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小专题复习之专项提升作业10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13250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一轮小专题复习之专项提升作业10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一轮小专题复习之专项提升作业10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一轮小专题复习之专项提升作业10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一轮小专题复习之专项提升作业10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一轮小专题复习之专项提升作业10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一轮小专题复习之专项提升作业10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一轮小专题复习之专项提升作业10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一轮小专题复习之专项提升作业10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一轮小专题复习之专项提升作业10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一轮小专题复习之专项提升作业10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一轮小专题复习之专项提升作业10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一轮小专题复习之专项提升作业10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一轮小专题复习之专项提升作业10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一轮小专题复习之专项提升作业10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一轮小专题复习之专项提升作业10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一轮小专题复习之专项提升作业10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一轮小专题复习之专项提升作业10Word版含答案.docx

《高考语文一轮小专题复习之专项提升作业10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小专题复习之专项提升作业10Word版含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一轮小专题复习之专项提升作业10Word版含答案.docx

高考语文一轮小专题复习之专项提升作业10Word版含答案

专项提升作业(十)

十古代诗歌鉴赏

1.(2013·鞍山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

(2)题。

雨  晴

陈与义

天缺西南江面清,纤云不动小滩横。

墙头语鹊衣犹湿,楼外残雷气未平。

尽取微凉供稳睡,急搜奇句报新晴。

今宵绝胜无人共,卧看星河尽意明。

(1)诗的前两联是如何来表现雨晴的?

试赏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卧看星河尽意明”是从杜牧的《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中“坐看牵牛织女星”化用而来,但两首诗在表情达意上并不相同,请结合两首诗加以赏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3·成都诊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

(2)题。

秋雨叹三首(其一)①

杜 甫

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②颜色鲜。

著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

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

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

【注】①天宝十三载(公元754年)的秋天,关中一带大雨,六十余日不止,庄稼遭受了很大损失。

玄宗很忧虑,宰相杨囯忠挑选一些未受灾害的禾苗献上,说:

“雨虽多,不害稼也。

”杜甫这时候正困守长安。

②决明:

一种豆科植物,初夏长苗,入药可明目,有羽状复叶,秋日开黄花。

(1)在前四句中,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描写“决明”?

诗歌塑造了“决明”怎样的形象?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代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评说这首诗“语虽微婉,而寓意深切”,你认为诗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3·哈尔滨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

(2)题。

满 江 红

刘克庄

金甲雕戈,记当日辕门初立。

磨盾鼻①,一挥千纸,龙蛇犹湿。

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

有谁怜、猿臂故将军,无功级②?

平戎策,从军什;零落尽,慵收拾。

把《茶经》《香传》,时时温习。

生怕客谈榆塞③事,且教儿诵《花间集》。

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

  【注】①盾鼻:

盾中央的纽。

磨盾鼻:

在盾鼻上磨墨。

②无功级:

指汉代李广抗击匈奴,屡立战功,却不得封侯。

③榆塞:

代指北方边塞。

(1)请结合词句内容分析,上阕中作者刻画了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词末尾“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句运用了何种抒情手法?

请简要分析其抒发的情感。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3·遂宁诊断)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溪  居

柳宗元

久为簪组①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①簪组:

古代官吏的冠饰。

(1)诗中描绘了哪些生活情景?

有着怎样的特点?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代沈德潜认为此诗用了“不怨而怨”的反衬手法。

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3·太原模拟)阅读下面宋词,完成

(1)、

(2)题。

糖 多 令

刘 过①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

二十年重过南楼②。

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不?

旧江山浑是新愁。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注】①刘过作为辛派词人,与辛弃疾、陆游、陈亮等人有着较深的交往,他们“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②南楼,即黄鹤楼,在武昌黄鹄山(今蛇山)上,一名安远楼。

南宋时“武昌系与敌纷争之地”(《蓼园词选》),很多词人登临此楼时都留下了深沉的作品。

(1)作者在这首登临之作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赏析这首词中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

(2)题。

新 年 作①

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②,从今又几年。

【注】①这首诗是作者被贬为南巴尉时所作。

②长沙傅,指汉代长沙王太傅贾谊。

(1)联系全诗,说说作者“潸然”泪下的原因有哪些。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两句。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013·贵州六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

(2)题。

瑞鹧鸪 彭德器出示胡邦衡新句次韵【注】

张元幹

白衣苍狗变浮云,千古功名一聚尘。

好是悲歌将进酒,不妨同赋惜馀春。

  风光全似中原日,臭味要须我辈人。

雨后飞花知底数?

醉来赢取自由身。

  【注】胡铨(字邦衡)被贬到新州以后,继续写了一些慨叹国事的词作。

这些词作通过彭德器传到了张元幹手中。

他读后感慨万千,情不自禁地写下这首和韵词。

(1)此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赏析这首词的艺术手法。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013·郑州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

(2)题。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

比君茅舍较清凉。

(1)诗的第三联精妙传神,请加以赏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此诗,有人说“夕”字统领全篇,有人说“望”字统领全篇,你的看法呢?

结合全诗做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2013·南充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踏 莎 行

晏 殊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

高台树色阴阴见。

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珠帘隔燕。

炉香静逐游丝转。

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1)这首词所描绘的暮春初夏景象由哪两幅图景组成?

诗人借此抒发了内心怎样的情怀?

请简要说明。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翠叶藏莺,珠帘隔燕”在结构上起到怎样的作用?

请结合全词进行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2013·正定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

(2)题。

别舍弟宗一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①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②树烟。

  【注】①越江,即粤江,这里指柳江。

②郢:

古楚都,今湖北江陵西北。

(1)请结合诗句,分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题目的中心内涵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诗表达了诗人比较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2013·葫芦岛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

(2)题。

山路见梅感而有作

钱 起

莫言山路僻,还被好风催。

行客凄凉过,村篱冷落开。

晚溪寒水照,晴日数蜂来。

重忆江南酒,何因把一杯。

(1)清代纪昀评价这首诗:

“唐人梅诗不似宋人作意。

此首特有情韵。

五、六最佳。

”有人说,第六句中的“蜂”字用得极为巧妙,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就诗歌表达主旨而言,这首诗前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2013·吉林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

(2)题。

夏日题老将林亭

张 蠙

百战功成翻爱静,侯门渐欲似仙家。

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

井放辘轳闲浸酒,笼开鹦鹉报煎茶。

几人图在凌烟阁[注],曾不交锋向塞沙?

【注】凌烟阁:

原本皇宫内三清殿旁的一个不起眼的小楼,贞观十七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图像。

(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请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的老将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

(1)【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形象、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赏析即可,不必求全。

前两联描绘雨晴后的景色,内容上抓住“雨晴”概括即可。

“江面清”并非写雨后的江面,而是以江面喻天色;“纤云不动小滩横”是承接“江面清”的又一比喻,写雨后“纤云”挂在蓝天上,纹丝不动,像横在江面的一片小滩;颔联中鹊有“衣”又能“语”,雷有“气”,都是拟人手法的运用。

答案(示例):

内容:

诗的前两联通过西南方天空“缺”出的一隅(西南方天空露出的一片蔚蓝),天空中一抹不动的纤云,羽毛“犹湿”的鸣鹊和低沉的残雷来表现雨过天晴之景。

(注意要有修饰语表现出雨晴,如羽毛“犹湿”、残雷等)

手法:

诗人主要通过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来表现雨晴。

比喻:

首联“江面清”以江面的清平湛蓝比喻天空西南一角的清明之色。

“纤云不动小滩横”一抹纤云好像横在江面的一片小滩。

拟人:

鹊羽未干说“衣犹湿”,雷声没有马上消失说它是怒气未平,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雨过天晴的特点。

(2)答案:

①杜诗通过写秋夜凉意袭人,蜡烛闪烁着微光,营造了凄清幽冷的氛围,表达失宠宫女夜不能寐坐看牵牛织女的寂寞凄凉。

②本诗首联颔联通过写雨后天晴景象,营造了清新不失生机的氛围,颈联写雨后天气凉爽可安稳入睡,急切地搜觅佳词丽句来回报自然美景,尾联写今宵美景即使无人共赏,诗人也会独自尽兴卧看到天明,表达了作者对雨过天晴的喜爱以及卧看星河的兴致勃勃。

2.

(1)参考答案:

用秋日风雨中“烂死”的百草反衬决明的“颜色鲜”,把决明的叶与花分别比喻成“翠羽盖”和“黄金钱”。

决明在风雨中花开灿烂,香远益清,坚毅挺立,借以塑造出资质美好却身处乱世、命途多舛的君子形象。

(2)参考答案:

①“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句传达出对于富有才华,却遭受摧残的君子的关爱与担忧,更是对他们难逃悲剧结局的同情与哀叹。

②“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句可看出诗人对自己徒然白首却无所成就的自伤,面对动荡、混乱的社会现实,无奈而忧虑,体现了他的忧世情怀。

3.

(1)答案:

开篇写“金甲雕戈”“辕门初立”,回忆主人公当年在军中的威武形象。

“一挥千纸,龙蛇犹湿”显示他草拟文书时,文思敏捷,文不加点,倚马可待的超人才气;“铁马”“楼船”两句追忆紧张的军旅生活,最后笔锋一转,用李广难封的典故写自己不受重用。

(2)【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的能力。

由于《烛之武退秦师》是必修课文,很容易看出作者是在用典。

烛之武“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显然是向国君郑伯发牢骚,含有空怀壮志却无用武之地的愤懑。

结合本词下阕内容,很容易对作者抒发的情感做出判断。

答案:

用典抒情。

作者化用烛之武的典故,抒发主人公空怀建功立业的抱负却难为所用,老来只能闲居的无奈和愤慨,自嘲的口吻中包含着对自己时光虚掷,壮志难酬的深沉感伤。

4.

(1)答案:

描绘了诗人被贬官后闲居无事,到菜地种菜、农田除草,到山中赏景高歌的情景。

这些生活情景具有无人打扰、悠闲自在的隐逸特点。

(2)答案:

表面上看诗人为官时被官务所累,被贬永州可过一种闲居山林、自由自在、无官一身轻的日子,说是“不怨”,实际是为反衬“来往不逢人”的内心深处的孤独、寂寞、忧郁之情,又是有“怨”。

【误区警示】

考生在回答这类题目时最易犯的就是粗心大意,忽视问号的个数,以致回答不全面或答非所问,张冠李戴。

不注意提问有先后顺序,结果答案表述思路不清晰。

回答时应注意:

认真审题,抓住题干中的信息,明确要求回答的角度。

回答关键看问号,做到题目问什么,就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忌乱答一通。

回答要依据提问的顺序来答,不要颠三倒四、语无伦次地回答,力求答案简明,条理清楚。

5.

(1)答案:

作者在这首词中含蓄地表达了岁月不再、昔是今非、忧国伤时等悲慨感伤之情。

二十年过去了,哀叹故人不在,痛惜自己的少年壮怀已被磨灭,眼前关系国家存亡的重镇竟是满目凄凉,“新愁”满怀,难以尽述。

(2)【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的能力。

词一起头就用了两个偶句,略点景物,写登楼之所见。

这残芦满目、浅流如带的意境,不仅气象萧瑟,而且写出了居高临下的眺望之感,是统摄全篇的传神之笔。

接下去,作者以时空交错的技法把词笔从空间的凭眺折入时间的溯洄,以虚间实,别起波澜。

“柳下”三句,一波三折,文随意转,极见工力。

过片以后纯乎写情,都从“重过”一义生发。

曰“故人”,曰“旧江山”,曰“新愁”,曰“不似”,莫不如此。

“浑是新愁”,四字包括三层含义:

本有旧愁,是一层;添了新愁,是第二层;愁到了“浑是”的程度,极言分量之重,是第三层。

旧愁为何?

就是他《忆鄂渚》诗所云“书生岂无一策奇,叩阍击鼓天不知”之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苦闷。

卒章三句买花载酒,本想苦中求乐,来驱散一下心头的愁绪。

可是这家国恨、身世愁又岂是些许花酒所冲淡得了的!

答案:

作者在这首词中主要运用了虚实结合(或对比)的表现手法。

词中实写眼前凄冷的景象,说自己不过是匆匆经过南楼,马上要回家乡了,满怀的愁绪无法用花酒来消遣,中间穿插虚写对二十年前登临南楼的回忆和对故人的追念,将今昔游览的景象与心情进行了对比描写,曲折含蓄地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浓郁愁绪。

6.

(1)【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主旨的能力。

“乡心新岁切”写出作者急切的思乡之情,“独”字和“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则写出了自己的孤独,“老至居人下”和“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写出了自己被贬的现实和对前途的担忧无奈。

答案:

①新年将至,思乡心切;②身处异乡,孤独寂寞;③年老被贬,归期不定。

(2)【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注意诗中的意象表现出来的感情色彩,“猿”一般给人以凄凉的感觉。

另外“同”“共”二字实际写出了自己的孤独。

答案:

这两句写自己在岭南早晚只能与猿猴相依,或与江边杨柳共同领受风烟吹拂,借景抒情,情景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