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分式教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12860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30.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分式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最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分式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最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分式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最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分式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最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分式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最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分式教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最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分式教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最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分式教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最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分式教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最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分式教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最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分式教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最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分式教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最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分式教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最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分式教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最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分式教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最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分式教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最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分式教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分式教案.doc

《最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分式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分式教案.doc(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分式教案.doc

第十五章分式

15.1.1从分数到分式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分式概念.

2.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二、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难点:

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三、教学过程

1.让学生填写[思考],学生自己依次填出:

,,,.

2.问题:

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20千米/时,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实践,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

设江水的流速为x千米/时.

轮船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的时间为小时,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小时,所以=.

3.以上的式子,,,,有什么共同点?

它们与分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可以发现,这些式子都像分数一样都是(即A÷B)的形式.分数的分子A与分母B都是整数,而这些式子中的A、B都是整式,并且B中都含有字母.

[思考]引发学生思考分式的分母应满足什么条件,分式才有意义?

由分数的分母不能为零,用类比的方法归纳出:

分式的分母也不能为零.注意只有满足了分式的分母不能为零这个条件,分式才有意义.即当B≠0时,分式才有意义.

3、例题讲解

P5例1.当x为何值时,分式有意义.

[分析]已知分式有意义,就可以知道分式的分母不为零,进一步解

出字母x的取值范围.

(补充)例2.当m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1)

(2)(3)

[分析]分式的值为0时,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分母不能为零;分子为零,这样求出的m的解集中的公共部分,就是这类题目的解.

4、随堂练习

1.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9x+4,,,,,

2.当x取何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

(2)(3)

3.当x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1)

(2)(3)

5、小结:

谈谈你的收获

6、布置作业

7、板书设计

15.1.1从分数到分式

1、分式概念

2、分式有意义的条件例:

3、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练习:

四、教学反思:

分式与分数有许多类似之处,研究分式往往要类比分数,学生总体掌握得不错。

15.1.2分式的基本性质

(一)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

2.会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式约分。

3.渗透类比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二、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掌握约分。

难点:

灵活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式约分。

三、教学过程

第一步:

课堂引入

1.请同学们考虑:

与相等吗?

与相等吗?

为什么?

2.说出与之间变形的过程,与之间变形的过程,并说出变形依据?

3.提问分数的基本性质,让学生类比猜想出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分母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整式,使分式的值不变.

可用式子表示为:

==(C≠0)

第二步:

例题讲解

例2.填空:

(1)=

(2)=

例3.约分:

(1)

(2)

第三步:

随堂练习

1.填空:

(1)=

(2)=

2.约分:

(1)

(2)

第四步:

小结谈谈你的收获

第五步:

布置作业

第六步:

板书设计

15.1.2分式的基本性质

(一)

1、分式的基本性质例:

2、约分练习:

四、教学反思:

15.1.2分式的基本性质

(二)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

2.会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式通分。

3.渗透类比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二、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掌握通分。

难点:

灵活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式变形。

三、教学过程

第一步:

复习引入

1.判断下列约分是否正确:

(1)=

(2)=(3)=0

2.通分

和、和

第二步:

例题讲解

例4.通分:

(1)和

(2)和

[分析]通分要想确定各分式的公分母,一般的取系数的最小公倍数,以及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作为最简公分母.

第三步:

随堂练习

1.通分:

(1)和

(2)和

第四步:

小结谈谈你的收获

第五步:

布置作业

四、教学反思:

15.2.1分式的乘除

(一)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分式乘除法的法则2、会进行分式乘除运算.3.渗透类比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二、重点、难点

1.重点:

会用分式乘除的法则进行运算.2.难点:

灵活运用分式乘除的法则进行运算.

三、教学过程

1、课堂引入

1.出示P13本节的引入的问题1求容积的高,问题2求大拖拉机的工作效率是小拖拉机的工作效率的倍.

[引入]从上面的问题可知,有时需要分式运算的乘除.本节我们就讨论数量关系需要进行分式的乘除运算.我们先从分数的乘除入手,类比出分式的乘除法法则.

P14[观察]从上面的算式可以看到分式的乘除法法则.

[提问]P14[思考]类比分数的乘除法法则,你能说出分式的乘除法法则?

类似分数的乘除法法则得到分式的乘除法法则的结论.

2、例题讲解

P14例1.

(1)

(2)

[分析]这道例题就是直接应用分式的乘除法法则进行运算.应该注意的是运算结果应约分到最简,还应注意在计算时跟整式运算一样,先判断运算符号,在计算结果.

P15例2.

(1)

(2)

[分析]这道例题的分式的分子、分母是多项式,应先把多项式分解因式,再进行约分.结果的分母如果不是单一的多项式,而是多个多项式相乘是不必把它们展开.

P15例.[分析]这道应用题有两问,第一问是:

哪一种小麦的单位面积产量最高?

先分别求出“丰收1号”、“丰收2号”小麦试验田的面积,再分别求出“丰收1号”、“丰收2号”小麦试验田的单位面积产量,分别是、,还要判断出以上两个分式的值,哪一个值更大.要根据问题的实际意义可知a>1,因此(a-1)2=a2-2a+1

3、随堂练习

计算

(1)

(2)-8xy(3)

4、小结谈谈你的收获

5、布置作业

6、板书设计

15.2.1分式的乘除

(一)

1、分式乘除法的法则例:

2、分式乘除运算练习:

四、教学反思:

15.2.1分式的乘除

(二)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分式乘除法的法则2、熟练地进行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3.渗透类比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二、重点、难点

1.重点:

熟练地进行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2.难点:

熟练地进行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

三、教学过程

1、课堂引入计算

(1)

(2)

2、例题讲解

例4.计算

(1)

(2)

[分析]是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先统一成为乘法运算,再把分子、分母中能因式分解的多项式分解因式,最后进行约分,注意最后的计算结果要是最简的.

(补充)例.计算

(1)

=(先把除法统一成乘法运算)

=(判断运算的符号)

=(约分到最简分式)

(2)

=(先把除法统一成乘法运算)

=(分子、分母中的多项式分解因式)

==

3、随堂练习

计算

(1)

(2)

4、小结谈谈你的收获

5、布置作业

6、板书设计

15.2.1分式的乘除

(二)

1、分式乘除法的法则例:

2、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练习:

四、教学反思:

15.2.1分式的乘除(三)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分式乘方的运算法则2、熟练地进行分式乘方的运算3.渗透类比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二、重点、难点

1.重点:

熟练地进行分式乘方的运算.2.难点:

熟练地进行分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

三、教学过程

1、课堂引入

计算下列各题:

(1)==()

(2)==()(3)==()

[提问]由以上计算的结果你能推出(n为正整数)的结果吗?

2、例题讲解

例5.计算

(1)

(2)

[分析]第

(1)题是分式的乘方运算,它与整式的乘方一样应先判断乘方的结果的符号,再分别把分子、分母乘方.第

(2)题是分式的乘除与乘方的混合运算,应对学生强调运算顺序:

先做乘方,再做乘除.

3、随堂练习

1.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成立,并改正.

(1)=

(2)=(3)=(4)=

2.计算

(1)

(2)

(2)

(3)(4)(5)

4、小结谈谈你的收获

5、布置作业

6、板书设计

15.2.1分式的乘除(三)

1、分式乘方的运算法则例:

2、分式乘方的运算练习:

四、教学反思:

15.2.2分式的加减

(一)

一、教学目标:

(1)熟练地进行同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的运算.

(2)会把异分母的分式通分,转化成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

(3)渗透类比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二、重点、难点

1.重点:

熟练地进行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的运算.

2.难点:

熟练地进行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的运算.

三、教学过程

1、课堂引入

1.出示问题3、问题4,教师引导学生列出答案.

引语:

从上面两个问题可知,在讨论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时,需要进行分式的加减法运算.

2.下面我们先观察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请你说出分数的加减法运算的法则吗?

3.分式的加减法的实质与分数的加减法相同,你能说出分式的加减法法则?

4.请同学们说出的最简公分母是什么?

你能说出最简公分母的确定方法吗?

2、例题讲解

例6.计算

(1)

(2)

[分析]第

(1)题是同分母的分式减法的运算,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减,第二个分式的分子式个单项式,不涉及到分子是多项式时,第二个多项式要变号的问题,比较简单;

(补充)例.计算

(1)

(2)

解:

=

====

3、随堂练习

计算

(1)

(2)

4、小结谈谈你的收获

5、布置作业

6、板书设计

15.2.2分式的加减

(一)

1、同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的运算例:

2、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的运算练习:

四、教学反思:

15.2.2分式的加减

(二)

一、教学目标:

1、明确分式混合运算的顺序2、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3、渗透类比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二、重点、难点

1.重点:

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2.难点:

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

三、教学过程

1、课堂引入

1.说出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2.教师指出分数的混合运算与分式的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2、例题讲解

例8.计算

(1)

(2)

[分析]这道题是分式的混合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

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运算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

(补充)计算

(1)

(2)

[分析]这道题先做乘除,再做减法,把分子的“-”号提到分式本身的前边.

解:

=

=

=

=

3、随堂练习

计算

(1)

(2)

(3)(4)计算,并求出当-1的值.

4、小结谈谈你的收获

5、布置作业

6、板书设计

15.2.2分式的加减

(二)

1、分式混合运算的顺序例:

2、分式的混合运算练习:

四、教学反思:

15.2.3整数指数幂(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道负整数指数幂=(a≠0,n是正整数).2.掌握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3.会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小于1的数.4、渗透类比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二、重点、难点1.重点:

掌握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2.难点:

会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小于1的数.

三、教学过程

1、课堂引入

1.回忆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1)同底数的幂的乘法:

(m,n是正整数);

(2)幂的乘方:

(m,n是正整数);

(3)积的乘方:

(n是正整数);

(4)同底数的幂的除法:

(a≠0,m,n是正整数,m>n);

(5)商的乘方:

(n是正整数);

2.回忆0指数幂的规定,即当a≠0时,.

3.你还记得1纳米=10-9米,即1纳米=米吗?

4.计算当a≠0时,===,再假设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a≠0,m,n是正整数,m>n)中的m>n这个条件去掉,那么==.于是得到=(a≠0),就规定负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当n是正整数时,=(a≠0).

2、例题讲解

例9.计算

(1)20=

(2)2-3=(3)(-2)-3=

例10.计算

(1)x2y-2·(x-2y)3

(2)(2×10-3)2÷(10-3)3

例11.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0.003009-0.0000000307

3、随堂练习

1.填空

(1)-22=

(2)(-2)2=(3)(-2)0=

2.计算

(1)(x3y-2)2

(2)x2y-2·(x-2y)3(3)(3x2y-2)2÷(x-2y)3

3.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0.00004,-0.034,0.00000045,

4.计算(3×10-8)×(4×103)

4、小结谈谈你的收获5、布置作业.

6、板书设计

15.2.3整数指数幂

1、负整数指数幂例:

2、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练习:

3.会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小于1的数

四、教学反思:

15.3分式方程

(1)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式方程的意义.

2.使学生掌握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一般解法.

3.了解解分式方程解的检验方法.从而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

2.教学难点:

检验分式方程解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及引入新课提问:

什么叫方程?

什么叫方程的解?

(二)新课

板书:

分式方程的定义.

分母里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分式方程.以前学过的方程都是整式方程.

练习:

判断下列各式哪个是分式方程.

解:

两边同乘以最简公分母2(x+5)得2(x+1)=5+x2x+2=5+xx=3.

检验:

把x=3代入原方程

左边=右边∴x=3是原方程的解.

例2:

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20千米/时,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的时间,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

分析:

设江水的流速为v千米/时,可列方程=解方程得:

v=5

检验:

v=5为方程的解。

所以水流速度为5千米/时。

(三)课堂练习:

(四)小结:

谈谈你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16.3分式方程

(1)

1、分式方程的定义例:

2、分式方程的解法练习:

四、教学反思:

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是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转化思想),基本方法是去分母(方程左右两边同乘最简公分母),而正是这一步有可能使方程产生增根.让学生在学习中讨论从而理解、掌握.启发式设问和同学讨论相结合,使同学在讨论中解决问题,掌握分式方程解法.

16.3分式方程

(2)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按一般步骤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2、使学生检验解的原因,知道解分式方程须验根并掌握验根的方法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重点难点:

.

1.重点:

会按一般步骤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2.难点:

了解分式方程必须验根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解方程:

(1)

(2)

思考:

上面两个分式方程中,为什么

(1)去分母后所得整式方程的解就是

(1)的解,而

(2)去分母后所得整式的解却不是

(2)的解呢?

2.讨论

(1)为什么要检验根?

(2)验根的方法

3.应用

例1解方程

4、课堂练习

解方程

5、小结:

谈谈你的收获

6、布置作业

7、板书设计

16.3分式方程

(2)

1、分式方程的解法例:

2、验根的方法练习:

四、教学反思:

15.3分式方程(3)

一、教学目标:

1.会分析题意找出等量关系.

2.会列出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重点、难点

1.重点:

利用分式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

列分式方程表示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解分式方程的步骤

2.列方程应用题的步骤是什么?

(1)审;

(2)设;(3)列;(4)解;(5)答.

3.由学生讨论,我们现在所学过的应用题有几种类型?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基本上有五种:

(1)行程问题:

基本公式:

路程=速度×时间

而行程问题中又分相遇问题、追及问题.

(2)数字问题

在数字问题中要掌握十进制数的表示法.

(3)工程问题

基本公式:

工作量=工时×工效.

(4)顺水逆水问题

v顺水=v静水+v水.v逆水=v静水-v水.

(二)新课

例3.两个工程队共同参加一项筑路工程,甲队单独施工1个月完成总工程的三分之一,这时增加了乙队,两队又共同工作了半个月,总工程全部完成。

哪个队的施工速度快?

例4:

从2004年5月起某列列车平均提速v千米/时。

用相同的时间,列车提速前行驶s千米,提速后比提速前多行驶50千米,提速前列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三)课堂练习

乙分别从相距36千米的A、B两地同时相向而行.甲从A出发到1千米时发现有东西遗忘在A地,立即返回,取过东西后又立即从A向B行进,这样二人恰好在AB中点处相遇,又知甲比乙每小时多走0.5千米,求二人速度.

(四)小结:

谈谈你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15.3分式方程(3)

1、列方程解实际问题的步骤例:

2、应用题的几种类型练习:

四、教学反思:

分式全章小结(2课时)

第一课时综合复习

一、知识结构

二、重要知识与规律总结

(一)概念

1、分式:

(A、B为整式,B≠0)

2、最简公分母:

各分母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

3、分式方程:

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

(二)性质

1、分式基本性质:

(M是不等于零的整式)

2、幂的性质:

零指数幂:

=1(a≠0)

负整指数幂:

(a≠0,n为正整数)

科学记数法:

a×,1≤|a|<10,n是一个整数。

(三)分式运算法则

分式乘法:

将分子、分母分别相乘,即

分式除法:

将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即

分式的加减:

(1)同分母分式相加减:

(2)异分母分式相加减:

分式乘方:

(b≠0)分式开方:

(a≥0,b>0)

(四)分式方程解法

1、解题思想:

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

2、转化方法:

去分母(特殊的用换元法)。

3、转化关键:

正确找出最简公分母。

4、注意点:

注意验根。

三、学习方法点拨www.12999.com

1、两个整数不能整除时,出现了分数;类似地,两个分式不能整除时,就出现了分式。

因此,整式的除法是引入分式概念的基础。

2、分式的基本性质及分式的运算与分数的情形类似,因而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不断地与分数的情形进行类比,以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3、解分式方程的思想是把含有未知数的分母去掉,从而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来解,这时可能会出现增根,必须进行检验。

学习时,要理解增根产生的原因,认识到检验的必要性,并会进行检验。

4、由于引进了零指数幂和负整指数幂,绝对值较小的数也可以用科学记数法来表示。

四、布置作业:

课本第16章复习题。

第二课时专题讲解

一、分式运算中的常用技巧

分式的运算以分式的概念、分式的基本性质、运算法则为基础,其中分式的加减运算是难点,解决这一难点的关键是根据题目的特点恰当的通分,并以整式变形、因式分解为工具进行计算。

分式运算既突出了代数式的运算、变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注重了数学的思想方法,在历年考试中是必考的重点内容之一,若能根据特点灵活选择解法,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约分求值:

分母或分子是多项式时,先把分子、分母因式分解后约分求值。

计算:

.

解:

原式=

2、分步通分,逐步计算:

以下题的解法加以说明,该题采用“分步通分法”,先将前两个分式通分,所得结果再与后面的分式通分,达到化繁为简。

若一次性全面通分,计算量将非常大。

我们在解题时既要看到局部特征,又要有全面考虑。

计算:

解:

原式=

3、合理搭配,分组通分:

分组通分,可以降低难度,见下题。

已知x=1+,那么=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先将第一、三项通分,然后再与第二项计算,最后代入求值。

二、分式求值中的常用技巧

分式求值在中考中出现频率较高且方法灵活,有时出现条件或所求代数式不易化简变形,当把代数式的分子、分母颠倒后,变形就容易了,这样的问题通常采用倒数法(把分子、分母倒过来)求值,见例1。

例1、已知,求的值。

解:

∵,∴x≠0,∴,即。

∴,∴=。

2、活用公式变形求值:

若能对公式进行熟练地变形运用,可给解题带来极大方便,见例2。

例2、已知x2-5x+1=0,求的值。

解:

由x2-5x+1=0,知x≠0,由此得。

3、设k求值法(也可叫参数法):

当已知条件以连等式出现时,可用设k法解题较简便,见例3。

例3、已知:

,求的值。

解:

设=k,∴b+c=ak,c+a=bk,a+b=ck。

∴b+c+c+a+a+b=ak+bk+ck,

∴2(a+b+c)=k(a+b+c),(a+b+c)(2-k)=0

即k=2或a+b+c=0,代入到=k中。

∴原式=。

即原式=或原式=-1。

4、整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