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复习资料武汉理工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115660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概复习资料武汉理工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毛概复习资料武汉理工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毛概复习资料武汉理工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毛概复习资料武汉理工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毛概复习资料武汉理工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毛概复习资料武汉理工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毛概复习资料武汉理工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毛概复习资料武汉理工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毛概复习资料武汉理工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毛概复习资料武汉理工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毛概复习资料武汉理工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毛概复习资料武汉理工Word文件下载.docx

《毛概复习资料武汉理工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概复习资料武汉理工Word文件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毛概复习资料武汉理工Word文件下载.docx

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奋斗方向,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它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它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论述,为我们正在做的事业持续提供着宝贵的理论指导,它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4、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P21)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

邓小平理论贯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两个首要基本的理论问题,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动力、根本任务、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重大问题上,形成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构成了一个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除了上述几个方面外、还包括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统一战线、军队和国防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祖国完全统一、党的建设等理论。

5、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P22)

邓小平理论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民主精神,是中华民族振兴和发展的强大的精神支柱。

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它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指南,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与核心内容(P25)

“三个代表”的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人民本位”是“三个代表”的核心内容。

7、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与基本内容(P30)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的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

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坚持发展为了人民的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2)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协调发展就是努力做到“五个统筹”。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8、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P41)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9、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P43)

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

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实事求是也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

坚持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

做到实事求是,必然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

党的领导人在不同时期对思想路线阐述和发挥过程中,分别强调了解放思想,或与时俱进,或求真务实,都是根据不同实践环境和具体任务,针对在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所提出的重点要求,其目的和归宿,都是实事求是。

它们既然反映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的一脉相承性,又体现了结合实践发展在具体表现方面的时代特征。

所以,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通常把党的思想路线简明概括为“实事求是”,把党的思想路线称作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0、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P4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其精髓都是实事求是。

一方面,正是由于把握和运用了这个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和发展,才有了十六大以来的理论创新;

另一方面,这个精髓,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提出的创造性理论,都贯穿着实事求是的思想。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这个精髓,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形成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坚持这个精髓,在改革发展稳定、经济政治文化、内政国防外交、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新的发展战略;

构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理论,提出“三个代表”要求并把它同党的先进性联系在一起,等等。

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贯彻这个精髓,紧密结合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坚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着力点,扎扎实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坚持以搞好先进性教育活动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11、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P)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12、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经济纲领:

没收封建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政治纲领:

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文化纲领: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文化。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人民的科学的大众文化。

13、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理的现实可能性是什么?

(1)近代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事农村革命根据地在中国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2)受过大革命的影响,曾经有过高涨的革命群众运动的,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3)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是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的另一客观条件

(4)而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决策,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主观原因和条件。

1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正确理解和处理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就等于正确领导了中国革命。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

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15、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及其依据

过度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

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依据:

第一,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第二,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

第三,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出现了加工订货,经销代理,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第四,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度。

16、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认识及其意义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意义:

从理论上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以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在实践上为探索怎么建设社会主义开辟了广阔前景。

17、发展才是硬道理

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1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科学概念包含两层基本含义:

第一,从社会性质上说,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不成熟、不完善,还处在它的初级阶段,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1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及其原因

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1)是由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决定的:

近代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了我国只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2)是由我国现实国情条件决定的:

我国生产力和科技、教育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是由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和时代特点决定的,我国和西方国家还有较大的差距。

从根本上说,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是由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决定的。

20、三个有利于标准

“三个有利于”标准,即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

21、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

(1)稳定是前提。

稳定压倒一切。

没有稳定就无法改革。

(2)发展是目的。

发展是硬道理,中国所有问题的解决关键要靠自己。

(3)改革是动力。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改革、发展、稳定三者是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

发展是硬道理、是目的,我们要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集中力量把国民经济搞上去,为解决国内外一切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果动摇这个中心,我们就硬不起来。

改革开放是推动发展的动力,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发展和改革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

而社会稳定是发展经济、顺利进行改革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

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一切都无从谈起。

所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必须进一步巩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保持社会稳定。

2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

一是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的本质属性的概念,认为他们都是经济手段,二是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他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三是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

2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2)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缓解社会分配不均,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3在宏观调控上,由于存在着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和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国家对市场调控具有较雄厚的物质基础、牢固的政治基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对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可以较资本主义国家强的多,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的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把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结合起来。

2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及基本依据?

(P132)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其依据:

第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第二,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要求。

第三,一起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25.两个毫不动摇(P133)

两个毫不动摇是指:

第一,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第二,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26.公有制主体地位与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P134)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公有制在现实中要通过具体的形式来实现,即采取怎样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

公有制的性质与实现形式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

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都可以作为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只要控制权掌握在国家和集体手中,就能有效地实现公有制经济的性质。

27.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P136)

第一,市场经济要求市场主体多元化,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多种市场经济主体,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条件。

第二,通过竞争,促进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加速市场化改革,提高经济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

第三,外资企业的进入不仅会带来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而且还会带来一些与社会化生产规律和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经营方式和资本组织形式,可为我国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体制创新提供借鉴。

28.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和按生产要素的分配。

29.正确认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大政策,就是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的带动后富的,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先富是实现共富的捷径,共同富裕并不等于共同富裕、同等富裕。

奔向富裕是一个有先有后有快有慢逐步实现的过程,要求所有人、所以地区同时、同步同等富裕起来是不切实际的,必须允许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

共同富裕的构想正是这样提出的:

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富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先富不是目的,而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和手段。

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企业和其他人向他们学习。

30.正确理解这些概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31.依法治国的含义与意义?

含义: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也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1.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改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2.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3.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4.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32.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这是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总结执政经验,对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所作出的规律性认识,是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第三,依法治国是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总之,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当中,就不能把他们分割开来或对立起来。

33.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与原则?

必要性:

我国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他符合中国的国情,保证了人民以国家和社会主义的身份,充分发挥建设国家、管理国家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推进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他还不很完善,党和国家现行的具体领导制度、组织形式和工作方式还存在一些缺陷。

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原则: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准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既要态度积极,又要步子稳妥。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定不移的走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绝不能照搬西方政治模式。

3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战略地位?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发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慧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

3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中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基础。

3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

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特征,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其内容包括民主政治、公平正义、诚实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37.“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内容?

一个中国原则,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国家的主体部分是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在港澳台地区维持现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在港澳台地区设立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