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上第一单元观潮教案完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08584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5.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四年级上第一单元观潮教案完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部编版四年级上第一单元观潮教案完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部编版四年级上第一单元观潮教案完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部编版四年级上第一单元观潮教案完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部编版四年级上第一单元观潮教案完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部编版四年级上第一单元观潮教案完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部编版四年级上第一单元观潮教案完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部编版四年级上第一单元观潮教案完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部编版四年级上第一单元观潮教案完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部编版四年级上第一单元观潮教案完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部编版四年级上第一单元观潮教案完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部编版四年级上第一单元观潮教案完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部编版四年级上第一单元观潮教案完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部编版四年级上第一单元观潮教案完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部编版四年级上第一单元观潮教案完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部编版四年级上第一单元观潮教案完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部编版四年级上第一单元观潮教案完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部编版四年级上第一单元观潮教案完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部编版四年级上第一单元观潮教案完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部编版四年级上第一单元观潮教案完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四年级上第一单元观潮教案完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部编版四年级上第一单元观潮教案完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四年级上第一单元观潮教案完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四年级上第一单元观潮教案完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一)指导预习

1.出示预习任务。

(1)读课文,把会认读的字词圈画出来,借助拼音,把生字词读准。

(2)思考以下问题:

课文写了谁观潮?

什么时候,在哪里观潮?

观的是什么潮?

然后用一两句话说说课文的大意。

2.反馈指导:

字词。

(1)课件出示会认读的生字词(注音)。

先通过个别指名检查等方法,指导读准生字读音,再说说哪个生字容易读错,精准指导。

预设:

“昂”“鼎”“崩”。

(2)课件出示会写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词,复习认读。

3.反馈指导:

朗读。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评议是否读准确、读通顺了。

4.反馈预习指导:

粗知课文大意。

(采用理解中读,读中理解的策略进行。

问题1:

课文写了我们观潮。

问题2:

农历八月十八这天,在海宁市盐官镇海塘大堤上观潮。

问题3:

观的是钱塘江大潮。

课文大意:

农历八月十八这天,我们在海宁市盐官镇海塘大堤上观钱塘江大潮。

5.师小结:

同学们做得真好。

接下来,我们要继续学习,通过梳理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看看“我们”观看到的是怎样的钱塘江大潮。

三、梳理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揣摩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

(一)梳理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从哪里到哪里是具体写“我们”观潮的,做上记号。

2.反馈指导。

从“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到结尾是具体写“我们”观潮的。

3.导语:

那么,课文的第1自然段就是一个部分了。

这个部分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呢?

我们一起来了解了解。

出示任务:

有感情地朗读这个部分,想一想,“奇观”是什么意思?

“天下奇观”又是什么意思?

这个部分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4.反馈指导。

奇观:

奇特的、难见到的事物或景象;

天下奇观:

世界上奇特的、难见到的事物或景象。

作用:

(1)总括了钱塘江大潮的特点;

(2)点明“我们”所观的潮是钱塘江大潮,同时说明吸引“我们”观潮的原因。

(板书:

天下奇观)

5.导语:

那么,课文接着写了哪些内容来说明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呢?

默读课文具体写“我们”观潮的部分,想一想,这个部分的内容具体写了哪三个主要意思,用“‖”把它划分为三个部分,并概括出它们的主要意思。

6.反馈指导。

(采用读中汇报、汇报中读的策略进行。

部分1:

第2自然段。

大意:

农历八月十八一早,我们来到海塘大堤观潮。

那时江面很平静。

江面平静)

部分2:

第3、4自然段。

午后一点左右,两丈多高的潮头随着山崩地裂的声响飞奔而来。

两丈多高山崩地裂)

部分3:

第5自然段。

潮头过后,江水涨了两丈来高。

两丈来高)

(二)揣摩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

那么,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呢?

2.出示任务:

借助板书,同桌讨论:

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预设:

课文先写“潮来前”,接着写“潮来时”,最后写“潮去后”,课文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四、了解《浪淘沙》意思

(一)自学质疑

钱塘江大潮天下之奇观,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七),就用了28个字的一首七绝,描绘了钱塘江大潮潮涨潮落的壮美景象。

我们一起来学学。

借助拼音朗读诗歌《浪淘沙》(其七);

结合生活体验和课文,想一想每个诗句的意思,有不理解的词语在下面做个记号,然后向同学或老师提问解决。

(1)检查朗读,以通顺、流利为标准评价指导。

(2)质疑。

先汇报同桌互助解决的词语,再提出还没能解决的词语。

吼地:

惊天吼地;

触:

撞击;

须臾:

一会儿,很快的意思;

海门:

江海汇合之处。

(二)说说诗句意思

朗读《浪淘沙》(其七),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农历八月的钱塘江潮水涌来,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响,数丈高的浪头拍向岸边的山石,又反弹回来。

片刻之间,潮水便向大海退去,但它所卷起的座座沙堆却留了下来,就像雪堆一样洁白无瑕。

我们读懂诗句的意思,也就了解了诗的内容。

那么,我们的课文中有哪些句子是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呢?

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1.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印象深刻的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美。

2.读诗歌《浪淘沙》(其七),能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

(难点)

一、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会认读的字和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指名认读,齐读。

2.提问:

[出示《浪淘沙》(其七)]谁能说说每个诗句的意思呢。

二、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熟读成诵,想象说话,交流感悟

(一)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

[课件出示《浪淘沙》(其七)]朗读课文,然后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与诗第一、二句内容相关的句子: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过了一会儿,……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第4自然段全部句子;

第5自然段全部句子。

(二)熟读成诵,想象说话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3~5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象,看看这三个自然段给我们描绘了关于钱塘江大潮的几个画面,各是什么画面,分别是哪些句子描绘的?

(个体学习,四人小组交流。

(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1)这三个自然段给我们描绘了关于钱塘江大潮的四个画面。

(2)这四个画面分别是:

①潮头将来的画面;

句子:

午后一点左右,……好像闷雷滚动。

过了一会儿,……出现了一条白线。

(指导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②潮头涌来的画面;

第4自然段的内容。

(指导感情朗读。

③潮头过后余波涌来的画面;

第5自然段第1句的内容。

④潮水完全过后的画面;

第5自然段第2、3句的内容。

3.出示任务:

在这四个画面里,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个画面?

用自己的话和课文的句子说说你想象到的这个画面。

注意内容符合原意,语句通顺连贯。

指名两三个学生说,用以上两个标准以及有没有用上自己的话评议;

评议后个体根据评议再练说,再反馈指导。

(三)交流感悟。

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想一想:

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了什么样深刻的印象?

这个自然段写了钱塘江大潮的什么给你留下了这样深刻的印象?

尝试用有关的句子说一说。

(个体操作,四人小组交流。

深刻印象:

气势宏伟非凡,景象雄伟壮丽;

写了钱塘江大潮潮头的样子和潮水山崩地裂的声音;

样子的句子:

再近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声音的句子:

那声音如同……震得颤动起来。

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想一想,你是从哪些词语中读出气势宏伟非凡、景象雄伟壮丽的,用实心圆点标记出来。

词语:

“横贯江面”的“横贯”;

“白浪翻滚”的“翻滚”;

“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的“两丈多高”(提示:

一丈约等于3.33米);

“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山崩地裂”;

“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5.出示任务:

同桌互相检查背诵第4自然段。

教师再进行反馈指导。

三、了解钱塘江大潮的成因

默读“资料袋”,结合“资料袋”的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钱塘江大潮形成气势宏伟非凡、景象雄伟壮丽的原因。

(个体操作。

(出示“资料袋”,学生读插图说话)能把“资料袋”的意思说清楚便可。

四、写字教学

(一)字形教学

1.课件出示会写的字,读一遍。

2.观察字形,思考容易与学过的哪个字混淆,同桌说一说。

3.反馈指导。

指名说并板书,然后读一读,如“潮”与“朝”,“据”与“剧”,“堤”与“提”。

4.指名说说哪个字容易写错,会错在哪里。

点拨:

“滚”,右边的“衣”字中间是个“公”字,但第二笔是点;

“顿”,第四笔是竖提。

(二)写字指导

1.观察并说说字的各部件的位置,笔画的变形、退让、延伸等。

2.各写一个,反馈评议。

按评议对照修改,然后每个字再写两个。

[教学板书]

 

一、天下奇观

二、江面平静(潮来前)

三、两丈多高(潮来时)

山崩地裂的声音

四、两丈来高样子:

横贯翻滚(潮去后)

出现白线

飞奔而来

风号浪吼

[教学反思]

《观潮》一文是本册书中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我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单元导语,明确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

紧接着,我以指导学生预习的方式,了解课文大意,揣摩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

顺应新部编教材的编排,我以课后习题中的古诗《浪淘沙》(其七)为切入点,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想象说话,落实本课“通过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的语文要素,顺利完成了语文要素与人文主题的双线教学要求,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美中不足的是,由于学生地理知识储备不足,在结合“资料袋”说钱塘江大潮的成因时,只有少数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原因。

《9古诗三首(暮江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诗4个生字“暮”“残”“铺”“怜”,读准多音字“似”;

理解2个新词“瑟瑟”“可怜”和“暮、吟、铺、怜”在诗句中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诵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3.通过在读中想象意境,描绘意境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4.想象诗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诗人表达的对明月和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能根据诗中字、词、句的意思,理解诗句的内容,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

教学难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感悟“铺”的妙处。

教学方法

讲授、小组合作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师: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不少古诗,下面我来考考大家,我念一句,你们背诵整首古诗。

“离离原上草”……这首诗的诗人是谁?

(白居易)

2.揭题: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白居易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暮江吟》。

(板书课题)

二、了解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三、破诗体,解诗题

1.请同学们快速地看诗句,把生字圈出来,并想想这是一首什么诗体的诗?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杂律诗,这种诗的特点是通过对一事一物的吟诵来表达内心的情思。

这首诗是诗人在去上任杭州刺史的途中写的)

2.齐读课题,并思考:

你从课题知道了什么?

“暮”是什么意思?

“暮”和“江”在这各交代了什么?

“吟”是什么意思?

3.指导学生“吟”的读音和书写。

(“吟”是本课的生字,大家读时注意是前鼻音,书写时左边是“今”不是“令”)

过渡:

通过对课题的理解,我们知道诗人傍晚在江边吟诵,前面老师已经说过,诗人写这首诗的时候是在去上任杭州刺史的途中,那么此刻夕阳快要落山,天快黑了,难道诗人不着急赶路吗?

到底是什么样的美景吸引了诗人?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诗歌的学习。

四、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听录音朗读古诗,边听边想想:

听了录音你整体感觉如何?

诗歌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多美的诗啊,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己读诗文。

2.自读诗句,把字读准,把句读顺。

大家在读的过程需要注意的是:

第一遍读准字音,第二遍读流利,读得字正腔圆,第三遍划分节奏,读得有板有眼。

3.检查自读效果。

大家刚才听了录音范读,老师也给你们时间自己读,也让你们自己划了诗的节奏,相信大家读得很好了,谁来说说这首诗该用什么读法?

(指名几个学生按照自己的划分的节奏来读)

4.课件出示划分了节奏的诗,采用各种方式读。

如个人读、齐读、分男女生读。

五、品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1.注重启发,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请同学们默读诗文,把不理解的词画出来,并借助注解自己理解诗句意思。

同学们学习真认真,在理解诗句中有什么困难的吗?

先来看看诗的前两句。

2.品读关键词,创设情境,初步体会情感。

(1)学习第一二句。

①课件出示诗的前两句: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请大家齐读这两句诗。

这两句有哪些词是你不理解的?

“残”是什么意思?

“残阳”的形状和颜色是怎样的?

“一道残阳”是指什么时候的太阳?

“铺”是什么意思?

什么时候的太阳斜照在什么地方上?

(学生自然说出第一句诗的意思)

②夕阳斜照的江面会是怎样的呢?

“瑟瑟”是什么意思?

谁来说说这句诗是的意思是什么?

③这两句主要写那些景物?

残阳、江水)

④请学生默读第一句诗,并想想哪个词用得好?

(学生自然找到“铺”字)那么“铺”好在哪里?

我们能否把“铺”换成“照”“射”“洒”等字,为什么?

(小结:

大家说得很好,老师也认为“铺”用得好,它不仅形象地表现了太阳接近地平线时斜照在江面的状态,而且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显得平缓,给人一种亲切、安闲的感觉。

由“铺”与“照”“射”“洒”几个字的对比,我们要知道古人在用字上面是非常讲究的,而不是信手拈来,是要经过深思熟虑的,我们要向古人学习)

(2)学习第三四句。

①课件出示诗的后两句: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请齐读这两句诗。

把不理解的词画出来。

②这两句诗有哪些词你们不理解的?

“可怜”“似”在诗文中是什么意思?

③请默读第三四句,然后找出能表达诗人心情的词。

(学生自然找到“可怜”,“可怜”在诗中表示可爱的意思)

④创设情境,初步体会情感。

创设情景:

根据“可怜”所表达的意思和诗句的意象展开想象:

假如此时此刻你就站在江边,面对这样美丽祥和的景色,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假如你是小画家,你会画些什么?

假如你是诗人你又会吟什么?

根据学生的描述,老师出示与学生描述相符的“新月初升”图,最后让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把诗的前两句有感情地读出来。

六、引导整体,体会情感

同学们,在上课开始时老师介绍说《暮江吟》是作者被迫离开朝廷后在去上任杭州刺史的途中写的,既然是被迫,那么他离开前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

而在途中遇到这样的景物,他停下来并为之赋诗,你们觉得此刻诗人的心情又是如何的?

诗人所写的这些景物都是大自然中我们常见的事物,他有什么用意呢?

七、课堂小结

《暮江吟》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通过对江边“残阳”“月”“露珠”等景物的吟诵,表达了自己内心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八、课外作业

展开想象,用你自己的话,把这首诗的景物描写写成一段话或一篇文章。

九、教后反思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豌、按”等10个生字,会写“豌、按”等12个生字,会写“豌豆、按照”等16个词语。

  2.阅读时能积极思考,针对课文局部和整体提出自己的问题。

3.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1.阅读时能积极思考,针对课文局部和整体提出自己的问题。

2.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第一课时

  课时教学目标:

  1.阅读时能积极思考,尝试读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

  2.借助课后题2,梳理问题清单,学习针对部分和针对全文的提问方法。

  教学环节:

  一、学习单元导语(5分钟)

  设计意图:

  1.明白本单元学习要求。

  2.明白本单元学习与其他单元的不同之处。

  3.在谈话中相机指导学生说好问句。

  教学过程:

  请学生看教材导语页,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问。

  交流的同时指导学生说好问句,发现本单元的特别之处,明确本单元的学习要求。

  二、自读课文,写出问题(20分钟)

  1.让学生在真实的阅读中提出不懂的问题。

  2.追问提问原因,发现提问的方法。

  读课文导语和老师的学习提示,明确学习任务。

  读课文,积极思考,看看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在有问题的地方画上“?

”。

  学生自读、思考、画“?

  交流提出的问题及提问的原因,梳理提问的方法。

(3-4名学生)

  学生将自己的问题写下来。

  三、梳理小组问题清单,学习针对部分与全文提问(15分钟)

  1.引导学生借助课后题2,了解可以针对部分和全文提问。

  2.引导学生整理小组问题清单,思考自己的提问角度。

  读课后题2的“问题清单”,思考有什么发现。

  读课后题2的“泡泡”语,再结合“问题清单”中的问题,初步学习什么是针对部分和全文提问。

  梳理自己的小组问题清单,看看哪些问题是针对部分,哪些是针对全文提问。

  第二课时

  1.能根据重点问题,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情感。

  2.在深入理解故事的基础上,尝试再次针对全文提出问题。

  一、梳理班级问题清单,把问题分类。

(7分钟)

引导学生在整理分类的时候进一步认识什么是针对部分和全文的提问。

  学生交流自己的问题,并分类贴在黑板上“针对部分”、“针对全文”的清单板上,梳理问题,形成“班级问题清单”。

  学生一起观察“班级问题清单”,发现针对全文的问题会比较少。

老师相机鼓励大家,再读故事,也许还能提出针对全文的新问题。

  二、借助问题学习课文。

(17分钟)

  1.学习基础字词。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故事情感。

  在情境中读词、读句,感受第五粒豌豆努力生长带给小女孩的生命的美好。

  学生再读故事的11-21自然段,交流感受,理解课文内容。

  三、带着对故事的理解尝试再次针对全文提问。

(10分钟)

  1.尝试再次针对全文提问。

  2.在提问交流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鼓励学生关注故事中五粒豆子的相关内容,尝试再次针对全文提问。

  学生读书、思考、写下自己的问题。

  交流问题,老师对问题做适度引导和讨论,引导学生在交流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四、写字练习(5分钟)

指导学生学好基础知识。

  抄写句子“它使女儿对生命产生了愉快的想象。

  写好生字“愉”。

  把句子工整地写在横格里。

  2.有时间还可以写一写自己特别想写的生字。

语文园地一

1.赏析重点句子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理解重点句子的方法和能力。

2.学会根据词语理解乡村和城市不同的美,培养学生根据图画仿写句子的能力。

3.积累《卜算子·

咏梅》一词,并能理解其含义和学会赏析。

学会根据词语理解乡村和城市不同的美,培养学生根据图画写句子的能力。

一、交流平台

1.学生自由读“交流平台”,说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2.你还能从哪些句子中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学生讨论后回答。

(2)教师归纳。

(我们可以从中心句、总起句、总结句等关键句中理解作者的情感或想法。

3.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来理解重点句子?

(1)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词语;

(2)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使用语言,可以创设语境造句或写一段话;

(3)也可以运用关键词串讲课文的主要内容;

(4)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关键语句的朗读训练。

二、词句段运用

(一)根据词语体会乡村和城市的不同生活。

1.学生自由朗读课本上的两组词语,选两三个词语,说说你体会到的乡村和城市的不同生活。

生讨论后示例:

我从“璀璨、高楼林立、车水马龙”这几个词中体会到了城市街道繁华热闹,经济发达,人们生活节奏快;

我从“肥沃、依山傍水、炊烟袅袅”这几个词中体会到了乡村的田野空气清新,人们生活安逸,处处弥漫着乡土气息。

2.小组讨论交流:

说说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乡村和城市的词语。

3.教师出示课件归纳、拓展。

描写城市的词语:

流光溢彩、高楼大厦、四通八达、十里长街、川流不息。

描写乡村的词语:

鸡鸭成群、瓜果飘香、落英缤纷、草长莺飞、山清水秀

(二)选一幅图画,照样子仿写句子。

1.学生齐读课本上的两个句子。

2.小组交流:

从这两个句子中你读出了什么内容?

(都是把图画中涉及到的具体景物加上形容词用短语的形式呈现出来,最后对这幅图画加以概括总结。

3.选取课本上的一幅图片,仿写句子。

例如:

第一幅图片:

第二幅图片:

飞翔的鸟儿,挺拔的树木,潺潺的流水和形状各异的巉岩,绘成了一幅幽静的山水风光图。

第三幅图片:

嬉戏的白云、传出琅琅读书声的教学楼、飘来阵阵菜香的食堂和在操场上跑步的学生,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校园晨曦图。

一、日积月累

1.谈话导入:

你知道哪些写梅花的诗句?

(学生积极发言)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毛泽东的《卜算子·

咏梅》。

2.指导朗读。

(1)同桌之间练读,教师提示学生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词,教师相机指导正音,读出节奏。

3.引导学生理解词的大意。

(1)小组讨论对题目及词意的理解。

译文:

风风雨雨把冬天送走了,漫天飞雪又把春天迎来了。

悬崖已结百丈坚冰,但梅花依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