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规作图的历史和难题.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11311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9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尺规作图的历史和难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尺规作图的历史和难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尺规作图的历史和难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尺规作图的历史和难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尺规作图的历史和难题.doc

《尺规作图的历史和难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尺规作图的历史和难题.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尺规作图的历史和难题.doc

尺规作图的历史和难题

中国篇

俗话说: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究竟什么是“规”,什么是“矩”?

  “规”就是圆规,是用来画圆的工具,在我国古代甲骨文中就有“规”这个字.“矩”就像现在木工使用的角尺,由长短两尺相交成直角而成,两者间用木杠连接以使其牢固,其中短尺叫勾,长尺叫股.

  矩的使用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发明,山东历城武梁祠石室造像中就有“伏羲氏手执矩,女娲氏手执规”之图形.矩不仅可以画直线、直角,加上刻度可以测量,还可以代替圆规.甲骨文中也有矩字,这可追溯到大禹治水(公元前2000年)前.

  《史记》卷二记载大禹治水时“左准绳,右规矩”.赵爽注《周髀算经》中有“禹治洪水,……望山川之形,定高下之势,……乃勾股之所由生也.”意即禹治洪水,要先测量地势的高低,就必定要用勾股的道理.这也说明矩起源于很远的中国古代.

  春秋时代也有不少著作涉及规矩的论述,《墨子》卷七中说“轮匠(制造车子的工匠)执其规矩,以度天下之方圆.”《孟子》卷四中说“离娄(传说中目力非常强的人)之明,公输子(即鲁班,传说木匠的祖师)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可见,在春秋战国时期,规矩已被广泛地用于作图、制作器具了.由于我国古代的矩上已有刻度,因此使用范围较广,具有较大的实用性

国际篇

古代希腊人较重视规、矩在数学中训练思维和智力的作用,而忽视规矩的实用价值.因此,在作图中对规、矩的使用方法加以很多限制,提出了尺规作图问题.所谓尺规作图,就是只有限次地使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进行作图.

  古希腊的安那萨哥拉斯首先提出作图要有尺寸限制.他因政治上的纠葛,被关进监狱,并被处以死刑.在监狱里,他思考改圆成方以及其他有关问题,用来打发令人苦恼的无所事事的生活.他不可能有规范的作图工具,只能用一根绳子画圆,用随便找来的破木棍作直尺,当然这些尺子上不可能有刻度.另外,对他来说,时间是不多了,因此他很自然地想到要有限次地使用尺规解决问题.后来以理论形式具体明确这个规定的是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由于《几何原本》的巨大影响,希腊人所崇尚的尺规作图也一直被遵守并流传下来.

  由于对尺规作图的限制,使得一些貌似简单的几何作图问题无法解决.最著名的是被称为几何三大问题的三个古希腊古典作图难题:

三等分角问题:

将任一个给定的角三等分。

立方倍积问题:

求作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使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已知正方体体积的二倍。

化圆为方问题:

求作一个正方形,使它的面积和已知圆的面积相等。

这就是著名的古代几何作图三大难题,它们在《几何原本》问世之前就提出了,随着几何知识的传播,后来便广泛留传于世。

从表面看来,这三个问题都很简单,它们的作图似乎该是可能的,因此,2000多年来从事几何三大难题的研究颇不乏人。

也提出过各种各样的解决办法,例如阿基米德、帕普斯等人都发现过三等分角的好方法,解决立方倍积问题的勃洛特方法等等。

可是,所有这些方法,不是不符合尺规作图法,便是近似解答,都不能算作问题的解决。

其间,数学家还把问题作种种转化,发现了许多与三大难题密切相关的一些问题,比如求等于圆周的线段、等分圆周、作圆内接正多边形等等。

可是谁也想不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大作图难题就这样绞尽了不少人的脑汁,无数人做了无数次的尝试,均无一人成功。

后来有人悟及正面的结果既然无望,便转而从反面去怀疑这三个问题是不是根本就不能由尺规作出?

数学家开始考虑哪些图形是尺规作图法能作出来的,哪些不能?

标准是什么?

界限在哪里?

可这依然是十分困难的问题。

高斯的发现

历史的车轮转到了17世纪。

法国数学家笛卡尔创立解析几何,为判断尺规作图可能性提供了从代数上进行研究的手段,解决三大难题有了新的转机。

最先突破的是德国数学家高斯。

他于1777年4月30日出生于不伦瑞克一个贫苦的家庭。

他的祖父是农民,父亲是打短工的,母亲是泥瓦匠的女儿,都没受过学校教育。

由于家境贫寒,冬天傍晚,为节约燃料和灯油,父亲总是吃过晚饭就要孩子睡觉。

高斯爬上小阁楼偷偷点亮自制的芜菁小油灯,在微弱的灯光下读书。

他幼年的聪慧博得一位公爵的喜爱,15岁时被公爵送进卡罗琳学院,1795年又来到哥庭根大学学习。

由于高斯的勤奋,入学后第二年,他就按尺规作图法作出了正17边形。

紧接着高斯又证明了一个尺规作图的重大定理:

如果一个奇素数P是费尔马数,那么正P边形就可以用尺规作图法作出,否则不能作出。

由此可以断定,正3边、5边、17边形都能作出,而正7边、11边、13边形等都不能作出。

高斯一生不仅在数学方面做出了许多杰出的成绩,而且在物理学、天文学等方面也有重要贡献。

他被人们赞誉为“数学王子”。

高斯死后,按照他的遗愿,人们在他的墓碑上刻上一个正17边形,以纪念他少年时代杰出的数学发现。

最后的胜利

解析几何诞生之后,人们知道直线和圆,分别是一次方程和二次方程的轨迹。

而求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交点问题,从代数上看来不过是解一次方程或二次方程组的问题,最后的解是可以从方程的系数(已知量)经过有限次的加、减、乘、除和开平方求得。

因此,一个几何量能否用直尺圆规作出的问题,等价于它能否由已知量经过加、减、乘、除、开方运算求得。

这样一来,在解析几何和高斯等人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人们对尺规作图可能性问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从而得出结论:

尺规作图法所能作出的线段或者点,只能是经过有限次加、减、乘、除及开平方(指正数开平方,并且取正值)所能作出的线段或者点。

1837年,23岁的万芝尔以他的睿智和毅力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证明了立方倍积与三等分任意角不可能用尺规作图法解决

实际上万芝尔还证明了一个被称为高斯——万芝尔定理:

如果边数N可以写成如下形式N=2t·P1·P2……Pn,其中P1、P2、…Pn都是各不相同的形如22k+1的素数,则可用尺规等分圆周N份,且只有当N可以表成这种形式时,才可用尺规等分圆周N份。

根据这一定理,任意角的三等分就不可能了。

1882年,林德曼证明了π是无理数,化圆为方问题不可能用尺规作图解决,这才结束了历时两千年的数学难题公案.,宣布了多年来,人类征服几何三大难题取得了重大胜利。

正十七边形

步骤一

给一圆O,作两垂直的半径OA、OB,

在OB上作C点使OC=1/4OB,

在OA上作D点使∠OCD=1/4∠OCA作AO延长线上E点使得∠DCE=45度

步骤二

作AE中点M,并以M为圆心作一圆过A点,

此圆交OB于F点,再以D为圆心,作一圆

过F点,此圆交直线OA于G4和G6两点。

步骤三

过G4作OA垂直线交圆O于P4,

过G6作OA垂直线交圆O于P6,

则以圆O为基准圆,A为正十七边形之第一顶点P4为第四顶点,P6为第六顶点。

以1/2弧P4P6为半径,即可在此圆上截出正十七边形的所有顶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