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 期末复习 世界古代史整理(全)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408785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62.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一 期末复习 世界古代史整理(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大一 期末复习 世界古代史整理(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大一 期末复习 世界古代史整理(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大一 期末复习 世界古代史整理(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大一 期末复习 世界古代史整理(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大一 期末复习 世界古代史整理(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5页
大一 期末复习 世界古代史整理(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5页
大一 期末复习 世界古代史整理(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5页
大一 期末复习 世界古代史整理(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5页
大一 期末复习 世界古代史整理(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5页
大一 期末复习 世界古代史整理(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5页
大一 期末复习 世界古代史整理(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5页
大一 期末复习 世界古代史整理(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5页
大一 期末复习 世界古代史整理(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5页
大一 期末复习 世界古代史整理(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5页
大一 期末复习 世界古代史整理(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5页
大一 期末复习 世界古代史整理(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5页
大一 期末复习 世界古代史整理(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5页
大一 期末复习 世界古代史整理(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5页
大一 期末复习 世界古代史整理(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5页
亲,该文档总共5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一 期末复习 世界古代史整理(全)Word文件下载.docx

《大一 期末复习 世界古代史整理(全)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一 期末复习 世界古代史整理(全)Word文件下载.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一 期末复习 世界古代史整理(全)Word文件下载.docx

■在地理上古埃及分为两大区:

孟斐斯以南的尼罗河谷地叫做上埃及,孟斐斯至地中海的三角洲地带叫做下埃及。

古埃及居民是由非洲的哈姆语人部落和亚洲的塞姆语(闪语)人部落逐渐混合形成,古

埃及人属塞•哈语系。

・大约在公元前4500年,埃及进入铜石并用时代,埃及人创造了铜石并用文化,典型的有巴达里文化、涅伽达文化1期(母系氏族社会已被父权制或家长制所代替)和涅伽达文化II期(古埃及人发明了象形文字氏族制度已经走到了尽头)。

斯帕特

在涅伽达文化II期,随着氏族部落瓦解,在尼罗河两河的一些地域性村社为了适应水利灌溉事业的需要而相互结成了村社联盟单位,古代埃及人称之为“斯帕特”,希腊人称之为“诺姆”,汉译为“州”。

州有州长,由奴隶主贵族的代表充任,称为“阿德西一米尔”,意为“河渠的管理者”,希腊文称之为“诺姆克州实际上成为国家的雏形。

・法老

在古王国时代,王朝统治者开始有了专门的称呼“法老”,原意为“宫廷”、“宫殿”。

到新王国时代,“法老”成为国王的正式称号。

■简述古代埃及法老专制制度的表现。

(1) 法老是最高统治者,集各种大权于一身。

(2)建立了一整套直接受法老控制的官僚机构。

(3)建立了一支军队。

(4)君权神授思想。

“拉神之子”

(5)建造法老死后的宫殿——金字塔。

(6)法老视全国土地为己有,并随意把土地赏赐给王公贵族、神庙等。

-拉神

古王国第五王朝,古埃及的太阳神“拉神”被奉为全埃及崇拜的最高神。

-阿蒙神

最初为埃及中部一地方神后成为底比斯的太阳神和守护神。

神像为一男人,有时带有羊头。

中王国时期,由于底比斯统一埃及,阿蒙神代替拉神成为全国的最高神。

新王国开始,阿蒙神成为古埃及的主神。

■金字塔

古埃及文“庇里穆斯”,“高”的意思。

最早的金字塔:

第三王朝法老约塞,六级梯形金字塔。

第四王朝时:

胡夫金字塔、哈佛拉金字塔(狮身人面像“斯芬克司”)

■《莱顿纸草》

古埃及的一部纸草文献,原名《伊浦味箴言》(《一个埃及贤人的训诫》),在埃及萨卡拉墓地出土,是一部教谕式作品。

因该文献原件藏于荷兰莱顿博物馆,故名。

伊浦味是个奴隶主,他站在统治者的立场上,以劝导、教谕式的口吻,记载了一次奴隶、贫民大起义。

一般认为,这此起义发生在古埃及第一中间期(或第二中间期)b

・ 《聂菲尔列胡箴言》

古埃及的一部纸草文献,是第十八王朝时学校使用的手抄本,是一部教谕式作品。

原件今藏于俄罗斯圣彼得堡博物馆。

聂菲尔列胡是黑利奥波里斯(即太阳城)的祭司,他也站在统治者的立场上,以劝导、教谕式的口吻,诉说了一次奴隶、贫民起义。

・涅捷斯

古埃及中王国时期出现的一个新的社会阶层。

最早见于古王国时代。

本意为“小人”或“庶民”,他们起初可能属于与旧贵族对立的平民阶层,后来逐渐分化。

大批的涅捷斯仍然是劳动者,有的甚至沦为赤贫。

但其中也有些人社会地位上升了,加入军队当上军官,有的发财致富成为中小奴隶主。

・阿蒙霍特普四世宗教改革

BC1379-1362年,古埃及新王国时期,因统治阶级内部发生激烈的法老与阿蒙祭司集团之间的矛盾、新兴军事贵族与旧贵族之间的矛盾、地方世袭贵族和以法老为主的中央政权之间的矛盾,法老阿蒙霍特普四世靠以中小奴隶主为核心的新兴军事贵族的支持,进行宗教改革。

改革取消了对阿蒙神的信任,创造了一个唯一容许信仰的太阳神——阿顿,并且法老将其名字改为“阿顿霍特普四世”。

因没给人民群众带来好处,反对势力过于强大,改革最终失败。

■卡叠什之战

BC1288年,古埃及新王国第十九王朝法老拉美西斯二世与赫梯国王牟瓦塔尔为了争夺对叙利亚的统治权及在西亚树立霸权发生战争。

是年,埃及军队在法老率领下进攻叙利亚,在叙利亚的奥仑特河畔的要塞卡叠什,遭到赫梯军队埋伏。

埃及军队惨败。

(卡纳克庙墙上刻着卡叠什战役情景及拉美西斯和约的条文)

・分析法老专制统治的性质

法老是最高统治者,集行政、军事、司法、财政大权于一身,有一整套直接接受法老统治的官僚机构;

军队为法老专制政权的物质力量;

普天之下的土地都属法老所有;

强迫人民群众建筑金字塔,成为古埃及奴隶制君主专制的外在表现。

法老统治时期已是奴隶制专制政体。

-木乃伊

古埃及经防腐处理而得以长久保存的干尸。

源于阿拉伯文,意为“沥青”。

古代埃及人有“灵魂不灭”的宗教观念,因此流行制作和保存木乃伊的习俗,王公贵族和平民百姓都制作木乃伊。

古代西亚

■两河流域的地理划分

美索不达米亚:

北部——亚述(摩苏尔为中心);

南部——巴比伦尼亚(示拿)

巴比伦尼亚:

北部——阿卡德;

南部——苏美尔

・公元前5000-400。

年代,南部地区的主要居民是苏美尔人,最初大概是从伊朗高凰两河流域的东方)一带进入两河流域,他们和巴比伦及阿卡德人不属于同一民族。

・巴比伦人和阿卡德人属于塞姆族(闪族),于公元前3000年代初从现在的阿拉伯沙漠地带(在两河流域西边)和叙利亚草原进入两河流域;

・贝希斯敦铭文

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于BC520年命人所刻,记述了他镇压宫廷政变和各地起义的经过,以及他登位的情况。

铭文有3种文字:

古波斯文、古埃兰文和巴比伦尼亚楔形文。

1835年,由英国外交官罗林生发现。

■亚述学

以研究、解读古代西亚楔形文字为起点,研究古代两河流域及其附近地区使用楔形文字的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历史和文化的学科。

诞生于1857年,罗林生(研究贝希斯敦铭文)等四人分别正确译出同一篇楔形文字铭文,标志着巴比伦尼亚楔形文完全解读成功。

由于首先被读通的楔形文多半是亚述楔形文,因此称为“亚述学

■古代西亚历史分期

(1)苏美尔•阿卡德时期:

西亚原始公社制解体(约BC4300——BC3500),奴隶制城邦兴衰(约BC3500-BC2000\

(2) 巴比伦•亚述帝国至波斯帝国时期:

西亚奴隶制帝国时代(约BC2000-BC330\

包括古巴比伦帝国、赫梯帝国、亚述帝国、新巴比伦帝国和波斯帝国,中间夹杂着许多奴隶制城邦,如古埃兰、古亚述、古赫梯、腓尼基和巴勒斯坦各城邦。

(3)塞琉古(条支)帝国、帕提亚(安息)帝国时期:

希腊•罗马人侵入和西亚帝国再起(约BC330-AD3世纪*

■苏美尔城邦

(1) 到BC5000—4000年,南部的苏美尔地区生产力的发展逐渐超过了北部,在这里

产生了最早的苏美尔文明。

(2)早期苏美尔文明大体上可分为三个文化期:

A.埃利都•欧贝特文化期(BC4300—BC3500)B.乌鲁克文化期(公元前3500-3100)C.捷姆迭特•那色文化期(BC3100-BC2700)女奴称“吉姆”;

男奴称为“乌鲁

(3)乌鲁克文化和捷姆迭特•那色文化时期是苏美尔城邦形成时期。

从苏美尔城邦的产

生到BC2371年统一的阿卡德王国兴起,在巴比伦尼亚地区先后出现了几十个城邦,

其中主要的有埃利都(两河流域南部最早的一个城邦X乌尔、拉格什、基什等。

(4) 苏美尔城邦都是由几个农村公社围绕一个中心城市所组成,地不过百里,人不过数

万。

城的中心建筑物是神庙。

城邦首脑称帕达西或恩西(原意是“率领人们从事建筑的祭司”,后来有了“首领”、“统治者”的意思),少数强大城邦的首领称卢伽尔(原意是“大人”,后来引申为国王。

有时,几个城邦的霸主也称为卢伽尔*城邦首领,或由氏族贵族家族世袭,或由选举产生。

城邦首脑平时为最高行政长官和最高祭司,战时则是军事统帅。

(5) 在苏美尔各城邦的经济中,神庙经济占主要地位。

神庙土地不能买卖。

随着城邦统

治者权力的加强,他们逐渐夺取了对神庙地产的控制权,稍后又使神庙地产成为他们的地产,这就是后世王室土地的主要来源。

(6) 其余土地均为农村公社土地,这些村社土地分配给各个家族,可以买卖。

村社农民

必须向国家纳税和服徭役。

一些失去土地或破产的村社农民或成为古鲁什,或为债奴。

(7) 城邦居民构成主要有:

贵族(奴隶主X自由农民、平民、古鲁什和奴隶,以及祭

司阶层。

・古鲁什

随着贫富分化和土地私有制的发展,一些失地和无地的农民投身神庙,成为神庙的依附者一一“古鲁什原义是“人”,即“男人”,成年男子。

同奴隶有别,但也不同于自由农民。

乌尔第三王朝时(BC2113——BC2006),古鲁什同奴隶相近。

・乌鲁卡吉那改革

改革在拉格什城邦平民与贵族矛盾、国王与祭司矛盾激化的情况下发生。

平民和祭司推翻了卢伽尔安达的统治,拥立乌鲁卡吉那为王。

乌鲁卡吉那执政7年(BC2378-BC2371),施行了一系列改革。

(1) 主要内容:

①撤消了在全国各地设立的监督和税吏;

②恢复了神庙财产,不再向神

庙征税;

③限制债务奴役,禁止以人身保证作为借贷条件;

④禁止官员以贱价强买平民的房屋、牲畜;

⑤禁止侵犯别人的住宅;

⑥禁止欺凌孤寡;

⑦扩大公民权(使公民人数从3600人增加到36000人\⑧开凿了两条灌溉运河。

(2)意义:

①是现知世界历史上最早的一次社会性改革。

②打击了贵族的势力,保护了平民的某些利益,恢复并扩大了一些居民的公民权,维护了正在发展着的私有制。

③但改革并没有使奴隶的处境得到任何改善。

- 萨尔贡与阿卡德王国(BC2371——BC2230)

公元前2371年,萨尔贡征服了阿卡德地区,建立了统一的阿卡德王国。

他还建立了两河流域历史上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支常备军。

■BC2230年,两河流域东北部山区的库提人(非闪语系)侵入两河流域,灭亡阿卡德王国,统治南部两河流域近一个世纪。

■约BC2150年,乌鲁克城邦兴起,赶走了库提人。

・乌尔城邦兴起,取代乌鲁克人,统一了两河流域南部地区,史称乌尔第三王朝(约BC2113-BC2006'

该王朝统治时期,青铜器普遍使用,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强化,奴

隶制经济得到空前发展。

・伊丝塔尔门

巴比伦的主要城门都以神的名字命名,这是两河流域的古老传统。

在巴比伦语中,“巴比伦”就是“神之门”的意思。

巴比伦的城门中,最重要的是北面的伊丝塔尔门。

伊丝塔尔是金星女神,掌管战争和生育,象征胜利和光明。

-古巴比伦王国(BC1894-BC1595)

约BC1894年,一支阿摩利人(塞姆部落之一,由西北边的马里进入南部两河流域)在巴比伦城立国,史称巴比伦第一王朝或古巴比伦。

最初巴比伦第一王朝只是一个城邦,与玛里、埃什努那并列为三大国。

■汉谟拉比

古巴比伦第6代国王(BC1792-1750),在位43年。

其主要政绩:

(1) 统一了巴比伦尼亚。

(2)建立起强大的中央集权的奴隶主专制制度。

(3)设置了一支常备军。

(4) 兴修水利,发展经济。

(5) 制定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

根据国内新的社会政治、经济关系,在继承苏美尔•阿卡德时代各邦法律的基础上,结合阿摩利人的氏族部落习惯法(例如“以牙还牙”的同态复仇法\包括序文、条文、结语三部分,条文整理成282条。

在序文和结语部分,竭力宣扬王权神授,以及立法宗旨是为“发扬正义于世是一部保护奴隶主阶级的法典,它严格保护奴隶主对奴隶的所有权,保护奴隶主阶级的私有财产。

特点:

①对奴隶主给予法律保护,而奴隶则不受法律保护;

②保留原始的“同态复仇法”,即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③“法有贵贱'

•:

“刑有等差”,对不同等级的人实行不同的法律约束和惩处。

・依据《汉谟拉比法典》,分析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阶级构成及政治特点。

(1)阶级构成:

《汉谟拉比法典》反映了当时社会阶级斗争,古巴比伦王国社会阶级构成分为三类:

全权自由民阿维鲁;

非全权自由民穆什根努;

奴隶。

阿维鲁意为“丈夫之子”,主要包括僧侣、贵族、高级官吏、商业高利贷者,还包括一部分自耕农、佃农以及独立的手工业者。

穆什根努意为“屈从者”,主要包括与宫廷生活密切联系、依附于王室的人。

奴隶是完全无权的人,伤死奴隶不算犯罪,来源主要是买奴和债奴。

(2)政治特点:

①是奴隶制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②给奴隶主以法律保护,而奴隶则不受法律保护;

③“法有贵贱,刑有等差”,对不同等级的人实行不同的法律约束,法律惩处。

■简述古巴比伦王国的居民构成。

古巴比伦王国居民分为全权自由民(阿维鲁X非全权自由民(穆什根努X奴隶三类。

阿维鲁意为“丈夫之子”,主要包括僧侣、贵族、高级官吏、商业高利贷者,此外还包括一部分自耕农、佃农以及独立的手工业者,在法律上享有充分权利。

穆什根努意为“屈从者”,主要包括与宫廷生活密切联系、依附于王室的人,在法律上享有的权利是不充分的。

奴隶是完全无权的人,伤死奴隶不算犯罪,来源主要是买奴和债奴。

・阿维鲁

古巴比伦王国居民构成的一种,其身份是全权自由民,包括僧侣、贵族、高级官吏、商业高利贷者,还包括一部分自耕农、佃农及独立的手工业者,在法律上享有充分权利。

・穆什根努

古巴比伦王国居民构成的一种,其身份是非全权自由民,主要是与宫廷生活密切联系、依附于王室的人,其在法律上享有的权利是不充分的,社会地位比全权自由民阿维鲁低。

・亚述

■亚述位于底格里斯河上游西岸。

公元前3000年代末——2000年初,定居在两河流域北部的——支塞姆人,以亚述城为中心,逐渐形成奴隶制城邦。

最初亚述城邦是一个贵族寡头共和国,国家大权均掌握在长老会手里。

城邦首领称“伊沙库”(相当于苏美尔城邦的帕达西*

-亚述国家的历史

(1) 古亚述(BC三千年代末至BC16世纪)

(2)中亚述(BC15—9世纪)又称古亚述帝国

(3) 新亚述(BC746—605/612)发展成为铁器时代的第一个奴隶制大帝国。

■亚述军事帝国建立的条件

(1) 国内:

①生产力有了新的发展(铁器的使用),这使亚述有了较强的物质力量,为

经久不断的对外战争创造了物质条件。

②拥有当时世界上最优良的军事体制和武器以及

先进战术。

③国内阶级矛盾不十分尖锐,有着充足的兵源。

(2)国际:

①当时西亚诸国相继衰落,大都处于分裂、混乱状态,亚述四邻没有能与亚述争雄之强国。

②亚述地处西亚商业交通中心,西亚各地贸易的发展,要求出现统一帝国。

■在BC7世纪后期,亚述帝国迅速衰落下去。

亚述国王们以暴虐残忍著称,所以亚述帝国被人称为“狮穴”,而它的首都尼尼微也被称作“血城”。

(亚述帝国主要都城,在帝国早期是亚述,后期是尼尼微。

)面对亚述残暴统治,被征服地区和国家的人民纷纷奋起反抗,加速了帝国的瓦解。

■BC612年5月一7月底,新巴比伦、米底联军围攻尼尼微城2个多月。

攻陷该城。

亚述王萨拉克(BC616—612)为了逃避被俘的下场,自焚于王宫。

亚述帝国灭亡了。

(萨拉克是亚述巴尼拔的儿子。

■尼尼微被攻占以后,亚述巴尼拔(BC668-627)的一个兄弟阿夙路巴里特二世率领一支亚述军队占领了幼发拉底河上游的哈兰城,并且在那里自封为亚述王。

BC605年,他的军队与新巴比伦军队在卡尔赫米什进行了最后一场激战,彻底失败。

从此以后,亚述作为一个国家不复存在。

亚述人后代逐渐与阿拉美亚人融合。

-新巴比伦王国(BC626-538)

约在BC630年,迦勒底人(塞姆族)的首领那波帕拉萨尔称王。

BC626年,他率迦勒底人占领巴比伦城,建立新巴比伦王国,又称迦勒底王国。

-巴比伦之囚(BC586-538)

BC586年,尼布甲尼撒二世率新巴比伦王国军队攻陷耶路撒冷,把该城全体居民及犹太国

王掳至巴比伦城,这些被俘的犹太人被称为“巴比伦之囚”。

这些人一部分沦为奴隶,一部分则为自由民。

他们在巴比伦聚族而居,保持了自己的语言和宗教信仰。

BC538年,新巴比伦王国被波斯国王居鲁士推翻,这些犹太人被放回到巴勒斯坦。

・新巴比伦王国政治、经济特点

(1)高级祭司享有种种特权,王权对祭司有很大的依赖性。

(2)在城市手工业奴隶中出现了新的剥削形式。

(奴隶主让有技能的奴隶独立经营手工业作坊或小店铺。

空中花园

尼布甲尼撒二世(在位BC605——562)即位后,为了取悦他的米底籍皇后谢米拉斯怀念故乡山林(米底位于伊朗高原西部山区)的迫切心情,在宫中筑起一座悬宛。

■赫梯

■大约在公元前二千年代初,属于印欧语系的赫梯人进入小亚细亚东部地区,他们与当地土著居民“原始赫梯人”逐渐融合。

在赫梯人进入小亚前后,这儿逐渐形成了许多城邦。

■以小亚细亚东部卡帕多细亚为中心的赫梯国家史历经约6个世纪(BC18——12世纪):

①BC18-14世纪,古王国(古赫梯、中赫梯);

②BC14-12世纪,新王国(新赫梯\

・从BC18-15世纪,赫梯古王国时代,基本上仍属奴隶制城邦和城邦联盟阶段,生产力处于青铜时代中期至晚期之初,这个时期城邦联盟主要以哈图斯为中心。

到公元前17—16世纪出现了统一的赫梯国家。

赫梯古王国重大历史事件有2个:

①BC1595年,

木尔舒尔一世领兵攻灭古巴比伦王国;

②BC16世纪后期铁列平改革。

・铁列平改革(BC16世纪后期)

针对王位继承问题进行了改革,主要内容是:

确立长子继承王位制,并规定彭库斯(战士会议X图里亚斯(贵族会议)有权监督、制止王室内部的纷争,彭库斯还有权逮捕和处理犯罪的王族成员和各级官吏。

■从BC1380年左右到BC1200年左右,赫梯进入帝国时代,以哈图斯为首都。

(1)铁器使用日益广泛,但生产力水平仍属青铜时代晚期。

赫梯人是世界上铁的最早使用者。

(2)大规模征服扩张。

侵入叙利亚,与埃及新王国争霸(BC1288卡叠什之战),与亚述对峙。

(3)编成《赫梯法典》,并颁布实行(约在BC14—13世纪卜

(4)与巴比伦不同,赫梯商业高利贷关系并不发达,奴隶制的发展以军事征服和掠夺为条件。

■BC1200年左右,“海上民族”从爱琴海进攻赫梯,在他们长期打击下,赫梯帝国土崩瓦解,仅仅在西里西亚和叙利亚北部残存有几个赫梯人小城邦。

到BC8世纪,这些赫梯城邦也为亚述所灭。

■腓尼基

・腓尼基意为“紫色之国”,因为该地区盛产紫色颜料而得名。

■腓尼基居民初有胡里特人。

BC3000年代,属于塞姆语的迦南人进入该地,逐渐同当地居民混合。

塞姆语文献称此地为迦南,希腊人在公元前9世纪开始称之为腓尼基,罗

马人称之为布匿,圣经《旧约全书》把腓尼基人称为迦南人。

腓尼基人以商业、航海和殖民三大特点著称于世。

BC1000年代前期,腓尼基人面对希腊人向东部地中海殖民的浪潮,转向西地中海沿岸及海上一些岛屿殖民,建立了商业殖民国家迦太基。

BC6—5世纪,迦太基把西部地中海多数腓尼基殖民地并入自己的势力范围,从而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腓尼基人文化的最大成:

在BC13世纪利用古埃及象形文字中的音符字母,创造了一套拼音字母,共22个,只有辅音,没有元音。

古巴勒斯坦

在BC3000年代,巴勒斯坦地区居住着塞姆语族的迦南人,出现了城市。

迦南人的一支——耶布斯人创建了耶布斯城。

BC2000年代末,海上民族腓力斯丁人攻占巴勒斯坦沿海地区。

古代希腊人称腓力斯丁人的居住地为“巴勒斯坦”,意为“腓力斯丁人的国家”。

(巴勒斯坦名称之由来)

BC1500年前后,希伯来人从东方进入巴勒斯坦,后来他们与迦南人逐渐混合。

希伯来人把“耶布斯”城的称谓希伯来语化,称这座城市为“耶路撒拉姆”(“和平之城”,中文译为“耶路撒冷阿拉伯人则称该城为“古德斯”,意为穆斯林的圣城。

BC1020年,巴勒斯坦北方希伯来部落形成了以色列王国。

第一任国王叫扫罗(BC1020-1000年)似色列王国形成后不久,南方希伯来部落也很快形成了犹太王国。

BC10世纪,犹太国王大卫(BC1000—960或BC1013—973)统一了以色列和犹太,建立了以色列一犹太王国。

大卫率希伯来人驱逐了腓力斯丁人,定都于迦南古城耶路撒冷,并开始在耶路撒冷锡安山上建造宫殿和神庙。

BC960—930,大卫之子所罗门在位时期,是以色列一犹太王国全盛时期。

所罗门完成

了锡安山宫殿和耶和华神庙建筑工程。

以色列人在耶罗波安领导下举行了反抗所罗门统

治的起义。

起义失败,耶罗波安逃亡埃及。

所罗门之子罗波安执政时,耶罗波安在埃及帮助下攻陷耶路撒冷,随后定都撒马利亚,建立了以色列国家(BC928*一度统一的以色列——犹太王国从此分裂。

以后,犹太王国仍以耶路撒冷为中心。

BC721年,亚述国王萨尔贡二世攻陷以色列首都撒马利亚,灭以色列王国,并把其他地区居民迁移到以色列。

BC586年,新巴比伦王国尼布甲尼撒二世攻陷犹太王国首都耶路撒冷,“巴比伦之囚5

犹太教

游牧时期的希伯来人信奉多神教,各部落都有自己所敬奉的神。

此外,各部落还都信奉一个共同的神,即与他们游牧生活密切相关的雨神耶畏(后人把它译为耶和华'

BC10世纪,统一的以色列——犹太国家形成后,由于政治统治的需要,耶和华神的地位得到提高。

BC9至8世纪,希伯来人内部由于高利贷的横行,债务奴隶制的流行而引起了阶级矛盾的尖锐化,并由此产生了“先知运动”。

“先知”在希伯来文中的含义是“神的代言人”。

充当先知的是一些下层的贫苦祭司,他们宣扬要崇拜耶和华神,渴望救世主的降临;

指责富人对穷人的奴役,预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