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局每日时评15至11年10号7.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09557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69 大小:87.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公务员局每日时评15至11年10号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国家公务员局每日时评15至11年10号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国家公务员局每日时评15至11年10号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国家公务员局每日时评15至11年10号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国家公务员局每日时评15至11年10号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国家公务员局每日时评15至11年10号7.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9页
国家公务员局每日时评15至11年10号7.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9页
国家公务员局每日时评15至11年10号7.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9页
国家公务员局每日时评15至11年10号7.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9页
国家公务员局每日时评15至11年10号7.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9页
国家公务员局每日时评15至11年10号7.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9页
国家公务员局每日时评15至11年10号7.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9页
国家公务员局每日时评15至11年10号7.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9页
国家公务员局每日时评15至11年10号7.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9页
国家公务员局每日时评15至11年10号7.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9页
国家公务员局每日时评15至11年10号7.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9页
国家公务员局每日时评15至11年10号7.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9页
国家公务员局每日时评15至11年10号7.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9页
国家公务员局每日时评15至11年10号7.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9页
国家公务员局每日时评15至11年10号7.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9页
亲,该文档总共6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公务员局每日时评15至11年10号7.docx

《国家公务员局每日时评15至11年10号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公务员局每日时评15至11年10号7.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家公务员局每日时评15至11年10号7.docx

国家公务员局每日时评15至11年10号7

每日时评:

品读胡锦涛总书记的反腐倡廉“群众观”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1月10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

他强调,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贯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和反腐倡廉建设中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1月10日新华社)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全面总结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的成效和经验,科学分析了当前的反腐倡廉形势,明确提出了今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主要任务,深刻阐述了切实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贯彻落实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之中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总体要求、工作重点,对于深入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推动全面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顺利完成“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学习研读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笔者发现,讲话中有一个出现频率最多、论述最新也最集中、且是贯穿讲话始终的关键词,那就是“群众”。

可以说,“群众”一词在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和特别重要的分量。

  ——在指导思想方面,总书记强调,贯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和反腐倡廉建设中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支持和参与,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的积极作用”、“坚决反对腐败、严厉惩治腐败分子,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在工作目标方面,总书记强调,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共同奋斗。

我们必须进一步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贯彻落实到党和国家全部工作中,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全党同志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使我们的事业经得起任何风浪、任何风险的考验。

  ——在主要任务方面,总书记讲了六大工作任务,其中有四大任务直接与“群众”有关。

如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作决策、定政策必须充分考虑群众利益、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要着力维护人民群众权益,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权益,切实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完善中央惠民政策落实保障机制;要着力查处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案件,维护群众利益。

  ——在工作重点方面,总书记在强调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工作力度,始终保持查办案件强劲势头,严肃查处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发生的腐败案件,坚决遏制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势头的同时,还强调加强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治理,深化专项治理工作,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

  ——在工作要求方面,总书记强调,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要带头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坚持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贯彻到纪检监察工作指导原则、工作部署、队伍建设中去,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切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努力在实践根本宗旨、坚持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上作出表率、取得成效。

  在笔者看来,上述这些表述,构成了胡锦涛总书记的反腐倡廉“群众观”。

其内涵非常丰富,群众理念、群众利益、群众观点、群众立场、群众路线,群众关切,群众工作等,莫不包含其中。

因此,贯彻落实总书记的反腐倡廉“群众观”,需要我们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努力践行。

  一要树立群众理念。

切实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彻落实到反腐倡廉工作之中。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二要坚持群众观点。

这就要求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具体到反腐倡廉工作中,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支持和参与,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的积极作用。

  三要坚定群众立场。

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想问题、作决策、做工作,都要从群众利益出发,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作决策、定政策必须充分考虑群众利益、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着力维护人民群众权益,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权益,切实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完善中央惠民政策落实保障机制;切实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四要重视群众关切。

这就要坚决反对腐败、严厉惩治腐败分子,认真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和反腐倡廉建设中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工作力度,始终保持查办案件强劲势头,严肃查处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发生的腐败案件,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着力查处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案件,坚决遏制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势头,维护群众利益。

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每日时评:

领导干部应从“熊牛论”中听到什么

昨日上午,中共广东省委十届八次全会在广州胜利闭幕。

针对一些干部远离群众的现象,汪洋在会上一针见血地指出:

“少数干部重物轻人,甚至为了短期经济增长不惜损害群众利益,出现了干部在经济总量和增长速度的‘牛市’中陶醉,群众却在满意度和幸福指数的‘熊市’中埋怨的怪现象。

  就语言艺术而言,汪洋书记的“熊牛论”很生动,很贴切,很准确,也很现实。

这既可以看做幽默风趣,更应看做对现实问题清醒的认识。

耳目一新的观点,让人心生几多感慨,几多赞许,几多期盼。

  得益于改革开放,得益于世界环境稳定,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国内生产总值一跃而成为世界前列,财政收入也达到9万亿元。

但这些可喜的背后,也有不少隐患。

这繁华背后,也有诸多民生逼仄。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作为执政者应当清楚地认识到,中国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民生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收入分配的不合理,使得贫富差距被进一步拉大;物价特别是房价的过快上涨,使得部分民众的生活显得更加艰难。

在经济发展的“牛市”里,部分民众没有享受到改革带来的实际成果,相反,他们为了支撑牛市的繁荣,被牢牢套在幸福指数不强的“熊市”里备受煎熬。

  全国土地出让金或破2万亿,卖地成地方最大收入。

快速增长的土地出让金,是以民众更大的支出为前提。

在调控房价的政策执行中,一些地方政府俨然把自己当成了最大的开发商,无论是“经营城市”还是“经营土地”,一方面是政府企业化,政府行为成了最大的企业行为,地方政府首长成了最高的企业管理人;另一方面,则是企业政府化,垄断企业在涨价上的翻云覆雨,恣意妄为,几乎成了“第二政府”,所谓的企业良心和责任,早在利益的驱使下,对民生进行着伤害。

  汪洋书记“熊牛论”其实道出的是执政理念的缺失问题。

发展经济是为了更好地解决民生,如果经济的发展,是建立在群众不幸福之中,是建立在痛苦感上,甚至是建立在对民生的挤压和侵占之上,那么这就背离了发展的本义,也背离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其结果可能是,经济越增长,社会越不和谐。

  不解决“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那么“国富民穷”的发展模式就无法得到根本解决。

汪洋书记的话,不啻一面照射现实的镜子,指出了问题的症结所在,足以引起各级领导和决策者的深思。

政府若将自己的政绩,若将发展的基础,建立在群众的痛苦感和民生的艰难之上,这样的政府是不称职的政府,这样的官员也是不合格的官员。

  必须承认和面对这样一个现实,那就是中国还有不少贫困人口,还有不少中低收入者,还有大量的人没有住房,物价的过快上升,已经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质量;还有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群众利益无小事。

是心系群众还是心系数据,现实是最好的答案。

  汪洋书记的“熊牛论”表明,开明的领导是能够看清并认识到问题所在,现在的关键就在于,各级决策者和执政者,按照中央的精神和部署,拿出真正的行动来,让更多群众的期盼从“梦想变成现实”。

 

每日时评:

行政事业单位不能成为权力集团的后花园

湖南省怀化市鹤城区人事局在近期的一次公开招聘中,报名条件有“父母有一方或双方在鹤城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等3项,被指是为了照顾“官二代”。

鹤城区人事局工作人员否认照顾领导干部子女,称具体规定是“领导定的”。

  

  真是难为了该名工作人员。

面对记者的质疑,他虽然绞尽脑汁地想把这事圆得滴水不漏,但事情本身原本就是个“筛子”,无论什么样的解释都不免成空。

在理屈词穷之后,该工作人员索性把责任一股脑地全推给了“领导”。

没错,一切都应从神龙见首不见尾的“领导”开始说起。

  

  领导关心GDP,同时也不忘关心“官二代”的就业问题。

从“萝卜招聘”到“市常委会决定”,“领导”因素都是背后的那个看不见或者看得见的大手。

从中,我们也可解读“领导关心”,从铁屋子里的暗地妖娆,到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欲说还休,再到“明明白白我的心”的演化路径。

显规则跌落尘埃,潜规则泛滥成灾,现在则是白纸黑字地向潜规则致敬。

显然,所谓的“潜规则”已经修练成精,过上了招摇过市的生活。

  

  令人遗憾的是,政治文明的脚步,远远追不上官场酱缸文化和裙带关系,浸淫和腐蚀一些官员的速度。

公开地破坏规则照顾“官二代”的工作,在很多地方,尤其是基层权力部门,已经到了旁若无人的地步。

最令人讶异的是,他们从心底里不认为这样做有什么错,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权力要“裸奔”,拦都拦不住。

  

  可怕的不是权力世袭,而是权力世袭的正当化和制度化;可怕的不是腐败,而是对于腐败的正名。

这个世界上,从来不缺乏“以权谋私”的官员,也从来不缺乏“官官相互”的权力生态,这是我们可以想象的,某种意义上,也是可以接受的官场之恶,但我们却永远不能接受黑与白之间界限的模糊,甚至消失。

因为,这意味着真正的风险,底线的沦丧将带来正义的摇摆,若我们不能盖棺论定黑与白的不可调和性,那么我们就将承受更深的沉沦,和更恶劣的局面的到来。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始终不能退让的缘由。

权力就是不能世袭,官二代就是不能高擎着“父辈的旗帜”通吃一切。

阶层的板结,利益的固化,将制造一个铁板一块的权势格局,各个权力分舵之间“万事互相效力”,肥水不流外人田,只要生为“官二代”,便可堂而皇之地登堂入室,将其他人的机会彻底封死。

还有什么比出身决定人生更令人绝望和愤怒的事情,还有什么比拿着公共权力到官场上交易私利更恬不知耻的事情?

  

  一些基层权力部门将“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利益逻辑演绎得淋漓尽致,简直要把当地的行政事业单位一网打尽,明晃晃地打造出一个权力集团的后花园。

父子档,母子档,兄弟档,姐妹档,总之,在权力的藤条上,布满了近亲繁殖的恶之花。

权力的逻辑高歌猛进,无权无势的人们被挤兑出人生的轨道,只能无语问苍天。

  

  必须要说的是,权力通吃的现象,势必加剧全社会对于权力的顶礼膜拜,而这又会生成一股排山倒海的力量,加固权力通吃的“合法性”,形成恶性循环。

官场潜规则的显性化和洗白化,难道仅仅是官员贪婪的结果吗?

不,社会土壤的败坏,难道不是更为致命的背景吗?

每日时评:

“常回家看看”入法折射中国养老困局

新修订的《老年法》拟规定,“家庭成员不得在精神上忽视、孤立老年人”,并特别强调“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要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

民政部有关官员表示,“以后子女不‘经常’回家看望老人,老人可以诉诸法律,以前这种诉讼法院一般不会受理,但现在法院要立案审理”。

   

  看望父母本是做人的基本伦理,从这个意义上说,“常回家看看”入法着实有些多余。

但揣测立法者的动机,就会发现这条规定基于“空巢老人”愈来愈多而子女看望老人愈来愈少的现实。

从这个意义上说,“常回家看看”入法,折射出了传统养老模式遭受的严峻挑战。

  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达1.67亿。

按国际上老年人占人口比例10%的通行标准,事实上我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

与这个趋势几乎同时推进的,是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纵深推进。

在此背景下,一方面社会成员的流动性增大,异地就业的青年人增多;另一方面,年青一代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增大,购房置业、子女教育和人际应酬令人疲惫不堪。

受此影响,传统意义上三世同堂甚至四世同堂的家庭逐渐瓦解,子女与父母分居甚至相隔甚远的分居情况十分普遍,“常回家看看”自然变得奢侈。

  诚然,孝顺作为重要的家庭美德,不应因子女生存艰辛而弃如敝屣。

面对空巢老人的精神孤寂乃至生活困难问题,子女应该尽最大可能履行赡养义务。

但现实情况是,面对社会成员流动频繁、父母与子女分居成为常态、人口老龄化高峰日益临近的现实,政府部门却依然将希望寄托在“养儿防老”的传统模式上。

进入新世纪以来,尽管我国老龄人口增加迅猛,但社会保障体系仍不完善,各级政府针对老年人的健康投入未见明显增加,统一、规范、完善的养老保险体系长期未能建立。

对相当一部分老年人而言,“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还只是一个梦想。

  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共同努力。

在传统中国,老人赡养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子女义务,而不是政府责任。

这种观念不仅会增加年青一代的负担,也会影响人力资源的最佳配置,同时有悖于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将养老问题纳入社会统筹和政府责任范围,不仅会使老龄人口受益,也会减轻年青一代的负担。

在这方面,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探索出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日本就在《国民年金法》、《老人福利法》和《老人保健法》的基础上,制定了《长寿社会对策大纲》,以致力于建立“具有活力的长寿社会”,并将其纳入社会整体规划部署。

  不可否认,在未富先老的现实条件下,无论国家、社会和家庭都面临着沉重的压力。

同样,面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我国关于老年人权益保护的立法和相关配套规定还相当粗疏,针对老年人的优惠和优待政策亟须充实完善。

如果每一位老人都能过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老人和子女就无须因“常回家看看”难以如愿而焦灼。

政府增加对养老问题的投入,不仅是一种社会福利,也是一种社会投资。

比规定“常回家看看”成为法律义务更重要的,是加快以增加政府投入为核心的中国养老模式的社会化转型。

每日时评:

禁烟失败不是立法问题是利益问题

摘要:

控烟的声音往往很微弱,卖烟的部门倒是踌躇满志。

烟草卖多了是专卖部门的政绩,而禁烟做好了是谁的政绩却很难被认定。

  

  作为《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缔约方,我国承诺今年1月9日前在室内公共场所和室内工作场所实现全面禁烟,但是现实不容乐观,履约以来不仅全民吸烟率没有下降,二手烟的受害者反在近3年内增加了2亿人。

“全面禁烟”似乎要沦为空谈。

  禁烟之难究竟难在哪里,对此有许多议论,有人认为陈旧的社会习俗制约了禁烟,比如有人以敬烟为礼数,以抽奢侈烟为品位,也有人从立法方面反思,认为目前无专门的禁烟法,致使禁烟无法可依。

但这些并没有触及问题的关键所在。

  目前,我国禁烟面临的最大障碍,不是习俗问题,也非立法问题,而是因烟草而生的巨大利益链。

如果有关部门仍然舍不得这些眼前利益,禁烟计划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中国是世界头号烟草生产国和消费国。

烟草所产生的危害,各地政府想必都是明了的,所以有关禁烟的地方性法规并不少,但是真正落实和执行法规的十分罕见,大多数地方的禁烟令都是空转的。

地方性法规在地方都无人执行,即便有了全国性立法,结果恐怕还是一样的。

禁烟无进展的根本症结在于没有一个部门能够真正承担禁烟的责任,而烟草行业又产生了巨额的利税。

禁烟不仅考验着烟民的毅力,更考验着政府部门的抉择。

  目前,我国烟草行业实行“政企合一”的国家烟草专卖制度,烟草专卖局局长兼着烟草公司经理,既是管烟的,又是卖烟的。

让卖烟的去禁烟,其积极性可想而知。

在我国,主控禁烟的部委是工信部,而国家烟草专卖局又是工信部的下属单位。

在这个体制框架内,禁烟很有一些“左右互搏”的意思。

而卫生部领导下的国家控烟办平时只负责宣传、教育等层面的工作,只能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醒普通人远离烟草,并没有禁烟的权限。

于是,控烟的声音往往很微弱,卖烟的部门倒是踌躇满志。

在近日一份烟草行业报刊刊登的“新年贺辞”中,可以看到烟草行业面对蒸蒸日上的发展形势颇为自豪,“2010年,烟草行业实现利税超过6000亿元,比2005年翻了一番”,并且还表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书写“卷烟上水平”的新篇章。

很显然,烟草卖多了是专卖部门的政绩,而禁烟做好了是谁的政绩却很难被认定。

  看清这个症结之后,就容易理解那些问题的表象,为什么会有官员把烟草行业看做“支柱行业”,为什么烟草企业总有“质优价廉”的产品让消费者欲罢不能,为什么很多地方的禁烟令形同虚设,许多年都开不出一张罚单。

持续发展的烟草行业已经培养了一个稳定的利益集团,他们以发展国民经济为托辞,以牺牲国民健康为代价,以敷衍的态度抗拒禁烟行动,试图将我国政府大张旗鼓的禁烟拖得无声无息,不了了之。

  而我国政府既然已经作出了承诺,就应当按照约定,从体制上破解难题,积极地实施“全面禁烟”,这关乎国民健康,也关乎国家形象,远比眼前的利税和经济数据更为重要。

每日时评:

2011年保障食品安全可有“给力”举措

 1月1日,《求是》主办的《小康》杂志和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发布《2010-2011消费者食品安全信心报告》。

该报告内容显示,近七成人对中国的食品安全状况感到“没有安全感”。

(据1月2日中国经济网)

  新年第一天,权威媒体给出的这个调查结果,让人感到很纠结。

但其实,只要我们对过去几年所发生的各类食品安全问题做个盘点,就不难发现,这个结果并不让人意外,甚至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对中国食品安全状况感到“没有安全感”的人为七成这个数字背后,其实隐含着多重让人心酸的含义:

其一是绝大多数人都已经被各种问题食品甚至有毒食品折腾得如惊弓之鸟;其二是民众希望食品安全问题现状能尽快得到改观。

  分析以往所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我们发现导致问题食品屡现的原因很多,但归纳起来无非两个:

一是生产经营者受利益驱使,丧失了最起码的道德良知和权法意识。

二是相关部门监管疲软乏力,甚至与一些不法奸商同流合污。

无论是屡禁不止的三聚氰胺,还是各种有毒食品添加剂横行,背后几乎都有相关管理部门的失职甚至渎职。

连小学生都能调查出问题来的“有毒蘑菇”,相关职能部门却表示“绝对没有问题”。

如此管理和监督,岂能不使老百姓失去信心?

  食品安全是一个关系到民众生活甚至生命的大事。

去年12月20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上,在刑法修正案(八)草案中,单列了食品安全渎职罪,可谓在法律和制度上“给力”食品安全。

然而,法律明确责任的同时,我们也希望相关执法与管理部门,能在食品安全问题的法律落实上,也坚决“给力”,通过从严惩问题食品生产商家和相关管理失职、渎职者等方法,为食品安全提供基本安全保障。

至少不能再让广大老百姓在“吃什么?

”“敢不敢吃?

”等问题之间取舍不定、徘徊难决!

每日时评:

看病贵看病难让“神医”前赴后继

新闻由头:

男子办养生机构敛财自称3根冰棍救活癌症病人 

  原题《是什么让“神医”前仆后继?

》 

  摘要:

是什么绊住了百姓走向正规医院的脚步?

是什么促使百姓寄希望于那些“神医”?

  铁打的市场,流水的“神医”。

近日,又有一位“神医”被曝光。

北京大道堂中医养生研究院院长刘逢军,这位自称看看照片就能诊断的“神医”,学历、从医经历均属造假。

  从报道来看,与之前的张悟本、李一等人相比,刘逢军的“法术”难言高明,依旧是靠着神乎其神的吹嘘与包装、市场营销与推广等。

而且,他的吹嘘已经到了荒诞的程度:

声称放生2000斤鲤鱼,这2000斤鲤鱼一起向他鞠躬;不管是癌症、糖尿病,还是牛皮癣、老年痴呆症,他都不在话下,甚至,用3根冰棍儿就能救活癌症晚期患者。

  不过,这位“神医”刘逢军,显然是吸取了他前辈的一些“经验教训”。

第一,他不再像李一那样打着宗教的幌子,也不走“名人”路线,而是“低调”发财。

第二,这位“神医”企图在现在的法律空间里寻找灰色地带以规避监管,那些求他治病的患者,不仅要登记个人信息,还要签上一份公告合同书,在公告合同书中有这样的重点内容:

一个是他们不是医疗机构;另一个是,他们的产品属于食品,不是药品。

第三,他卖的神奇食品“道养生宝”,一盒仅22元,处于普通民众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而且吃出问题乃至人命的可能性甚微。

一旦追究起责任来,即使被惩罚,力度也有限;从“获益”与“损失”的性价比而言,也是划算。

可以说,这是位已经找好退路、脚底抹油准备随时走人的“神医”。

  这种“神医”,一旦被媒体放在聚光灯下,就会原形毕露。

果然,经记者查证,这位刘逢军,不过是一个既没有受过医学培训,更无从医资格的彻头彻尾的骗子。

  虽说“阳光下没有新鲜事”,可是张悟本、李一事件才过去不久,刘逢军又折腾了个风生水起,这就需要认真琢磨下,前仆后继的“神医现象”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了。

  最直接的,也最容易找的原因是患者与民众的科学素养不足,缺乏基本的科学知识和社会常识。

什么是医学,什么是巫术;什么是文化,什么是宗教,所有这些,都需要进行最基本的启蒙教育。

这也是卫生部部长陈竺谈到让“张悟本现象”不再出现时,提出加强医学科普的原因。

除此之外,“神医现象”恐怕也与看病贵、看病难有关,使得一些寻医问药者走进了“神医”的诊所。

  实际上,作为一个转型中的拥有悠久传统文化的古国,出现此类“神医现象”也算是一种“必然”,可是怎样既在社会制度层面、民生层面,又在精神领域顺利完成这种“现代性转换”,这是一个系统工程。

也许,除了反思民众的文化素质,不妨再问问,是什么绊住了百姓走向正规医院的脚步?

是什么促使百姓寄希望于那些“神医”?

除了医疗资源严重不足这些原因,我们对病患及其家属的精神关怀是否充分?

有没有将以人为本落到实处?

解决这些问题,也是防止“神医现象”再现的关键所在。

每日时评:

选干部还是选“孝子”

 河北魏县县委书记提出了“德孝治县”的理念,建立干部德孝考核机制。

提拔干部必须有父母的德孝意见证明,无德不孝一律不考虑。

据统计,目前该县已有3名科级干部8名股级干部,由于德孝行为有瑕疵未被重用。

(中国新闻网12月28日)此言一出,立马在网上引发热议,赞成者评弹者兼而有之。

  最近,全国一些地方,如山西河津市、甘肃金昌市等地,相继制定了将孝与不孝作为干部提拔的标准,引发众多褒贬不一的议论。

之前,广东廉江市在公选20个副科级领导干部中,也曾加进了同时对候选者的家人(含父母和配偶)进行面试的内容。

廉江市委书记称这一创新使竞选者面临全新挑战。

(人民网2009年4月10日)因此,这类注重孝的举动需要廓清是与非。

  诚然,招选干部需要德才兼备。

近年来,一些官员确实在思想品德方面出了一些问题,引起社会关注。

其中,“不孝敬父母”也是一个引发公众诟病的表现。

所以,地方组织人事部门把“不孝敬父母”列入官员晋升考核的内容,不是毫无道理。

但涉及一个问题:

如何看待“孝子”。

  “孝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