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龙区培智学校新校区改造建设项目方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10768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盘龙区培智学校新校区改造建设项目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盘龙区培智学校新校区改造建设项目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盘龙区培智学校新校区改造建设项目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盘龙区培智学校新校区改造建设项目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盘龙区培智学校新校区改造建设项目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盘龙区培智学校新校区改造建设项目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盘龙区培智学校新校区改造建设项目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盘龙区培智学校新校区改造建设项目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盘龙区培智学校新校区改造建设项目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盘龙区培智学校新校区改造建设项目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盘龙区培智学校新校区改造建设项目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盘龙区培智学校新校区改造建设项目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盘龙区培智学校新校区改造建设项目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盘龙区培智学校新校区改造建设项目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盘龙区培智学校新校区改造建设项目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盘龙区培智学校新校区改造建设项目方案.docx

《盘龙区培智学校新校区改造建设项目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盘龙区培智学校新校区改造建设项目方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盘龙区培智学校新校区改造建设项目方案.docx

盘龙区培智学校新校区改造建设项目方案

盘龙区培智学校新校区改造建设方案

一.改造建设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

盘龙区培智学校新校区教学楼改造与校园运动场地及景观改造建设

2.改造建设项目建设单位

昆明市盘龙区培智学校

3.改造建设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盘龙区培智学校现在是盘龙区教育局下属的一所特殊教育学校,1985年建校成立,历经数次搬迁,于2002年9月搬迁至正义路五华坊38号。

学校现五华山校区校舍地面积1670平方米,教学楼一栋共五层,共有教室7间,多功能教室6间,教师25名,学生84名。

新校区位于昆明市王旗营小区,占地面积2925㎡,原欣诚小学。

4.改造建设目标及规模

4.1改造建设目标

改造建设后,培智学校学生的数量将有一定的提升,做到校园绿化一流,自然和谐统一,做出特色,将培智学校打造成云南省一流的特殊教育学校。

4.2改造建设规模

根据学校教学和后勤服务需要,培智学校新校区工程共建设三个基本区:

教学区、基础设施去、体育活动区。

主要改造建设三个基本区的各种建筑物、附属物以及运动场,相应配套的线路、给排水、供配电、绿化等工程。

5.改造建设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序号

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学校大门

1

2

主席台

1

3

楼面

平方米

1563

此数据≤实际面积

4

教室

平方米

1920

此数据≤实际面积

5

走道

平方米

381

此数据≤实际面积

6

操场

平方米

1470

此数据≤实际面积

7

教室门

19

8

厕所

2

9

教室悬窗

19

10

洗手池

6

楼内4个,楼外2个

11

消防器材

8

12

配电箱

8

6.改造建设后的社会效益

教育事业是造福于人民的事业,关系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全局,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发挥着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作用。

 

特殊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发展特殊教育是提高残疾人素质的重要途径,是社会主义人道精神的具体体现,它对促进残疾人的自强自立、平等参与社会生活,使之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参与者,具有重要作用。

 

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的要求,是学校的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相适应,为普及和巩固有学习能力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做出自己的贡献,加快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

 

项目建设地点的选择符合盘龙区教育布局总体规划的要求,项目技术方案可行,社会效益显著。

二.改造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

1.昆明市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现状

根据《昆明市特殊教育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1509人,高中阶段在校生159人。

义务教育阶段29%集中在特殊教育学校,71%采取随班就读方式接受教育。

特殊教育学校集中教育程度高于2009年云南省特殊教育学校集中就读学生。

高中阶段集中在特校就读的残疾学生,占全省高中阶段集中就读学生的83.65%。

截至2010年,我市共建有昆明市盲哑学校、盘龙区培智学校、五华区新萌学校三所特殊教育学校,宜良县正在筹建特殊教育学校。

其中昆明市盲哑学校招收视力残疾和听力残疾两类学生,盘龙区培智学校、五华区新萌学校均招收智力残疾学生。

 

我市特殊教育学校基本建设情况

学校名

在校生数(人)

专任教师数(人)

师生比

昆明市盲哑学校

440

98

1:

4.5

盘龙区培智学校

82

24

1:

3.4

五华区新萌学校

112

32

1:

3.5

尽管我市特殊教育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无论是与国内发达地区相比,还是与市内其他各级各类教育事业相比,特殊教育的发展明显滞后。

当前,我市特殊教育事业面临残疾人受教育程度低、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农村地区尤为薄弱。

特殊教育格局失调,教育投入不足,保障能力低下,理念、内容和方法不适应时代要求等诸多问题。

1.1特殊教育学校数量少,布局失调

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数量比较

上表可见,截至2009年,我省特殊教育学校数量排在西部第8位,残疾儿童数量比云南少的广西、贵州、重庆特殊教育学校分别是56、49、41所,云南才25所。

在毗邻云南的省会城市中,南宁市有特殊教育学校7所,贵阳市6所,重庆市27所,昆明市才3所。

我市三所特殊教育学校,建校时间均在30年以上,校园面积和办学条件难以满足学生康复需要,生均建筑面积均不达标。

如,新萌学校是我省规模最大、师生人数最多的智障教育学校,该校建筑面积仅为1480m2,比教育部规定的3913m2指标少了62.2%。

学生活动场地生均13.2m2,比教计【1994】162号文件中规定生均建筑面积30.79m2少了55.4%。

我市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建筑面积情况

学校名

占地面积(㎡)

建筑面积(㎡)

生均建筑面积(㎡)

国标生均建筑面积(㎡)

昆明盲哑学校

12151

13805

27.6

38.3—56.66(盲)

32.04—52.89(聋)

五华区新萌学校

1970

1480

13.2

38.87—70.43

(培智)

盘龙区培智学校

1334

1670

20.3

38.87—70.43

(培智)

目前三所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和设施落后,教学仪器匮乏,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残疾学生学习、康复和职业教育需求。

目前国内特殊教育普及的早期语言评价与干预、自闭症与多动症障碍干预、多感官刺激训练、盲人电子图书阅览室等教学、康复设备,我市特殊教育学校均没有配备。

并且,由于建校较早,我市三所特殊教育学校均位于主城区。

占我市适龄残疾儿童26.84%的北部五县(东川、富民、寻甸、嵩明、禄劝)和占我市残疾适龄儿童15.17%的南部三县(石林、宜良、晋宁)均无特殊教育学校。

全市范围内残疾适儿童只能集中到主城区的三所特殊教育学校入学,不仅对残疾儿童入学造成不便,也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的“到2020年,基本实现市(地)和30万人口以上、残疾儿童少年较多的县(市)都有一所特殊教育学校。

”这一完善特殊教育体系的精神相悖。

1.2残疾儿童筛查工作滞后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

“优先开展残疾儿童抢救性治疗和康复,对贫困残疾儿童康复给予补助,研究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

……,制定国家残疾标准,建立残疾报告制度,加强信息收集、监测和研究。

《意见》颁布后,上海、湖北、浙江、广西等多数省市纷纷建立了残疾人筛查制度,联合医疗卫生、残联、教育、社区等多个环节,形成完整的残疾人信息筛查措施,并在筛查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实施康复干预,实现了残疾儿童早发现、早干预、早补偿、早康复的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模式。

我市由于缺乏针对性的筛查环节,医疗卫生部门和教育部门、残联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流,多数残疾儿童无法得到有效的早期筛查和抢救性康复。

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筛查手段,适龄残疾儿童是进入特殊教育学校集中就读,还是符合条件随班就读,也随之缺乏相应的指导性措施,往往凭家长或监护人的意见进行选择。

造成许多无法适应随班就读条件的孩子要么无法入学,要么随班就读以后学校和老师均无法开展针对性的教育,随班就读流于形式。

1.3残疾适龄儿童入学率低

在上文(表3)中,我们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和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进行了测算,截至2010年,我市三类残疾适龄儿童4779人。

而据昆明市教育局2010年教育统计报表显示,截至2010年,我市在校残疾学生仅1668人。

通过调研我们得知,我市残疾适龄儿童入学渠道包括以下几种:

适龄儿童中,残疾程度较轻的,选择在当地学校入学,未纳入残疾群体;符合条件的,随班就读入学;部分残疾程度较重,应进入特殊教育学校的,因家长囿于观念限制,也被迫随班就读;部分残疾儿童则因家长不了解特殊教育,不知道入学渠道,处于无学可上的状态。

1.4办学模式固化,无法满足残疾儿童入学需要

我市三所特殊教育学校,由于办学条件、设施不足,均存在办学模式固化,无法满足残疾儿童入学的情况。

昆明市盲哑学校,招收盲、聋两类残疾儿童入学而无法实施严格意义上的分类教育,既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盲校,也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聋校。

被迫将两类残疾情况不同,生理障碍冲突的学生融合在一个环境中实施教学和生活,对两类残疾儿童的学习和生活均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昆明市五华区新萌学校和盘龙区培智学校,均招收智力障碍学生进行教育。

但由于办学条件、师资力量不足,无法实施寄宿制教育。

所有就读学生均需每日接送,县区和市内偏远地区智障儿童因缺乏接送条件,无法入学。

1.5办学经费严重不足

2009年,云南省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支出在西部12个省市区中,位列第7位。

昆明市三所特殊教育学校中,昆明市盲哑学生均公用经费2160元/生。

盘龙区培智学校生均公用经1100元/生。

即使按昆明市盲哑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拨付方式(昆明市重点中学生均公用经费2.7倍),我市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不仅低于发达地区如浙江省“按普通学校生均公用经费10倍”的办学经费,甚至低于内蒙古、广西、西藏、陕西、甘肃、宁夏等西部地区的生均公用经费水平。

办学经费严重不足,不仅制约了特殊教育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添置教学设施设备等硬件改善,也对提升教育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软环境建设产生了严重制约,从而制约了我市特殊教育整体水平提高。

1.6学前教育缺乏,残疾儿童早期干预缺失

适龄儿童学前教育早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残疾儿童而言,学前阶段的早期干预和抢救性康复康复,对于降低残疾程度,开发补偿能力具有关键意义。

但囿于条件限制,我市各特殊教育学校均无条件实施。

目前只有根据不同残疾类别学生需求,在学生入学以后,开设康复性课程,错过了残疾儿童康复训练的最佳时机。

在学前教育方面,我市残疾儿童的学前教育机构为零,仅有五华区新萌学校通过“9+2”的办学模式实施了部分学前干预。

即在9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增加一年学前教育和一年职业技术教育。

2.生源分析

根据《昆明市特殊教育调查报告》测算,我市628万常住人口中,残疾人总数为40.569万人,其中智力残疾15498人,精神残疾29980人,多重残疾83573人。

盘龙区智力残疾人数为1801人(2010年数据),同时根据《昆明市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行动计划的通知》的要求,城区人口达到30万,将建设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培智学校的学生人数将在现有程度上大幅度增加。

3.学校改造建设后的优势

3.1质量优势

盘龙区教育局历来重视教育,其人均受教育水平、教育投入等指标均居昆明市前列。

盘龙区培智学校特殊教育教学水平一直处于昆明市特殊教育前列。

自1985年建校以来,培智学校的教师素质一直很高,先后有教师被评为国家、市级优秀教师,成为全国的知名专家。

培智学校先后获“全国教育先进单位”,“省级规范化学校”,昆明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师德建设先进单位”,“明星学校”,“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3.2政策优势

盘龙区区委区政府、盘龙区教育局历来把特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决定通过几年的努力,逐步落实国家、省、市一系列方针政策,用好办学的一切优惠政策,将培智教育这块品牌,建设成为全省、全市的基础性、全局性、先导型的特殊教育与实践基地。

近几年,在培智学校改造建设方面,提供了极为宽松的政策环境,促进了盘龙区教育的全面发展。

3.3师资优势

培智学校现有教职工25人,专任教师24名,拥有一支年龄、学历、职称、学科结构相对合理的精干教师队伍,教师学历达标率100%。

拥有国家级级优秀教师、市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多名。

随着《云南省教育十二五规划》的逐步实施,将有大批优秀教师加入培智学校,为培智学校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4.改造建设的必要性

4.1改造建设是教育投资的需求

教育消费一直是近几年持续升温的社会消费新热点,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教育消费观念的转变,国家计委统计,大多数家长渴望为子女上学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甚至不惜交高额的择校费,为子女“购买”良好的教育机会。

为此,充分利用某一中高水平的办学质量、雄厚的师资力量,扩大学校规模,不仅解决了教育供不应求的矛盾,还为家庭提供了称心如意的教育消费点,又促进了学校的发展,成为社会、家庭、学校及投资者多赢的新亮点。

4.2改造是落实“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需要

《云南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基本情况中,提出新建和改扩建64所特殊教育学校,达到州市和30万人口以上、残疾儿童少年较多县(市)都有一所特殊教育学校。

在生源较多的乡(镇)中心完小和初中学校建设100个左右的义务教育阶段特教班。

三.改造建设项目的可行性

1.领导重视、政策扶持

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特殊教育工作,区教育局委书记、区教育局长及各位领导多次到培智学校考察,广泛听取教师意见建议,并深入基层,协调有关部门,加强对培智学校的扶持。

2.特殊教育编制的依据

根据《“十二五”昆明市特殊教育机构布点布局规划》要求,培智学校学生办学规模为280人,教师编制为114人,规划用地面积为17640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为6782平方米。

3.学校的目标定位及办学规模

综上所述,盘龙区培智学校新校区改造建设项目必要可行,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培智学校的管理教育和教学水平的大幅提升,对推动全区的学校的建设步伐、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育资源、促进全去教育平衡持续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改造建设工程方案

1.改造建设的原则

1.1崇尚生态原则:

充分考虑新校区的周边环境和文化特色,从营造高效的文化环境的高度出发,塑造生态型的新校园。

1.2文化导入原则:

加强文化设施的合理配置,在功能设计、整体环境等方面体现前瞻性和现代化特色,使文化与现代化达成有机的统一,建设现代化、数字化校园。

1.3高起点、高标准原则:

结合当今规划学科的最新理念与成果,以建设一流的花园式学校为目标,体现培智学校的社会地位和文化特征。

1.4以人为本原则:

强调校园、人、环境和自然的共存与融合,充分考虑人的活力需求,创造人性化的交往环境。

1.5和谐统一原则:

充分依托学校悠长文化渊源,根据功能分区,利用现有条件,因地制宜地有机组织建筑空间布局,使建筑与绿化环境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创造人文与自然和谐一体的校园环境。

2.改造建设项目的依据

2.1教育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2.2《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

2.3《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

2.4《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

2.5《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09年)

2.6《中小学设计规范》(GB8771-88)

2.7《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2.8《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2.9《弱智教育学校建设标准》

3.改造建设规模

新校区将在原有校址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建设,进行教室改造,使教室更适合特殊教育教学使用,将扩充教学班编制,使全校教学班达到1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80名,教师人数达到140名。

4.改造内容

4.1校园环境改造

4.1.1打破原有校园格局,特殊教育是我区的一大特色教育亮点,为了能够体现特殊教育的“博爱”之心,将拆除原有主席台,在原主席台位置设立主题花园,并建有雕塑。

4.1.2主席台移至校园西侧中间位置,紧靠校园边缘。

长:

12米,宽:

8米。

4.1.3去除原有教学楼楼面瓷砖,进行绘画创作,主题为“天空”“高山”“湖泊”,具有层次感,让学生有种接近自然、融入大自然的感觉,心情更加轻松、愉悦。

4.1.4学校大门从校园的东南角移至正中间,保安室不动。

同时将学校大门两侧立柱改换成浮雕样式,并有校徽标示。

4.1.5原有学校名称的墙壁不动,把学校名称改成“盘龙区培智学校”,占墙壁的一半位置,另一半留有空间挂学校的各种办学资质及奖励等匾额,成为学校的荣誉墙。

4.1.6现有两栋教学楼,南北朝向为主楼,东西朝向为副楼,副楼南面墙体楼道窗户全部封闭,墙体涂涂料后,粘贴学校办学宗旨“一切为了残疾孩子,为了残疾孩子的一切”。

4.1.7原有校园东南角大门移走后留有的空间,将建造二层钢架结构的立体板房,一楼为学校的特奥运动员力量训练室,二楼为学校特奥乒乓球队训练教室,保障训练时间、强度、场地是成绩提高的主要因素。

附:

国家级特奥乒乓球项目要求:

比赛乒乓球桌长:

2740mm宽:

1525mm高:

760mm,乒乓球标准比赛场地不应小于14米长,7米宽和4.76米高。

训练场地不应小于12米长、6米宽和4.76米高。

休闲娱乐场地内可乘成组布置多张乒乓球台,成组布置时乒乓球台短边间距离大于等于5米,球台长边间距离大于等于2米,场地内高大于等于2.24米。

4.1.8学校大门移至南边正中间的位置之后,原有凉亭、绿化带拆除,南篮球场向南迁移,两块篮球场中间留有空间后,划为轮滑场地。

两块篮球场地内再设计羽毛球场地,南北朝向设计五人制足球场。

其中篮球场使用硅PU材料,轮滑场地使用水泥。

各运动场地规格及特征表

序号

名称

规格

面层结构

数量(个)

备注

1

轮滑场地

环形跑道

水泥

1

2

篮球场

硅PU

2

3

羽毛球场

硅PU

2

4.1.9主楼楼顶南朝向边缘树立培智学校校训“勤奋”“进取”“勇敢”,副楼楼顶西朝向边缘树立校训“自立”“自强”标语。

4.1.10学校东南角建成特奥运动训练室后,原有绿化带中的绿色植被和树木,将移至校园南面和西面围栏的绿化带中进行栽培。

4.1.11新校区周边是老旧小区,外围环境嘈杂,为了保障学生的安全和维护智障学生的隐私。

拆除原有栅栏,建造全封闭砖混式围墙(浮雕式)。

高度为三米。

4.1.12在校园南、西围栏上每隔一段安装宣传栏,用来宣传培智学校的特色教育、特奥成果、学生作品、办学理念等,将成为培智学校的另一个亮点。

4.1.13在校园南、西围栏处栽培攀爬开花植物,如牵牛花、炮仗花等,既美化了校园环境,又避免学生钻出校园,保障学生的安全。

4.2教学楼改造

4.2.1基础设施改造建设

4.2.1.1原有操场经过雨污分流建设后,操场凸凹不平,不利于特殊教育学生运动,除设计为运动场的场地外,其余将铺设水泥。

4.2.1.2楼梯间、走廊、教室将铺设PVC医用地板(防滑地胶),同时按照残疾人设施标准在楼梯、走廊增加无障碍设施、扶手,尤其在一楼楼梯处建设无障碍通道,给予特殊学生方便。

4.2.1.3改造厕所,增加坐便器、扶手、无障碍设施。

4.2.1.4为了帮助学生学习巩固生活技能,男厕、女厕增设洗淋浴设备。

4.2.1.5主楼每层洗手池由原来位置移至主楼最东端,副楼洗手池位置不变。

4.2.1.6改造原有配电箱设置,位置提高,更换配电箱外壳,确保每名学生的人身安全。

4.2.1.7现有消防栓位置不变,改造消防栓箱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建造。

4.2.1.8隔离主楼和副楼三层与四层的连接,安设防盗门,确保特殊学生日常生活活动安全。

4.2.1.9封闭主楼、副楼走道,加设铝塑窗,确保学生的安全。

4.2.1.10更改原有线路铺设设计,按照国家标准重新铺设,确保安全,做到防患于未然。

4.2.1.11改造学校停车棚,方便教师、及外来人员停靠电单车。

4.2.1.12主楼与副楼连接处漏水严重,需要进行修补。

4.2.2教室改造建设

4.2.2.1改造原有教室大小,按照《弱智教育学校建设标准》要求,进行隔离改造,原有部分教学教室进行2:

1的比例进行隔离,大间作为教学教室和功能室,小间作为教师办公室。

4.2.2.2扩大原有教室与走廊间的悬窗,增加教室的采光度,以加强残障学生监管,保护特殊学生视力。

4.2.2.3原有教室所有钢窗改用铝合金推拉窗,保障特殊学生的安全,同时增加教室的采光度。

4.2.2.4重新铺设教室室内地板,主要以防滑性能为主的地板,铺设PVC医用地板(防滑地胶)。

4.2.2.5改造四楼大教室为阶梯教室,供教学、科研、宣传、会议等工作使用。

4.2.2.6四楼大教室屋顶做隔热处理,每年天气炎热时段,投影仪会出现过热死机现象,为了保障阶梯教室的正常使用,屋顶顶层须做隔热处理。

4.2.2.7原教室的铁门换成复合实木门,保证学校财产安全。

5.排水系统改造建设

改造主楼与副楼的洗手池后,进行排水系统的改造,雨水通过雨水管收集直接排至校园内雨水总管网,生活污水经化粪池沉淀处理后沉淀,然后由校区雨水及污水总管网直接排入市政雨水和排污管网。

6.消防设施改造建设

6.1改造建设标准

6.1.1《建筑防火设计规范》

6.1.2《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6.2设计原则

6.2.1根据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要求进行消防设计。

教学楼改造中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采取防火措施,防止和减少火灾危害。

6.2.2教学楼防火设计,必训遵循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正确处理生产和安全、重点和一般的关系,积极采用行之有效的先进防火技术,保障安全,方便实用,经济合理。

6.3教学楼防火改造设计

6.3.1教学楼或部位的室内装修,采用非燃烧材料或难燃烧材料。

6.3.2教学楼间距满足消防规定要求。

6.3.3设置疏散楼梯及疏散通道。

6.3.4教学楼室内各层均根据《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规定设置灭火器。

6.3.5教学楼每间教室必须配备灭火器。

7.节能环保

7.1照度:

办公室150LX,教室200LX。

7.2照明光源:

根据国家节能要求,一般照明光源以高效、低能耗型日光灯为主。

设有一般照明、事故照明、应急标志照明。

7.3应急标志照明采用自带镍镉电池型应急灯具。

7.4电器照明节能措施

7.4.1照明设备的节能:

适当增加照明分支回路,增设照明开关,采用分区控制方式,以减少不必要的照明,照明电源线路采用三相五线制,以减少压力损失,设计尽量使三相符合平衡,照明灯具采用外镇流器节能灯,避免实用大功率白炽灯。

7.4.2低压电器的选型DZ20、DW20、AE、AH型。

7.4.3动力负荷功率因数在变电后所低压侧集中补偿,照明符合功率因数采用分散补偿,补偿后功率因数大于0.9.

8.供水节能措施

8.1推广实用优质管材、阀门:

采用新型管材如铝塑符合管、钢塑复合管、不锈钢管;阀门也是建筑给排水中最常用的配件之一,其类型和质量的好坏也能影响用水的质量,选用更节水的阀门。

8.2推广实用节水型卫生器具和配水起居:

一套好的设备能够对水资源的节约产生非常大的作用。

大力推广实用节水型卫生器具和配水器材是建筑节水的一个重要方面。

8.3以瓷芯节水龙头和充气水龙头代替普通水龙头。

在水压相同的条件下,节水龙头比普通水龙头有着更好的节水效果,节水量3%--50%,大部分在20%--30%之间。

且在静压越高、普通水龙头出水量越大的地方,节水龙头的节水量也越大。

8.4使用小容积水箱大便器,采用两档冲洗水箱:

两档冲洗水箱在冲洗小便时,冲水量4L(或更少);冲洗大便时,冲水量为9L(或更少)。

8.5采用延时自闭式水龙头和光电控制式水龙头的小便器、大便器水箱。

延时自闭式水龙头在出水一定时间后自动关闭,可避免长流水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