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 走月亮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15919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48.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 走月亮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 走月亮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 走月亮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 走月亮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 走月亮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 走月亮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 走月亮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 走月亮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 走月亮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 走月亮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 走月亮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 走月亮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 走月亮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 走月亮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 走月亮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 走月亮教案.docx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 走月亮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 走月亮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 走月亮教案.docx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走月亮教案

2走月亮

1.认读“鹅、卵”等8个生字,会写“淘、牵”等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淘洗、柔和”等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3.在朗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感受作者的无限快乐。

4.体会月色下的美好意境,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细节的能力,学习作者寓情于景的写法。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感受作者的无限快乐。

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体现景物特点的写法,学习作者寓情于景的写法。

1.字词教学

本文有15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在识字教学中,可以把这些生字集中起来进行指导。

其中,特别强调“卵”字,书写的时候要注意里面的两个点;“填”字,右半部分是“真”,里面有三横。

“牵”可以用“大力扣着牛”这句话来加深理解记忆。

“葡”和“萄”这两个字都是上下结构,注意下半部分的书写。

生字的教学形式要灵活多样,便于学生识记。

2.阅读理解

这篇文章结构较为清晰,在教学中,可以以“读”贯穿,让学生通过读理清文章的结构和脉络,然后层层分析。

在分析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精读句子,并抓住重点词语,感受句子中蕴含的情感。

同时,在头脑中想象画面,进一步加深对作者情感的认识。

3.学会表达

表达是语言学习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非常重要。

四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表达能力,我们可以通过“通过走月亮,体现了……”的句式进行表达,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一步得出深层次感悟。

1.预习提纲

(1)读题目,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走月亮”的风俗。

(2)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一类生字要求会读,会写,会组不同的词语;二类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可借助工具书或结合语境理解生词的意思。

(3)再读课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思考:

“走月亮”时,“我”和阿妈走过了哪些地方?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读“鹅、卵”等8个生字,会写“淘、牵”等15个生字,能正确书写“淘洗、柔和”等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3.初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一、激趣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图片)请同学们描述一下这幅画。

从这幅画中,你看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

预设:

明亮的月光下,周围是那样静谧、美丽。

在小路上,小姑娘牵着妈妈的手,走在月光下。

她们看起来是那样幸福而美好。

2.题解:

走月亮是我国南方的一种风俗,指的是在月光下散步。

(板书:

走月亮)

设计意图:

展示课件,用生动鲜明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兴趣。

同时,通过描述画面,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在表达看到这幅画面的感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二、交流预习,初步把握文章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认读生字。

教师指导学生识字,重点指导辨析易混字和易读错的字。

课件出示:

淘牵鹅卵坑洼填庄

稼俗跃葡萄稻熟

重点指导:

“卵”读“luǎn”,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里面的两个点;“填”是左右结构,右边是“真”,里面有三横,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葡”和“萄”这两个字都是上下结构,下半部分的笔画比较多,书写时要注意。

2.指导学生读生词,注意纠正字音。

课件出示:

淘洗柔和灰白色鹅卵石

河床新鲜修补坑坑洼洼

庄稼风俗甜香葡萄满意水稻成熟招待传说

教师重点指导下列读音和字形。

①读音:

鹅卵石(luǎn)

②字形:

辨析“招待”的“待”与“侍候”的“侍”。

3.课件出示自读提示,学生自主朗读课文。

课件出示:

自读提示

1.“我”和阿妈走月亮时,看到了哪些景象?

2.课文是用哪一句话将这些内容串起来的?

用横线画出来。

3.根据以上两个问题,试着将课文分成四个部分,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1)学生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学生默读课文,在文中画出相关内容,解决课件出示的问题。

教师巡视并适当引导:

文中表示地点的词语有哪些?

在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是哪一句?

(3)指名学生分享结论,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师生总结:

“我”和阿妈走过了“村庄”“小溪边”“田埂上”。

师:

文章通过“我和阿妈走月亮”这句话将这些内容串起来。

课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每一部分的内容是什么呢?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看大家分得是否正确。

课件出示:

第一部分(1~3):

写“我”和阿妈在村庄的小路上走月亮。

第二部分(4~5):

写“我”和阿妈在溪边走月亮。

第三部分(6~7):

写“我”和阿妈在田埂上走月亮。

第四部分(8~9):

写走月亮时“我”的感受。

设计意图:

通过检查预习,一方面督促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

另一方面能检验学生预习的效果。

给文章划分段落,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理解课文。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感受作者的无限快乐。

2.进行寓情于景的写法教学,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细节的能力。

一、谈话导入

谈话入题:

“我”和阿妈走月亮,“我们”走过了村庄,走过了溪边,走过了田埂。

文章一句“我和阿妈走月亮”贯穿全文,使文章成为一个整体。

读读这篇文章,看看作者在走月亮时看到了哪些景物,作者又是怎样通过景物描写来体现“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的。

设计意图:

总结上节课的内容,明确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注意文中的景物描写,体会“我”与母亲之间浓浓的亲情。

二、精读感悟,品味人物情感

1.品析:

走过村庄。

第1~3自然段写“我”和阿妈走月亮,走到村庄。

请同学们读一下,看看“我们”在走月亮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

(1)学生自由朗读这三个自然段。

(2)指名读这三个自然段,并让学生给出评价。

(3)学生默读这三个自然段,找出与景物相关的句子。

课件出示:

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①课文中写的月光下的这些景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预设:

月光笼罩下的点苍山、村头的大青树以及大道和小路,让我们感受到月光下的村庄是那么静谧,那么美丽,那么令人向往。

②作者在写这些景物的时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学生读第2自然段,思考讨论,教师适当点拨。

师总结:

这段文字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照亮了……照亮了……也照亮了……”这句话,从远到近,描写了月光下的山、树、路,给人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2.品析:

走过溪边。

在“走过村庄”的时候,作者看到了月光下的山、树、路,那么在“走过溪边”的时候作者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

我们来看看第4自然段。

首先请同学们认真朗读第4自然段。

(1)课件出示问题,指名学生朗读这一自然段,学生边听边思考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

1.走过溪边,“我”看到了哪些景物?

2.这一自然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除了现实描写,作者还想到了什么?

(2)学生再默读第4自然段,用三角符号把景物标出来,把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画出来,并注明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3)老师巡视指导。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言。

师总结:

在溪水边,“我们”闻到了香味,看到了白色的鹅卵石,看到了小水塘,看到了小水塘里面的月亮。

我们来看看这句话(课件同时出示句子:

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这是一个拟人句,“抱”字既写出了小水塘中月亮的状态,又充满了感情,因而非常生动。

除了现实描写,作者还进行了回忆。

这里的每个景物都隐藏着阿妈辛勤劳作的身影。

通过景物描写和回忆,体现了“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表达出“我”对阿妈深深的爱。

3.品析:

过田埂。

在溪边,“我们”闻到了花香,看到了小水塘。

那么,在田埂上,“我们”又会看到什么呢?

下面请同学们读第6自然段,思考问题:

课件出示:

在写走过田埂的内容时,作者为什么先介绍修路?

这部分描写了什么内容?

从作者的回忆中,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你最喜欢哪句话?

用横线画出来。

(1)学生朗读第6自然段。

(2)朗读比赛,看谁读得流利、正确、有感情。

(3)默读第6自然段,思考并完成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4)指名学生发言,其他学生给出评价。

师总结:

先介绍修路,体现民风的淳朴。

这段文字先写了秋虫、夜鸟、鱼儿,接着描写了果园里硕果累累的景象,然后详细描写了稻田,回忆了过去在稻田的有趣活动,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风景、生活的热爱。

一句“我们采哪一塘新谷招待阿爸呢”更是体现了作者对家人深深的爱。

“沟水汩汩,很满意地响着”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水流的“满意”,更是体现自己的满意,表达出作者对家乡景色的喜爱之情。

“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低垂着头”形象地写出了稻穗的饱满,预示着今年又是丰收年;“镀亮的银毯”写出了月光下稻田的颜色、质地以及给人的感觉。

想象一下,这是一幅多么美的画面呀!

4.品读第四部分:

走月亮给“我”的感受。

“我”和阿妈不止一次走月亮,也不知走过了多少地方,那么,走月亮的过程中,“我”有怎样的感受呢?

请阅读第8~9自然段,思考并回答问题:

课件出示:

这两个自然段写了哪些内容?

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学生自由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2)指名读,看谁读得富有感情。

(3)默读这一部分,完成练习,老师巡视指导并指名回答。

师总结:

此处写阿妈讲故事、静静地走,虽然平静,但是却充满了温馨和爱。

作者更是通过“月亮牵着小星星”来比喻母亲和自己此时的情景,表现出自己和母亲之间浓浓的亲情。

四个“走过……”的连用构成了排比,这个排比句详细描写了走月亮走过的地方,体现出村庄夜晚景色的美丽,表达了作者对走月亮的喜爱。

(板书:

与阿妈浓浓的亲情,“我”的幸福与快乐)

设计意图:

仔细品读每一部分的重点词句,有助于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从而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

同时,也引导学生学习抓住细节描写来反映人物情感的写法。

三、总结全文,学习写法

1.学生再读课文,从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教师在与学生梳理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本文抓住细节描写来体现景物特点的写法,如第4自然段中,作者抓住月光下的小水塘倒映出月亮这一景象,写出了月色的美丽。

设计意图:

以本课为载体,引导学生学习通过细节描写体现景物特点的写作方法,指导学生将其应用于习作中,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四、拓展练习

1.查找并背诵有关月亮的诗歌。

2.景物描写习作练习:

用一段话描写月光下的景物。

《走月亮》是一篇生动而优美的散文。

文章通过景物及心情的描写,表达出作者对母亲、对家乡的美好感情。

我在教学中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激发兴趣。

在教学的开始,我展示图片,通过让学生描述图片,表达感受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由图片导入本课的学习。

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气氛也更浓厚了。

二、生字教学。

生字一直是教学的重点之一。

在识字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学生对生字的识记。

因此,我在教学易错、易混的字时,从结构上、写法上进行指导,目的是使学生加深对生字的记忆。

在识字教学中,大部分学生能认真书写、快速识记,个别学生写的字质量不高、写得不漂亮。

写一手好字,是语文学科对学生的要求,是每节课都必须要训练的。

三、读中感悟。

充分阅读能让学生产生不一样的感悟,能充分唤起学生的想象,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达到理解文本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充分阅读“走月亮”的每一个段落,并引导学生边阅读边想象,同时理解走月亮时人物的情感。

 

2019秋部编版四年级语文期中精选卷

(一)

(时间:

90分钟满分:

100分)

姓名班级___________座位号

………………………装…………订…………线…………内…………不…………要…………答…………题………………………

一、看拼音,写词语。

(8分)

kuānkuòzhuāngjialǒngzhàowāndòu

()()()()

yánjiūtànsuǒjūnyúnzhùzhǐ

()()()()

二、用“\”划去加点字不正确的读音。

(4分)

1.随地处乱停共享单车是一种很让人厌恶(èwù)的恶(èwù)劣行为。

2.我有一个和这张卡(kǎqiǎ)片上一模一样的发卡(kǎqiǎ)。

3.大水淹没了小村庄,空降(xiángjiàng)下来的解放军叔叔解救了在洪灾中挣扎(zhāzhá)的人们。

4.爬山虎的叶子铺(pūpù)满了墙面,没留一点儿空(kōngkòng)隙。

3、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7分)

柔弱柔和柔软

1.()的阳光照射在大地上,我们坐在()的垫子上休息。

2.蟋蟀挖掘的工具很()。

只要……就……不但……而且……即使……也……

3.()把蝙蝠的眼睛蒙上,它()照样能自由飞行。

4.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生活,()在改变着人类的物

质生活。

4、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任选其中的一个造句。

(6+2=8分)

()七()八人()()沸()云()雾

山()地()()()而安精()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仿照例子写句子。

(6分)

1.例:

柳条在风中摇动。

柳条在风中舞蹈。

蟋蟀在平台上叫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例:

(美丽的)雪花(慢慢地从空中)飘落下来。

()树叶()飘舞。

3.例:

蟋蟀的住宅难道不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吗?

蟋蟀的住宅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4.黄老师带病坚持上课,怎么不让我们感动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按要求改写句子。

(6分)

1.我今天的作业基本上全部做完了。

(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

(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

(用加点的关联词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将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话。

(4分)

()菊花美极了,黄的、紫的、白的、红的,还有绿色的……

()只见大门口放满了菊花,百米长的通道两旁放满了菊花。

()植物园正在举办一年一度的菊展。

()人们边走边观赏,不时传出一阵阵的赞叹声。

8、积累运用。

(13分)

(一)日积月累。

(5分)

1.好问则裕,。

2.,九月温,。

3.,长河渐落晓星沉。

4.一场秋雨一场寒,。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再作答。

(8分)

1.将《题西林壁》补充完整,再回答问题。

(4+2=6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远近高低各不同。

②不识庐山真面目,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题”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缘”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

④读完后两句诗句,我明白的道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暮江吟》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分)

9、快乐阅读。

(14分)

丢失的东西

一天晚上,我从街上卖梨的摊子中间走过。

突然,脚下一滑,我赶紧扶住

旁边的一个木箱子才没摔倒,就在我扶住木箱子时,顺手抓了一个梨。

当时,

我不禁耳热心跳,回头一看,幸好没人看见,便站起来走了。

这时,梨已稳稳当当地到了我的手心。

只见这梨黄澄澄的,散发出一股诱人的梨香。

拿着梨,我心里老觉得不踏实。

手里的梨怎么办呢?

吃了,不好意思;扔了吧,又舍不得,怎么办?

怎么办(A)……这样边走边想,不知不觉就到了家。

爸爸见我拿着梨,就问:

“哪来的?

”“梨……梨(B)……是……梨摊上的。

”我结结巴巴说不出话来。

这时,爸爸严厉地说:

“从小不学好,长大怎么得了?

明天把梨送回去,把你丢失的东西找回来,知道了吗?

”爸爸的声音虽然不大,但很有力。

我盯着脚尖,红着脸说:

“是,爸爸。

”但我不明白到底丢失了什么。

第二天早晨,我按照爸爸的吩咐,把梨送了回去。

卖梨的阿姨夸奖我说:

“真是个好孩子!

”我脸红了,不好意思地笑了。

这时,我终于找回了我丢失的东西——诚实。

 

1.给加点字正确的读音画“√”。

(4分)

中间(jiānjiàn)摔倒(dǎodào)散发(sànsǎn)踏实(tàtā)

2.照样子,写词语。

(2分)

爸爸的声音虽然不大,但很有力。

(用加点的关联词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省略号的用法有:

①表示话未说完(有时又作语意未尽);②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文中A处应选(),B处应选()。

(2分)

4.用“—”画出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

(2分)

5.“我”丢失了什么东西?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我是小作家。

(30分)

题目:

_____________真好

提示:

(1)把题目补充完整。

横线上可填“爸爸”“妈妈”“奶奶”“老师”等等;

(2)通过具体的事例写出这个人好在哪里。

(3)语句通顺,字数在4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宽阔庄稼笼罩豌豆研究探索均匀住址

二、划去:

1.èwù2.qiǎkǎ3.xiángzhā4.pùkōng

三、1.柔和柔软2.柔弱3.即使……也……4.不但……而且……

四、横竖声鼎腾驾崩裂随遇疲竭

五、1.示例:

蟋蟀在平台上弹琴。

2.示例:

金黄色的在微风中

3.黄老师带病坚持上课,让我们很感动。

六、1.“基本上”和“全部”任意去掉一个。

2.夸张句,符合要求即可。

3.用上关联词即使…也…即可。

七、3214

八、

(一)1.自用则小

2.八月暖十月还有小阳春

3.云母屏风烛影深

4.十场秋雨要穿棉

(二)1.横看成岭侧成峰只缘身在此山中

①题写因为②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观察分析事物

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九、1.jiāndǎosàntā

2.略

3.①②

4.手里的梨怎么办呢?

吃了,不好意思;扔了吧,又舍不得,怎么办?

怎么办……

5.诚实

6.示例:

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

十、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