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生学术道德研究文献综述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10431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大学生学术道德研究文献综述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我国大学生学术道德研究文献综述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我国大学生学术道德研究文献综述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我国大学生学术道德研究文献综述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我国大学生学术道德研究文献综述Word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大学生学术道德研究文献综述Word文档格式.doc

《我国大学生学术道德研究文献综述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大学生学术道德研究文献综述Word文档格式.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我国大学生学术道德研究文献综述Word文档格式.doc

一、文献检索与梳理

笔者在中国知网以“大学生学术道德”为主题进行检索,共检索到91篇文献,包括期刊52篇,约占总数的57%,学位论文23篇,约占总数的25%。

期刊文献中王雯姝和杜晶波在《清华大学教育研究》上发表的“当前大学生学术道德缺失现象分析及引导”被引用频次最高,共计66次。

发表文献数量排名前三的作者是张英丽、杜晶波和黄成华,他们就这个主题分别发表了5篇、3篇、2篇文献。

其中尤以张英丽对于该主题的研究最为深入,她运用实证研究法,从现状、因素及对策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全面的论证。

发表文献最多的机构分别是河南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及沈阳建筑大学。

不同年份文献发表篇数及年度文献发表趋势见图1,从下图可以看出,关于大学生学术道德研究的文献数量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其中2015年文献发表数最多,共15篇,约占总数的16%。

15年来的大学生学术道德研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2002年至2011年为第一个阶段,即起步阶段。

文献发表数量较少,约占总文献数量的28.6%。

2012年至2017年为第二个阶段,此阶段文献数量虽有一定的波动,但总体上有了大幅度的上升,约占总文献数量的71.4%。

二、研究背景

近年来,一些高校教师被指存在违反学术道德现象,如2010年西安交通大学的李连生教授引起了人们对高校教师学术道德的关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日益转变为人才和科技的竞争。

大学生是祖国发展的生力军,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力量,大学生的学术道德更重要,良好的学术道德是促使其创新能力与科研能力提升的前提。

因此,国内众多学者纷纷对大学生的学术道德现状进行研究。

笔者共选取了15篇比较有代表性的核心期刊文献,以期对国内“大学生学术道德研究”进行比较系统的总结分析,为今后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三、研究现状

(一)对学术道德及大学生学术道德内涵的研究

因道德是学术道德及大学生学术道德的上位概念,所以不论是学术道德还是大学生学术道德,学者对其的定义都是从道德概念出发的,将道德概念运用到二者之中,对其进行定义。

江新华认为“学术道德的本质应是从事学术研究活动的主体——人的道德”,因为学术研究是一种活动,无法产生道德问题,由此引入道德的概念,将学术道德定义为“指从事学术性研究活动的主体,在进行创造性研究活动的过程中,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之间关系时应遵守的原则和规范的总和”[1]。

王雯姝和杜晶波认为“大学生学术道德是指大学生在求学、治学的过程中形成的、与学习研究活动相关联,依靠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维系并发生作用的有关善与恶、诚实与虚伪等观念和行为原则、规范的总和”[2]。

尽管对学术道德及大学生学术道德内涵的研究并不多,但从现有研究看,学者基本对其内涵达成了一致的意见。

(二)对大学生学术道德现状的研究

目前,我国学者对大学生学术道德现状的研究普遍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对问卷调查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客观真实地反映大学生学术道德现状。

学者们通过调查一致认为大学生学术道德存在缺失与失范现象。

王雯姝和杜晶波对沈阳某高校的调查表明在学术道德意识方面,八成以上的学生对学术规范和知识产权方面的知识了解很少,三四成的学生对学术道德的作用不能正确认识,超过半数的学生忽视学术行为与道德的关系。

在违反大学生学术道德方面,“90%以上的大学生认为同学有作业抄袭行为,近80%的大学生认为同学有不同程度的随意拼凑实验数据的行为,仅60%的大学生认为同学有不同程度的考试作弊现象,六成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有随意从学术期刊上抄袭论文的现象”[3]。

刘明亮对豫北两所高校的调查表明仅有7.5%的学生表示对学术道德内涵非常了解[4]。

张英丽对国内22所高校的调查从学业成绩的获得、论文撰写及荣誉的获得三个方面反映了学生不同程度的违反学术道德的行为。

如考试作弊(32.4%)、做“枪手”(12.6%)、论文作业抄袭(47.9%)、从别处粘贴文章应付论文作业(66.6%)、引用他人观点而不注明出处(49.3%)及小部分地向老师行贿和打招呼[5]。

由学者们的调查可以看出,当前大学生学术道德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学术道德意识薄弱,不能有意识地遵守学术道德,难以认识到违反学术道德的危害;

学术道德认知程度较低,对学术道德的内容及哪些属于违反学术道德的行为了解甚少;

违反学术道德现象较为普遍,一是群体数量大,多数学生存在违反学术道德的行为,二是涉及的范围广泛,包括学业成绩获得、论文撰写及荣誉获得等。

(三)对大学生学术道德现状影响因素的研究

大学生学术道德存在失范现象,已达成共识。

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这种现象的出现?

学者们对于这个问题纷纷表明了自己的观点。

张英丽和程永佳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对自编的量表进行数据分析,得出“大学生学术道德失范受到认知、态度等心理因素的影响”的结论[6]。

张英丽还通过一系列假设和模型分析,最终得出包括“学术规范教育、诚信氛围、同伴行为和了解规范”在内的环境因素对大学生学术道德失范行为具有较好的预测性,即环境因素对大学生学术道德失范行为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7]。

丁洁从理念管理视角出发,从内因和外缘两大方面阐述了造成大学生学术道德现状的因素。

内因表现为:

人与名利复合体的构建,使人丧失了真正的自我平衡及缺乏对自身的认知。

外缘表现为:

“大学学术领域理念管理的缺失,大学中道德模范的典范力量微弱及学术道德评价机制不完善。

”[8]刘娟认为大学生学术道德现状的影响因素有五个方面:

“社会诚信缺失不良环境的影响,传统文化教育的弱化、高校学术道德管理体制存在弊端,大学生群体知识产权法制意识淡漠及教师要求不严或学术道德失范。

”[9]华正伟认为“大学生价值观的错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学术道德行为,体现了主体性的缺失[10]。

此外,还有学者认为学校教育的缺失是影响因素之一[11]。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学者们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对大学生学术道德现状的影响因素从不同角度做了比较透彻的分析。

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主观和客观两大方面,主观方面包括大学生的价值观、认知态度及对学术道德的了解程度等。

客观方面主要包括社会风气、学校教育与管理、传统文化渗透及教师德行和态度等。

(四)对改变大学生学术道德现状对策的研究

相对于大学生学术道德现状的影响因素研究,学者们对于对策的关注更为广泛。

在对策研究这一方面,虽然学者们各有侧重,但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优化社会环境

通过培育社会公德文化,建设诚信的社会环境,让学生在诚信氛围浓厚的社会中成长,从而使其做出正确的学术行为[12]。

2.加强学术道德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

首先,“加强学术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学术责任意识”。

学术道德教育包括学术法律、学术伦理及学术规范等层面的教育[13]。

具体途径包括开设专门课程如:

学术规范、学术伦理、学术论文写作、知识产权法及著作权法等课程;

通过新生入学教育或举办类型多样的宣传活动,开设讲座等营造诚实守信的校园学术氛围[14]。

对大学生开展学术道德教育不仅有利于优良学风的建设,还有利于诚信教育及职业道德教育的普及[15]。

其次,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弘扬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

可以“开设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坚持德行优先的方针”[16],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机制

首先,建立学术诚信制度,制定学术诚信办法和诚信守则。

在此基础上,建立激励机制,对拥有优秀科研成果的学生予以奖励。

其次,完善学术监督机制。

“建立大学生学术道德失范行为的监察制度和惩罚制度,发挥师生的监督作用,加强舆论曝光和警示作用。

各学科专业要成立学术道德检查委员会,对违反学术道德的行为进行严厉批评和严肃处理”[17]。

将学术不端行为纳入校规校纪,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如取消评优评先资格等[18]。

同时,建立学生学术诚信档案,将学生学术不端行为录入诚信档案,作为大学生道德评价的重要参考[19]。

4.发挥教师的学术和道德示范引领作用

大学生的学术训练缺乏,学术能力欠缺,因此要充分发挥导师的学术示范作用,要求导师对学生的学术论文加以积极引导和指正[20]。

同时,要提高教师的道德素质,发挥教师在学术道德方面的引领作用。

如:

对教师进行岗前学术道德教育,提高其认识程度,将职称评定等与教师学术道德修养相挂钩[21]。

四、结语

我国大学生学术道德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在数量、质量及研究视角和方法上都有一定进展,但还存在如下问题:

第一,对于大学生学术道德现状的调查研究多,影响因素调查研究少。

对于大学生学术道德的影响因素,学者们多是通过经验进行综合性的分析,缺乏数据调查的支持,难以说明哪种因素的影响程度更大,不利于针对性措施的提出。

第二,尽管对于大学生学术道德现状的研究大多采用问卷调查法,具有数据支撑,但多数研究的调查样本容量不足一千,而且多是对某一地区的调查,其代表的充分性是需要考虑的。

第三,就大学生学术道德现状的影响因素而言,多考虑外因,较少关注内因,毕竟外因最终还是要通过内因起作用。

第四,关于改变大学生学术道德现状的对策,较少有学者参考国外研究,从国外实践中借鉴有益经验。

第五,关于对策研究,没有学者进行实验研究,验证某一措施的有效性。

如果对某一地区,或某一高校进行实验或深入调研,发现某些措施实施前后的变化,对有效的措施予以推广,将更有利于措施的实践与现状的改观。

参考文献:

[1]江新华.大学德育应重视大学生学术道德素质的培养[J].教育探索,2002(06):

72-74.

[2][3]王雯姝,杜晶波.当前大学生学术道德缺失现象分析及引导[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03):

83-89.

[4]刘明亮.大学生学术道德现状与教育对策[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09):

29-33.

[5]张英丽.大学生学术道德失范现状的实证研究[J].教育科学,2012,28(01):

52-56.

[6]张英丽,程永佳.大学生学术道德失范的现状、心理归因及影响因素[J].教育科学,2014,30(01):

69-74.

[7]张英丽.大学生学术道德失范相关因素的实证研究[J].高教探索,2012(04):

125-131.

[8]丁洁.大学生学术道德失范原因及学术道德养成的路径——理念管理视角[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6(02):

143-144.

[9][17]刘娟.大学生学术道德缺失现象分析及对策[J].中国市场,2008(40):

144-145.

[10][18]华正伟.略论大学生学术道德建设[J].道德与文明,2007(04):

86-88.

[11][12][13][20]张英丽,杨景麟.大学生学术道德失范的现状与对策——基于调查的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3(12):

47-49.

[14]吴晓春.试论德育在大学生学术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及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1):

104-107.

[15][21]赵颖.大学生学术道德失范的表现、归因及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31(03):

35-37.

[16]杜晶波,王仁波,吴厚强.论开展大学生学术道德教育的意义[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5(06):

135-136.

[19]郭薇.大学生学术规范教育初探[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2(S3):

196-198.

[20]陈丹丹.大学生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认知研究——基于成都市高校的数据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3(05):

225-22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