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系统施工方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09479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00.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动控制系统施工方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自动控制系统施工方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自动控制系统施工方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自动控制系统施工方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自动控制系统施工方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自动控制系统施工方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自动控制系统施工方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自动控制系统施工方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自动控制系统施工方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自动控制系统施工方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自动控制系统施工方案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动控制系统施工方案Word下载.docx

《自动控制系统施工方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控制系统施工方案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自动控制系统施工方案Word下载.docx

中央控制室内土建装修完毕,温、湿度达到使用要求。

空调机组、冷却塔及各类阀门等安装完毕。

暖通水管道、变配电设备等安装完毕。

接地端子箱安装完毕。

二、操作工艺

1.工艺流程

2.操作方法

(1)钢管、金属线槽及线缆敷设

钢管、金属线及线缆敷设请参照管路及线缆敷设要求进行。

(2)中央控制室设备安装

设备在安装前应进行检验,并符合下列要求:

设备外形完整,内外表面漆层完好。

设备外形尺寸、设备内主板及接线端口的型号、规格符合设计规定,备品备件齐全

按照图纸连接主机、不间断电源、打印机、网络控制器等设备。

设备安装应紧密、牢固,安装用的紧固件应做防锈处理。

设备底座应与设备相符,其上表面应保持水平。

中央控制及网络网络控制器等设备的安装要符合下列规定:

控制台、网络控制器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排列,根据柜的固定孔距在基础槽钢上钻孔,安装时从一端开始逐台就位,用螺丝固定,用小线找平找直后再将各螺栓紧固。

对引入的电缆或导线,首先应用对线器进行校线,按图纸要求编号。

标志编号应正确且与图纸一致,字迹清晰,不易褪色;

配线应整齐,避免交叉,固定牢固。

交流供电设备的外壳及基础应可靠接地。

中央控制室一般应根据设计要求设置接地装置。

当采用联合接地时,接地电阻应小于1Ω。

(3)现场控制器的安装

现场控制器箱安装

现场设备控制箱安装图

现场控制器接线应按照图纸和设备说明书进行,并对线缆进行编号。

(4)温、湿度传感器的安装

室内外温、湿度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应符合以下要求:

温、湿度传感器应尽可能远离窗、门和出风口的位置。

并列安装的传感器,距地高度应一致,高度差不应大于1mm,同一区域内高度差不大于5mm。

温、湿度传感器应安装在便于调试、维修的地方。

温度传感器至现场控制器之间的连接应符合设计要求,应尽量减少因接线引起的误差,对于镍温度传感器的接线电阻应小于3Ω,1KΩ铂温度传感器的接线总电阻应小于1Ω。

(5)风管型温、湿度传感器的安装

传感器应安装在风速平稳,能反映温、湿度的位置。

风管型温、湿度传感器应安装在风管保温层完成之后。

水管温度传感器的安装。

水管温度传感器宜在暖通水管路安装完毕后进行。

水管温度传感器的开孔与焊接工作,必须在工艺管道的防腐、衬里、吹扫和压力试验前进行。

水管温度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应在水流温度变化灵敏和具有代表性的地方,不宜选择在阀门等阻力件附近和水流流束死角和振动较大的位置。

水管型温度传感器宜安装在管道的侧面或者底部。

水管型湿度传感器不宜在焊缝及其边缘上开孔和焊接。

(6)压力、压差传感器、压差开关安装

传感器宜安装在便于调试、维修的位置。

传感器应安装在温、湿度传感器的上侧。

风管型压力、压差传感器应在风管保温层完成之后安装。

风管型压力、压差传感器应在风管的直管段,如不能安装在直管段,则应避开风管内通风死角和蒸汽放空口的位置。

水管型压力与压差传感器的安装应在暖通水管路安装完毕后进行,其开孔与焊接工作必须在工艺管道的防腐、衬里、吹扫和压力试验前进行。

水管型压力、压差传感器不宜在管道焊缝及其边缘处开孔及焊接。

水管型压力、压差传感器宜安装在管道底部和水流流束稳定的位置,不宜安装在阀门等阻力部件的附近、水流流束死角和振动较大的位置。

(7)风压压差开关安装:

安装压差开关时,宜将薄膜处于垂直于平面的位置。

风压压差开关的安装应在风管保温层完成之后。

风压压差开关宜安装在便于调试、维修的地方。

风压压差开关安装完毕后应做密闭处理。

风压压差开关的线路应通过软管与压差开关连接。

风压压差开关应避开蒸汽排放口。

(8)水流开关的安装

水流开关的安装,应在工艺管道预制、安装的同时进行。

水流开关的开孔与焊接工作,必须在工艺管道的防腐、衬里、吹扫和压力试验前进行。

水流开关宜安装在水平管段上,不应安装在垂直管段上。

水流开关宜安装在便于调试、维修的地方。

(9)流量传感器的安装

磁流量计

电磁流量计应避免安装在有较强的交直流磁场或有剧烈振动的场所。

流量计、被测介质及工艺管道三者之间应该连成等电位,并应接地。

电磁流量计应设置在流量调节阀的上游,流量计的上游应有一定的直管段。

在垂直的工艺管道安装时,液体流向自下而上,以保证导管内充满被测液体或不致产生气泡;

水平安装时必须使电极处在水平方向,以保证测量精度。

涡轮式流量传感器

涡轮式流量变送器宜安装在便于维修并避开强磁场、剧烈震动及热辐射的场所。

涡轮式流量传感器安装时要水平,流体的流动方向必须与传感器壳体上所示的流向标志一致。

如果没有标志,可按下列所述判断流向:

流体的进口端导流器比较尖,中间有圆孔。

流体的出口端导流器不尖,中间没有圆孔。

当可能产生逆流时,流量变送器后面装设止逆阀。

流量传感器需要装在一定长度的直管上,以确保管道内流速平稳。

流量传感器上游应留有10倍管径长度的直管,下游留5倍管径长度的直管。

若传感器前后的管道中安装有阀门和管道缩径、弯管等影响流量平稳的设备,则直管段的长度还需相应调整。

信号的传输线宜采用屏蔽和绝缘保护层的线缆,线缆的屏蔽层宜在现场控制器侧一点接地。

(10)风机盘管温控器、电动阀的安装

温控开关与其他开关并列安装时,距地面高度应一致。

电动阀阀体上箭头的指向应与介质流方向一致。

风机盘管电动阀应安装于风机盘管的回水管上。

四管制风机盘管的冷热水管电动阀共用线应为零线。

(11)电磁阀、电动阀的安装

阀体上箭头的指向应与介质流方向一致。

空调器的电磁阀、电动阀旁一般应装有旁通管路。

电磁阀、电动阀的口径与管道通径不一致时,应采用渐缩管件,且结合处不允许有间隙、松动现象。

同时电动阀口径一般不应低于管道口径二个等级。

执行机构应固定牢固,操作手轮应处于便于操作的位置,并注意安装的位置便于维修、拆装。

执行机构的机械传动应灵活,无松动或卡涩现象。

有阀位指示装置的电磁阀、电动阀,阀位指示装置应面向便于观察的位置。

电磁阀、电动阀安装前应按安装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检查线圈与阀体间的绝缘电阻。

电磁阀、电动阀在安装前宜进行模拟动作和试压试验。

电磁阀、电动阀一般安装在回水管道。

在管道冲洗前,应将阀体完全打开。

安装于室外的电磁阀、电动阀应加防护罩。

电动阀应垂直安装于水平管道上,严禁倾斜安装。

大型电动调节阀安装时,应避免给调节阀带来附加压力,应安装支架,在有剧烈振动的场所,应同时采取避震措施。

风阀控制器的安装

风阀控制器安装图

风阀控制器安装前应按安装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检查线圈、阀体间的电阻、工作电压、控制输入等,其应符合设计和产品说明书的要求,风阀控制器与风阀门轴的连接应固定牢固。

风阀控制器在安装前宜进行模拟动作。

风阀控制器上的开闭箭头的指向应与阀门开闭方向一致。

风阀的机械机构开闭应灵活,无松动或卡涩现象。

风阀控制器安装后,风阀控制器的开闭指示位应与风阀实际状况一致,风阀控制器宜面向便于观察的位置。

风阀控制器应与风阀门轴垂直安装,垂直角度不小于85°

风阀控制器的输出力矩必须与风阀所需要的相匹配,符合设计要求。

风阀控制器不能直接与风门挡板轴相连接时,则可通过附件与挡板轴相连,但其附件装置必须保证风阀控制器旋转角度的调整范围。

三、系统的调试

1.调试程序

楼宇自控系统调试必须具备的条件:

楼宇自控系统的全部设备包括现场的各种阀门、执行器、传感器等全部安装完毕,线路敷设和接线全部符合图纸及系统设计的要求。

楼宇自控系统的受控设备及其自身的系统安装、调试完毕、合格;

同时其设备或系统的测试数据必须满足自身系统的工艺要求,具备相应的测试记录。

检测楼宇自控系统设备与各联动系统设备的数据传输符合设计要求。

确认按设计图纸、产品供应商的技术资料、软件和规定的其他功能和联锁、联动程序控制的要求。

2.调试程序

(1)现场控制器测试

●数字量输入测试

信号电平的检部查:

按设备说明书和设计要求确认干接点输入、电压和电流等信号是否符合要求。

动作试验:

按上述不同信号的要求,用程序方式或手动方式对全部测点进行测试,并将测点之值记录下来。

●数字量输出测试:

信号电平的检查:

按设备说明书和设计要求确认继电器开关量的输出起/停(ON/OFF)、

输出电压或电流开关特性是否符合要求。

用程序方式或手动方式测试全部数字量输出,并记录其测试数值和观察受控设备的电气控制开关工作状态是否正常;

如果受控单体受电试运行正常,则可以在受控设备正常受电情况下观察其受控设备运行是否正常。

●模拟量输入测试:

按设备说明书和设计要求确认其有源或无源的模拟量输入的类型、量程(容量)、设定值(设计值)是否符合规定。

●模拟量输出测试:

按设备使用说明书和设计要求确定其模拟量输出的类型、量程(容量)与设定值(设计值)是否符合。

●现场控制器功能测试:

按产品设备说明书和设计要求进行测试。

通常进行如下功能测试:

运行可靠性测试和现场控制器软件主要功能及其实时性测试。

3.新风机单体设备调试

(1)检查新风机控制柜的全部电气元器件有无损坏,内部与外部接线是否正确无误,严防强电电源串入现场控制器,如需24VAC,应确认接线正确,无短路故障。

(2)按监控点表要求,检查装在新风机上的温、湿度传感器、电动阀、风阀、压差开关等设备的位置、接线是否正确和输入、输出信号的类型、量程是否和设计一致。

(3)在手动位置确认风机在非受控状态下已运行正常。

(4)确认现场控制器控制器和I/O模块的地址码设置是否正确。

(5)确认现场控制器送电并接通主电源开关后,观察现场控制器控制器和各元件状态是否运行正常。

(6)用笔记本电脑或手提检测器检测所有模拟量输入点送风温度和风压的量值,并核对其数值是否正确。

记录所有开关量输入点(风压开关和防冻开关等)工作状态是否正常。

强置所有的开关量输出点开与关,确认相关的风机、风门、阀门等工作是否正常。

强置所有模拟量输出点、输出信号,确认相关的电动阀(冷热水调节阀)的工作是否正常及其位置调节是否跟随变化。

并打印记录结果。

(7)启动新风机,新风阀门应联锁打开,送风温度调节控制应投入运行。

(8)模拟送风温度大于送风温度设定值,热水调节阀逐渐减小开度直至全部关闭(冬天工况);

或者冷水阀逐渐加大,开度直至全部打开(夏天工况)。

模拟送风温度小于送风温度设定值时,确认其冷热水阀运行工况与上述完全相反。

(9)模拟送风湿度小于送风湿度设定值时加湿器运行,进行湿度调节。

(10)新风机停止运转,则新风门以及冷、热水调节阀门、加湿器等应回到全关闭位置。

(11)单体调试完成时,应按工艺和设计要求在系统中设定其送风温度、湿度和风压的初始状态。

(12)对于四管制新风机,可参照上述规定进行。

4.空气处理机单体设备调试

(1)启动空调机时,新风门、。

回风门、排风门等应联动打开,进入工作状态。

(2)空调机启动后,回风温度应随着回风温度设定值改变而变化,在经过一定时间后应能稳定在回风温度设定值范围之内。

如果回风温度跟踪设定值的速度太慢,可以适当提高PID调节的比例放大作用;

如果系统稳定后,回风温度和设定值的偏差较大,可以适当提高PID调节的积分作用;

如果回风温度在设定值上下明显地作周期性波动,其偏差超过范围,则应先降低或取消微分作用,再降低比例放大作用,直到系统稳定为止。

PID参数设置的原则是:

首先保证系统稳定,其次满足其基本的精度要求,各项参数值设置精度不宜过高,应避免系统振荡,并有一定余量。

当系统调试不能稳定时,应考虑有关的机械或电气装置中是否存在妨碍系统稳定的因素,作仔细检查并排除这样的干扰。

(3)如果空调机是双环控制,那么内环以送风温度作为反馈值,外环以回风温度作为反馈值,以外环的调节控制输出作为内环的送风温度设定值。

一般内环为PI调节,不设置微分参数。

(4)空调机停止转动时,新风机风门、排风门、回风门、冷热水调节阀、加湿器等应回到全关闭位置。

(5)变风量空调机应按控制功能变频或分档变速的要求,确认空气处理机的风量、风压随风机的速度也相应变化。

当风压或风量稳定在设计值时,风机速度应稳定在某一点上,并按设计和产品说明书的要求记录30%、50%、90%风机速度时相对应的风压或风量(变频、调速);

还应在分档变速时测量其相应的风压与风量。

(6)模拟控制新风门、排风门、回风门的开度限位应设置满足空调风门开度要求。

5.空调冷热源设备调试

(1)按设计和产品技术说明书规定,在确认主机、冷热水泵、冷却水泵、冷却塔、风机、电动蝶阀等相关设备单独运行正常情况下,通过进行全部AO、AI、DO、DI点的检测,确认其满足设计和监控点表的要求。

启动自动控制方式,确认系统各设备按设计和工艺要求的顺序投入运行和关闭自动退出运行这二种方式。

(2)增加或减少空调机运行台数,增加其冷热负荷,检验平衡管流量的方向和数值,确认能启动或停止的冷热机组的台数能否满足负荷需要。

(3)模拟一台设备故障停运以及整个机组停运,检验系统是否自动启动一个备用的机组投入运行。

6.变风量系统未端装置单体调试:

变风量系统未端单体检测的项目和要求应按设计和产品供应商说明书的要求进行,变风量系统未端通常应进行如下检查与测试:

(1)按设计图纸要求检查变风量系统未端、变风量系统控制器、传感器、阀门、风门等设备的安装就位和变风量系统控制器电源、风门和阀门的电源的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