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上册学业水平测试试题7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11254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生物上册学业水平测试试题7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二生物上册学业水平测试试题7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二生物上册学业水平测试试题7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二生物上册学业水平测试试题7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二生物上册学业水平测试试题7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高二生物上册学业水平测试试题7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高二生物上册学业水平测试试题7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高二生物上册学业水平测试试题7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生物上册学业水平测试试题7Word文件下载.docx

《高二生物上册学业水平测试试题7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生物上册学业水平测试试题7Word文件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生物上册学业水平测试试题7Word文件下载.docx

A.①②B.④⑥C.③⑤D.⑧⑤

3.虫媒花与某些能传粉的昆虫表现了惊人的相互适应,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种内斗争的结果B.定向变异的结果

C.种内互助的结果D.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4.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自然选择学说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

C.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D.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

5.隔离的本质是(  )

A.地理隔离B.生殖隔离

C.基因不能自由交流D.种群基因频率改变

6.据研究,现代的长颈鹿是由古代的一种颈和前肢较短的古鹿进化来的,对长颈鹿的进化过程解释正确的是()

A.由于食物的缺乏,导致古鹿发生变异的结果

B.长颈鹿的长颈和长的前肢是由于长期伸长和使用的结果

C.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的结果

D.变异、选择、遗传综合作用的结果

7.果蝇有l04对基因,每个基因的突变率是10-5,对于一个中等数量约种群(l06个)来说,出现的突变数为:

l04×

10-5×

l06=2.0×

105,这一数据说明了()

A.突变都是有害的

B.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C.每一个基因的突变率很高

D.突变的有害有利不是绝对的

8.在豚鼠中,黑色(B)对白色(b)是显性,如果基因库中,90%是B,10%是b,则该种群基因型BB、Bb,bb频率分别是多少()

A.81%、18%、1%B.18%、81%、1%

C.45%、40%、15%D.45%、45%、10%

9.形成新物种的主要机制是()

A.形成地理隔离B.基因频率的改变

C.产生生殖隔离D.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10.生物进化的实质是(  )

A.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B.突变和基因重组的过程

C.不断的产生新基因的过程

B.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

1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

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②种群是进化的单位 ③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④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 ⑥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⑦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A.②④⑤⑥⑦B.②③④⑥C.①②⑤⑥D.①②③⑤⑦

12.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中,符合以自然选择学说为基础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有()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

B.基因重组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改变

C.两个种群间的隔离一旦形成,即可出现新的物种

D.自然选择导致突变,从而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13.埃及斑蚊是传播登革热病毒的媒介之一。

有一地区在密集喷洒杀虫剂后,此蚊种群量减少了99%,但是一年后,该种群又恢复到原来的数量,此时再度喷洒相同量的杀虫剂后,仅杀死了40%的斑蚊。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杀虫剂导致斑蚊基因突变产生抗药性基因

B.斑蚊体内累积的杀虫剂增加了自身的抗药性

C.原来的斑蚊种群中少数个体有抗药性基因

D.第一年的斑蚊种群没有基因突变

14.有关基因频率和生物进化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只要发生进化,基因频率就会改变

B.只有新物种形成时,才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

C.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

D.生物在进化的过程中不一定有基因频率的改变

15.有一个老鼠的种群,最初都生活在一个地域,一条新建的高速公路将该种群分为A和B两个种群。

如果A种群生活的地区发生了一系列的环境变化,而B种群的地区没有变化,则种群A进化的速度很可能是()

A.比B慢B.比B快

C.与B相同D.开始比B慢然后比B快

16.有翅昆虫有时会出现残翅或无翅的突变类型,这类昆虫在正常情况下很难生存下去,但在经常有大风的海岛上,这种突变类型因不能飞行,从而避免被风吹到海里淹死。

这个事例说明()

A.突变多数是有害的

B.突变多数是有利的

C.突变的有害和有利并不是绝对的

D.突变的有害和有利是绝对的

17.枯叶蝶翅腹面的色泽和形状极似枯时,这是由于枯叶蝶的祖先()

A.突变后经人工选择的结果

B.人工选择后再突变的结果

C.突变后经自然选择的结果

D.自然选择后再突变的结果

18.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18%,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78%,aa的个体占4%,基因A和a的频率分别是()

A.18%,82%B.36%,64%C.57%,43%D.92%,8%

19.目前转基因工程可以()

A.打破地理隔离但不能突破生殖隔离

B.打破生殖隔离但不能突破地理隔离

C.完全突破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D.部分突破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20.某一种群中某种可遗传的变异性状出现的频率增加,这很可能()

A.那个性状对环境有很大的适应性

B.该种群的全体成员都是那个性状的纯合体

C.那个变异性状是由环境条件引起的

D.控制那个性状的基因是隐性的

21.科学家经长期观察发现,海洋生物的进化速度比陆地生物缓慢,其原因是()

A.海洋环境比陆地环境相对稳定,新的变异基因不容易被选择

B.海洋环境比陆地环境稳定,生物变异少

C.海洋生物比陆地生物低等

D.海洋中生存斗争激烈,被淘汰的生物较多

22.对突变在进化中的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个基因的突变频率很低,但对于一个数量大的群体来说,所有个体的所有基因总突变数将是巨大的

B.某基因对个体生存的有利或有害关系,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C.突变过程中产生的新基因,可以通过有性生殖时的基因重组使后代的表现型多样化

D.因为自发突变的频率很低,而且大多是对生物个体有害

的,所以自发突变对于生物的进化没有意义

23.若—个群体中,某一性状出现的频率增加,这很可能是()

A.这个性状对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B.该群体中具有此性状的纯合子多

C.这个性状的出现是由环境条件引起的

D.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为隐性

24.某种群中,如果某种性状的隐性个体都不育,则将()

A.降低隐性基因型的比例B.使隐性基因灭绝

C.提高杂合子的比例D.对基因频率的影响很小

25.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代谢类型是()

A.自养型,需氧型B.自养型,厌氧型C.异养型,需氧型D.异养型,厌氧型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

26.(20分)某植物种群,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

则:

(1)A和a的基因频率分别为_____和_____。

(2)若该植物自交,后代中AA、aa基因型个体分别占___和___,这时A、a的基因频率分别是___和___。

(3)依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这种植物在两年中是否发生了进化?

 

(4)生物进化的单位是___,进化的原材料是由___提供的,进化的实质是______。

27.(14分)根据分类学的记载,地球上生活着的生物约有200多万种,但是每年都有新种被发现。

近年来在深海中,3000m深海的热泉孔周围,发现了以前没有记载的生物。

这就说明,生物界还有待人们的继续发展,有人估计现存生物的实际种数应当在450万种左右。

请根据以上材料分析:

(1)从分子水平看,生物的性状具有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______,根本原因是______。

(2)从遗传水平看,生物的性状的出现主要是由于______的结果,而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后代的不同表现主要是由于___的结果。

(3)从进化角度看,生物物种多样性主要是由于______。

(4)现代生物学研究表明,通过___技术也可以定向创造出动植物的新品种和微生物的新类型。

(5)以上研究成果,有力抨击了特创论的______观点。

28.(16分)资料分析:

资料l英国的曼彻斯特地区有一种桦尺蠖,它夜间活动,白天栖息在树干上。

资料2  自然条件下桦尺蠖触角和足有长的也有短的,体色有深些的也有浅些的。

资料3  试验表明,桦尺蠖之间能进行相互杂交,黑色的桦尺蠖杂交能产生浅色的桦尺蠖,而浅色的桦尺蠖之间杂交其后代都是浅色的。

资料4  19世纪中叶以前,浅色的桦尺蠖数量较多,到20世纪中叶则是黑色的桦尺蠖成了常见类型。

这种现象被称为桦尺蠖的“工业黑化现象”。

资料5桦尺蠖的黑色是由显性基因S控制的,浅色是由隐性基因s控制的。

19世纪中叶以前的桦尺蠖种群中S基因的频率只有5%以下,而到了20世纪中叶则上升到95%以上。

回答下列问题:

(1)资料1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2)资料2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3)资料3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4)资料4中桦尺蠖的“工业黑化现象”说明______。

(5)资料5中基因S频率变化的原因是______。

(6)生物变异是否是定向的?

___;

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否是定向的?

自然选择是否是定向的?

_________。

参考答案

1-25 DCDDC CBACD CACCB CCCDA ADAAD 

26.

(1)55%  45%  

(2)42.5%  32.5%  55%  45% (3)两年内生存环境没有变化即自然选择没有起作用,基因频率没有改变。

27.

(1)蛋白质的多样性  遗传物质的多样性  

(2)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3)在多变的环境下经过自然选择形成的  (4)基因工程  (5)生物是由神或上帝一次性创造出来的

28.

(1)生物具有应激性和适应性  

(2)生物存在着变异现象  (3)这些桦尺蠖是属于同一个物种,黑色是显性性状,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  (4)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环境对生物的生存会产生影响,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  (5)自然选择使物种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6)不定向的  是定向的  是定向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