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410829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0.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Word文件下载.docx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Word文件下载.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Word文件下载.docx

本文的教学难点是对”立足于现实而又富有幻想”的这一艺术特色的理解。

为突破这一难点。

我从人物和情节角度,考虑、设计了一组由浅人深的问题,组织学生课堂讨论,让学生沿着教师铺设的台阶,拾级攀登,逐步明确:

渔夫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是正义力量的代表;

魔鬼是幻想中的人物,但是像魔鬼那样的坏人在现实生活中是存在的,在它身上集中反映了各种反动派的种种本性,它是邪恶势力的化身。

渔夫跟魔鬼的斗争情节也是幻想的,但是这种斗争正是现实生活中正义与邪恶斗争的曲折反映,最后渔夫的胜利则寄寓了“正能压邪”的道理。

  同时我又引导学生开拓想像,训练思维。

爱因斯坦认为“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

在赏析课文之后,要求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个故事复述下来,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2《渔夫的故事》主要讲了一个贫穷的渔夫,到海边去捕鱼,意外地捞上来所罗门王封锁魔鬼的瓶子。

  他打开瓶子,狡猾凶恶的魔鬼钻了出来,想要杀死他。

渔夫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锁在瓶子里。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

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让学生围绕导读的要求:

在比自己不知强大多少倍的魔鬼面前,渔夫是怎样做的?

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1、读好人物对话感悟形象特点本文一大特点就是人物对话非常生动,课文亦是以对话展开情节的,所以读好人物的对话,就把握好了渔夫和恶魔的形象特点。

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揣摩人物的心理与语气,夸张地读出两人物的口吻。

  同学绘声绘色地朗读,生动展现出恶魔的狡猾、凶恶和渔夫的从容机智,这样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同学们准确地把握住了故事人物的特点。

  2、复述课文,提高概括能力在赏析课文之后,要求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个故事复述下来,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首先请学生把课文分为三段。

然后概括每部分主要内容,第一部分都提到了渔夫无意中救了魔鬼,第二部分说的是魔鬼要杀渔夫,第三部分交代了战斗的结果,渔夫用智慧战胜了魔鬼。

最后把每段的主要内容串起来就行。

又请学生总结了这种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认真阅读课文后,了解每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然后把各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的脉络理清后,学生都能抓住要点进行概括,说的很到位。

  3、不足个别学生在分角色朗读时态度不认真,怪腔怪调,老师要正确引导。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3《渔夫的故事》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

故事主要讲了一个贫穷的渔夫,到海边去捕鱼,意外地捞上了所罗门封锁魔鬼的瓶子。

他打开瓶子,狡猾凶恶的魔鬼钻了出来,想要杀死他。

渔夫用自己的智慧战胜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锁在瓶子里。

  故事中魔鬼的强大和渔夫的弱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故事告诉人们:

  在教学本课时,我用了一课时抓住以下环节展开教学。

布置学生课前预习→出示字词检查学生字词掌握情况→抓重点词句体会渔夫和魔鬼的性格特点→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由于学生喜欢神话故事,学生学起来兴趣盎然,特别是学生抓住重点句子谈渔夫和魔鬼的性格特点时,学生的发言可谓是精彩纷呈,同学们都能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感受到魔鬼的凶恶、狡猾、愚蠢的特点。

也能从句子中体会到渔夫的善良、冷静和聪明的特点。

  而当总结文章所能告诉我们的道理时,我抓住描写渔夫的心理活动的那句话来分析,“这时渔夫想道:

‘他是个魔鬼,我是个堂堂的人,我的智慧一定能压住他的妖气。

”让学生讨论对这句话的理解。

  从而得出“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的主题。

  而这时,一向爱另辟蹊径的吴俊仪又发话了,老师“正义有时并不一定能战胜邪恶,比如历史上有些坏人却能得逞,祸害忠良。

”听到这句话,我深深感受到这个孩子可能接触到一些负面影响,内心深处有一些观点比较狭隘,我们作为老师此时不应再盲目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由于他们年龄小,理解事物还不够全面,不能正确看待历史或现实生活中不和谐的现象,我们老师和家长应该在孩子的心里埋下善良、淳朴、向上的种子,让他们做一个阳光、快乐、活泼的少年。

而不应是悲观、险隘的孩子,这样会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但这样的孩子必须耐心讲解,想到这,我耐心地对他说:

  “并不排除历史甚至现实生活中,有你说的这些不合理的现象发生。

但您要明白,你所说的这样的事情毕竟是少数,另外,这些事情终究的结果还是正义战胜了邪恶。

坏人最终也没得到好的下场,比如,秦桧最终落个千古骂名。

  二、这些民间故事,来自广大的群众中间,他们在编这些故事时,带着他们的美好向往,相信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听了我的讲解,他才点了点头,坐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