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地税系统防雷工程设计方案科比特防雷品牌.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10621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40.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阳地税系统防雷工程设计方案科比特防雷品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贵阳地税系统防雷工程设计方案科比特防雷品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贵阳地税系统防雷工程设计方案科比特防雷品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贵阳地税系统防雷工程设计方案科比特防雷品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贵阳地税系统防雷工程设计方案科比特防雷品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贵阳地税系统防雷工程设计方案科比特防雷品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贵阳地税系统防雷工程设计方案科比特防雷品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贵阳地税系统防雷工程设计方案科比特防雷品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贵阳地税系统防雷工程设计方案科比特防雷品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贵阳地税系统防雷工程设计方案科比特防雷品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贵阳地税系统防雷工程设计方案科比特防雷品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贵阳地税系统防雷工程设计方案科比特防雷品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贵阳地税系统防雷工程设计方案科比特防雷品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贵阳地税系统防雷工程设计方案科比特防雷品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贵阳地税系统防雷工程设计方案科比特防雷品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贵阳地税系统防雷工程设计方案科比特防雷品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贵阳地税系统防雷工程设计方案科比特防雷品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贵阳地税系统防雷工程设计方案科比特防雷品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贵阳地税系统防雷工程设计方案科比特防雷品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贵阳地税系统防雷工程设计方案科比特防雷品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阳地税系统防雷工程设计方案科比特防雷品牌.docx

《贵阳地税系统防雷工程设计方案科比特防雷品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阳地税系统防雷工程设计方案科比特防雷品牌.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贵阳地税系统防雷工程设计方案科比特防雷品牌.docx

贵阳地税系统防雷工程设计方案科比特防雷品牌

贵阳地税系统防雷工程设计方案

设计单位:

湖南普天科比特防雷技术有限公司

联系人:

刘云云

日期:

2010年2月8日

目录

1.公司简介-3

2.雷电防护原理-4

3.方案设计-6

概述-6

方案设计思路-8

防雷设计依据-14

方案具体内容-14

防雷产品性能简介-17

防雷器及主要材料清单-20

工程割接说明-20

4.工程预算-22

5.用户名单-23

6.安装施工图-24

7.其它图片-26

公司简介

湖南普天科比特防雷技术有限公司是从事防雷产品研制、开发、生产及及服务于一体的高科技专业性防雷公司,为社会各界提供完善的防雷工程设计、产品安装、检测维护及技术咨询,其主要产品有KBT系列电源防雷器和信号防雷器,共40余个品种。

产品主要性能符合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IEC1312-3,ITV-TSK.11,ITV-TSKK20要求和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要求。

拥有一流的雷电检测中心,雷电试验场所,科学的管理方式、先进的检测手段、雄厚的技术力量、严格的工艺流程,使本公司产品具有如下特点:

1.高可靠质量保证

2.通流容量大 

3.响应时间快 

4.插入损耗少

本公司防雷产品分电源类和信号类,电源类有串联式和并联式,信号类分为:

计算机网络类、视频类、音频类、馈线类。

广泛应用于:

1.通信机、计算机电源电路和信号电路的冲击保护;

2.楼宇、建筑物供电系统的防雷保护:

3.高速公路、铁路、航空系统、金融证券系统的防雷保护;

4.野外气象站、雷达站、各种数据采集系统的防雷保护;

5.工业配电柜(板)的防雷和防操作过电压保护。

 

“科比特”永远追求科学的管理方式、以优良的性价比、

独特和完善的售后服务来赢得市场!

雷电防护原理

1.电的危害

自然界的雷击分为直击雷、雷电感应高电压及雷击电磁脉冲辐射(LEMP)两大类;

1)、直击雷是雷雨云对大地和建筑物的放电现象。

它以强大的冲击电流、炽热的高温、猛烈的冲击波、强烈的电磁辐射损坏放电通道上的建筑物、输电线、室外设备,击中人畜造成人、畜伤亡。

2)、雷电感应高电压和雷击电磁脉冲(LEMP),是由于雷雨云之间和雷雨云与大地之间放电时,在放电通道周围产生的电磁感应、雷击电磁脉冲辐射以及雷云电场的静电感应,使建筑物上的金属部件,如管道、钢筋、电源线、信号传输线、天馈线等感应出雷电高电压,沿这些线路通过室内的管道、电缆、走线桥架进入各种电子、电气设备,从而放电并损坏这些设备。

3)、因为直击雷和雷电感应高电压及雷击电磁脉冲的侵害渠道不同,其次是由于被保护系统的屏蔽差,没有采取等电位连接措施,综合布线不合理,接地不规范,没有安装浪涌保护器SPD或者安装的浪涌保护器SPD不符合规范的要求等,使雷电感应高电压和雷击电磁脉冲入侵概率很高,损坏电子、电气设备。

全国年因雷电造成的损失高达数十亿元,因此雷电灾害必须防治。

2.雷电灾害防治的基本方法

1)、直击雷和雷电感应高电压及雷击电磁脉冲(LEMP)的侵害渠道不同,防护措施也就不一样。

防直击雷主要采用避雷针、避雷带(网、线)等传统装置,只要设计规范、安装合理,这些设施是能够对直击雷进行有效防御的。

2)、但是无论多么完善的防直击雷装置,对雷电感应和雷击电磁脉冲的防护都无能为力;因为其破坏性是雷电感应和雷击电磁脉冲沿电子、电气设备的电源线、信号线、天馈线和其它金属管道进入所致。

3)、在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时及以后的270多年间,电子设备并不多,雷击电磁脉冲的危害现象也不明显,人们自然想不到要对它进行防御,只要能防止直击雷就足够了。

然而,当今社会电子设备大量应用,特别是电子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日益普及,雷电感应高电压和雷击电磁脉冲的危害明显增加,仅靠避雷针防雷已远远不能满足电子、通信、微电子设备和航空设施防雷的实际需要。

为了确保电子信息设备正常工作,近年来雷电防护也由富兰克林式避雷针防雷发展到综合防雷工程的新阶段。

4)、综合防雷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直击雷的防护措施、等电位连接措施、屏蔽措施、规范的综合布线、设计安装SPD和完善合理的接地系统六个组成部分。

在一个完善的防雷系统工程中,特别是微电子设备的防雷工程中缺一不可。

如果某一个环节考虑不周,即使进行了防雷方面的工作也起不到很好的防雷作用,还有可能引雷入室而造成电子设备失灵或永久性损坏。

5)、雷电感应高电压以及雷击电磁脉冲的防护是在入侵通道上将雷电过电压、过电流泄放入地,从而达到保护电子设备的目的。

其主要方法是采用隔离、钳位、均压、滤波、屏蔽、过压与过流保护、接地等方法将雷电过电压、过电流和雷击电磁脉冲消除在设备外围从而达到保护各类设备的目的。

6)、目前防雷器件主要由压敏电阻、气体放电管、空气间隙、高频二极管、瞬态二极管、晶闸管、高低通滤波器等元件根据不同频率、功率、传输速率、阻抗、驻波、插损、带宽、电压、电流等要求组合成电源线、信号线、天馈线系列浪涌保护器(SPD)并安装在微电子设备的外连线路中,将雷电过电压、过电流泄放入地,从而真正起到保护设备的目的。

只要设计合理、采取综合措施、安装合格浪涌保护器就能对雷电进行有效的防护。

我们既要防止直击雷,依靠合格的避雷针、带、网、线系统;也要防止雷电感应高电压及雷击电磁脉冲,二者有机结合,相互补充,构成一个完整的现代综合防雷体系,才能有效的防止雷击事故,减少雷击灾害,保护建筑物、设备和人身安全。

设计方案

一、概述

 众所周知,雷电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其电压高达数百万伏,瞬间电流可高达数十万安培。

雷击所造成的破坏性后果体现于下列三种层次:

①设备损坏,人员伤亡;

②设备或元器件寿命降低;

③传输或储存的信号、数据(模拟或数字)受到干扰或丢失,甚至使电子设备产生误动作而暂时瘫痪或整个系统停顿。

目前,世界上各种建筑、设施大多数仍在使用传统的避雷针防雷。

用避雷针防止直接雷击实践证明是经济和有效的。

但是,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大量精密电子设备的使用和联网,避雷针对这些电子设备的保护却显得无能为力。

避雷针不能阻止感应雷击过电压、操作过电压以及雷电波入侵过电压,而这类过电压却是破坏大量电子设备的罪魁祸首。

每年各种通讯控制系统、网络设备和其它电气设备因雷击而受破坏的事例屡见不鲜。

并且,在所有的雷电灾害中以电源线路感应雷击电磁脉冲而损坏设备的情况占多数,事故的严重性和造成的损失最大。

方案设计说明

系统防雷方案包括外部防雷和内部防雷两个方面:

外部防雷包括避雷针、避雷带、引下线、接地极等等,其主要的功能是为了确保建筑物本体免受直击雷的侵袭,将可能击中建筑物的雷电通过避雷针、避雷带、引下线等,泄放入大地。

内部防雷系统是为保护建筑物内部的设备以及人员的安全而设置的。

通过在需要保护设备的前端安装合适的防雷器,使设备、线路与大地形成一个有条件的等电位体。

将可能进入的雷电流阻拦在外,将因雷击而使内部设施所感应到的雷电流得以安全泄放入地,确保后接设备的安全。

避雷带、引下线(建筑物钢筋)和接地等构成的外部防雷系统,主要是为了保护建筑物本体免受雷击引起的火灾事故及人身安全事故,而内部防雷系统则是防止感应雷和其他形式的过电压侵入设备造成损坏,这是外部防雷系统无法保证的。

雷电对电气设备的影响,主要由以下四个方面造成:

①直击雷;

②传导雷;

③感应雷;

④开关过电压。

直击雷:

雷电直接击中建筑物,雷电的不到50%的能量将会从引下线等外部避雷设施泄放到大地,其中接近40%的能量将通过建筑物的供电系统分流,其中5%左右的能量通过建筑物的通信网络线缆分流,其余的雷击能量通建筑物的其他金属管道、缆线分流。

这里的能量分配比例会随着建筑物内的布线状况和管线结构而变化。

直击雷波形为10/350us

传导雷(雷电波侵入):

在更大的范围内(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雷电击中电力或信息通讯线路,然后沿着传输线路侵入设备。

其中地电位反击也是传导雷中的一种:

雷电击中附近建筑物或附近其他物体、地面,导致地电压升高,并在周围形成巨大的跨步电压。

雷电可能通过接地系统或建筑物间的线路入侵雷电延建筑物内部设备形成地电位反击。

传导雷

地电位反击

雷击电磁脉冲辐射

感应雷(雷电波感应):

在周围1000公尺左右范围内(有资料为500公尺或1500公尺,距离应随着雷击大小和屏蔽措施而变化)。

发生雷击时,LEMP在上述有效范围内,在所有的导体上产生足够强度的感应浪涌。

因此分布于建筑物内外的各种电力、信息线路将会感应雷电而对设备造成危害。

随着现代高科技的发展,精密仪器,通讯设备,数据网络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而感应雷造成的雷击事故也越来越多,除直接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外,因重要设备损坏使系统网络陷入瘫痪后造成间接的损失更是惊人。

二、方案设计路

(1)直击雷的外部防护措施

虽然有不少专家学者在努力的研究有效的防止直击雷的方法,但直到今天我们还是无法阻止雷击的发生。

实际上现在公认的防直击雷的方法仍然是200年前富兰克林先生发明的避雷针。

A. 接闪器

避雷针及其变形产品避雷线、避雷带、避雷网等统称为接闪器。

历史上对接闪器防雷原理的认识产生过误解。

当时认为:

避雷针防雷是因为其尖端放电综合了雷云电荷从而避免了雷击发生,所以当时要求避雷针顶部一定要是尖端,以加强放电能力。

后来的研究表明:

一定高度的金属导体会使大气电场畸变,这样雷云就容易向该导体放电,并且能量越大的雷就越易被金属导体吸引。

这样接闪器的防雷是因为将雷电引向自身而防止了被保护物被雷电击中。

现在认为任何良好接地的导体都可能成为有效的接闪器,而与它的形状没有什么关系。

为了降低建筑被雷击的概率,宜优先采用避雷网、作为建筑物的接闪器,如果屋面有天线等通信设施可在局部加装避雷针保护,这样接闪器的高度不会太高,不会增大建筑的雷击概率。

避雷网的网格尺寸应不大于10mX10m,避雷针应与避雷网可靠连接。

B. 引下线

引下线的作用是将接闪器接闪的雷电流安全的导引入地,引下线不得少于两根,并应沿建筑物四周对称均匀的布置,引下线的间距不大于18米,引下线接长必须采用焊接,引下线应与各层均压环焊接,引下线采用10毫米的圆钢或相同面积的扁钢。

对于框架结构的建筑物,引下线应利用建筑物内的钢筋作为防雷引下线。

采用多根引下线不但提高了防雷装置的可靠性,更重要的是多根引下线的分流作用可大大降低每根引下线的沿线压降,减少侧击的危险。

的目的是为了让雷电流均匀入地,便于地网散流,以均衡地电位。

同时,均匀对称布置可使引下线泻流时产生的强电磁场在引下线所包围的电信建筑物内相互抵消,减小雷击感应的危险。

C. 接地体

接地体是指埋在土壤中起散流作用的导体,接地体应采用:

1)钢管:

直径大于50毫米,壁厚大于3.5毫米

2)角钢:

不小于50×50×5毫米

3)扁钢:

不小于40×4毫米

4)接地模块或降阻剂

应将多根接地体连接成地网,地网的布置应优先采用环型地网,引下线应连接在环型地网的四周,这样有利于雷电流的散流和内部电位的均衡。

垂直接地体一般长为1.5-2.5米,埋深0.8米,地极间隔3-5米,水平接地体应埋深0.8米,其向建筑物外引出的长度一般不大于50米。

框架结构的建筑应采用建筑物基础钢筋做接地体。

(2)直击雷电流在电源系统的分配:

根据GB50057-94的标准对直击雷电流分类:

第一类 200KA 10/350us

第二类 150KA 10/350us

第三类 100KA 10/350us

如图所示:

一个能量为200KA的直击雷,由整个系统的电源、管线、地网、通信网络线来分担。

以一栋建筑的防雷来讲,电源部分承担其中近45%(100KA),以三相四线为例,每线承担大约有25KA(10/350us)的雷电流。

通信站基本无管道系统,不计。

地网和通信线路承担剩余55%的雷电流。

由此可见,电源系统对直击雷的防护非常关键。

   由此可见,直击雷的内部防护措施应选用10/350us冲击雷电流的开关型SPD产品。

另外,对于个别架空线引入的传导雷,也应采用上述一级防护措施。

(3)感应雷的防护

前面已提到感应雷是因为直击雷放电而感应到附近的金属导体上的,其实感应雷可通过两种不同的感应方式侵入导体,一是静电感应:

在雷云中的电荷积聚时,附近的导体也会感应上相反的电荷,当雷击放电时,雷云中的电荷迅速释放,而导体中原来被雷云电场束缚住的静电也会沿导体流动寻找释放通道,就在电路中形成电脉冲。

二是电磁感应:

在雷云放电时,迅速变化的雷电流在其周围产生强大的瞬变电磁场,在其附近的导体中产生很高的感生电动势。

研究表明:

静电感应方式引起的浪涌数倍于电磁感应引起的浪涌。

感应雷可以通过电力电缆、视频线、网络线和天馈线等侵入,由于电力电缆的距离长且对雷电波的传输损耗小,所以由电源侵入的感应雷造成的危害十分突出,按原邮电部的统计约占了雷击事故的80%。

因此,对建筑物内的系统设备进行感应雷防护时,电源是重点。

感应雷还可以通过空间感应侵入通信站的内部线路,虽然经过建筑物和机壳的屏蔽衰减后其能量大为减小,但站内许多电信设备的抗过压能力也很弱,如果处理不当也可能造成设备故障。

(4)接地汇集线的布置

接地汇流排应设置在靠近防雷器的地方,以使防雷器的接地连接线最短,各楼层的分汇流排应直接与楼底的总汇流排相连,这样能保证实现单点接地方式,当楼层高于30米时,高于30米部分的分汇流排应与建筑物均压环相连,以防止侧击。

近年来IEC的研究认为:

接地汇流排的多重互连是有益的,但部标尚未采纳。

(5)等电位连接

各种系统的防雷要求种类很多,但其防雷思想是一致的,就是努力实现等电位。

绝对的等电位只是一个理想,实际中只能尽量逼近,目前是综合采用分流、屏蔽、箝位、接地等方法来近似实现等电位。

(见图1)

(6)电源防雷器的选择和应用原则

考虑到电源负荷电流容量较大,为了安全起见及使用和维护方便,数据通信电源系统的多级防雷,原则上均选用并联型电源防雷器。

电源防雷器的保护模式有共模和差模两方式。

共模保护指相线-地线(L-PE)、零线-地线(N-PE)间的保护;差模保护指相线-零线(L-N)、相线-相线(L-L)间的保护。

对于低压侧第二、三、四级保护,通常选择共模的保护方式。

限制电压特性是电源防雷器的最重要特性,限制电压越低,保护效果就越好。

但考虑到我国电网电压普遍不稳定、波动范围大的实际情况,在尽量选择限制电压较低的电源防雷器的同时。

还必须考虑防雷器有足够高的最大连续工作电压。

如果最大连续工作电压偏低,则易造成防雷器自毁。

电源系统低压侧有一、二、三级不同的保护级别,应根据保护级别的不同,选作合适标称放电电流(额定通流容量)和电压保护水平的电源防雷器,并保证防雷器有足够的耐雷电冲击能力。

原则上,每一级的交流电源之间连接导线超过25m以上,都应做该级相应的保护。

电源低压侧保护用的电源防雷器,应该选择有失效警告指示、并能提供遥测端口功能的电源防雷器,以方便监控、管理和日后维护。

电源防雷器必须具有阻燃功能,在失效、或自毁时不能起火。

电源防雷器必须具有失效分离装置,在失效时,能自动与电源系统断开,而不影响通信电源系统的正常供电。

电源防雷器的连接端子,必须至少能适应25mm²的导线连接。

安避防雷器时的引线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10mm²的多股铜导线,并尽可能短(引线长度不宜超过1.0m)。

当引线长度超过1.0m时,应加大引线的截面积;引线应紧凑并排或绑扎布放。

电源防雷器的接地:

尽可能就近与交流保护地汇流排、或总汇流排、地网直接可靠连接。

接地干线应使用不小于25mm²至35mm²的多股铜导线。

在本方案中,防雷器选择我公司生产的KBT-系列电源防雷模块和电源防雷插座。

(7)电源防雷器的安装要求

在安装电源防雷器时,要求防雷器的接地端与接地网之间的连接距离尽可能越近越好。

如果防雷器接地线拉得过长,将导致防雷器上的限制电压(被保护线与地之间的残压)过高,可能使防雷器难于起到应有的保护作用。

因此,防雷器的正确安装以及接地系统的良好与否,将直接关系到防雷器防雷的效果和质量。

防雷器安装的要求如下:

电源防雷器的连接引线,必须有足够粗,并尽可能短;

引线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10mm²的多股铜导线;

如果引线长度超过1.0m时,应加大引线的截面积;

引线应紧凑并排或帮扎布放;

电源防雷器的接地线应为不小于10mm²多股铜导线,并尽可能就近与交流保护地汇流排、或总汇流排可靠连接。

三、方案设计依据

(1)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94

(2)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                          GB50174-1993

(3) 电子设备雷击保护导则                        GB7450-1987

(4)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4-1995

(5) 建筑物防雷                             IEC1024-1

(6) 计算机信息系统防雷保安器                        GA173-1998

(7) 计算机信息系统雷电电磁脉冲安全防护规范  GA267-2000

(8) 微波站防雷与接地设计规范                        YD2011-93

(9)SPD电源防雷器      IEC1643

四、方案具体内容

1.直击雷防护

机房建筑上安装避雷带或KBT-UB先导避雷针,对直击雷起合理的引导作用,减少直击雷损坏建筑物;同时减少直击雷击中电源线路和信号线路的可能性,以减少电源线路和信号线路上感应雷强度。

为采取其他防雷措施对设备的有效保护提供较好的条件。

该避雷针设计针高12米,安装在1.2*1.2*0.6米的水泥基础上,应在避雷针底部对称方向用4*40mm扁设置两根接地线,分别与避雷带进行焊接。

税务局办公楼通常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并做了避雷带,因此该方案不预考虑。

2.地网的制作

a)接地:

地网是为防雷提供雷电流的最终去处,地网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防雷的效果,根据甲方要求各县(市)局的人工接地体地网的接地电阻小于1Ω,各分局的人工接地体地网接地电阻小于4Ω。

税务办公楼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则建筑物的钢筋混凝土基础是一个很好的自然接地体自然接地体接地,增加人工接地体应与之进行等电位连接。

b)地网制作方法:

制作的地网距建筑物出入口或人行道小于3m时,应将水平接地体局部深埋不小于1m以上。

地网上端深度为80厘米,垂直接地体采用5×50×2000热镀锌角钢和我公司研制、生产的KBT-DF非金属接地模块,水平接地体采用4×40热镀锌扁钢,垂直接地体与水平接地体的连接采用双面焊接,水平接地体与水平接地体的搭接采用双面焊接,焊接面积不小于10mm2,焊接处刷红丹等做防腐处理。

接地线用4×40的热镀锌扁钢,汇接点用规格的扁铜,扁铜与扁钢连接处采用气焊,在扁铜上预留φ8连接孔,配备相应规格的不锈钢螺丝或铜螺丝。

如果地网的工频接地电阻达不到要求,应根据实际需要增加地网,但增加的地网必须与建筑地网、直击雷防护地网相连。

在土壤条件差的地方使用适量的KBT-DF非金属接地模块可以节约成本,增加防雷效果。

材料名称1Ω地网(23个)4Ω地网(96个)

5×50×2000热镀锌角钢10根4根

4×40热镀锌扁钢60米30米

非金属接地模块10块4块

3.防雷器安装

a)电源防雷

县(市)局:

在办公楼总配电柜安装一台KBT-D380/4/25KA(10/350uS)三相电源防雷模块,作为电源的第一级防护;在机房分配电柜安装一台KBT-D380/4/40KA(8/20uS)三相电源防雷模块,作为机房电源的第二级防护;在机房UPS前端安装一台KBT-D220/2/20KA(8/20uS)单相电源防雷模块,作为机房设备电源的第三级防护,在机房终端设备前端安装一只KBT-220E/10KA(8/20uS)单相电源防雷插座,作为机房重要设备电源的第四级防护。

分局:

在办公场所总电源处安装一台KBT-D380/4/40KA(8/20uS)三相电源防雷模块,作为电源的第一级防护;在UPS输入端安装一台KBT-D220/2/20KA(8/20uS)单相电源防雷模块,作为电源的第二级防护,在终端设备前端安装一只KBT-220E/10KA(8/20uS)单相电源防雷插座,作为机房重要设备电源的第三级防护。

电源防雷模块采用标准导轨安装在配电柜内、电源设备内或附近。

KBT-D380/4/25KA(10/350uS)三相电源防雷模块安装采用16mm2的铜塑电缆,其它电源防雷模块安装采用10mm2的铜塑电缆。

电源防雷模块的相线、零线接线端与配电柜等的电源相线、零线相连接,电源防雷模块的接地接线端与机房、办公大厅内设置好的接地铜排进行连接接,

b)计算机网线防雷

在机房或办公场所的MODEM网线进入端安装一只KBT-C100计算机网络防雷器,以防止雷击电子脉冲或其它过电压侵入经过网络系统而损坏网络设备。

由于招标书中未提及计算机网络系统防雷,可能计算机网络系统已安装防雷器,故在这次工程中暂不考虑;如果计算机网络系统未安装防雷器,则在这次工程实施过程中再进行考虑。

4.等电位连接 

1.每个机房或办公大厅设置接地铜排一个,以供防雷接地、等电位接地、工作接地等,接地铜排到地网的连接采用35mm2铜塑电缆(引下线);

2.机房等电位连接:

机房设备的设备外壳、静电地板以及所有进出机房的金属管线、金属桥架就近接接地铜排,等电位连接采用6mm2铜塑电缆;

3.建筑物的钢筋混凝土基础形成的自然接地体与增加人工接地体应与之进行等电位连接,并采用4×40的热镀锌扁钢进行焊接。

五、防雷产品性能简介

1)KBT-D380/4/25kA(10/350uS)并联式电源防雷模块

用途:

主要用于邮电、气象、交通、计算机网络、铁路、电力、住宅等领域电源的第一、二级防雷、防浪涌保护。

适用于三相四线制低压电源系统。

结构:

模块式结构

安装方式:

壁挂式安装。

特点:

1.过热过流保护,避免火灾发生;

2.有工作状态指示,便于了解每相防雷器的工作状态;

3.安装方便,直接并联于电源进线中,与供电线路功率大小无关;

4.通流容量:

标称值25kA(10/350uS)或80kA(8/20uS),最大值160kA(8/20uS);

5.限制电压:

≤2000V;

6.额定电压:

220vrms;

7.SPD类型:

电压开关型。

2)KBT-D380/4/40kA并联式电源防雷模块

用途:

主要用于邮电、气象、交通、计算机网络、铁路、电力、住宅等领域电源的第一、二级防雷、防浪涌保护。

适用于三相四线制低压电源系统。

结构:

模块式结构

安装方式:

壁挂式安装。

特点:

1.过热过流保护,避免火灾发生;

2.有工作状态指示,便于了解每相防雷器的工作状态;

3.安装方便,直接并联于电源进线中,与供电线路功率大小无关;

4.通流容量:

标称值40kA(8/20uS),最大值80kA(8/20uS);

5.限制电压:

≤1800V;

6.额定电压:

220vrms;

7.SPD类型:

电压限压型。

3)KBT-D220/2/20kA并联式电源防雷模块

用途:

主要用于邮电、气象、交通、计算机网络、铁路、电力、住宅等领域电源的第二、三级防雷、防浪涌保护。

适用于单相二线制低压电源系统。

结构:

模块式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