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皮肤病的防治及护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16527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4皮肤病的防治及护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4皮肤病的防治及护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4皮肤病的防治及护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4皮肤病的防治及护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4皮肤病的防治及护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4皮肤病的防治及护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4皮肤病的防治及护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4皮肤病的防治及护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4皮肤病的防治及护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4皮肤病的防治及护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4皮肤病的防治及护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4皮肤病的防治及护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4皮肤病的防治及护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4皮肤病的防治及护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4皮肤病的防治及护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4皮肤病的防治及护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4皮肤病的防治及护理.docx

《4皮肤病的防治及护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皮肤病的防治及护理.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4皮肤病的防治及护理.docx

4皮肤病的防治及护理

桂林市卫生学校教案首页

 临床 教研组教案 作者:

陈捷  授课日期:

2006年 9月25 日 

课程名称

《皮肤性病及护理》

授课专业

护理专业

课时安排

2学时

课次

课 题

皮肤病的防治及护理

1叙述皮肤的预防措施

2掌握各种外用药物的性能。

掌握各种外用药物的剂型特点及适应症。

掌握各种外用药物的治疗原则。

3..叙述皮肤的护理

教学重点

1、皮肤病的预防措施2、外用药的性能、剂型和原则、3、皮肤的护理

教学难点

皮肤的预防措施、皮肤的护理

教学方法

讲授、导学法、学生讨论法、演示、练习

教学媒体

多媒体教学、结合图谱加深印象

实验准备

教学 过 程

一、叙述皮肤的预防措施

二、强调外用药物疗法在皮肤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三、外用药物的性能及其用途:

分述清洁剂、保护剂、止痒剂、抗菌剂、抗真菌剂、角质促成剂、角质松解剂、收敛剂、腐蚀剂、糖皮质激素剂等。

四、外用药物的剂型及适应症:

分述溶液、酊剂、粉剂、洗剂、油剂、乳剂、软膏、糊膏、硬膏等。

五、外用药物的治疗原则:

1、剂型的选择;2、药物性能的选择;3、使用方法及禁忌症;4、外用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

六、叙述皮肤的护理

参考书或新内容新进展

1、皮肤病学。

2、皮肤病护理学。

                                          课 后 记

本次课目的明确,教学方法得当,重点突出,生动活泼,教学效果好。

第三章皮肤病的预防及护理

皮肤病的预防

皮肤病和其它各科疾病一样,是人体对病因的生物学反应。

它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受着机体、自然、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治疗方面必须从整体出发,考虑内在和外在的联系。

同时应该作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

各类不同的皮肤病,应根据其病因、性质和预后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防治皮肤病要有整体观念,防止重治轻防、重局部轻整体、重少见病而轻常见病、多发病等片面观点。

“预防为主”是我国卫生工作基本方针之一。

预防工作做得好,可以减少皮肤病的发生。

是治疗皮肤病的有效途径。

皮肤病的预防原则:

1、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皮肤健康的重要保证。

应根据皮肤的性质特点、年龄及季节来选择洗涤次数及水温。

一般选择中性肥皂、沐浴露,洗涤后涂以保护性乳剂。

注意营养及微量元素的补充,避免刺激性饮食,并注意戒烟、限酒。

2、对于感染性皮肤病,如性传播疾病、麻风、疥疮、真菌病、皮肤细菌感染等,应特别强调预防为主的原则。

要控制传染病菌的带菌者,切断传染途径。

对传染源要采取有效措施,包括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治疗等。

要动员和教育群众,讲究卫生及改正不良习惯,向患者宣传有关防治感染性及流行性皮肤病的知识,并作好消毒隔离工作。

3、对于瘙痒性皮肤病,要积极寻找病因,告诫病人不宜搔抓及外用刺激性药物,勿过度用热水烫洗,避免辛辣刺激性饮食,不要饮酒。

4、对于变态反应性皮肤病,要调查过敏原、避免接触致敏物质,如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中避免可致过敏的化学物质;避免食用易引起变态反应的异性蛋白质,如鱼、是、蟹等;避免外用致敏性强的化妆品。

对于有药物过敏的患者,尽量找出致敏的药物,向本人及其家属交待清楚,不要再用有关的致敏药物(包括成药)。

对于荨麻诊等病因比较复要的疾病,应深入细致地进行病因调查,发现病因并设法除去之。

5、对于职业性皮肤病,要调查工作中接触何种致病的化学、物理或生物因素,发病与接触这些因素及生产过程的关系等,以找出病因。

发现职业性皮肤病后应作好现场调查,改时生产过程、劳动条件。

尽可能关现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是预防职业性皮肤病的的重要步骤。

要调查了解患者的个体素质,包括皮肤情况,指导工人注意个人卫生,做好个人防护。

6、对于皮肤肿瘤要有预防知识,避免过度日光曝晒,不要吸烟,避免使用致癌的化学物质。

定期检查身体,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皮肤病的治疗

皮肤病的治疗包括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可采用内用药物、外用药物、物理治疗等方法。

合理而正确地使用药物对解除病人疾苦,减少毒副反应,使药物能充分发挥疗效至关重要。

一、皮肤病的内用药物

抗组胺类作用:

组胺是参与炎症和过敏反应的化学物质,效应细胞上的组胺受体有H1和H2两种分别被H1和H2受体拮抗剂所抵抗。

H1抗组胺药主要用于治疗I型变态反应性疾病。

也适用于Ⅱ-Ⅳ型变态反应有关的皮肤病。

H2抗组胺药在皮肤科主要用于对H1拮剂无效的慢性荨麻疹。

皮质激素(俗称激素):

具有抗过敏、止痒、抑制炎症等作用。

但是,近年来滥用这类药物引起 的副作用和不良后果也成为医学专家们关注的焦点。

长期外用这类药物可引起皮肤萎缩、变薄、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斑,皮肤发皱老化等。

内用可引起肥胖、多毛、痤疮、血糖升高、高血压、钠潴留、水肿、血钾降低、月经紊乱、骨质疏松、无菌性骨质坏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病症。

一旦停药后,还可使原发病情反跳加重。

应引起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的高度重视。

3、抗生素4.抗真菌药5.抗毒药物6.免疫抑制药7.免疫调节剂

8.封闭疗法:

用普鲁卡因阻止恶性刺激引起的神经传导,以恢复机体正常的防御功能,加快疾病恢复。

常用于治疗湿疹、银屑病及瘙痒性皮肤病。

注意,注射前应询问有无普鲁卡因过敏史。

有心、肝、肾疾病及普鲁卡因、磺胺过敏者忌用。

二、皮肤病外用药物

在皮肤病性病治疗中外用药物疗法占很重要作用。

根据病因、皮损特点,正确选用外用药物及剂型。

(一)外用药物的性能

常用外用药物按其性能分为以下10余种,按疾病不同原因、皮损情况,选用不同的药物。

1.清洁剂:

用于清除皮损部位的渗出物、鳞屑、痂和残留药物。

常用生理盐水、3%硼酸溶液、1:

5000呋喃西林溶液、植物油和液体石蜡等。

较厚痂皮需凡士林封包,使其浸软,易于清除。

鳞屑多或头部厚痂、软膏等,可用温水、肥皂洗涤除去。

2.保护剂:

具有保护皮肤、减少摩擦和防止外来刺激的作用。

常用的有滑石粉、氧化锌粉、炉甘石、淀粉、植物油等。

3.止痒剂:

通过表面麻醉作用或局部皮肤清凉感觉而减轻痒感。

常用的有5%苯唑卡因、1%麝香草酚、1%苯酚等。

抗组胺剂也可止痒,但可致敏而较少使用。

各种焦油制剂,如煤焦油、糠馏油等,虽是角质促成剂,但也有止痒作用。

4.抗菌剂:

有杀灭或抑制细菌的作用,有些抗生素易致敏而不宜外用。

常用的有3%硼酸溶液、0.1%雷佛奴尔、5%~10%过氧化苯甲酰、0.5%~3%红霉素、1:

2000苯扎溴铵、1%氯洁霉素、0.1%黄连素、1%四环素、0.5%~3%红霉素、2%莫匹罗星等。

5.抗真菌剂:

具有杀灭和抑制真菌的作用。

常用的有:

唑类如2%~3%克霉唑、1%益康唑、2%咪康唑、2%酮康唑和1%联苯苄唑;丙烯胺类如1%特比萘芬;多烯类如制霉菌素、二性霉素B;合成药如10%十一烯酸、5%~10%水杨酸、6%~12%苯甲酸、10%~30%冰醋酸、2.5%硫化硒、5%~10%硫磺等。

6.抗病毒剂:

3%~5%无环鸟苷、5%~10%疱疹净用于单纯疱疹及带状疱疹,每日外用5次以上。

10%~40%足叶草酯主要用于尖锐湿疣及跖疣治疗。

足叶草酯毒素是足叶草酯的主要活性成分,药理作用更可靠,使用更安全。

0.5%足叶草酯毒素,2次/日,用3日停4日为一疗程,可重复4疗程。

7.杀虫剂:

有杀灭疥螨、虱、蠕形螨等寄生虫的作用。

常用有5%~10%硫磺、1%γ-666、2%甲硝唑、25%苯甲酸苄酯、50%百部酊、5%过氧化苯甲酰等。

8.角质促成剂:

能促进表皮角质层正常化,常伴有收缩血管、减轻炎性渗出和浸润的作用,适用于有角化不全的疾病如银屑病等。

常用的有2%~5%煤焦油或糠馏油、5%~10%黑豆馏油、3%水杨酸、3%~5%硫磺、0.1%~0.5%蒽林、钙泊三醇软膏(50μg/g)等。

9.角质剥脱剂:

又称角质松解剂。

使过度角化的角质层细胞松解脱落。

常用5%~10%水杨酸、10%雷锁辛、10%硫磺、20%~40%尿素、5%~10%乳酸、10%~30%冰醋酸、0.01%~0.1%维A酸等。

10.收敛剂:

能凝固蛋白质、减少渗出、促进炎症消退、抑制皮脂和汗腺分泌。

常用有0.2%~0.5%硝酸银等配成溶液湿敷。

2%明矾液和5%甲醛用于多汗症,但对皮肤有一定刺激。

11.腐蚀剂:

能破坏和去除增生的肉芽组织或赘生物。

常用30%~50%三氯醋酸、纯苯酚、硝酸银棒、5%~20%乳酸等。

12.外用细胞毒性药物:

0.5%~5%氟尿嘧啶软膏用于治疗扁平疣、脂溢性角化等。

13.遮光剂:

能吸收或阻止紫外线穿透皮肤,有遮光和防晒作用。

用于多形性日光疹、红斑狼疮、光毒性药疹、日光性荨麻疹。

常用5%二氧化钛、10%氧化锌、5%~10%对氨基苯甲酸、5%奎宁等。

14.脱色剂:

可减轻色素沉着,如3%氢醌(hydroquinone)、20%壬二酸等。

15.甾体抗炎剂:

即糖皮质激素,外用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抗炎和止痒作用。

按其作用可分低、中、强、特强效四类。

低效有醋酸氢化可的松(0.5%~2.5%)、甲基泼尼松龙(0.25%~1%);中效有丁酸氢化可的松(0.1%)、地塞米松(0.1%)、曲安西龙(0.1%)、特戊酸氟美松(0.03%)、糠酸莫米松(0.1%);强效有肤氢松(0.5%)、戊酸倍他米松(0.1%)、氯氟舒松(0.1%);特强效有丙酸氯倍他索(0.05%)、卤美他松(0.05%)、双醋酸双氟拉松(0.05%)。

长期外用糖皮质激素可引起局部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痤疮及毛囊炎等,因此面部及婴儿不宜长期外用。

长期大量外用糖皮质激素,可吸收引起全身性副作用,需加注意。

(二)外用药物剂型:

不同剂型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吸收作用。

皮肤病的外用治疗主要原则应根据不同的病因及损害特点选用合适的药物和剂型。

如剂型选择不当可能适得其反,还引起不良反应。

1.粉剂粉剂是一种或多种植物性或矿物性粉为基质,再加上药物粉未均匀混合而成,供外用。

可以吸收皮肤表面上的汗及少量水分,促进水分蒸发使皮肤现面保持干燥,具有清凉,干燥、保护等作用。

适用于轻度炎症潮红的皮面,不适用于湿润或有渗液的皮损。

2.洗剂:

洗剂是指不溶于水的粉剂加入水中,呈混悬状存在于水中。

涂于皮肤上,水分蒸发散热后,皮肤表面有一层均匀的粉未,仍发挥粉剂的作用具有干燥、收敛、保护作用。

适用于较轻度潮红亚急性皮肤病损。

3.乳剂油脂类加水在乳化剂(主要用界面活性剂)作用下使之乳化。

乳剂分为两种,一为水包油型乳剂(0/w)亦称香霜,另一种为油包水型乳剂(W/O)。

乳剂皮肤渗透性强,特别是水包油型乳剂基质洁白,无味,细腻,易水洗,是很受患者欢迎的剂型。

适用于红斑:

丘疹,浸润肥厚的病损。

4.糊剂糊剂含有大量粉末20-50%和油脂混合而成一种疏松样泥状药膏.有使皮肤干燥,起保护作用,兼有润滑皮肤的性能,其作用介于洗剂和软膏之间适用于红斑,丘疹等亚急性炎症及浸润肥厚性病损.

5.软膏在油性基质内加入适量的有效药物,酌情加入少许粉剂,一般不超过10%。

软化痂皮,促进上皮生长,保护肉芽面。

阻碍渗出液排出,防止散热。

适用于痂皮、脓疮、糜烂面,肉芽面之损害,也可用于干燥,粗糙,苔藓化损害。

6.油剂油剂系以植物油或液体石蜡为基质加入可溶性或不溶性粉末药物制剂。

软化皮肤清除鳞屑、痂皮等作用,亦可滋润创面,促进上皮新生,加速创面愈合。

用于急性或恶急性炎症病损。

7.凝胶剂透明固体,半固体胶质分散剂,在皮肤涂用成液状,干燥后形成薄膜在皮肤固着。

也可以作为滑润剂,适用亚急性炎症病损,或慢性浸润性病损。

8.溶液是一种或多种药物的水溶液,供局部罨包,湿敷等外用。

其作用可以溶解皮面上积留的盐类物质,使表皮膨胀。

改善皮温及血液循环。

其所含有效药物多为收敛剂,可以达到消炎和抑制渗出之目的。

用于水肿,渗出病损。

9.二甲基亚砜(D.M.S.O)是一种非油性有机溶剂,本品为多种溶媒,溶解性强,渗透性强,具有低毒,轻度刺激。

10%浓度作为基剂外用。

10.酊剂系药物的酒精溶液或不同浓度的酒精浸出液,具有消毒,杀菌,止痒等作用,如止痒酊,癣酊,蛇床子酊等。

(三)外用药基本原则:

皮肤病的性质和病期是选用外用药的首要依据,同一皮肤病在不同病期,如急性期和慢性期,选方用药,有所不同。

一般急性期不能用刺激性药物,否则会使症状加重。

(四)外用药物的治疗原则

1.正确选用药物:

根据病因、病理变化和自觉症状等选择药物。

化脓性皮肤病,宜选抗菌药物;真菌性皮肤病,选抗真菌药物;变态反应性疾病,选糖皮质激素或抗组胺药;瘙痒者选用止痒剂;角化不全者选用角质促成剂;角化过度者选用角质剥脱剂。

2.正确选用剂型:

根据临床症状及皮损特点选择剂型。

①急性炎症性皮损,仅红斑、丘疹而无渗液,可选用粉剂或洗剂;炎症较重,有糜烂、渗出较多时,宜用溶液湿敷;有糜烂、渗出不多则用糊剂。

②亚急性炎症性皮损渗出不多者,宜用糊剂或油剂;如无糜烂,宜用乳剂或糊剂。

③慢性炎症性皮损,可选用乳剂、软膏、硬膏、酊剂、涂膜剂等。

④单纯瘙痒无皮损者,可选用乳剂、酊剂等。

3.外用药物治疗注意事项①必须询问病员有否药物过敏史,并告知患者外用药引起过敏反应或刺激时应立即停用。

②向患者或家属详细告知用法,如湿敷需用六层纱布,浸湿溶液,以不滴水为度,紧贴于患处,分泌物多者,宜勤换湿敷。

大面积湿敷时需浓度低些,以免吸收中毒。

③用药应根据患者性别、年龄、病损部位而有所不同。

④刺激性强的药物,如高浓度水杨酸不宜用于婴幼儿、面部或皱褶处。

⑤外用药物浓度应由低至高;药物用久易产生耐受,故需经常变更药物。

3.掌握药物浓度,有些外用药物常常因其浓度不同,而治疗作用则大有差别。

例如水杨酸,其低浓度(1-2%)有止痒作用而5%则为角质松解剂。

20%以上为腐蚀剂。

因此在治疗时必须熟悉掌握外用药物的浓度。

4.正确用药方法如罨包,湿敷方法等必须向患者详细说明方法,必要时予以示教。

表外用药剂型的相应症状范围

急性炎症:

水肿、渗液、水疱→湿敷(溶液)

红斑、丘疹→洗剂、乳剂(霜)、糊剂、凝胶

结痂、糜烂、溃疡→油剂、软膏

慢性炎症:

鳞屑、干燥、苔癣化→软膏、乳剂、万能溶媒

皮肤科外用药的正确使用和注意事项

一、熟悉常用外用药物剂型的性质及作用特点

常用皮肤科外用药物剂型包括洗剂,又可分为溶液型、混悬型、乳浊液型;软膏剂,也可分为软膏、乳膏、凝胶剂;还有酊剂、擦剂、醑剂、粉剂、油剂、糊剂、硬膏剂、涂膜剂、气雾剂等。

应了解每种剂型的制备特点,以及添加的辅形剂、溶剂、助溶剂、透皮吸收促进剂等,以免发生不良反应。

如混悬剂不宜用于毛发部位,凝胶剂久用可引起皮肤干燥,对发炎组织会引起烧灼感、蛰刺感及瘙痒等。

二、根据皮损的性质和病期选择适宜的剂型

皮肤病可分为不同的病期,如进行期、稳定期、退行期;如同为湿疹也有不同的性质,在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其用药差别很大。

急性期以红斑、丘疹或水疱为主,无渗液时用混悬剂或粉剂,有大量渗液时,用溶液冷湿敷。

亚急性期若皮损呈糜烂,伴少量渗液时,仍用溶液冷湿敷,加外用油剂或糊剂;若皮损呈丘疹或小片增厚,可选择软膏剂、乳膏剂及混悬剂;慢性期,皮损表现为皮肤增厚,角化,干燥,以浸润肥厚为主,可选用软膏剂、乳膏剂;苔藓样变为主,可选用硬膏剂、涂抹剂、酊剂等。

三、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用药范围综合考虑外用药

小儿及妇女的皮肤较为细嫩,耐受力差,用药浓度不能过高;老年人皮肤有不同程度的萎缩,用药宜比成人浓度低;妊娠期妇女及哺乳期妇女应考虑某些药物透皮吸收后,会对胎儿、婴幼儿产生影响;大面积应用外用药,尤其表皮有破损,如采用开放性湿敷应注意有吸收中毒的可能性,这时用药范围宜小。

四、根据皮肤的状态及用药的部位选择外用药

皮肤损伤可致角质层丧失屏障作用,从而使药物透皮吸收的速度和程度大大增强。

如一般的皮肤溃疡,可使药物的渗透性超过正常皮肤的3-5倍,甚至原来不能透皮吸收的物质产生透皮吸收,从而引起疼痛、过敏、中毒等副作用。

通常颜面、颈部、阴部、臂屈侧皮肤等部位,药物敏感性较强,不宜用刺激性较强的外用药,掌部因角质层和透明层较厚,又缺乏毛-皮脂腺结构,透皮吸收能力较差,指(趾)甲外用药物更难渗透,应用拔甲或用小挫刀挫甲板,方可起作用。

五、选择适宜的药物浓度及不同浓度的药物剂型

外用药物常因其浓度不同而治疗作用差异较大,使用不当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 3%水杨酸具有消毒和杀菌作用,而10%水杨酸有软化和溶解角质作用,20%以上的水杨酸则是1种腐蚀剂;又如苯酚0.5%-3%水溶液或软膏,有止痒、镇痛作用,5%-10%酊剂可用于治疗手足癣、汗疱疹,20%以上的水溶液可用于治疗局限性神经皮炎、软下疳,95%液化苯酚有脱色作用,用于雀斑、黄褐斑等。

特别是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先用低浓度,然后根据病情需要和患者耐受程度,逐渐增加浓度。

六、根据药物不同性质以及疾病的特点选择外用药

由于皮肤病大多有瘙痒的症状,应注意选择使用止痒药物,止痒药一般可分为两类:

一类为挥发性物质,如樟脑、薄荷脑、冰片等,另一类为有局部麻醉作用的药物,如石碳酸、地卡因、苯佐卡因等,不能任意用含激素类药代替止痒药使用;对于喹诺酮类药物如盐酸洛美沙星乳膏,具有光毒性,涂药部位要避免光照;癣菌病继发细菌感染时,应先控制细菌感染,然后再控制真菌感染,一般先用含有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抗真菌药的混合制剂,待皮损消退后,单用抗真菌药;糖皮质激素类软膏,一般只需每日1次涂患处即可,长期使用可造成皮肤萎缩、多毛症、继发感染、瘙痒刺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七、正确使用外用药其他应注意的事项

1使用方法应正确如混悬剂,用前先摇匀,日涂多次;湿敷应用6~8层纱布,纱布取出挤至不滴水为度,并保持敷料潮湿和清洁,寒冷季节湿敷液还应适当加温。

2贮布条件应适当含凡士林的软膏、W/O型乳膏受温度影响较大,贮存时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室温较高会发生有效成份的迁移,室温较低涂展性能较差;含有机溶剂的药水,要注意瓶塞的密闭,否则溶剂挥发后会析出结晶。

3皮肤病用药时还要注意观察一旦发现红斑样或湿疹样皮疹,且有瘙痒、头痛等过敏反应,就应立即停药或及时去医院就诊。

4长期应用某种药物后,应更换另一种相同或不同性质的药物。

5用药前,除了要清洗患部外,对于痂皮,应先消毒,并用食物油软化后拭去;对脓性分泌物多的患处,应先用生理盐水浸洗,然后涂药;皮损处若见直径大于0.5cm的水疱,要以消毒空针筒抽出内容物,保留疱壁。

有毛发的部位用药前,应先剃去毛发,然后再上药。

6清洁局部涂药处,不宜用热水和肥皂,以免使局部更受刺激;一般混悬剂用温水冲洗,糊剂用油类擦去。

7皮肤病用药时间和次数也有讲究药水和洗剂,容易挥发而降低疗效,用药次数相对要多一些,一般每3h搽1次;酊剂、软膏作用持久,每天早晚各用1次即可;混敷应每日数次,每隔5~10min重作一次。

产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因药物本身的选择性不高,可能与病人的机体健康状况和体质有关,也可能由于医生、药师、护士工作不当引起的,或者是由于患者过量用药或用药不当所引起的,据报道〔1〕皮肤病患者自行使用外用药,不合理用药达60%以上,其主要原因是患者缺乏对常见皮肤病的认识。

三、皮肤病的物理疗法

光疗

1.红外线治疗:

在皮肤科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炎症感染,慢性溃疡等。

2.紫外线治疗:

在皮肤科主要用于玫瑰糠疹、疖和疖病,慢性溃疡,带状疱疹等。

3.光化学疗法:

口服或外用光敏剂8-甲氧基补骨脂素,口吸按0.5-0.6mg/kg,服药后2小时进行光疗,外用为0.1-0.3-0.5%酒精溶液局部外用,涂药后1-2小时进行光疗。

主要用于治疗银屑病,蕈样肉芽肿等。

(二)激光治疗:

1.二氧化碳激光:

常用于病变组织的烧灼,焦聚后用于切割,治疗需在无菌操作和局部麻醉下进行。

皮肤科可用于治疗寻常疣,尖锐湿疣,疣状痣,汗管瘤,光线性角化病、Bowen′s病,基底细胞瘤等。

2.氩离子激光:

其波长主要在血红蛋白和黑色素吸收光谱曲线的峰值中,故对鲜红斑痣治疗效果理想。

其他毛细血管痣,蜘蛛痣,角化血管瘤、酒渣鼻等亦有效。

3.氦氖激光:

主要有于皮肤和粘膜溃疡的治疗。

(三)冷冻治疗:

主要是利用低温作用于病变组织,使之发生坏死而达到治疗目的,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致冷剂为液体氮(-196°C),用于治疗雀斑,寻常疣、掌跖疣、尖锐湿疣。

光线性角化病,小的杨莓状血管瘤,Bowen′s病、基底细胞上皮瘤等。

(四)放射治疗:

浅层X射线,超软X射线直线加速器。

放射性同位素β射线照射源如32磷,90锶等。

常用于治疗慢性瘙痒性皮肤病如神经皮炎。

良性肿瘤如血管瘤及皮肤恶性肿瘤。

皮肤病的护理

1)皮肤病的一般护理

1对于一般健康状况良好,无全身症状,能自由活动,生活可自理的患者,可适当进行文娱、体育活动,学习有关疾病的护理常识。

2一般皮肤病患者给予正常饮食,禁食使皮肤病的病情发展或加重的饮食,如变应性皮肤病需禁食海鲜、蛋类等食物;神经性皮炎、瘙痒症等禁饮浓茶、酒类、辛辣刺激性食物;光感性皮肤病避免日晒,忌食紫云英、油菜、田螺等;疱疹样皮炎禁用谷胺类食物等。

3瘙痒症状患者,劝说病人勿搔抓皮损,尽量避免抓搓和热肥皂水烫洗,让病人每周修剪指甲2次。

瘙痒严重影响病员睡眠和情绪时,酌情给予抗组胺类或镇静药物。

4大量渗出、脱屑、结痂等皮肤损害的患者,需用大量外用药治疗,往往易污染衣服和被褥,需及时更换病床与衣服,使患者舒适。

5过敏体质患者,病房避免放置花草及避免接触易致敏物质。

6光感性皮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床位不应安排靠近窗口,避免日光直射,否则容易促使病情恶化。

7若皮肤病是全身性疾病的一种局部表现,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硬皮病、天疱疮、药物性皮炎、皮肤肿瘤等,除皮肤病的一般护理外,按内科常规护理,防止并发症。

8大面积皮损患者,换药需注意无菌操作、室温、保暖,以防并发症,同时要掌握药量浓度,避免全身湿敷或湿敷时间过长,以致药物吸收中毒。

9换药首先注意清洁创面,有利于药物的吸收及创面愈合。

化脓感染患者用1:

5000高锰酸钾溶液清洗、浸泡;原涂有粉剂的可用温水清洗;糊剂者可用石腊油擦去;口腔、眼、鼻孔周围可用3%硼酸溶液清洗;外耳道分泌物多时可用双氧水清洁。

换药后注意患者的保暖工作及敷药后的舒适程度,同时对换药清除的污物作焚烧或特别处理,用具严格消毒,对传染性皮肤病患者,除以上要求外,行床边隔离护理。

10性病及其它传染性病人用过的器械、敷料先送消毒后清洗,最后送高压消毒。

一般手术病人用过的器械、物品及时清洗、消毒备用。

2)防治皮肤病的护理常识

1、一般皮肤病患者饮食应禁食可使皮肤病病情发展或加重的饮食,禁饮浓茶、酒类以及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加强营养、合理饮食,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等易消化的食物为主;

2、皮肤病是全身性疾病的一种局部表现,除皮肤病的一般护理外,还要预防并发症;对于护理环境要求整洁、安静、安全等,为病人营造一个舒适的环境;

3、注意病人体温、脉搏、呼吸情况,如有异常应查寻原因,必要时住院治疗;

4、对于有皮肤损害的患者,因需用大量外用药治疗,往往污染衣服和被褥,需及时更换床单与衣服,使患者舒适;对换药时清除的污物作焚烧或特别处理,用具要严格消毒;

5、对长期卧床不起的病人应每2小时帮助翻身1次,定时更换床单、衣裤,保持床单平整、清洁、干燥。

3)皮肤病的家庭护理

1.对于一般健康状况良好,无全身症状,能自由活动,生活可自理的患者,可适当进行文娱、体育活动,学习有关疾病的护理常识。

2.一般皮肤病患者可给予正常饮食,但应禁食可使皮肤病的病情发展或加重的饮食,如变应性皮肤病需禁食鲜鱼、蛋类等食物;神经性皮炎、瘙痒症等应禁饮浓茶洒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光感性皮肤病应避免日晒,忌食紫云英、油菜、田螺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水产渔业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