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氰酸下游产品市场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10583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598.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氢氰酸下游产品市场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氢氰酸下游产品市场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氢氰酸下游产品市场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氢氰酸下游产品市场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氢氰酸下游产品市场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氢氰酸下游产品市场调研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1页
氢氰酸下游产品市场调研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1页
氢氰酸下游产品市场调研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1页
氢氰酸下游产品市场调研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1页
氢氰酸下游产品市场调研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1页
氢氰酸下游产品市场调研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1页
氢氰酸下游产品市场调研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1页
氢氰酸下游产品市场调研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1页
氢氰酸下游产品市场调研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1页
氢氰酸下游产品市场调研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1页
氢氰酸下游产品市场调研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1页
氢氰酸下游产品市场调研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1页
氢氰酸下游产品市场调研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1页
氢氰酸下游产品市场调研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1页
氢氰酸下游产品市场调研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1页
亲,该文档总共6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氢氰酸下游产品市场调研报告.docx

《氢氰酸下游产品市场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氢氰酸下游产品市场调研报告.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氢氰酸下游产品市场调研报告.docx

氢氰酸下游产品市场调研报告

1.亚氨基二乙腈

2,草甘膦

3,羟基乙酸

4,肌氨酸钠

5,苯胺基乙腈

6,己二腈、己二酸

7,尼龙66

8,甲基丙烯酸甲酯(MMA)

9,氰化钠

10,EDTA及其钠盐

11,原甲酸三乙酯

12,蛋氨酸

13,甘氨酸

14,三聚氯氰

15,乳酸

16,5,5-二甲基海因

17,叔丁胺

18,二甲基甲酰胺(DMF)

19,2-吡咯烷酮

20,苯乙酸

21,氯基硫脲

22黄血盐钠(钾)

23,氮川三乙酸

24,亚甲氨基乙腈

25,马来腈

26,2,3-二氨基丁烯二腈(DAMN)

27,氰乙酸甲酯、乙酯

概述

近年来,由于世界上对氢氰酸衍生产品的不断开发,而使氢氰酸产量不断增长。

氢氰酸已被用作C1化学的原料,与一氧化碳化学开始处于竞争关系。

目前国内外主要消耗氢氰酸的衍生物有己二腈、己二酸、氰化钠、DMF、MMA、蛋氨酸、三聚氯氰、原甲酸三乙酯、亚氨基乙酸、苯胺基乙腈、肌氨酸钠、黄血盐钾、赤血盐钾、海因及其衍生物等。

这些衍生物的出现和产量的增加,改变了氢氰酸的供需关系,以前丙烯腈副产品氢氰酸的处理制约了企业的生产发展,而现在氢氰酸已经成为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

国内外氢氰酸的生产能力均在180万t左右波动,总体变化不大,主要产能分布在美国、西欧、日本。

2007年我国氢氰酸产能达到15.5万t左右,其中丙烯腈副产法7.5万t左右(以上海石化为代表),轻油裂解法有7万左右(以上海吴淞化工厂为代表),天然气氨氧化法约有1.0万t(以紫光英力为代表)。

随着我国丙烯腈工业的发展,丙烯腈副产氢氰酸将有大幅度提高。

到2010年丙烯腈副产氢氰酸预计将达到15万t左右。

轻油裂解法、天然气氨氧化法制氢氰酸也将有所增达到10万t左右。

随着我国医药中间体、农药中间体、染料化工的发展,氢氰酸开发利用将受到氰化物行业更广泛的重视,以氢氰酸为路线的新品种越来越多,预计在以后的十年内我国的需求量将大于市场供应量,万吨级以上的氢氰酸装置将是今后氰化物行业发展的迫切需求。

虽然氢氰酸及其衍生物市场需求不断增加,但其行业发展现正处于一个矛盾时期。

即一方面市场短缺转变为市场丰富,产能增加、用途增大,另一方面由于产品链短小、技术开发薄弱,以及政策管理力度、市场准入门槛的不断加大,致使实验室技术较多而真正实现工业化的较少,需求很旺而市场供应很少。

针对上述矛盾,氢氰酸及其衍生物的生产、研究企业,应充分认识到创新是永恒的主题,只有积极适应市场,充分利用本行业的原料特性,寻找合适的工艺路线,增加品种,降低成本,向专、新、细、特、优的产品方向上发展,才是行业发展的根本途径。

因此,对本行业的现状、生产技术、市场变化和发展方向进行分析,根据自身特点进行结构调整,找准发展方向,抓住机遇,才会取得更大的发展

羟基乙腈别名乙醇腈。

用氢氰酸法生产羟基乙腈流程短,成本低,无环境污染。

羟基乙腈既可以作为产品销售,又可生产系列衍生产品。

产品1-5是羟基乙腈下游产品

1亚氨基二乙腈

1.概述

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亚氨基二乙腈主要用于合成草甘磷。

用亚氨基二乙腈代替二乙醇胺合成亚氨基二乙酸,再氧化成双甘磷,进而生产草甘磷的工艺路线与传统方法相比可降低原料成本约3000元/吨。

草甘磷自1971年美国孟山都研制出来后,迅速在市场上得到推广,目前尚无替代产品,自2004年起已无法满足美国、加拿大、欧盟等国需求,开始从中国进口草甘磷,以弥补其产能不足。

由于全球对草甘磷的需求增加,对合成草甘磷的中间体需求也将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亚氨基二乙腈作为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农药草甘膦中间体,市场潜力非常看好。

2.亚氨基二乙腈生产、市场情况

2.1中国国内生产、市场情况

亚氨基二乙腈是一种氰化物产品,符合当前化工产业发展方向,生产氰化物产品,有其特殊性,一般不具备较强的持续竞争力、技术研发实力强、拥有核心技术条件的企业无法介入。

年产量约在8万吨左右。

近年来,重庆紫光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安徽华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利用天然气合成氢氰酸,生产含量95%的亚氨基二乙腈,是目前先进的清洁生产工艺,生产成本大大下降,环保优势和成本优势凸现,将亚氨基二乙腈通过水解反应合成亚氨基二乙酸的工艺路线引起了国内相关企业的重视,并进行了生产试验。

通过多年的研究攻关,我国已经打通了亚氨基二乙腈-IDA法从天然气到草甘膦的生产工艺路线,整个路线的工业化生产基本不存在技术上的问题。

目前更投资于天然气制5万吨/年亚氨基二乙腈一期工程。

华星化工公司在重庆的子公司亚氨基二乙腈项目一期(3.4万吨/年)计划2009年中期建成。

随着草甘膦价格的疯狂上涨,相关企业扩大产能后的影响之一是生产原料凸现供应紧张,而亚氨基二乙腈作为草甘膦中间体正是在此时成为抢人眼球的热点化工产品,而且该项目的开发和投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属于国家鼓励类中“高效、低毒、安全新品种农药及中间体开发生产”的化工项目。

目前越来越多行业内和行业外的企业开始介入草甘膦中间体的生产和开发,并纷纷投资建设亚氨基二乙腈生产装置,这些装置大多是利用天然气为原料合成氢氰酸,进而生产亚氨基二乙腈,而四川近年来发现的达州、广安、长寿、万州等地的丰富的天然气资源,正好为采用天然气路径建设亚氨基二乙腈装置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建拟建的亚氨基二乙腈生产装置见表1。

从表1中可看到6套新建拟建亚氨基二乙腈生产装置无一例外全都采用天然气路径,建设在西南地区的四川、重庆丰富而又廉价的天然气产地,总产能达55万吨/年。

此外,兖矿鲁南化工科技开发公司采用甲醇氨氧化法工艺生产NCH,再与甲醛合成羟基乙腈,羟基乙腈再合成亚氨基二乙腈的专利技术,计划引进日本或韩国外资建设1.5万吨/年亚氨基二乙腈生产装置。

河北三川化工有限公司投资36910万元,在河北省邢台市建设3万吨/年亚氨基二乙腈生产装置。

新疆库车石化园区也正在计划建设4万吨/年亚氨基二乙腈装置。

山东鑫泰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拥有氢氰酸5000吨/年生产能力,目前正在寻求用氢氰酸制造亚氨基二乙腈先进技术,合资合作建设亚氨基二乙腈装置

我国是草甘膦生产和出口大国,约有80%的产品出口到世界90多个国家和地区,草甘膦市场的良好市场前景必将拉动上游产业的发展。

目前国内草甘膦存在的突出矛盾是原料扩能跟不上,特别是IDA法的亚氨基二乙腈,由于技术开发单位为了垄断市场,不往外转让技术,以致总体扩能缓慢。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亚氨基二乙腈行业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然而风险也是不可避免的,亚氨基二乙腈行业发展的增长与波动主要集中体现在其上下游行业的发展。

从下游产业发展来看,近年来我国草甘膦行业发展迅猛且出口剧增,具有巨大的需求潜力和良好的市场前景,而且草甘膦生产企业加大了采用亚氨基二乙腈-IDA法生产路线的开发和应用,增加了对亚氨基二乙腈的需求,再加上目前我国加大了亚氨基二乙腈在水处理剂和高分子材料等领域的应用,因而,应用领域的挖潜及开拓为亚氨基二乙腈产业带来一定的市场容量。

从2008年下半年,因草甘膦的价格、生产原料、水、电、天然气的价格等市场变化因素较多,草甘膦市场的不确定性将可能显现。

首先,草甘膦诱人的利润促使现有企业加速扩产或增产,并吸引更多产业链上游的企业或行业外其他企业的进入,导致竞争加剧;其次,上游企业原材料价格的不断飙升,将使草甘膦成本大幅增加,压缩了草甘膦的净利润;第三,为抑制CPI指数继续攀高,国家对各环节追溯控制,草甘膦价格从2008年下半年起回落。

同时,随着新建装置的相继建成投产,国内亚氨基二乙腈的年生产能力将超过23万吨,估计2009年将突破40万吨大关。

如果按照目前现有国内市场容量分析,生产能力过剩,市场饱和初露端倪。

国内亚氨基二乙腈主要通过天然气合成氢氰酸来制备,生产成本高,同时又受到天然气供求关系的约束。

孟山都等国外草甘膦企业所用氢氰酸基本来自生产丙烯腈的副产物,有副产氢氰酸资源的企业,可以考虑建设亚氨基二乙腈生产项目。

2,草甘膦

1.概况

草甘膦(英文通用名称Glyphosate)又称农达、农民乐等,属芽后内吸非选择性高效广谱除草剂,具有广谱、低毒和无残留的特点。

草甘膦主要应用于转基因作物领域。

20世纪90年代以来,转基因抗草甘膦作物如大豆、玉米等的创制和大面积种植,使全球对草甘膦的需求持续增加。

为此,2006年底以来,草甘膦价格疯狂上涨,至2008年上半年达到顶峰,吨产品售价80000元。

2.市场情况

目前全球草甘膦产能月80万吨,实际产量60万吨,预计到2010年全球的需求量将达到100万吨。

国际的主流路线则是氢氰酸IDA(亚氨基二乙腈-IDA),该方法生产简单、环境友好、操作方便,氢氰酸来自于丙烯腈副产物,成本低廉。

全球最大的草甘膦生产商为美国的孟山都公司,生产能力约20万吨/年,占全球总产能的20%左右。

孟山都在美国有2家制造厂,在比利时、马来西亚、巴西和阿根廷各有1家,共6家制造厂。

它同时主导了全球抗草甘膦的转基因农作物种子的研发。

孟山都公司将投资1.96亿美元扩增其在路易斯安纳州的草甘膦工厂的产能,近期已经接到路易斯安那州的环境质量部门的三个通行证,为其扩产计划奠定了基础。

扩产将使该厂“农达”的产能提高约20%,将使全球草甘膦供应量增加约10%。

扩产计划将于2010年上半个财政年度内完成。

今年早期的时候,Monsanto就对其“农达”产品进行大幅提价,称此举是为了合理分配已经十分短缺的草甘膦原药。

目前我国草甘膦主要有两种生产工艺,氯乙酸-甘氨酸法和亚氨基二乙酸(IDA)法,氯乙酸-甘氨酸法占据主流地位,产量占65%以上,约25万吨,其副产品氯甲烷对环境有较大污染,不符合国际上的环保标准。

近年来建设的草甘膦新装置以IDA法为主,具有流程短、收率高、产品质量好、污染少等特点。

IDA法按起始原料不同,主要有二乙醇胺-IDA(DEA法)和亚氨基二乙腈-IDA(DEA法)两种。

二乙醇胺是石油路径的产品,由于2005年我国对进口二乙醇胺开始征收反倾销关税,目前使用IDA路线生产草甘膦并出口的全部以来料加工贸易方式操作。

据统计,该路线产能占当前总产能的35%左右,年产能约13万吨。

在这种情况下,工艺先进的天然气-亚氨基二乙腈-草甘膦路线将在国内异军突起,得到了长足发展。

过去,由于氢氰酸产量低,运输困难,合成氢氰酸价格较贵,亚氨基二乙腈产能普遍不足,国内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

但现在制约国内HCN路线草甘膦的两个主要瓶颈--高质量的HCN原料和亚氨基二乙腈技术壁垒均已经明显改善,拓展草甘膦市场优势得天独厚。

产品质量和成本都已经支持下游衍生产品的发展。

近年来国内亚氨基二乙腈的产量逐年增加,在各个相关领域中亚氨基二乙腈也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

目前我国草甘膦生产企业约有30余家,主要生产企业及能力见下表。

我国草甘膦主要生产企业及能力

生产企业

工艺路线

生产能力万t/a

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甘氨酸、IDA

5

南通江山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甘氨酸、IDA

2.5

安徽华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IDA

1.5

江苏镇江江南化工厂

甘氨酸、IDA

2.3

南京红太阳集团

IDA

2.0

浙江金帆达化工有限公司

甘氨酸

1.2

江苏好收成韦恩农药化工有限公司

IDA

1.2

山东胜邦绿野化工有限公司

甘氨酸

1.0

福建三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甘氨酸

1.0

江苏快达股份有限公司

IDA

1.0

浙江龙游绿得农药化工有限公司

IDA

0.8

浙江拜克开普化工有限公司

IDA

0.5

其他

甘氨酸、IDA

4.8

合计

23.9

草甘膦作为一个大吨位的农药品种,其主导生产工艺在不断改进,新工艺技术在不断进步。

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的升级,对农产品的需求也在快速增加。

农业的发展带动了农药行业的发展,2006年我国草甘膦行业继续快速发展。

目前草甘膦已经成为我国出口量最大的农药品种,也是全球产量和销售量最大的农药品种。

伴随需求的增长,我国草甘膦产能迅速增加,截至2006年底我国产能大约为30万吨,实际产量接近20万吨,其中近80%用于出口。

随着产能的逐步增加,技术水平的提高,规模效益和循环经济的成本优势将逐步体现,总制造成本逐步降低,价格将保持长期平稳。

同时,随着国内对粮食产量需求的提高,预计未来草甘膦的国内市场需求将会持续增加,内销比例将逐年提升。

草甘膦行业发展趋势。

(1)总产能增加,行业集中度提高。

随着国际上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草甘膦在国内的应用不断推广,市场需求越来越大,预计市场需求会以15%速率增长。

随着我国草甘膦行业技术不断进步,行业国际竞争力会逐步增强,加上我们特有的低成本优势,我国草甘膦行业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的市场份额会越来越大,最终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草甘膦生产国和出口国。

随着行业的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资金实力雄厚,技术力量强,有原料优势的大企业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行业的主力军,会有一批缺技术、少资金、产品单一,又没有原料优势的企业在竞争中将被淘汰出局,行业集中度会逐步加大。

(2)技术投入加大,技术水平提高。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被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和接受,企业在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会逐步加大,草甘膦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吸引了很多科研院所对草甘膦专有技术进行研究,政府对产学研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与行业相关的专有技术(如装备制造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的进步,将使我国草甘膦行业几年内在以下关键技术方面取得突破:

①氯乙酸氨解法生产甘氨酸的清洁生产工艺;②双甘膦氧(空)气氧化生产草甘膦工艺;③二乙醇胺脱氢连续化生产工艺;④亚氨基二乙腈水解脱色技术;⑤装置大型化技术;⑥应用DCS或PLC控制系统提高装置自动化水平的技术。

(3)环保投入增大,逐步做到清洁生产。

随着国家对环保治理力度的加大,企业的环保压力越来越大,发展循环经济将被更多的企业所接受,企业对环保的投入将不断加大。

将草甘膦生产中“三废”治理的关键技术如尾气回收技术、膜分离技术、有机废水生化处理技术、膜浓缩技术等会受到重视。

随着这些技术在草甘膦生产中的应用,草甘膦行业会逐步做到零排放,实现清洁生产,对环境友好的愿望。

草甘膦市场前景。

需求的快速增长与供给增长的相对滞后造成了目前草甘膦价格的快速上扬。

但就长期发展趋势看,草甘膦仍然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其原因主要在于:

(1)转基因作物大面积种植。

自96年转基因作物开始商业性种植以来,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迅速扩大,2006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1.02亿公顷,增长了近60倍。

(2)由于原油是不可再生能源,不断高涨的原油价格使世界经济都面临严峻的能源问题,出于能源安全战略的考虑,世界各国纷纷将目光投向了生物能源。

转基因作物的大面积种植,必然将大幅拉动草甘膦的需求。

(3)无替代产品。

草甘膦具有高效、低毒和普适性,这种优良的产品性能使草甘膦极具商业价值,目前世界上尚无可以替代草甘膦的新除草剂品种,草甘膦的全球市场寿命至少还有10余年。

2006年全年草甘膦市场均价只有2.8万元/吨,2006年上半年95%草甘膦原药出口共计3.14万吨,不含退税平均每吨价格2982美元(离岸价),折合人民币每吨28000元左右,比2005年同期相比每吨上涨千元左右。

而进入2007年草甘膦价格却犹如脱缰野马一般持续上涨。

2007年7、8月份价格35000元/吨,较去年上涨25%;其2007年10月份价格达到48500元/吨,较去年上涨73%,12月初草甘膦价格暴涨已达到58000元/吨,较去年上涨100%以上。

而到2008年初,草甘膦原药价格最高已经达到了80000元/吨的水准。

随着世界经济未经,08年下半年开始,草甘膦价格一路下滑,至年底又回到离2006年的水平。

2009年的下半年基本在22000元/吨左右徘徊。

如:

2009年11月安徽华星化工草甘膦产销动态:

该厂草甘膦内销货报价在22000元/吨左右,外销货报价在3.5美元/公斤左右,目前该厂的草甘膦有原药、41%、62%等规格,开工正常,出货情况一般。

3.进出口情况

国内近几年进出口情况

年份

进口总数量/万t

出口总数量/万t

2005

0.84

1.03

2006

0.89

1.95

2007

0.87

3.62

2008

1.08

5.4

2009

0.91

6.48

2009年零售包装的除草剂成药的数据(数据来至于化工产品进出口数据库)

产品名称

零售包装的除草剂成药

产品代码

38089311

年份

2009

进口总数量

9118360

进口总美元

32982210

单位

千克

出口总数量

64844602

出口总美元

168501957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进口数量

649679

2672624

1394799

1730140

393740

831068

进口美元

2376843

9844928

5139034

6312630

1631709

3059942

出口数量

3772892

6182641

7131679

6532466

5375631

5168401

出口美元

10745596

15961621

21296957

17171202

15028074

13193815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进口数量

290784

5400

90545

1059581

进口美元

1066139

14000

313697

3223288

出口数量

5988291

5159377

4884754

3396855

5087213

6164402

出口美元

16038901

11627372

11153249

8722319

11903997

15658854

3,羟基乙酸

1.概述

羟基乙酸是一种大吨位生产的化工产品,具有广泛用途,国家“十五”规划中已将其列为重点开发的化工产品之一。

羟基乙酸主要用于粘结剂、金属清洗剂、水井和牛奶棚清洁剂、易生物降解聚合物,及电镀业、染料业、建筑业、纺织业等助剂等。

随着我国化学清洗行业的迅速发展,羟基乙酸的用量将不断扩大,是一个市场潜力巨大的氰化物下游产品。

2.羟基乙酸生产、市场情况

2.1国外生产、市场情况

羟基乙酸在西方发达国家消费量很大,全球生产能力约13万吨/年,主要生产商:

美国杜邦、联合碳化、德国赫斯特、日本大众化学、丸和等公司

2.2国内生产、市场情况

国内,只有少数企业生产,规模均很小,全国生产能力约3000~4000吨/年,国内羟基乙酸潜在的市场需求为1万t左右,主要生产企业有河北辛集市泰达石化有限公司、浙江嘉善建伟生化科技有限公司等。

用于化学清洗约6000吨/年,用于化妆品果酸约3000吨/年,其它精细化学品1000吨/年。

近期,随着应用领域的不断开发,市场正处于成长期,有比较好的产品发展前景。

市场流通的羟基乙酸产品有:

含量为70%的水溶液和99%的固体二种规格,70%市场价为18000元/吨,≥99%固体市场价为27000元/吨,进口价分别为21000元/吨和30000元/吨。

4,肌氨酸钠

肌氨酸钠的最大用途是作为肌酸的原料,在染料中也有一定用量。

我国是肌酸的主要生产国,国内需求量约15000T/Y,化妆品市场需求量约1000T/Y,产量90%出口到国外,随着国内外市场用量的不断扩大,将导致肌氨酸钠产量的不断增加。

2000年2月4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反倾销征税令,对我国提出了肌酸反倾销案,提高了进口关税,一时影响了肌酸生产与出口。

2005年1月3日,美国商务部对原产于中国的一水肌酸进行反倾销日落复审,此后90日内,商务部未收到美国国内利害关系方的任何反应,根据美国反倾销法律规定,如果在提起复审后的90日内,国内利害关系方没有提出意见,商务部就应发布终止征收反倾销税的法令。

2005年4月11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终止对原产于中国的一水肌酸征收反倾销税。

肌酸产品反倾销胜诉后,市场迅速复苏,最近,肌酸出口形势有所缓解。

我国肌酸主要生产厂家:

肌酸产量(T/Y)

需要肌氨酸钠(T/Y)

天津天盛氨基酸厂

1500

6000

苏州三健营养保健品公司

1500

6000

常熟金城食品添加剂公司

600

2400

太仑新毛涤化厂

150

600

合计

15000

目前肌氨酸钠(折百)的市场销售价格基本稳定在10000元/吨,而且不受肌酸价格的波动而有所上扬或下降起伏变化,肌酸产品利润很薄,肌酸的市场销售价在28000元/吨。

国内生产的肌酸全部出口至美国、南非、欧洲市场,国内几乎没有推广应用,近几年,国家经贸委已发布鼓励推广应用肌酸的信息,国内一旦应用,具有庞大的市场,苏州农化集团曾与广东《健力宝》集团达成协议,在饮料中加入肌酸,并推出“肌力康”品牌,投入国内体育界市场,故而,国内某些保建品厂商完全可作为潜在的市场客户。

另外,生产肌酸厂都在开发肌酸下游产品,附加值应当高,肌酸的发展前景看好。

随着肌酸市场的复苏,国内将会引来新一轮的肌酸生产装置的建设。

2009年11月3日,总投资达1.3亿元的苏州申华实业有限公司年产5000吨肌酸项目,在甘肃古浪精细化工工业集聚区开工奠基,主要利用古浪县丰富的石灰石资源和基础化工产品优势,通过高科技手段进一步就地加工转化,生产国内外市场热销的精细化工产品肌酸。

该项目总占地面积约200亩,预计2010年底前将完成全部工程。

5,苯胺基乙腈

1.概述

苯胺基乙腈是靛蓝中间体,是工业染料的重要原料之一。

靛蓝主要用于牛仔布染色。

牛仔服饰在世界范围的兴起,给牛仔布的织造与染色技术以及靛蓝的生产都带来一次新的革命。

由羟基乙腈和苯胺合成为苯胺基乙腈晶体状进入市场,这样可以解决剧毒的羟基乙腈运输问题

2.市场情况

全球靛蓝生产能力约为12万吨/年,其中中国就占去了近三分之二。

据了解原生产大户德国巴斯夫和美国水牛公司,由于种种原因,在二○○○年一度时间停产或减产,造成国际靛蓝市场的紧缺。

由于市场需求量增大,国内靛蓝厂商纷纷扩产,最有代表的是泰丰染料厂由5000吨/年扩到1.8万吨/年,浙江润土集团、吉华公司都建设了2万吨/年靛蓝生产装置,据统计表国内生产能力已扩大到约10万元吨,成为世界主要生产国。

我国在二○○○年靛蓝出口量约1.8万吨,创历史新高。

二○○一年1~6月份市场需求量还在不断增长,目前靛蓝市场已形成供不应求状态,原国内一些停产着的靛蓝生产厂家又重新开始生产。

据业内人士介绍,形成靛蓝强劲势头有二个可能原因,一是巴斯夫和水牛公司由于环保或成本高因素,而停产或减产。

二是国际上流行深色牛仔布,在靛蓝染色用量上增加一倍。

估计今后几年我国靛蓝生产仍维持在8万吨/年左右。

原先用羟基乙腈生产靛蓝的只占20%,其余80%全部用氯乙酸法生产。

由于羟基乙腈法具有环保和节能优势,随着国家对环保要求越来越严,目前所有厂家已将氯乙酸法改为羟基乙腈法生产靛蓝。

根据靛蓝市场调研表明,江、浙、沪一带规模在10000吨/年以上的靛蓝厂家有四家。

如泰兴泰丰染料厂、浙江润土集团、吉华公司、上海蓝建染化公司、丹阳染化总厂、溧阳兄弟染化厂、椒江染化厂。

从中可以看到,至2005年时,规模大的靛蓝生产厂家大都集中在华东地区。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环保的越来越重视和对安全的重视,作为剧毒的羟基乙腈运输管理越来越严格。

全国有条件生产羟基乙腈的企业大都集中在北方和西部地区,造成苯胺基乙腈生产企业开始北迁,我们地理优势优势开始减弱,产品的销售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