

C、脂解激素明显减少

3、体温下降期应特别注意防治

A、大汗B、脱水C、休克E、寒战D、多尿

4、发热造成循环系统功能改变的突出表现是

A、血压升高B、心率加快C、心输出量增多

D、心负荷加重E、心肌收缩力增强

5、下列那种情况下体温升高属于发热的是

A、中暑B、肺炎C、甲亢D、妊娠E、抽搐

6.内生致热源作用的部位是

A.中性粒细胞B.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C.骨骼肌D.皮肤血管E.肝

7.下述哪项不属于发热激活物

A.细菌B.病毒C.cAMPD.致炎物E.抗原-抗体复合物

8.发热是体温调定点

A.上移,引起的主动性体温升高B.下移,引起的主动性体温升高

C.上移,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D.下移,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

E.不变,引起的主动性体温升高

体温上升期热代谢特点是9.

A.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B.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

C.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保持高水平

D.产热与散热在高水平上相对平衡,体温保持高水平

E.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恒定

10.热型是根据下述哪项决定的

A.体温的高低B.体温的上升速度C.体温的持续时间

D.体温的曲线形态E.体温的波动幅度

11.发热时糖代谢变化为

A.糖原分解增多,糖异生增强,血糖升高,乳酸增多

B.糖原分解增多,糖异生减少,血糖升高,乳酸减少

C.糖原分解减少,糖异生减少,血糖降低,乳酸增多

D.糖原分解减少,糖异生增加,血糖降低,乳酸减少

E.糖原分解增多,糖异生减少,血糖升高,乳酸增多

12.发热时蛋白代谢变化为

A.蛋白分解加强,出现血浆蛋白增多,尿氮排泄减少,

B.蛋白分解加强,出现血浆蛋白减少,尿氮排泄减少

C.蛋白分解加强,出现血浆蛋白增多,尿氮排泄增加

D.蛋白分解减少,出现血浆蛋白减少,尿氮排泄减少

E.蛋白分解减少,出现血浆蛋白增强,尿氮排泄增加

三、问答题

1、发热时机体有哪些功能和代谢变化?

2、发热与过热有什么异同?

3、简述发热的时相及各时相的热代谢特点及临床表现?

4、简述发热的处理原则?

第七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一、名词解释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血液高凝状态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二、填空题分可DIC,征特理生理病和程过展发生发的DIC据根1.

为、、三期。

2.典型的DIC临床表现包括、、和。

3.DIC的发生机制包括、、和。

三、单选题

1.DIC最主要的病理特征是

A.严重出血B.广泛微血栓形成C.止.凝血功能紊乱

D.凝血因子大量消耗E.继发性纤溶亢进

2、DIC时血液凝固障碍的主要原因是

A.溶血性贫血B.纤溶活性增高C.凝血物质大量消耗

D.血液高凝状态E.回心血量减少

四、问答题

1.DIC在临床上分哪三期?

各有何特点?

2.典型的DIC临床表现有哪些?

3.简述DIC引起出血的发生机制。

第八章休克

一、名词解释

休克休克肺休克肾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

二、填空题

1.微循环是指和之间的血液循环,由条通路组成,

微循环的灌流情况主要是受调节。

2.休克发生的始动环节是、、。

3.根据休克发生过程血流动力学和微循环变化规律,一般可将休克发展过程分为

期、期、期。

4.休克早期微循环的血管持续,口径明显变小,毛细血管前.后阻

力均增加,尤以阻力增加更明显,因此出现微循环。

5.休克晚期微血管平滑肌麻痹,对任何血管活性药物均无反应,所以又称微循环

期。

由于该期微循环中形成微血栓,故又称期。

三.单选题

1.机体快速失血超过总血量多少可引起低血容性休克

A.5%B.10%C.15%D.20%E.30%

2.有关低动力型休克的描述下述哪项错误

A.心输出量降低B.常见于低血容量性休克C.外周阻力升高

D.皮肤温度升高E.又称低排高阻型休克

3.高排低阻型休克可见于

A.失血性休克B.失液性休克C.感染性休克

D.心源性休克E.烧伤性休克

4.休克早期微循环开放的血管主要是

A.微动脉B.微静脉C.后微动脉D.动-静脉吻合支E.真毛细血管

5.休克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处于

A.强烈抑制B.先兴奋后抑制C.改变不明显

D.强烈兴奋E.先兴奋后衰竭

6.休克代偿期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

A.少灌少流.灌多于流B.多灌多流.灌多于流

C.少灌少流.灌少于流D.多灌少流.灌多于流

E.少灌多流.灌少于流

7.休克早期血细胞比容降低的机制是

A.血液重新分配B.输血过多C.输液过多

D.肝脾储血库收缩E.组织液反流入血

8.休克早期可出现血管扩张的部位是

A.胃肠B.心脏C.肾脏D.皮肤E.骨骼肌

9.休克患者早期不会出现

A.多尿B.面色苍白C.出汗D.四肢冰冷E.脉搏细速

10.休克期微循环后阻力明显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血小板聚集B.血液粘度增加C.红细胞聚集

D.血流变慢E.白细胞贴壁

.休克微循环淤血期血压进行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11.

A.微循环障碍回心血量严重不足B.血液中儿茶酚胺浓度进行性下降

C.交感神经先兴奋后转为抑制D.外周小动脉紧张度进行性降低

E.心功能不足心输出量明显减少

12.休克的微循环淤血期组织灌流的特点是

A.多灌多流,灌少于流B.少灌多流,灌少于流

C.多灌多流,灌多于流D.灌而少流,灌多于流

E.少灌少流,灌少于流

13.休克晚期并发DIC时组织灌流的特点是

A.不灌不流B.多灌多流C.少灌少流E.多灌少流E.少灌多流

14.给休克患者补液的原则是

A.严格控制补液量B.需多少补多少C.补液宁多勿少

D.血压正常不必补液E.失多少补多少

四、问答题

1.动脉血压降低是否可作为判断休克发生的指标?

为什么?

2.休克早期机体有哪些代偿作用?

3.简述休克分期及每期微循环变化的特点。

第十章呼吸衰竭

一.名词解释

呼吸衰竭Ⅰ型呼吸衰竭Ⅱ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限制性通气不足

阻塞性通气不足弥散障碍死腔样通气

二、填空题

1.Ⅰ型呼吸衰竭PaO低于mmHg;Ⅱ型呼吸衰竭PaO低于22

mmHg,PaCO高于mmHg。

2

2.呼吸衰竭的发生机制是由于功能障碍和功能障碍。

3.中央气道胸外段阻塞,吸气时气道阻塞,呼气时气道阻塞,

故患者表现为性呼吸困难。

4.中央气道胸内段阻塞,吸气时气道阻塞,呼气时气道阻塞,

故患者表现为性呼吸困难。

5.外周气道是指直径小于mm的细支气管,外周气道阻塞,吸气时气

道阻塞,呼气时气道阻塞,故患者表现为性呼吸困

难。

6.正常人肺泡通气/血流比值为,功能性分流时二者比值,

死腔样通气时二者比值。

7.Ⅰ型呼吸衰竭患者氧疗时可吸入浓度的氧,而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氧

疗时应吸入浓度的氧。

三.单选题

1.呼吸衰竭通常是由下列哪项功能严重障碍引起?

A.外呼吸功能B.内呼吸功能C.血液携氧功能

D.生物氧化功能E.氧的弥散功能

2.任何呼吸衰竭均可出现

↓B.PaCO↑C.PaO↓,PaCO↑PaOA.2222↓,PaCO↓E.PaO↑,PaCO↓PaO.D22223.Ⅱ型呼吸衰竭的特点是

↓B.PaCO↑C.PaO↓,PaCO↑PaOA.2222↑,PaCO↑E.PaO↓,PaCO↓PaOD.22224.严重低钾血症的患者发生呼吸衰竭的机制主要是

A.限制性通气不足B.阻塞性通气不足C.弥散障碍

D.死腔样通气E.静脉血掺杂

5.呼吸中枢受损的患者发生呼吸衰竭的机制主要是

A.限制性通气不足B.阻塞性通气不足C.肺的顺应性降低

D.功能性分流E.气体弥散障碍

6.某喉头水肿患者出现呼吸衰竭是由于

A.肺泡扩张受限制B.中央气道阻塞C.外周气道阻塞

D.气体弥散障碍E.肺通气/血流比值失调

.下列哪项不是阻塞性通气不足的原因7.

A.呼吸道异物B.慢性支气管炎C.支气管哮喘D.喉头水肿E.肺水肿

8.限制性通气不足的原因不包括

A.呼吸中枢受损B.呼吸肌运动障碍C.低钾血症

D.胸廓顺应性降低E.呼吸道狭窄

9.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受损可以引起

A.肺泡顺应性降低B.肺泡稳定性增加C.肺泡表面张力降低

D.肺胞壁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E.气体交换障碍

10.影响气道阻力最主要的因素是

A.气道长度B.气道内径C.气道形态D.气流速度E.气流类别

11.功能性分流是由于

A.部分肺泡通气不足B.部分肺泡血流不足C.肺顺应性降低

D.限制性通气不足E.肺泡膜厚度增加

12.死腔样通气是由于

A.部分肺泡血流减少而通气正常B.部分肺泡通气减少而血流正常

C.通气/血流比值降低D.动-静脉短路E.支气管扩张

13.肺小动脉栓塞主要导致

A.弥散障碍B.静脉血掺杂C.死腔样通气

D.通气障碍E.通气/血流比值降低

14.当PaCO超过多少时可抑制呼吸中枢?

2A.30mmHgB.40mmHgC.50mmHgD.60mmHgE.80mmHg

15.中央气道胸外段阻塞,主要表现为

A.吸气性呼吸困难B.呼气性呼吸困难C.吸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