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养殖技术规范方案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12965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53.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虾养殖技术规范方案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对虾养殖技术规范方案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对虾养殖技术规范方案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对虾养殖技术规范方案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对虾养殖技术规范方案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对虾养殖技术规范方案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对虾养殖技术规范方案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对虾养殖技术规范方案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对虾养殖技术规范方案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对虾养殖技术规范方案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对虾养殖技术规范方案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对虾养殖技术规范方案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对虾养殖技术规范方案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对虾养殖技术规范方案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对虾养殖技术规范方案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对虾养殖技术规范方案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对虾养殖技术规范方案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对虾养殖技术规范方案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对虾养殖技术规范方案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对虾养殖技术规范方案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虾养殖技术规范方案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

《对虾养殖技术规范方案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虾养殖技术规范方案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对虾养殖技术规范方案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

蓄水池可建于低一些的地方,便于利用潮差纳水,但也应便于排水。

对虾养殖池应考虑:

⑴虾池建成后,易自动排干池水,方便收获和处理池底。

(2)地势太高,增加提水本钱。

(3)养殖池应接近取水点。

(4)应避开林地、红树林及耕地。

(5)选择地势平坦交通方便的地区。

(6)必须对地质作详细勘察,进展土壤、底质化学分析,特别是在沙质地区,酸性土壤或潜在酸性土壤建池,需建预防养殖池水漏渗、酸化的工程设施。

2水文与水质

调查该区的潮汐状况、历年最高水位、海区淤积、冲刷情况、海水周年的盐度及水质变化。

选择潮流通畅、海水盐度一般不高于35,最低不低于1的海区,但以半咸水海区最适合养虾。

酸碱度应在7.8-8.6之间。

水源应选在避开工农业生产排污区,主要水质指标应不超过对虾养殖要求的平安浓度及NY5052-2001海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

建立凡纳对虾精养池的地区,最好有可用于养殖使用的地表淡水资源,如河流、水库等,方便调节养殖池盐度。

3气象条件

调查了解当地气温、水温周年变化,年降雨量,最大日降雨量,雨量季节分布,经过养殖场区的积雨面积。

尽量选择雨量适中,每日的日照时数较多的地区建池。

4生物资源

调查建场附近的生物资源状况,敌害生物、病原宿主生物的种类、数量、繁殖期等。

5社会条件

建场主要的社会条件:

a.具有全天候的道路及通讯工具,以便于运输生产资料及产品,保障与外界的联系方便。

b.有充足的电力供给,养虾场还应有备用的发电机组。

C.劳力资源丰富。

d.社会治安良好。

e.饲料来源充足。

f.生活用水方便等生活条件。

6旧养殖池的改造

根据小面积池塘精养要求,可逐步对原有不适于凡纳对虾精养的养殖池进展改造,要求到达如下标准:

(1)养殖池的单池面积为3-5亩。

(2)池深应达2.5-3米。

⑶池塘保水性能好,排水可彻底自流排干。

(4)建蓄水池。

⑸进排水渠道分开。

(6)按安康养殖管理要求配置设备或设施。

(4)养殖池及其配套建筑设计要求

1养殖池

养殖池塘的适宜面积为5-7亩,圆形或方形切角。

如果为长方形,长宽比不应大于3:

2,池深2.5-3米,养殖期可保持水深2米以上。

池底平整,向排水口略倾斜,比降0.2%,做到池底积水可自流排干,以利晒池和清洁处理池底。

养殖池底及池壁不渗漏水,如有渗漏,必须加防渗漏材料,例如可用塑胶膜铺设池底和池壁。

为防止池坝坍塌,土质含砂量较多时应护坡。

排水设施可用排水闸,或使用管道。

排水闸闸底高程要低于池内最低处20厘米以上,以利排水。

排水闸上部设活动闸板、以备暴雨时排出表层淡水。

圆形虾池也可在池中心建排水设施。

养殖池进水通常采用管道或渠从池坝上进水,紧贴池壁修导流槽,以免冲刷堤坝。

养殖池进水口处设两道闸槽,一个用以设滤水网,另一个设当水板。

2蓄水池

建蓄水池的目的是为了存储养殖用水,经沉淀、净化、降低病原微生物及病原体数量,改善水质的物理、化学、生物因子参数,使其到达对虾需要的养殖池用水标准。

通常蓄水池水容量为总养殖水体的1/3。

为处理用水方便,3-5个养殖池可配备一个蓄水池。

蓄水池内可放养少量滤食贝类、鱼类,适当繁殖水草、挺水植物等。

在疾病流行期,蓄水池进水后应先用消毒剂处理。

蓄水池必须有排水闸,保证能完全排干,以利每年清污消毒。

蓄水池应设渠道或管道与养殖池相通,用水泵向养殖池供水,水泵的功率应与渠道或管道配套。

3养殖废水处理池

采用循环用水方式,养殖池的水排出后,应先进入处理池,经过净化处理后,再进入蓄水池。

采用有限水交换系统,养殖后的废水,应经处理池,净化处理后,排入排水沟。

4进、排水渠道

为保护水源,保证养殖用水质量,预防病原传播,在集中的对虾养殖区,需要建立进、排水渠道,协调各养殖场、养殖池的进、排水。

进水口与排水口应尽量远离。

新建虾场的排水口不得设在已建虾场的进水口或扬水站附近。

根据水力学原理设计进、排水渠道的断面,防止因流速过大冲损渠道,或因水量过大溢出渠外。

排水渠除考虑正常换水量需要外,还应考虑暴雨排洪及收虾时急速排水的需要,所以排水渠的宽度应大于进水渠,其渠底一定要低于各相应虾池排水闸闸底30厘米以上。

5提水设备及扬水站

养虾场,必需设置提水设备。

有些养殖区必要时可建大型扬水站,统一提水,供各养殖场使用。

通常使用轴流泵提水。

该类型水泵,扬程低,抽水量大,节省电能。

水泵日提水量应到达养殖池总蓄水量的10%-20%o

6增氧设备及必备的分析仪器

增氧机,可选用水车式增氧机或叶轮式增氧机。

通常按每千瓦负荷1-2亩养殖池配置,高密度精养,按每千瓦负荷500千克对虾设置。

增氧机应正确安装使用,注意用电平安。

进展工厂化超精养养殖,水体内对虾密度较高,为预防增氧机械伤虾,宜采用充气方式充氧。

在无电源地区可选用柴油机带动的增氧设备。

每个养殖场必须设置备用发电机,保证全天候不断电。

应备有环境因子检测分析室,必须配置的仪器及设备有:

生物显微镜、盐度计〔或比重计〕、水温计、溶解氧测定仪器、酸度计、透明度盘。

有条件的养殖场还可设置氨氮、总碱度、生化耗氧量等检测仪器、微生物培养设备、病原检测的染色液,试剂盒等。

7设置防蟹屏障

在滩涂蟹类比较多的地区,为防止携带白斑综合症病病毒的蟹类进入养殖池,传染病毒,可在每个养殖池堤上,围置高30-40厘米的光滑塑料膜或薄板,作为防蟹隔离墙。

(5)养殖水系统及养殖程序

1应用有限水交换养殖水系统

有限水交换方式,实际上是一种半封闭式的用水系统。

其特点是放苗前,向养殖池注满清洁的根本上没有病原的养殖用水后,或养殖池注满水经消毒清野处理以后,在放苗后的养殖过程中不再进展大水量交换。

养殖用水流程为:

水源一蓄水池—过滤或杀灭敌害生物—养殖池一废水处理池一海域。

养殖前期、中期不换水,为保持水位,只添加水,不排水。

使用水质调控技术,例如使用增氧机、水质改进剂、有益微生物、调控单细胞藻类等措施保持良好稳定的水质。

如水环境出现恶化,必须换水时,使用蓄水池水,少量添加少量排放,每日换水量不超过10%。

养殖排换水和处理池、蓄水池相配合。

养殖用水,经过蓄水池沉淀、净化处理,循环使用。

一种经济简单循环用水模式的流程为:

水源-蓄水池-过滤、消毒一>养殖池一>沉淀池T生物净化一>消毒T过滤T养殖池。

在盐度较低的海区可利用冬季病原微生物比较少的季节贮蓄海水,在蓄水池长期沉淀蓄水净化。

放虾苗前,如盐度不超过32可作为养殖用水。

如养殖水源的海水盐度在30以上,为预防长期蓄储盐度升高,可在养殖对虾放苗前一个半月,将蓄水池清池后,纳满海水,经过两周以上净化,供养殖池使用。

在地表淡水丰富的地区,可利用淡水调节养殖用水盐度。

凡纳对虾养成期使用低盐度水有利于预防对虾白斑综合症。

2对虾养殖的主要工艺程序

凡纳对虾养殖周期,一般需要3-4个月。

我国养虾地区,南、北方气候有很大差异,通常南方的广东、广西、海南等省沿海,由于全年气候温和,对虾养殖可以进展两个生产周期。

而北方地区那么只能养殖一个生产周期。

根本的养殖过程为:

水源进入蓄水池,经沉淀、消毒、过滤后,进入已消毒的养殖池,首先肥水繁殖根底饵料,然后放苗,经过80-120天养殖,即可收获。

收获时排出的养殖废水,经沉淀净化处理达排放的水质标准后,排入海区。

准备进入下一个养殖周期,首先,将收虾后的养殖池内积水排干,然后封闸,进展去除养殖场、虾池污物及杂物,翻耕暴晒虾池底泥、维修堤坝、渠道、闸门等,清洗虾池底表泥沙并翻晒池底,进展养虾池消毒后,开场养殖。

(6)放苗养殖前的准备工作

1清污整池

对虾全部收获之后,应将养殖池及蓄水池、沟渠等积水排净,封闸晒池,维修堤坝、闸门,并去除池底的污物杂物,特别要去除丝状藻。

沉积物较厚的地方,去除后应翻耕曝晒或反复冲洗,促进有机物分解排出池外。

2消毒除害

清污整池之后,必须去除不利于对虾的敌害生物、致病生物及携带病原的中间宿主等,尤其注意对白虾、穴居甲壳类如蟹类、美人虾的杀灭工作。

并对养殖池、蓄水池及所有渠沟进展消毒,去除病原细菌、病毒及其它有害微生物。

消毒药物,可选用含氯消毒剂、含碘消毒剂、氧化剂等,药物严格按使用说明应用。

严禁使用易引起人畜中毒的药品。

消毒方法通常采用水溶液消毒,可将池内注水10-20厘米,药物溶入水后,搅动均匀,并将药物泼到药水溶液浸泡不到的堤坝等地方。

经常使用的药物有以下几种:

生石灰:

每立方米水体用量为1-2.0千克,均匀撒入池中。

可杀灭鱼、虾及微生物。

如池底为酸性土壤,可酌情加大生石灰使用量。

漂白粉:

每立方米水体参加含有效氯25%-32%的漂白粉50-70克,可杀灭原生动物、病毒、细菌等病原生物,主要作为消毒药物使用。

茶子饼:

使用时将茶子饼粉碎,用水浸泡数小时。

按每立方米水体15-20克的用量撒入水中,经1-2小时即可杀死鱼类,该药对贝类也可杀灭。

茶皂素:

药效与茶子饼一样,但使用量应按每立方米水体加1-2克,用量撒入水中。

3纳水及繁殖根底饵料

根据水源及水处理条件决定蓄水时间,水源比较清洁,虾池进水前几天进水蓄水即可,但是如果水源水质复杂,那么需要向蓄水池早进水。

对虾养殖池用水来源于蓄水池或沉淀池,并经砂滤或80目筛网过滤。

养殖池消毒完毕,一至两天后,可开场纳水,繁殖根底饵料、微藻及有益细菌。

主要措施是施用肥料、有益细菌制剂,繁殖优良单细胞藻类及有益细菌,小型底栖生物。

新建的养殖池,可施有机肥如发酵鸡粪、厩肥,每亩15-20千克〔干重〕。

水色开场变浓,添加水至1.5米。

老虾池可施用化肥,氮磷比为5:

1,屡次施用,首次加氮肥量为2-4克/米L以后每2-3天施一次,用量是首次的1/2。

可施有利于单胞藻繁殖的微量元素肥料、复合化肥等。

放苗前池水透明度应到达40-50厘米。

浮游植物繁殖后,如水色又变清,应查明原因,重新肥水。

肥水期间可参加光合细菌等有益细菌,每亩适用量依据菌种、菌液中的含菌量而定,例如使用光合细菌,活菌量如果不低于8亿个/毫升,那么每亩至少施用10升。

主要撒播在池底,以后定期20天施用一次。

施用其它有益细菌,按产品的生产单位规定方法使用。

肥水期间,每天可在中午开动1-2小时增氧机。

纳水繁殖根底饵料,在北方水温一般在20C。

以下,至少需20-30天,在我国南方地区水温在20C。

以上时,虽然通常10天左右,水色及透明度到达放苗要求,即可放苗,但是适当增加繁殖根底饵料的时间,对增加池内根底饵料数量有重要作用。

(7)虾苗的选择和运输

1虾苗选择

选择安康虾苗,是提高对虾养殖成活率的重要环节。

购苗前,应对苗源进展病毒等重要病原检疫,重点检测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使用PCR检测,选择检测为阴性的虾苗。

肉眼观察,安康虾苗应有如下特征:

体长要求:

凡纳对虾虾苗0.7-1厘米以上。

外形:

群体发育整齐,体形肥壮、身体呈半透明状态,形态完整,无断肢损伤与畸形,体表光滑,无外部寄生物及附着污物;

活动:

活动强壮有力,对外界刺激反响灵敏,触动有弹跳反响,例如不活动时,轻轻触动那么有快速反响。

虾苗游动活泼,游泳时身体平直,•对水流刺激,逆流能力强;

外观身体内部状态:

腹节肌肉饱满透明,外观清亮。

肝胰腺饱满;

全身色素细胞成褐、黑色星状分布。

附肢色素细胞深棕色、褐色。

胃肠充满食物、肠道直;

如观察虾苗身体瘦弱、无游泳顶流能力、肝脏和消化道白浊、肠道弯曲或过粗,体色发红、白浊者均属不安康虾苗。

体表有聚缩虫,可以屡次观察,如果一、二天内可以蜕皮,只要其它指标符合要求,也是安康苗。

但是,聚缩虫严重者,应慎重。

2虾苗计数。

虾苗计数可采用无水或带水称重法,也可采用干容量法计数。

无水称重法:

用60目筛网做一个直径20厘米的网盘,用网盘捞取虾苗,待不淌水时称重,去掉网盘湿重,算出纯重,计量每克尾数后按重量求得总虾苗数。

每次称苗不要太多,以免虾苗相互挤压伤苗。

注意操作轻快。

带水称重法:

先取少量虾苗,用药物天平称取净重,计数单位重量尾数。

用10升塑料桶,加6-7升水,称重。

然后用捞网捞入虾苗,倒入虾苗时,捞网应不淌水为准。

称塑料桶总重,计算纯苗重。

注意称量对虾苗的密度不可太大,时间不可拖得太长,预防对虾虾苗缺氧死亡。

称量的虾苗量,每桶次不得超过500克。

干容量法:

用一个底部为筛网或具多孔的小杯,捞取一杯虾苗,计量杯内虾苗数。

然后以此杯为量具,捞苗计数。

3虾苗运输。

虾苗运输,应根据路程远近、运输时间及运输者所具备条件而定。

通常近距离,可采用帆布桶内衬尼龙袋运输,远距离使用尼龙袋充氧运输。

帆布桶运输:

直径80厘米的帆布桶,加水1/3,在水温20C。

以下时,每0.1立方米水体可装全长1厘米虾苗10万-15万尾,可经受5-8小时运输。

帆布桶内衬大塑料袋,桶内装水1/3,充氧,扎口运输,运输量可增大至40万-50万尾。

尼龙袋运输:

使用容量为10升的尼龙袋,装水1/3,可运输全体长为1厘米虾苗1万-2万尾。

充入氧气,在20C。

左右的气温下,可经受10-15小时运输。

在我国南方地区,运苗应避开中午高温时间。

(6)虾苗中间培育

虾苗中间培育,是指将全长0.7-1厘米的虾苗,在小型池塘培育到达体长2.5-3厘米的大规格虾苗的过程。

目的是提高养成的成活率,减少养成池的使用时间,同时大苗成活率相对稳定,便于准确估计投饲量。

1中间培育池

中间培育池可利用养成池培育,最好是修建专用温室或塑料大棚的培育池。

中间培育池,水深为1.0米,池底坡度大,比降为顶,方便顺利排干池水。

排水闸门应具有安装锥形袖网的闸槽。

在北方地区,使用塑料大棚有利于提高池水温度,减轻水温的日变化,可提高虾苗成活率。

等国家和地区的限制,•质量保障体系不健全,养殖生产者的质量意识不高,对养殖过程中盲目使用各种抗菌素、消毒剂和水质改进剂等渔药现象突出。

b.优良苗种覆盖率偏低,亲体依赖进口问题较为突出。

尚没有进展良种的选育工作,缺乏安康虾苗,所培育的苗种质量难以保证,导致成活率低。

c.多数养殖生产根底条件较差,养殖池塘较大,水深较浅,技术配套程度不高,虾池年久失修,进排水系统设置不合理,增氧机等必要的生产设备配套缺乏等。

存在的这些问题,在北方地区尤为严重。

d.凡纳对虾虽然抗逆性较强,但是,对虾病毒性疾病例如WSSV、TSV病害仍然严重。

目前,由于病害风险,生产者普遍提早收获,造成产品规格偏小,影响了出口率,出口价格也偏低。

e.局部地区放养池密度过大,排出的养虾废水超过了海区的自净能力。

要解决当前存在问题,必须解决下述关键技术环节。

a.加快凡纳对虾养殖的良种培育开发,建立高安康遗传改进体系。

逐步形成凡纳对虾养殖良种培育中心和较现代化的良种实验基地,以加速实现良种化,保证凡纳对虾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开展。

要加快对虾良种选育基地建立。

b.应强化苗种检疫制度,加强苗种管理和质量监视,促进苗种生产管理的标准化、标准化和法制化,对育苗生产和经营等单位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指导企业按标准组织生产,防止病害带入和传播。

c.加强凡纳对虾养虾业的宏观调控。

把养虾面积控制在一个适宜的范围内,提倡负责任养殖观念,努力把养虾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养殖方式应该以集约化为主。

制订水产动物养殖法规,科学利用环境和生态的关系,采取调整优化养殖构造和水生生物自净、理化处理等综合技术,加强对养殖自身污染

2放苗及放苗量

放苗前,应清池、消毒,繁殖浮游生物。

当池水透明度达30-40厘米,即可放苗。

在放苗前,注意中间培育池水的盐度、水温,应与育苗池盐度、水温接近。

室外培育池如果没有增氧条件,每亩放苗量可达10万-15万尾。

在温室及塑料大棚内有充气条件,每亩放苗量可达50万-100万尾。

3中间培育管理

中间培育主要管理工作是,做好水环境与投饵管理。

放苗前应使用化肥肥水,水色为黄绿色、绿色、黄褐色。

透明度为0.3-0.4米。

建议使用充气设施,主要水质参数为:

溶解氧5毫克/升以上,总氨氮0.6毫克/升以下,pH值7.8-8.6,水温为26-28°

Co在培育过程中,应对盐度逐步调整,出苗时应该到达与养成的养殖池盐度一致。

出池前几天,应将水温调整到与养成池一致。

饵料可以使用微颗粒配合饵料,但是尽可能投喂一些活卤虫、洗清洁的,剁碎的鲜贝肉。

控制投饵量为摄食量的70%-80%。

控制饲料使用量以防水质恶化。

中间培育期一般为20天,培育后期,酌情少量换水,每日换水量不超过3-5%。

每日屡次投饵,每次少量。

使用鲜活卤虫前,须对卤虫作WSSV病原检测。

4收苗

虾苗体长达2-2.5厘米后,应及时收苗放入养成池。

收苗,可使用小型推网。

有闸门暂养池,出苗使用末端连活水网箱的袖网。

网箱长2-3米,宽1.5米,高1米。

缓慢放水收苗,虾苗切勿在网箱内长时间积压。

容量为10升的塑料桶,一次称苗不应超过1公斤虾苗。

(8)养成池放苗

养成池放苗,可根据每个养殖场的具体情况,选择放养经中间培育苗或者选择未经中间培育的虾苗。

1放苗条件

A.养成池水深应达1米以上,养殖池内的微藻以绿藻、硅藻、金黄藻类为主,水色为黄绿色、黄褐色、绿色。

透明度在40厘米左右。

B.虾池日最低水温:

放养凡纳对虾虾苗水温应在22C。

以上。

C.养殖池盐度为32以下。

池水盐度与虾苗培育池盐度差不应超过5C°

O养殖池盐度与育苗池盐度〔或中间培育池盐度〕相差大于5以上,应逐步调节育苗池或中间培育池盐度,使虾苗驯化适应。

通常24小时内逐渐过渡的盐度差不应超过3-5O

D.养殖池水pH值在7.8-8.6之间。

E.大风、暴雨天不宜放苗。

2放苗密度

可根据养殖条件适当增加或减少放苗量。

室外池,增氧条件较差的养殖池,通常每亩放养全长1厘米虾苗3万-4万尾;

经过中间培育体长2.5-3厘米的虾苗,成活率高,每亩放苗量为2万-3万尾。

条件较好的小面积集约化养殖,每平方可放苗100-150尾。

3放苗本卷须知

A.放苗前,必须先对养殖池水水质进展分析,确认符合养殖水质条件,方可放苗。

B.为了使虾苗购进后适应虾池的温度和酸碱度。

可将装有虾苗的塑料袋浮放在养殖池水面。

使袋内外温度到达平衡,翻开塑料袋,向袋内缓慢参加池水直到袋内水外溢,使虾苗逐步散入池中。

C.放苗点,应在池水较深的上风处。

D.每个养殖池,应一次放足同一规格的虾苗。

E.为了观察放苗后的急性死亡情况,可在养殖池放网箱,放100尾虾苗观察24小时。

网箱内可适量投饵。

网箱观察期内,应用显微镜观察对虾如下内容:

对虾肠胃饱满情况,是否摄食投喂的饵料。

如果不摄食,应分析原因,•触角和附肢是否有粘附的污物,安康虾不应有粘液和污物;

安康虾游泳足和尾节肌肉应是透明,有少量色素斑,如果受到胁迫,尾节肌肉白浊;

观察对虾体形是否畸形,蜕皮后是否正常;

对虾在网箱内游泳是否正常。

死亡情况,相互残食情况。

24小时后成活率在85%以上为正常。

如果低于70%以下,那么应再观察24小时。

直到死亡率相对稳定。

如死亡严重,需要分析原因,重新补充放苗。

(9)养成期的日常检查

养虾技术人员,应每日凌晨及黄昏巡池一次,仔细观察养殖池环境变化、水色、对虾活动、平安状况、并做好记录。

检查的主要内容如下:

1养成期应经常做病原生物检测。

重点作白斑综合症病病毒和弧菌检测。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检测,通常使用核酸探针、PCR技术。

发现对虾WSSV潜伏感染,最主要是保持水环境稳定,强化对虾营养。

如难以控制病情开展,应及时收虾。

对养殖池水环境中的弧菌,应用弧菌选择性培养基-TCBS平板培养计数,作环境中的弧菌数量变动监测。

养殖池水环境的弧菌数量控制在103cfu/毫升以下。

2去除养虾池周围的蟹类、鼠类:

滩涂蟹类是WSSV的主要携带者,并且可因感染WSSV而死亡,是白斑综合征病毒的重要传播者。

鼠类常在虾池边搬移死虾,可能造成池间病原相互传播。

3测量水温、溶解氧等水质要素:

每日日出时及下午4时测量溶解氧、水温、pH值。

每日测一次透明度,不定期测池水盐度变化,经常检测池内浮游生物种类及数量变化,有条件者可检测氨氮等其它水质要素的变化。

下述水环境要素指标实用于我国的凡纳对虾安康养殖:

环境参数

适宜指标

变化范围

温度〔°

C〕

26-32°

C24—34°

C

溶解氧〔毫克/升〕

5以上

短时间不得低于4

总碱度〔毫克/升〕£

0-120

不低于20

pH

日波动不得大于0.5

氨〔毫克/升〕

非离子态小于0.1

总氨氮不得大于0.6

透明度〔毫克/升〕

30-40

20-60

盐度〔%。

5-30

1-35,日波动不大于5

养殖池内溶解有机物、细菌量较多时,水受到搅动,易发生泡沫,因此增氧机开动后,水面不形成大面积泡沫堆积,可作为水质良好的重要指标

4观察对虾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