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疽防治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15471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炭疽防治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炭疽防治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炭疽防治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炭疽防治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炭疽防治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炭疽防治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炭疽防治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炭疽防治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炭疽防治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炭疽防治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炭疽防治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炭疽防治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炭疽防治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二)传播途径

1、经皮肤黏膜感染:

常引起皮肤炭疽。

主要是由于接触病畜的皮、毛、肉、土壤及未经消毒的毛制品而感染。

2、经呼吸道传播,由吸入带炭疽杆菌芽胞的尘埃飞沫,可导致肺炭疽。

3、经消化道传播:

由食用炭疽病死牲畜肉和被病原菌污染的食物和饮水,而导致肠炭疽。

(三)流行特征

本病在欧、亚、美、非及大洋洲都有发生。

凡有草食动物的地方,都有本病发生的可能,因此多见于农牧区。

炭疽全年均可发生,农牧区7~9月为发病高峰,工业型炭疽常无季节性。

人群对炭疽普遍易感,无年龄、性别差异,但由于职业性接触的关系,青壮年男性发病率较高。

病后可获得较持久的免疫力。

三、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

(一)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为1~3天,最短12小时,长者可达12天。

1、皮肤炭疽:

临床上最常见。

多发生于皮肤暴露部位,感染处先出现痒性小丘疹,继而变为浆液性棕黑色疱疹,3~4日其中心出现出血性坏死,稍下陷,形成黑色焦痂,周围组织水肿,病变发展,水肿区扩大,相继于焦痂周围再出现疱疹,坏死向深部及四周扩展,无痛感为其特点,不化脓。

局部淋巴结肿痛。

发病1~2日后出现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中毒症状,继之肿胀消退,黑痂在1~2周后脱落,留下肉芽组织创面,经1~2周愈合成疤痕。

2、肺炭疽:

起病急,轻度发热,干咳、胸痛、肌痛,2~4日后出现高热、寒战、呼吸困难、紫绀、大汗,出现罗音及胸膜渗出液,胸水多血性。

常并发败血症和感染性休克或继发脑膜炎。

死亡率极高,多死于呼吸循环衰竭,一般死前神志清醒。

3、肠炭疽:

本型少见。

起病急,发热,烦躁不安,剧烈腹泻与呕吐,水样便及严重胃肠症状,大便呈血样,无里急后重,腹胀有压痛,时有腹膜体征。

三型都可并发败血症及合并脑膜炎型炭疽,症状和体征与化脓性脑膜炎相似,唯病情发展迅速,早期即可出现循环衰竭。

脑脊液为混浊血性。

(二)诊断标准

1、疑似病例:

(1)、皮肤炭疽。

不明原因引起的皮肤局部出现红斑水疱,继而呈溃疡和黑痂及周围组织的广泛无痛性非凹陷性水肿。

(2)、肺炭疽。

不明原因引起的寒战、发热、呼吸困难、气急、咳嗽、咳血样痰、胸痛、休克。

(3)、肠炭疽。

不明原因引起的急性胃肠炎,呕吐物及粪便为血性。

2、确诊病例

(1)、病前半月内有牛、马、羊等牲畜及其分泌物、排泄物频繁接触史,或接触死家畜及其污染物,剥死畜皮,食死畜肉,或从事皮毛加工、屠宰及兽医工作。

(2)、从病人的分泌物、呕吐物、粪便、血液及脑脊液涂片检查到革兰氏阳性两端平齐的大杆菌或分离到炭疽杆菌。

(3)、血清特异性抗体阳性(菌苗接种除外)

临床诊断:

疑似病例加

(1)。

实验诊断:

疑似病例加

(2)或(3)。

三、疫区处理

(一)、感染来源的确定与处理

病人被确诊患炭疽后,均应尽力确定其感染来源.并加以适当的处理,以避免继续发生感染。

1、采集流行病学资料

接诊疑似炭疽的病人时,须尽可能地询问其发病前的接触史,从而发现可疑的感染来源。

2、确定感染来源

对可疑的感染来源应采样进行细菌学检验,以确定是否确为炭疽芽孢杆菌污染。

在动物组织标本中,镜检发现炭疽芽孢杆菌;

或在各种来源的标本中分离培养获得炭疽芽孢杆菌,可以确定为感染的来源。

3、感染来源的处理原则

对已确定的感染来源,进行以下处理:

A.隔离与治疗病人;

B.处理或隔离治疗病畜

C.消毒炭疽芽孢杆菌污染的物体和环境;

D.对在污染地区内或其周围活动的所有牲畜实施免疫接种,每年早春进行一次。

(二)、高危人群的防范

近期国内外邮政系统成了恐怖分子的主要袭击对象,从业人员也成了炭疽高危人群应特别注意从事分拣、开拆信件和包裹等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要求穿着工作服,佩带手套和口罩。

接到可疑信件或包裹不要拆开,应立即封存并立即报告。

从事炭疽病人治疗、护理、检验及处理污染环境的专业工作者,应穿着防护服装,必要时进行免疫接种,如来不及接种疫苗,可采取药物预防。

(三)、炭疽病人处理原则

1、隔离:

炭疽病人尤其是肺炭疽病人由做出疑似诊断时起,即应立即就地隔离,避免长距离运送病人。

2、治疗病人及接触者的治疗

首选青霉素G钠盐静脉滴注,恶性皮肤炭疽用量为800-1000万u/日。

治疗肺炭疽、肠炭疽及并发败血症、脑膜炎用量为1000-2000万u/日,静脉滴注,并可加用氯霉素2g/日,分3次静脉滴注,或环丙沙星250mg,2次/日,静脉滴注或口服,两种抗生素联合治疗,疗程两周以上。

对症治疗措施:

(1)皮肤炭疽,局部用1:

2000高锰酸钾湿敷,不用油纱布,或涂以1%龙胆素,2%碘伏,切忌挤压或切开引流,以防细菌扩散;

(2)败血症,可以给激素,如氢化可的松200-300mg静脉滴注,缓解中毒症状,防止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和感染性休克;

(3)脑膜炎、按化脓性脑膜炎处理,积极降温止痉、脱水、降颅压等,防止呼吸衰竭和脑疝;

(4)高热,一般均需从静脉补充液体,发现DIC时,在监视凝血时间情况下,给予肝素及潘生丁;

(5)重症炭疽病人,及早预防心功能不全,优先考虑预防性给予快速强心制剂毒毛旋花子甙丙。

(四)、接触者的管理

对被确定为炭疽芽孢杆菌污染物品的接触者或炭疽病人接触者,应给予抗生素预防。

炭疽病人及炭疽杆菌污染物品的接触者应给予以医学观察,给予环丙沙星等口服抗生素预防;

肺炭疽的密切接触者应隔离,并注射青霉素作为预防性治疗,剂量按一般治疗剂量;

病人外围一定范围内的人群(非直接接触者),接种炭疽疫苗预防。

(五)、病人污染环境消毒

病人的废弃物品必须焚毁.所有受到污染的物品也尽可能焚毁。

污染的环境和不能焚毁的物品使用有效方法消毒(详见附录D)。

病人出院或死亡后,病人所处的环境应行终末消毒。

(六)、病人尸体处理

炭疽病人死亡后,其口、鼻、肛门等腔道开口均应用含氯消毒剂浸泡的棉花或纱布塞紧,尸体用消毒剂浸泡的床单包裹,然后火化。

对病人使用的物品及环境进行彻底消毒。

一般情况下不需实施疫区封锁。

(七)、炭疽病畜及尸体的处理

病死牲畜的消毒:

对因炭疽死亡的牲畜与其他动物的尸体不可肢解,即使是采样检查也不允许开放性采样,应该抽吸采样,或者在病畜采样后立即用烙铁熨烫伤口,防止其液体污染环境。

在病死牲畜表面消毒后,尽可能整体焚毁。

动物流出血液污染的土地,挖掘20cm的土壤,与消毒剂5:

1比例混合填回。

被污染的土地禁止再度挖掘和用于畜牧。

具有重大经济价值的家畜或受保护的野生动物应严加隔离并由专人饲养治疗。

一般家畜应以“不流血”的方式处死,尸体经表面消毒处理后火化。

(八)、炭疽芽孢污染的消毒

消毒原则污染物品的消毒:

如果确实检出炭疽芽孢杆菌,检出细菌的物件应在公安机关取证后,焚烧或121摄氏度30分钟至2小时(视物件的大小)高压灭菌。

其他物品价值不高者尽可能焚毁,不能销毁者以环氧乙烷消毒;

病人及接触者穿着的表面衣物应焚毁。

污染外环境的消毒:

以含氯或戊二醛的消毒剂反复处理,直到连续3次采样不能检出炭疽芽孢杆菌为止。

1、炭疽病人和牲畜的排出物消毒

炭疽病人和牲畜的排出物宜使用新配制的含氯消毒剂乳液消毒,可使用二倍量的20%漂白粉.或6%次氯酸钙(漂粉精)与排出物混合,作用12小时后再行处理。

2、污染表面消毒

污染物体的坚固表面.如墙面、地面,家具等.可喷雾或擦洗消毒。

可用含氯消毒剂如5-10%二氯异氰尿酸(优氯净)或氧化剂如2%过氧乙酸(每平方米表面8ml)。

3、污染毛皮、衣物或纺织品消毒

低价值的污染物品应尽可能焚毁,可耐高压消毒者可用高压灭菌器灭菌,无法用高压处理者,可装入密闭的塑料袋内,每立方米加入50g环氧乙烷消毒。

4、污染水体消毒

被炭疽芽孢污染的水源应停止使用.使用含氯消毒剂使有效氯浓度达200mg/l,待检查不再存在炭疽芽孢杆菌后方可恢复使用。

5、污染土壤消毒

土壤被炭疽芽孢杆菌污染时应首先查明污染的范围,被污染的土地应避免耕耘、开挖和用于放牧牲畜。

应使用20%漂白粉液每平方米1000ml,待漂白粉液渗入地面数小时后,将地表土20cm挖起,坑内每平方米撤入漂白粉干粉20~40g,再将挖起的土壤与20%漂白粉液充分混合,填入挖出的坑中。

6、病房终末消毒

病人出院或死亡,病房应以甲醛熏蒸处理。

紧闭门窗后,按0.8kg/m2甲醛加热蒸发,次日经通风处理后才能恢复使用。

7、消毒效果考核

消毒效果必须通过取样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确定,连续三次取样,按照《消毒技术规范》所规定的程序,不能检出具有完整毒力的炭疽芽孢杆菌时方可认为已消除了炭疽芽孢杆菌的污染。

四、病原学检查

(一)、标本采集

1、新鲜标本:

人的炭疽局部病灶渗出液可用灭菌的棉拭子涂擦后划血琼脂平板,或接种选择性培养基,亦可接种肉汤增菌。

内脏炭疽如肠、肺型可取血液,炭疽脑膜炎可取脑脊液进行上述接种培养。

若取肠炭疽的呕吐物或排泄物最好接种选择性培养基。

同时用渗出液、血液、脑脊液直接涂片作荚膜染色镜检。

2、陈旧标本:

若炭疽动物尸体已经腐败,或只能找到皮、骨、角、蹄,或掩埋的脏器,则应尽量找到有干血块的材料加以培养。

最好用选择性培养基,以便排除其它杂菌干扰。

3、外环境标本

(1)、土壤标本的处理:

漂浮集菌法,土壤标本采取500克左右,加入灭菌蒸馏水500-700毫升,在接近瓶口处,边加边搅拌,由于炭疽芽孢比重小,易集中漂浮于水面,吸上层漂浮液5毫升,在100℃隔水加热20分钟以杀死非芽孢菌,低速离心5分钟,取上清接种肉汤增菌18-24小时后进行分离培养和鉴定。

(2)、污水直接离心取上层液及沉淀,加热处理后进行增菌,然后进行分离培养,挑选可疑菌落,按常规进行鉴定。

(3)、白色粉末标本:

取适量标本,加灭菌生理盐水适量,沸水20分钟杀死非芽孢菌,然后进行分离培养。

(4)、气溶胶:

用空气采样器或用抽气机抽空气经肉汤洗滤。

一般取300-500L(以30L/m抽气机连续抽10-20分钟)即可。

肉汤置温室培养。

(二)、实验方法:

1、荚膜染色。

挑选灰白色集落,以铂金环挑之发粘,有拉丝现象,接种羊血清肉汤或去纤维的马血、兔血中,培养4-6小时,涂片作革兰氏染色和荚膜染色,镜下检查细菌和荚膜形态,亦可接种碳酸氢钠(含量为0.9%)琼脂培养基,放CO2条件下培养8-10小时,呈粘液(M)型集落,涂片检查细菌荚膜。

2、噬菌体裂解试验。

取待检菌接种琼脂平皿,待稍干滴加炭疽诊断噬菌体,置37℃培养10-18小时观察结果,如有明显噬菌斑即可噬菌裂解阳性。

3、青霉素抑菌试验。

取每毫升100单位的青霉素溶液,按1:

10加入溶化并冷却至45℃的琼脂中,立即倾注平板,待凝固后接种待检菌。

或用滤纸片浸渍每毫升10单位的青霉素溶液,贴于涂种待检菌的琼脂平板表面,置37℃培育8-10小时,观察有无抑菌区带。

除遇到抗青霉素株外,一般均能产生明显抑菌现象。

4、串珠试验。

先制备琼脂板,将营养琼脂溶化后倾注平皿,待凝固后用手术刀切取琼脂片,大小为长、宽、厚相当(3cm×

0.5cm×

0.3cm),置玻片中央,接种待检菌,均匀涂满,再取灭菌的滤纸条(1.5cm×

0.5cm),浸渍新配制的青霉素溶液(10-100u/ml),不宜太湿,紧贴于接种菌琼脂片之一端,置平皿中于37℃培养4-6小时。

取出载玻片,于低倍镜下观察,在有菌生长和抑菌区的临界线处,应有明显典型串珠形态。

5、动物试验。

选用体重350-400克的健康豚鼠或体重2-2.5kg的健康家兔检测炭疽杆菌的致病力。

豚鼠的感染剂量为100-500个芽孢,家兔为1000-5000个芽孢,宜用皮下注射,以便观察水肿反应特性。

炭疽强毒菌一般于72小时内致死上述动物,死亡动物剖检可见脾脏充血肿大,皮下水肿,注射部位淋巴结肿大。

在脾脏和淋巴结印片上可找到具有典型荚膜之炭疽杆菌。

(三)、鉴别实验

炭疽杆菌主要应与近缘菌相鉴别,如蜡样杆菌、蕈状杆菌、巨大杆菌、枯草杆菌、苏云金杆菌等的形态学与其极为近似。

唯有炭疽芽孢杆菌在血琼脂平皿上无溶血环,无动力,不分解水杨素。

一般对青霉素敏感。

5-10单位即可抑制生长,0.1单位即可使菌体形成串珠形态。

炭疽杆菌在体内有典型荚膜,或在含血清及碳酸氢钠培养基中,于CO2条件下培养,能形成粘液状集落,用多色美兰染色镜检,可见有荚膜形态。

炭疽杆菌对AP631株噬菌体敏感,噬菌裂试验阳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