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08595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76.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docx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docx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整理

1、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

一、阿伏加德罗定律

1内容:

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即“三同”定“一同”。

2、推论

(1)同温同压下,V/V2=ni/n2同温同压下,M/M2=pi/p2注意:

①阿伏加德罗定律也适用于不反应的混合气体。

②使用气态方程PV=nRT有助于

理解上述推论。

3、阿伏加德罗常这类题的解法:

1状况条件:

考查气体时经常给非标准状况如常温常压下,1.01x105Pa25C时等。

2物质状态:

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如H2O

SO、已烷、辛烷、CHC3等。

3物质结构和晶体结构:

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微粒(分子、原子、电子、

质子、中子等)时常涉及希有气体HeNe等为单原子组成和胶体粒子,CI2、2、Q、Hb为

双原子分子等。

晶体结构:

P4、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硅等结构。

二、离子共存

1.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有气体产生。

如CO2-、SO2-、S2-、HCO、HSO、HS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不能大量共存。

(2)有沉淀生成。

如Ba2+、CsT、Mg+、Ag+等不能与SQ2-、CO2-等大量共存;Mg+、Fe2+、Ag+、

Al3+、Zn2+、Cu2+、Fe3+等不能与OH大量共存;Fe2+与S2-、Ca2+与PQ3-、Ag+与I-不能大量共存。

(3)有弱电解质生成。

如OH、CHC0OPQ-、HPO-、H2PQ-、F-、CIO-、AIQ-、Si03-、CN、

C7H35COO=/等与H■不能大量共存;一些酸式弱酸根如HCO、HPO2-、HS、HLPQ-、

HSO不能与OH大量共存;NH+与OH不能大量共存。

(4)一些容易发生水解的离子,在溶液中的存在是有条件的。

如AIO2-、S2-、CO2-、GHO

等必须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如Fe3+、A|3+等必须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

在。

这两类离子不能同时存在在同一溶液中,即离子间能发生“双水解”反应。

如3AIO2+AI3++6H2O=4AI(OH)3J等。

2.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不能与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离子大量共存。

如S2-、HS、SO2-、I-和Fe3^能大量共存。

(2)在酸性或碱性的介质中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如MnO、Cr2C7-、

NO、CIO与S、HS、SO、HSO、丨、Fe等不能大量共存;SO和S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由于发生2S2+S^2-+6Hh=3S^+3H0反应不能共在。

H+与QQ2-不能大量

共存。

3•能水解的阳离子跟能水解的阴离子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双水解)。

例:

AI3+和HCO、CO2-、HS、S2-、AIO2-、CIO-等;Fe3+MCO2-、HCO、AIO2-、CIO-等不能大量共存。

4•溶液中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如Fe2+、Fe3+与SCN不能大量共存;Fe3+与不能大量共存。

5、审题时应注意题中给出的附加条件。

1酸性溶液(H+)、碱性溶液(0H)、能在加入铝粉后放出可燃气体的溶液、由水电离出的M或OH=1X1O-10mol/L的溶液等。

――—3+2+2+2+

2有色离子MnO,Fe,Fe,Cu,Fe(SCN)。

3Mn0,NQ-等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

4QQ2-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S2Q2-+2H=SJ+SQf+H0

5注意题目要求“大量共存”还是“不能大量共存”。

6、审题时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2+

(1)注意溶液的酸性对离子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

如:

Fe与NO-能共存,但在强酸

性条件下(即Fe2+、NO-、H+相遇)不能共存;MnO与Cl-在强酸性条件下也不能共存;S2-与

SO2-在钠、钾盐时可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不能共存。

(2)酸式盐的含氢弱酸根离子不能与强碱(OH)、强酸(H+)共存。

女口HCO+OH=CO-+H2O(HCO遇碱时进一步电离);HCO+H=COf+HO

三、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炸电子suit

I1

SUfl*駆朗採还肝物+黠化严ft

II

觀电于被还原

(1)根据元素的化合价物质中元素具有最高价,该元素只有氧化性;物

质中元素具有最低价,该元素只有还原性;物质中元素具有中间价,该元素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对于同一种元素,价态越高,其氧化性就越强;价态越低,其还原性就越强。

(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在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

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

还原剂>还原产物

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则其对应的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就越弱;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则

其对应的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就越弱。

(3)根据反应的难易程度

注意:

①氧化还原性的强弱只与该原子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有关,而与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无关。

得电子能力越强,其氧化性就越强;失电子能力越强,其还原性就越强。

②同一元素相邻价态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四、比较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金属性:

金属气态原子失去电子能力的性质;金属活动性:

水溶液中,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能力的性质。

注:

金属性与金属活动性并非同一概念,两者有时表现为不一致,

1、同周期中,从左向右,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减弱;同主族中,由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增强;

2、依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的强弱;碱性愈强,其元素的金属性也愈强;

3、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极少数例外);

4、常温下与酸反应煌剧烈程度;5、常温下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

6、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7、高温下与金属氧化物间的置换反应。

五、比较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1、同周期中,从左到右,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增强;

同主族中,由上到下,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减弱;

2、依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的强弱:

酸性愈强,其元素的非金属性也愈强;

3、依据其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稳定性愈强,非金属性愈强;

4、与氢气化合的条件;5、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

△占燃

6、其他,例:

2Cu+S===Cu2SCu+Cl2=、==CuCl2所以,Cl的非金属性强于S

分子

离子

一核10电子的

Ne

N3-、O2-、F-、Na+、Mg2+、Al3+

二核10电子的

HF

OH-、

三核10电子的

出0

NH2"

四核10电子的

NH3

H3O+

五核10电子的

CH4

NH4+

六、“10电子”、“18电子”的微粒小结

(一)“10电子”的微粒:

(二)“18电子”的微粒

分子

离子

一核18电子的

Ar

K+、Ca2+、ClTS2-

二核18电子的

F2、HCl

HS-

三核18电子的

H2S

四核18电子的

PH3、H2O2

五核18电子的

SiHi、CH3F

六核18电子的

N2H4、CH3OH

注:

其它诸如C2H5、NbH5+、N2H52+等亦为18电子的微粒。

七、微粒半径的比较:

1、判断的依据

电子层数:

核电荷数最外层电子数

相同条件下,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

相同条件下,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

相同条件下,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2、具体规律:

1、冋周期兀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稀有气体除外)如:

Na>Mg>AI>Si>P>S>CI.

2、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

如:

Li

3、同主族元素的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

如:

4、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

F--

如:

F>Na+>M6+>AI3+

5、同一元素不同价态的微粒半径,价态越高离子半径越小。

2+3+

Fe>Fe>Fe

八、物质溶沸点的比较

(1)不同类晶体:

一般情况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

(2)同种类型晶体:

构成晶体质点间的作用大,则熔沸点高,反之则小。

1离子晶体:

离子所带的电荷数越高,离子半径越小,则其熔沸点就越高。

2分子晶体:

对于同类分子晶体,式量越大,则熔沸点越高。

HF、H2ONH等物质分子

间存在氢键。

③原子晶体:

键长越小、键能越大,贝U熔沸点越高。

(3)常温常压下状态

①熔点:

固态物质>液态物质

②沸点:

液态物质>气态物质

九、分子间作用力及分子极性

定义:

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

 

分子间作用力(范德瓦尔斯力):

影响因素:

大小与相对分子质量有关。

作用:

对物质的熔点、沸点等有影响。

定义:

分子之间的一种比较强的相互作用。

形成条件:

第二周期的吸引电子能力强的NOF与H之间(NH、H2Q)

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使物质熔沸点升高。

氢键的形成及表示方式:

F—H•••F—H•…F—H•••—代表氢键。

反应热:

⑤、说明:

氢键是一种分子间静电作用;它比化学键弱得多,但比分子间作用力稍

强;是一种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

定义:

从整个分子看,分子里电荷分布是对称的(正负电荷中心能重合)的分子。

■■非极性分子•:

.双原子分子:

只含非极性键的双原子分子如:

Q、H2、CI2等。

••举例:

•:

『只含非极性键的多原子分子如:

Q、P4等

分子极性多原子分子:

含极性键的多原子分子若几何结构对称则为非极性分子

■■如:

CQ、CS2(直线型)、CH、CCI4(正四面体型)

、极性分子:

■■定义:

从整个分子看,分子里电荷分布是不对称的(正负电荷中心不能重合)的〔举例[双原子分子:

含极性键的双原子分子如:

HCI、NOCQ等

多原子分子:

含极性键的多原子分子若几何结构不对称则为极性分子女口:

NH(三角锥型)、fO(折线型或V型)、H2Q十、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定义: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符号:

△H

单位:

一般采用KJ•mol-1

测量:

可用量热计测量

研究对象:

一定压强下在敞开容器中发生的反应所放岀或吸收的热量。

I表示方法:

放热反应△H<0,用“-”表示;吸热反应厶H>0,用“+”表示'燃烧热:

在101KPa下,1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定义:

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反应生成1moIH2Q时的反应热。

中和热:

强酸和强碱反应的中和热:

H+(aq)+OH-(aq)=H2O(|);△H=-57.3KJ•mol-

”弱酸弱碱电离要消耗能量,中和热|△H|<57.3KJ•mol-1

原理:

断键吸热,成键放热。

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热化学

方程式

反应热的微观解释:

反应热=生成物分子形成时释放的总能量-反应物分子断裂时所吸收的

总能量

定义:

表明所放出或吸收热量的化学方程式。

意义:

既表明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①、要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若反应是在298K,1atm可不注明;

②、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或晶型;

书写方法丿③、△H与方程式计量数有关,注意方程式与厶H对应,△H以KJ•mol-1单位,

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或分数。

'④、在所写化学反应方程式后写下厶H的“+”或“-”数值和单位,方程式与厶H

之间用“;”分开。

盖斯定律:

一定条件下,某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反应的总热效应相同十一、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及其影响结果

内因:

反应物的性质

外因浓度/v/压强/v/(气体)温度/v/催化剂v/(正催化剂)

其它(光,超声波,激光,放射线,电磁波,反应物颗粒大小,扩散速率,溶剂等)十二、影响化学平衡的的条件:

(1)浓度: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

方向移动;反之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2)压强: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会使平衡向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

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注意:

①对于气体体积相同的反应来说,增减压强平衡不

移动;②若平衡混合物都是固体或液体.,增减压强平衡也不移动;③压强变化必须改变了浓度才有可能使平衡移动•

(3)温度:

在其它条件下,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温

度改变时,平衡一般都要移动)注意:

催化剂同等倍数加快或减慢正逆反应的速率,故加入催

化剂不影响平衡,但可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

十三、勒沙特列原理(平衡移动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浓度,温度,压强等)平衡就向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十四、充入稀有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恒压下通稀有气体,平衡移动方向相当于直接减压(也同于稀释对溶液中反应的影响);

(2)恒容下通稀有气体,平衡不移动•注意:

只要与平衡混合物的物质不反应的气体都可称”稀有”气体

等效类型

I

II

III

条件

恒温、恒容

恒温、恒容

恒温、恒压

超始投料

换算为方程式同一边物质,其

“量”相同

换算为方程式同一边物质,其

“量”符合同一比例

换算为方程式同一边物质,其

“量”符合同一比例

对反应的要求

任何可逆反应

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相等

任何可逆反应

平衡特占八、、

质量分数

W/%

相同

相同

相同

浓度c

相同

成比例

相同(气体)

物质的量n

相同

成比例

成比例

质量m

相同

成比例

成比例

分子数N

相同

成比例

成比例

等效情况

完全等效

不完全等效

不完全等效

n、元素及其化合物

1、各种“水”汇集

(一)纯净物:

重水D2O超重水T2O;蒸馏水H0;双氧水H2O;水银Hg;水晶SiO2。

(二)混合物:

氨水(分子:

NH、HONH・H20;离子:

NH+、OHT、K)氯水(分子:

CI2、H2OHCIO;离子:

H+、Cl—、CQ—、OHT)苏打水(NazCO的溶液)生理盐水(0.9%的NaCI溶液)

水玻璃(Na2SiO3水溶液)卤水(MgCl2、NaCl及少量MgSO

水泥(2CaO-SiO2、3CaO-SQ2、3CaO-AI2Q)王水(由浓HNO和浓盐酸以1:

3的体

积比配制成的混合物)

2、各种“气”汇集

(一)无机的:

爆鸣气(出与Q);水煤气或煤气(CO与Hz);碳酸气(CO2)

(二)有机的:

天然气(又叫沼气、坑气,主要成分为CH4)

液化石油气(以丙烷、丁烷为主)裂解气(以CH=CH为主)焦炉气(Hz、CH等)电石气(CH三CH,常含有HzS、PH等)

3、具有漂白作用的物质

氧化作用

化合作用

吸附作用

Cl2、O3、Na2O2、浓HNO3

SQ

活性炭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不可逆

可逆

※其中能氧化指示剂而使指示剂褪色的主要有Cl2(HCIO)和浓HNO及NstQ

4、能升华的物质

12、干冰(固态CO)、升华硫、红磷,萘。

(蒽和苯甲酸作一般了解)。

5、Fe3+的颜色变化

1向FeCb溶液中加几滴KSCN溶液呈红色;

2、FeCl3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

3、向FeCl3溶液溶液中通入H2S气体,生成淡黄色沉淀;

4、向FeCl3溶液中加入几滴N&S溶液,生成淡黄色沉淀;

当加入的NatS溶液过量时,又生成黑色沉淀;

5、向FeCl3溶液中加入过量Fe粉时,溶液变浅绿色;

6、向FeCl3溶液中加入过量Cu粉,溶液变蓝绿色;

7、将FeCb溶液滴入淀粉KI溶液中,溶液变蓝色;

8、向FeCb溶液中滴入苯酚溶液,溶液变紫色

6、“置换反应”有哪些?

1较活泼金属单质与不活泼金属阳离子间置换

女口:

Zn+Cu==Zn+CuCu+2Ag=2Ag

2、活泼非金属单质与不活泼非金属阴离子间置换

Cl2+2Br—==2Cl—+BqI2+S2-==2I一+S2F2+2HzO==4HF^Q

3、活泼金属与弱氧化性酸中H置换

2Al+6H+==2Al3-+3H4Zn+2CHCOOH==Zh+2CH3CO—+H2T

4、金属单质与其它化合物间置换

点燃点燃

2Mg+CO===2MgOHC2Mg+SO===2MgO+S

2Na+2fO==2Na+2OHT+H4

2Na+2GHOH(熔融)2C6H5ONc+Hf

2Na+2GF5OH^2GF5ON+Hf

咼温咼温

10Al+3VaC5===5Al2O+6V8Al+3Fe3。

===4Al2O+9Fe

2FeBr2+3CI2==2FeCb+2B「22Fel2+3Br2==2FeBa+212

A咼温

Mg+2H>O===Mg(OH>+Hd3Fe+4HO(气)===Fe3O+4H?

f

5、非金属单质与其它化合物间置换

+—十口点燃

H2S+X2==SJ+2H+2X2H2S+Q(不足)===2S+2H2O

15、

工xFe过量

3Fe+8HNQ稀)====3Fe(NQ)3+2NOT+4HzOGHOH——浓CH°2=CHf+HO

170C

GH5—O出HO-C2H5

浓H2SO4

-C2H5—O-GH5+H2O

140C

Cl+HCI

17、

16、

+Cl2F?

ClCl

+3CI2光Cl

CI(六氯环已烷)

CHCI+NaOH^C2H5OC-CaCIC2H5CI+NaOH醇CH=CHf+NaCI+H2O

18、6FeB「2+3CI2(不足)==4FeBrs+2FeCls2FeBr2+3CI2(过量)==2Ba+2FeCb

8、滴加顺序不同,现象不同

1、AgNO与NH•H2Q

AgNO3向NH・H2O中滴加一一开始无白色沉淀,后产生白色沉淀

NH・H2O向AgNO中滴加一一开始有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消失

2、Ca(OH)2与fPQ(多元弱酸与强碱反应均有此情况):

Ca(OH)2向HPQ中滴加一一开始无白色沉淀,后产生白色沉淀

H3PO向Ca(OH)2中滴加一一开始有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消失

3、NaOH与AICI3:

NaOH向AICI3中滴加一一开始有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消失

AICI3向NaOH中滴加一一开始无白色沉淀,后产生白色沉淀

4、HCI与NaAIQ:

HCI向NaAIQ中滴加一一开始有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消失

NaAIO2向HCI中滴加一一开始无白色沉淀,后产生白色沉淀

5、NazCO与盐酸:

2?

+2H2O

Na2CO向盐酸中滴加——开始有气泡,后不产生气泡盐酸向NaaCO中滴加一一开始无气泡,后产生气泡

9、常用反应

3+--

AI+4OH=AIO2+2H2O

3AIO2-+AI3++6H2O=4Al(OH)3

2CO2+2Na2Q=2Na2CO+O2△m=56g

2H2O+2Na2C2=4NaOH+O2△m=4g

AIO2-+CO2+2H2O=AI(OH)3J+HCQ-

2NaCI+MnO2+3H2SQ4NaHSO4+MnSO4+CI

10、特殊反应

2F2+2H2O=4HF+O2

Si+2NaOH+H2O=Na2SQ3+2H2?

2AI+2NaOH+2H2O=2NaAIO2+3H2?

HO

O2

O2

(A:

S、H2S、N2、Na醇)

NaOH「

(A:

铵盐、AI、Si、CHCOON)

AAJ(白)+?

(无色)(A:

CaC、AI2&、MgNb)

 

“HOaMOJ

(A:

AI、(NH4)2CO、NHHCQNaHCONaHS(NH4)2S、NHHS氨基酸)

中学化学常见气体单质:

Ha、Q、

固体单质:

N2、Cl2、(F2)

S、NaMgAI、Fe、Cu

液体单质:

B「2

A

(A:

氯化物)

中学化学常见化合物:

NaCI、NaOHNa^CO、NaHCOFeCh、FeCb、HSO、

HCI、CaCO、SQ、HONONO、HNO

化学工业

备设

气空态夜分

C

O

ca

温高

精漂和粉白漂

O

2

H

2

2

0

2

OC

2

2a2

c2

o3Co

s如

2Q量

o2sQ

s

3

o3co2caaNc

氨成合

3

H

N

2

>

2

H

3

2

N

塔成合

3ONH

o

2

H)6o

No

Nb4No1右耸

2oroqh2

3)2HooNNN423

塔收吸化氧

S

2

H

Q

s

00

2eF2温_一高一一

Fe

4

藐塔接收凡吸

U

Qs2

6

02s

2

s

2

Ho

2

Hs

xoeF

2温-高-一

o

3C

2e

炉高

碱氯

2

H

2e电一一

槽电

铝炼

2

30

Al

4

3

2

Al

2

槽电

同炼

极极阳阴

铜镀电

极极阳阴

川、有机化学

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

1.CHGH和

2.CH:

烯烃和环烷烃

3.CHQ甲醛、乙酸、甲酸甲酯

4.GHnO:

饱和一元醛(或饱和一元酮)与二倍于其碳原子数和饱和一元羧酸或酯;举一例:

乙醛(C2HO)与丁酸及其异构体(GfQ)

同分异构体

1醇——醚Cnfn+2O

2、醛一酮一环氧烷(环醚)CnfnO

3、羧酸一酯一羟基醛CnfnQ

4、氨基酸一硝基烷

能发生取代反应的物质及反应条件

1.烷烃与卤素单质:

卤素蒸汽、光照;

2.苯及苯的同系物与①卤素单质:

Fe作催化剂;

2浓硝酸:

50〜60C水浴;浓硫酸作催化剂

3浓硫酸:

70〜80C水浴;

3.卤代烃水解:

NaOH的水溶液;

4.醇与氢卤酸的反应:

新制的氢卤酸;

5.酯类的水解:

无机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