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籼稻 期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15348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57.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早籼稻 期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早籼稻 期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早籼稻 期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早籼稻 期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早籼稻 期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早籼稻 期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早籼稻 期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早籼稻 期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早籼稻 期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早籼稻 期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早籼稻 期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早籼稻 期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早籼稻 期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早籼稻 期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早籼稻 期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早籼稻 期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早籼稻 期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早籼稻 期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早籼稻 期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早籼稻 期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早籼稻 期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早籼稻 期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早籼稻 期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早籼稻 期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由于早籼稻化肥、农药的施用量相对较少,早籼米的卫生品质也相对较高,因而随着早籼米质量的提高和品种多样化的发展,当前及未来还有相当数量的消费群体。

7、早籼稻品种质量一致性好,易标准化。

早籼稻优质品种较少,品种之间差异相对较小,早籼稻更容易标准化。

中晚籼稻优质品种较多,不同品种内在质量和价格差异较大,而且优质品种产量所占比例较大,因此标准化难度也相对较大。

(三)早籼稻的生长阶段

通常,水稻一生的自然生长发育过程可以分为3个阶段。

从种子萌发至幼穗开始分化前是单纯的营养生长期,形成根、茎、叶等营养器官;

幼穗开始分化至抽穗前为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期,最后3片叶及稻穗形成;

抽穗至成熟是单纯的生殖生长期,经历开花、乳熟、蜡熟、完熟等时期。

习惯上把水稻的生长发育过程划分为“2个阶段4个时期”,即以幼穗开始分化为界,幼穗开始分化前称为营养生长阶段,幼穗开始分化后称为生殖生长阶段。

在高产栽培中为便于掌握生育进程,又把它分为幼苗期、分蘖期、幼穗形成期及开花灌浆结实期。

在实际操作时,移栽插秧的幼苗期为秧田期,移栽后称本田期,它也分为3个时期,即前期,从移栽返青到分蘖高蜂;

中期,稻穗分化形成;

后期,从始穗扬花到灌浆成熟。

早籼稻的生长阶段和时期

不同地区、不同栽培季节,稻谷品种生育期长短基本上决定于品种“三性”的综合作用。

三性即感光性、感温性和基本营养生长性,水稻品种的三性是决定品种生育期长短及其变化的实质。

早稻品种,绝大多数感光性弱,感温性中等,基本营养生长期短至中等,没有感光性强和基本营养生长期长的品种;

中稻品种,多数基本营养生长期较长,感温性中等至强,感光性较弱;

晚稻品种感光性强,基本营养生长期短至中等,感温性强至中等。

通常,全生育期(播种一成熟)90-125天的为早稻,125-150天的为中稻,150天以上的为晚稻。

我国早籼稻一般每年的7月中下旬进入大面积收割阶段,8月份早籼稻集中上市;

9月中旬,中稻和一季晚稻开始收割,10月份中稻和一季晚稻陆续上市;

11月份新产晚籼稻、晚粳稻收割完毕,双季稻主产区迎来晚稻上市季节。

 

2007年度主产省早籼稻的稻作期

月份

江西

湖南

湖北

安徽

广西

广东

7

下旬

成熟

中旬

成熟

6

乳熟

抽穗

抽穗

孕穗

上旬

分蘖

5

下旬

中旬

分蘖

返青

移栽

 

4

出苗

出苗

出苗 

育秧

育秧

播种

长叶

长叶

3

上旬

播种 

资料来源:

中国种植业信息网农时数据库。

(四)早籼稻的质量指标

1、早籼稻的质量指标和等级

早籼稻谷、晚籼稻谷和籼糯稻谷的质量指标包括:

①出糙率(Huskedriceyield)。

净稻谷脱壳后的糙米占试样质量的百分率,其中不完善粒折半计算。

②整精米率(Headriceyield)。

整精米占净稻谷试样质量的百分率。

整精米是糙米碾磨成GB1354-1999规定的三等(原大米标准的标准一等)大米加工精度时,长度达到完整米粒平均长度五分之四(含)以上的米粒(新国标规定为长度达到完整米粒平均长度四分之三(含)以上的米粒)。

③不完善粒(Unsoundkernel)。

包括下列尚有食用价值的稻谷颗粒:

未熟粒:

未成熟不饱满,糙米粒外观全部为粉质的颗粒。

虫蚀粒:

被虫蛀蚀并伤及胚和胚乳的颗粒。

病斑粒:

稻谷粒受到病害,去壳后糙米表面有病斑的颗粒。

生芽粒:

芽或幼根已突出稻壳,或糙米的芽或幼根已突破表皮的颗粒。

生霉粒:

稻谷粒生霉,去壳后糙米表面有霉斑的颗粒。

④谷外糙米:

混在稻谷中的糙米粒。

⑤互混:

本类型稻谷中混入的其它类型的稻谷。

⑥杂质:

除稻谷以外的其他物质,包括下列几种:

一,筛下物:

通过直径2.0mm圆孔筛的物质。

二,无机杂质:

泥土、砂石、砖瓦块及其他无机物质。

三,有机杂质:

无食用价值的稻谷粒、异种类粮粒及其他有机物质。

⑦黄粒米:

与正常米粒相比呈明显黄色,或在D65照明体100视场下色品指数b*值不低于20的颗粒。

⑧色泽、气味:

一批稻谷固有的综合颜色、光泽和气味。

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稻谷国家标准》(GB1350-1999)规定,各类稻谷按出糙率和整精米率分为5个等级,等内稻谷必须符合整精米率要求。

以三等为中等质量标准和计价基础,每个等级实行3%的等级差价。

按国家收购政策,籼稻和粳稻相邻等级价格差为2分/斤。

籼稻、粳稻三等最多,三等以上占90%。

稻谷国家标准GB1350-1999早籼稻谷、晚籼稻谷、籼糯稻谷质量指标

等级

出糙率,%

整精米率,%

杂质,%

水分,%

色泽、气味

1

≥79.0

≥50.0

2

≥77.0

≥75.0

≤1.0

≤13.5

正常

≥73.0

≥71.0

注:

水分含量大于表中规定的稻谷的收购,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2、整精米率等质量指标的适当调整

现行《稻谷》国家标准中,籼稻不分等级整精米率统一要求不低于50%。

2005年稻谷最低收购价预案启动后,针对南方早籼稻主产区粮食收购过程中,一些地方出现水分、杂质、整精米率等限制指标达不到国家标准的现象,国家粮食局下发了8月《国家粮食局关于早籼稻收购中执行国家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粮电[2005]15号),通知指出,对粮食收购中有些限制指标达不到国家标准要求的,应按2001年11月原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粮食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的《关于执行粮油质量标准有关问题的规定》(国粮发[2001]146号)执行,通过扣量扣价的办法来进行调整。

即:

  水分:

对实际水分指标低于或高于标准规定指标的,以标准中规定的水分指标为基础,每低0.5个百分点增价0.75%,每高0.5个百分点扣价0.3%,扣量0.75%;

低或高不足0.5个百分点的,不计增扣价、增扣量。

  杂质:

对实际杂质(或杂质总量)指标低于或高于标准规定的,以标准中规定的杂质(或杂质总量)指标为基础,每低0.5个百分点增价0.75%,每高0.5个百分点扣价0.75%,扣量0.75%;

整精米率:

以标准规定的指标为基础,每低1个百分点,扣价0.75%,不足1个百分点,不扣价。

高于标准规定的,不增价。

且早籼稻谷的整精米率不得低于44%。

根据该通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粮食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下发了《关于适当调整2005年早籼稻收购整精米率控制指标的通知》,要求江西、安徽、湖南、湖北省和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按照《国家粮食局关于早籼稻收购中执行国家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适当调整早籼稻整精米率控制指标。

3、稻谷国标的修订

2007年4月,经国家粮油标准化委员会审订的新稻谷国家标准——GB1350-XXXX(代替GB1350-1999)对早籼稻谷、晚籼稻谷和籼糯稻谷规定了统一的质量指标。

鉴于整精米率是评价稻谷出米率和品质的重要指标,为充分发挥标准对质量提高的引导作用,体现优质优价政策,对不同等级稻谷设置了不同的整精米率要求,籼稻1~5级分别为50%、47%、44%、41%、38%。

新修订的稻谷国家标准GB1350-XXXX(代替GB1350-1999)(待发布实施)

早籼稻谷、晚籼稻谷、籼糯稻谷质量指标

出糙率/(%)

整精米率/(%)

杂质/(%)

水分/(%)

黄粒米/(%)

谷外糙米/(%)

互混/(%)

≤2.0

≤5.0

≥47.0

≥44.0

≥41.0

≥38.0

等外

<71.0

-

“-”为不要求

(五)早籼稻的储藏

稻谷籽粒具有完整的内外颖,使易于变质的胚乳部分受到保护,对虫、霉、湿、热有一定的抵御作用,并且稻谷内外颖水分较米粒低。

这些特点,使得稻谷相对易于储藏。

由于脂肪(油份)含量较中晚籼稻少,陈化速度慢,早籼稻是稻谷中最耐储存的品种,因而成为各级储备粮的重要储备品种。

长江以南地区早籼稻的储存年限通常为3年,广东等个别省份为两年。

早籼稻从入库到出库通常采取六项措施:

控制水分、清除杂质、分类储藏、通风降温、防治害虫、密闭粮堆。

储存稻谷的高大平房仓,都配置有环流熏蒸、机械通风以及制冷设备等。

(六)早籼稻的经济及社会意义

1、早籼稻是当年种植、当年收获的第一季主要粮食作物,因此,早籼稻生产已经成为国家政策是否扶持粮食生产、农民种粮积极性高低的试金石。

2、早籼稻生产波动直接影响晚稻生产,进而影响全年的水稻生产。

据有关研究表明,1994-2005年期间早籼稻与晚稻种植面积相关系数达0.93。

3、早籼稻的商品性优于其他各季水稻,是南方稻区最重要的商品粮源。

由于早籼稻作为食用稻的适口性较差,农民一般除了留一些作为口粮和饲料粮的补充外,大部分作为商品粮出售。

而且,随着近年农民务工人数的增多和农民储粮方式的变化,早籼稻的商品量还在不断增加,因此,早籼稻的商品率相对较高,约50-60%。

4、早籼稻是主要储备用粮。

由于早籼稻比中晚籼稻耐储藏,且是第一季上市的水稻品种,南方地区粮食部门将早籼稻作为储备粮轮换的主要稻谷品种。

从近年来的实践看,各地的政策性储备需求已成为早籼稻谷的重要出路,尤其是当年上市的新粮,各地的政策性储备需求成为决定其收购价格的高低乃至短期内市场销售价格走势的最重要因素。

5、早籼稻是南方多数农民生活的基本保障之一。

南方水稻产区涉及13个省份近四亿农民,早籼稻是他们的一部分口粮,也是早籼稻主产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占有很大份额。

从综合效益来看,早籼稻的种植成本与其他作物比较相对较低,产量比较稳定,卫生品质也较好,自然风险相对较小。

因此,早籼稻对于稳定增加稻农收入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6、从长期来看,早籼稻是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支撑。

就当前的粮食生产能力看,早籼稻无论是种植面积还是产量,其它品种尚难补充或替代。

失去这一块,粮食安全必然受到威胁。

二、早籼稻的供给与需求

(一)我国早籼稻种植面积及产量

稻谷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

1998年以来,我国稻谷种植面积约2800~3200万公顷,占粮食种植面积的26%~30%;

稻谷产量在1.8~2亿吨(折合大米1.26~1.4亿吨,出米率按70%),占粮食产量的36%~40%。

1998-2008年我国稻谷播种面积和产量一览表(单位:

千公顷,千克/公顷,万吨)

年份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面积

31214

31284

29962

28812

28202

26508

28379

28847

29295

28920

29200

单产

6366

6345

6272

6163

6189

6061

6311

6260

6232

6433

6473

总产

19871

19849

18791

17758

17454

16006

17909

18059

18257

18603

18900

数据来源:

1998-2006年来源中国农业信息网《2007年中国农业发展报告》,2007-2008年来源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我国稻谷以籼稻为主,2007年早籼稻和中晚籼稻产量共1.3249亿吨,占稻谷产量的71%。

2005-2008年,我国早籼稻产量分别为3,187万吨、3,187万吨、3,152万吨和3,158万吨。

2007年,早籼稻面积占稻谷种植面积不足20%,产量占稻谷产量的17%。

2001-2008年我国早籼稻播种面积和产量(单位:

千公顷,万吨)

播种面积

占稻谷比例

产量

6,388.32

22.20%

3,400.26

19.10%

5,872.70

20.80%

3,028.90

17.30%

5,590.30

21.10%

2,948.40

18.30%

5,947.00

21.00%

3,221.60

18.00%

6,027.90

20.90%

3,187.40

17.60%

5,990.00

20.40%

3,186.80

17.50%

5,824.00(5,742)

19.90%

3,152.00(3151.5)

17.10%(16.94%)

5,820

19.93%

3158

16.71%

2006年以前来源于中国农业信息网,2007、2008年数据年来源于国家统计局,括号中来源于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二)我国早籼稻种植区域

全国稻区可划分为6个稻作区和16个稻作亚区,其中Ⅰ、Ⅱ、Ⅲ通称为南方稻区,占全国面积93.6%,主要品种为籼稻。

Ⅳ、Ⅴ、Ⅵ通称为北方稻区,占全国面积6.4%,主要品种为粳稻。

我国稻作区分布

代号

稻作区

占全国稻作面积的百分比

华南双季稻稻作区

18.60%

华中双单季稻稻作区

67%

西南高原单双季稻稻作区

8%

华北单季稻稻作区

3%

东北早熟单季稻稻作区

西北干燥区单季稻稻作区

0.40%

我国稻谷种植以南方为主,南方稻作区约占全国播种面积的93.6%,其中长江流域(主要是中西部地区)播种面积占全国的67%。

早籼稻种植地区分布在海南、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云南、四川、贵州、重庆等13个省(市)、自治区,湖南、湖北、江西、广东、安徽、浙江、广西、福建是全国早籼稻的主产省份,其中湖南、广西、江西、广东是全国早籼稻种植面积最大的四个省(区),产量都在500万吨以上,播种面积占全国的80%,加上湖北和安徽,六省播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90%左右,决定着全国早籼稻播种面积的大局。

2006-2008年我国早籼稻种植面积(单位:

千公顷)

同比变化

同比变幅

1,370

1,373

1,340

-33

-2.40%

1,356

1,298

1,300

0.20%

1,053

992

1,100

108

10.90%

940

1,000

60

6.40%

342

343

315

-28

-8.20%

281

276

260

-16

-5.90%

福建

240

222

210

-12

-5.40%

浙江

133

121

125

3.30%

全国

5,888

5,742

78

1.40%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2008年为2009年3月份预测数字

2006-2008年我国主产省早籼稻产量(单位:

千吨)

7,476

7,401

7,150

-251

-3.4%

7,290

7,463

7,276

-187

-2.50%

5,542

5,368

5,830

462

8.60%

4,740

4,996

5,300

304

6.10%

1,920

1,945

1,843

-102

-5.20%

1,484

1,474

1,422

-51

-3.50%

1,286

1,237

1,140

-97

-7.80%

744

677

686

8

1.20%

31,398

31,515

31,580

65

(三)我国早籼稻的消费及结构

我国60%的人口以大米为主食,是世界第一大稻谷生产国和消费国,稻谷的产量和消费量占世界的30%以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008年我国稻谷的消费量约1.83亿吨,呈平稳略减的态势。

目前,稻谷供求基本平衡,略有结余,库存充裕。

1997年以来,我国稻谷一直是净出口,年均净出口稻谷约216万吨(大米151万吨),占我国稻谷产量的1%左右,对国内供求和市场价格影响都较小。

中国汇易网

早籼稻的用途较为广泛,包括口粮、饲料用粮、工业用粮和种子用粮等。

由于早籼稻的优质率不断提高,口感有所改进,生长期间病虫害、农药使用量都较中晚籼稻少得多,加上又比较“出饭”,近年来早籼稻的消费仍以口粮为主。

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测算,2007年早籼稻口粮、饲料用粮、工业用粮、种子用粮的比例约67:

24:

7:

2。

从发展趋势上看,早籼稻口粮消费逐步减少,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较快增长。

根据2007年数据,尽管早籼稻口粮消费比例较高,但只占稻谷口粮消费量的约15%、占国内粮食口粮消费量的约8%;

早籼稻在饲料用粮、特别是工业用粮方面在稻谷中具有行业代表性,其占稻谷饲料用粮、工业用粮的比例分别约55%和92%。

另外,早籼稻总消费量约占稻谷总消费量的18%、占国内粮食总消费量的约6%,因此早籼稻只是粮食作物中一个较小的品种。

2006-2007年我国早籼稻消费结构(单位:

万吨)

类别

2006年

2007年

消费量

占比

口粮1

2200

68.40%

2150

67.30%

饲料用粮2

740

23%

765

23.90%

工业用粮3

225

7.00%

230

7.20%

种子用粮

50

1.60%

总消费

3215

100%

3195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1口粮:

指城镇和农村人口食用消费;

2饲料用粮:

指工业饲料生产和农户散养畜禽用。

损耗计算在饲用范围,不单列;

3工业用粮:

指用于生产淀粉、米粉等产品。

作为口粮,由于比较“出饭”,学生和民工是早籼稻最主要的消费群体。

随着加工技术的改进,以早籼稻作为原料加工的蒸谷米,营养价值较普通大米高,已经畅销中东、欧美、非洲等国际市场。

作为工业用粮,早籼稻主要用来生产米粉、啤酒、糖浆等。

(1)米粉是南方地区大众化食品之一。

早籼稻脂肪含量低,直链淀粉含量高,最适合做米粉原料,生产出的米粉具有绿色、营养、卫生、保健、耐储存、价格低廉等优点。

储存一年以上的早籼稻,水分低、出粉率高,加工出的米粉口感好、韧性大、保管时间长、不易老化。

(2)早籼米是啤酒生产中的辅助原料,可以使啤酒获得较好的物理稳定性和透明度,并提高啤酒的生产能力和降低生产成本,是仅次于米粉的以早籼稻为原料的加工产品。

(3)以早籼米为原料生产的高麦芽糖浆,又称白饴糖,是一种麦芽糖含量高、杂质少、熬温高的新型淀粉糖,在饮料、糖果、罐头、面包、糕点、果酱、乳制品、医药等方面广泛应用,可明显改善品质、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延长保存期、调整成品口味。

(4)另外,早籼米还广泛用于生产米制系列食品,如米饼、米糕、速煮米、方便米饭、冷冻米饭等。

在南方早籼稻产区,农民也把早籼稻作为饲料来喂养家禽,有的直接用早籼稻谷,有的则是将早籼稻谷或脱壳后的糙米粉碎,再拌以青饲料或浓缩饲料后使用。

早籼稻加工后的副产品,也有多种开发和利用途径:

(1)米糠可以榨米糠油,其下脚料可以提炼植酸钙、谷维素、甾醇等医药产品;

(2)稻壳可用于制作无毒、可自行降解的快餐盒,稻壳燃烧可以发电,稻壳灰可用于制作白碳黑和化肥;

(3)碎米利用微生物发酵可用于生产富含活体有益微生物(双歧杆菌、乳酸菌)的保健功能饮料。

(四)我国早籼稻的收购及储备

1、最低收购价收购

根据历年《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规定,在安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