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笔记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14808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笔记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笔记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笔记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笔记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笔记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笔记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笔记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笔记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笔记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笔记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笔记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笔记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笔记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笔记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笔记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笔记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笔记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笔记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笔记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笔记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

形容十分安静,一点儿声音也没有。

二、“蓝蓝的天与蓝蓝的海融为一体,低翔的白鸥掠过蓝蓝的海面,真让人担忧洁白的翅尖会被海水蘸蓝了”;

“人们惊讶得不敢眨眼,生怕眨眼的一刹时,那盏红灯笼会被一只巨手提走。

”两句中的担忧、生怕在句中表达的情感。

一、担忧翅膀蘸蓝,写出了海水的蓝与安静,写出了作者对三亚的海的喜爱之情。

二、生怕灯笼提走,写出了作者唯恐太阳就这么落了下去,写出了作者对三亚落日的喜爱之情。

3烟台的海

1凝重:

庄重,沉稳,不轻挑。

2前赴后继:

赴,投入,参加。

继,继续。

前面的人冲了上去,后面的人牢牢跟上。

形容奋勇向前,持续不断。

3锲而不舍:

雕刻。

比喻有恒心和有毅力。

4蔚为壮观:

蔚,盛大。

形容超级壮观,宏伟。

5崇山峻岭:

崇,高大。

峻,险峻。

高大险峻。

6惬意:

精神和身体感到愉快。

7恬静:

闲适、安静。

8如痴如醉:

就像傻子喝醉了酒一样。

形容神态失常,失去自制。

9轻盈:

盈,充满。

身材修长,动作轻快。

10浪漫:

富有诗意,充满空想。

二作者把烟台的海说成是“画”,是“广漠的背景”,是“壮丽的舞台”你是如何理解的?

1说成是画,因为烟台的海一年四季都是像画一样美丽多姿的,冬日凝重,春日轻盈,夏日浪漫,秋季高远。

2说成是广漠的背景,因为烟台的海是烟台人物质、文化生活的依托。

3说成是壮丽的舞台,是因为烟台的海为烟台人的生存、发展提供了空间。

三课文为何不依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而是先写冬季烟台的海?

作者先写“冬季烟台的海”,是因为在一年四季的海上奇观中,冬季烟台的海的景色尤其独特,可谓一道壮丽的风光线,

四、课后习题两个“扑”的细微不同。

一、扑向堤岸,写出了冬季海巨浪拍岸的壮丽,扑字表达出了一种气势。

2、扑上来,像个顽皮的孩子,写出了浪花拍岸的轻盈,有着孩子般的顽皮可爱。

3、同一个词写了不一样的海,却都表达了对烟台海的喜爱。

4、记金华的双龙洞

1盘曲:

盘旋曲折。

2突兀:

挺拔,高低起伏的样子。

3森郁:

形容草木、树木多而茂盛。

二、游览顺序

罗店——盘山公路——外洞——间隙——内洞

三、习题三体会带点词的表达效果

一、“朝我挤压过来”“头略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

一、这些词语都是写的作者在过间隙时候的体会二、通过这些体会写出了间隙的窄。

二、“再加上”“即便……也……”

一、再加上写出了石钟乳的形状多,颜色也多二、即便,也写出了石钟乳引人联想超级漂亮。

四、游记中为何多次提到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作者是顺着泉水的来路游双龙洞的。

(明线)二、泉水就是文章的另外一条线索。

(暗线)3、两条线索结合,使文章井然有序,层次清楚,读者一目了然。

练习一

1、风刀霜剑:

寒风像刀子,霜像剑一样刺人的肌肤,形容气候酷寒,也比喻恶劣的环境。

2、雪上加霜:

比喻一再蒙受灾难,损害越发严重。

3、神清气爽:

形容人神志清爽,心情愉快。

也形容人长得神态清明,气质爽朗。

五、卢沟桥烽火

1蚕食:

像蚕吃桑叶一样,比喻慢慢侵占。

2挑衅:

托故生事,企图引发冲突或战争。

3恼羞成怒:

犹豫羞愧怨恨而发怒。

4众寡差异:

众,多。

寡,少。

差异,相差很远。

两边人力多少相差很大。

5震耳欲聋:

欲,快要。

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6猝不及防:

猝,突然,出乎意料。

出乎意料,来不及防范。

7抱头鼠串:

形容逃走的狼狈相。

8夜以继日:

日夜不断。

多用来形容人勤奋。

9如火如荼:

荼,茅草的白花。

像火那样红,像荼那样白。

形容军容之盛,先现多用来形容旺盛、热烈、激烈。

10序幕:

多幕剧的第一幕前的一场戏,用以介绍剧中人物的历史和剧情发生的原因。

比喻重大事件的开端。

11妄图:

狂妄地谋划。

12同仇敌忾:

忾,愤恨。

全部一致痛恨仇敌。

(反义词:

自相残杀)

二、课后习题,体会带点词的情感色彩。

“偷偷摸悄悄进发”

1、一样写行军,“偷偷地”“摸”提示了日本军队的邪恶用心及卑劣行径,带有鄙视唾弃的情感色彩;

“悄悄地”“进发”表现了我国守军的足智多谋,为捍卫国土而战,表达对我军的赞扬。

“众寡差异暂时退守人头滚落尸横桥头鬼哭狼嚎抱头鼠窜”

一样写战斗失利,“暂时退守”是我军在“众寡差异”条件不利的情况下的假败策略,有赞扬之意;

“人头滚落”“尸横桥头”“鬼哭狼嚎”“抱头鼠窜”是对仇敌被打惨状的痛快描述,表达了对日军的鄙视。

6半截蜡烛

1恶运:

困苦的遭遇。

2摇曳:

摇荡。

3镇定:

碰到紧急的情况不慌不乱,从容不迫。

二、课后练习“似乎”能不能去掉?

一、答:

“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1伯诺德夫人凭着经验和胆识吹灭蜡烛,2为后文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作铺垫3写出了危机之时暂时过去。

二、答:

“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1写出了一种紧张的气氛2德军并非想盯着蜡烛,可是烛光摇曳,会引得德军盯着蜡烛,后果就是情报暴露,一家三口遭殃,写出了伯诺德夫人那时的紧张心理。

7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

1无辜:

辜,罪。

没罪的意思。

2至仁至义:

至,最。

最仁爱,最讲正义。

二、课后习题理解带点字意思,体会所含的思想情感。

1杀害,是弄死,亡命。

杀害无数同胞,写出了日军的残暴,对日军的憎恨。

2受害,受到伤害。

写出了两个日本女孩的无辜,是战争的捐躯品。

8三打白骨精

1腾云驾雾:

形容奔驰迅速。

2回眸:

眸,眼睛。

回转头看。

二、体会带点词对于表现人物形象的益处

1夺,抢的意思。

一个“夺”字写出了猪八戒迫不及待、嘴馋的样子。

2闪,身体猛然晃动。

这个老太婆实际上是白骨精,这个“闪”字与这句话中的年满八旬相矛盾,因此传神地写出了白骨精的狡猾和迫不及待的样子。

3摔,摔倒。

唐僧因为孙悟空无缘无端地打死老太婆而摔下马来。

一个“摔”字,咱们感受到唐僧的胆小及受到了严重的程度。

4笑,表示高兴。

“笑”字写出了孙悟空火眼金睛,轻而易举就识破了白骨精的阴谋狡计。

9词两首

1常记:

常常记起。

  

2沉浸:

深切,程度深,醉到必然的程度但又有酣乐。

    

3藕花:

荷花。

  

4争渡:

这里指抢着争着奋力划船渡过。

5箬:

斗笠。

用竹片和竹叶编制的帽子,用来挡雨。

6蓑衣:

用茅草和棕麻编制的防雨衣服。

二、译文

一、《如梦令》常常记起夕阳下的溪亭,那天我和朋友们一直玩到日暮天黑,深深地陶醉了,从而忘记了回家的路。

一直玩到尽兴,很晚才回到船上,向家赶去,一不小心迷了路,进入了茂盛的荷花塘的深处。

我和大家争着划船,船儿强渡着,没想到惊起了满滩的鸥鹭,直飞向天空。

二、《渔歌子》在美丽的西塞山前,几只白鹭飞上天空,河边粉红色的桃花正在盛开,清澈见底的河中有美丽的鳜鱼正在游动。

在风光如画的河边,诗人头戴青色的斗笠,身穿绿色的蓑衣,洗澡着轻风小雨,高兴得不肯意离去。

三、解释带点词再说诗句的意思

一、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兴尽:

尽兴,玩得高兴

一直玩到尽兴,很晚才回到船上,向家赶去,一不小心迷了路,进了茂盛的荷花塘深处。

二、青箬笠,绿蓑衣,斜风小雨不须归

不须:

不必然要。

在风光如画的河边,诗人头戴青色的斗笠,身穿绿色的蓑衣,洗澡着轻风小雨,高兴得不想离去。

10螳螂捕蝉

1浑水摸鱼:

趁着空虚进入。

乘,利用。

2不堪假想:

事情的结果无法想象,会向加倍坏,加倍危险的方向发展。

堪,能,可。

3毫不介怀:

一点儿也不在意。

毫,一点儿。

4茅塞顿开:

形容突然醒悟。

5顾名思义:

看到名字就可以联想到它的含义。

顾,看。

6明察秋毫:

秋毫,秋季鸟儿身上新长的细毛。

比喻为人超级精明,连细小的问题都能够看得清清楚楚。

7除恶务尽:

消灭坏人或恶势力必需完全。

二、体会带点词的意思

一、处死,死,失去生命,跟活相对。

死命令,死,古板,固定。

不可以更改的命令。

两个死字,写出了吴王刚愎自用。

12夜晚的实验

1匮乏:

缺乏,贫乏。

2慷慨:

大方,不吝啬。

3典范:

可以作为学习的、效仿的标准的人或事。

二、名言

1书到历时方恨少,是非通过不知难。

——陆游

2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

3若不团结,任何力量都是弱小的。

——拉封丹

4五人团结一只虎,十人团结一条龙,百人团结像泰山。

——邓中夏

五、《卢沟桥烽火》记叙了1937年7月7日深夜日军蓄意挑衅,在卢沟桥向中国军队开火,企图侵占宛平城,受到中国守军的顽强抗击。

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军民团结抗战,全民慰劳、声援卢沟桥守军。

从而揭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

中心:

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歌颂了咱们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

六、《半截蜡烛》记叙了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为保全半截蜡烛中的秘密情报,与突然闯进的德国军官斗智斗勇,巧妙周旋,最终保全了情报站的故事。

赞扬了母子三人机智勇敢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7、《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记叙了聂荣臻将军关心照料在战火中受伤的两个日本孤女,并设法将他们送旧日军驻地的通过。

反映了聂将军宽仁大义和中日人民的深厚友谊。

八、《三打白骨精》选自吴承恩的《西游记》,文章讲述了孙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的故事。

赞扬了孙悟空坚定不移、机智勇敢、擅长识别阴谋狡计的斗争精神。

10、《螳螂捕蝉》讲的是一名少年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警告吴王,若是一心想取得眼前利益而不顾身后的隐患是危险的,并使吴王打消了攻打出国的念头。

1二、《夜晚的实验》了记叙了意大利科学家斯帕拉捷通过量次夜晚的实验,终于揭开了蝙蝠飞行秘密的通过,这一实验结果促使了人们对超声波的研究,并给人类带来庞大的恩惠。

13、《海洋——21世纪的希望》是说明文,文章介绍了海洋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21世纪的人类已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期,海洋成了人类在新世纪里的希望。

人物形象:

伯诺德一家三口:

镇定自若,机智勇敢,心思缜密,爱国。

聂荣臻:

宽仁大义,恩怨分明。

孙悟空:

嫉恶如仇,擅长识别狡计,勇于斗争。

唐僧:

慈悲为怀,善恶不分,糊涂。

猪八戒:

贪吃。

白骨精:

贪婪,狡计多端,狡猾。

斯帕拉捷:

细心观察,擅长思考,勇于探索,坚持不懈。

吴王:

知错就改,伶俐。

少年:

足智多谋,机智勇敢,思维缜密,爱国。

15天游峰扫路人

1气喘吁吁:

吁吁,象声词,形容出气的声音。

形容呼吸急促,高声喘息的样子。

2大汗淋漓:

淋漓,形容湿淋淋往下滴。

流了很多的汗,像下雨一样,形容很劳累。

3望而却步:

望,向远处看。

却,后退。

看了看就停止脚步往后退,形容心里的害怕。

4瘦削:

形容身体或脸很瘦,像是被刀削过一样。

5炯炯有神:

炯炯,目光敞亮。

形容人的目光敞亮,精神饱满。

6豁达:

性格开朗,气量大。

二、天游峰扫路人是个如何的人,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豁达开朗,充满自行,自强不息。

老人吧扫地的动作游山玩水,70岁了不肯意退休,还在打扫天游峰。

坚信自己30年后仍然能够在扫天游峰。

16最大的麦穗

1水滴石穿:

比喻力量虽然小,可是只要坚持不懈,事情就可以够成功。

2一心一意:

思想、意念专一。

3感激涕零:

因感激二流泪,形容超级感激。

4百感交集:

各类各样的感触交织在一路。

5沉思熟虑:

深切细致地考虑。

6匪夷所思:

夷,平常。

指事物怪异或人的言行奇异,不是一般人依照常理能够想象的。

7使馆荏苒:

光阴渐渐过去了。

8白驹过隙:

形容时间过得飞快。

像小白马在细小的裂缝间一闪而过。

9鉴往知来:

鉴,辨别,审查。

审查过去就可以推断未来。

10莫衷一是:

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11迷途知返:

迷路后知道回来,比喻犯了错误能更正。

12恍如隔世:

恍如隔了一世。

多用来形容时间的变迁,事物的庞大的转变让人感慨。

二、“人的一生恍如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觅那最大的一穗。

有人见到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机会地摘下它;

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

固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最大的一穗:

原指麦地中最大的一穗,此刻指机缘。

颗粒饱满的麦穗:

好的机缘。

眼前的一穗:

眼前的机缘。

理解句意:

一个人需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理想,可是也要擅长把握住眼前实实在在的机缘,更要实实在在地完成眼前的任务,不然就会一事无成。

三、关于机缘的名言

一、机缘对于不能利用它的人又有什么用呢?

正如风只对于能利用它的人材是动力。

——西蒙

二、擅长捕捉机缘者为俊杰。

——歌德

3、机缘不会上门来找;

只有人去找机缘。

——狄更斯

4、机不可失,时再也不来。

——张九龄

五、只有愚者才等待机缘,而智者则造就机缘。

——培根

六、机缘是不守纪律的。

——雨果

17山谷中的谜底

一、解释句子

1、对于外界的压力,有时通过正面抗争去战胜它,但有时也需要像雪松那样先弯曲一下,作出适当的妥协,以求反弹的机缘。

一、雪松面对大雪能先弯曲一下,得以继续生存。

二、在逆境和压力眼前,咱们要勇于抗争,也要学会适当的妥协,以退为进,取得最后的成功。

2、确实,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

一、雪松为了在大雪中生存,先将树枝弯一下,雪滑掉队再弹回。

二、生活中也是这样,面对逆境和压力,要学会妥协,以退为进,才能取得更好的发展机缘。

3、历史上越往勾践卧薪尝胆,最终打败吴国;

韩心能屈能伸,能忍胯下之辱。

1九、夹竹桃

一、为何作者爱上了夹竹桃

答:

一、夹竹桃开花时候红白相映,景象奇妙。

二、夹竹桃花开三季,花季常,韧性宝贵。

3、月光下的夹竹桃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发作者许多空想。

20古诗两首

一、《石灰吟》明代于谦

千锤万击还坚劲,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世

锤:

敲打。

击:

撞击。

千、万:

(虚指)形容敲打撞击的次数多。

若:

恍如。

等闲:

平常事。

粉骨碎身:

身体粉碎。

清白:

干净洁白。

人世:

人世间。

译文:

石灰是通过量次撞击敲打才从山上开采出来的,它把烈火焚烧自己看做是平平常常的事情。

即便身体肝脑涂地也毫不畏惧,还要把洁白干净的石灰留在人世间。

赞颂了石灰顽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

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

二、《墨梅》元朝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吾家:

我家。

池头:

池边。

树:

梅树。

痕:

痕迹。

清气:

清香的气息。

乾坤:

天地。

一问:

我家的洗砚池边有一棵梅花树,多多开放的梅花显现出淡淡的墨痕。

不要他人夸赞梅花的颜色好看,只要留下梅花的清香气息,弥漫在天地之间。

21莫泊桑拜师

一、中心思想

本文记叙了从小钟爱写作的莫泊桑为了能写出好的作品,白福楼拜为师,取得悉心指导的事情。

表现了莫泊桑的执着追求的精神和福楼拜热心提携后辈,关心青年人的名师风度。

二、理解句子

1青年人贵在坚持,才气就是坚持写作的结果。

1只有坚持不懈写作才会有才气。

二、告知咱们生活中做每一件事情也是一样,只有坚持做,才能做好,才能成功。

二、对你所要写的东西,光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能够发现他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

一、观察要能抓住特点,发现他人没有发现的。

二、写作也要抓住特点,写出他人写不出的东西。

3、要想写出别具一格的东西就是要有一双擅长发现的眼睛,写作时不拾人牙慧。

2二、理想的风筝

本文记叙了身残志坚的刘老师笑谈腿疾,转写板书,放飞风筝,追赶风筝,赞扬了刘老师身残志坚,酷爱生活,执着追求,也表达了浓浓的师生情谊。

23孔子游春

1桃红柳绿:

桃花红,柳树绿。

形容春天的美景。

2习以为常:

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司空,古代的官职。

惯,习惯。

3绿草如茵:

茵,垫子,褥子。

绿油油的草地,就像地上铺的褥子。

形容草绿得可爱。

4温文尔雅:

温文,态度温和而有礼貌。

尔雅,高雅。

形容人态度温和,举止高雅。

熟,指程度深。

虑,考虑。

反复深切细致地思考。

6从容不迫:

从容,镇定,沉着。

不迫,不急促。

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7不由自主:

禁,抑制。

情感激动地不能控制。

8手舞足蹈:

舞,舞动,挥动。

蹈,跳动。

两手舞动,两只脚也跳了起来。

形容高兴到极点。

二、孔子名言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

乎。

见到远方来的老朋友,不是一件很高兴的事情吗?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习而且常常温习,不是很快乐吗?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三个人同行,其中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老师的人。

(表现了孔子虚心勤学。

4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罔:

迷惘,迷惑不解。

殆:

精神懈怠。

只念书而不肯动脑筋,就会感到迷惑;

而此刻,只是一味地空想,而不肯念书,便会对思想有害。

5发愤忘食,。

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用功念书便忘记了用饭,陶醉在学问里,便忘记了忧愁,不知道衰老就要到来。

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温习。

故:

旧的。

温习过去所学的知识,能有新的收获,新发现,这样就可以够当老师了。

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不到他想弄明白而又弄不明白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理明白却不能完整地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

若是他不能触类旁通,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

(这就是孔子主张的启发式教学。

三、成语解释

1学而不厌:

厌,知足。

学习总感到不知足。

2苦心孤诣:

苦心钻研到了他人所达不到的境界,也指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确实煞费苦心。

3闻过则喜:

听见他人指出自己的错误,就很高兴。

4见贤思齐:

有德性的人。

见到有德性的人,就向他看齐。

5有教无类:

类,类别。

无论什么人都可以收到教育。

6不偏不倚:

倚,偏。

不偏向任何一方,表示中立或公正。

7诲人不倦:

诲,教诲。

教诲人特别有耐心,从不厌倦。

8乐此不疲:

因为钟爱干某事儿不感厌烦。

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9托物言志:

通过描述客观事物寄托转达作者的某种情感、理想和志趣。

10喻之以理:

将自然界的事物作为描摹的对象,在对事物细致入微的描述中阐明事理。

11逝者如斯:

时间就像奔流的河水一样,不论白天黑夜不断地流逝。

比喻光阴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要加倍珍惜。

12川流不息:

川,河流。

形容行人、车马想流水一样持续不断。

四、理解孔子论水的含义

一、孔子以为水是真君子,有德性、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

孔子教育门生们,要门生们做个像水一样的人格高贵的人,做一个无私仁厚的、宽容大度的人,做一个温文尔雅、胸怀大志的人,也做一个坚持不懈,有真、善、美风度的人。

五、人物形象温习

一、莫泊桑:

勤奋勤学,虚心请教,精益求精,执着追求。

二、福楼拜:

循循善诱,悉心指导,直言不讳,擅长教学。

3、苏格拉底:

充满智慧,循循善诱,善施教化。

4、孔子:

充满智慧,循循善诱,善施教化,博爱,和善。

五、刘老师:

身残志坚,乐观向上,执着追求,挑战自我。

六、天游峰扫路人:

豁达开朗,自强不息,酷爱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