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示范高中届高三阶段测评生物试题扫描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09828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4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示范高中届高三阶段测评生物试题扫描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安徽省示范高中届高三阶段测评生物试题扫描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安徽省示范高中届高三阶段测评生物试题扫描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安徽省示范高中届高三阶段测评生物试题扫描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安徽省示范高中届高三阶段测评生物试题扫描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安徽省示范高中届高三阶段测评生物试题扫描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安徽省示范高中届高三阶段测评生物试题扫描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安徽省示范高中届高三阶段测评生物试题扫描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安徽省示范高中届高三阶段测评生物试题扫描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安徽省示范高中届高三阶段测评生物试题扫描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安徽省示范高中届高三阶段测评生物试题扫描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示范高中届高三阶段测评生物试题扫描版.docx

《安徽省示范高中届高三阶段测评生物试题扫描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示范高中届高三阶段测评生物试题扫描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省示范高中届高三阶段测评生物试题扫描版.docx

安徽省示范高中届高三阶段测评生物试题扫描版

 

2015安徽省示范高中高三11月阶段测评

生物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B

D

C

A

C

A

C

B

A

C

D

D

B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D

A

C

B

A

C

B

C

B

D

D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B解析:

糖类是生物的主要能源物质,ATP是生物的直接能源物质;脂质中的脂肪、性激素等不是构成细胞膜的组成成分;DNA分子双链中碱基对之间以氢键连接,RNA中tRNA折叠区域也有氢键。

2.D解析:

幽门螺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核膜、核仁,DNA是裸露的,分布在细胞质中,只含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其主要的组成元素是C、H、O、N、P、S;幽门螺杆菌通过二分裂实现细胞增殖。

3.C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为逆浓度梯度的运输过程,属于主动运输;钠离子进入细胞的过程为顺浓度梯度的协助扩散,需要载体的协助,不消耗能量;葡萄糖出细胞为顺浓度梯度的协助扩散,运输速率不受氧气浓度的影响;葡萄糖及钠离子的跨膜运输都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都能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4.A解析:

性激素属于脂质,脂质的合成场所是(滑面)内质网。

5.C解析:

Ⅰ、Ⅱ、Ⅲ分别表示光反应、暗反应、细胞呼吸,①表示光反应产生ATP,②表示C3的还原,③表示二氧化碳的固定、④⑤分别表示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

X为C3,是由CO2和C5结合形成的,此过程需要酶的催化;过程①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基粒,过程③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过程⑤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过程⑤中,有水的消耗和生成,有二氧化碳的产生,但没有二氧化碳的消耗。

6.A解析:

酶的催化效率很高,是因为酶能显著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从而使大量非活化分子迅速变成活化分子,并不是为反应分子提供能量;酶分子结构易受温度、酸碱度等因素的影响,故酶活性不可能始终保持不变;在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影响时,可用碘液而不能用斐林试剂对因变量进行检测,因为后者在检测时需要水浴加热。

7.C解析:

细胞的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越低;细胞⑤和⑥是细胞分化产生的形态、结构及功能不同的细胞,故细胞⑤和⑥的基因组成相同,但细胞中mRNA和蛋白质种类不同;细胞①的全能性高于细胞⑤和⑥,细胞①的分化程度小于细胞⑤和⑥。

8.B解析:

A组、B组癌细胞数量少,细胞中Bcl-2蛋白相对量少,C组癌细胞数量多,细胞中Bcl-2蛋白相对量多,这说明Bcl-2蛋白是一种抗细胞凋亡的蛋白质;C组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与A、B实验组进行对照,三组培养液中胸腺嘧啶、尿嘧啶、葡萄糖的相对量以及肝腹水癌细胞数目和Bcl-2蛋白相对量均属于因变量;分析表格中信息可知,A组培养液中葡萄糖含量最高,说明冬虫夏草提取物是通过抑制癌细胞吸收葡萄糖,导致癌细胞能源物质供应不足而死亡;B组培养液中的胸腺嘧啶和尿嘧啶含量最高,说明鬼臼类木脂素是通过抑制癌细胞吸收胸腺嘧啶和尿嘧啶,影响DNA和RNA的合成进而影响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抑制癌细胞增殖。

9.A解析:

只有连续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不具有细胞周期;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形成四分体是减数分裂特有的行为;只有减数分裂完成后形成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才减半。

10.C解析: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11.D解析:

红色植株基因型为A1A1、A1A2、A2A2;粉红色植株同时含有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故粉红色植株基因型有A1a1、A2a1、A1a2、A2a2;基因型为A1a1和A2a2的个体杂交,产生植株的基因型有四种A1A2、A1a2、A2a1,a1a2,其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色∶粉红色∶白色=1∶2∶1;A1a1与A1a2杂交后代包括A1A1、A1a1、A1a2、a1a2,其中粉红色植株(A1a1+A1a2)的比例为1/2。

12.D解析:

由题意可知,正常性状为显性性状,白化性状为隐性性状,子一代正常鸡的后代只有白化雌鸡,说明R和r基因位于Z染色体;亲本正常雄鸡基因型为ZRZR,白化雌鸡基因型为ZrW,两者交配产生的子一代中正常雌鸡基因型为ZRW,正常雄鸡基因型为ZRZr;子二代中白化鸡(ZrW)的比例为1/4,正常鸡的比例为3/4。

13.B解析:

A和a以及B和b的遗传均遵循分离定律,但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该植株基因型为AaBb,能合成酶A和酶B,最终能产生红色素,该图说明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豌豆花的颜色;该植株能产生Ab和aB两种配子,则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白花):

aaBB(白花):

AaBb(红花)=1:

1:

2,纯合体为白花,且白花比例为1/2;该植株进行测交实验时,实验过程为母本去雄、套袋、授粉、再套袋。

14.D解析:

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提出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和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和重建实验证明RNA是遗传物质。

15.D解析:

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②过程是翻译,翻译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等,该过程发生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mRNA上碱基顺序改变,导致密码子发生改变,但蛋白质中氨基酸的种类可能改变也可能不改变。

16.A解析:

二倍体Aa的自交结果是两种表现型、三种基因型;四倍体BBbb产生的雌雄配子分别有BB、Bb、bb三种,所以受精后子代的基因型有BBBB、BBBb、BBbb、Bbbb、bbbb五种,表现型有两种。

17.C解析:

A项中的含d配子的出现是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D发生了基因突变;B项中的AaB类型配子的产生是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A和a的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C项中的配子含有同源染色体,所以只能是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X和Y染色体没有分离;D项中的配子有的含有两个A,是由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离,有的配子含有两条X染色体,有的不含有X染色体,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

18.B解析:

因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所以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子代的基因型及表现型的比例为A_B_(白花):

A_bb(白花):

aaB_(白花):

aabb(红花)=9:

3:

3:

1,即白花:

红花=15:

1。

19.A解析:

C、G间含有3个氢键,而A、T间只含2个氢键,所以DNA分子中C、G含量越高,其结构越稳定;③是磷酸二酯键,其是连接DNA单链上相邻的两个脱氧核糖核苷酸的化学键;DNA分子的特异性表现在碱基对的排列顺序;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作用的部位是磷酸二酯键,④是氢键。

20.C解析:

①是逆转录,模板是RNA,原料是核糖核苷酸,碱基配对为U与A、A和T、G与C;②是DNA复制,模板是DNA,原料是脱氧核苷酸,碱基配对为A与T、G与C;③是转录,模板是DNA,原料是核糖核苷酸,碱基配对为T与A、A与U、G与C;④是翻译,模板是mRNA,原料是氨基酸,碱基配对为A与U、G与C。

21.B解析:

DNA复制时,将单个脱氧核苷酸连接形成DNA子链的酶主要是DNA聚合酶;该15N标记的DNA分子放在含有14N的培养基中复制3次,可形成8个DNA分子,8个DNA都含14N,其中2个DNA既含15N又含14N;该DNA复制3次消耗的鸟嘌呤数目为(1—20%×2)÷2×100×2×(23—1)=420;该DNA分子复制3次,含14N的DNA单链数为(8×2—2)=14,故含14N的DNA单链占总单链的比例为14/16=7/8。

22.C解析:

图1为转录过程,图2为翻译过程,遗传信息位于①(DNA)上,密码子位于⑤(mRNA)上;图2中,由于④链的长度大于③链,则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A端→B端;翻译过程需要tRNA来转运氨基酸,tRNA的种类最多为61种;由于③和④的合成来自同一模板,故③和④上的氨基酸序列相同。

23.B解析:

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实验处理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培养链孢霉的培养基中加入溴化乙啶和不加入溴化乙啶;实验组培养基中加入了溴化乙啶,线粒体DNA的转录被阻断,而链孢霉线粒体内的RNA聚合酶含量过高,说明该RNA聚合酶不是由线粒体基因控制合成,是由细胞核基因控制合成的;线粒体内的RNA聚合酶是由细胞核基因控制合成的,说明细胞核基因指导合成的蛋白质对线粒体基因的表达有影响;用不含溴化乙啶的培养基培养链孢霉,链孢霉线粒体内的RNA聚合酶含量正常,说明线粒体基因表达的产物可能对细胞核基因的表达有反馈抑制作用。

24.D解析:

分析表格中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可知,控制眼色的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控制毛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F2中黑毛:

灰毛:

白毛=1:

2:

1,说明白毛是纯合子,则其基因型是AA或aa;F1中雌雄个体的基因型是AaXBXb和AaXBY,则F2中出现基因型为AaXBXb个体的概率为1/2×1/4=1/8;F2中雌雄个体的基因型种类为3×4=12种,表现型种类为3×2=6种;F2中灰毛红眼雌性个体的基因型有AaXBXB、AaXBXb两种。

25.D解析:

由Ⅱ5、Ⅱ6和Ⅲ3可知,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因Ⅱ1不是乙病基因的携带者,则由Ⅱ1、Ⅱ2和Ⅲ2可知,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5的基因型为Aa,另一正常女性的基因型为aa,则其子女患甲病的概率为1/2;Ⅲ1的基因型为1/2aaXBXb和1/2aaXBXB,与正常男性aaXBY结婚,生育的男孩患一种病的概率为1/2×1/2=1/4。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

26.(10分,每空1分)

(1)保持装置中CO2浓度不变

(2)右0.5mL/h黑暗条件下

(3)温度低,酶活性低这种条件下,光合作用受CO2浓度的限制,而28℃时植株的呼吸作用比20℃和l5℃时强

(4)减慢增加

(5)BA植物能利用低浓度CO2进行光合作用,B植物不能

27.(10分,除注明外,每空1分)

(1)2初级精母细胞

(2)CD分裂期,核DNA存在于高度螺旋化的染色体中,不能解旋,无法转录生成mRNA,且原来的mRNA不断被水解

(3)A、a、B、bA、B或A、b或a、B或a、b

(4)1、2或4(2分)否着丝点分裂

28.(10分,除注明外,每空1分)

(1)只含有蛋白质和DNA

(2)分别用含32P和35S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噬菌体分别侵染被32P或35S标记的大肠杆菌(2分) 

(3)①使噬菌体和细菌分离 较低 

②噬菌体的DNA进入细菌,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

③细菌没有裂解,没有子代噬菌体释放出来(2分) 32P 

(4)DNA

29.(10分,除注明外,每空1分)

(1)线粒体的DNA、tRNA细胞核、线粒体(基质)

(2)RNA聚合酶核糖体可以大大提高合成多肽链的效率mRNA和rRNA

(3)①会

(4)C→A(2分)

30.(10分,除注明外,每空1分)

(1)aaBB、AAbb

(2)否F1自交产生的后代F2中黑色∶黄褐色∶白色=3∶6∶7,该比例是9︰3︰3︰1的变式(其他合理答案也可得分)

(3)AABb和AaBbAaBB和aaBb

(4)21/3

①.让该黑色个体自交,分析后代是否出现性状分离

②.若自交后代全为黑色个体,说明该黑色个体是纯合子;若自交后代既有黑色个体也有白色个体,说明该黑色个体是杂合子(2分,每点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