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大纲.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15576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34.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北京市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北京市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北京市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北京市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北京市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7页
北京市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7页
北京市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7页
北京市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7页
北京市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大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7页
北京市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大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7页
北京市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大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7页
北京市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大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7页
北京市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大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7页
北京市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大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7页
北京市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大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7页
北京市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大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7页
北京市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大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7页
北京市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大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7页
北京市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大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大纲.docx

《北京市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大纲.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市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大纲.docx

北京市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大纲

北京市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大纲(Ⅱ级)

北京市特种设备无损检测资格鉴定委员会2004.3

一、总则

依据国务院[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条例]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所颁发的国质检锅[2003]248号关于[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的精神,特别定适用于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的考核大纲,目的是通过对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进行有关法律、法规,国家标准及无损检测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考核,使无损检测人员能够独立正确进行特种设备的无损检测工作,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经考核达到持证上岗。

二、适用范围

本大纲适用的无损检测方法包括:

射线(RT)超声波(UT);磁粉(MT);渗透(PT)。

三、报告人员基本条件

1、无损检测人员报考中分为取证考核(初试)申请和换证考核(复试)申请;

2、初试申请人员应当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年龄在所不惜8周岁以上60周岁以下,身体健康;

(2)双眼矫正视力和颜色分辨力满足所申请无损检测的要求;

(3)应具备高中(含)以上学历,无损检测专业大专(含)以上或理工科,本科(含)以上学历可直接报告。

 

北京市特种设备无损检测Ⅱ级人员考试须知

初试

考试项目

考试类型(或内容)

考试时间

备注

基础知识

开卷

120分钟

专业知识

闭卷

120分钟

RT

评片

55分钟

无RTⅠ级证者需增加一项实际拍片考试,时间为30分钟。

UT

1、对接焊缝必考

2、板和锻件T型接头角焊缝、堆焊层

90分钟

以抽签方法任选其中一项

MT

1、焊缝2、零件

60分钟

PT

1、焊缝2、镀铬试块

50分钟

复试

专业知识

开卷

150分钟

实际

RT

评片

55分钟

操作

UT

对接焊缝

60分钟

MT/PT

以工艺形式代替实际操作

90分钟

备注

Ⅱ级人员要了解的内容:

(代号为C)-----不要去深究其来源和依据,但要知道或记忆其意义的内容;

Ⅱ级人员要理解的内容:

(代号为B)----要全面了解其细节、表现形式,并能准确把握其意义的内容、来源依据,准确知道其意义的内容;

Ⅱ级人员要掌握的内容:

(代号为A)----能在各种需要综合分析、判断、计算的问题中正确运用知识,熟悉其推理过程的内容.

初试考核内容及要求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初试考核包括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两部分。

 

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无损检测基础知识考核大纲

一、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基础知识

1、材料力学基础知识

1.1应力与应变(B)

1.2强度(A)

1.3塑性(A)

1.4硬度(A)

1.5冲击韧性(A)

1.6有关材料方面的进一步知识(B)

2、金属学与热处理基础知识

2.1金属的晶体结构(C)

2.2铁碳合金的基础知识(C)

2.3热处理一般过程(A)

2.4锅炉压力容器用钢常见金相组织和性能(C)

2.5锅炉压力容器常用热处理工艺(B)

3、锅炉压力容器常用材料

3.1钢的分类和命名方法(A)

3.2低碳钢(B)

3.3低合金钢(B)

3.4奥氏体不锈钢(B)

二、焊接基本知识

1、锅炉压力容器常用的焊接方法

1.1焊接的定义与特点(B)

1.2焊接方法的分类(A)

1.3手工电弧焊(A)

1.4埋弧自动焊(A)

1.5氩弧焊(A)

1.6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A)

1.7等离子弧焊(C)

1.8电渣焊(B)

2、焊接接头

2.1焊接接头形式(A)

2.2焊接接头的组成(A)

2.3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C)

3、焊接应力与变形

3.1焊接应力与变形的概念(C)

3.2焊接变形和应力的形成(B)

3.3焊接应力的控制措施(C)

3.4消除焊接应力的方法(C)

4、锅炉压力容器常用钢材的焊接

4.1钢材的焊接性(B)

4.2低碳钢的焊接(B)

4.3低合金钢的焊接(B)

4.4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B)

5、焊接缺陷

5.1外观缺陷(A)

5.2气孔与夹渣(A)

5.3裂纹(A)

5.4未焊透(A)

5.5未熔合

5.6其它缺陷(A)

三、无损检测基础知识

1、无损检测概论

1.1无损检测的定义与分类(A)

1.2无损检测的目的(A)

1.3无损检测的应用特点(A)

1.4缺陷的种类及产生原因(A)

2、无损检测的应用选择

2.1锅炉压力容器制造过程中无损检测方法的选择(A)

2.2检测方法和检测对象的适应性(A)

四、锅炉基础知识

1、概述

1.1锅炉的定义及用途(A)

1.2锅炉的特点(B)

1.3锅炉主要参数(B)

1.4饱和水和水蒸汽性质(C)

2、锅炉的分类及型号(C)

3、锅炉结构

3.1锅炉结构的基本要求(B)

3.2锅炉主要受压部件(C)

3.3锅炉安全附件(A)

3.4几种典型锅炉结构(C)

4、锅炉的工作过程(C)

5、锅炉的无损检测要求

5.1应遵循的原则(A)

5.2规程对锅炉焊缝探伤的主要要求(A)

五、压力容器基础知识

1、概述

1.1压力容器的定义及用途(A)

1.2压力容器的主要工艺参数(B)

1.3压力容器的分类(B)

1.4我国压力容器法规和标准(B)

2、压力容器的典型结构和特点

2.1低、中压压力容器的筒体结构(C)

2.2高压容器的筒体结构(C)

2.3压力容器的封头(B)

2.4压力容器的开孔与接管(B)

2.5压力容器的焊接接头分类及设计的一般原则(B)

3、压力容器的无损检测

3.1压力容器用钢板无损检测要求(A)

3.2压力容器用锻件和无缝钢管的无损检测要求(A)

3.3压力容器的焊接接头的无损检测要求(A)

4、在用压力容器的无损检测要求

4.1在用压力容器检验的一般要求(B)

4.2在用压力容器的无损检测要求(A)

六、我国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主要规程、标准中对无损检测的应用

1、锅炉主要规程、标准中对无损检测方法使用的规定(B)

2、压力容器主要规程、标准中对无损检测方法使用的规定(B)

3、压力管道主要规程、标准中对无损检测方法使用的规定(B)

4、JB4730标准讲解(A)

5、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A)

 

射线检测Ⅱ级人员初试考核大纲

1.射线检测的物理基础

1.1原子与原子结构

1.1.1原子和元素的概念,原子的组成入电子、质子、中子、核电荷数、原子序数、原子量及其相互关系。

(B)

波尔模型、原子轨道与能级、基态、激发态及跃迁的概念。

(C)

1.2射线的种类及性质

1.2.1X射线和γ射线的性质、产生机理及特点。

(A)

1.2.2波粒二象性的概念。

(C)

1.2.3X射线的能量和强度的定义及影响因素。

(A)

连续谱和标识谱的特征、产生机理及最短波长和转换效率的计算。

常用γ射线的平均能量。

γ源的衰变规律、半衰期及活度的计算。

(A)

1.3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1.3.1光电效应、康普顿—吴有训效应、电子对效应、汤姆逊效应的产生原理和特征。

(A)

在不同射线能量、不同材质条件下,上述效应的发生几率。

1.3.2窄束单色射线的概念,强度衰减规律和衰减公式与计算。

(A)

1.3.3线吸收系数和质量吸收系数的概念。

(B)

半价层的计算(A)

1.3.4散射线产生机理,散射比的定义及影响因素。

(A)

1.3.5宽束白色射线的概念、线质和有效能量的概念,宽束射线的衰减规律、吸收曲线和衰减公式及计算。

(A)

1.4射线照相法的原理与特点

1.4.1射线照相法原理、适用范围和特点及其局限性。

(A)

1.4.2射线照相法的特点(A)

2.射线检测的设备和器材

2.1X射线机

2.1.1常用携带式、移动式X射线机的分类、特点和适用范围。

(A)

特殊应用—射线机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2.1.2常用X射线管的结构,各部分作用及阳色的冷却方式。

(A)

2.1.3X射线管的技术性能、阳极特性、阴极特性、焦点、辐射场的分布、真空度,使用寿命及其影响因素。

(A)

焦点位置和大小的测定,辐射场强度分布的测定。

(C)

2.1.4高压发生线路的种类。

半波自整流、桥式全波整流、全波桓直流线路的特点及其局限性。

(C)

2.1.5工频油冷X射线机的基本组成:

高压部分、控制部分、冷却部分、保护部分、保护部分的简单原理。

变频气冷式X射线机的逆变原理及KV、mA调节的基本知识。

(B)

2.1.6X射线机的操作程序、训机和保养知识。

(A)

射线机常见故障的判定。

2.2γ射线机

2.2.1常用γ射线源的主要技术参数和适用厚度范围。

(A)

2.2.2γ射线机的基本结构和操作程序。

(A)

常见故障的分析和判定。

2.2.3γ射线探伤机的特点及其局限性。

(A)

2.3射线照相胶片

2.3.1X光胶片的结构、感光原理。

(B)

2.3.2底片黑度的概念和计算。

(A)

2.3.3胶片特性曲线、感光度、灰雾度、梯度、宽容度、颗粒度的概念及梯度的计算。

(A)

2.3.4胶片的分类及特点。

(B)

2.3.5胶片的正确便用和保管。

(B)

2.4射线照相辅助器材

2.4.1黑度计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A)

2.4.2增感屏的分类和使用方法。

(A)

铅箔增感和荧光增感的原理。

2.4.3线型象质计的结构、特点、使用方法。

(A)

孔型、槽型象质计的结构、特点和使用方法。

(B)

2.4.4观片灯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B)

3.射线照相的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3.1射线照相灵敏度的影响因素

3.1.1射线照相的对比度(A)

3.1.2射线照相的清晰度(A)

3.1.3射线照相的颗粒度(A)

3.2灵敏度和缺陷检出的有关研究(C)

4.射线探伤工艺

4.1透照工艺条件的选择

4.1.1射线源和能量的选择。

(A)

4.1.2焦距的选择。

(A)

4.1.3曝光量的选择和修正。

(A)

4.2透照方式的选择和一次透照长度的计算(A)

4.2.1透照方式的选择(A)

4.2.2一次透照长度的计算(A)

4.3曝光曲线的制作及应用(A)

4.3.1曝光曲线的构成和使用条件(A)

4.3.2曝光曲线的制作(A)

4.3.3曝光曲线的使用(A)

4.3.4曝光曲线的特殊用途(A)

4.4散射线的控制(A)

4.4.1散射线的来源和分类(A)

4.4.2散射比的影响因素(A)

4.5焊缝透照常规工艺

4.5.1概述

4.5.2透照工艺的分类和内容(B)

4.5.3焊缝透照专用工艺卡示例(B)

4.5.4焊缝透照的基本操作(B)

4.6射线透照技术和工艺研究(B)

4.6.1大厚度比试件的透照技术(B)

4.6.2特殊工艺三例

4.6.3小径薄壁管的透照技术与工艺(B)

4.6.4球罐γ射线全景曝光工艺(B)

5.暗室处理技术

5.1暗室基本知识

5.1.1暗室布局知识(A)

5.1.2暗室设备器材使用知识(B)

5.1.3配液注意事项(C)

5.1.4胶片处理程序和操作要点(A)

5.1.5胶片处理的药液配方(C)

5.2胶片的暗室处理技术

5.2.1常用显影液的组成和各组分的作用,显影操作方法。

(A)

影响显影质量的因素。

5.2.2停影液的组成及作用。

(B)

5.2.3定影液的组成和各组分的作用,定影操作方法。

(A)

影响定影质量的因素。

5.2.4底片水洗和干燥的操作要点。

(A)

5.3自动洗片机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B)

6.射线照相底片的评定

6.1评片的基本要求及对工作质量的影响。

对底片质量、评片环境、设备和评片人员的要求。

与评片基本要求相关的知识。

(A)

6.2评片基本知识

6.2.1观片的基本操作(A)

6.2.2投影的基本概念(A)

6.2.3焊接的基本知识(B)

6.2.4焊接缺陷的危害性及分类(A)

6.3底片上缺陷影像的定量和定性分析,焊缝射线照相质量级别评定。

(A)

6.4焊接接头的质量等级评定

6.4.1质量分级规定评说(B)

6.4.2射线照相检验的记录与报告(A)

7.辐射防护

7.1剂量的定义、单位与标准

7.1.1照射量(A)

7.1.2吸收剂量(A)

7.1.3吸收剂量与照射量的关系(A)

7.1.4剂量当量(A)

7.2剂量测定方法和仪器

7.2.1辐射监测的内容及分类(A)

7.2.2剂量测定仪器的工作原理(B)

7.2.3剂量仪器的选择及其效准(A)

7.2.4场所辐射监测仪器(B)

7.2.5个人剂量监测仪器(B)

7.3辐射损伤的机理和防护标准

7.3.1影响辐射损伤的因素(B)

7.3.2我国现行的放射防护标准(B)

7.3.3辐射损伤机理(C)

7.4辐射防护的基本方法和防护计算

7.4.1辐射防护的基本计算(A)

7.4.2照射量的计算(A)

7.4.3防护计算(A)

7.5事故的处理程序(B)

8.其他射线检测方法和技术

8.1高能射线照相

8.1.1电子回旋加速器和电子直线加速器(C)

8.1.2高能射线照相的特点(B)

8.1.3直线加速器的结构、原理及操作(C)

8.1.4高能射线照相技术(B)

8.1.5高能射线的防护(C)

8.2射线实时成像检验技术

8.2.1射线实时成像检验系统(B)

8.2.2射线实时成像检验系统的图像和性能(B)

8.2.3射线实时成像检验技术(B)

8.3中子射线照相(C)

8.3.1中子射线照相原理

8.3.2中子射线照相设备

8.3.3中子照相应用的简介

8.4其他射线检测方法介绍(C)

8.4.1几何放大射线照相

8.4.2运动中的射线照相

8.4.3层析照相

8.4.4康普顿散射照相

9.射线检测的质量管理

9.1全面质量管理(B)

9.2全面质量管理与ISO9000族标准(B)

9.3ISO9000族标准简介(B)

9.4射线检测的质量管理

9.4.1人员的管理(A)

9.4.2射线检测设备及器材的管理(A)

9.4.3射线检测消耗的管理(B)

9.4.4射线检测工艺的管理(A)

9.4.5射线检测设施与环境的管理(B)

9.5射线检测人员的健康管理

9.5.1常规医学监督(C)

9.5.2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要求(C)

9.5.3放射工作人员的医学检查项目要求(C)

9.5.4特殊人员的健康管理(C)

9.5.5放射工作人员的保健(C)

 

超声波检测Ⅱ级人员考核大纲

1、超声波探伤物理基础

1.1超声波的一般概念

1.1.1机械振动

机械振动的定义、特点(B)

周期、频率的概念、单位及两者之间关系(A)

简谐振动的基本概念及谐振方程一般形式(C)

1.1.2机械波

机械波的概念、波动本质;波长、波速、频率的概念及三者之间的关系(A)

弹性介质模型及波动形成机理(C)

机械波产生的条件(B)

1.1.3超声波

超声波的定义、特征及工业上应用(A)

次声波及其应用(C)

1.2超声波的类型

常见的波的分类方法(B)

纵波、横波、表面波的概念及特征(A)

板波、平面波、球面波、柱面波、活塞波、连续波、脉冲波的基本概念(C)

1.3声速

1.3.1固体介质

声速的概念,声速与介质、波型的关系;同种固体介质中,纵、横波及表面波声速的关系(A)常见介质的纵横波声速(B)

1.3.2液体、气体介质水中的声速及温度对其影响(A)

液、气态介质中声速与应变弹性模量及密度的关系(B)

1.3.3声速测量方法(B)

1.4波的叠加、干涉、绕射及惠更斯原理。

波的叠加原理、波的干涉、绕射的基本概念(B)

驻波的形成、特点;惠更斯原理(C)

1.5超声场的特征量

1.5.1声阻抗的定义与介质密度、声速、温度的关系(A)

超声场、声压、声强的基本概念(C)

1.5.2分贝的概念,计算及应用(A)

1.6超声波垂直入射到平界面上的反射和透射

1.6.1单一平界面声压反射率、往复透过率的基本概念与应用(A)

声压反射率r、透过率t、声强反射率R、透过率T,与介质声阻抗、声波入射方向的关系、变化规律及相互间关系(B)

1.6.2均匀介质中的异质薄层影响声压反射率的因素(B)

声压反射率与波长、薄层厚度的关系(C)

1.6.3非均匀介质中的异质薄层声压往复透过率与波长、薄层厚度的关系(C)

1.7超声波倾斜入射到界面上的反射和折射

1.7.1波型转换和反射、折射定律:

波型转换的概念及产生条件;反射、折射定律基本内容(A)

1.7.2临界角:

第Ⅰ、第Ⅱ临界角的定义,计算与应用(A)

第Ⅲ临界角的概念(B)

1.7.3端角反射:

端角反射的概念,特征和应用(B)

1.8超声波在曲界面上的反射和透射影响超声波聚焦、发散的主要因素,声透镜的原理和应用(A)

平面波在曲界面上聚焦、发散产生的条件、特征(B)

1.9超声波的衰减

材质衰减的概念;衰减的计算和应用(A)

衰减的原因、定性定量表示方法(B)(E)

衰减系数的测定(C)

2、超声波发射声场与规则反射体回波声压

2.1纵波发射声场

2.1.1圆盘声源

圆盘声源的声压分布、波速指向性、半扩散角(A)

近场区、远场区、波速扩散区、半扩散区(B)

声束轴线上声压分布规律;横截面声压分布概况(C)

2.1.2矩形声源声压分布、近场区长度、指向角(B)

2.1.3近场区在两种介质种的分布声场的连续性、远场区分布特征及相关计算(B)

2.2横波发射声场假想声源模型及相关计算(B)

声束指向性、对称性与纵波声场的差异(C)

2.3规则反射体的回波声压

平底孔回波声压与距离,孔径的关系;大平底与距离的关系;两者声压比计算与应用;当量计算与应用(A)

长横孔、短横孔、球孔回波声压与距离、孔径关系;圆柱曲底面回派波声压于距离曲率半径关系;同类反射体当量对比计算(B)

衰减,曲面对当量对比计算的影响与修正(C)

2.4A.V.G曲线

A.V.G曲线的概念与应用(A)

A.V.G曲线的原理、结构、分类、用途及绘制(C)

3.探伤仪、探头和试块

3.1探伤仪

超声波探伤仪工作原理;A型显示探伤仪电原理框图,主要组

成部分及作用;主要控制旋钮及功能(A)

探伤仪的作用与分类,数字探伤仪的特征与应用(C)

3.2测厚仪

测厚仪的工作原理、种类和应用(B)

3.3探头

探头的作用、原理、型号、命名方法;直探头、斜探头的基本结构、主要组成部件及作用(A)

探头种类、双晶直探头、水浸聚焦探头、聚焦探头、双晶斜探头的结构和应用(B)

晶片材料,压电晶体主要性能参数;表面波探头、可变角探头、高温探头的结构和应用。

(C)

3.4试块

试块的用途,种类和要求;标准试块的规格和用途(A)

常用的钢板、钢管、锻件、焊缝检验用对比试块的形状,反射体种类和规格(B)

3.5探伤仪,探头及系统性能及其测试

水平线性、垂直线性、声束宽度、灵敏度余量、分辨力的基本概念和测试方法(A)

探伤仪性能(水准线性、垂直线性、动态范围、衰减器精度);

探头性能(入射点、K值、声束特性、声束轴线偏离角);

系统性能(盲区与始脉冲宽度、分辨力、灵敏度余量、信噪比)对探伤的影响(A)

4、超声波探伤通用技术

4.1超声波探伤方法

探伤方法的分类,各种方法的特征和应用(B)

4.2仪器与探头的选择

选择仪器的一般原则(B)

探头型式、频率、尺寸、K值的选择原则及对探伤的影响(A)

4.3耦合与补偿

耦合剂的作用;影响耦合的主要因素(A)

对耦合剂的要求;常用耦合剂种类及耦合效果;表面耦合损耗的测定与补偿(B)

4.4探伤仪的调节

4.4.1扫描调节

扫描调节的目的、内容;利用横孔试块的水平距离、深度调节法(A)

纵波、横波扫描调节的基本方法;利用(CSK-ⅢA)试块半圆试块的水平距离、深度调节法(B)

利用IIW试块、半圆试块的声程调节法;表面波扫描调节(C)

4.4.2灵敏度调节

探伤灵敏度、扫查灵敏度的概念;调节的方法、目的和要求;试块法、底波法调节灵敏度的原理、方法和应用(A)

4.5缺陷位置的测定

4.5.1平面

垂直法、斜角法探伤时,缺陷的位置参数及定位的基本方法;水平定位法深度定位法基本原理;计算法和曲线法的原理及应用(A)

声程定位法原理;表面波探伤的定位方法(C)

4.5.2曲面周向斜角探伤的缺陷定位

几何临界角的概念;缺陷位置参数;定位修正曲线的应用;内外壁探测的差异(A)

定位修正曲线绘制方法及各参数变化的影响(B)

声程校正系数的概念及曲面探伤界限(C)

4.5.3影响定位精度的因素

影响定位精度的主要因素及改善措施(C)

4.6缺陷大小的测定

4.6.1缺陷当量、指示长度、自身高度当量比较法、当量计算法;相对灵敏度测长法;绝对灵敏度测长法的原理及应用(A)

缺陷定量的概念;定量的基本方法;使用条件及局限性(B)

缺陷高度的一般测定方法(C)

4.6.2影响定量精度的因素

影响定量精度的主要因素(仪器、探头、耦合、缺陷)(B)

4.7缺陷性质的估判

缺陷性质综合分析方法(A)

静态波型特征及影响因素(B)

动态波型图的构成及典型缺陷动态波型图的特征(C)

4.8非缺陷回波的判别

迟到波、反射波、三角反射波的形成原理和特征;探头杂波,耦合剂反射波;结构反射波及其他变型波判定方法(C)

4.9侧壁干涉

侧壁干涉现象对探伤影响及避免侧壁干涉的条件(B)

5、原材料检验

5.1板材

5.1.1钢板

钢板探伤的常规方法;扫描及灵敏度调节方法;扫查方式;多次重合法的特征、优缺点;水层厚度计算,缺陷判别及尺寸测定(A)

钢板探伤的相关标准(B)

“叠加效应”的特征和产生机理(C)

5.1.2复合板材

复合板材探伤常规方法;探伤面选择,灵敏度调节;常见缺陷及判定方法(A)

复合板材探伤相关标准(C)

5.2管材

5.2.1小口径钢管

钢管中常见缺陷及常规探伤方法;手工探伤的一般方法;探伤灵敏度调节及扫查方式(A)

水浸聚焦法探伤原理,优点;声束聚焦方式;探测条件选择;钢管探伤相关标准(B)

偏心距与最佳水声程的概念及确定的原则(C)

5.2.2大口径管材

大口径管垂直探伤、周向探伤、轴向探伤的一般方法(A)

厚壁管探伤方式选择;周向探伤探头角度确定,缺陷定位及修正方法(C)

5.2.3管材自动探伤

探伤系统基本组成;钢管与探头相对运动形式;扫查速度,重复频率等的设定;探头的配置与作用(C)

5.3锻件

扫描和探伤灵敏度调节;缺陷位置、当量及尺寸测定(A)

典型锻件最佳探伤方法和主要探测方向的选择;探测条件及探伤时机选择;衰减系数测定;锻件探伤相关标准(B)

锻件中常见主要缺陷;缺陷回波(单个、游动、密集)与非缺陷回波的分析(C)

5.4铸件

铸件常见缺陷(C)

铸件探伤特点;铸件探伤条件选择;探伤灵敏度调节;缺陷的判别;质量级别的评定(B)

6、焊缝超声波探伤

6.1焊缝探伤几何关系;焊缝探伤一般程序,探伤准备,探测条件选择,扫描及灵敏度调节、距离—波幅曲线绘制、补偿;扫查方式、缺陷判别;缺陷位置、幅度和指示长度测定;缺陷评定;探伤记录及报告(A)

曲面探伤特征;耦合间隙与声程校正系数概念;非缺陷波的种类及判定;焊缝探伤相关标准(B)

“传输损失”的测定;焊缝中典型缺陷的静、动态波型特征;缺陷性质估判的综合方法(C)

6.2薄板对接焊缝

薄板焊缝一般采用的探伤方法(C)

6.3管座角焊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