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普通高中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十七生物.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10724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203.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普通高中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十七生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湖南普通高中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十七生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湖南普通高中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十七生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湖南普通高中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十七生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湖南普通高中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十七生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湖南普通高中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十七生物.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湖南普通高中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十七生物.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湖南普通高中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十七生物.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湖南普通高中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十七生物.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湖南普通高中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十七生物.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湖南普通高中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十七生物.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湖南普通高中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十七生物.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湖南普通高中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十七生物.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湖南普通高中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十七生物.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湖南普通高中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十七生物.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湖南普通高中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十七生物.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湖南普通高中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十七生物.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湖南普通高中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十七生物.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湖南普通高中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十七生物.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湖南普通高中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十七生物.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普通高中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十七生物.docx

《湖南普通高中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十七生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普通高中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十七生物.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南普通高中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十七生物.docx

湖南普通高中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十七生物

2020年湖南普通高中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十七)

生物试题

★祝你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考试范围:

学考考查范围。

2、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3、选择题的作答:

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4、主观题的作答:

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主观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5、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6、本科目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一、选择题

1.溶酶体参与了细胞的吞噬作用和自噬作用,作用途径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具有吞噬作用的细胞才有自噬作用

B.清除衰老损伤的细胞和细胞器是通过自噬作用完成的

C.溶酶体膜破裂释放出的各种酸性水解酶在细胞质基质中活性不变

D.营养物质缺乏时,细胞可通过加强自噬作用降解非必需物质以维持基本生存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细胞通过吞噬作用吞噬细胞外物质后,在与溶酶体结合后被消化处理,细胞自身衰老的细胞器也被溶酶体结合后,最后被清除。

【详解】A、据题图可知,溶酶体参与了细胞的自噬作用,并不是具有吞噬作用的细胞才有自噬作用,A错误;

B、据图可知,清除衰老损伤的细胞器是通过自噬作用完成的,清除衰老和损伤的细胞是通过吞噬作用实现的,B错误;

C、溶酶体内部水解酶的最适pH呈酸性,而细胞质基质中的pH在7.0左右,故溶酶体膜破裂释放出的各种酸性水解酶在细胞质基质中活性会发生变化,C错误;

D、在应对生存压力,如营养缺乏时,细胞自噬作用会增强,真核细胞通过降解自身非必需成分,获得生存所需的物质和能量,D正确。

故选D。

2.线粒体中的[H]与氧气结合的过程需要细胞色素c的参与。

细胞接受凋亡信号后,线粒体中的细胞色素c可转移到细胞质基质中,并与Apaf-1蛋白结合引起细胞凋亡。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有氧呼吸过程产生[H]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

B.细胞色素c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反应

C.细胞色素c功能丧失的细胞将无法合成ATP

D.若细胞中Apaf-1蛋白功能丧失,细胞色素c将不会引起该细胞凋亡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发生的反应是[H]与氧气结合形成水,场所在线粒体内膜,根据题意,细胞色素c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反应,且细胞色素c引起细胞凋亡的前提是必须与Apaf-1蛋白结合,据此分析。

【详解】A、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都产生[H],场所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A正确;

B、[H]与氧气结合形成水发生在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故细胞色素c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反应,B正确;

C、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也能合成ATP,故细胞色素c功能丧失的细胞也能合成ATP,C错误;

D、根据题意,细胞色素c与Apaf-1蛋白结合后才引起细胞凋亡,因此若细胞中Apaf-1蛋白功能丧失,细胞色素c将不会引起该细胞凋亡,D正确。

故选C。

3.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目前某些防癌疫苗已经投入临床使用。

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癌细胞表面出现异常的抗原

B.在某部位发现的癌细胞可能并不来源于该部位

C.同种癌症的癌细胞基因组一定产生相同的突变

D.防癌疫苗可预防病毒致癌因子引起的细胞癌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

在某些致癌因素的作用下,有的细胞会变得不受控制而无限增殖,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癌细胞的特征有:

无限增殖、形态结构改变、易分散和转移。

【详解】A、细胞癌变过程中,细胞膜成分会发生变化,如产生癌胚抗原等,故癌细胞表面会出现异常的抗原,A正确;

B、由于癌细胞易转移,因此在某部位发现的癌细胞可能并不来源于该部位,B正确;

C、癌症的发生并不是单个基因突变的结果,通常是多个基因突变的结果,故同种癌症的癌细胞基因组不一定产生相同的突变,C错误;

D、引起癌症的致癌因子有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病毒致癌因子,防癌疫苗可预防病毒致癌因子引起的细胞癌变,D正确。

故选C。

4.果蝇的性别决定是XY型,性染色体数目异常会影响果蝇的性别特征甚至使果蝇死亡,如:

性染色体组成XO的个体为雄性,XXX、OY的个体胚胎致死。

果蝇红眼和白眼分别由基因R和r控制。

某同学发现一只异常果蝇,该果蝇左半侧表现为白眼雄性,右半侧表现为红眼雌性。

若产生该果蝇的受精卵染色体组成正常,且第一次分裂形成的两个细胞核中只有一个细胞核发生变异,则该受精卵的基因型及变异细胞核产生的原因可能是

A.XRXr;含基因R的X染色体丢失B.XrXr;含基因r的X染色体丢失

C.XRXr;含基因r的X染色体结构变异D.XRXR;含基因R的X染色体结构变异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该果蝇左半侧表现为白眼雄性,右半侧表现为红眼雌性,根据题意,白眼雄性基因型可以是XrY、XrO,红眼雌性为XRX-,据此分析。

【详解】A、若受精卵为XRXr,第一次分裂形成的两个细胞核中只有一个细胞核发生变异,若含基因R的X染色体丢失,则形成的子细胞基因型为XRXr和XrO,表现为红眼雌性和白眼雄性,A正确;

B、若受精卵为XrXr,有一个细胞核发生变异含基因r的X染色体丢失,则子细胞基因型为XrXr和XrO,表现为白眼雌性和白眼雄性,B错误;

C、若受精卵为XRXr,含基因r的X染色体结构变异,即缺失、重复、倒位、易位,也不会产生白眼雄性性状(XrY、XrO),C错误;

D、若受精卵为XRXR,含基因R的X染色体结构变异,不会产生白眼雄性性状(XrY、XrO),D错误。

故选A。

5.双脱氧核苷三磷酸(ddNTP)与脱氧核苷三磷酸(dNTP)的结构如图所示。

已知ddNTP按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加到正在复制的子链中后,子链的延伸立即终止。

某同学要通过PCR技术获得被32p标记且以碱基“C”为末端的、不同长度的子链DNA片段。

在反应管中已经有单链模板、引物、DNA聚合酶和相应的缓冲液等,还需要加入下列哪些原料

①dGTP,dATP,dTTP,dCTP②dGTP,dATP,dTTP

③α位32p标记的ddCTP④γ位32p标记的ddCTP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

PCR条件包括:

模板、引物、耐高温DNA聚合酶、四种脱氧核苷三磷酸(dNTP),还需要一定的离子浓度等。

【详解】PCR扩增DNA时,需要dGTP、dATP、dTTP、dCTP作为原料,而脱氧核苷三磷酸(dNTP)连接到子链上时,会断掉2个高能磷酸键,为了获得被32p标记且以碱基“C”为末端的,32p标记应位于ddCTP的α位,加入ddCTP后会终止子链的延伸,获得不同长度的子链DNA片段,此外还故需要①③,A正确。

6.机体的多种生理、生化反应是在内环境中进行的。

下列反应发生于内环境的是

A.吞噬细胞在组织间隙中吞噬细菌B.病毒的DNA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上

C.肠道中的蛋白质被胰蛋白酶降解D.泪液中的溶菌酶分解细菌的细胞壁

【答案】A

【解析】

【分析】

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凡是发生在血浆、组织液或淋巴液中的化学反应都可以看做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反应。

【详解】A、组织间隙属于内环境,A正确;

B、病毒的DNA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上发生在细胞内,B错误;

C、肠道与外界环境相通,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

D、泪液与外界环境相通,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

故选A。

7.褪黑素是由哺乳动物和人的松果体产生的激素,它能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从而起到调整睡眠的作用。

褪黑素的分泌调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过程不能体现激素的分级调节B.长时间光照会使褪黑素的分泌减少

C.该过程中褪黑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D.微量注射褪黑素作用于下丘脑能促进动物睡眠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图解,视网膜为感受器,视网膜感受暗信号后,作用于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支配的效应器为松果体;图中松果体分泌的褪黑素能够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下丘脑,抑制下丘脑的活动,属于反馈调节。

【详解】A、分级调节是一种分层控制的方式,比如下丘脑能够控制垂体,再由垂体控制相关腺体,本题中下丘脑直接控制松果体,不能体现激素的分级调节,A正确;

B、据图分析可知,暗信号会促进褪黑激素的分泌,而长时间光照会使褪黑素的分泌减少,B正确;

C、据图可知,褪黑素由松果体分泌后,经体液运输到下丘脑,反过来抑制下丘脑的活动,属于(负)反馈调节,C正确;

D、褪黑素能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微量注射褪黑素作用于下丘脑会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对促进睡眠不利,D错误。

故选D。

8.草莓果实表面有许多瘦果。

将生长一致的草莓植株分为四组,对照组S0不作处理,S1、S2和S3组植株上的幼果去除瘦果,再在S2组叶片上、S3组幼果上分别喷施一定浓度的生长素(IAA)溶液,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果实开始发育后,瘦果内能够合成生长素促进果实长大

B.S1组的果实略有增大可能是由来源于其他组织的IAA引起的

C.S2组的结果表明喷施到叶片上的外源IAA可运输到果实

D.S3组成熟果实的大小与IAA溶液的浓度总是呈正相关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图可知,有瘦果的草莓可以正常发育成熟,当将瘦果去除后,幼果就不能正常发育,用IAA喷施S2组叶片上、S3组幼果时,其又能膨大,说明瘦果可以产生生长素,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据此分析。

【详解】A、据图可知,未摘除瘦果的幼果正常发育,去除瘦果的幼果发育都受到影响,说明果实开始发育后,瘦果内能够合成生长素促进果实长大,A正确;

B、据图可知,S1组的果实略有增大,很可能是其他组织产生的IAA对幼果的果实生长产生了影响,B正确;

C、向S2组叶片喷施一定浓度的生长素(IAA)溶液,S2组的果实比S1组发育要好,表明喷施到叶片上的外源IAA可运输到果实,促进果实的生长,C正确;

D、由于题干未给出喷洒一系列浓度IAA的数据,故无法得知S3组成熟果实的大小与IAA溶液的浓度之间是否成正相关,D错误。

故选D。

9.植物叶片脱落酸积累会导致气孔关闭。

大豆叶片相对含水量、气孔开放程度、脱落酸含量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第1~4天持续干旱,第5天测定后浇水。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干旱会加速叶片的脱落

B.随干旱时间延长,气孔关闭,叶片光合速率降低

C.浇水后,叶片脱落酸含量随含水量的升高而降低

D.叶面喷施适宜浓度的脱落酸能增加叶片水分散失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

脱落酸含量高时,气孔开度小,脱落酸含量下降时,气孔开度增加,可见脱落酸抑制气孔张开,促进气孔关闭,据此答题。

【详解】A、据曲线图可知,干旱会引起脱落酸含量增加,加速叶片的脱落,A正确;

B、随干旱时间延长,气孔关闭,会直接影响CO2的吸收,引起叶片光合速率降低,B正确;

C、据图可知,叶片脱落酸含量随含水量的升高而呈下降趋势,C正确;

D、叶面喷施适宜浓度的脱落酸会导致气孔关闭,减少叶片水分散失,D错误。

故选D。

10.草方格沙障是用干的麦草、稻草、芦苇等扎成方格形状固定于沙中,并在方格中播撒固沙植物的种子,用来防风固沙、涵养水分的一种治沙方法。

某地用该方法治理正在沙化的土地并取得良好效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草方格能蓄积降水促进固沙植物生长

B.微生物对草方格材料的分解改善了土壤结构

C.该过程改变了演替速度但没有改变演替方向

D.该方法可增大治理区域的物种丰富度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草方格可用于防风固沙、涵养水分,治理沙漠化,有利于土壤的形成和植物的生长,据此分析。

【详解】A、草方格能防风固沙、涵养水分,有利于蓄积降水,促进固沙植物生长,A正确;

B、大多数微生物属于分解者,其对草方格材料的分解可增加土壤中有机物的含量,有利于土壤结构的改善,B正确;

C、该过程是人工干预了当地的群落演替过程,不但改变了演替速度,也改变演替方向,C错误;

D、该方法有利于土壤的形成,促进植物的生长,有利于其他生物的定居和物种丰富度的增加,D正确。

故选C。

11.某山区的一些退耕地,随着退耕年限的增长,优势物种由喜阳的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逐渐向耐阴的多年生草本转变,有的地段可出现灌木林,甚至森林。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退耕地逐渐转变为森林的过程属于群落演替

B.喜阳植物形成的遮阴环境有利于耐阴植物生长

C.该山区从低到高植被分布不同,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D.森林形成后水土流失减少,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该地区退耕地上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垂直结构是指在垂直方向上,生物群落具有的明显的分层现象;水平结构是指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光照、湿度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的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或同一种群密度不同的现象。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等,其中在生态系统中的调节气候的作用,如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等属于间接价值,据此分析。

【详解】A、退耕地逐渐转变为森林的过程属于群落演替中的次生演替,A正确;

B、较低光照条件有利于耐阴植物

生长,故喜阳植物形成的遮阴环境有利于耐阴植物生长,B正确;

C、该山区从低到高植被分布不同,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C错误;

D、森林形成后水土流失减少,体现了森林在调节生态系统方面的价值,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正确。

故选C。

12.互花米草植株高大、根系发达,入侵滨海湿地后,低矮的本地草本植物逐渐被替代。

同时,互花米草入侵也可以改变蟹类等底栖动物的物种丰富度。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与低矮的本地植物相比,互花米草在光照、养分等方面占有竞争优势

B.某些底栖动物能够摄食植物幼根,加速物质循环,属于分解者

C.采用样方法对蟹类进行调查,往往会造成调查结果不准确

D.引进外来物种时应对其进行生态风险评估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互花米草入侵滨海湿地后,低矮的本地草本植物逐渐被替代,故其在与本地草本植物竞争时具有优势,对本地草本植物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同时互花米草入侵会对当地物种丰富度造成影响。

【详解】A、根据题意,互花米草植株高大、根系发达,故与低矮的本地植物相比,互花米草在光照、养分等方面占有竞争优势,A正确;

B、某些底栖动物能够摄食植物幼根,其属于消费者,B错误;

C、对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中常常采用样方法,蟹类等活动能力比较强的动物不适合采用样方法调查,利用样方法对蟹类进行调查往往会造成调查结果不准确,C正确;

D、作为入侵植物,互花米草最终会导致本地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减少,故引进外来物种时应对其进行生态风险评估,D正确。

故选B。

13.在实验室中可利用酵母菌发酵的方式制作葡萄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葡萄糖在酵母菌细胞的线粒体内被分解

B.制作葡萄酒时酵母菌先在有氧条件下大量增殖

C.制作过程中酵母菌始终处于碱性环境

D.酵母菌的发酵产物不会抑制自身的代谢活动

【答案】B

【解析】

【分析】

酵母菌是单细胞的真核生物,属于真菌,代谢类型是兼性厌氧型。

在氧气充足时,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将葡萄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详解】A、利用酵母菌发酵的方式制作葡萄酒时,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葡萄糖在酵母菌细胞质基质内被分解,A错误;

B、酵母菌繁殖需要空气,在完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酵母菌繁殖几代就停止了,要维持酵母菌长时间发酵,必须供给一定的氧气,故制作葡萄酒时酵母菌先在有氧条件下大量增殖,B正确;

C、酵母菌发酵的后期,由于产生的CO2和其他代谢产物的积累,发酵液呈酸性,C错误;

D、酵母菌发酵产生的酒精会对酵母菌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D错误。

故选B。

14.下列关于单克隆抗体制备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将特定抗原注射到小鼠体内,可以从小鼠血清中获得单克隆抗体

B.经特定抗原免疫过的B淋巴细胞在体外培养时可分泌单克隆抗体

C.诱导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后,发生融合的细胞均为杂交瘤细胞

D.筛选出杂交瘤细胞后,需利用特定抗原再次筛选分泌单克隆抗体的细胞

【答案】D

【解析】

【分析】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1)制备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

向免疫小鼠体内注射特定的抗原,然后从小鼠脾内获得相应的B淋巴细胞。

(2)获得杂交瘤细胞:

①将鼠的骨髓瘤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

②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该杂种细胞既能够增殖又能产生抗体。

(3)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

(4)将杂交瘤细胞在体外培养或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增殖;

(5)提取单克隆抗体:

从细胞培养液或小鼠的腹水中提取。

【详解】A、向小鼠体内注射特定的抗原,小鼠会产生浆细胞,可以从小鼠血清中获得抗体,但此时的抗体不是单克隆抗体,A错误;

B、经特定抗原免疫过的B淋巴细胞在体外无增殖能力,无法通过培养获得单克隆抗体,B错误;

C、诱导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后,产生的融合细胞可能是:

B细胞-B细胞融合、瘤细胞-瘤细胞融合、B细胞-瘤细胞融合,C错误;

D、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需要2次筛选:

第一次筛选出杂交瘤细胞,第二次筛选出能够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因此经过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后的杂交瘤细胞还需进行抗体阳性检测才能可进行体内或体外培养,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制备单克隆抗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二、选择题

15.龙须菜是生活在近岸海域的大型经济藻类,既能给海洋生态系统提供光合产物,又能为人类提供食品原料。

某小组研究CO2浓度和光照强度对龙须菜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已知大气CO2浓度约为0.03%,实验过程中温度等其他条件适宜,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中CO2浓度为0.1%的组是对照组

B.增加CO2浓度能提高龙须菜的生长速率

C.高光照强度下光反应速率快从而使龙须菜生长较快

D.选择龙须菜养殖场所时需考虑海水的透光率等因素

【答案】A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实验研究CO2浓度和光照强度对龙须菜生长的影响,故自变量是CO2浓度和光照强度;据图1可知,相同CO2浓度条件下,高光组比低光组的植物相对生长速率都高,且在相同光照条件下,0.03%CO2和0.01%CO2浓度下植物相对生长速率几乎无差别;据图2可知,相同CO2浓度条件下,高光组比低光组的植物相对光反应速率都高,且在相同光照条件下,0.03%CO2浓度下植物相对光反应速率与0.01%CO2浓度下植物相对光反应速率几乎无差别,据此分析。

【详解】A、根据题意,大气CO2浓度约为0.03%,故实验中CO2浓度为0.03%的组是对照组,A错误;

B、据图1可知,在相同光照条件下,0.03%CO2和0.01%CO2浓度下植物相对生长速率几乎无差别,故增加CO2浓度不能提高龙须菜的生长速率,B错误;

C、据图可知,高光照强度下光反应速率和生长速率都比低光照条件下高,C正确;

D、结合图1和图2分析可知,龙须菜的生长速率和光反应速率主要受光照的影响,故选择龙须菜养殖场所时需考虑海水的透光率等因素,D正确。

故选AB。

16.研究人员用三种基因探针,通过分子杂交技术分别对某动物三种细胞中的mRNA进行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细胞

杂交带

探针

输卵管细胞

未成熟红细胞

胰岛B细胞

卵清蛋白基因探针

β—珠蛋白基因探针

胰岛素基因探针

 

A.三种探针的核苷酸序列不同

B.有杂交带出现表明相应基因发生了转录

C.用上述探针分别检测三种细胞的DNA,实验结果不变

D.可用mRNA逆转录产生的DNA制作相应基因的探针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利用特定基因制作基因探针,分别对某动物三种细胞中的mRNA进行检测,利用的原理是基因探针和mRNA之间可以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由于不同的基因是选择性表达的,因此不同细胞中的mRNA是不完全相同的。

【详解】A、由于基因不同,因此制备的三种探针的核苷酸序列也不同,A正确;

B、有杂交带出现表明探针和mRNA之间发生了碱基互补配对,即相应基因发生了转录,B正确;

C、同一生物不同细胞中遗传物质相同,故用上述探针分别检测三种细胞的DNA,都会出现杂交带,C错误;

D、可用mRNA逆转录产生的DNA,带上相应的标记后制作成相应基因的探针,D正确。

故选:

C。

17.鲜食玉米颜色多样、营养丰富、美味可口。

用两种纯合鲜食玉米杂交得F1,F1自交得到F2,F2籽粒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为紫色非甜:

紫色甜:

白色非甜:

白色甜=27:

9:

21: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紫色与白色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亲本性状的表现型不可能是紫色甜和白色非甜

C.F1的花粉离体培养后经秋水仙素处理,可获得紫色甜粒纯合个体

D.F2中的白色籽粒发育成植株后随机受粉,得到的籽粒中紫色籽粒占4/49

【答案】A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F2籽粒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为紫色:

白色=9:

7,非甜:

甜=3:

1,据此可知,籽粒的颜色由两对自由组合的等位基因控制(假设为A、B),甜度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设为C),且A_B_为紫色,其他为白色,C_为非甜,cc为甜。

【详解】A、据分析可知,紫色与白色性状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

B、根据F2性状分离比可知,F1为AaBbCc,则亲本基因型可能是AABBcc、aabbCC,故亲本表现型可能是紫色甜和白色非甜,B错误;

C、F1为AaBbCc,可产生ABc的配子,故利用F1的花粉离体培养后经秋水仙素处理,可获得AABBcc的个体,表现型为紫色甜粒纯合个体,C正确;

D、F1为AaBbCc,F2中

白色籽粒有1/7AAbb、2/7Aabb、1/7aaBB、2/7aaBb、1/7aabb,产生的雌雄配子为:

2/7Ab、3/7ab、2/7aB,发育成植株后随机受粉,得到的籽粒中紫色籽粒(A_B_)的比例为2/7×2/7+2/7×2/7=8/49,D错误。

故选AC。

18.桥本氏甲状腺炎是一种常见的甲状腺疾病,患者血液中可检测出抗甲状腺细胞的抗体,随病情发展,许多患者会表现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称为桥本氏甲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桥本氏甲状腺炎是一种自身免疫病

B.桥本氏甲减出现的原因是甲状腺细胞受损

C.桥本氏甲减患者会表现出体温偏高的症状

D.桥本氏甲减可通过补充甲状腺激素减轻症状

【答案】AB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血液中可检测出抗甲状腺细胞的抗体,故该病为自身免疫病,据此分析。

【详解】A、据分析可知,桥本氏甲状腺炎是一种自身免疫病,A正确;

B、桥本氏甲减出现的原因是甲状腺细胞的抗体使甲状腺细胞受损,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表现为甲状腺功能减退,B正确;

C、桥本氏甲减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机体代谢减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