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田茯苓种植及产业化发展现状与对策.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10768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罗田茯苓种植及产业化发展现状与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罗田茯苓种植及产业化发展现状与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罗田茯苓种植及产业化发展现状与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罗田茯苓种植及产业化发展现状与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罗田茯苓种植及产业化发展现状与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罗田茯苓种植及产业化发展现状与对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罗田茯苓种植及产业化发展现状与对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罗田茯苓种植及产业化发展现状与对策.docx

《罗田茯苓种植及产业化发展现状与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罗田茯苓种植及产业化发展现状与对策.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罗田茯苓种植及产业化发展现状与对策.docx

罗田茯苓种植及产业化发展现状与对策

罗田茯苓种植及产业化发展现状与对策

摘要:

对湖北省罗田县茯苓(poriacocos)种植及产业化发展现状进行了实地调查。

结果表明,罗田县制定有一套规范化栽培茯苓的技术,部分地区运用“四改”方针种植茯苓。

目前茯苓种植面临的主要问题有规范化茯苓种植技术普及不够、茯苓加工水平较低、种质来源混乱、科技投入不足、产业化发展模式单一、品牌产品少等。

针对以上调查结果,提出了广泛推广“四改”方针、注重茯苓副产品的开发利用、实行挂牌销售澄清茯苓菌种来源、联系科研单位和大企业提高茯苓的科技投入、鼓励多种产业化发展模式并存5点建议。

关键词:

茯苓(poriacocos);种植;罗田;产业化;对策thepresentsituationandcountermeasuresofplantingandindustrialdevelopmentofporiacocosinluotianchenghuan-zhong1,chengshui-ming2(1.collegeofchemistryandlifescience,huanggangnormaluniversity,huanggang438000,hubei,china;2.collegeofchemistryandlifescience,guangdonguniversityofpetrochemicaltechnology,maoming525000,guangdong,china)abstract:

presentsituationofplantingandindustrialdevelopmentofporiacocosinluotianwereinvestigated.theresultsrevealedthatasetofstandardizedcultivatedtechniqueshadbeenpopularizedinluotiancountycurrently,andthepolicyof“four-reform”wasappliedtop.cocosplantinginsomedistricts.atpresent,themajorissuesexistinginplantingandindustrialdevelopmentofp.cocosinluotianwereasfollows,standardcultivationtechnologywasnotwidelyadopted,lowlevelofp.cocosdeepprocessingtechnology,disorderofgermplasmsource,insufficienttechnicalinvestments,singlemodeofindustrialdevelopment,shortoffamousbrandgoodsandsoon.inviewofthepresentproblems,fiveadviceswereputforwardasfollows,widelypopularizingthepolicyof“four-reform”,payingmoreattentiontothedevelopmentofp.cocosby-productsprocess,implementingthepolicyofsalewithlicenseandclarifyingtheoriginofp.cocos,increasingtechnicalinvestment,strengtheningrelationwithscientificresearchunitandbigenterprises,encouragingvariouscoexistedpatternofindustrialdevelopment.keywords:

poriacocos;planting;luotiancounty;industrialization;presentsituation;countermeasures茯苓[poriacocos(schw.)wolf]作为一种药用和食用真菌,分布于中国、韩国、日本、加拿大、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1,2]。

湖北是中国茯苓的主产区,位于湖北罗田的九资河松林茂密、阳光充足、雨水调和、空气清新,非常适宜种植茯苓,其所产“九资河茯苓”闻名中外。

据《湖北贸易志》记载:

从1872年起,罗田县鸠鹚(九资河古称)茯苓就经汉口、厦门、广州等商埠出口东南亚、日本及欧洲各国,被国外客商誉为中药珍品。

1914年在美国旧金山万国博览会上获金奖,被确定为出口免检商品;1957年被定为全国茯苓外贸出口基地;1985年被国家医药管理局定为茯苓生产基地;1995年被国家中药管理局定为全国茯苓重点生产基地。

目前九资河茯苓年种植规模250万窖以上,鲜苓产量约250万kg,居全省领先地位。

建国以来,罗田县历届政府高度重视茯苓产业发展,将其纳入罗田县重要支柱产业。

确立了“稳定厢窖、提高单产、增加总产”的方针,制定了“计划用材、合理砍伐、伐育结合、综合利用”的用材政策,普及了茯苓菌种及各项栽培技术,较好地做到了茯苓生产与生态环境相结合,使茯苓生产得到了持续稳定的发展[3,4];但目前罗田茯苓产业相对于资源优势在全国处于落后地位,产业化没有形成品牌和优势。

如何将资源优势变为产业强势,研发并生产出一批富含科技含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建成全国茯苓生产大县,是罗田茯苓产业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为促进罗田茯苓的技术升级、规模提升、品质提升、价值提升,进行了罗田茯苓种植及产业化发展现状调查,以期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1湖北罗田茯苓种植及产业化发展现状1.1种植规模及经济效益罗田茯苓种植主要分布在九资河、白庙河、河铺、胜利4个乡镇。

近年来,罗田茯苓的种植规模逐年扩大,从2003年起茯苓种植稳定在200万窖以上。

2003年29000多农户从事茯苓规范化生产,年产鲜茯苓600万kg,销售额达6000万元,创利税1000余万元。

到2010年茯苓的种植农户有近60000户,其中主产农户有近20000户,每户种植茯苓的量不同,有的只有几窖,有的10万~20万窖。

2010年,罗田县委、县政府从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入手,下发了《关于加快建设中药材生产大县的意见》,提出用3~5年时间将罗田县建设成为全省中药材生产大县,其中茯苓种植稳定在300万窖以上,具体分布为九资河约200万窖,白庙河约60万窖,河铺近20万窖,胜利近20万窖。

目前罗田县平均每窖产苓2.2kg,2010年鲜苓收购价格约为18元/kg,每窖将近40元,每窖成本5元左右(一袋菌种1.2元,8kg木料2.5元,农户的务工费1.3元/窖),投入产出比约为1∶8,干茯苓菌核价格为30元/kg,加工的产品价格不等,每年实际种植的数量会根据市场需求上下波动。

1.2种植技术罗田茯苓在种植规模扩大的同时,种植技术也有了很大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规范化栽培技术。

罗田县对茯苓种植制订了规范的操作程序:

备料→选场挖场→选种、下窖→苓场的管理→病虫害的防治→茯苓的起收。

这套规范化栽培技术对提高茯苓的质量和产量都很有效。

2)“四改”方针。

近年来,由于茯苓需求的变化以及“节约能源“和“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方针的提出,罗田县政府和县供销合作联合社组织技术人员在部分地区使用“四改”方针植苓,取得了较大成效,“四改”方针如下:

①大窖改小窖。

传统的是15kg段木/窖,木材锯成70~80cm的长筒,改变后为8kg段木/窖,木材锯成40cm的长筒,结果发现,木材长改短有利于料筒干燥,便于下窖装料,使料筒结合更紧密,加速菌丝生长,缩短营养生长期,提前结苓,这样既节约了木材又提高了窖平均单产。

②单引改双引。

传统的方法是单引,即在一个窖内肉引或菌种单独使用,改变后先用菌种使料筒上引,待菌丝长满料筒后,在窖下端的料筒上接引肉引,使肉引复活为新的菌核,使用这种方法可提前结苓,有效减少“瘟窖”,茯苓质坚、无夹沙。

③宽厢改窄厢。

传统的单排厢宽1.5m,双排厢宽2.8m,改变后单排厢宽1.2m,双排厢宽2.0m,改窄后更利于管理,可有效防止茯苓的积水,减少烂苓。

④隔年收改当年收,一次收改两次收。

传统的是第一年的5~6月份下窖,第二年的6~7月起收。

改变后分两次收获,第一次为当年的11~12月份,第二次为第二年的6~7月,改后有利于提高茯苓的单产量,分两次收能减少茯苓的种内竞争,提高茯苓的结苓率。

1.3产业化发展现状1)产品初加工和深加工。

罗田茯苓的初加工产品主要有茯苓平片、茯苓块、茯苓神、茯苓骰,除此之外,加工以上产品的碎料可制成碎苓、片丝、苓粉、苓皮等。

深加工产品主要是茯苓酒和中药饮片,品种比较单一。

近些年来国内外对茯苓多糖、三萜类等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生物活性方面研究成果[5-8]很多,但对于相关茯苓深加工产品研发基本是空白。

2)产业化模式。

目前罗田茯苓的产业化模式主要有3种:

①“公司+农户”的模式:

即公司与农户签订合同,农户将鲜菌核或初加工产品统一卖给公司,公司进行深加工出售,来年公司向农户提供优良菌种,为其培训种植、栽培知识。

②一家一户分散式小生产模式:

农户自行培养菌核,种植茯苓,自行加工出售,不与收购公司签订合同。

③专业化模式:

2009年开始联合成立茯苓协会,兴建以收购茯苓为主的药材加工厂,主要进行茯苓初加工,但尚未形成规模。

2罗田茯苓种植和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调查发现罗田茯苓种植及产业化发展在以往的基础上有突破性进展,但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5点。

2.1茯苓规范化种植技术普及不足目前,罗田在茯苓种植规范化方面还存在着诸如农户不按时备料、茯苓种植基本知识和技术普及不足等问题,造成了茯苓“瘟窖”或产量减少。

针对这一问题,罗田县政府已采取了一些措施,如编印《茯苓规范化栽培手册》,到种植点分发并传授茯苓栽培知识,有效地提高了苓农的种植技术,但仍有部分种植户不按规范要求种植,降低了茯苓菌核的质量。

2.2茯苓的加工水平较低罗田茯苓的初加工产品约有20%为碎苓、茯苓皮等,这些产品售价低廉;茯苓深加工产品也很少,仅有一些中药饮片,在20世纪80年代[9],由于茯苓多糖分离、提取的成功,在罗田也曾研究出“茯苓酒”并推向市场,但由于种种原因公司运营不佳,经济效益不明显,最终停产。

2.3种质来源混乱菌种的母种和原种多来自罗田当地,原种主要有同仁堂1号、同仁堂2号、w3号、z1等,但也有农户从安徽、北京等地购买原种,因专业知识有限,这些农户甚至连菌种的名称都不知道。

种质来源混乱导致罗田茯苓的质量不一,严重影响产品加工及出口。

2.4科技投入不足、科学研究与实际生产结合不够密切由于罗田特色产品较多,最出名的是罗田板栗和九资河茯苓,但罗田政府资金有限,不可能专一地针对某一产品进行大量投资,因而对茯苓的科技投入不足,比如在20世纪80年代罗田县供销社就联合武汉大学在茯苓多糖的分离、提取方面进行合作研究,但由于资金问题,一直没能形成产业化,而且每年还要花钱保护专利,本来可以带来很好经济效益的发明却成了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不得不引起重视。

另一方面,农业科研部门、高校的科学研究脱离或偏离茯苓生产实际的需要,不能很好地处理应用科学与生产实际之间的关系,造成了其科研成果不能尽快地转化为生产力,转化周期长,利用率低,加上农民科技素质普遍不高,管理水平低下,造成茯苓这一道地中药材种植科技含量低,经济效益不明显。

2.5罗田茯苓产业化模式比较单一,名牌产品少在九资河龙头企业目前只有惠涛药业有限公司,这就导致市场被垄断,没有竞争,长此以往必会出问题。

罗田茯苓主要是内销到各个药厂、酒厂等,出口也有一些,但由于名牌产品少,出口很受影响。

产品结构的单一不利于市场细分和扩大知名度,同时导致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影响农民的收入。

产品附加值的缺失也是导致农民利润空间狭小的直接原因之一。

3罗田茯苓产业化发展对策针对以上罗田茯苓种植及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5点建议。

3.1广泛推广“四改”方针,建立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落实好茯苓规范化种植,加强对苓农的教育和技术培训,培植茯苓种植典型大户,推广其种植经验;大力推行“四改”方针,对少数从事茯苓种植但又不愿规范种植的苓农应采取先教育,教育不行就限制其种植,以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浪费。

茯苓产业化离不开完善的社会化服务,社会化服务可为茯苓生产的各个环节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包括技术、资金、信息、管理、生产资料供应以及农产品加工、销售等各项服务。

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社会化服务工作,要加强领导,搞好宏观引导,切实围绕生产基地建设搞好社会化服务工作,做大做强罗田茯苓产业。

3.2注重茯苓副产品的开发利用,延长产品链注重拓宽茯苓产业化领域,通过优化资本结构,采取招商引资、兼并联合、股份制改造等方式进行改制,不断增强产业化活力,以期取得效益最大化。

茯苓产品深加工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直接影响着经济效益。

茯苓多糖的价值很高,如果能在茯苓加工的副产品中提取茯苓多糖或者其他的有应用前景的活性物质,找到愿意投资、共同承担风险的企业合作应该很有发展前景。

只有广泛普及和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改变传统的生产技术、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加快技术更新、设备改造,才能达到产品升级、利润增加的目的。

3.3实行挂牌销售,澄清茯苓菌种来源茯苓菌种来源比较混乱,目前罗田县采取的做法是向每个贫困户发放100元的菌种券,在种植期可到县供销社免费领取菌种,让贫困农户尝到甜头,实际上起到扶贫和统一菌种的双重作用。

除此之外,还可以实现挂牌销售的方式,即销售时标明菌种来源、菌种类型以澄清茯苓菌种来源,通过试验比较各种菌种所产茯苓的质量,对不同品种的菌核实行等级收购,并实现信息化管理,便于查询,提高菌核质量。

3.4加强与科研单位和大企业联系,提高茯苓的科技投入加大科技投入,实现农户、公司、科研单位一体化,最重要的是找到愿意投资的企业。

对于科技开发方面,罗田县政府应极力配合,克服眼前的困难,树立从小到大、切合实际的目标,以创造更大的价值。

加大科技投入实现产品的创新,重视合作与创造,产生新的品牌,使茯苓走向更深更远的市场。

3.5鼓励多种产业化发展模式并存产业化模式单一可借鉴食用菌发展的模式,但不管哪种模式都应实现每次交易都有严格的手续和凭据,多种模式同时存在还可以形成竞争,有利于市场的长期运行。

总之,罗田茯苓产业发展已进入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新阶段,但是当前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模式”严重制约着茯苓产业的发展。

为此,罗田县政府应以农业产业化的理论为基础,深入分析当前罗田茯苓产业化的现状、存在问题与制约因素,提出切实可行的实现茯苓产业化的途径,在解决分散的农户适应市场、进入市场的问题方面提出一些指导意见。

笔者期望本调查能对当前正在进行的茯苓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tgarin.茯苓菌核的栽培[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2002,24(1):

50-51.[2]郑延芬.话说茯苓[j].医药与保健,2009(2):

46.[3]傅杰,王克勤,方红,等.湖北茯苓药材规范化生产基地特点与优势[j].湖北中医杂志,2002,24(3):

50-51.[4]王克勤,方红,苏玮,等.茯苓规范化种植及产业化发展对策[j].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2002,4(3):

69-73.[5]余兴华,戴琳.茯苓菌核不同部分的临床应用[j].海峡药学,2003,15(4):

83-84.[6]付玲,于淼.茯苓研究的新进展[j].新疆中医药,2005,23(3):

79-83.[7]丰朝霞,张鸿.分光光度法测定茯苓多糖总糖含量[j].时珍国医国药,2000,11(2):

109.[8]仲兆金,刘浚.茯苓有效成份三萜的研究进展[j].中成药,2001,23(1):

58-6.[9]王克勤,詹亚华.发挥地道药材优势构建湖北茯苓产业带[a].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天然药物资源专业委员会.2006海峡两岸暨csnr全国第七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南京: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天然药物资源专业委员会,2006.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