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案2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4925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81 大小:111.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S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案2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1页
语文S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案2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1页
语文S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案2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1页
语文S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案2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1页
语文S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案2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1页
语文S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案2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1页
语文S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案2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1页
语文S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案2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1页
语文S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案2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1页
语文S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案2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1页
语文S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案2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1页
语文S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案2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1页
语文S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案2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1页
语文S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案2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1页
语文S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案2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1页
语文S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案2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1页
语文S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案2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1页
语文S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案2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1页
语文S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案2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81页
语文S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案2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81页
亲,该文档总共18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S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案2Word格式.docx

《语文S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案2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S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案2Word格式.docx(18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S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案2Word格式.docx

 一、谈话复习导入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种子》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事?

   2、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见到同学们交上来很多树种,我准备说点什么,老师会说什么呢?

为什么?

      经过教师的启发引导,使学生明白:

因为“讲桌上堆放的洋槐树籽有浅黄的,甚至还有豆绿的。

籽粒里掺杂着荚皮和角柄。

”“浅黄”、“豆绿”什么意思?

说明从颜色上看出种子不成熟,不饱满。

     “掺杂着荚皮和角柄”写出了从成色上看不纯,杂质多。

一些同学只追求上交的树种的数量,而不注意质量。

   2、学习第2—8自然段。

    

(1)默读,思考:

小女孩交的树种和大家的有什么不同?

    

(2)默读课文第二段,思考:

从书中找出描写小女孩的外貌、动作、语言 的句子,谈谈你的感受,同学边说教师边板书:

      外貌:

略带羞涩、低下头(感到愧疚)脸刷地红了站着(深深自责)

      动作:

掏出、展平、凝望、抖(认真专注)

      树种:

一般大小、饱满、乌黑光泽(精心挑选)

    (3)你们喜欢这位小女孩吗?

有感情地朗读。

    (4)为什么小女孩的种子少,却令我很感动?

用“因为……所以……”说说。

   3、学习最后一段

    

(1)有感情地朗读。

    

(2)说说从全班同学的神态和那位老师的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三、积累语言

   1、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多读几遍。

  四、巩固生字、新词,指导书写

   1、读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2.指导书写。

  五、总结全文,深化体会

    如果你是这个班集里的一员,你会对小女孩说些什么?

  六、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外貌:

略带羞涩、低下头(感到惭愧)

种子脸刷地红了、站着(深深自责)

(小女孩)动作:

树种:

2只拣儿童多处行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绳子,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这句诗的意思。

   4、通过朗读训练,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

 教学重点:

   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的意思,理解诗句内容。

  教学难点:

   感受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那么令人快乐。

  教具准备:

挂图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出示春景图:

谈话:

每年春天,我们都要去春游。

谁能给大家描绘一下春游时的情景?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春天的文章。

   2、板书课题:

   3、简介作者:

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她的作品大多书写童心的纯真和母爱的深挚,情真意切。

   4、读题质疑:

题目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呢?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

  二、学生自学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明确要求:

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顺句子,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2、学习生字。

     指名读词语

   3、学生质疑。

     联系上下文理解:

座无隙地 忸怩 烂漫

     查字典理解:

成千盈百 儿童不解春何在 使出浑身解数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指名分段读文,思考:

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

画出表述作者行踪的词语。

   2、交流画出的词语。

     颐和园门 知春亭畔 湖边 玉澜堂

   3、练习有感情朗读。

  四、课堂练习

   1、写字指导。

   2、学生描红,临写。

   3、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过渡导入

   1、提问:

“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是什么意思?

“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呢?

   2、指名回答。

   3、抓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提问:

课文中写了哪些地方儿童多?

     根据回答板书:

颐和园门知春亭畔湖边玉澜堂院里

   4、过渡:

现在我们就随着冰心奶奶一道去儿童多的地方“找春天”!

  二、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画出表述儿童多的句子。

   2、交流出示句子。

    “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即出来,就像从一只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3、说一说这句话应该扣住哪些关键]词语来读,在下面画上记号。

     成千盈百闹嚷嚷挤飞涌出小天使

   4、指名读然后齐读。

   5、完成课后练习5第一小题:

这句话用“魔术匣子”比喻什么?

“小天使”比喻谁?

这样写你觉得怎样?

     学生回答。

   6、教师引读第二自然段。

  三、学习第二段

   1、这一段与第二段一样,也是些许多儿童在热热闹闹地赶春。

我们应该怎样来学习呢?

   2、学生按照上述步骤自学课文。

    (1)自由读,画出表现“儿童多”的句子。

    (2)交流画出的句子,并说说应该扣住哪些关键词语来读。

       出示句子:

       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座无隙地!

      ……东一堆,西一堆,叽叽喳喳,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散发着太阳的香气息。

      湖面无数坐满儿童的小船,在波浪上荡漾,一面一面鲜红的队旗,在东风里哗哗地响着。

……在转弯的地方,总和一群一群的孩子撞个满怀,他们匆匆地说了声“对不起”,又匆匆地往前跑。

    (3)反复朗读这些句子,读中感悟。

    (4)学生畅谈体会。

  三、小结

    刚才,我们随着冰心奶奶一道去颐和园寻找春天,我们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情景呢?

(颐和园门口儿童多,知春亭畔儿童多,湖面儿童多,湖边儿童多)可能是儿童欢快活泼的身影把春天遮住了吧,我们暂时还没有找到春天。

春天到底在哪里呢?

让我们下节课到玉澜堂去看看。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过渡

    这节课,我们继续寻找春天。

  二、学习第三第四段。

   1、自由读第5自然段,提问:

你们找到春天了吗?

春天在哪里?

   2、指名回答:

春天在玉澜堂的院落里,在玉澜堂庭院的几棵大海棠树上。

     春天是什么样子?

     出示句子,学生圈出关键词语,反复朗读。

     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

   3、完成课文后的练习5

(2):

这句话中用“喷花的飞泉”比喻什么?

这使你觉得怎么样?

   4、学生交流。

   5、教师范读第6自然段。

    学生圈出关键词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6、指名尝试背诵。

   7、指名读第7自然段。

分角色读。

   8、教师范读第8自然段。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9、提问:

“朋友,春天在哪里呢?

”你有没有新的发现?

     指名回答:

春天在儿童多的地方!

春天在儿童身上!

     教师引读课文。

   10、齐读第四段。

    (1)进行句式变换,理解句意。

    (2)出示句子:

       当你春游时,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你能把句子换个说法,不改变愿意吗?

       学生练习,并且读句子.

   11、完成课后练习5(3):

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

   12、学生讨论交流。

   13、练习背诵第7——9自然段。

  三、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7——9自然段。

   2、默写词语。

板书:

         只拣儿童多处行

         颐和园门

         知春亭畔

         湖面湖边   儿童到处总是春

         玉澜堂

         花儿——儿童

 

3钓鱼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领会文章中蕴含着的深刻的做人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认读7个生字,会写11个字,掌握“操纵、抛了出去、辉映、溅起、剧烈、上钩、距离、争辩、乞求、诱惑、抵制”等词语。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读到这个题目你想了解什么?

(谁在钓?

钓到鱼了吗?

钓到一条什么样的鱼?

……)

  二、初步了解课文

  1、学习生字词

  

(1)生字读音

  这篇课文的生字多达20字,而且有的很难读。

所以啊,我们就从检查生字的读音入手,看看是不是都会读了,大家有信心吗?

(小黑板出示生字新词)

   师依次指“剧”“跃”“抉”“挣”“获”等字,指导学生学习。

  

(2)部分词语的意思

    这些词语中,有什么不明白的,请提出来。

    (重点指导“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

  (3)课文内容

    生字词掌握得这么好,课文内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

谁来告诉大家:

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别急,再看看课文再回答)

    (板书:

钓鱼放鱼启示)

  三、练习朗读课文

   1、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2、轻声朗读,想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

   3、同组互读,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

   4、指名读。

   1、抄写生字。

   2、收集有关诚实的格言。

                  

 一、导入

   导语:

今天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这个有关诚实的故事。

  二、深入学习课文

   1、读全文,找找这件事对于文中的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默读课文思考:

     文中的“我”的情感是在变化的,找出有关描写“我”的情感变化的语句,读一读。

   3、指导与交流。

    

(1)出示语句

       师:

课文哪些语句是写从钓鱼到放鱼“我”的情感变化?

    

(2)钓到大鱼时的心情

      如果是你钓到了这样大的一条鱼,心情怎样?

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读这句话。

      (语句:

啊!

这样大的鱼!

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

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3)把鱼放回湖里时的心情

      分角色读

   4、父亲的情感

    

(1)自读

    我们体验了儿子从钓到鱼到放鱼回湖的情感,父亲呢?

把大鲈鱼放回湖里,他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在课文什么地方?

    

(2)交流与指导。

      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父亲的态度和“我”有什么不同?

在课文的哪些地方?

(3)讨论

      父亲要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态度为什么那么坚决?

父亲做得对不对?

先在小组里讨论,然后在班上交流。

   5、揭示中心

     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得到什么启示?

谁读读课文中的句子?

     (学生回答完,课件出示:

“转眼间34年过去了,……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其中,“但是,……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画上横线。

   6、“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却不止一次的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这“鱼”指的是什么?

(“鱼”指的是形形色色的诱惑,指的是各种各样的个人利益。

  三、课堂小结

    填空:

作者从34年前那个夜晚钓鱼的经历中得到的启示是。

  四、拓展

    在鲈鱼捕捞开禁前的2个小时,我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却在父亲的坚持下,又把它放回湖里。

这一过程并无人看见。

小时候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件事会有很多,我们该如何去做?

    比如:

     在家里:

父母不在家,电视很精彩,是完成作业还是看电视?

你……

     在学校:

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你……

     选举班干部,看到有的同学找人帮忙,你……

     在公共场所:

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给你,你……

     回家路上,你拣到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你……

    制作一张以“诚实”为主题的小报。

3钓鱼

湖边钓鱼

钓鱼钓到鲈鱼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放归鲈鱼

4*爷爷的芦笛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衬托作用,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等句子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

  明白课文经风雨、见世面,接受实际锻炼,对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

  1、板书课题:

爷爷的芦笛

  2、课文写了一个叫强强的孩子来到海边,在爷爷的小闸屋度过一个暴风之夜的有趣故事。

至于这寂静是怎样的一次不平常的经理,它给这个孩子带来什么收获,请同学们在朗读过程中留心。

二、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弄懂下列词语的意思。

 3、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检查初读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正音。

  2、指名说说新词的意思。

  翱翔:

在空中回旋地飞翔。

  婉转:

声音高低起伏很动听。

  温润:

温暖湿润。

  驱赶:

赶走。

四、再读课文,体会大海的特点和强强心情的变化。

1、找出描写海浪、海风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大海的特点。

2、读读描写强强动作、语言的句子,体会强强的心情的变化。

3、讨论:

强强听到爷爷的芦笛声后,为什么变得勇敢起来。

五、指导学生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的意思  

1、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

2、说说读了课文后自己受到的启发。

六、作业

 1、朗读课文。

2、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和词语。

     

  板书:

              4、爷爷的芦笛

          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长不结实

       (只有经受风雨,接受锻炼,才能健康成长。

语文百花园一

   1、能够分类积累词语。

   2、运用已有的阅读文章的方法,自己独立阅读理解现代诗。

   3、能围绕一个主题条理清楚地说一段话。

   4、能把自己假期中最快乐、最精彩或最让人感动的一件事写清楚。

   1、分类积累词语。

   2、能围绕一个主题条理清楚地说一段话。

   1、把句子写具体。

   2、能够有顺序的、语言具体的围绕主题写一件事。

课时安排:

两课时

  一、导入:

《小明学语文》

    导语:

小明今年上四年级,他特别喜爱积累词语,可是由于方法不正确,积累起来十分费事,你们能帮帮他吗?

  二、出示词语

    瞧 看 瞅 扫 视 盯着

    讲 说 商量 告诉 劝告

    落落大方 窃窃私语 源源不断

   1、寻找规律:

    

(1)从词语的意思来归类记忆。

    

(2)从词语的结构来分类记。

   2、夺红旗:

比一比,谁记得又快又准。

   3、比一比,谁的词语多?

照样子再说几个。

  三、语文大观园

    我们下面要去语文大观园玩一玩,可以三个一群,两个一伙结成小组逛。

大观园里有许多新奇有趣的活动,积极参加,还能得到积分呢!

让我们看看哪个小组的积分最高!

   1、(出示)一扇门(门上有诗歌《四时田园杂兴》

     谁能有快又准得背会门上这首古诗,大门就会开开。

   2、(出示)一只小猴子

     一只小猴子挡住了去路,它带来了一篇小诗歌,如果能有感情地读出来,它就让你过去。

   3、妙语堂(练习句、段、篇)

  一、介绍:

妙语堂里妙语连珠,我们将在这里有什么发现呢?

还是进去看看吧!

  丰富多彩的寒假生活里,你做了哪些事,有什么收获和感受?

哪些事你认为最有趣?

把这段经历告诉你的朋友。

  

(1)小组的同学练习说。

  

(2)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各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转述组内每个人的发言。

  二、小结

  三、作业:

写一件自己在寒假里亲身经历的最精彩、最快乐的事。

5古诗三首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会认“畔、御、侯”等3个字,会写“畔、莺、啼、御、暮、侯、隔”等7个字。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解题

    寒食是古代一个传统节日,清明前的一两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我们一起来看看当年寒食节时的长安城什么样?

  二、学习《寒食》一诗

   1、自读,读准字音

   2、指导学习第一句

     出示:

春城天处不飞花

    

(1)把诗句划分成词语

       春城/天处/不/飞花

    

(2)想想每个词的意思,不会的怎么办?

(查字典、看注释)

    (3)把词语连成句子,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3、照样子自学后三句

   4、检查出示(斜……御柳……汉宫……)

   5、指导朗读

    

(1)想象一下,春天满城飘柳絮什么样?

    

(2)举国上下都在过寒食节而皇宫又在干什么呢?

如果你是长安的百姓看到这些你会有什么感受?

   6、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泊船瓜州》

   1、回顾上首诗的学习方法。

   2、分小组学习

   3、汇报交流

   4、指导朗读

     出示课件:

在这样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你独自一人在外漂泊,心里会怎样想?

(回家)带着这样的思乡之情再读。

   5、背诵

  四、小结

    今天我们是怎样学习古诗的?

  五、布置作业

    背诵《泊船瓜州》、《寒食》。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解释诗句。

   2、背诵《寒食》《泊船瓜州》

  二、学习《江畔独步寻花》

   1、解题

     读题目,读懂了什么?

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3、小组自学

   4、交流汇报

    

(1)检查出示词语

    

(2)谁来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三、启发想象,指导朗读

   1、读了这首诗,你眼前会浮现出哪些景物?

(鲜花、小路、蝴蝶、娇莺)

   2、你能结合诗句想象一下什么样吗?

(学生描述)

   3、当我们自己融入这花的海洋,闻着沁人心脾的花香,听着悦耳的鸟鸣,你想说什么?

   4、带着对春天的热爱来读。

  四、背诵练习

6桂林山水

 教学要求:

  ⒈通过朗读、背诵课文,了解桂林美丽的山水,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啊”的音变,读好比喻句及排比句。

  ⒊学习通过对看到的、感到的、想到的进行描写的方法,把句子写具体。

  ⒋学会本课10个生字,积累词语。

重点理解“拔地而起”、“连绵不断”、“波澜壮阔”、“形态万千”、“危峰兀立”等词。

  ⒌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朗读,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体会课文是如何把它们写具体的。

根据句子结构及句式的特点把握语调及语速。

掌握“啊”的读音。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⒈人们都说:

“桂林山水甲天下”(出示),因此,我们乘着木船,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⒉“甲天下”是什么意思?

(天下第一)

  ⒊下面,我们要随着作者的视线,一起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在“山”和“水”下作重点记号·

·

  二、自学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1、出示自学要求:

  ⑴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⑵你觉得课文是按什么结构来写的?

  ⑶桂林的山水有哪些特点?

请用小圈圈出。

  ⒊检查自学

  ⑴指名四人朗读

总起分述总结

水:

静清绿山:

奇秀险

  请你用文中引用的一句古诗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