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16343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44.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经济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劳动经济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劳动经济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劳动经济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劳动经济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劳动经济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劳动经济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劳动经济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劳动经济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劳动经济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劳动经济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劳动经济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劳动经济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劳动经济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劳动经济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劳动经济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劳动经济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劳动经济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劳动经济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劳动经济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劳动经济学Word文档格式.docx

《劳动经济学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经济学Word文档格式.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劳动经济学Word文档格式.docx

周次

学时数

教学主要内容

教学环节

备注

1

3

第一章绪论

劳动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研究对象、研究方法

讲授

2

第二章劳动需求理论

劳动力与劳动力需求、短期劳动力需求、长期劳动力需求

不完全竞争劳动力需求

4

劳动力需求弹性、政府特殊政策与劳动力需求

5

第三章劳动力供给理论

劳动力供给概述、劳动力供给分析

6

生命周期与劳动参与决策

7

第四章劳动力市场均衡

劳动力市场均衡的含义、劳动力市场非均衡、内部劳动力市场

8

第五章劳动时间

劳动投入量的计量尺度、劳动时间的供求视角

9

劳动时间的不同供给、劳动时间与经济之关系

10

第六章人力资本理论

人力资本理论概述、人力资本投资的理论分析

11

人力资本投资的经济作用

12

第七章劳动力迁移与流动理论

劳动力流动概述、劳动力流动决策与影响、劳动力流动评价

13

第八章工资理论

工资概述、工资理论概述、工资水平变动因素

14

工资水平控制

15

第九章就业与失业理论

就业与失业的界定、就业与失业理论概述、失业类型、原因与治理

16

第十章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

职业选择理论、劳动力市场歧视

17

第十一章政府与劳动力市场理论

劳动力市场概述、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

18

总结复习

第一章导论

一、学习目的

生产与消费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劳动力与资本和土地一样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是财富的源泉。

劳动问题、劳动力市场现象领域的研究,近年来已经发展成为经济理论整体的一个基本部分。

以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其运动为研究重心的劳动经济学,从市场的角度看,具有微观经济学特征,从更广泛的意义考察,又蕴含宏观经济学的原理。

近年来,随着经济中不同生产要素地位的转换,针对个人决策亦或公共政策的选择,包括对一些常见的、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经济现象或政策问题的解释和理解,劳动力市场的理论分析越来越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章计划学时3学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劳动经济学的起源与发展

(一)劳动经济学的起源

主要讲述:

重商主义,经济学早期阶段的劳动经济思想;

古典经济学,经济学的确立与劳动经济学理论的形成;

历史方法与制度分析,劳动力市场经济形成。

(二)劳动经济学的发展

新古典学派的边际分析、制度学派的分析、宏观经济学与总量分析、马克思的辨证分析。

(三)当前劳动经济学两大特点

研究内容更全面、劳动科学日益完善。

第二节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下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一)研究人力的需求与供给

人力的需求与供给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

人力资本革命后,人力资本主要分析个人决策和劳动供给的质量

(二)研究劳动力市场运行与结果

劳动经济学研究雇员和雇主对工资、价格、利润及雇佣关系的非货币因素的反应。

(三)研究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从经济资源稀缺性——劳动力资源缺性、相对稀缺、劳动与闲暇、机会成本。

(四)研究劳动力投入与产出机理

劳动投入生产理论:

劳动投入与产出之间数理关系;

劳动投入成本理论:

劳动投入与劳动成本之间关系;

劳动投入收益理论:

劳动投入与产品收益之间数理关系;

劳动投入效果理论:

劳动投入与经济效果之相对关系。

(五)研究劳动关系

制度经济学观点:

对劳动关系进行历史分析,把时间因素纳入经济模型,总结、预测。

(六)研究劳动的人的问题

就业、失业、劳动时间、生产率、收入、工资、物价、闲暇。

(七)劳动经济学研究对象综合含义

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第三节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静态与动态

(二)短期与长期

(三)实证与规范

(四)均衡与非均衡

(五)经济分析与制度分析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重点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二、难点

三、教学手段

多媒体

四、思考与练习

1、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劳动力市场需求理论

一、学习目的

劳动力需求是一种派生性需求。

在多数情况下,雇主雇用劳动力的动机在于劳动能够生产可供出售的产品。

所以,雇主对劳动力的需求是产品市场特征的需求函数,也是劳动替代资本和其他生产要素自由度的函数。

这说明,劳动力需求函数不仅是自身价格的函数,也是其他生产要素价格的函数。

劳动力需求有两个重要特征:

第一,劳动力需求曲线向下倾斜;

第二,劳动力需求量对工资变化的反应程度不同。

尽管劳动力需求量随着工资增加而下降,但下降的原因因情况而异。

本章计划9学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劳动力需求的基本概念

(一)劳动力需求的概念

劳动力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定工资率的条件下,企业和社会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劳动数量。

特点:

劳动力需求是派生需求、劳动力需求是有效需求、劳动力需求是愿意需求、劳动力需求是对劳动力的使用权需求、劳动力需求是共同需求。

(二)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因素

主要有:

工资率的变化、产品需求的变化、资本品价格、时间因素、技术因素和制度因素等。

(三)劳动力需求量与劳动力需求变化

前者:

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工资的变化所引起的企业对劳动力需求量的变化,点的移动(点移动);

后者:

在工资不变的情况下,其它因素变化引起企业对劳动力需求量的变化,表现为线的移动(线移动)。

第二节完全竞争劳动力需求

(一)完全竞争下假设条件

主要有:

利润最大化、资本和劳动力两种要素、劳动力市场和产品市场为完全竞争、工资是劳动力的唯一成本、劳动力无差异、信息是完全的、要素可以自由流动。

(二)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决策

完全竞争企业使用劳动要素原则、厂商劳动力需求曲线、市场劳动力需求曲线。

(三)长期劳动力需求

长期内,各要素相互影响对劳动力的需求;

等产量线;

劳动边际技术替代率;

等成本线;

最佳雇员量;

工资变动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四)短期劳动力需求与长期劳动力需求的比较

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比短期劳动力需求曲线平坦,即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比短期劳动力需求曲线弹性大。

第三节不完全竞争市场劳动力需求

(一)卖方垄断

所谓卖方垄断是指产品市场卖方垄断,要素市场完全竞争。

了解卖方垄断使用劳动要素原则、垄断厂商劳动力需求曲线。

(二)买方垄断

所谓买空卖空方垄断是指产品市场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买方垄断。

了解买方垄断均衡原则、买方垄断厂商需求曲线。

(三)双方垄断

产品市场卖方垄断,要素市场买方垄断。

(四)非完全竞争条件下劳动力需求综合

第四节劳动力需求弹性

(一)劳动力需求弹性的概念

劳动力需求弹性是指工资每变动一个百分点所引起的雇工水平变化的百分比。

种类:

无弹性、单一弹性、完全弹性、弱弹性、富有弹性

(二)劳动力需求弹性的相对性

(三)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弹性

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弹性是指一种劳动投入要素I的工资的1%变化所引起的对另一种劳动投入要素J的需求的百分比变化。

总替代、总互补。

(四)决定劳动力需求弹性大小的因素

希克斯-马歇尔派生需定理:

其它条件相同时,在下述条件下,某类劳动力需求具有很高的自身工资弹性:

1.对所生产的产品的需求富有价格弹性;

2.可以很容易地以其它生产因素替代该劳动;

3.其它生产要素供给有弹性;

4.该类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很高。

第五节劳动力需求政策分析

(一)最低工资法与劳动力需求

最低工资的盲区。

(二)政府特殊就业促进政策的劳动力需求

(三)政府对特定劳动力的工资补贴与劳动力需求

第六节特定条件下的劳动力需求

(一)非营利企业的劳动需求

(二)适度增长目标下的劳动需求

(三)人均产量最大化目标下的劳动力需求

劳动力需求曲线、劳动力需求弹性

二、难点

不完全竞争劳动力需求、劳动力需求弹性、政府政策与劳动力需求

三、教学手段

多媒体

1、影响劳动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2、试比较短期劳动需求和长期劳动需求的异同

3、试比较宝剑竞争企业、卖方垄断企业和买方垄断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的异同

4、什么是派生需求定理

5、试运用劳动需求原理分析最低工资对劳动市场的影响

第三章劳动力供给理论

本章把注意力从劳动力市场需求方面转向供给方面,也就是从企业行为转向个人行为,研究核心是工人工作决策,讨论并分析劳动力供给的各个方面。

对于劳动力来讲,他的劳动时间和精力都具有稀缺性,因此他要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以实现效用水平最大化。

实际上,这也是劳动力供给分析的出发点。

劳动力供给可以从不同角度以若干不同的方法加以计量和分析。

一种方法是集中研究在不同工资率下一个人愿意工作的时间长度,也就是画出一条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

另一种方法是关注工作的职位或者技能,这是把握个人劳动力供给的质的方面,而不是量的计算。

本章重点研究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的数量特征。

首先使用简单模型来考察人们怎样决定工作多少小时。

先推出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然后是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

然后给出人们参与社会劳动力以及对全是制和非全日制进行选择的根据。

本章计划9学时。

第一节劳动的概念

(一)劳动的概念

广义劳动是指人们在各种活动中体力和智力的使用或消耗。

狭义劳动是指人们从事经济活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活动。

(二)一般特点

主动性、目的性、创造性、多层性、相依性

(三)劳动的种类

按社会属性分为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按工资和剩余价值来源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

按服务方式分为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

按支出特征分为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

按复杂程度分为熟练劳动和非熟练劳动;

按繁重程度分为重劳动和轻劳动;

按产品属性分为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

(四)知识经济时代的劳动特点

劳动概念——广义化、劳动配备的主要要素——知识化、劳动供求——新均衡化、劳动时空条件——低限化、劳动报酬——业绩化、劳动观念——求知、自主、流动化。

第二节劳动力与劳动力资源

(一)劳动力

人的劳动能力,即人在劳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二)特征

劳动力存在于活的人体中;

劳动力必须与其它要素结合;

劳动力是人特有的一种能力;

劳动力的表现体现在劳动中;

劳动力必须维持简单再生产;

劳动力是经济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点。

(三)劳动力生产与再生产

劳动力生产是指劳动者生命的延续,体力的提高和增强、能力的发展。

劳动力再生产是指新生命的生育和新一代劳动力的发育、成长。

(四)劳动力资源

劳动力资源是指考察范围中全部人口中一定年龄内蕴藏的劳动能力的总和。

潜在劳动力资源、现实劳动力资源。

劳动力资源的数量与质量。

(五)我国劳动力资源的一般划分

第三节劳动力供给概述

(一)劳动力供给的含义

劳动力供给是指劳动者在某一特定时间、某一劳动力市场、某一价格下,愿意并能够提供的劳动数量。

(二)劳动力供给内容

劳动力参与率、工作时间长短、工作效率、工作技能的高低。

(三)劳动力供给的种类

按时间序列分为长期劳动力供给和短期劳动力供给;

按从业性质分为白领劳动力供给和蓝领劳动力供给;

按国民经济范围分为企业劳动力供给、行业劳动力供给、地区劳动力供给、国家的劳动力供给和全球劳动力供给。

(四)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经济因素、非经济因素。

第四节劳动力供给决策

(一)劳动力供给函数

(二)劳动力供给曲线及其弹性

劳动力供给曲线的含义;

劳动力供给弹性的含义:

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变动的反映程度。

劳动力供给弹性种类:

无弹性、缺乏弹性、单一弹性、富有弹性、完全弹性。

(三)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

点的移动(工资变,其它条件不变);

供给的变动:

线的移动(其它条件变,工资不变)。

(四)劳动与闲暇的选择

一般商品需求函数、闲暇需求函数、效用函数

(五)无差异曲线

  无差异曲线是指效用不变时,劳动收入与闲暇时间组合点轨迹。

无数条、位置越高,效用越大、各条永不相交、斜率为负、凸向原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无差异曲线。

(六)边际替代率

边际替代率是指无差异曲线上点的切线的斜率。

(七)收入限制线和工资水平

工资率是闲暇的机会成本,收入限制线是指闲暇与劳动可能组合点的轨迹。

性质:

斜率为负、预算线斜率等于负的工资率、工资率变动,预算线变动、存在非劳动收入,预算线上移。

(八)劳动者效用最大化

原则:

收入限制线与效用无差异曲线相切时,主体效用最大化。

(九)影响劳动决策的两个因素

工资率变化与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非劳动收入变化的影响。

条件工资:

劳动时间为零时无差异曲线切线的斜率。

其它条件不变时,市场工资水平高于条件工资水平中诱导人们劳动的前提条件。

(十)劳动力供给曲线

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向后弯曲。

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一般情况下自左下向右上倾斜,

特殊情况下自左上向右下倾斜。

第五节生命周期与劳动参与决策

(一)家庭生产函数

古典工作闲暇模型的缺陷表现在:

未能考虑家庭成员对确定劳动力供给决策的影响、未能考虑劳动力利用时间方式的改变;

新经济可支配时间分为市场性工作+非市场性工作+闲暇=市场性工作+家务劳动+闲暇=市场性工作+家庭生产

(二)家庭生产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家庭生产函数,家庭等产量曲线,即生产同样家庭商品产量的家庭生产时间和购买物品的不同要素组合的轨迹。

(三)家庭效用

家庭效用函数;

影响家庭效用的因素:

家庭生产时间、家庭生产物品、家庭生产均衡。

家庭生产的劳动供给曲线。

(四)家庭联合劳动供给决策

主要研究;

1.非劳动收入对家庭成员劳动时间的影响。

闲暇是正常商品。

一般地,非劳动收入越高,家庭成员劳动参与数越低。

但闲暇也可以通过减少非市场性劳动获得。

2.家庭成员工资水平对其它成员时间支配方式的影响:

(1)正替代效应,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工资增加引起工作时间增加;

(2)负收入效应,工资不变的情况下,收入增加,工作时间减少;

(3)交叉替代效应。

(六)生命周期的变化

平均寿命延长、结婚年龄后移、生育率下降、可支配时间延长。

(七)就业与就学

就业时间延长,就业年龄退后。

教育投资论,通过投资教育,学习相应的知识与技能;

教育消费论,视教育支出为一种消费形式,目的是为了提高现在的效用。

(八)婚姻经济决策

婚姻收益、婚姻成本。

(九)已婚妇女生命周期的劳动供给

当孩子出生后,夫妻一方的边际家庭生产率相对较高,可能完全退出劳动市场,效用曲线陡峭。

孩子长大后,家庭生产率降低,效用曲线平坦,妇女进入劳动市场。

(十)就业与工作转换决策

个人因素:

性别、年龄、学历、质量、偏好等;

工作单位因素:

规模、工资、单位未来、单位文化等;

市场因素:

求业成本、经济状况、其它单位前景等;

其它因素:

人际关系、家庭状况等。

(十一)退休年龄的选择

若退休则不从事工作,是否退休应考虑:

从退休的最早年龄算起,终生折现的非工作收入(如社会保障);

如果推迟退休,上述收入现值发生什么变化;

对家务劳动时间及能用贷币购买的商品的偏好;

健康程度;

再就业机会大小;

其它。

一、重点

劳动力供给曲线、劳动力供给弹性

劳动力供给弹性、家庭生产

1、影响劳动供给的因素有哪些

2、什么是劳动—闲暇模型?

如何利用该模型推导个人劳动供给曲线?

3、比较家庭生产模型与劳动—闲暇模型有何异同

4、什么是劳动供给的生命周期理论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明确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的作用。

计划学时3学时。

第一节劳动力市场均衡的含义

(一)均衡的概念

所谓均衡是指某一现象所受的外力既定且相互平衡时呈现的状态。

形态:

局部均衡、一般均衡。

非均衡,研究市场在结不清,即市场供给不等于需求的情况下是如何运行的。

(二)劳动力市场均衡

劳动力市场均衡是指劳动力供求相等,市场出清的一种状态。

劳动力市场静态均衡:

完全竞争下、不完全竞争市场下的劳动均衡。

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均衡,三种模型:

收敛型、发散型、封闭型。

(三)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

社会产出最大化、同质劳动力获得同样工资、充分就业。

第二节劳动市场非均衡

(一)劳动力市场非均衡

劳动力市场非均衡是指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需求与供给虽不相等,但市场已没有改变这种不相等格局的力量,市场供求价格也而确定下来,这种不稳定的状态实际上也是一种均衡状态。

原因:

价格刚性(粘性)、数量调整、信息不足。

(二)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

自愿失业是指市场工资太低,劳动者不愿就业。

表现为劳动力供不应求。

非自愿失业是指产品需求下降引致劳动力需求下降,劳动者找不到工作。

表现为劳动力供大于求。

(三)劳动力短缺与过剩

劳动力短缺是指劳动的瓦尔拉斯需求大于有效需求(理性需求:

厂商考虑到市场价格和各个市场受到购买数量限制后的需求),受到劳动力供给量的限制。

劳动力流动限制、厂商目标误区、劳动力卖方市场;

效应:

累积效应、溢散效应。

劳动力过剩是指劳动力供给大于有效供给(劳动者根据既定技术条件和数量的限制而达到最大效用所形成的供给),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

隐性失业、显性失业。

第三节内部劳动力市场

(一)内部劳动力市场的概念

内部劳动力市场也称为企业内劳动力市场,是指根据企业的规章制度、惯例或企业与企业组织内雇员所达成的协议运行的,企业组织内雇员由录用、提升、调动、暂时解雇、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等构成的运动系统。

该市场只限定在企业内部、市场形成的基础是企业和雇员的持续的劳动关系、能够使企业生产要素配置趋于最优化、各个企业的内部劳动力市场有不同的特色。

(二)内部劳动力市场的作用

降低培训成本、降低雇用成本、有利于促进人力资源合理配置、有利于对市场作出迅速反映、有利于建立科学的劳工关系、减轻社会负担。

劳动力均衡意义

1、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

2、劳动力市场非均衡铁含义

3、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的作用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劳动时间的构成,明确劳动时间不同供给视角,理解劳动时间与经济发展之关系。

计划3学时。

第一节劳动投入量的计量尺度

(一)劳动时间的计量

所谓劳动时间是指劳动者从事有酬性社会劳动所花费的时间。

基计量指标主要有:

日历劳动时间、制度劳动时间、出勤时间、实际工作时间、缺勤时间、出勤率、出勤时间利用率、制度劳动时间利用率、加班加点比重、平均加班加点长度等。

(二)劳动时间的特征与功能

劳动时间的特征主要有:

法律规定的工作时间、劳动者履行劳动义务和用人单位计发劳动报酬的时间、实际劳动时间与从事有关活动所花费时间的总和等。

其功能主要有:

计量功能、指标功能、维持与发展功能、人际交往功能等。

第二节劳动时间的不同供求视角

(一)从劳动供给者看劳动时间

劳动者根据既定的工资率,选择对自己效用最大有劳动时间。

要劳动,劳动者就必须支付和劳动时间长度无关的准固定成本(如机会成本、上下班费用)。

劳动时间的上限受生理能力的制约,下限必须要考虑到准固定成本的存在。

(二)企业对劳动时间的看法

分散作业的影响。

集体作业的影响,集体作业比分散作业带来更大的效率。

(三)劳动时间和工作效率

开始工作未完全进入状态,效率较低;

随后,效率提高;

最后疲劳导致效率降低。

平均效率最大化时的劳动时间、利润最大时的劳动时间。

(四)准固定成本

与劳动时间无关的成本:

如交通津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