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学期同步单元双基双测期中考试B卷教师版 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099598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15.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同步单元双基双测期中考试B卷教师版 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同步单元双基双测期中考试B卷教师版 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同步单元双基双测期中考试B卷教师版 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同步单元双基双测期中考试B卷教师版 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同步单元双基双测期中考试B卷教师版 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同步单元双基双测期中考试B卷教师版 新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同步单元双基双测期中考试B卷教师版 新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同步单元双基双测期中考试B卷教师版 新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同步单元双基双测期中考试B卷教师版 新人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同步单元双基双测期中考试B卷教师版 新人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同步单元双基双测期中考试B卷教师版 新人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同步单元双基双测期中考试B卷教师版 新人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同步单元双基双测期中考试B卷教师版 新人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同步单元双基双测期中考试B卷教师版 新人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同步单元双基双测期中考试B卷教师版 新人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同步单元双基双测期中考试B卷教师版 新人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同步单元双基双测期中考试B卷教师版 新人教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同步单元双基双测期中考试B卷教师版 新人教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同步单元双基双测期中考试B卷教师版 新人教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同步单元双基双测期中考试B卷教师版 新人教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同步单元双基双测期中考试B卷教师版 新人教版.docx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同步单元双基双测期中考试B卷教师版 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学期同步单元双基双测期中考试B卷教师版 新人教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同步单元双基双测期中考试B卷教师版 新人教版.docx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同步单元双基双测期中考试B卷教师版新人教版

(总分:

120分时间:

120分)

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积累(30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无误的一项是(2分)

A.查(yǎo)无音讯骇(hài)人听闻B.深谙(yīn)

相得益彰(zhāng)

C.窒(zhì)息杀戮(lù)D.矜持(jīng)深邃(suì)

【答案】C

【解析】

考点:

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能力层级为识记A。

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顿失滔滔(立刻)原驰蜡象(白色的象)忍冬(能够忍受冬寒)

B、略输文采(差、失)红装素裹(白色覆盖着大地)妖娆(娇艳美好)

C、断章取义(截取)百行业为先(行业)亵渎(轻慢,不敬)

D、强聒不舍(过分啰嗦)恪尽职守(谨慎恭敬)骈进(骑马前进)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先要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根据语境判断字义,找出错误的释义。

D项中“骈进”是“并排行进”的意思。

考点: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比较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你的经营理念十分符合经济效益,

成本管控更是得宜。

作者用非常经济的笔墨写出了这一场复杂的斗争。

B.几个人当中,毕竟是老头子秦梅士古道热肠。

“古道西风瘦马”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落魄天涯

的游子形象。

C.意志不够坚定时,容易受他人左右。

屏退左右,私下密谈。

D.我们可以从那里读到历史的章节,可以辨认出悠悠岁月的容貌。

爱是悠悠长夜里的一豆灯光。

【答案】D

【解析】

考点: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提取下面句子的主要信息,正确的一项是()(2分)

原本对生活充满了美好憧憬却忽然残疾了的史铁生,这才惊异地发现,在古老的地坛里,淡褪了容颜的断壁残垣,亘古不变的冉冉红日,以及满目荒凉的丛草密林,处处散发出震撼人心的生命的气息。

A.史铁生发现气息。

B.史铁生发现断壁残垣,红日以及丛草密林散发气息。

C.史铁生发现断壁残垣,红日以及丛草密林。

D.断壁残垣,冉冉红日以及丛草密林散发气息。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提炼句子的主要信息,即找出主要人物、主要事件及结果即可,去掉修饰形容的内容。

考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对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A.肉食者鄙鄙:

目光短浅。

B.弗敢加也加:

独占。

C.小信未孚孚:

为人所信服。

D.小大之狱狱:

案件。

【答案】B

【解析】

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6、“对于一切事物,不为因袭的成见所缚,都还他一个本来面目,如实观照领略,这才是真解脱、真享乐。

”关于这段话,下列最能阐明其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一沙一世界,剎那可成为永恒。

B.用最客观自在的心,来面对每天的人事物,体察玩味生活。

C.老是吹号角的人,不是真正的猎人。

D.生活中要广结人缘,任何时候都要让人起欢喜心。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将句子与各项内容进行比照,抓住关键信息点,比如句子中“本来面目”“如实”讲的是尊重“客观”,即是B句表达的意思。

考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沁园春雪》是毛泽东在1936年写的一首词,沁园春,词牌名。

B、《蝈蝈与蛐蛐》的作者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夜》的作者是俄罗斯著名田园诗人叶赛宁。

C、《致女儿的信》是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给女儿的信,信中阐述了他对爱情的看法,饱

含人生哲理。

D、《战国策》是东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唐睢不辱使命》就是出自于其中的《魏策》。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的,故D错。

考点:

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8、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星星变奏曲》开头以“如果……”这样的假设句式引领诗行,用诘问宣泄

着诗人内心蓄积已久的苦闷与期盼。

B、《雨说》一诗是诗人用心灵唱出的一曲动人心弦的爱之歌。

C、《敬业与乐业》一文,梁启超阐述了人生与事业的关系。

D、《致女儿的信》一文中上帝从人的眼神中先后读到了爱情、事业、心灵的追念三种不同的东西。

【答案】D

【解析】

考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9、下列有关名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繁星春水》用短小轻灵的文学形式,表现母爱、童真、自然三大主题。

B、《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本是一个自尊好强,吃苦耐劳的车夫,他最大的梦想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但三次买车的经历使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他与命运的抗争最终以失败告终。

C、《水浒》成功塑造了一批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鲁智深和李逵,他们都嫉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粗中有细,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D、《朝花夕拾》最初发表时,题为《旧事重提》,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忆性散文集,共10篇,是一部蕴含着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的作品。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鲁迅另一部散文集《野草》是“理性的批判的作品”,不是《朝花夕拾》,故D错。

考点:

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10、结合语境,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生命中没有导演,谁都无法为自己的人生进行彩排。

但我们可以是编剧,把生活编成我们想要的体裁;那些风花雪月的浪漫可以改编成诗歌,那些柴米油盐的琐碎,那些坎坷不平的经历。

让你的人生时而像水一样流淌,,时而像山路一样跌宕起伏,。

生活是一个杂乱无章的素材库,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编剧。

(2分)

①峰回路转,柳暗花明②可以改编成散文③悠闲而又充满诗意④可以改编成小说

A、②①④③B、②④①③C、④②③①D、②④③①

【答案】D

【解析】

考点: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

层级为表达运用E。

11.根据课文默写。

(10分)

①稻花香里说丰年。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②受任于败军之际,。

(诸葛亮《出师表》)

③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④,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

⑤荷叶罗裙一色裁,。

(王昌龄《采莲曲》)

⑥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

⑧,露为风味月为香。

(苏轼《莲》)

⑨安得广厦千万间,,风雨不动安如山!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⑩,谁言天地宽。

(贾完淳《别云间》)

【答案】①听取蛙声一片②奉命于危难之间③固国不以山溪之险④烽火连三月⑤芙蓉向脸两边开⑥只缘身在最高层⑦折戟沉沙铁未销⑧旋折荷花剥莲子⑨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⑩无限山河泪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括号中的作品提示或根据所学所记直接判断句子,注意易错字的写法:

蛙、烽、芙蓉、缘、戟、销、旋、庇、俱,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根据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二、语文结合实践(6分)

某校九年级

(1)班举行以“雨的诉说”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全班同学积极参加。

(6分)

12、成语组——该组同学在成语词典中查出一部分与“雨”有关的成语,请你根据下面的解释写出相应的成语。

(3分)

A、指在风雨中同船渡河,比喻共渡难关。

()

B、多比喻能够支配自然的巨大力量,亦形容恶势力猖獗()

C、指冒着风雨赶路()

【答案】A、风雨同舟或同舟共济(1分)B、呼风唤雨(1分)C、风雨兼程(1分)

【解析】

考点:

正确使

用词语(包括熟

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3、诗词组——该组同学发现诗人常常借“雨”寄托情感,他们对此作了一些分类。

请你在下列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连续的两句诗。

A、表现淡淡的愁绪,示例: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B、寄托忧国忧民情怀:

(1分)

【答案】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意思相近即可1分)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主题搜寻诗句,要注意“淡淡的愁绪”指的是儿女私情,与“

忧国忧民”是不同的。

考点:

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14、辩论组——该组同学针对雨的功过产生了两种不同的看法,假如你是反方,你该如何呈述?

正方:

我方认为,雨之功大于过:

雨水可以浇灌禾苗,涤荡灰尘,滋润万物。

反方:

雨之过大于功:

(2分)

【答案】、雨下多了会影响植物生长;酸雨的破坏性很大;梅雨季节物品极易受湿霉烂等(说两点得全分)

【解析】

试题分析:

可从雨水过多造成自然灾害,对农业、交通及人们生活的影响这个方面来谈。

考点: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能力层级为探究F。

三、阅读理解

(一)散文阅读(14分)

《江南无雪》

刘长春

①故乡的冬天留给我童年与少年的,是飘雪的记忆。

②向暮时节,天阴沉着脸,云被风追着跑得飞快,气温骤降到零下几度的时候,大人们抬头望一眼灰暗的天空,说是“快要下雪了!

③不一会儿,先是窸窸窣窣的“雨夹雪”,那雨点伴随天然六角的晶体敲打着屋背的黑瓦,就如音乐家灵巧的手轻轻地划过琴键,丁丁东东。

多少年过去了,这碎玉之声还萦回在我的耳际。

夜里总是睡不稳,会几次三番爬出被窝拉开窗帘看一眼,外面是不是真的下雪了。

雪,说不上是什么时候,在人不知不觉中斜刺里飘落了。

屋外,清冷的月光下,没有人踏雪而行,用不着着

急,像林冲那样,一步高,一步低,踉踉跄跄,捉脚不住,雪夜上梁山。

路上无人,田野无人。

只有被风追逐着的雪,上下旋转着,左右飞舞着,飘飘洒洒,疏疏密密,忽而转身腾空,忽而前展双臂,然后,一头扑向期待拥抱她的大地。

我想象这是在灯光雪亮的舞台上,大自然正在上演一场优美的舞蹈,而雪的舞蹈是一种诗意的语言,关于天的辽远,关于风的吟唱,关于云的彩衣,关于雨的精魂……满心欢喜地躺回被窝,睡梦中又好像听见了,那纷至沓来的雪的脚步──走进我家的院子了,铺在你家的门槛外了,镶上他家的窗台了,漫过田间高高低低的小路了,平齐河边弯月似的石桥了……

④清晨推门,眼前一亮:

昨夜隔壁瓦屋纸窗外的世界,一片洁白。

昨日地上堆满落叶还显得一片狼藉的院子,现在被大雪所掩盖,像在上面盖了一块洁白的手巾;两株挺拔的枣树,威风凛凛地披挂着银色的甲胄,从四面八方伸出雪白的手臂,指向天空;小河结了厚冰,听不见流淌的声音,没有桥,也

无须桥,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吸引

着人一直走到对岸。

河那边是田野,眺望与地平线相接的远处,也是覆盖了皑皑大雪的白线。

那白雪是披在原野身上冬天的被子。

在那里,“大地也睡着了──这不是长眠,这似乎是它辛勤一年以来的第一次安睡。

”(梭罗《冬日漫步》)

⑤当我不再是孩子,而是孩子的父亲的时候,关于雪的记忆也就逐渐淡漠了。

孩子们却没有忘记童话里的白雪公主,向往冬天,向往寒冷,向往雪花飘飘的日子……可是冬天已经变得暖和了,没有寒冷,也没有雪。

有几个冬日,天阴沉着脸,云被风追赶着跑得飞快,气温又骤然下降了,看样子是下雪的天气。

还在上小学的儿子,迫不及待地问我:

“爸爸,什么时候下雪?

”我说:

“快了,这天准下雪!

”可是,雪,向往中的雪,孩子眼里的雪

,被人千呼万唤着的雪,总是没有落下来。

是啊,“你的睫毛上和舌头上/没有落过甜雪花/怎能说懂得温柔/你没有审视过六角的雪花/你没有见过积雪成冰/没有听过夜半的冰裂/怎能说懂得创造、破坏和一尘不染的纯洁……”(邵燕祥《雪》)

⑥江南的冬天怎么不下雪了?

四季不再分明了?

──我回答不上。

也许,孩子长大了,长了知识,一切都会自己解答。

⑦但是,我盼望雪,依然想念过去有雪的日子。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现在,我家里有酒,有“火炉”,独酌以外,也喜欢雪夜有人敲门,举杯共饮,作通宵长谈。

明朝酒醒,不妨雇一条小舟,一起往东湖看雪……

15、第三段中,作者写了哪些“飘雪的记忆”?

请分条写出。

(3分)

【答案】①听落雪的碎玉之声;②多次爬出被窝看雪;③梦中的雪景。

【解析】

试题分析:

阅读所示文段,根据人物的活动与“雪”的关系,抓住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考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6、请简析第四段划线句的表达特色并概括雪景的特征。

(3分)

【答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雪后辽阔和宁静。

(修辞1分,“特征”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从描写景物方法方面来考虑,点明比喻的修辞手法,说明其表现了景物什么特征。

考点:

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7、第五段画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请具体分析。

(4分)

【答案】内容上:

表达了盼望之强和失望之深。

(1分)形式上:

①照应题目;(1分)②承上启下,从上文的雪景描写、雪天盼望引起下文对“江南无雪”的思考和忧虑。

(2分)

【解析】

考点: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8、本文题为“江南无雪”,文中却用大量篇幅写雪,请结合全文回答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3分)

【答案】①以昔日大雪反衬今日无雪,表现对环境恶化的忧虑和希望环境早日改善的愿望。

②以我童年赏雪和儿子童年无雪可赏对照,希望孩子有快乐丰富的童年,能更好地认识自然和人生。

③以现实的无雪和想象中的夜饮赏雪映衬,表达对人生美好情趣的渴望。

(一点1分)

【解析】

考点:

概括作品主题。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小说阅读(11分)

像水晶一样的心愿

矫友田

(1)很多年前,在小镇的街市一角,有一家小小的书店。

那时候,他只有十二三岁,却已经是个十足的书迷了。

每次跟着母亲到小镇的集市上卖鸡蛋,他总要找机会到那个小书店里呆上一会儿。

(2)那个小书店的老板,是一个60多岁的老者。

长得又高又瘦,鼻梁上架着一副大大的黑框眼镜。

他每次走进书店的时候,那位老者总是伏在柜台上看书。

见他进来,老者便把眼镜往下轻轻地一按,朝他微微一笑,而后继续埋头看书。

(3)那时候的书店还不是开架售书。

他就用两只小手扳着柜台,使劲跷着脚,仔细地浏览着摆放在书架上的书籍。

每当发现自己喜欢的,他就会让老者帮忙取过来翻看一阵儿。

(4)那时候上学,父母从来不给他零花钱,他就把卖酒瓶、牙膏皮等废品换来的零钱积攒起来买书。

可是那些书的定价,大都超过了他购买的能力。

因此,为了购买一本喜欢的书,小男孩总是要掂量来掂量去,那位老者则不厌其烦地为他拿来拿去。

(5)渐渐地,老者便记住了那个小男孩的模样。

等他再走进书店的时候,老者就会主动起身,从书架上抽出一些他认为适合儿童阅读的书籍,然后递到那个小男孩的眼前说:

“你看这些,有你喜欢的吗?

”这也是老者对他说的次数最多的一句话。

有些时候,小男孩站在柜台前看上半天,却因为衣兜里的钱不够,最终只能依依不舍地离开小书店。

而书店的那位老者丝毫没有厌烦,他微笑着起身

,将那些书一本本地放回原处。

(6)有一次,小男孩被书架上的一套《安徒生童话》给迷住了。

然而,3.6元的定价在他的眼里是那么遥远。

可他还是鼓足勇气对书店的老板说;“爷爷,这两本书可以为我留着吗?

我一定会买下它们的。

”老者微笑着点了点头,而后把唯一的那套《安徒生童话》抽出来,放到另外一个书架上去了

(7)从此,为了攒够3.6元书

钱,小男孩捡过蝉蜕,也偷偷地捅过蜂巢,然后将它们卖给收购站。

然而两个多月之后,仍差6毛钱。

期间,他已经往那个小书店跑了几趟。

当他看到那套书还静静地躺在书架上时,他才会放下心来。

然后,他就会告诉老者,他已经快要攒够书钱了。

老者则微笑着说:

“不急、不急,书一定为你留着。

(8)有一天,他跟小伙伴们在河边玩耍,意外在草丛里捡到一块鸡蛋大小,像盐粒一样晶亮的石头。

小伙伴都围过来看,其中一个小伙伴说:

“这是水晶石,一定很值钱!

”小男孩兴奋地问那个小伙伴:

“真的吗,你说值多少钱呢?

”那个小伙伴思忖了一会儿说:

“至少可以换你想买的那套书吧。

(9)于是,他把捡到的那块水晶石藏好。

再一次跟母亲去小镇时,他把那块水晶石偷偷带在身上。

他兴冲冲地跑进那家小书店,

并告诉书店的老板,他今天是特意来买那套书的。

之后,他从衣兜里摸出3元钱,连同那块“水晶石”一同放在柜台上。

老者点了点那些零钱,不解地问:

“怎么还差6毛钱呢?

”那个小男孩连忙说:

“您看这是一块很值钱的‘水晶石’,用它抵6毛钱行吗?

”哦,老者恍然明白过来。

他拿起那块“水晶石”端详了一会儿,摇了摇头说:

“这不是水晶,而是石英,不值钱的。

”听了之后。

小男孩的脸蛋一下子红了。

他从老者手中接过那块石英,连同那些零钱,失望地朝门口走去。

者在他身后犹豫了一下,然后喊

道:

“孩子,把书带走吧,这块石英我看把它摆在花盆里也不错!

(10)从那个小书店里出来的时候,那个小男孩像一下子长上了翅膀,在大街上快乐地奔跑起来。

他的心情像外面的天空一样晴朗,不再有一丝伤心的云。

(11)许多年过去了,小镇早已变为繁华的城区。

那家小小的书店也成为记忆里的一个符号,而那位当年卖书的老者或许也早已过世。

但那个小男孩却一直珍藏着那套书,并创作出版了不少自己的作品。

因为,那个小男孩就是我。

(12)今天,当我坐在书房里,注视着那一架架自己喜欢的书籍,忽然感觉它们不就是一块块水晶吗?

当老者收下那一块石英的时候,其实他已经送给了我一块真正的“水晶”。

或许,正是因为我拥有那么多水晶般的心愿,生活才会闪闪发亮。

19、概括文章的情节,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内容。

(4分)

①小时候“我”经常到小书店看书,想买一套《安徒生童话》。

③“水晶石”原来是不值钱的石英,但最后老者还是收下3元钱和石英,把书卖给了“我”。

【答案】②我攒钱买书,在还差6角钱的时候,捡到了一块“值钱”的“水晶石”④多年后,我一直珍藏着那套书,并创造出版了自己的作品。

【解析】

考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0、第(

10)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2分)

【答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男孩得到书的无比喜悦的心情。

【解析】

试题分析:

这里是从修辞角度来对语言进行赏析,学生应了解常用修辞的特点及作用如:

比喻、拟人:

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学生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此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男孩得到书的无比喜悦的心情。

考点:

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1、请说说文中的老者是怎样的一个人?

(2分)

【答案】老者是一位富有爱心,和蔼可亲,善解人意的人。

【解析】

试题分析:

中考小说阅读的考查,人物形象分析是必考题,本考点主要考查我们对文章中人物形象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要求语言简洁。

学会抓住人物的各种刻画手法来分析。

学会从故事情节中来分析,学会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环境中去分析,最后还要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这里从“有爱心”“和蔼”“善解人意”等角度来进行总结。

考点:

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2、老者的呵护成就了一位作家。

你从这个故事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3分)

【答案】略。

【解析】

考点:

概括作品主题。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三)议论文阅读。

(19分)

事  业 篇

柳斌杰

自然造物,最美好的莫过于人的生命。

然而它来去匆匆,惟其珍贵而短暂,所以在人类进步的历程中,每一代青年,在人生之舟起锚开航之际,总要探索人生永存的秘密。

把它裹进花前月下的男女柔情之中?

把它交给吃喝玩乐的享受?

把它关在金钱筑起的象牙塔里?

把它置于戒备森严的高楼深院?

古往今来,有多少风华少年,在酒色财气的迷惘中浪费了最宝贵的一生。

在前人用生命所写的启示录中,有一个个惊叹号在警告后人:

要谨防灵魂的蛀虫、人生的蟊贼。

金钱、财产、享乐,都只能是人们生活中的奴仆,一旦让它们变成人生的主宰,那将是最大的不幸。

人们不停地探索,终于找到了人生永存的保险柜,这就是伟大的事业。

事业是人生的常青之树。

它植根于人民幸福的土壤中,汇合千千万万的人生,永远生气勃勃,枝繁叶茂。

谁的人生与事业不分离,谁就找到了最好的归宿。

生命是有限的,而人类进步的事业是永存的。

把人生溶进伟大事业的人,它就同事业一样永远年轻,不会消失。

事业是人生的不朽丰碑。

人类的史册告诉我们:

凡是留下英名的人,总是创造了永存的事业。

孔子、司马迁、鲁迅之所以为千秋万代传诵,是因为他们为民族文化宝库增添了财富;屈原、岳飞、郑成功之所以载入史册,是因为他们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伟大的爱国精神;李自成、洪秀全、孙中山之所以名垂千古,是因为他们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蔡伦、祖冲之、毕升之所以永远为人们纪念,是因为他们贡献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在科学技术领域留下的发明创造,使后人享用不尽。

谁做了对人类有益的事业,谁就树了一座人生的不朽丰碑。

和人类历史上的任何事业相比,共产主义事业是最宏伟的,它将给人类创造彻底的、全面的、永恒的幸福。

献身于共产主义事业的人们,英名和业绩将永远留在人民心中。

我们为能赶上这样辉煌的时代而自豪。

新一代青年,只要把自己的一生献给共产主义,那无疑就是在建造人生永存的金字塔。

时代的发展总是把我们青年置于新的起跑线上,注目那无垠的空间和广袤的大地,也许你会感到自己的渺小。

是的,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伟大的事业需要汇集平凡的劳动。

只要胸怀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脚踏实地为之奋斗,把人生献给你的岗位、你的工作、你的祖国,你的人生就将洋溢着永久的光彩。

(选自《中国青年》1984年第6期)

23、全文论述的中心是                                                 。

(3分)

【答案】伟大的事业使人永存(生命的意义在于事业)

【解析】

24、支撑文章中心论点的两个分论点是                                  ;

(3分)

【答案】事业是人生的常青之树 事业是人生的不朽丰碑

【解析】

试题分析:

中心论点下有两个明显的分论点,放在三四段开头:

事业是人生的常青之树 事业是人生的不朽丰碑

25、文章主要的论证方法有                                        。

(3分)

【答案】比喻论证举例论证

【解析】

试题分析:

比喻论证举例论证

26、第四自然段中事例的分类及排列有什么特点?

请简要说明。

(3分)

【答案】“孔子、司马迁、鲁迅”——文学类,由古到今;屈原、岳飞、郑成功——爱国精神,年代由远到近;李自成、洪秀全、孙中山——推动了历史的前进,由古代到近代;蔡伦、祖冲之、毕升——科学技术,时代的先后排列次序。

【解析】

试题分析:

先按不同的事业贡献分类,有文化类、精神类、革命类、科技类,每一类中再按人物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