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精编版2021新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11309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380.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精编版2021新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精编版2021新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精编版2021新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精编版2021新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精编版2021新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精编版2021新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精编版2021新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精编版2021新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精编版2021新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精编版2021新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精编版2021新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精编版2021新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精编版2021新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精编版2021新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精编版2021新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精编版2021新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精编版2021新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精编版2021新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精编版2021新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精编版2021新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精编版2021新版Word文档格式.docx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精编版2021新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精编版2021新版Word文档格式.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精编版2021新版Word文档格式.docx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探讨了有关光的内容。

知道了自身能发光的物体是光源,因为有光源,有了光,我们才能看到周围的景物。

【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

A、白雪B、钻石C、燃烧的蜡烛

2.下列物体中不是光源的是()

A、月亮B、萤火虫C、太阳

二、实践活动

想一想,生活中常见光源有哪些?

【教学后记】

2.光是怎样传播的

一、回顾:

上节课我们一起探讨了有关光的内容,知道了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源能够发出光,光对我们非常重要。

二、观察:

我们都看到过光源发出光,照到物体上的情景,老师给大家准备一个视频,请你仔细观察其中的现象。

三、猜测:

从灯发出光到物体上这段距离,光是怎样传过去的?

同学们,把你们的想法画到任务单上吧。

怎样来验证这些想法是否正确呢?

老师给大家一些启发,给你一套材料,如果按照你们的想法,怎么去做实验呢?

对不同曲线传播情况猜想的验证实验,观察,解释,总结。

对直线传播情况猜想的验证实验,观察,解释,总结。

还有的同学认为,在两个间距相同的小板之间,光会不会是沿曲线传播呢?

那我们怎么证明呢?

四、观察现象,验证想法,总结。

还有的同学认为,这个实验装置原来只有三个带孔纸板,它们之间的间隔很大,如果在多插入几个带孔纸板,光会不会还是沿直线传播呢?

那我们怎么证明这个想法呢?

观察现象,验证想法,总结。

总结:

我们借助不同的纸屏实验,研究了光是怎样传播的这个问题。

通过实验发现,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五、研讨:

日常生活中,我们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我们在屏幕前,能够听到屏幕后说话人的声音,却看不见说话人。

这是为什么呢?

你能利用光传播的道理解释么?

结尾设疑: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实验观察了光传播的路径,发现了光沿直线传播。

那么光在沿直线传播的过程中,会遇到阻碍么?

我们下节课继续研究。

1.光在空气中是以()形式传播的。

A、曲线

B、直线

C、波浪线

2.下列例子不能用光以直线的形式传播来解释的是(    )。

A、日食和月食

B、影子的形成

C、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想一想,生活中哪些例子可以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发现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光遇到不同物体时,会发生通过、部分通过和不通过等现象。

【教学重点】能引导推测光照射到不同物体时光传播路径的变化。

【教学难点】够根据数据和现象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和推理。

光沿直线传播的小孔实验。

二、猜想:

把中间的一张卡纸向左或向右移动几厘米,纸屏上的光斑有什么变化呢?

三、观察:

我们可以清楚看到,光从第一张卡纸的小孔中穿过,到达第二张卡纸左侧,并没有穿过第二张卡纸的小孔。

我们对比观察一下,在第二张卡纸移动前后,纸屏上的光斑有什么变化?

手电筒的光在传播过程中被卡纸挡住了。

有的同学说,把卡纸换成别的物体再试一试,看看还能遮挡光么?

老师选了几种物体放在第二张卡纸的位置上,我们看一看实验效果。

一会儿我们认真观察实验现象,然后记录到任务单中吧。

把卡纸换成一块塑料片、金属片、厚纸片做实验。

我们发现,光遇到金属片、塑料片、厚卡纸这些物体的阻碍时,无法继续传播。

什么样的物体不会阻碍光的传播呢?

有的同学说,如果可以换成透明的材料,例如透明玻璃片,就不遮挡光了。

那我们试一试,换成玻璃片后,会出现什么现象?

把玻璃片换成透明塑料会有什么现象?

光遇到这种透明塑料时,直线传播的路线没有被阻碍。

四、小结:

我们发现,光遇到透明物体时,可以继续沿着直线传播。

有的同学说,如果换成薄薄的纸片,光可能也会穿过去。

我们可以猜测一下,手电筒的光是否能够通过这种薄薄的纸呢?

插入不同数量的薄纸片做实验,观察现象。

讨论。

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光能透过一些透明的物体,比如玻璃;

光能部分透过一些比较薄的物体,比如纸巾;

光不能透过不透明的物体。

因为光的去路被阻挡了,不能继续传播。

这里有一个透明的空盒子。

用激光笔从盒子的一端照射过去,大家猜测一下,可能会看到什么现象?

五、观察实验、讨论现象。

在盒子中放入点燃的线香,让香的烟气充满盒子。

用激光笔照射,请你观察盒子中的变化,先想一想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观察实验现象,解释。

这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影子现象,通过光的知识,你能解释一下么?

光照射到透明或者半透明的物体时,这时的光还是沿着直线传播么?

传播的方向会不会变化?

1.光在空气中传播时,不能穿过以下哪些物体?

()

A、玻璃B、透明塑料袋C、厚笔记本

2.在做验证光的传播路线的实验时,应该做(    )实验。

A、1次B、2次C、多次

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影子现象?

影子是怎么产生的?

4.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光从一种物质斜射入另一种物质时,传播路线会发生改变,发生折射现象。

[科学探究目标]能通过实验观察现象,自行分析、归纳规律。

[科学态度目标]在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中提升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自然界的事物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重点】认识光的折射。

【教学难点】能通过实验观察现象,自行分析、归纳规律。

一、聚焦

1.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4课《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

2.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研究了光的传播方式,让我们再回顾一下上节课看到的实验现象。

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光线是直的,说明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3.光在水中的传播路线是怎么样的呢?

一起看看这个现象。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光在水中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二、探索

1.出示问题:

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光在水中也沿直线传播,那你想一想,光从空气进入水中,传播的路线会发生变化吗?

相信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想法,我们分享几位同学的想法:

2.同学们勇敢的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并说明了理由。

你和他们的想法一样吗?

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收集证据,进行分析从而找到答案。

3.出示材料:

为了更清晰的观察光的传播路线,我们可以选择激光笔、水槽来进行实验。

为了让大家看清楚,老师选择了这种绿光的激光笔,如果你们也做实验,可以选择常见的红光激光笔,无论哪一种,激光笔的光线都非常强,千万不能对着自己和别人的眼睛照射。

4.实验:

让我们仔细看看这个实验吧。

(视频)

5.我们看了三组实验,比较三组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在这三组实验中,我们都发现了光的传播路线发生改变,光都是从空气斜射进入水中,都看到了光在空气和水面交界处发生偏折。

想到了光的传播路线发生偏折与空气和水两种物质有关系。

6.我们把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的路线发生的变化,叫做光的折射现象。

7.我们刚才发现光从空气斜射进入水中,会发生折射现象?

你还想做什么实验试一试?

老师给大家一点建议,别一下说太多,咱们先把空气固定下来!

你们还想做什么实验?

老师收集了一组同学的想法:

8.光从空气进入这些物体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请看老师的实验。

光从空气斜射进入白醋、食用油、茶水、啤酒这些透明或半透明的物体都能发生折射现象。

9.我们研究了光从空气进入这些透明或半透明的物体能发生折射现象,那么光从这些物体进入空气会怎么样呢?

请你仔细观察。

通过实验我们看到光从水、白醋、食用油、茶水、啤酒斜射进入空气也能发生折射现象。

10.通过前面几组实验,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我们发现光从一种物质斜射进入另一种物质,传播路线会发生改变,都会发生折射现象。

三、应用

1.在生活中有这样一种现象,把一支铅笔倾斜放入水中,铅笔看起来好像折断了一样,你能用今天学的知识解释这个现象吗?

自己先试着说一说!

2.到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光从空气斜射进入水中,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人眼看杯子里的铅笔就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3.光通过了空气和水两种物质,导致我们看到的景象发生了变形,铅笔实际上并没有折断,自己对着屏幕用手指一指水中铅笔实际的位置吧!

解释生活中的现象2:

1.你们再来看方形鱼缸里有一条可爱的小鱼,怎样调整你的观察角度,使鱼缸里的一条鱼看上去是两条呢!

2.这可真是有难度的问题!

家里养鱼的同学调整你的观察角度试一试吧。

没有养鱼的同学也不要着急,你可以找一个方形透明容器,在里面放一个小物件试一试。

观察好了吧!

我们来看看同学的做法!

播放视频:

先从看到一条鱼开始慢慢移动到鱼缸的一个棱角,这样就能看上去是两条。

这也是光的折射现象。

四、拓展

1.老师利用光的折射原理教给大家一个小魔术,你们想学吗?

需要准备的材料有:

1元硬币、透明玻璃杯、一瓶水。

请看老师操作。

你可以把这个魔术表演给你的家人看!

并向他们解释其中的道理。

1.本节课我们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了光的折射现象,光从空气斜射进入玻璃等其他透明物体时也能发生折射吗?

让我们下节课一起来探究!

2.请你提前准备好:

剪刀、铅笔、火柴、量角器、圆规、彩色铅笔、白色硬卡纸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1.放在杯子里的铅笔看起来在水面处被折断了是一种()现象。

A、光的折射B、光线直射C、光的反射

二、判断题

1.将一束光斜射照向水面,光束进入水中后,没有改变方向。

三、简答题

1、生活中有哪些光的折射现象?

(举例说明)

5.认识棱镜

[科学概念目标]

1.棱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2.棱镜是控制光的传播路线的光学元件。

3.太阳光包含不同颜色的光。

[科学探究目标]能通过实验发现各种色光在不同介质中发生折射的程度不一样。

[科学态度目标]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人类的好奇心和社会的需求是科学发展的动力。

【教学重点】知道太阳光包含不同颜色的光。

【教学难点】能通过实验发现各种色光在不同介质中发生折射的程度不一样。

1.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房山区良乡中心小学的冯老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5课《认识棱镜》。

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光从一种物质斜射进入另一种物质,会发生折射现象。

光由空气斜射进入玻璃材质的棱镜时也能发生折射现象吗?

探索活动1

1.我们先来观察一下棱镜是什么样子的?

棱镜是一种透明的光学仪器,横截面是三角形,因此也叫三棱镜。

光由空气斜射进入三棱镜会发生什么有趣的现象呢?

2.早在17世纪,牛顿就回答了这个问题。

他用三棱镜研究太阳光,并有了惊人的发现。

3.今天我们就像科学家牛顿一样,利用三棱镜研究太阳光,看看我们能有什么发现。

除了三棱镜还要准备一张白纸当做纸屏,当然还需要充足的阳光。

在天气不理想的情况下,可以选择白光手电筒进行实验。

4.实验提示

我们来看一段视频,你们通过视频来观察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发生了什么现象。

5.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用彩铅笔画在学习记录单上。

6.同学们都画好了吗?

我们一起来看两位同学的记录。

通过观察同学们都发现了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形成了彩虹一样的颜色。

7.仔细观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在白纸屏上形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依次排列的彩色光带。

牛顿把它叫做光谱。

8.太阳光通过三棱镜之后为什么会形成依次排列的彩色光带呢?

10.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份资料,自己读一读。

太阳光用肉眼看上去几乎是白色的,但它是由许多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

当白光由空气进入三棱镜时,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发生的折射程度不一样,就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的光。

其他物体发出的光也具有不同的混合颜色。

这句话不要

9.原来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发生折射现象,三棱镜将各种色光分开,因此出现了许多不同颜色的光。

三棱镜对太阳光有分散作用。

探索活动2:

1.太阳光在三棱镜的作用下会分散成不同颜色的光,那么色光是不是可以混合成白光呢?

我们制作一个彩色轮研究这个问题。

2.我们需要这些材料:

剪刀、铅笔、火柴、圆规、量角器、彩色铅笔、白色硬卡纸

3.彩色轮是怎样做成的呢?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播放视频3分钟]

4.你们是不是已经跃跃欲试了呢?

别着急,老师帮助大家再梳理一下制作的过程。

出示制作过程:

1.在白色硬卡纸上画一个直径大约是5厘米的圆。

2.在圆上画出三个相同大小的扇形。

3用彩铅笔将三个扇形分别涂上红、绿、蓝三种颜色。

4把火柴棒穿过圆心做成彩色轮。

5.制作彩色轮是不是很简单呢?

此外还可以做成拉线彩色轮,牙签彩色轮。

6.制作完成后自己试一试,看一看,快速旋转彩色轮,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7.让我们来看一个同学拍摄的视频吧!

8.快速旋转彩色轮时,彩色轮几乎成了白色,这说明色光可以混合成白光。

9.红光、绿光、蓝光是光的三基色,他们混合在一起就能得到白光。

10.小结:

通过观察和实验,我们发现白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的光。

各种色光也可以混合成白光。

11.牛顿不但用三棱镜把白光分散成多种色光,还把各种色光混合成白光。

但是他并没有停止研究光的脚步。

让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牛顿研究光的历史。

12.牛顿发现这些色光不能继续被分散,同学们这说明什么呢?

假如能继续被分解又能说明什么呢?

这个问题留给你下课去思考。

三、拓展

1.其实人们对光的研究,经历了几个世纪。

很早以前,人们一直认为太阳光就是白色的,而且白光是单色光。

因此,当雨后天空出现彩虹的时候,人们就会感到惊奇和困惑。

17世纪,牛顿利用三棱镜对光进行研究,揭开了彩虹之谜。

也许有的同学会提出这样的问题,空中没有三棱镜,阳光怎么会分散形成彩虹呢?

我们来看一个实验!

2.出示视频

3.你们一定找到答案了!

彩虹的形成和水有关系,雨后空中悬浮着许多小水珠,小水珠就像三棱镜一样,把太阳光分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的光,形成彩虹。

家中有小喷壶的同学课下可以试一试。

四、总结:

通过实观察和实验,我们知道了光从空气进入三棱镜中也会发生折射现象,被分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的光。

光在传播的过程中还会有哪些现象呢?

下节课跟随老师一起研究。

请同学们提前好准备黑色卡纸、小盒子、长尾夹、手电筒、镜子这些材料。

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散成许多种颜色,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A、红、橙、黄、绿、靛、蓝、紫

B、红、橙、黄、绿、蓝、靛、紫

C、黄、橙、红、绿、靛、蓝、紫

2.红、绿、蓝三色光混合可以得到()

A、黑光B、白光C、紫光

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见到彩虹?

利用家中的材料尝试制作彩虹。

6.光的反射现象

[科学概念目标]

1.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形成反射现象。

2.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3.我们之所以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上有光反射到眼睛里。

[科学探究目标]

1.能根据阴影、晃眼睛等生活情境发现光的反射现象,并提出探究问题及假设。

2.能通过实验发现光的反射规律。

[科学态度目标]

1.善于观察生活中光的反射现象,并产生探究的欲望。

科学严谨地对待实验,从实验现象中得出光的反射规律。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人们利用光反射原理发明了很多有用的器具。

2.认识到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重点】认识光的反射现象及应用。

【教学难点】探究认识光的反射现象规律。

【教学准备】

[学生]手电筒、小镜子、黑卡纸、长尾夹、小盒子、学生任务单。

[教师]教学课件。

1.以复习和学生曾经玩过的游戏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透明和半透明的物体会发生光的折射,那么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用一块小镜子在阳光下晃动,把反射的光斑投射到天花板或其他物体上。

教师可以提问:

“同学们,谁知道这是什么现象?

”,“这种现象是怎样形成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继续追问:

“光的反射有没有规律呢?

预设:

这是光的反射现象。

光照到镜面上,有反射回去了。

[设计意图]教师不断增加难度提问,从而让学生不断地思考,不断地产生兴趣。

活动一:

利用光进行“打地鼠”闯关游戏。

1.准备实验物品。

同学们,请你准备一个手电筒、一面小镜子。

2.小试牛刀第一关:

用一面镜子将光准确的投射到地鼠身上。

经验分享:

有同学发现:

手电筒发出的光从一边射到小镜子上,又从另一边射出去。

还有同学发现,光源和光斑在小镜子的两侧。

3.大显身手第二关:

用一面镜子将光准确并快速的投射到地鼠身上。

镜子基本上处在光斑和光源的中间。

有的同学发现:

入射光、镜子、反射光基本在同一平面上。

还有的同学发现,入射光、反射光、镜子、光斑,链接起来特别像等边三角形。

4.画一画光在镜面上的反射路线。

5.归纳总结光的反射规律。

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在镜面两侧。

并且三者在同一平面上。

6.资料卡。

与镜面反射相同,任何物体都能反射光,只不过是光在物体表面的反射情况有所不同。

我们能够看到物体就是因为他们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活动二:

挑战任务。

如何用手电筒发出的光,照亮被纸屏挡住的小盒子?

请你画一画光的传播路线。

三、研讨

1.你能画出光在镜面上的反射路线吗?

2.我们发现的光的反射规律相同吗?

1.生活中人们常常巧妙地利用光的反射解决难题。

汽车反光镜能使驾驶员看到车后面的情况,让驾驶员获取更广阔的视野,保障人身安全。

医生头上戴的额镜是凹面镜,可以把反射光聚在一起,使被照射的位置更亮。

2.提问:

你还能说出其他生活中人们利用光的反射解决难题的例子吗?

3.科学家利用光的反射原理测算出了地球与月球的距离。

五、课堂小结

你有哪些收获呢?

一、判断题。

1.反射后的光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2.把房间里的墙壁涂成白色,会使房间更明亮。

3.晚上灯亮后,就能看见书上的字了。

这是因为灯光照在书上,光又从书上反射到人的眼睛里的缘故。

二、多选题。

下列哪些现象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

A雨后出现彩虹B照镜子C月亮发光D放大镜

7.制作一个潜望镜

潜望镜利用了光的反射规律。

1.能通过对潜望镜内部结构的研究,探究潜望镜的基本原理。

2.通过亲自制作潜望镜,加深对光的反射原理的理解。

通过制作潜望镜的活动,使学生学会欣赏、评价他人的作品,尊重他人劳动成果,愿意合作交流。

能根据潜望镜的工作原理,利用生活中的材料,模拟制作潜望镜。

【教学重点】通过亲自制作潜望镜,加深对光的反射原理的理解。

【教学难点】制作潜望镜。

[学生]长纸盒、两面小镜子、胶带/双面胶、剪刀、铅笔、直角三角尺、学生任务单。

1.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光的反射现象,在最后,老师留了一个问题,你还能说出生活中人们利用光的反射解决难题的事例吗?

(1)牙科医生用小平面镜来观察患者的病牙。

(2)在舞蹈房里,演员们用镜子来观察自己的姿势和动作。

(3)科学家用潜望镜在地下室里观察火箭的发射。

(4)潜水艇在水下航行时,用潜望镜观察海面和空中的情况。

2.聚焦问题。

那么潜水艇工作人员在水下艇内工作,为什么能通过潜望镜观察到潜水艇周围甚至水面上的的情况呢?

潜望镜有什么神奇的功能呢?

它的内部构造又是怎样的呢?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揭开潜望镜的奥秘,亲自制作一架潜望镜。

3.潜望镜原理。

光水平射入到第一面镜子上,经第一次反射到第二面镜子,然后在经历第二次反射,水平射出进入到我们眼中。

我们发现两面镜子是平行的。

镜子与边成45度夹角,这样我们才能全部看到外面的情景。

二、制作制作步骤:

1.准备一个长纸盒,可以是牙膏盒、牛奶盒,也可以用一张厚卡纸制作一个长纸盒。

2.用直角三角板在纸盒两端上画一个与底部成45°

夹角的斜线。

两条线平行。

3.在纸盒在对立面上同样画两条斜线,保证平行且与底端成45°

夹角。

4.在纸盒画的四条线上,按照镜子的宽度做标记。

5.沿着与小镜片相同宽度的线段剪开。

共剪四条缝隙。

目的是插入小镜片。

6.把两面镜子分别插入纸盒开口,并保持镜子的反射面是相对的。

7.在镜子的反射面前各开一个窗口。

视频资料:

潜望镜是怎样工作的呢?

四、单元总结

同学们,到今天我们就完成了光单元的学习。

我们回顾一下本单元的核心内容。

1.有的光直接来自发光的物体,有的光来自反射光的物体。

能发光的物体叫作光源。

2.光源发出的光沿直线传播。

当行进中的光遇到物体时会发生反射或折射,会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会形成阴影。

4.光的反射原理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等等。

最后,希望同学们继续关注、探索光的奥秘。

一、单选题

1.制作一架潜望镜最少需要()片镜子。

A3B2C4D1

2.用潜望镜可以从它下面的孔看到上面孔外面的景物,这说明()

A光可以曲线传播。

B光是可以斜射的,通过光的斜射可以改变光的前进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