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场改造道岔插入铺设施工工艺.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08502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3.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站场改造道岔插入铺设施工工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站场改造道岔插入铺设施工工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站场改造道岔插入铺设施工工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站场改造道岔插入铺设施工工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站场改造道岔插入铺设施工工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站场改造道岔插入铺设施工工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站场改造道岔插入铺设施工工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站场改造道岔插入铺设施工工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站场改造道岔插入铺设施工工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站场改造道岔插入铺设施工工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站场改造道岔插入铺设施工工艺.docx

《站场改造道岔插入铺设施工工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站场改造道岔插入铺设施工工艺.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站场改造道岔插入铺设施工工艺.docx

站场改造道岔插入铺设施工工艺

 

站场改造道岔插入铺设施工工艺

 

论文题目:

站场改造道岔插入铺设施工工艺

工种:

线路工

等级:

初级技师

目录

1.工程概况1

1.1工程简况1

1.2站场有砟道岔钢轨组件1

1.3总体施工方案1

1.4具体施工情况2

1.5人员组织机构安排2

2.主要施工工艺2

1.1施工方案2

1.2施工流程2

1.3具体施工工艺3

3.道岔施工劳动力组织及分工6

4.主要施工机械配置7

5.安全防护措施7

5.结语8

 

站场改造道岔插入铺设施工工艺

周立宁

(中铁二十一局集团第四有限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

随着铁路大提速,站场也随之改造的施工需要同样巨大,而站场道岔插入铺设做为站场改造的重头戏,做好该施工工艺的总结很有必要。

本文结合西宁站改机务段站场改造工程实例,主要介绍了铁路站场道岔插铺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要点,旨在为类似施工提供借鉴。

 

关键词:

站场改造;道岔插铺;施工工艺。

1.工程概况

1.1工程简况

西宁机务段站场改造含新增50kg/m-1/9单开混凝土枕道岔19组,43kg/m-1/9单开木枕道岔9组,50kg/m-1/6对称木枕道岔2组,50kg/m-1/9D=5.0m木枕交叉渡线道岔1组,总计31组道岔,所有道岔除交叉渡线在机务段机车出入库机走线上,其他均在机务段站内。

1.2站场有砟道岔钢轨组件

站场有砟道岔钢轨组件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①、道岔转辙器部分。

包括直线段基本轨、曲线段基本轨、曲线段尖轨和直线段尖轨;

②、连接部分。

包括直线段导轨和曲线上导轨;

③、辙叉部分。

包括基本轨、护轨和辙叉

1.3总体施工方案

根据施工现场调查及建设工期要求,机务段的施工过程分三个阶段实现:

第一阶段2012年10月15日开工至2013年4月30日结束,施工项目有机41,42,43线路基及轨道工程,铺设道岔2组;第二阶段2013年5月1日开工,2013年10月31日结束,施工项目有机27、31、32、33、37、38、39、40线土方工程,铺线路(机27、机31-机33、机35-机39);插铺道岔(H1、J1-J9、J24)19组;第三阶段2014年3月1日开工,2014年8月10日结束,施工项目有(机9-机14、机19-机21、机40)土方工程、轨道工程,插铺设道岔10组。

1.4具体施工情况

为了具体说明道岔插铺工艺,现特以第二阶段施工中J8,J9道岔(均为50kg/m-1/9单开木枕道岔)插铺做举例说明,天窗作业施工时间为2013年7月13日8:

30-2013年7月13日11:

30。

施工配合单位:

西宁机务段,西宁电务段,西宁工务段,西宁车辆段,中铁电气化局。

1.5人员组织机构安排

总体负责人:

赵平华

技术交底负责人:

李先锋

现场施工负责人:

周立宁

现场交底负责人:

拉存兵

安全交底负责人:

毛勇锐

安全防护人员:

刘鹏张利曹双喜

驻站联络员:

刘明

2.主要施工工艺

2.1施工方案

施工前与铁路运营单位协调封闭东咽喉牵引线,在确保既有线行车安全的前提下组织施工。

J8、J9道岔采取插铺技术,即提前预铺道岔,在线路封闭点内拆除既有线路,通过横移、纵移到设计位置的插铺施工方案。

2.2施工流程

2.2.1J8,J9道岔施工

施工准备→测量定位→线外预铺道岔→封闭东咽喉牵引线(线路防护)→拆除既有线路,扒碴并铺道碴至设计标高→纵、横移新道岔至设计位置→道岔前后钢轨连接→上面碴→道床捣固、养护→道岔调试→解除封锁开通线路。

2.3具体施工工艺

2.3.1道岔料卸存

1)选择所需拼装道岔类型、叉心辙叉角号数、直股钢轨、曲股钢轨、尖轨、翼轨及按道岔标准图排列的各种垫板及岔枕,装车时应清点配套,不允许混乱。

2)砼岔枕长,重量大,易产生裂纹和被碰伤,一组道岔的材料,应将钢轨和岔枕分别装在两个平板车上,一次运往工地。

装岔枕的平

板车底面要平,平板与岔枕以及岔枕之间应垫两根以上垫木,长岔枕适当多垫,装车后要用铁丝捆牢,防止砼岔枕串动和互相磨擦碰伤。

砼岔枕及钢轨应使用机械装卸。

装卸时应慢装轻放,每次装卸岔枕应限制数量,防止压裂碰伤。

3)道岔钢轨尽可能一次吊卸到位,道岔尖轨应与基本轨捆牢。

2.3.2道岔预铺

根据现场情况,在道岔设计位置附近人工预铺道岔,并严格按道岔设计图纸要求(CZ2209)及有关验收技术规范安装配件,调整直至达到验收标准。

1)要点插铺道岔之前,按照设计图纸定出道岔中心及岔头岔尾位置,完成相关的测量工作并确定道岔预铺位置。

道岔预铺位置选择以尽量减少道岔纵、横移工程量为原则。

确定道岔预铺位置后,定出道岔中心桩。

2)在预铺道岔位置,搭设枕木平台,枕木不能覆盖道岔中心桩。

3)在枕木平台上摆放岔枕(Ⅲ型钢筋混凝土枕),安装道岔,道岔预铺好后,检查道岔详细尺寸、方正情况,保证误差满足规范要求,否则要进行整改,直到达到验收标准,并记录道岔误差的实测值。

预铺好的道岔需要临时锁定。

4)由于道岔结构复杂,道岔施工应注意以下几点。

比照线路锁定轨温允许范围,尽且在设计锁定轨温时进行道岔的铺设及锁定,其实际锁定轨温与前后相邻无缝线路锁定轨温相差不大于±5℃。

在道岔设计位置处设置位移观测桩,岔头、岔尾、岔心及道岔前后各50m各设1对,共计5对。

2.3.3道岔前后配轨

道岔前后配轨前,调查当地气温变化情况,在每天分早、中、晚3次测量线路轨温、轨缝大小及道岔伸缩参数,绘制轨温和轨缝变化曲线图。

根据轨温和轨缝变化规律,来确定道岔前后钢轨配制长度及轨缝大小,如果实测轨缝值较理论值偏大,配制钢轨时,轨缝确定小一些。

2.3.4道岔插铺施工准备

1)对所有参加施工人员进行岗前培训,针对各施工工序做好技术、质量、安全交底。

2)根据道岔前后绝缘接头里程、轨缝、道岔方正因素配制钢轨,提前据好道岔前后所需配轨且钻眼,并用油漆写出每根轨的长度及位置.放置于岔位附近。

提前准备部分道碴,并用箩筐及编制袋装好,放在铁路限界以外。

3)封闭线路前有1h左右慢行点,对需要拆除轨道的节头及道钉螺栓松紧几次并涂油,每隔一空扒去枕木盒内道碴及碴肩。

4)搭设道岔横移滑道。

用千斤顶和齿条起道机顶起道岔,搭设枕木平台。

枕木长0.5m左右,按60cm间距摆放,穿人8根P43钢轨作为道岔横移滑道(道岔横移台车设置如下图)。

 

道岔横移台车示意图

2.3.5既有线路拆除

接到线路封锁命令后,在做好线路安全防护的情况下,立即组织施工人员锯轨及松开扣件,拆除既有线路,如果道岔锁定轨温与前后线路锁定轨温相差较大,则需进行应力放散。

人工进行道床扒碴,扒碴达到设计标高后铺l级道碴并整平道床。

2.3.6道岔横移、纵移就位

1)道岔横移:

用千斤顶和齿条起道机顶起道岔,在每道横移滑道上安放2-3台小台车.接长横移滑道,人工推移道岔,横移道岔至岔前未拆除的既有轨道或临时铺设的轨道上。

2)道岔纵移:

利用岔前未拆除的既有轨道作为纵移滑道,用千斤顶和齿条起道机顶起道岔,按一定的间距在纵移滑道安放大台车,每组放8台,人工推移到设计位置并就位。

2.3.7道岔前后钢轨连接

根据要求,将道岔前后钢轨与道岔进行连接。

2.3.8捣固整道、道岔调试及解除线路封锁

逐步将道岔起道至设计标高,用道岔捣固机进行2遍以上全面捣固,调整轨距,拧紧全部扣件,特别加强对接头及辙叉部位的捣固。

配合电务段进行道岔调试,检查线路是否达到标准,达到标准后通知车站解除封锁。

2.3.9线路开通后的养护

列车开通后,每天24h派专人巡道防护,线路发生变化时随时修整。

道岔基本稳定后,将岔头、岔尾以外的一节既有轨换成新轨。

2.3.10质量检查

砼道岔应按现行的标准图正确铺设,各部位轨距见道岔铺设图上。

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转辙器必须灵活。

尖轨尖端应与基本轨密贴。

第一连杆处的最小动程应:

直尖轨为142mm,曲尖轨为152mm。

2)轨距允许偏差:

有控制锁的尖轨尖端处应为±1mm,其他各部位应为+3、-2mm。

3)查照间隔(辙叉心作用边至护轨头部外侧的距离)不得小于1391mm。

护背距离(翼轨作用边至护轨头部外侧的距离)不得大于1348mm。

4)导曲线应圆顺,支距正确,支距允许偏差为±2mm。

5)道岔铺设后,应串碴找平,逐步起道捣固至设计高程。

全部滑床板应在同一平面上,轨面应平顺。

导曲线可根据需要设置不大于6mm的超高,并在曲线内按不大于2‰坡递减顺接;不得有反超高。

6)接头处轨面高低差和轨距错牙:

正线、到发线上的道岔不得大于1mm,其他线上的道岔不得大于2mm。

7)基本轨落槽,滑床板平正。

滑床板与尖轨间隙和轨撑离缝大于2mm者,正线和到发线上的道岔每侧不得大于1处,其他站线不得多于2处。

3、道岔施工劳动力组织及分工

为确保安全、高效地完成道岔插铺施工,将每组道岔插铺施工任务分到一个作业小组,每项工作由专人负责,责任落实到人。

劳动力组织见下表:

单组道岔插铺施工人员数量及分工表

序号

职务

人数

职责

备注

1

道岔长

1

现场指挥、协调

2

技术员

1

道岔定位及技术管理

3

安全员

1

安全培训、防护安排、现场检查监督

4

材料员

1

工具配备、材料发放、旧料回收

5

测工

2

中线及水平测量

6

线路技师

1

道岔定位、几何尺寸、指导线路养护

7

安全防护员

5

现场安全防护

8

线路养护工

15

线路养护

9

气焊工

2

锯轨、钻眼

10

普工

120

抬钢轨、枕木、道岔就位、

补碴、整修线路

4、主要施工机械配置

序号

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道岔捣固机

2

道岔区道床捣固

2

发电机

1

3

气焊设备

1

钢轨切割

4

锯轨机

4

锯轨

5

钻眼机

4

钢轨钻眼

6

钢轨打磨机

2

钢轨打磨

5、安全防护措施

5.1轨道工程安全防护方案

1)设安全负责人1名(夏季)对全段安全工作进行全面管理,领导防护人员,同时还负责联系监理。

2)设驻站联络员1名;800米防护员2名;另外:

①封闭点内施工的各工点设置工点防护员1名,两端工点的防护员还负责减速地点标。

②封闭点外线路维护期间,各组防护员由各组负责人兼任;

③线路维修天窗闭点时各工点设防护员1名,两端工点的防护员还负责减速地点标。

3)所有防护人员穿黄马褂,每人一台对讲机及备用一部移动电话,一个口笛及信号旗。

6结语

随着铁路大提速,原站场已经无法适应现行铁路运营,同样需要大面积更新改造,这是一个很大的市场,做好站场改造同样在铁路市场能够赢得立足点。

而站场改造中道岔插铺更是铁路站内施工的重中之中,由于站场改造轨道工程具有安全不稳定因素多,时间紧,场地狭小,任务重,所以优化施工方案,总结施工工艺,合理施工组织,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安全风险,对我公司站场改造工程站内轨道施工有很大的经济效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