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病虫综合防治综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16730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玉米病虫综合防治综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玉米病虫综合防治综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玉米病虫综合防治综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玉米病虫综合防治综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玉米病虫综合防治综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玉米病虫综合防治综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玉米病虫综合防治综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玉米病虫综合防治综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玉米病虫综合防治综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玉米病虫综合防治综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玉米病虫综合防治综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玉米病虫综合防治综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玉米病虫综合防治综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玉米病虫综合防治综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玉米病虫综合防治综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玉米病虫综合防治综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玉米病虫综合防治综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玉米病虫综合防治综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玉米病虫综合防治综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玉米病虫综合防治综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玉米病虫综合防治综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玉米病虫综合防治综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由多种土壤中的病原菌引起。

腐霉菌引起的根腐病,主要表现为中胚轴和整个根系逐渐变褐、变软、腐烂,根系生长严重受阻;

植株矮小,叶片发黄,幼苗死亡。

由丝核菌引起的根腐病,病斑主要发生在须根和中胚轴上,病斑褐色,沿中胚轴逐渐扩展,环剥胚轴并造成胚轴缢缩、干枯。

病害侵染严重时,可导致幼苗叶片枯黄直至植株枯死。

由镰刀菌引起的根腐病,主要表现为根系端部的幼嫩部分呈现深褐色腐烂,组织逐渐坏死;

与子粒相连的中胚轴下部发生褐变、腐烂;

植株叶片尖端变黄,病害严重时导

35

致植株死亡。

213矮花叶病

苗期矮花叶病的发生主要来源于种子携带的病毒。

幼苗出土后,叶片为淡绿色或黄绿色,逐渐呈现为由大量深绿色斑块或点构成的花叶。

病苗普遍较健苗矮。

214褐斑病

苗期症状出现在叶片上。

病斑初为浅黄色小点,比较密集,后逐渐变为浅褐色点。

由于病斑量

大,常常导致发病叶片干枯死亡。

215丝黑穗病

病原菌侵染种子萌发时产生的胚芽,并随生长点生长。

苗期无典型症状,但病株矮缩丛生、叶片扭曲畸形。

216地下害虫

蛴螬、沟金针虫、蝼蛄均取食植株的地下部分组织,毁坏萌发的种子,咬断胚轴和幼根,导致幼苗死亡,因此造成严重的缺苗断垄。

217刺吸性害虫玉米在出苗后,常常受到蓟马、旋心虫等危害,造成心叶卷曲,并由于生长点受到破坏而出现不正常的分蘖。

3玉米苗期病虫害防治要点

311苗枯病

多种镰刀菌可以引起苗枯病。

病菌主要来自土壤、田间的带菌病残体和种子。

品种间抗病性存在差异,应根据当地不同品种的发病情况,选抗病或耐病品种。

有条件的地区,应选择药剂防治措施:

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以种子重量的014%拌种,或用卫福种衣剂直接拌种。

312根腐病

除可以选择表现抗病或耐病的品种外,在根腐病发生较重的地区,应根据各地引起根腐病病菌的种类,采用含杀菌剂的种衣剂进行玉米种子包衣处理,或在播种前用杀菌剂拌种。

对于镰刀菌和丝核菌引起的根腐病,可以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以种子重量的014%拌种,也可以用卫福拌种剂包衣。

对于腐霉菌根腐病,则应选择杀卵菌药剂,如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绿亨1号拌种剂等药剂以种子重量的014%拌种。

313矮花叶病

选择抗病品种。

目前我国品种中许多含黄早四血缘的杂交种对矮花叶病具有较好的抗性。

为减少病苗,可以用20%病毒A以种子重量的012%浸种。

314褐斑病

种植耐病品种:

已发现具有黄早四血缘的品种较为感病,在病害常发区,应避免种植感病品种。

减少菌源:

秋收后清除田间植株病残体并进行土地深翻,以减少次年的侵染菌源。

315丝黑穗病

种植抗病品种:

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显著,因此在丝黑穗病常发区,应首先选择抗病品种。

药剂防治:

播前进行种子处理,采用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

选用种衣剂时应注意其有效成分中一定要含有烯唑醇、戊唑醇和三唑醇三种药剂之一。

目前应用推广面积较大,防治效果较好又较安全的种衣剂有以下几种:

715%黑虫双全种衣剂(吉林省八达农化有限公司产品,防病有效成分为戊唑醇);

黑穗净种衣剂(吉林省八达农化有限公司产品,防病

有效成分为烯唑醇);

吉农肆号种衣剂(吉农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农药分公司产品,防病有效成分为三唑醇);

(4)乌米净种衣剂(北农海利种衣剂有限公司产品,防病有效成分为三唑醇)。

316地下害虫一些农业防治措施可以明显减轻虫害,如秋收后深翻土地,有利于减少越冬虫源。

目前主要采用药剂防治技术控制地下害虫的危害。

蛴螬防治:

用40%辛硫磷乳油100mL加水4~5kg,拌玉米种子30kg;

40%甲基异柳磷乳油50mL加水5kg,拌玉米种子30~40kg;

50%辛硫磷乳油500mL,稀释40倍,拌种200kg,有较好的保苗效果;

利用毒土法(用40%甲基异柳磷1500mL/hm2加水15kg/hm2,拌潮湿的细土300kg/hm2,玉米播种时同时撒于行中),也能够控制蛴螬危害。

金针虫防治:

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50%辛硫磷乳油以种子重量的013%用量,稀释20倍后拌种。

用上述药剂以1B200的比例拌细土,进行田间撒施,然后翻耕。

地老虎、蝼蛄防治:

50%辛硫磷乳油以种子重量013%拌种或以药土比1B200拌细土,撒施药土500kg/hm2。

317刺吸性害虫

对于蓟马、旋心虫等在玉米喇叭口内危害的刺吸性害虫,主要采用药剂防治措施,如选择含有内吸性杀虫剂的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或在虫害发生初期喷施内吸性杀虫剂。

玉米病虫害知识系列讲座

(2)

玉米生长中后期病虫害鉴别与防治

发病较慢的植株,叶片呈黄枯状。

11312纹枯病土壤中的病原菌首先侵染近地表衰老的叶鞘,逐渐向上部发展。

病斑初为水渍状,椭圆形或不规则形。

病斑逐渐扩展,黄白色或灰褐色,病斑相连而呈现云纹状并包裹整个茎秆。

田间潮湿时,病斑上产生白色菌丝体,在叶鞘内侧形成黑褐色颗粒状、大小1~2mm的菌核。

发病早且严重的植株可能发生倒伏。

11313矮花叶病玉米被病毒侵染后,典型症状为:

幼苗心叶基部脉间首先产生圆形褪绿斑点。

随植株长大,褪绿病斑逐渐向全叶扩展,表现为典型的花叶状。

有的品种叶片则呈现脉间叶肉变黄,叶片为条纹状。

感病时期越早,植株矮化越显著,不能抽雄结实,植株早衰枯死。

11314粗缩病粗缩病在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以发生,苗期感病性最强。

病害症状一般出现在5~6叶期,在心叶主脉两侧的细脉上出现透明的虚线状褪绿条纹。

随植株长大,在叶背叶脉上可见清晰的长短不一的蜡泪状线条突起,称为脉突。

病株叶色浓绿,叶片宽厚,节间变粗、短缩而造成植株显著矮化。

重病株不抽雄或雄穗无花粉,果穗畸形不结实或子粒极少。

11315指疫霜霉病(疯顶病)病菌在玉米苗期侵染植株,并随植株生长点的生长而到达果穗与雄穗。

病株从6~8叶开始显症,叶片畸形。

典型症状发生在抽雄后,有多种类型:

(1)雄穗畸形:

全部雄穗异常增生,畸形生长,小花转变为变态小叶,小叶叶柄较长,簇生,使雄穗呈刺头状;

(2)雄穗部分畸形:

雄穗上部正常,下部大量增生呈团状绣球,不能产生正常雄花;

(3)果穗变异:

果穗受侵染后发育不良,不抽花丝,苞叶尖变态为小叶并呈45b角簇生,严重发病的雌穗内部全为

苞叶;

果穗分化为多个小穗,但均不结实;

穗轴呈多节茎状,不结实;

发病较轻的雌穗结实极少且子粒瘪小;

(4)叶片畸形:

上部叶和心叶共同扭曲成不规则团状或牛尾巴状,植株不抽雄;

(5)植株轻度或严重矮化,上部叶似簇生,叶鞘呈柄状,叶片变窄;

(6)植株超高生长:

有的病株疯长,植株高度超过正常高度1m,头重脚轻,易折断。

一些玉米疯顶病病株同时伴有玉米瘤黑粉病发生。

114叶、穗部主要害虫

11411玉米螟老熟幼虫体长25mm,头部暗黑色,体背浅黄或浅褐色。

4龄前幼虫喜在玉米心叶、未抽出的雄穗处取食。

被害心叶展开后,可见幼虫危害形成的排孔;

雄穗抽出后,呈现小花被毁状。

4龄后幼虫以钻蛀茎秆和果穗、雌雄穗穗柄为主,在茎秆上可见蛀孔,蛀孔外常有玉米螟钻蛀取食时的排泄物,茎秆、果穗柄被蛀后常引起折断。

幼虫主要在茎秆内化蛹。

11412桃蛀螟老熟幼虫体长22~25mm,头部暗黑色,体色多变,呈现暗红、淡灰褐、淡灰蓝等,背面为紫红色。

主要钻蛀危害玉米果穗。

11413蚜虫成蚜和若蚜群集在玉米组织上吸食汁液。

苗期受害严重时,导致幼苗发育不良,甚至枯死。

成株期,玉米蚜的危害并不产生典型的被害症状。

北方地区,玉米蚜主要聚集在雄穗和果穗上;

在南方,玉米蚜则主要聚集在较凉爽的茎秆中下部。

11414红蜘蛛红蜘蛛刺吸玉米的所有地上部组织,以叶片和果穗、雄穗受害最重。

叶片被害后,刺吸部位细胞坏死,危害严重时,叶片上产生大量密集的黄白色小点,导致叶片枯死。

11415黏虫小麦成熟后,黏虫向玉米地迁移。

1~2龄幼虫取食叶片造成孔洞,3龄以上幼虫危害玉米叶片后,被害叶片呈现不规则的缺刻,暴食时,可吃光叶片。

2玉米生长中后期病虫害防治要点

211叶斑病的防治

不同品种对大斑病、小斑病和灰斑病抗性差异显著,选用抗病品种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

在缺少对以上3种病害高抗品种的地方和由于缺乏对弯孢菌叶斑病抗病的品种,可以种植丰产性好、抗性中等的品种。

控制菌源:

秋收后及时清除田间遗留的病株茎叶;

冬前深翻土地,促进植株病残体腐烂;

发病初期,打掉植株底部病叶并带出田间销毁。

农业防治措施:

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性;

与其他作物间套作,改善玉米田的通风条件,

减少病原菌侵染。

制种田发病初期应及时打药,常用药剂有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抽雄期连续喷药2~3次,每次间隔7~10天。

212锈病防治种植抗病品种:

品种抗病性有显著差异,应选择种植在当地生产中表现抗病或中等抗病的品种。

不要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性。

发病初期,喷施20%三唑酮乳油1000~1500倍液,控制病害扩展。

213穗部病害防治

21311丝黑穗病种植抗病品种:

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显著,因此在春玉米区或丝黑穗病常发区,应首先选择种植抗病品种。

药剂拌种或用含有相应药剂的种衣剂

进行种子包衣处理(见讲座Ñ

)。

在发病果穗和雄穗未散出黑粉时,及时摘除瘤体并携至田外深埋,减少病菌在田间的扩散和在土壤中的存留。

21312瘤黑粉病种植抗病品种:

尽管迄今未发现免疫品种,但不同品种间的抗病性有明显差异,可以选择种植发病轻或果穗不发病的品种。

在病瘤成熟破裂前及时摘除并深埋;

玉米收获后清除田间植株病残体并将带病瘤茎秆深埋销毁;

秋季深翻土壤,促进病残体腐烂,减少初侵染菌源。

合理密植、平衡施肥并增施含锌硼微肥;

控制玉米螟危害,减少有利于病菌入侵的伤口;

1玉米生长中后期病虫害鉴别特征玉米生产中的主要病虫害发生在生长的中后期阶

段,病虫害的发生种类在各玉米种植区有一定的差异,主要取决于品种的抗性水平和当地的气候条件(温度、湿度)。

111叶部病害

11111大斑病病菌侵染玉米叶片、苞叶和叶鞘。

叶片受侵染后,病斑沿叶脉迅速扩展,但不受叶脉限制,很快形成长梭型、中央灰褐色的大病斑,一般大小为50~100mm@5~10mm,有些病斑可长达200mm。

叶片上病斑多时,常导致整叶枯死。

在具有抗性的品种上,病斑呈萎蔫状、浅灰色。

田间湿度大时,病斑表面产生灰黑色霉状物,是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11112小斑病病害主要发生在叶片上,但也侵染叶鞘、苞叶、果穗。

叶片上常见症状有3种:

(1)典型症状

为病斑受叶脉限制,椭圆形或近长方形,黄褐色,边缘深褐色,大小为10~15mm@3~4mm;

(2)病斑不受叶脉限制,多为椭圆形,灰褐色;

(3)病斑为小点状坏死斑,黄褐色,周围有褪绿晕圈。

11113弯孢菌叶斑病病害主要发生在叶片上,也侵染叶鞘和苞叶。

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褪绿斑点,病斑逐渐扩展,呈圆形或椭圆形,中央黄白色,边缘褐色或有褪绿晕圈,有些品种仅表现为褪绿斑。

病斑一般大小为1~2mm@2mm,在一些品种上病斑可达4~5mm@5~7mm。

在感病品种上,病斑密布全叶,相连成片,导致叶片枯死。

11114灰斑病病害主要发生在叶片上,也侵染叶鞘和苞叶。

发病初期,在叶片上出现浅褐色病斑,逐渐变为灰色、灰褐色或黄褐色,有的病斑边缘为褐色。

病斑沿叶脉方向扩展并受到叶脉限制,两端较平,呈长方形,大小为3~15mm@1~2mm。

田间湿度高时,在病斑面产生黑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在感病品种上,病斑密集,常相连成片而造成叶片枯死。

11115普通锈病和南方锈病病害可以发生在玉米植株地上部的任何部位,以叶片发病最为严重。

普通锈病在叶片上常产生长条状、略突出叶片表面的孢子堆,叶片表皮破裂后,散出褐色的粉末。

南方锈病发病时,在叶片上散生黄色小斑点,病斑逐渐隆起,圆形或椭圆形,黄褐色或红褐色。

在一些玉米品种上,病斑周王晓鸣,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100081,北京

收稿日期:

2005-04-20缘有褪绿晕圈;

叶片表皮破裂后,散出大量金黄色或橘红色粉状物,为病菌的夏孢子。

植株生长后期,两种锈病都会在病斑上逐渐形成黑色突起,破裂后散出黑色粉状物,为病菌的冬孢子。

112穗部病害

11211丝黑穗病病原菌侵染种子萌发后产生的胚芽,并随生长点生长,但直到穗期才可见到典型症状。

病株果穗短粗,外观近球形,无花丝,苞叶正常,剥开苞叶可见果穗内部组织已全部变为黑粉,黑粉内有一些丝状的植物维管束组织,所以称此病为丝黑穗病。

在后期,果穗苞叶自行裂开,散出大量黑粉。

有的果穗受害后,过度生长,但无花丝,不结实,顶部为刺状。

雄穗受害后造成整个小花变为黑粉包,抽雄后散出大量黑粉。

有的雄穗受病原菌刺激后畸形生长。

由于病原菌的侵染,一些植株在苗期产生分蘖,植株呈灌丛状。

11212瘤黑粉病病害可以发生在玉米生育期的各个阶段,病菌能够侵染植株的所有地上部组织。

被侵染的部位产生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的肿瘤。

膨大的肿瘤组织初为白色,渐变为灰白色,内部白色,肉质多汁,农民称为/乌米0。

随着肿瘤的迅速长大,外表逐渐变暗,有时带紫红色,质地变硬,内部则由大量黑粉(病菌冬孢子)所充满。

当外表的薄膜破裂后,散出大量的黑

色粉末。

与丝黑穗病仅发生在玉米的果穗和雄穗部位、黑粉中夹杂有寄主维管束组织的特征不同,玉米瘤黑粉病可以发生在叶片、茎秆及果穗和雄穗上,成熟瘤内均为黑粉所占据。

11213穗腐病镰刀菌穗腐病症状:

果穗表面为粉色的病原菌分生孢子或灰白色的菌丝所覆盖,严重时子粒腐烂。

木霉菌穗腐病症状:

子粒之间遍布灰绿色病原菌的孢子,掰断果穗,可见穗轴外周呈一绿色环带,子粒基部组织已为病菌严重侵染。

曲霉菌穗腐病症状:

在发病部位的子粒之间,可见黄绿色的病原菌,在潮湿条件下,病原菌产生较多的突出球状物)))孢子梗和孢子。

113全株性病害

11311茎腐病病害由多种病原菌引起,发生在玉米灌浆阶段。

发病部位在玉米茎秆近地表处节位,但引发全株性症状,其典型症状为:

玉米进入乳熟期后,全株叶片突然褪色,无光泽,很快变为青灰色并干枯。

近地表1~3茎节变褐、发软,剖开后可见茎髓组织变褐、分解,仅剩维管束,植株极易倒伏。

根系(侧根和支持根)变黑腐烂,失去支撑力。

果穗倒挂,植株早衰死亡。

重病田实行2年以上轮作。

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以种子重量的012%拌种可减轻病害的发生。

21313穗腐病种植抗病品种:

不同品种对穗腐病的抗性差异显著,在发病严重地区,应选种抗性强、果穗苞叶不开裂的品种。

合理密植,适时追肥,及时收获,控制玉米螟等害虫对穗部的危害,以减轻穗腐病的发生。

214全株性病害的防治

21411茎腐病种植抗病品种:

品种间抗性差异显著,许多品种具有高度抗病性,在病害常发区,建议选种抗病品种。

在玉米生长后期,控制土壤水分,避免田间积水;

播种时,将硫酸锌肥作为种肥施用,用量为45kg/hm2,能够有效降低植株发病率,提高植株抗病性。

秋收后,及时清除田间植株病残体;

发病严重地区,应避免在收获时将秸秆粉碎还田。

21412纹枯病种植抗病品种:

尽管未发现免疫和高抗品种,但有一些品种发病轻,具有一定的抗性,可以选择种植。

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植株病残体,深翻土壤,减少表层土壤中的菌核数量。

不偏施氮肥,合理密植或采用间作方式以降低田间湿度等措施都能够减轻病情。

在病害重发区,于玉米生长中期在茎秆下部喷施药剂,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药剂有5%井冈霉素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21413矮花叶病种植抗病品种:

玉米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应选择种植抗病品种或具有成株期抗病特性的品种,以减轻病害损失。

控制蚜虫,减少毒源传播:

玉米苗期,应根据田间蚜虫发生状况及时使用杀虫剂,消灭传毒介体。

调节播期,使玉米苗期避开蚜虫从小麦田向玉米田迁飞的高峰;

出苗后,结合间苗,及时拔除病苗;

控制制种田的矮花叶病,减少种子带毒率。

21414粗缩病种植抗病和耐病品种:

不同品种对粗缩病的抗病性或耐病性有差异,但目前缺乏人工接种鉴定技术,无法进行抗性鉴定。

病区应选择种植在当地表现抗病或耐病的品种。

在北方病区应控制玉米-小麦套作种植面积,减少飞虱在小麦田大量繁殖然后迅速迁飞进玉米田传病的机率;

在南方病区,应及时控制稻田中的飞虱;

调整玉米播期,使玉米的易感期(4~5叶)与灰飞虱成虫迁飞期错开;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田间和地边的杂草,减少害虫滋生地。

在病害重发区,于玉米播种前或出苗前在相邻的麦田和田边杂草地喷施杀虫剂,能有效控制灰飞虱的数量。

选用含呋喃丹等杀虫剂的种衣剂进行玉米种子包衣,以保障出苗后减轻飞虱的危害。

21415指疫霜霉病(疯顶病)农业防治措施:

播种后严格控制土壤湿度,5叶期前避免漫灌和降雨造成积水;

秋收后及时清除病田中的植株病残体,深翻土壤,促进病残体腐烂;

病害发生地区,改变小麦-玉米套作的耕作方式。

选用杀卵菌剂进行拌种,如58%甲霜

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以种子重量的014%拌种。

215主要害虫的防治

21511玉米螟生物防治:

有条件的地方,在玉米螟产卵期,采用人工释放赤眼蜂,能够有效控制玉米螟危害;

在玉米螟卵孵化阶段,田间喷施Bt可湿性粉剂200倍液也有很好的控制虫害效果;

在大喇叭口期,用白僵菌制剂进行灌心,也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诱杀成虫:

在成虫发生期,采用黑光灯或性诱剂技术,能够诱杀大量成虫,减轻下代玉米螟危害。

种植抗虫品种:

品种的抗虫性有差异,但高抗类型品种较少,多数品种属于感虫类型。

115%辛硫磷颗粒剂以1B15比例与细煤渣拌匀后在玉米心叶期撒入喇叭口。

21512桃蛀螟诱杀成虫:

在成虫发生期,采用黑光灯或性诱剂技术,能够诱杀大量成虫,减轻下代桃蛀螟危害。

幼虫孵化初期,可喷雾50%杀螟松1000~1500倍液进行防治。

21513蚜虫药剂防治:

在蚜虫数量较大时,应及时喷施药剂进行防治,主要选择的药剂有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3000~5000倍液、40%氧化乐果乳油1500~2000倍液等。

减少虫源:

清除田间地边杂草,消灭蚜虫滋生地。

保护和利用天敌:

合理选用药剂,保护天敌,利用天敌控制蚜虫种群。

21514红蜘蛛药剂防治:

当田间叶螨有点片发生时,及时喷施药剂进行控制,如20%三氯杀螨醇乳油600~1000倍液、7螨酮(尼索朗)乳油2000倍液等。

21515黏虫控制越冬虫源:

在北纬33b以南地区,秋季结合作物中耕,铲除杂草,控制三代黏虫,减少越冬虫源;

减少该区域中小麦种植面积,能够有效压低越冬虫量,控制次年的一代虫源。

诱杀成虫和诱集产卵:

利用黑光灯和糖醋液诱集并杀灭成虫;

利用枯草把引诱成虫产卵并灭卵。

在玉米苗期当黏虫幼虫数量达到每百株20~30头,后期为50头时,在幼虫3龄前,及时喷施杀虫剂,用灭幼脲1号15~30g/hm2或灭幼脲3号5~10g/hm2;

也可用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喷雾,25%敌百虫乳油750~1200mL/hm2喷雾。

黏虫天敌种类很多,如鸟类、蛙类、捕食和寄生性昆虫、线虫、微生物等,保护天敌生活环境,增加天敌数量,能够对黏虫防治发挥重要作用。

玉米病虫害知识系列讲座(Ⅲ)

玉米抗病虫性鉴定与调查技术

图2小斑病、弯孢菌叶斑病病斑占叶片面积比例示意图212玉米丝黑穗病和瘤黑粉病

病原:

为真菌。

丝轴团散黑粉菌Sporisoriumholci-sorghi。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残存在土壤中的病菌传播。

调查时间:

玉米乳熟后期进行调查。

调查方法:

每份鉴定材料至少选取50株,逐株

调查,分别记载调查总株数和发病株数,计算发病株率。

发病株率(%)=发病株数调查总株数@100病情分级:

田间病情分级及其相对应的描述见表2。

抗性评价标准:

依据鉴定材料发病程度(病情级别)确定其对丝黑穗病的抗性水平,划分标准见表2。

表2玉米抗丝黑穗病、瘤黑粉病鉴定病情级别划分和抗性评价标准病情级别描述抗性

1发病株率0%~110%高抗(HR)

3发病株率111%~510%抗(R)

5发病株率511%~1010%中抗(MR)

7发病株率1011%~4010%感(S)

9发病株率4011%~100%高感(HS)

213玉米纹枯病病原:

为真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