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白沙中学下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变迁》.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13247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南省白沙中学下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变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海南省白沙中学下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变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海南省白沙中学下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变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海南省白沙中学下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变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海南省白沙中学下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变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海南省白沙中学下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变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海南省白沙中学下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变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海南省白沙中学下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变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海南省白沙中学下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变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海南省白沙中学下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变迁》.docx

《海南省白沙中学下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变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南省白沙中学下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变迁》.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海南省白沙中学下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变迁》.docx

海南省白沙中学下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变迁》

课题名称:

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课程模块及章节:

必修2第五单元

备课时间:

2015.05.09学科:

历史备课组:

高一

主备教师:

陈翠玉备课组长:

陈翠玉组员:

符友章王仁华

教师二次备课

教学背景分析

(一)课标的理解与把握

(二)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主要从两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近代以来我国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交通工具的发展,通讯工具的变迁。

这些内容一方面说明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另一方面也说明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道理,同时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英明论断。

由于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和我们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所以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三)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

洋务派创办的轮船招商局、旅美华侨冯如制成中国的第一架飞机;福建巡抚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清政府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

(2)通过对身边的交通、通讯工具的发展变化感受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和通讯工具发展的历史背景和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归纳各个时期交通和通讯工具变化的特征结合生活实际分析各种交通方式的优缺点。

2、过程与方法:

(1)从学生最熟悉的事例出发,提出历史问题让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搜集有关宜万铁路与宜万高速公路的相关资料,从资料中生成相应的问题并尽力加以解决,促进学生掌握交通工具的发展过程;

(3)通过实例分析,体会到我们所享受的现代社会生活,是科技进步的结果。

科技的进步不断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推动着社会的前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关注生活的态度,形成历史观和历史态度。

(2)放开学生思维的翅膀,让他们尽情遨游。

通过学习,陶冶热爱科学的情操,增强国际意识,为以后走上社会、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做好准备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从而得出“只有新中国的建立和改革开放,才能实现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发展”的结论。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近代以来中国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变化

难点:

交通工具发展的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教学准备、教学资源和主要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为主的活动

学生为主的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方法一】用杜牧的诗句导入: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相传唐玄宗的爱妃杨玉环喜食岭南的荔枝,由于岭南离当时唐都长安路途遥远,唐玄宗为了防止荔枝在长途运输中变味,于是命令每年飞骑传送,走数千里,马死无数而荔枝原味不变。

这个故事说明古代长途运送新鲜果品实在太难了,不过,这类事情放到现在就不难了。

现在,岭南的荔枝从树上摘下来用不了6个小时就可以摆上西安超市的货架了。

古今对比,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方法二】问题导入:

请学生列举他们所知道从古至今的各种交通工具,指出:

古代是“南方舟楫,北方马车”,而现在,人们出行方便,自行车、摩托车是最基本的代步工具。

飞机、火车都可以乘坐,私家车越来越多。

从而得出结论:

从古至今,交通工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由此导入新课。

目标引领

一、铁路与公路:

【交通史回眸】

人类利用外物制造器械,让自己架乘或者运输物品,这种器械就是交通工具。

从原始人类借助一般漂浮的木头,顺流而下开始,至今千万年来,交通工具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起了巨大的变化。

古代交通工具跟现代交通工具相比较。

根本的差别在于使用动力的不同。

古代交通工具借用的是人力畜力或者是自然力——风,水流。

相传早在5000多年前,黄帝时代就已经发明了指南车,当时黄帝曾凭着它在大雾弥漫的战场上指示方向,战胜了蚩尤。

西周初期,当时南方的越棠氏人因回国迷路,周公就用指南车护送越棠氏使臣回国。

三国马钧所造的指南车除用齿轮传动外,还有自动离合装置,是利用齿轮传动系统和离合装置来指示方向。

在特定条件下,车子转向时木人手臂仍指南。

在技术上又胜记里鼓车一筹。

指南车是古代一种指示方向的车辆,也是古代帝王出门时,作为仪仗的车辆之一,以显示皇权的威武与豪华。

真正的交通工具出现于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车。

1825年,英国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铁路,史蒂芬孙的火车头拖着一长列客车和货车前进,时速达25公里。

1、古代传统交通运输工具:

(1)特征:

因地而异、路途遥远

(2)表现:

①南方——水路:

船是主要运输工具;

②北方——旱路:

以乘坐马车为主;

③平民百姓外出:

步行。

2、近现代铁路交通运输业:

(1)近代铁路交通的起步:

1)19世纪70年代,外国商人擅自修筑从吴淞口到上海的淞沪铁路;

中国近代铁路的几个“第一”:

最早介绍铁路知识的中国人——林则徐:

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林则徐与1839年主持编译的《四洲志》,介绍了当时外国的铁路、火车等科学技术信息。

首先提出在中国修建铁路的人——斯普莱:

1858年,驻印度英军退伍大尉斯普莱(RichardSprye),写信给英国外交部,建议修筑一条从下缅甸通过中国西南边陲重镇思茅进入华中的铁路,以应付“将来的竞争”,并且自印了一本《英国与中国铁路》的小册子争取舆论。

但英国政府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首先提出修建铁路的中国人——洪仁玕:

在近代中国,首先提出修建铁路的中国人是太平天国的干王洪仁玕,他在1859年写的《资政新篇》中曾经建言,给能造火车者以专利,并在全国“二十一省通二十一条大路,以为全国之脉络。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条铁路——京郊铁路:

1865年英商在北京城外修造了一条长约千米0.5的小铁路,试行小火车,由于时人不料北京人视之为"怪物",喧哗若狂,慈禧急忙饬令步军衙门拆卸,成为铁路史上一大笑料。

此事,在李岳瑞的《春冰室野乘》,有记:

“同治四年七月,英人杜兰德,以小铁路一条,长可里许,敷於京师永定门外平地,以小汽车驶其上,迅疾如飞。

京师人诧所未闻,骇为妖物,举国若狂,几至大变。

旋经步军统领衙门饬令拆卸,群疑始息。

此事更在凇沪行车以前,可为铁路输入吾国之权舆。

2)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唐山—胥各庄铁路(即唐胥铁路)——中国铁路诞生的标志;

3)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

(2)新中国成立后铁路交通的发展:

1)在“一五”期间(1953~1957年)建成了陕西宝鸡到四川成都的铁路——宝成铁路;

2)“二五”期间(1958~1962年)又建成了甘肃兰州到新疆乌鲁木齐的铁路——兰新铁路;

3)到“九五”(1996~2000年)期末,京九铁路全线通车。

中国的铁路营运总里程已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4)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彻底竣工并通车。

(3)机车制造有进展:

1)近代中国:

使用从国外进口的蒸汽机车;

2)新中国成立后:

国产“解放”型蒸汽机车→第一台内燃机车(1958年)→第一台电力“韶山”号机车(1958年)

3)改革开放以来:

①20世纪90年代末,高速列车“蓝箭”号开始在广(州)深(圳)铁路运营;

②2003年,世界上第一条磁悬浮列车在上海投入商业营运;

③1997~2007年全国铁路六次大提速,大大提高了运行的效率。

④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3、公路交通的发展:

(1)近代:

公路交通发展受限制

1)原因:

政治腐败、民生凋敝、汽车和油料依赖进口等;

2)表现:

①20世纪初:

在上海等大城市开始出现汽车(仅为权贵、富绅的代步工具);

②民国时期:

陆续修建一些公路,发展受限制。

(2)新中国成立后:

公路运输发展快

①建立汽车制造厂:

如长春“中国一汽”(生产解放牌卡车、东风牌轿车、新解放、红旗世纪星、奥迪、捷达等)、湖北十堰“中国二汽”(生产“东风牌”卡车、“富康牌”轿车以及后来的“爱丽舍”轿车等)、上海大众、北京汽车制造厂等。

②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

以国道为主干,连接城乡,辅以高速,形成密集的公路网。

活动导学

二、水运与航空

1、水运:

(1)近代:

起步

1)原因:

列强的侵略;洋务运动的开展。

2)表现:

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纷纷在中国设立轮船公司,控制中国水上运输;

②19世纪70年代初期,洋务派创办轮船招商局,打破列强在中国的垄断局面。

3)作用:

推动了中国水上交通业的近代化进程。

(2)新中国成立后:

发展、萎缩、改制

①发展:

国家统一管理

②萎缩:

20世纪90年代后,铁路、公路和民航快速发展的冲击;

③改制:

由轮船运输转向高档旅游服务业。

2、航空:

(1)近代:

序幕

①1909年,旅美华侨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

②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序幕。

到1949年,中国民航共有国内外航线52条,航线总长度近八万千米。

(2)新中国成立后:

①成立初期:

乘飞机有限制,民航发展有限

②改革开放后:

逐步放宽并最终取消了一些限制,航线和航班不断增加,并开通旅游航线和直通航线;中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三、通讯工具的变迁:

1、近代电讯业的变迁:

(1)电报:

①丹麦电报公司在上海建立电报机房(19世纪70年代)

1871年4月,英国、俄罗斯、丹麦大北公司铺设的香港至上海、长崎至上海的电报水线违反清政府不得登陆的规定,由丹麦大北电报公司将经由西伯利亚的有线电报电缆,在未得到清政府允许的情况下,擅自通过海路沿扬子江、黄浦江铺设到上海市内登陆,并在南京路12号建立了第一个电报机房。

6月3日开始通报。

这是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第一条电报水线和在上海租界设立的电报局。

②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1877年):

福建巡抚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用于军事;

1877年,福建巡抚丁日昌利用去台湾视察的机会提出设立台湾电报局,自旗后(即今高雄)造至府城(即今台南),全线长95华里。

这是中国人自己修建、自己掌管的第一条电报线,开创了中国电信的新篇章。

1875年,丁日昌又积极倡导创办电报局。

1875年,在福建船政学堂附设了电报学堂。

这是我国首所电报学校。

③上海崇明装置无线电台,设立无线电报局(20世纪初)——用于官商通报。

(2)电话:

①上海招商局开通第一部(早期对讲)电话(1877年):

1876年,美国科学家贝尔发明电话。

翌年,上海轮船招商局已装用简易传声器(即早期对讲电话),至清光绪七年(1881年)租界内已有外商在外滩等处立杆架设对讲电话。

19世纪80年代初,上海最早的电话线路是采用单线架空裸线,以大地作回路。

清光绪十年(1884年),英商中国东洋德律风公司开始用铜线代替部分铁线,使电话通话音质得到改善。

注意:

教材标的时间(1875年),显然是错误的。

②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19世纪80年代):

1882年2月,丹麦大北电报公司在上海开通了第一个人工电话交换所。

当时有用户二十多家,每个话机的年租金是银元150元。

③清政府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开通第一部市内电话(20世纪初):

2、新中国成立后电讯事业的发展:

①逐渐形成全国电讯网络;

②拥有的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数量跃居世界第一位(到2003年末);

③还通过互联网发送电子邮件。

3、通讯事业变迁与发展的影响:

①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

②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当堂评价

【合作探究】请同学们归纳一下四种交通方式——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优缺点各是什么?

铁路运输——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但修筑铁路造成价高,消耗大,占地面积大,短途运输成本高。

公路运输——速度快,灵活方便,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

水路运输——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但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航道水文状况和气象等自然条件影响大。

航空运输——速度快,运输效率高;但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

近代以来中国的交通和通讯工具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参考答案:

交通:

鸦片战争后,近代化的轮船、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传入中国,1881年,清政府筹建了唐山到胥各庄的第一条铁路。

1905年,清政府派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张铁路,才真正开辟了中国人自办铁路的崭新篇章。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建成宝城、兰新等铁路,开通了西南、西北的交通线。

90年代,贯通南北的京九铁路全线通车,2006年,世界上海拔最高、施工难度最大的青藏铁路通车,使西藏和内地联系在一起。

火车机车经历了从蒸汽机车──内燃机车──高速列车──磁悬浮列车的发展历程。

铁路营运居世界第四位。

公路交通方面,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一些偏远闭塞的地区也被公路联系起来。

1909年,冯如制成我国第一架飞机。

目前,我国已成为航运大国。

通讯:

1877年,福建巡抚丁日昌利用去台湾视察的机会提出设立台湾电报局,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20世纪初,上海崇明设立无线电报局。

1900年南京的电话局是最早的市内电话局,打破了通信事业由外商垄断的局面。

新中国成立后,电讯事业快速发展。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