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概念复习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10655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8.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概念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八年级物理概念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八年级物理概念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八年级物理概念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八年级物理概念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八年级物理概念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八年级物理概念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八年级物理概念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八年级物理概念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八年级物理概念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八年级物理概念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八年级物理概念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八年级物理概念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八年级物理概念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八年级物理概念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八年级物理概念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八年级物理概念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概念复习文档格式.docx

《八年级物理概念复习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概念复习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物理概念复习文档格式.docx

4、常见的温度计有

(1)实验室用温度计(水银温度计和酒精温度计);

(2)体温计;

(3)寒暑表。

5、体温计:

测量范围是35℃至42℃,分度值是0.1℃。

6、温度计使用:

(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4)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7、固态、液态、气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8、温室效应主要由二氧化碳引起的。

热岛效应形成的原因有:

①城市生产和生活中

排放出的大量的热;

②建筑物有较强的吸热本领;

③城市中水面小、地面含水量小、水的蒸发少。

9、熔化: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要吸热。

如:

铁水的形成,冰雪消融

10、凝固: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要放热。

水结冰,

11.熔点和凝固点:

晶体熔化时一定的温度叫熔点。

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

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

12.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

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3、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熔化凝固℃

tt

(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非晶体熔化曲线图)

上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

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是液态,EF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处于固态。

11.汽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

都要吸热。

如:

秋天河面上热气腾腾(先汽化后液化),潮湿的衣服干了(汽化),坎儿井减少水蒸发和渗漏。

水沸腾前,气泡(是空气泡)上升时逐渐变小,声音大;

水沸腾后,气泡(是水蒸气)上升时逐渐变大,声音小。

开水不响,响水不开

12.汽化的两种方式:

蒸发:

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沸腾:

是在一定的温度(沸点)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13.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1)液体温度高低;

(2)液体表面大小;

(3)液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14.液化:

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

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液化石油气采用常温下压缩体积的方法。

(液化现象如:

“白气”的形成、雾、露水的形成,棒冰冒“白气”,)

15.升华和凝华: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

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用久的灯泡灯丝变细了(升华),用久的灯泡内部玻璃发黑(灯丝先升华后凝华),霜、雪的形成(凝华),棒冰表面的白霜(凝华),樟脑丸变小、冰冻的衣服晾干(升华),

16、吸热的物态变化有:

熔化、汽化、升华放热的物态变化有:

液化、凝固、凝华

17、几个应用

①冬天地窖中放一些水:

水凝固时放热②人工降雨:

干冰升华时吸热

③夏天运鱼车用冰块:

冰块熔化时吸热④测量开水温度用水银温度计,寒冷地区用酒精温度计

⑤烧开水时在靠近壶嘴的地方不出现“白气”,因为靠近壶嘴的地方温度高,水蒸气不易发生液化。

⑥高烧病人用冰块降温:

冰块熔化时吸热⑦冬天教室内窗户有冰花或露水(凝华或液化)

⑧舞台上用干冰人造雾:

干冰升华吸热、水蒸气液化⑨水循环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3光现象

1、光源:

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太阳是最大的自然光源,月亮不是光源。

2、光的色散:

将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

3、光的三原色:

红、绿、蓝(如电视机的荧光屏);

颜料的三原色:

红、黄、蓝。

4、红外线主要特点:

热效应,应用:

取暖、摇控、探测、夜视等,太阳热主要以红外线形式传到地球

5、紫外线主要特点:

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应用:

灭菌、验钞机等,适量照射紫外线有利于身体健康。

工人焊接时要戴面罩,防止紫外线。

大气中臭氧可以减少紫外线(氟利昂或氟氯碳化物形成臭氧空洞)

6、光的直线传播:

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看不见不透明物体后面的物体,日食、月食的形成,属于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应用。

7、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

108m/s,合3×

105Km/s或1.08×

109Km/h,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

108m/s。

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8、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9、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注:

光路是可逆的)

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0、平面镜成像特点:

(1)像与物体大小 相等 

(2)像到镜面的距离 等于 物体到镜面的距离。

(3)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4)平面镜成的是 虚像。

物体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是平面镜成像,像是正立、等大、虚像

11、平面镜两个作用:

(1)可以成像

(2)改变光路。

应用:

潜望镜

12、几个应用:

寻找几个事物共同点或不同点的研究方法叫做对比。

①看见水中的鱼:

光的折射,看见水中的月亮:

光的反射

②白色物体能反射各种色光,有色物体只能反射与自身颜色相同的色光,其他光被吸收。

红光照在上身白衣服、下身蓝裤子时,上身呈红色、下身黑色.

③戴着红色眼镜透过蓝色玻璃的窗户看室外是一片漆黑,戴着红色眼镜看室外各种颜色的花,除了看见红花是红色外,其他花都是黑色。

④光具有能量:

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热水器、植物的光合作用,光使周围明亮、变得温暖,胶片感光红花用红光照射将不能生长,因为红花反射红光,不能吸收光的能量

⑤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倒立的实像,一定是圆的,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4透镜及其应用

1.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2.光的折射规律: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

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3.凸透镜:

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4.凸透镜成像:

物距(u)

像距(v)

正立(倒立)

放大(缩小)

实像(虚像)

u>

2f

f<

v<

倒立

缩小

实像

u=2f

v=2f

等大

u<

v>

放大

u=f

不能成像

f

u

正立

虚像

13、折射的光路图:

空气空气空气

水水水

14、作光路图注意事项:

(1).要借助工具作图;

(2)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

(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

(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虚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

(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大;

(6)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相交在虚焦点上;

(7)平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

(8)画透镜时,一定要在透镜内画上斜线作阴影表示实心。

15、凸透镜和凹透镜区分方法:

①看:

看字的大小②照:

能否使太阳光会集③晃:

透镜移动方向与像移动方向是否一致④摸:

透镜的厚薄

16、近视眼镜是凹透镜,老花眼镜是凸透镜,放大镜实际是短焦距的凸透镜。

17

目镜及焦距

物镜及焦距

伽利略望远镜

凹透镜、焦距短

凸透镜、焦距长

开普勒望远镜

凸透镜、焦距短

显微镜

5物体的运动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m米.课桌的高度约0.75m

3.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

1km=1000m=103m;

1dm=0.1m=10-1m;

1cm=0.01m=10-2米;

1mm=0.001m=10-3m;

1m=106μm;

1um=10-6m

人的头发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约为:

0.07mm、70微米地球的半径:

6400km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是否磨损、量程和分度值;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物体放置,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5、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

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

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2)平移法:

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测铅笔长度。

(3)替代法:

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6、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秒表。

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秒(s),它的常用单位有小时。

1h=60min=3600s.

7、误差: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8机械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

9、参照物:

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10、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1、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速度不变);

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12、速度:

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3、速度的定义: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公式:

速度的单位是:

米/秒;

常用单位是:

千米/小时。

1m/s=3.6km/h

14、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v=s/t;

实验器材除了斜面、小车、金属片外,还需要刻度尺和秒表。

15、百米赛跑中,观众采用相同时间内比较路程,裁判采用相同路程内比较时间。

物理上采用观众的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物质的物理属性》

1.物体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常用的质量单位还有吨(t)、克(g)、毫克(mg)。

一只鸡蛋约50克,物理课本约200克,一元硬币约6g,一只苹果约150g,一个成年人约60kg。

1kg=1000g,1g=1000mg,1t=1000kg,

1m3=103dm3=106cm3,1L=1000mL,1L=1dm3,1mL=1cm3

2.质量测量工具有杆秤、台秤、案称、物理天平等。

实验室常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3.质量是物体的物理属性。

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地理位置改变而改变。

4.使用天平时,应先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

将游码移到左端零刻度线处然后调节平衡螺母。

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处,测量时,应将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

移动标尺上的游码,直到横梁平衡。

此时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与游码所对的刻度值之和,即等于物体的质量。

使用天平时,还应注意不能用天平直接测量液体或化学药品的质量,向右盘里加减砝码时,要轻拿轻放,天平要保持干燥,清洁。

5.微小质量的测量用“测多算少”法测量。

测量液体质量时要用到烧杯,测粉沫状物品可在天平盘里两边各放一张相同的纸。

6.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用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计算密度公式是ρ=m/v;

密度主单位是Kg/m3,常用的还有g/cm3,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

7、密度是物质的物理属性,同种类的物质密度是相同的,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物质的状态变化它的密度会发生变化。

水的密度ρ水=1.0×

103千克/米3=1g/cm3;

空气的密度是1.29千克/米3=1.29×

10—3g/cm3;

冰的密度ρ=0.9克/厘米3;

8.密度知识的应用:

(1)鉴别物质:

用托盘天平测出质量m和用量筒测出体积V就可据公式:

ρ=m/v,求出物质密度。

(2)求质量:

m=ρv(3)求体积:

V=m/ρ。

9.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所吸收(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比热的单位是J/(kg.℃)。

比热是物质的物理属性,同一种物质比热是一般是相同的,不同种物质的比热一般不同。

同种物质的比热会随物质状态的变化而变化。

10.水的比热最大为4.2×

103J/(kg.℃)。

其含义是1kg的水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是4.2×

103J,水的比热大有许多的应用。

如:

用水取暖、用水冷却。

物质的物理属性除密度、比热外包括:

硬度、弹性、导电性、导热性、磁性、透明度、延展性。

11.①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小石块的密度实验原理:

ρ=m/v;

实验步骤:

①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m②在量筒中放入适量的水体积位v1③用绳子系住小石块放入量筒中,读出量筒中水和小石块的体积v2④ρ=m/(v2-v1)

②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某种的密度实验步骤:

①称出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m1②把容器中的一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读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v,称出容器和剩余液体的质量m2③ρ=(m1-m2)/v

12、实验室用量筒和量杯测量液体的体积,量筒刻度均匀,量杯刻度上密下疏,读数时,视线与液体凹面相平。

《从粒子到宇宙》

1.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叫分子,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分子间有空隙,构成物质的分子一直处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

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分子由原子组成,不同原子组成的分子构成化合物,相同原子组成的分子称为单质分子。

3.原子是由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构成,而原子核又是不带电的中子和带正电的质子组成。

原子不带电是因为组成原子的电子数等于核电荷数。

4.卢瑟福建立了原子行星模型,汤姆逊发现了电子,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

卢瑟福发现了质子,盖尔曼提出了夸克的设想。

5.微小粒子等从大到小的排序是:

分子、原子、质子、中子、夸克、电子。

6.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由近及远的,

托勒密的“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哥白尼的“日心说”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7.人们观察发现,大部分星的相对位置似乎不变。

我们称这些星为恒星。

用精密的天文仪器观察它们实际也是运动的。

8.太阳是银河系中数千亿颗恒星中的一颗普通的恒星。

与银河系紧靠的是仙女星系,它距我们超过200万光年。

地球是银河系中太阳的行星,月亮是地球的卫星。

9.光年(l.y)是长度单位。

光年是指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所经过的距离,我们把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称为一个天文单位(1AU)。

10.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

目前大多数宇宙科学家都认定:

宇宙是来源于“原始火球”——诞生于“宇宙大爆炸”。

11.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

毛皮与橡胶棒摩擦,橡胶棒带负电。

玻璃棒与丝绸摩擦,玻璃棒带正电。

12.当一列火车迎面开来时,听到的汽笛声音音调升高,当它远离我们而去时,听到的汽笛声音调明显降低,这叫多普勒效应;

谱线红移这一现象说明星系在远离我们而去。

13.分子运动论的初步内容为: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2)分之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如:

扩散现象);

(3)分子间存在空隙(如:

酒精与水混合后体积变小)

《力》

1.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拉力、压力属于弹力。

2.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越大,物体的形变就越大,根据这个特性制成弹簧测力计。

3.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符号N。

托两只鸡蛋的力约为1牛顿。

物理课本重约2N。

4.弹簧秤的使用方法:

(1):

了解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使用时不能测量超过量程的力。

(2):

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3):

校正零点:

将弹簧测力计按测量时所需的位置放好,检查指针是否在零刻度处,若不在,应调零。

(4):

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受力方向沿弹簧的轴线方向;

观察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

5.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能量,这种能叫做弹性势能。

6.弹簧秤的用法:

(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

(2)认清量程和分度值;

(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完成上述三步后,即可用弹簧秤来测力了,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秤的量程。

7.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的大小简称为物重。

符号“G”,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8.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它的质量成正比,两者之间的关系是G=mg,其中常数用“g=9.8N/Kg”表示:

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重为9.8牛顿。

9.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利用这个特点可制成重垂线或水平仪。

10.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同一地点重力势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高度有关。

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合称为势能。

11.接触面阻碍物体运动的力统称为摩擦力,物体将要运动时,接触面上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叫静摩擦力;

物体滑动过程中,接触面上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叫滑动摩擦力。

12.滑动摩擦的大小跟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的大小无关,它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物体间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把滑动变为滚动,物体间的摩擦力变小。

13.生活中的摩擦很多,卷笔刀卷铅笔是滑动摩擦;

鞋底制有花纹目的是增大摩擦,采用的方法是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脱粒时张紧皮带、刹车时握紧刹把目的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

机器相对滑动部分加润滑油目的是通过使接触面分开来减小摩擦;

安装滚珠轴承目的是把滑动变为滚动来减小摩擦。

自行车中摩擦力方向是前轮向后,后轮向前。

14.气垫船和磁悬浮列车使用使接触面分开的方法减小摩擦的。

15.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叫做力,产生力的作用至少必须两个物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16.当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时,可以判断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有关,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力的三要素。

17.力的示意图是一根带有箭头的线段,其中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若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压强和浮力》

1.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压力作用点在物体的表面上,方向指向被压物体,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受力面积大小有关,物理学上通常用压强来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2.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压强的计算公式P=F/S,单位是帕斯卡(Pa)。

压强的大小同时受压力、受力面积两个因素影响,压力大,压强不一定大;

压强大,压力不一定大。

3.增大压强的方法有:

(1)在受力面积相同时增大压力,

(2)在压力相同时减小受力面积,(3)增大压力同时减小受力面积。

减小压强的方法有:

(1)在受力面积相同时减小大压力,

(2)在压力相同时增大受力面积;

(3)减小压力同时增大受力面积。

4.增大压强三例:

①速滑运动员的冰鞋装有冰刀;

②投向靶盘的飞镖;

③用力刹车。

减小压强三例:

①载重卡车装有许多的车轮;

②房屋建在较大的地基上;

③书包带做得较宽。

5.菜刀用久了要磨一磨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书包背带要宽一些、铁路的钢轨铺在枕木上是为了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

钢丝钳钳口有螺纹是为了增大粗糙程度,增大摩擦

6.液体由于受重力的作用和具有流动性,所以液体的内部、对容器底部和容器侧壁都有压强。

7.液体内部压强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液体内部的大小还与液体密度有关,在不同液体的相同深度处密度大的压强大。

8.液体压强只与液体密度、深度有关,液体重力、体积等无关,液体的压强公式是P=ρ液gh。

9.测量液体压强工具叫压强计,根据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来判断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的。

10.马德堡半球实验、覆杯实验等证明了气体存在压强,1标准大气压为1.0×

105Pa或为76cm高的水银柱。

大气压强会随高度增大而减小,大气压强还与天气有关。

11.最早较准确测出大气压强值的是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液体的沸点随大气压增大而增大;

高压锅就是应用了沸点随大气压增大而增大这个原理。

高山上鸡蛋煮不熟的原因是:

①大气压强随高度增大而减小,②液体沸点随气压减小而降低。

12.马德堡半球实验是由德国马德堡市的市长奥托·

格里克做的。

13.液体和气体称为流体;

在液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

《力与运动》

1.浮力:

一切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托的力,这个力叫浮力。

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浮力施力物体是液体或气体;

(物体在空气中也受到浮力)

2.物体沉浮条件:

(开始是浸没在液体中)即在浸没状态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