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18讲氨和铵盐硝酸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14061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918.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18讲氨和铵盐硝酸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全国通用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18讲氨和铵盐硝酸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全国通用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18讲氨和铵盐硝酸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全国通用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18讲氨和铵盐硝酸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全国通用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18讲氨和铵盐硝酸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全国通用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18讲氨和铵盐硝酸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全国通用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18讲氨和铵盐硝酸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全国通用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18讲氨和铵盐硝酸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全国通用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18讲氨和铵盐硝酸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全国通用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18讲氨和铵盐硝酸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全国通用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18讲氨和铵盐硝酸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全国通用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18讲氨和铵盐硝酸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全国通用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18讲氨和铵盐硝酸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全国通用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18讲氨和铵盐硝酸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全国通用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18讲氨和铵盐硝酸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全国通用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18讲氨和铵盐硝酸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全国通用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18讲氨和铵盐硝酸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全国通用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18讲氨和铵盐硝酸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全国通用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18讲氨和铵盐硝酸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全国通用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18讲氨和铵盐硝酸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通用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18讲氨和铵盐硝酸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

《全国通用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18讲氨和铵盐硝酸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通用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18讲氨和铵盐硝酸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通用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18讲氨和铵盐硝酸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

4NH3+5O2

4NO+6H2O;

与CuO的反应:

2NH3+3CuO

3Cu+N2+3H2O;

与Cl2的反应:

2NH3+3Cl2===6HCl+N2或8NH3+3Cl2===6NH4Cl+N2。

④与盐溶液反应

将氨水加入下列溶液,完成下表:

2.氨气的制法

(1)工业制法:

N2+3H2

2NH3。

(2)实验室制法

实验装置

净化装置

3.铵盐及NH4的检验

(1)铵盐的物理性质

铵盐都是无色固体,均易溶于水。

(2)铵盐的化学性质

(3)NH

的检验

未知液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则证明含NH

二、硝酸

1.物理性质

硝酸是无色易挥发的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2.化学性质

(1)强酸性

与盐酸、硫酸并称三大强酸。

(2)强氧化性

①HNO3与金属反应时,不产生H2。

a.与除Au、Pt外大部分金属反应(如Cu):

与浓硝酸: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与稀硝酸: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b.常温下浓硝酸使Fe、Al钝化。

②与非金属(如木炭)反应

C+4HNO3(浓)

CO2↑+4NO2↑+2H2O。

③与某些还原性化合物(如Fe2+、SO2、SO

、H2S、S2-、HI、I-等)反应,稀硝酸与Fe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Fe2++4H++NO

===3Fe3++NO↑+2H2O。

(3)不稳定性

①反应方程式:

4HNO3(浓)

4NO2↑+O2↑+2H2O。

②硝酸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置于冷暗处,不能用橡胶塞。

③市售浓硝酸呈黄色的原因是浓HNO3分解生成NO2,NO2溶于浓硝酸呈黄色。

1.正误判断,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

(1)因为NH4HCO3受热易分解,故可用作氮肥。

(  )

(2)下列物质间的转化能够实现

N2

NH3

NH4Cl(aq)。

(3)NH4Cl溶液与Ca(OH)2溶液混合的离子方程式为H++OH-===H2O。

(4)用生石灰与浓氨水制得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NH3为碱性气体。

(5)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NH

取少量试液于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

(6)加热盛有NH4Cl的试管,试管底部有固体消失,试管口有晶体凝结,说明NH4Cl固体可以升华。

答案 

(1)×

 

(2)√ (3)×

 (4)√ (5)√ (6)×

2.硝酸被称为“国防工业之母”是因为它是制取炸药的重要原料。

下列实验事实与硝酸的性质不相对应的一组是(  )

A.浓硝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酸性和强氧化性

B.不能用稀硝酸与锌反应制氢气——强氧化性

C.要用棕色瓶盛装浓硝酸——不稳定性

D.能使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红色褪去——强氧化性

答案 D

解析 硝酸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则使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红色褪去,与酸性有关,而与强氧化性无关,故D错误。

考点1 氨气的性质

典例1 如下图,利用培养皿探究氨气的性质。

实验时向NaOH固体上滴几滴浓氨水,立即用另一表面皿扣在上面,下表中对实验现象所做的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现象

解释

A

浓盐酸附近产生白烟

NH3与浓盐酸挥发的HCl气体反应产生了NH4Cl固体

B

浓硫酸附近无明显现象

NH3与浓硫酸不发生反应

C

氯化物溶液变浑浊

该溶液一定是AlCl3溶液

D

干燥红色石蕊试纸不变色,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NH3是一种可溶性碱

解析 B项,浓H2SO4可与NH3发生反应;

C项,该溶液也可能是MgCl2溶液等;

D项浓氨水滴到NaOH固体上,放出大量的热,使NH3挥发出来的同时,也有水蒸气产生,故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也变蓝色。

H2O是碱,而NH3不属于碱。

答案 A

名师精讲

1.氨气的特殊性质

(1)氨是中学阶段所学的唯一的碱性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利用这一点,可以在推断题中作为解题的突破口。

(2)氨水中含有三种分子(H2O、NH3·

H2O、NH3)和三种离子(OH-、NH

、H+),其中含量最多的是NH3·

H2O,但计算其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质量分数时,氨水的溶质以NH3代替。

(3)氨水中存在平衡:

+OH-。

生成的一水合氨(NH3·

H2O)是一种弱碱,很不稳定,受热会分解:

当氨水作反应物时,在离子方程式中用分子式表示。

2.喷泉实验的原理及应用

(1)喷泉实验的原理

由于容器内外产生压强差而形成喷泉。

气体迅速溶于水或某种溶液中,容器内压强小于容器外压强,从而产生喷泉,依据这一原理,只要能够造成容器内气体大量溶于液体,就可以形成喷泉。

(2)形成喷泉的类型

①只要气体易溶于吸收剂,均可做喷泉实验,吸收剂可以是水,也可以是酸液、碱液等。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能形成喷泉的气体和液体。

②容器内的液体由于受热挥发(如浓盐酸、浓氨水、酒精等)或由于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气体。

容器内产生大量气体,压强迅速增大,促使容器内液体迅速向外流动,也能形成喷泉。

如喷雾器、人造喷泉、火山喷发等均是利用此原理。

1.某同学仿照“喷泉”实验的原理,在实验室做了一个“喷烟”实验,如图所示。

他在甲、乙两个烧瓶中分别充入X、Y两种无色气体,在胶头滴管中盛有含酚酞的NaOH溶液,实验时将胶头滴管内的液体挤入甲烧瓶内,然后打开止水夹,便可以看到甲烧瓶中的导管口喷出白色的烟,同时甲烧瓶中的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若已知X、Y是HCl、NH3、Cl2、O2、CH4、SO2、NO气体中的两种,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X是NH3,Y是HClB.X是Cl2,Y是NH3

C.X是SO2,Y是O2D.X是NO,Y是O2

解析 根据题中已知的气体,能产生白烟的是HCl和NH3或Cl2和NH3,再根据题中信息“甲烧瓶中的溶液颜色逐渐变浅”可知X是NH3,Y是HCl,故A项正确。

2.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氨的催化氧化。

(1)氨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热玻璃管2一段时间后,挤压1中打气球鼓入空气,观察到2中物质呈红热状态;

停止加热后仍能保持红热,该反应是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3)为保证在装置4中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装置3应装入________;

若取消装置3,在装置4中仅观察到大量白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实现氨的催化氧化,也可用装置5替换装置________(填装置代号);

化合物X为________(只写一种),Na2O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4NH3+5O2

4NO+6H2O 

(2)放热

(3)浓H2SO4 生成的NO与O2反应生成NO2,NO2和水反应生成HNO3,NH3与HNO3反应生成了NH4NO3 

(4)1 NH4Cl 与HCl反应生成氧气(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解析 

(1)氨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4NO+6H2O。

(2)停止加热后催化剂Cr2O3仍能保持红热,说明该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是一个放热反应。

(3)经过装置2后的混合气体中含有NO、O2、水蒸气、NH3,NO与O2反应生成NO2,NO2和水反应生成HNO3,NH3和HNO3反应生成了NH4NO3,该反应有大量白烟生成。

要在装置4中看到红棕色的NO2气体,必须要用一种试剂吸收掉NH3和水蒸气而浓H2SO4正好符合题意。

(4)装置5与上面题目中的其他装置相比较,该装置要提供NH3和O2,故和装置1相类似,加热时既能提供NH3,同时又能和Na2O2反应产生O2的物质可以是NH4Cl,也可以是NH4HCO3等。

考点2 氨气的制法

典例2 某同学用下列装置(固定及夹持装置、加热仪器和橡胶管略)进行有关氨制取的实验探究。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装置①制取NH3,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要测定生成的NH3的体积,则必须选择的装置是________(填装置序号),装置中所盛试剂应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

(2)若用装置②制取并收集干燥的NH3,烧瓶内装的试剂是________,分液漏斗中装的试剂是________,收集装置应选择________(填装置序号)。

解析 

(1)装置①适用于“固+固”加热制取气体,制取NH3时试剂选用NH4Cl和Ca(OH)2。

若测定NH3的体积,必须用排液体法,而NH3极易溶于水,故不能用排水法,所用的液体必须不与NH3反应也不溶解NH3才行。

(2)装置②是“固+液”不需加热的制气装置,制取NH3时,可用浓氨水和碱石灰等作用。

答案 

(1)2NH4Cl+Ca(OH)2

2NH3↑+CaCl2+2H2O ③⑦ 氨气难溶于该试剂,且该试剂不易挥发,不与氨气反应

(2)CaO(或NaOH或碱石灰)固体 浓氨水 ⑥

1.实验室制备氨气的注意事项

(1)制取氨气时所用的铵盐不宜用硝酸铵、碳酸铵或碳酸氢铵。

因为在加热过程中,NH4NO3可能发生爆炸;

而(NH4)2CO3、NH4HCO3受热易分解产生CO2,使生成的NH3中混有较多的CO2杂质。

(2)消石灰不能用NaOH、KOH代替,一方面Ca(OH)2比NaOH便宜,另一方面NaOH、KOH具有吸湿性,易结块,不利于产生NH3,且在加热条件下易腐蚀试管。

(3)氨是碱性气体,不能用酸性干燥剂(浓硫酸、P2O5)干燥,也不能用CaCl2干燥,因为CaCl2可以吸收NH3生成CaCl2·

8NH3。

(4)吸收氨气(或HCl)时要注意防止倒吸。

可用于吸收氨气(或HCl)并能防倒吸的常用装置为:

(5)铵盐受热都能分解,但不是都产生NH3,如NH4NO3在200℃时分解生成N2O和H2O。

2.实验室快速制取氨气的方法

3.实验室制取少量干燥的氨气涉及下列装置,其中正确的是(  )

A.①是氨气发生装置

B.③是氨气发生装置

C.②是氨气吸收装置

D.④是氨气收集、检验装置

答案 B

解析 装置①中NH4Cl受热易分解生成NH3和HCl,但在试管口附近两者又能结合生成NH4Cl,A错误;

装置②中的漏斗放置过低,不能防止倒吸,C错误;

装置④中的试管口应放一团干燥的棉花,以防氨气与空气对流,从而收集到较纯的NH3,D错误。

4.如图所示分别是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的制取氨气的两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用A图所示的装置可制备干燥的NH3: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中收集NH3的试管口放置棉花团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B图所示的装置可快速制取较大量NH3:

①用文字和化学方程式表示浓氨水滴入CaO中有大量NH3逸出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检验NH3是否收集满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aCl2+2NH3↑+2H2O 减少空气对流,收集到较纯净的NH3

(2)①CaO+H2O===Ca(OH)2,反应放热,NH3·

NH3↑+H2O

②用蘸有少许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收集NH3的容器口,若产生白烟,说明容器内已收集满NH3,反之,则没有收集满(或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收集NH3的容器口,若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说明NH3已收集满,反之,则没有收集满)(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解析 

(1)A图所示的装置中发生的反应为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

为了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确保收集满纯净的氨气,故用棉花团堵住试管口。

(2)虽然一水合氨与生石灰不反应,但是生石灰与水反应剧烈且放热,使大量氨气逸出:

考点3 铵盐 NH

典例3 (2017·

郑州模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所有铵盐受热均可以分解,产物均有NH3

B.硝酸铵受热易分解爆炸,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与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制备氨气

C.在盛有硫酸亚铁铵[(NH4)2Fe(SO4)2]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少量NaOH溶液,在试管口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变蓝

D.铵盐都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均呈酸性

解析 铵盐分解不一定产生NH3,如NH4NO3在400℃以上分解生成N2、NO2和H2O,A项错误;

Fe2+比NH

更易结合OH-,因而加入少量NaOH溶液,不会产生NH3,C项错误;

NH4HCO3、(NH4)2S溶液等均呈碱性,D项错误。

1.铵盐特例

(1)铵盐分解不一定产生NH3,如NH4NO3加热到一定温度时会发生爆炸,生成多种气体。

(2)铵盐遇碱性物质能发生反应产生氨,因此铵态氮肥不宜和碱性物质(如含K2CO3的草木灰)混合施用。

2.NH

5.

(1)氢化铵(NH4H)与氯化铵的结构相似,写出NH4H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浓NH4Cl溶液处理过的舞台幕布不易着火,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NH4H+H2O===NH3·

H2O+H2↑

(2)NH4Cl分解吸热,使温度降低且产生的气体隔绝了空气

6.碳铵是一种较常使用的化肥,它在常温下易分解。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碳铵的成分存在疑问,进行了如下探究。

【定性实验】检验溶液中的阴、阳离子。

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中,加入盐酸,把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再另取少量碳铵放入试管中,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生成的气体,石蕊试纸变蓝色。

(1)根据实验现象,推测碳铵中含有的阴离子可能是________或________。

(2)根据实验现象,碳铵与足量NaOH溶液加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种)。

【定量实验】测定碳铵中C元素和N元素质量比。

该兴趣小组准确称取ag碳铵,加热使之分解,并把产物通入碱石灰中,如下图所示。

(3)碳铵固体应放在________(填字母)中进行加热。

A.大试管B.蒸发皿

C.烧瓶D.坩埚

(4)从安全的角度考虑,尾气处理的装置可以选用________(填字母)。

(5)若灼烧后没有固体残余,称量U形管在实验前后的质量差为bg。

由此测得N元素的质量是________g。

答案 

(1)HCO

 CO

(2)NH

+OH-

NH3↑+H2O(或NH

+HCO

+2OH-

NH3↑+2H2O+CO

(3)A (4)A (5)

解析 

(1)气体为二氧化碳,碳铵中的阴离子为HCO

或CO

(2)碳铵中如果含有碳酸铵,离子方程式为NH

NH3↑+H2O;

碳铵中如果含有碳酸氢铵,离子方程式为NH

(3)蒸发皿用于液体加热;

坩埚属于开放容器不利于收集;

烧瓶太大;

试管最合适。

(4)B、C装置容易倒吸,D装置密封不科学,尾气中含有氨气,应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A装置符合,同时可以防止倒吸。

(5)碳铵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水、氨气,被碱石灰吸收的是二氧化碳和水,所以产生氨气的质量为(a-b)g,其中N元素的质量为

g。

考点4 硝酸的性质

典例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下将浓HNO3滴入铁粉中无明显现象,故浓HNO3与铁不反应

B.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将装置①中的浓硝酸滴入装置②用砂纸打磨过的铝条中可观察到产生红棕色气体

C.HNO3见光会分解

D.向稀HNO3中滴加Na2SO3溶液:

SO

+2H+===SO2↑+H2O

解析 常温下浓HNO3使Fe钝化,不是不反应,A错误;

B项中在常温下铝遇浓硝酸会发生钝化,不会产生二氧化氮,错误;

C项中,硝酸见光和受热均会分解,正确;

D项中,HNO3与Na2S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SO

与NO,错误。

答案 C

1.硝酸的性质

(1)硝酸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硝酸与非金属单质反应时,非金属单质被氧化成最高价氧化物或其对应的含氧酸,硝酸只表现氧化性,完全转化为还原产物。

如:

2H2O+CO2↑+4NO2↑

S+6HNO3(浓)

2H2O+H2SO4+6NO2↑

(2)硝酸与金属反应

①硝酸与金属单质反应一般不产生氢气。

②硝酸与金属单质反应时一部分被还原,一部分生成硝酸盐,故硝酸既表现了酸性又表现了氧化性。

③浓硝酸与金属反应时,若金属过量,开始反应时浓硝酸被还原为NO2,随着反应的进行,HNO3浓度降低,还原产物会变为NO。

④硝酸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其还原产物可能有多种价态的物质:

NO2、HNO2、NO、N2O、N2、NH4NO3等,这取决于硝酸的浓度和还原剂还原性的强弱,一般情况下,硝酸的浓度越小,其还原产物的价态越低。

实验证明,硝酸浓度越大,得电子的能力越强,因而其氧化能力越强。

2.NO

在酸性条件下的强氧化性

NO

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往往作为隐含条件出现在试题中,在解题中往往被忽视而形成易错点。

常见的隐含形式有

(1)在离子共存问题中,NO

在酸性条件下不与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如S2-、I-、Fe2+等大量共存。

(2)SO

的检验中不能用HNO3酸化、不能用Ba(NO3)2作沉淀剂,以防止SO

的干扰。

(3)向Ba(NO3)2溶液中通入还原性气体SO2可得到BaSO4沉淀。

(4)向Fe(NO3)2溶液中加入非氧化性酸,如盐酸,Fe2+能被氧化为Fe3+。

(5)向过量铜与一定量硝酸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加入非氧化性酸,铜能继续溶解。

(6)向含还原性离子的酸性溶液中加入硝酸盐,还原性离子可被氧化。

7.在通风橱中进行下列实验:

步骤

现象

Fe表面产生大量无色气泡,液面上方变为红棕色

Fe表面产生少量红棕色气泡后,迅速停止

Fe、Cu接触后,其表面均产生红棕色气泡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Ⅰ中气体由无色变红棕色的化学方程式:

2NO+O2===2NO2

B.Ⅱ中的现象说明Fe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层,阻止Fe进一步反应

C.对比Ⅰ、Ⅱ中现象,说明稀HNO3的氧化性强于浓HNO3

D.针对Ⅲ中现象,在Fe、Cu之间连接电流计,可判断Fe是否被氧化

解析 铁放入稀HNO3中发生反应Fe+4HNO3===Fe(NO3)3+NO↑+2H2O,NO逸出,遇到O2生成NO2,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A正确;

铁放入浓HNO3中,在常温下会钝化,即在Fe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阻止Fe进一步反应,B正确;

浓HNO3的氧化性强于稀HNO3,C错误;

在铁、铜之间加一个电流计,根据电子的流向,可判断铁是否被氧化。

若电子由铁移动到铜,则铁被氧化,D正确。

8.如图所示,向一定量的铁粉中加入一定体积12mol·

L-1的硝酸,加热充分反应后,下列微粒在体系中一定大量存在的是(  )

①NO

 ②Fe3+ ③H+ ④NO ⑤NO2

A.①B.①⑤C.②④⑤D.①②③⑤

解析 Fe与浓HNO3反应可能生成Fe(NO3)2(Fe过量)或Fe(NO3)3(Fe不足)和NO2。

故一定存在NO

和NO2。

微专题

金属与硝酸反应计算的方法技巧

1.思维模型

2.计算技巧

原子守恒法

HNO3与金属反应时,一部分HNO3起酸的作用,以NO

的形式存在于溶液中;

一部分作为氧化剂转化为还原产物,这两部分中氮原子的总物质的量等于反应消耗的HNO3中氮原子的物质的量

得失电子守恒法

HNO3与金属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HNO3中氮原子得电子的物质的量等于金属失电子的物质的量

电荷守恒法

HNO3过量时反应后溶液中(不考虑OH-),c(NO

)=c(H+)+nc(Mn+)(Mn+代表金属离子)

离子方程式计算法

金属与H2SO4、HNO3的混合酸反应时,由于硝酸盐中NO

在H2SO4提供H+的条件下能继续与金属反应,因此此类题目应用离子方程式来计算,先作过量判断,然后根据完全反应的金属或H+或NO

进行相关计算,且溶液中要符合电荷守恒

(建议用时:

4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7分,共84分)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氨气溶于水能导电,所以氨气是电解质

B.实验室用浓氨水与NaOH固体制取氨气

C.氨与酸反应生成铵盐,与挥发性酸相遇时能形成白烟

D.某晶体与NaOH共热放出一种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该晶体中含有NH

解析 NH3本身不导电,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电解质NH3·

H2O,故NH3不是电解质,A不正确。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氨水中含氮微粒中最多的微粒是NH

B.把NH3通入稀硝酸中,当溶液的pH等于7时,是NH3和HNO3等物质的量反应

C.在1mol·

L-1氨水中,NH3·

H2O、NH

、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和为1mol·

L-1

D.氨气可以做喷泉实验,这是利用氨气能跟水起反应

解析 氨水中存在大量的NH3·

H2O和少量的NH

,A不正确;

NH3和HNO3等物质的量反应时,得到NH4NO3溶液,NH

水解使溶液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