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专业建设规划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10123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科学专业建设规划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环境科学专业建设规划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环境科学专业建设规划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环境科学专业建设规划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环境科学专业建设规划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环境科学专业建设规划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环境科学专业建设规划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环境科学专业建设规划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环境科学专业建设规划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环境科学专业建设规划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科学专业建设规划Word格式.docx

《环境科学专业建设规划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科学专业建设规划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环境科学专业建设规划Word格式.docx

其经济发展模式中,乡镇企业和个私企业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与资源、环境不协调的矛盾较为突出,资源的综合与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是浙江省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浙江省继海南、吉林、黑龙江等省市实施生态省战略建设,提出自2003年起的二十年内建成“绿色浙江”的十大工程,将对环境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保持持续的旺势,为浙江万里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挑战。

二、环境科学系发展思路

1.培养目标

环境科学专业是研究人类活动与其环境质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是由自然科学、社会人文科学、工程技术科学等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的综合性强的新兴学科。

随着对环境问题研究的深入,所涉及的学科范围将不断扩大。

为此,环境科学系各专业所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适应环境科学学科发展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知识、应用型人才能力和个性化素质要求,即应该系统掌握环境类相应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具有较强的独立获取知识、了解环境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前沿及发展动态的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

2.规划发展思路

基于环境科学系培养知识、能力与素质协调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趋势,环境科学系需制定好适应学科发展需要的近期发展规划,多方位、多途径挖掘内部潜力,进一步加强软、硬件建设,在本规划的中、后期成为校重点专业;

提高系内每位教师在专业发展中的参与积极性和工作主动性,深入进行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依据科学的合理的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合格的专业人才。

三、环境科学系发展规划

1.专业设置

环境科学系已在2000年和2003年分别设置了环境保护专科专业和环境科学本科专业,四年中共招收了330名专科学生和153名来自省内外的本科学生。

为适应“绿色浙江”的生态环境工程建设的需要,环境科学系应逐步淡化专科专业,转而强化本科专业。

环境科学系于2005年申报设置环境工程本科专业,计划在2006年开始招收新生。

在进行调研基础上,结合浙江省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和生态省建设项目的实施,计划在2008年前后开设环境科学的生态学专业,并作好设置资源与乡镇规划专业的前期准备工作。

2.学生规模

随着社会各界对环境问题认识的深入以及相应法律法规的完善,选择环境类专业学习的生源将看好。

环境科学系的上述专业若能全部招收本科专业的学生,各设置专业的在校学生规模分别为:

专业

环境科学

环境工程

环境生态

计划学生数

480

360

240

专业发展规划实施后,计划在校本科学生总数达1080名。

3.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体,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培养高质量专业人才的保证。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仍将是环境科学系的一项重要工作。

四年来,通过专业人才的引进和招聘,环境科学系的教师队伍正在壮大,一支人员稳定、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正在形成。

目前,环境科学专业拥有专职教师17名和3名专职实验教学人员,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8名,占现有教师的47.06%;

在教师的学历构成中,博士4名,占专职教师总数的23.53%,硕士6名,占教师总数的35.29%;

在年龄结构中,35岁以下的教师7名,都具有研究生学历,占教师总数的41.18%,另从浙江工业大学聘请了4名教授、副教授兼职任课。

然而,与迅速扩大的学生规模相比,教师队伍的建设任务还是相当艰巨。

根据现有的教师情况和各专业的发展要求,需继续引进高素质、高学历的专业教师,主要是环0境工程、环境污染控制、环境生物与生态、环境规划与管理、市政工程和资源与环境地学等相关专业的高级人才,在本规划实施期间能设置上述本科专业的情况下,建成一支人数为65人左右的年龄、学历和职称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环境科学专业教师学历及教师队伍发展计划(2006~2010年)

06/07学年

07/08学年

08/09学年

09/10学年

10/11学年

本科生

2

硕士

24

35

36

38

博士

8

10

15

22

25

教师数

34

45

52

60

65

教师在职学习是提高业务素质的重要途径。

环境科学系将在安排完成教学工作的前提下,创造条件安排教师接受更高层次的学历教育和业务进修;

积极鼓励教师走出校门,结合本省、本市的发展积极开展和承担环境科学及环境工程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积极鼓励中青年教师参加各种专业培训,取得相应的上岗资格。

实验教学队伍是完成教学和科研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只有高素质的实验指导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重视实验、实践教学环节的环境科学专业应进一步加强这支队伍的建设。

通过人才引进和在职培养相结合,在较短的时间内建成一支人数为8~10人左右的能吃苦耐劳的、实验技术过硬的实验教学队伍。

应加强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资料信息人员队伍建设,加强各类资料、信息的收集、归纳、整理、分析和应用的能力,为环境科学专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材料。

4.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是实施培养方案的基础环节,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程教学的质量。

因此,规范化的课程建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

通过课程建设,使每门参建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施、教学资料、考核方式和师资队伍等方面有很大的起色。

前两年,由于大多数教师都忙于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且大都涉及较新的教学内容,很少能兼顾到方方面面课程建设,课程建设的进展较慢。

《无机及分析化学》和《企业环境管理》的课程建设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环境科学专业的课程建设将在今后几年内基本完成,环境工程专业的主要课程建设也应完成。

06~07年课程建设的安排计划

课程名称

主持人

06年

废水处理工程

白春节

近代仪器分析

夏静芬

有机化学

徐伟民

环境学概论

马占青

环境经济学

黄平沙

环境监测

林建原

07年

环境微生物学

熊尚俊

环境化学

滕丽华

环境规划学

环境生态学

胡长庆

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管理与环境法

王佩儿

计划在06~07年启动的网络课程建设有《企业环境管理》,《近代仪器分析》和《环境微生物》。

5.教学改革

环境科学系旨在培养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上协调发展,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和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必须因材施教,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调整教学内容,深入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在社会上的竞争能力。

(1)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教学计划是培养合格人才的执行总纲,现执行的环境科学本科专业教学大纲具有一定的超前性,随着环境科学学科的发展和社会对环境科学专业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应及时进行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优化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突出课程教学的基本知识点,强化基本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基础扎实、能力强、具有创新和创业意识、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2)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环境科学专业的课程教学体系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为目标,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不能全盘照袭本科教学已有的模式。

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及特点进行了多种方式方法的探索,教-文-议,互动式和启发式等教学方法已见成效及推广。

各课程仍需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进行深入的改革,积极推广应用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网上辅导,全面推进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建设,提高学生“学”和教师“教”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倡导个性教育。

认真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和年度论文,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

积极开展与国内外知名大学的校际间合作与交流,及时将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引进专业课程教学中;

加强与有关的企事业单位的联系,了解新技术、新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情况,并充实到教学内容中。

(3)双语教学

倡导专业课程教学同专业外语教学结合,拟先在学生学习了专业英语以后的两个学期中选择部分专业选修课中先进行双语教学,再扩大到其它高年级课程,以提高学生在专业知识上的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选拔和培养能胜任双语教学的教师,并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4)实践教学环节

环境科学与工程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与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实践技能水平和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工作技能的重要途径。

在不断整合、修改和完善教学计划的过程中,使实验、实践性教学课程占总学分的比例达到25%左右。

要理顺各实验课程中的实验教学内容,构建好实验课程体系,提高实验教学内容中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环境科学专业的实验课程教育以化学类实验为主线,实验课程体系设计为三个层次的课程教育,并在每个学期都安排有实验课。

第一学年以学习、掌握规范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为主,将实验内容设计成系列性、综合性,并辅以设计性实验及选做实验项目,使学生熟悉从洗涤仪器、配制试剂开始到实验数据处理及评价的整个实验过程;

二学年以较复杂的定量分析实验和水、大气、土壤中的部分环境监测项目的分析为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质量;

第三学年以学习专用分析仪器操作和水、大气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为主的实验内容,为从事本专业工作作好准备。

要结合实验课程教学和素质教育项目向学生开放实验室,提高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的使用率,为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及其前期准备工作提供条件。

制订出开放实验室的管理办法及措施。

环境科学专业的实验教学已独立设课,其实验课程体系已基本确定和实施,但仍需在实验课程教学过程中,继续探索和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尤其需在实验课程成绩的评定方法上多进行思考,探索包括实验基本操作和实验基本理论知识等内容的实验考核方法的改革,进一步提高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

(5)教研活动

开展教研活动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

随着学校招生规模扩大,学生人数的增加和教师队伍的壮大,环境科学系教师“一人多课”的现象将有所改善,代之以“一课多人”的情况出现。

开展好“一课多人”课程的教研活动尤为重要和突出,各参与该课程教学的教师应按照课程教学大纲要求有序地进行集体备课,协调各教师对教材各章节内容的把握程度,从整体上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课程教学的教研活动应做好有关记录。

6.科研工作

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是提高在职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手段。

环境科学系创建的初期,大多数教师从各部门走上教学岗位,理应将主要精力都投入到教学工作中,经过2~3年的教学实践,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现已开始将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科学研究工作中,科学研究工作已经起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环境科学系的科学研究工作,要发挥现有的仪器设备条件和多学科互补的优势,依托环境科学研究中心,集中力量申报影响较大的课题,力争解决宁波市和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实际性问题。

7.实验室建设

环境科学系已设有环境分析实验室、环境监测实验室、环境治理实验室,配置有紫外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红外分光油分析仪等精密分析仪器和接触氧化塔实验装置、膜/生物反应器实验装置、SBR活性污泥实验装置、臭氧+紫外线高级氧化装置、废水自由沉淀装置等水及大气环境治理实验仪器,现已为学生开设了30多个专业实验项目,并涵盖了部分研究生教育才开设的实验项目。

微生物与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正在建设之中,物理化学、化工原理等实验室将由生物与环境学院统筹建设,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和新专业的开设,环境化学、固体废物、流体力学等新的实验室还需规划和设置,仪器设备的种类及数量还需补充和添置。

积极争取浙江省省属高校实验室专项资金的财政支助,用好资金,规范管理,提高效益。

利用现代化教育设施,制作和购置实验课程教学的多媒体课件,积极开展虚拟实验室建设,降低实验教学成本,减少化学试剂对环境的污染,也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

注重实验室的开放和创新建设。

开放实验室,开展综合实验和创新实验教学,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创造性地完成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实验,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性人才的关键步骤。

环境科学系的实验室开放规模还要扩大,同时要制订开放实验室的具体管理办法和制度,提高开放实验室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

可设想建立多元化的开放实验室,并进行三级开放:

一级开放为化学基本操作实验室,主要向一年级学生开放,基础学院的化学实验室和环境科学系的环境化学实验室都已具备这种能力;

二级开放为环境监测、环境治理实验室和多媒体实验室,可结合素质拓展或毕业环节课题的需要分批不定期开放;

三级开放,主要针对高年级优秀学生开放,为优秀学生提前介入科研创造条件和机遇。

8.硕士研究生教学

研究生教学是本科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一个单位、一个部门在本科教学质量和学科建设水平的体现。

环境科学系应继续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的优秀人才,建成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添置先进的仪器设备,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活动,提高科学研究的创新性和科研论文的质量,还要积极创造条件,使环境科学系主要专业的软、硬件建设能在本发展规划的后期达到招收硕士研究生的能力。

9.教材建设

环境科学与工程的主干课程都使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21世纪教材或优秀教材。

由于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是迅速发展的多学科交叉渗透的新兴学科,且我校制订的环境科学专业教学计划有一定的超前性,而教育、研究和出版部门编写出版教材的滞后,不能满足学科发展的需要,仍有一些课程,特别是专业选修课程还未找到合适的教材,如环境统计、企业环境管理、环境管理与环境法、室内污染与监测、环境信息系统等,辅助教学资料也较缺乏。

基于此,环境科学系应鼓励教师积极编写相应课程的讲义和高质量的教材。

10.实习基地建设.

校外实习基地是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直接与社会生产相结合的必不可少的场所。

目前,环境科学系已与宁波港务局、宁波环保局、宁波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宁波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宁波农业环境与农产品质量监测管理总站、鄞州区环境保护监测站、宁波市德安集团等企事业单位建立了环境科学专业的毕业实习基地,与宁波市自来水公司、宁波市象山港海洋环境监测站、北仑电厂、宁波申州织造集团有限公司、中华纸业、宁波市垃圾焚烧厂、宁波江东污水处理厂等建立了松散型的实习基地关系;

与宁波县级市、区的环境保护部门的毕业实习协作关系正在完善,基本上能满足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的需要。

随着学生规模的扩大和新专业的设置,还需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尤其要建好生源大、条件较好地区的实习基地,争取到2008年在宁波市及浙江省内基本建成一个环境科学系的校外实习网。

加强与校外实习基地的深层次的联系和协作,使各实习基地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环节。

11.图书资料建设

截止目前,校图书馆已拥有与本专业有关的图书资料近15万册,其中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图书5507册,区域规划(城乡规划)类图书2169册,化学类图书4745册;

涉及环境工程基础理论、工程技术的中外文期刊189种。

无论就专业图书的绝对数量,还是专业图书的学生平均拥有量均呈现出明显的不足,教学参考资料复本很少,尤其是相应的电子材料更为缺乏,对本专业各课程教学及学生学习、复习都带来不便。

为此,环境科学系各位教师应积极通过各种渠道了解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图书资料的出版发行情况,积极协助学院及校图书馆的图书采购人员及时购进各种有关的图书资料,特别是工具、技术、法规与规范标准类图书的拥有量要有明显增加,使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图书的藏书量到2008年能达到2万册以上。

在进行重点课程建设的基础上,同步开展系内专业图书资料建设,使系内拥有的图书量有一定的规模。

12.合作办学的国外高校

环境科学专业已与邓迪大学(英国)、赫特福德大学(英国)、詹姆斯·

库克大学(澳大利亚)、东洋大学校(韩国)和培材大学等院校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环境保护专科毕业生在达到语言要求后,可申请到上述学校学习1~2年,完成普通学士(或优等学士)学位,本科毕业生可申请学习1~2年完成硕士学位。

今后的五年是关系到环境科学系能否迅速崛起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本规划中只是提出了在今后必须注意的一些问题,在具体措施方面还需深入讨论后实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